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网络学院临床诊断作业答案(其余问答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异常复杂,同样为神经系统机能障碍,有时具有神经组织形态学的病理改变,有时则缺乏神经组织构造上的变化;有时仅有局限性病变,有时则为弥漫性病变。

因此,临床上出现的症状也比较复杂。

2、对于神经系统的检查,主要包括意识障碍、头颅和脊柱检查、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反射和植物神经系统障碍,必要时
尚要有选择地进行脑脊液穿刺诊断和实验室检查,X线、CT、MRI、眼底镜、脑电波等辅助诊断。

3、动物的精神状态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动物的意识障碍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发生改变表现为精神兴奋或精神抑制。

4、精神兴奋是中枢神经机能亢进的结果。

5、精神抑制为中枢机能障碍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乃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网状结构占优势的表现,
6、为最轻度的抑制现象。

病畜对周围事物注意力减弱,反应迟钝,呆立,头低耳耷,眼跟半闭或全闭,行动无力。

7、为中度抑制的现象。

病畜重度萎靡,将鼻、唇抵在饲槽上或倚墙或躺卧而沉睡。

8、为高度抑制的现象。

患畜意识完全丧失,对外界刺激全无反应,表现卧地不起,呼唤不应,全身肌肉松弛,反射消失,甚至瞳孔散大,粪、尿失禁。

虽强刺激不能引起反应;
仅保留自主神经系活动,心搏和呼吸虽仍存在,但多变慢而节律不齐。

9.在疾病情况下,由于大脑皮质机能异常及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激动大脑皮质的作用障碍,病畜发生的昏迷或昏睡状态。

10、健康动物借小脑、前庭、锥体束及锥体外系以调节肌肉的张力,协调肌肉的动作,从而维持姿势的平衡和运动的协调。

11、是指动物在站立状态下出现共济失调,而不能保持体位平衡。

12、运动性失调是指动物站立时可能不明显,而在运动时出现的共济失调。

13、强迫运动是指不受意识支配和外界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强制发生的一种不自
主的运动。

14、病畜按同一方向做圆圈运动称为回转运动,圆圈的直径不变者称圆圈运动或马场运动;以一肢为中心,其余三肢围绕这
一肢而在原地转圈者称时针运动。

15、病畜做无目的地徘徊,不注意周围事物,对外界刺激缺乏反应称为盲目运动。

16、不随意运动是指病畜意识清楚但对肌肉的收缩不能自行控制的一种病态运动。

17、肌肉的不随意收缩称为痉挛。

大多由于大脑皮层受刺激,脑干或基底神经受损伤所致。

18、强直性痉挛肌肉长时间均等地持续收缩,如同凝结在某种状态一样者,称强直性痉挛。

19、阵发性痉挛在动物为最常见的一种痉挛。

其特征为单个肌群发起短暂、迅速,如触电样而一个跟着一个重复的收缩。

20、动物骨骼肌的随意运动,是靠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的运动神经原(上运动神经原)及自脊髓腹角和脑神经运动核的运动神经原
(下运动神经原)的协同作用而实现。

当上、下运动神经原的损伤以致肌肉与脑之间的传导中断,或运动中枢障碍所导致的发生骨
骼肌随意运动减弱或丧失,称为瘫痪或麻痹。

21、是因脑、脊髓的上运动神经原的任何一部分病变所发生,故又名上运动原性瘫痪。

22、是因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脊髓腹角细胞、腹根及其分布到肌肉的外周神经或脑千的各脑神经核及其纤维的病变所发生。

4、中枢性瘫痪肌肉张力肌肉萎缩缓慢、不明显腱反射增高、痉挛亢进皮肤反
射减弱或消失;外周性瘫痪肌肉张力降低、
弛肌肉萎缩缓性迅速、明显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皮肤反射减弱或消失
3、(一)中枢性瘫痪是因脑、脊髓的上运动神经原的任何一部分病变所发生,故又名上运动原性瘫痪。

2、外周性瘫痪是因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脊髓腹角细胞、腹根及其分布到肌肉的外周神经或脑千的各脑神经核及其纤维的病变所发生。

故又名下运动原性瘫痪。

(二)外周性瘫痪是因下运动神经原,包括脊髓腹角细胞、腹根及其分布到肌肉的外周神经或脑干的各脑神
经核及其纤维的病变所发生。

2、(一)静止性失调是指动物在站立状态下出现共济失调,而不能保持体位平衡。

临床表现为头部摇晃,体躯左右摆动或偏向一侧,四
肢肌肉紧张力降低、软弱、战栗、关节屈曲,向前、后、左、右摇摆。

常四肢分开而广踏,力图保持体位平衡,如醉酒状。

静止性失调常
提示小脑、小脑脚、前庭神经或迷路受损害。

(二)运动性失调运动性失调是指动物站立时可能不明显,而在运动时出现的共济失调。

其步幅、运动强度、方向均呈现异常。

临床表现为后躯踉跄,整个身躯摇晃,步态笨拙。

运步时肢高举,并过份向侧方伸出,着地用力,
如涉水样步态。

1、肾原性少尿或无尿(器质性肾衰竭)这是肾脏泌尿机能高度障碍的结果,多由于肾小球和肾小管严重损害所引起。

2、其原因可能是血压降低、血容量减少或肾血液循环障碍,使肾脏血流量突然减少,致使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3、动物未采取一定的准备动作和排尿姿势,而尿液不自主地经常自行流出者,称为尿失禁。

4、因尿路主要是输尿管梗阻所致,见于肾盂或输尿管结石或被血块、脓块、乳糜块等阻塞,输尿管炎性水肿、瘢痕、狭窄等梗阻,
机械性尿路阻塞(尿道结石、狭窄)、膀胱结石或肿瘤**两侧输尿管或梗阻膀胱颈,膀胱功能障碍所致的尿闭和膀胱破裂等。

ACC
1.对个体病畜的临床检查程序大致包括哪些步骤?
答:有三个步骤。

第一,病畜登记。

第二,问诊。

第三,现症的临床检查。

2.说明病历记录的原则。

答:第一,要全面而详细。

第二,要系统而科学。

第三,要具体而肯定。

第四,要通俗而易懂。

3.简述病历记录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答:(1)畜群的历史调查
(2)畜群的环境检查
(3)饲养条件及饲喂制度
(4)生产性能的了解
(5)其他方面
(6)畜群的一般检查
1.常见的体表肿胀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常见的体表肿胀有五个方面。

(1)大面积的弥散性肿胀。

特点:多发于四肢,常因创伤感染而继发。

伴有局部的热、痛及明显的全身反应。

(2)皮下浮肿。

特点:好发于胸腹下的大面种肿胀或阴囊、阴筒与四肢末端的肿胀,一般局部并无热、痛反应,触诊呈生面团样硬度且指压后留有指压痕为其特征。

(3)皮下气肿。

特点:偶于肘后、颈侧等处发生肿胀,触诊有捻发感,且局部无热、痛反应。

若厌气性细菌感染,肿胀局部有热、痛,且常伴皮肤的坏死及较重的全身反应。

(4)脓肿、血肿、淋巴外渗。

特点是呈局限性肿胀,触诊呈明显的波动感,好发于躯干或四肢的上部。

(5)其它肿物。

如疝,体表的局限性肿物。

触诊有坚实感。

2.皮肤和可视粘膜会表现出哪些病理性颜色变化?
答:眼结合膜的颜色决定于黏膜下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数量及其性质以及血液和淋巴液中胆色素的含量。

正常时,结合膜呈淡红色。

结膜颜色的改变,可表现为潮红、苍白、发绀和黄疸。

3.皮肤和可视粘膜的颜色变化各代表哪些临床意义?
答:(1)潮红是结合膜下毛细血管充血的征象。

单眼的潮红,可能是局部的结合膜炎所致。

如双侧均潮红,除可见于眼病外,多标志全身的循环状态。

(2)苍白。

是各型贫血的特征。

(3)发绀。

既可视黏膜呈蓝紫色。

系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形成大量变性血红蛋白的结果。

(4)黄疸结合膜被黄染,于巩膜处常较为明显而易于发现。

黏膜黄疸色乃胆色素代谢障碍的结果。

4.淋巴结的急性肿胀和慢性肿胀各有哪些特点?
答:淋巴结的急性肿胀,通常呈明显的肿大,表面光滑,且伴有明显的热、痛反应。

淋巴结的慢性肿胀,一般呈肿胀、硬结、表面不平,无热,无痛,且多与周围组织粘连而固着,有难于活动的特点。

1.动物的体温会受到哪些生理性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动?
答:首先是年龄因素的影响。

其次,性别、品种、营养及生产性能等特点,对体温的生理性变化也有一定影响;此外,动物的兴奋、运动与使役,以及采食、咀嚼活动
之后等,也可使其体温呈暂时的一时性升高。

2.简述引起体温升高的非感染性因素。

答:主要是由病理因素引起的。

如动物机体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代谢产物或组织细胞的分解产物的刺激,以及某些有毒物质被吸引后。

3.简述引起体温升高的感染性因素。

答:急性传染病。

日射病或热射病。

急性感染性病与广泛性的炎症。

消化道、呼吸道的一般性炎症以及某些亚急性、慢性传染性。

4.根据发热经过的特点可将发热可区分为几种不同的发热类型?
答:可分为三种。

(1)稽留热。

高热持续数天或更长时期,且每日昼夜温差很小,在一度以内。

(2)驰张热。

昼、夜间有较大的升、降变动,变动在一到二度以上。

(3)间歇热。

在持续数天的发热后,出现无热期,如此以一定间隔期而反复
交替出现发热的现象。

5.引起脉搏次数病理性增多的病理因素有哪些?
答:(1)所有的热性病,此乃过热的血温及菌毒刺激的结果,一般体温每升高一度,约可引起脉搏次数相应地增加4--8次不等。

(2)心脏病时,机能代偿的结果使心动加快而脉数增多。

(3)呼吸器官疾病时,由于呼吸面积减少而引起碳、氧交换障碍。

(4)各型贫血或失血性疾病。

(5)伴有剧烈疼痛性的疾病。

(6)某些毒物中毒或药物的影响。

6.引起呼吸次数增多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答:1.呼吸器官本身的疾病,当上呼吸道的轻度狭窄及呼吸面积减少时可反射的引起呼吸加快。

2.多数发热性疾病,由于热及菌、毒刺激的结果。

3.心力衰弱及贫血、失血性疾病。

4.导致呼吸活动受阻的各种病理过程,如膈的运动受阻,腹压升高,胸壁疼痛疾病。

5.剧烈疼痛性疾病。

6.中枢神经性疾病。

7.某些中毒。

7.简述在疾病发生过程中体温、脉搏、呼吸三者的变化关系。

答:一般来讲,体温、脉搏、呼吸次数的相关变化,常是并行,一致的。

如体温升高,随之脉搏、呼吸次数也相应地增加;而体温下降,则脉搏、
呼吸次数多随之而减少。

如此,在病程经过中,见有体温及脉搏、呼吸数曲线逐渐上升,一般可反映病情加剧;三者的曲线逐渐平行地下降以至达到或接近
正常,则说明新形势的逐渐好转与恢复。

当然,特殊情况下,体温曲线与脉搏曲线的变化可能并不一致。

1、
1、准备工作①动物保定,②术者剪短指甲并磨光,充分露出手臂并涂以润滑油类,必要时宜用乳胶手套。

③对腹围膨大
病畜应先行盲肠穿刺或瘤胃穿刺术排气,否则腹压过高,不宜检查,尤其是采取横卧保定时,更须注意防止造成窒息的危险。

④对心脏衰
弱的病膏,可先给予强心剂;对腹痛剧烈的病马应先行镇静(可静脉注射5%水合氯醛酒精溶液100~300mL或30%安乃近溶液20mL),以便于检查。

⑤一般可先行温水1000~2000mL灌肠,以缓解直肠的紧张,并排出蓄粪,以利于直肠检查。

2、一)便秘表现排粪费力,次数减少或屡呈排粪姿势而排出量少,粪便干结、色深。

见于一切热性病、慢性胃肠卡他或胃肠弛缓,反刍动物便秘,
还常见于瘤胃弛缓、积食和瓣胃阻塞等。

(二)腹泻或下痢表现为频繁排粪,甚至排粪失禁,粪便呈稀粥状,甚至水样。

腹泻或下痢是各种类型肠
炎的特征,包括原发性、继发性或某些侵害胃肠道并引起其发炎的传染病(如牛的肠结核、副结核,猪的大肠杆菌病、副伤寒、传染性胃肠炎、猪瘟、犬细小病毒感染等
)、寄生虫病(如牛的胞孢子虫病)及某些中毒病等。

(三)排粪失禁即动物不经采取固有的排粪动作而不自主地排出粪便,多是由于舡门
括约肌弛缓或麻痹所致。

可见于荐部脊髓损伤和炎症或脑的疾病。

引起顽固性腹泻的各种疾病,也常伴有排粪失禁现象。

(四)排粪带痛排
粪时动物表现疼痛不安、惊惧、努责、呻吟等,可见于腹膜炎、胃肠炎、创伤性网胃炎、直肠炎及直肠嵌入异物等。

(五)里急后重表现
屡呈排粪动作并强度努责,而仅排出少量粪便或黏液,是直肠发炎的特征。

顽固性腹泻时,常有里急后重现象,是炎症波及直肠黏膜的结果。

1、症状就是疾病过程中,患病动物所表现的病理性异常现象。

(1)示病症状与一般症状。

(2)固定症状与偶然症状。

(3)主要症状与次要症
状。

(4)前驱症状与后遗症状。

(5)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

(6)原发症状与继发症状。

2、诊断就是对动物所患疾病本质的判断。

“诊”就是诊查;“断”即为判断。

通过详细的诊查,而获得全面的症状、资料;
再经对有关症状、资料的综合、分析,以弄清疾病的实质。

所以,诊断的过程,也就是诊查、认识、判断和鉴别疾病的过程。

科学的诊断,一般要求阐明致病的原因和机理;确定疾病主要侵害的器官或部位,以及局部病变对整体的影响;阐明明确疾病的类型、时期及程度。

系统地研究诊断疾病的方法和理论的科学,称为诊断学。

兽医临床诊断技术是以各种畜禽为主要对象,从临床实践的角度,研究其疾病的诊断方法和理论的学科。

3、预后,就是对疾病发展趋势及其可能结局的估计、鉴于兽医临诊的对象是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动物,所以客观地推断预后,在决定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上
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临床上,一般把疾病的预后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不良和预后不定。

3.简述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疾病的综合症候群。

答: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疾病的综合症状有:饮食欲减退,严重时食欲废绝、反刍减少、缓慢无力或停止;喛气一般减少或停止;鼻镜呈不同程度的干燥,甚至发生龟裂。

口温多偏高,
口色发红或带黄;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瘤胃内容物多黏硬,或有多量气体。

网胃及瓣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

前胃弛缓,瘤胃积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