人教版初中生物七上 3.2 科学 技术 社会 无土栽培 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土栽培

课时课题: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科学·技术·社会无土栽培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二节《植株的生长》附属的科学技术社会与课外实践的内容。它是在学习了植株幼根的生长、枝条由芽发育而成以及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之后,通过无土栽培来对这些知识进行巩固应用。同时了解在农业生产上无性生殖技术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传统种植业与土壤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他们对现代化农场大规模种植蔬菜的新方法还不够了解,人们可以不用土壤,而是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营养液,进而取代传统的土壤栽培。从学生熟知的传统种植业离不开土壤出发,让学生探究现代化农场无土栽培技术,认同无土栽培技术为花卉、蔬菜及其他作物生产的工厂化、自动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三、重要概念

本节课需要帮助学生建构“无土栽培”的重要概念。该重要概念的建构,涉及三条主要的概念以及支撑理论。

1.植株的形成

根的生长靠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和伸长区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

2.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但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

3.大自然中的植物生存需要条件

阳光、水分、空气、无机盐。土壤不是必须的物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实践初步掌握无土栽培技术的概念

②举例说出无土栽培的几种介质及其方式

2.能力目标

通过花泥水培植物的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探究无土栽培等前沿科技的兴趣。

②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通过实践初步掌握无土栽培技术的概念

②教学难点:了解无土栽培中水培植物的方法并实践操作

六、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重点是以一种无土栽培形式为例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理解无土栽培技术的概念以及水培植物的方法,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把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植株的生长需要的无机盐等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实验教学,体现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七、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学生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根的生长靠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和伸长区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植物的生长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在前面的课中已有认识。所以本节课采用“激趣-探究-实践”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概念的基础上,从学生熟知的传统种植业离不开土壤出发,让学生在现代化农场无土栽培技术为花卉、蔬菜及其其他作物生产的工厂化、自动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初一新生有着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天性,利用这一特点,多设计探究性的活动,如:花泥水培翠芦莉、观察植物根系生长的生命现象等,寓教于乐,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八、课前准备:

①教师:多媒体课件;查找与无土栽培有关的资料视频。

②学生:分小组,实验用相关器具,每组一张探究活动实验报告单。

九、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探索新知→拓展延伸→实践行动→归纳整理

↓↓↓↓↓

视频导入实物展示发散思维自主探究小组展示

直观感受种植方式栽培优势实践感知合作学习

无土栽培激发好奇基质替代水培乐趣课后延伸

探究活动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小组:姓名:时间: 年月日

十一、板书设计:

无土栽培

一、概念

二、优势

三、方式

四、实践:花泥水培植物

五、课堂小结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七年级生物实践课的开篇,不但要完成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今后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激趣—探究”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结合水培植物实物,激起学生的兴趣,结合课堂实践操作,让同学们自己操作实践制作水培植物,并且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让学生更深入地感知水培。

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主动参与中获取知识。据此理念,对于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无土栽培技术”,我采取了实践探究的方法,通过花泥水培植物的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让学生间相互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形成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和良好品质。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讨论中不仅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且通过小组的讨论使彼此的配合更加默契,相互信任程度加深,合作意识加强。此外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心理素质等各方面都得到加强。

在学生进行课堂探究时,我一直在巡回指导,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用信任的眼神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起来,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