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概论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教案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教案第一章:西方文化概述1.1 西方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介绍西方文化的概念与定义分析西方文化的特点,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理性主义等1.2 西方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概述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文明到现代西方文明强调西方文化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与时期,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1.3 西方文化的地理与宗教背景介绍西方文化的地理背景,如欧洲、北美等地区探讨西方文化中的主要宗教信仰,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第二章:古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2.1 古希腊文化的兴起与特点介绍古希腊文化的起源与兴起分析古希腊文化的特点,如民主制度、哲学思想、艺术创作等2.2 罗马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探讨罗马文化如何继承与发展了古希腊文化分析罗马文化的特点,如法律制度、建筑风格、文学艺术等2.3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深远影响探讨古希腊罗马文化对后世西方文化的影响与传承强调古希腊罗马文化对现代西方文明的基础性作用第三章:中世纪文化与文艺复兴3.1 中世纪西欧文化的发展介绍中世纪西欧文化的历史背景与特点探讨中世纪西欧文化的宗教影响,如基督教会在文化中的地位3.2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与影响分析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与原因探讨文艺复兴运动对艺术、文学、科学等领域的影响与贡献3.3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介绍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与特点分析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与意义第四章:启蒙运动与现代西方文化4.1 启蒙运动的背景与核心思想探讨启蒙运动的背景,如科学革命、宗教改革等分析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如理性主义、自由主义、平等主义等4.2 启蒙运动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探讨启蒙运动如何改变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强调启蒙运动对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奠定作用4.3 现代西方文化的发展与多元化介绍现代西方文化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探讨现代西方文化的多元化表现,如不同文化背景的融合、全球化等第五章:西方文学与艺术5.1 西方文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西方文学的起源与早期文学作品分析西方文学的发展脉络与重要文学作品5.2 西方艺术的历史与风格探讨西方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分析西方艺术的不同风格与流派,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5.3 西方文学与艺术的深远影响探讨西方文学与艺术对后世文化的影响与启发强调西方文学与艺术在全球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第六章:西方哲学与思想6.1 西方哲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西方哲学的起源,如古希腊哲学分析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如古典哲学、中世纪哲学、现代哲学等6.2 西方重要哲学思想与流派探讨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思想,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存在主义等分析西方哲学的不同流派,如儒家、道家、佛家等6.3 西方哲学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探讨西方哲学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与意义强调西方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第七章:西方宗教与信仰7.1 西方宗教的起源与发展介绍西方宗教的起源,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分析西方宗教的发展脉络与不同教派7.2 西方宗教信仰的特点与影响探讨西方宗教信仰的特点,如信仰上帝、宗教仪式、道德规范等分析西方宗教信仰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与作用7.3 西方宗教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探讨西方宗教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如宗教与政治、宗教与教育等强调西方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第八章:西方政治制度与法律8.1 西方政治制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西方政治制度的起源,如古希腊民主制度分析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如君主立宪制、民主制度等8.2 西方政治思想与理论探讨西方政治思想与理论,如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等分析西方政治思想与理论对政治制度的影响与作用8.3 西方法律制度的特点与影响探讨西方法律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强调西方法律制度对维护社会秩序与保障人权的重要性第九章:西方经济与发展9.1 西方经济的起源与发展介绍西方经济的起源,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经济活动分析西方经济的发展脉络,如工业革命、全球化等9.2 西方经济发展模式与理论探讨西方经济发展模式与理论,如自由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等分析西方经济发展模式与理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与作用9.3 西方社会发展与问题探讨西方社会的发展与问题,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强调西方社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第十章:西方科技与教育10.1 西方科技的起源与发展介绍西方科技的起源,如古希腊时期的科学探索分析西方科技的发展脉络,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现代科技革命等10.2 西方重要科技成就与创新探讨西方重要科技成就与创新,如计算机科技、生物技术等强调西方科技在全球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与作用10.3 西方教育制度与理念介绍西方教育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分析西方教育理念的特点,如普及教育、素质教育等10.4 西方教育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探讨西方教育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与意义强调西方教育在培养人才与传承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第十一章:西方女性文化与性别平等11.1 西方女性文化的演变探讨西方女性文化的历史演变,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现代社会分析女性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与角色的变化11.2 女性主义运动与性别平等介绍女性主义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如女性解放运动、女权运动等分析女性主义运动对性别平等的追求与影响11.3 西方性别平等的现状与挑战探讨西方性别平等的现状,如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的影响力强调西方社会在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的挑战与问题第十二章:西方流行文化与大众传媒12.1 西方流行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介绍西方流行文化的起源,如摇滚音乐、电影产业等分析西方流行文化的发展脉络,如嘻哈文化、网红文化等12.2 大众传媒在西方文化中的作用探讨大众传媒在传播西方文化中的作用与影响,如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强调大众传媒在塑造西方社会价值观与审美观方面的作用12.3 西方流行文化对全球文化的影响探讨西方流行文化对全球文化的影响与扩散强调西方流行文化在全球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第十三章:西方文化遗产与保护13.1 西方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探讨西方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如古建筑、艺术品等强调保护文化遗产对传承西方文化的重要性13.2 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与挑战分析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方法与策略,如法律法规、公益活动等探讨西方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如文物盗窃、文化破坏等13.3 国际合作与西方文化遗产保护介绍国际合作在西方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与意义强调全球共同参与保护西方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第十四章:西方文化在全球化的影响14.1 西方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与特点探讨西方文化全球化的背景,如经济发展、信息技术等分析西方文化全球化的特点,如文化输出、文化融合等14.2 西方文化全球化对全球文化的影响探讨西方文化全球化对全球文化的影响与改变强调西方文化全球化对促进全球文化交流与理解的作用14.3 应对西方文化全球化的挑战分析全球各国应对西方文化全球化的策略与方法强调在尊重文化多样性前提下,促进全球文化共同发展的重要性第十五章:西方文化未来的展望15.1 西方文化发展的趋势与挑战探讨西方文化发展的趋势,如数字化、网络化等分析西方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如文化冲突、价值观念分歧等15.2 西方文化的创新与传承探讨西方文化的创新与传承,如新兴艺术形式、传统文化保护等强调在创新中传承西方文化的重要性15.3 西方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总结西方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贡献与价值强调西方文化对人类文明的持续影响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西方文化概论赵林教案》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了西方文化的概述、古希腊与罗马文化、中世纪文化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与现代西方文化、西方文学与艺术、哲学与思想、宗教与信仰、政治制度与法律、经济与发展、科技与教育、女性文化与性别平等、流行文化与大众传媒、文化遗产与保护、文化在全球化的影响以及文化未来的展望等各个方面。
西方文化概论
①: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宗教专制代替民主制度,宗教制
度到政教分离,经历了宗教专制、宗教理性化和宗教改革
②:拜占庭文化和斯拉夫文化 ③:《罗马民法大全》《斯提芬· 杜尚法典》 ④:神殿式;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罗克艺术 ⑤:多元化的政治经济格局——采邑;世俗政权与神权斗争 激烈;基督教与世俗王权对抗,还要应对更为有力的宗教异端; 中世纪西欧各国封建王朝建立后,原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德意志 帝国
一、三大逻辑
墨经逻辑:中国古典逻辑的代表 因明逻辑:是印度古典逻辑中最为重要的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西方形式逻辑代表
二、百年翻译: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也叫翻译运动,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开 展翻译介绍古希腊和东方科学文化典籍的大规模、有组织的 学术活动。
三、西方古典文化中的七艺:
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四、西方文化的特征: 精神支柱、政治原则、社会道德导向、经济手段
1.罗马王政时代2.罗马共和国时代3.罗马大帝国时代
六.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律
十二铜表法
七.古罗马第一位皇帝
屋大维号称奥古斯都
八.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专制滋生腐败,腐败酿成了政治混乱和分裂,内外交困的政
治经济形式,加之基督教宣扬来世不关心现实世界的教义,
外部蛮族的入侵,就形成了摧枯拉朽之势。
第三章 欧洲中古封建文化
二.爱琴文明的分支
1.克里特文明2.迈锡尼文明
三.古希腊的民族性ຫໍສະໝຸດ 特点1.崇尚勇敢,热爱自由2.尊重理性,推崇科学3.重视体育, 团结统一4.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
四.雅典大殖民运动是什么形式及其意义
1.形式:移民2.意义:实现了东西文明之间的大规模的交
流,缓解了雅典的政治和经济压力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教案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教案第一章:西方文化的历史背景1.1 古代希腊文化1.2 罗马文化1.3 中世纪欧洲文化1.4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1.5 启蒙时代的文化第二章:西方宗教信仰2.1 希腊罗马神话2.2 基督教的起源与传播2.3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发展2.4 宗教改革与新教产生2.5 宗教在现代西方社会的影响第三章:西方哲学思想3.1 古希腊哲学3.2 罗马哲学3.3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3.4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3.5 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第四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4.1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4.2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4.3 欧洲中世纪的政治制度4.4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4.5 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挑战第五章:西方经济的发展与变革5.1 古代希腊罗马的经济制度5.2 中世纪欧洲的经济生活5.3 文艺复兴时期的商业与金融5.4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5.5 现代西方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第六章:西方文学与戏剧6.1 希腊悲剧与喜剧6.2 罗马文学与戏剧6.3 中世纪欧洲的文学作品6.4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6.5 现代西方文学的主要流派第七章:西方艺术史7.1 古代希腊艺术7.2 罗马艺术7.3 中世纪基督教艺术7.4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7.5 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发展第八章:西方音乐与舞蹈8.1 西方音乐的起源与演变8.2 古典音乐时期8.3 浪漫主义音乐与民族乐派8.4 现代音乐与爵士乐8.5 西方舞蹈的发展与流派第九章:西方科学和技术9.1 古希腊的哲学与科学9.2 阿拉伯文化的科学贡献9.3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9.4 工业革命与科技的飞速发展9.5 现代科学的挑战与机遇第十章:西方社会与文化价值观10.1 西方社会的基本结构10.2 个人主义与自由平等观念10.3 西方的家庭与教育观念10.4 宗教与道德价值观10.5 西方社会的未来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西方文化的历史背景补充说明:这些时期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理解这些时期的文化特点和重要人物对于把握西方文化发展的脉络至关重要。
西方文化概论
西方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指的是在欧洲和北美洲传统上流行的文化和价值观体系。
它是由古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文化和启蒙运动等多个历史时期和地域背景相互交织而成的。
以下是关于西方文化的一些概括性介绍:1. 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奠定了西方文化的许多基础。
古希腊是西方文学、哲学、政治和艺术的发源地,其民主政治和理性思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罗马则建立了法律和行政制度,推动了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发展。
2. 基督教文化: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核心元素之一。
基督教教义、道德观念和礼仪习俗贯穿了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
基督教对西方社会的组织、法律和伦理价值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在欧洲兴起的一场思想运动。
它强调理性、科学和个人自由,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启蒙思想家提出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和原则,例如人权、民主、平等和自由主义等。
4. 科学和技术:西方文化对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有着显著贡献。
西方科学方法的发展推动了现代科学的兴起,从而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西方的技术创新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5. 艺术和文学:西方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和文学作品而闻名。
从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史诗和戏剧,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再到现代的文学和电影,西方艺术和文学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创作领域。
总的来说,西方文化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概念,其中包含着多个历史时期和地域的文化遗产。
它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成为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文化力量。
西方文化概论
(二)文化概念: 无论在中外都没有确定的定义。 在最广义上,它被用来指称人的一切行为,除了像 笑话和排泄等自然现象,发生哎哎人身上的所有活 动都是文化活动。 狭义上,常常只用来指称个人的道德和知识修养。 我们指的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和一个社会的高级精神 活动及其产物,“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 交……”,概括地说,就是指宗教、哲学、科学和艺 术等领域。 (三)世界上两大(东西)文化系统 西方文化系统:起源于 古希腊罗马和古希伯来( ” 两希”文化) 东方文化系统:起源于中国和印度
古希腊人是“爱智”的,追求超越的理想,对纯粹 只是充满神圣渴望,都热衷于形而上的哲学思考, 以寻找有关真善美的普遍原则,因为长期思考,古 希腊在理论方面大有建树。
特洛伊战争(木马屠城)
特洛伊战争是以争夺世上最漂亮的女人海伦 为起因,希腊军进攻特洛伊城的十年攻城战。
古希腊神话
迷宫里的米诺陶诺斯
宗教意识浓厚,民族凝聚力强
大卫
大卫和他的儿子所罗门在位时期(公元前10133-前 933年),是希伯来文化的黄金时期。大卫王死后, 其儿子所罗门王继位。他在耶路撒冷兴建了犹太教 的神殿。耶路撒冷由此成为希伯来民族心目中的宗 教中心,“圣城”的地位从此确立。从该圣殿的建 成到它的毁灭在希伯来民族的历史上被称为“第一 圣殿时期”。
宙斯,希腊神话中的至高神,万神 之王,主管天空,第三代神王。极 为好色,常背着妻子赫拉与其他女 神和凡人私通,私生子无数
阿波罗,古希腊神话中 最著名的神祇之一,希 腊神话中十二主神之一, 是宙斯与暗夜女神勒托 所生之子。他掌管音乐、 医药、艺术、寓言,是 希腊神话中最多才多艺, 也是最美最英俊的神祇, 同时是男性美的典型。
古罗马文化特征
西方文化概论课的名词解释
西方文化概论课的名词解释引言:西方文化概论课是许多大学教授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西方文化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价值观。
这门课程涉及了许多重要的名词和概念,本文将对其中一些关键词进行简要解释,以帮助读者对课程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文化(Culture)文化是一种包括信仰、价值观、行为模式、艺术表达和社会组织形式在内的综合性概念。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的一系列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艺术传统的总和。
文化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环境创造的一种模式,有助于交流、互动和理解。
二、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多元文化主义是一种社会和政治观念,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
它主张在一个社会中接受和欢迎不同文化和民族的存在。
多元文化主义认为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贡献,而且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启蒙时代(Enlightenment)启蒙时代是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欧洲发生的一场思想变革运动。
这一时期的欧洲哲学家和思想家提倡理性、自由和人权,反对封建主义和迷信。
启蒙运动对于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发展,并为后来的法治社会和民主体制奠定了基础。
四、自由主义(Liberalism)自由主义是一种政治和哲学观点,强调个人自由、政治权利和私有产权的重要性。
自由主义认为个人在自己的兴趣和目标上应该具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保护人们的权利和自由。
自由主义对于西方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工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工业革命是发生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一场跨国范围的经济和技术变革。
它标志着从传统手工业到机械工业的转变,通过使用机器替代人力和利用化石燃料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工业革命对于现代工业社会和城市化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对西方世界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文化概论心得体会
西方文化概论心得体会在学习了西方文化概论这门课程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通过学习,我不仅对西方文化的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认识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互补。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我认为西方文化的核心是人文主义精神。
这种精神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阶段的发展,形成了以人为中心、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正的理念。
这种人文主义精神在西方的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都有深刻的体现。
比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就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体现了人对自由、平等、正义的追求。
再比如,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们,如伏尔泰、卢梭、康德等,他们提倡理性、科学、人权等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人文主义精神是西方文化的基石,也是西方文明进步的动力。
西方文化的另一大特点是其宗教色彩。
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宗教在西方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不仅影响着西方人的信仰和生活方式,也塑造了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以基督教为例,它强调人类的罪恶感和救赎观念,这对西方人的自我认知和社会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宗教还对西方的艺术、音乐、建筑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比如,西方的教堂建筑,就是宗教信仰和艺术创作的完美结合。
因此,了解西方宗教文化,对于我们理解西方社会和西方人的人格特质具有重要意义。
我认为西方文化的多元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这种多元性体现在文化、种族、宗教、语言等方面。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文化不断地吸收其他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现象。
比如,美国的“熔炉文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融合,共同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这种多元性不仅丰富了西方文化,也使得西方社会更加包容和开放。
学习西方文化概论这门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我不仅拓宽了视野,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知识和理念将会成为我宝贵的财富。
西方文化概论
西方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概论一、爱琴文明:是指发源于克里特岛的米诺斯王国,在公元前17-15世纪达到鼎盛。
文化学家与历史学家们通常把克里特文明以及后来出现的迈锡尼文明统称为爱琴文明。
二、荷马史诗:是指古希腊时期荷马创作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两部作品,作品将英雄传说与神界故事糅杂在一起,向后人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
它表现了从氏族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初期古希腊的社会生活以及古希腊人的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幸福在人间的入世精神、肯定人的力量和尊严的人文精神。
三: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精神?四、希腊悲剧:它反映的文化精神是一种人文精神,其核心是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
而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特点典型地体现在对人的自然形体和现世生活的肯定和赞美之中,这是一种幸福在人间的入世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人定胜天)。
肉体和与精神的原始和谐使整个希腊文化呈现出一种田园诗般纯净悠扬的意境。
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祭典仪式。
它基本上取材于神话与传说,以古代的英雄故事作为主要内容。
悲剧的主题反映的是悲剧主人公的个人意志与不可抗拒的客观必然性(“命运”)的紧张关系。
代表作家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德斯。
十三、如何从罗马兵制的变化认识罗马盛衰的历程?罗马帝国衰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军队性质的蜕变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
早期:公民兵制,即成年公民在战时即士兵,非战时即解甲归田。
这种兵制所构成的连队是非职业化的,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因为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荣誉而战。
中期:公元前二世纪末,实行募兵制,罗马军团成为与生产相脱离的职业军队,士兵参军是为了财产而非国家和荣誉,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将领联系在一起。
这种兵制动摇了共和国的根基。
后期,雇佣兵制,罗马帝国时期,士兵的构成是外族人和奴隶。
这种士兵主要为了统治罗马人而雇佣的,他们掠夺是罗马人自己,罗马人从战争受惠者变成战争的受害者。
这种兵制导致了罗马军队战斗力的锐减。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教案2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教案第一章:西方文化的起源与古典文明1.1 西方文化的起源1.1.1 古代西亚文明1.1.2 埃及文明1.1.3 希腊文明1.2 希腊古典文明1.2.1 希腊神话与宗教1.2.2 希腊哲学1.2.3 希腊艺术与建筑1.2.4 希腊政治制度1.3 罗马古典文明1.3.1 罗马法律1.3.2 罗马政治制度1.3.3 罗马艺术与建筑1.3.4 罗马宗教与文化传承第二章:中世纪欧洲文化2.1 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2.1.1 基督教的起源与传播2.1.2 基督教教义与教派分裂2.1.3 基督教会与国家权力的关系2.2 欧洲封建制度与骑士文化2.2.1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2.2 骑士阶层与骑士精神2.2.3 封建主与农民的关系2.3 欧洲中世纪艺术与建筑2.3.1 罗马式建筑与哥特式建筑2.3.2 中世纪绘画与雕塑艺术2.3.3 文艺复兴前夜的文学与戏剧第三章: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3.1 文艺复兴的兴起3.1.1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3.1.2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与雕塑艺术3.1.3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与戏剧3.2 宗教改革与新教伦理3.2.1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原因3.2.2 主要宗教改革运动与改革家3.2.3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3.3 启蒙运动与理性时代3.3.1 启蒙运动的背景与特点3.3.2 主要启蒙思想家及其思想3.3.3 启蒙运动对西方文化的影响第四章: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4.1 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起源4.1.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1.2 法国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4.1.3 近代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4.2 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4.2.1 社会契约论与自然权利论4.2.2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4.2.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4.3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国际影响4.3.1 欧洲一体化进程4.3.2 殖民地扩张与全球化4.3.3 现代国际政治体系的形成第五章:现代西方文化的发展与变革5.1 现代科学技术的崛起5.1.1 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5.1.2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5.1.3 现代技术的应用与影响5.2 现代西方文学与艺术5.2.1 现代主义文学与艺术5.2.2 当代文学与艺术的特点5.2.3 跨文化融合与创新5.3 当代西方社会与文化变迁5.3.1 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5.3.2 宗教信仰与价值观念的演变5.3.3 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影响第六章:20世纪西方哲学与思想6.1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6.1.1 现象学的起源与发展6.1.2 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6.1.3 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6.2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6.2.1 结构主义的兴起与主要观点6.2.2 后结构主义对结构主义的批判与发展6.2.3 语言、权力与知识的探讨6.3 批判理论与社会正义6.3.1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6.3.2 女性主义与性别平等6.3.3 种族、民族与身份认同的讨论第七章:西方经济学与资本主义发展7.1 古典经济学与自由市场7.1.1 亚当·斯密与自由主义经济理论7.1.2 马克思与剩余价值理论7.1.3 福利国家与社会保障制度7.2 现代经济学与管理学7.2.1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7.2.2 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原则与实践7.2.3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7.3 资本主义面临的挑战与变革7.3.1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与合作7.3.2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7.3.3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的兴起第八章:西方宗教与现代社会8.1 宗教多元化与宗教改革8.1.1 新教、天主教与东正教的分裂与对话8.1.2 宗教改革对西方文化的影响8.1.3 宗教与现代社会的关系8.2 宗教哲学与神学思想8.2.1 神学在现代哲学中的位置8.2.2 宗教信仰与道德伦理的讨论8.2.3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8.3 宗教与现代社会问题8.3.1 宗教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8.3.2 宗教冲突与和平共处的问题8.3.3 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挑战第九章:西方教育与知识传播9.1 教育制度的历史与发展9.1.1 从中世纪到现代的教育变革9.1.2 普及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理念9.1.3 教育公平与资源分配的问题9.2 学术体系与知识创新9.2.1 大学的历史与功能9.2.2 科学研究与学术出版9.2.3 数字时代与知识传播的变革9.3 教育与社会流动9.3.1 教育与社会阶层的流动9.3.2 教育与性别、种族平等9.3.3 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挑战第十章:西方文化与全球化10.1 全球化与西方文化扩散10.1.1 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碰撞与融合10.1.2 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的交流10.1.3 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讨论10.2 西方文化在全球化中的角色10.2.1 西方价值观与国际关系10.2.2 西方文化对全球化的影响10.2.3 全球化中的文化多元与认同问题10.3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与策略10.3.1 文化保护与知识产权10.3.2 教育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10.3.3 构建包容与共融的全球文化生态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至第五章: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西方文化的起源、古典文明、中世纪欧洲文化、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以及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
西方文化概论
西方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概论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第一节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爱琴海文明在古代世界中的地理位置一、爱琴文明的发展演化(一)克里特文明(米诺斯文明)从历史渊源上来看,西方文明最初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位于爱琴海南端入口处的克里特岛。
公元前2500年前后,在克里特岛中央的克诺索斯地区出现了米诺斯文明,到了公元前15世纪左右,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得灿烂的米诺斯王国迅速衰亡。
文字:象形文字和线形文字A ,线形文字B为早期希腊的文字艺术特点:高雅,自然,写实克里特人的精神特征:热爱生活;性情快乐(二)迈锡尼文明就在克里特文明衰落的同时(或者稍早一些时候),在希腊本土上出现了另一个新兴的文明形态——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文明是由一支来自北方的印欧语系游牧民族――阿卡亚人所建,实际上是北方游牧文化与克里特文明相融合的结果。
而那些自称为阿卡亚人的游牧征服者,就是最初的希腊人。
二、希腊神话与传说荷马时代:又称黑暗时代;前12-前8世纪(二)希腊神谱赫西俄德的《神谱》和荷马史诗记录整理了克里特与迈锡尼的神话和传说.赫西俄德的《神谱》神谱的文化学意义第一,它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宇宙起源论和自然演化观;第二,它蕴涵着一种以自我否定为动力的社会进化思想。
(三)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这两部史诗所记载的故事都是对迈锡尼时期曾经发生过的战争和航海活动的一种神话化的渲染,是对阿卡亚人已往的英雄业迹的赞美讴歌。
“系统叙事诗”是古希腊史诗之一,以神话和英雄传说为内容,盛行于荷马和赫西俄德之后的时期(约公元前7—6世纪),这些叙事诗将分散凌乱的希腊民间神话传说联系为彼此相关的有机体系,并且填补和充实了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作品的空缺。
第二节希腊城邦文化一希腊城邦文明的分期二、希腊城邦的形成和兴盛早期希腊世界(一)希腊城邦的崛起与殖民在黑暗时代的末期,一批新兴的城市国家——城邦(Polis)开始取代建立在氏族和部落基础上的农村公社;从公元前8世纪到前6世纪的二百年间,城邦国家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
西方文化概论
西方文化概论简介西方文化是指以希腊和罗马文化为起源,经历了漫长发展和演变的文化体系。
它涵盖了欧洲大陆、美洲和大洋洲的各个国家和地区。
西方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广泛而深远,被认为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西方文化的特点以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西方文化的起源西方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古希腊文化以其哲学、艺术和民主政治而闻名于世。
它的学者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苏格拉底对西方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罗马文化则在法律、工程和政治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西方文化的特点个人主义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个人主义是其核心特征之一。
个人主义注重个体的权利和自由,强调个人的自我实现和个人责任。
科学精神西方文化对科学和理性的推崇也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在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科学哲学奠定了基础。
现代科学方法的发展也源于西方文化。
科学精神的推动使得西方文化在科技、医学和工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文化多样性尽管有着共同的起源,西方文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
英国文化、法国文化、德国文化等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观。
这种文化多样性使得西方文化成为一个丰富而多元的体系。
解放思想西方文化倡导思想的自由和开放,容纳了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西方各国以言论自由和民主制度为基石,鼓励人们自由表达和交流。
这种解放思想的氛围为科学、艺术和创新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土壤。
西方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西方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
以下是一些例子:政治制度西方文化中的民主制度对世界范围内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多国家都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的经验,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政治体系中。
技术创新西方文化在科技领域的创新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的发展,西方国家一直处于科技创新的前沿。
这些创新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也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文化输出西方文化通过电影、音乐、文学等形式不断输出到全世界。
好莱坞电影和西方音乐成为了全球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I.课程信息课程名称:西方文化概论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方式:面授II.课程描述西方文化概论是一门研究西方文化的综合性课程。
通过对西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进行概览,学生将获得对西方文化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跨文化沟通技巧。
III.课程目标1.了解西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2.掌握西方文化的重要元素,如宗教、哲学、艺术等;3.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跨文化沟通技巧;4.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和尊重能力;5.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IV.课程内容1.西方文化的定义和特点a.文化的概念和种类;b.西方文化的定义;c.西方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2.古希腊文化a.古希腊文化的起源和发展;b.古希腊哲学、文学和艺术的特点。
3.罗马文化a.罗马文化的起源和发展;b.罗马帝国的文化遗产。
4.基督教文化a.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b.基督教文化的主要特征。
5.文艺复兴与启蒙时代a.文艺复兴的背景和影响;b.启蒙时代的主要思想和人物。
6.近现代西方文化a.工业革命的文化影响;b.科技和现代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c.当代西方文化的特征和趋势。
V.教学方法1.授课:通过面授讲解的方式,介绍西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引导学生对关键概念进行理解和思考。
2.讨论:组织学生参与小组或全班讨论,深入探讨西方文化的关键问题和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西方文化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西方文化概论》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大纲西方文化概论大纲引言-展示西方文化对现代世界的影响和重要性-介绍本大纲旨在全面了解西方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第一部分:西方文化的历史发展1.古希腊文化-希腊哲学、政治、艺术和科学的发展-古希腊神话和史诗的传承2.古罗马文化-罗马法、道德和道德观念的形成-罗马建筑和工程的贡献3.中世纪文化-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的影响-封建制度和骑士精神的重要性4.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文艺复兴艺术家和科学家的贡献第二部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念1.自由与个人权利-西方文化中对个人自由的重视-人权和平等观念的发展2.民主与法治-民主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法治原则及其在西方文化中的作用3.科学与理性-科学方法的发展与应用-理性思维和实证主义的重要性4.社会正义与人道主义-反对不平等和歧视的理念-人道主义行动的重要性第三部分:西方文化的艺术与文学1.文学与音乐-西方文学作品的代表性-古典音乐的发展与影响2.绘画与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3.建筑与设计-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的特点-现代建筑的发展与创新第四部分:西方文化在当代世界中的影响1.全球化与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在国际关系和贸易中的作用-西方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方式2.西方文化与科技-科技发展对西方文化的推动作用-数字化时代对西方文化的挑战3.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西方文化在多元社会中的应用-跨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的重要性结论-总结西方文化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和重要性。
西方文化概论心得体会
西方文化概论心得体会西方文化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探讨了西方文化的历史、哲学、艺术、文学、音乐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西方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从中领悟到了一些重要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西方文化非常注重个人自由和人权。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这体现在他们的政治制度中,如民主、言论自由、公民权利等,也体现在他们的思想中,如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理性主义和个人主义。
这种注重个人自由和人权的价值观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它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表达的权利,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
其次,西方文化注重科学与理性。
在西方文化中,科学和理性被视为人类进步的基石,对科学方法和理性思维的推崇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通过学习西方文化概论,我了解到西方文化中的许多思想家、科学家通过理性思考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他们强调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和理解世界,这使我深刻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以及理性思维在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时的价值。
再者,西方文化对艺术和文学的重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方文化以其丰富的艺术和文学成就而闻名于世。
通过学习西方文化概论,我有幸接触到了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和作品,如达芬奇、莎士比亚、贝多芬等。
他们的作品不仅代表了个人才华的卓越,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历史的背景。
西方文化让我明白了艺术和文学的重要性,它们不仅可以为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探索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西方文化概论也让我对西方历史和思想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习西方文化概论,我了解到了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和政治理论、基督教的兴起、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的思想等等。
这些历史事件和思想对西方文化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对西方历史和思想的了解让我对世界历史有了更全面的认知,同时也让我明白到每个时代和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贡献。
最后,通过学习西方文化概论,我认识到文化之间的多样性和相互影响。
西方文化概论
阿瑞斯(Ares)
战神。被视为 尚武精神的化身。 阿瑞斯性情暴戾, 狂妄自矜,常与争 执女神埃里斯以及 嗜杀成性的埃尼奥 为伍,专司不义之 战。由于他极端好 战,遭到宙斯 以及众神的厌恶, 往往给其对手以 襄助。宙斯斥之 为“神之最可憎 者”。
阿尔忒弥斯(Arthemis)
狩猎神、月神, 亦被视为野兽的保 护神。在林莽和山 野问,她手持弓箭, 由众犬伴随,与众 女神一起以狩猎为 戏,有时乘两牡鹿 所曳之车出行。她 勇猛剽悍,有时又 十分残暴。她恪守 自古已有之种种规 习,并要人们严格 奉守。凡违迕者, 常以弓箭射杀。
职司 希腊名 拉丁名
主神,雷电神
神后,生殖神 海神
宙斯 Zeus
赫拉 Hera 波塞冬 Poseidon
朱庇特Jupiter
朱诺Juno 尼普顿Neptunus
冥神
爱神 太阳神 农神 匠神 猎神 智慧神 战神 神使 酒神
哈得斯Hades
阿佛洛狄忒 Aphrodite 阿波罗 Apollo 得墨忒耳 Demeter 赫准斯托斯Hephaistos 阿耳忒弥斯 Artemis 雅典娜 Athena 阿瑞斯 Ares 赫耳墨斯 Hermes 狄俄尼索斯 Dionysus
关于神话的产生问题应该把握住三个要点: 第一,神话的产生是自然力崇拜和祖先崇拜 的结果。 第二,神话是原始初民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 解释。 第三,神话也是原始初民试图征服自然的一 种方式。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前奥林匹斯神系、奥林 匹斯神系)和英雄传说
赫西俄德的《神谱》
奥林匹斯神系(希腊罗马神名对照表 )
命运女神具有凌驾于诸神之上的力量
(四)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 诗”
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 德修纪》这两部史诗所记载 的故事都是对迈锡尼时期曾 经发生过的战争和航海活动 的一种神话化的渲染,是对 阿卡亚人已往的英雄业迹的 赞美讴歌。
西方文化概论
西方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是指源自欧洲并随着欧洲的殖民扩张传播到其他地区的文化体系,代表着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艺术表现、文学作品、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精神文化。
西方文化的形成与演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它吸收了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文化、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多种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西方文化以个人主义和自由为核心价值观,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权利。
其社会制度以民主和法治为基础,注重人权保障和法律尊严。
西方文化在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创造性,既尊重传统又鼓励创新,注重个人成就和社会进步。
西方文化的分支西方文化可分为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文化、近代欧洲文化等多个分支。
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化的基石,奠定了民主、理性、审美等概念的基础;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形成,以宗教信仰为核心,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近代欧洲文化则以启蒙运动为代表,强调人的理性和自由意志。
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不仅深刻影响了欧洲本土各国,还在殖民扩张过程中传播到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
西方文化的语言、艺术、音乐、时尚等元素被广泛接受和模仿,成为全球文化交流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文化的挑战与反思尽管西方文化具有许多积极的价值观念和创造性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批评。
例如,个人主义可能导致社会分裂和人际关系冷漠;文化输出可能带来文化同质化和文化排斥的问题;西方理性主义可能忽视传统智慧和非理性因素的重要性。
因此,对西方文化的反思和批评是有必要的,以求其在全球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结语西方文化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文化体系,它不断演变和创新,与全球其他文化相互交流互鉴,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通过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的本质和特点,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世界上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共存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大学西方文化概论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崔伟20077382资源及环境科学院西方新文化史[摘要]新文化史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和历史编纂中一个最主要的发展趋势,它取代了经济一社会史而成为历史研究的主流。
新文化史在形成过程中,主要吸收了三个方面的理论和方法——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和法国年鉴派史学、后现代文化批评和历史叙述主义、文化人类学。
这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决定和影响了当今新文化史研究的基本形式与走向。
[关键词]新文化史;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年鉴学派;后现代文化批评;历史叙述主义;文化人类学1989年,由美国历史学家林·亨特(Lynn Hunt)主编的《新文化史》一书,第一次明确地举起了“新文化史”(New Cultural History)的旗号。
亨特为该书所作的导论《历史、文化和文本》,从历史编纂的角度申明了新文化史研究的主旨,被看作是新文化史的一篇宣言书。
在“导论”中,亨特借用爱德华。
卡尔(Edward H.Cart)在1961年时对社会史所作的命题阐发道:“历史研究越注意文化,文化研究越注意历史,则对两者愈有利。
”新文化史的兴起并非偶然,它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几种西方学术思潮共同作用影响的产物。
抛开传统文化史写作对新文化史在历史编纂上的传承和借鉴作用不谈,新文化史有三个主要的理论和方法的来源一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和法国年鉴派史学、后现代主义文化批评和历史叙述主义、文化人类学。
这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决定和影响了今天新文化史研究的基本形式与走向。
一关于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和法国年鉴学派史学对20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史学的重要贡献早已毋庸置疑,对于新文化史而言,其形成首先便是建立在对这两种“新史学”范型的“反叛”基础上的;另一方面,这两种史学本身在70年代后的新发展,又进一步拓宽了文化史的研究视野,成为了世界性的新文化史运动的一部分。
英国文化史家彼得·伯克(Peter Burke)谈到:“社会文化史是对一种更陈旧的体制和更陈旧的‘新史学’的一种有意识的反叛,更确切的说,它是对六七十年代影响着欧美的两种历史类型的反叛。
一是卡尔·马克思类型的社会史,二是计量史(通常但并不总是经济史)。
计量史学又表现为两种形式:美国的‘计量史学’(diometrics)和法国的‘系列史’(hlstorie serielle)。
”不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倡导的“自下而上”的社会史研究风气,还是60年代布罗代尔(Femand Bmudel)如日中天般的“结构”或“长时段”历史模式,或是与之相对应的计量史学方法,大都相信历史的“科学性”,并且借用马克思的经典命题,认为经济和社会是起决定作用的历史基础,而政治和文化只是随之而变的上层建筑。
不过,如同20世纪初兴起的新史学最初的萌动正来自传统史学内部一样,对经济社会史研究的反省同样出自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和年鉴学派内部。
早在1963年,爱德华·汤普森(Edward P.Thompson)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骤一问世,便在当时的史学界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汤普森本身是英国社会史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又是主动超越社会史并把研究方向引向新文化史的一位历史学家。
在《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一书中,他一改当时社会史研究常见的诸如用计量的方法统计工人的工资收入、把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折算成可度量的标准进行比较等做法,而是把19世纪英国工人阶级的态度和意识作为对象,研究其文化的构成,工人阶级身份的真正形成不仅是在社会经济意义上的,还包括工人阶级对自身地位的文化认同。
汤普森认为“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他写道:“除非我们把阶级看作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的构成,否则就无法理解它。
”在他把工人阶级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其阶级意识的形成时,使用的也完全是文化的术语,比如传统、价值体系、观念和习俗等。
在后来的一篇文章中,汤普森又通过比较文化同经济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对自己的方法做了进一步的说明,“我正在提出质疑这样一种观念,即可以用‘经济学’名词来形容生产方式,但却把文化置于次要的地位,而生产方式的组织正是围绕着这个关键概念而展开的”。
汤普森对这种做法提出了挑战,他不仅把“文化”引入到沉闷的社会经济史中,更将它放到了历史学家研究课题的中心位置,文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反而成为了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他的观念也常常被人称为“文化马克思主义”。
许多早年以研究社会经济史闻名的历史学家,也受到了这种潮流的影响,在某种“心态”的作用下,自觉或不自觉地更弦易张加入到了心态史家的行列之中。
最明显的例子是一度声称要固守“地窖”、坚持经济史研究的历史学家勒华一拉杜里(Emmanuel Le Roy Ladurie)。
在1975年出版的《蒙塔尤:1294—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山村》中,拉杜里利用14世纪宗教裁判所的审讯记录和其他档案,重新勾勒和描绘了中世纪后期法国西南部一个叫作蒙塔尤的小山村在几十年里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及思想状态。
在研究方法上,勒华拉杜里综合了社会经济史、历史人类学以及心态史等多种研究手段,其中尤为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他用心态史的方法将蒙塔尤村民内心中对现实的种种看法展现在读者面前,包括了对性、婚姻爱情、家庭、儿童、死亡、时间和空间、自然和命运、巫术、宗教、犯罪等的态度及观念。
正如作者在书中写道的:“我们下面的考察将改变方向,它将更注重层次,更加细致,涉及个人会少一些。
我们将不再从住家和窝棚等领域做面上的考察,而准备向深层探索。
在最底层,我们将努力探讨一个充斥日常生活的颇有讲究的各种举止。
此外,爱情生活、性生活、夫妻生活、家庭生活和人口问题也将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最后,我们还要充分利用有关村落、农民和民众的文化与社交的丰富资料。
这里的‘文化’当然是指人类学家所说的总体含义的文化。
”伏维尔高度评价了勒华一拉杜里在《蒙塔尤》一书中的突破和创新,指出:“今天他对蒙塔尤地区的研究已生动地表明他把握了整幢建筑:从地窖到顶楼,即从土地结构到乡村集体心态中最为复杂的种种形式。
”年鉴学派的心态史研究事实上便是新文化史的一个开端,它同以汤普森为代表的“文化马克思主义”历史研究一起,颠覆了社会经济史独霸的格局,为“文化”平反正名,从而确立了文化作为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在新文化史中的中心地位。
年鉴学派的这种新的文化史研究取向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心态史研究也引起了其他国家历史学家的共鸣。
其中最主要的国家当首推美国,尤其在一些法国史研究者中间,对文化的重新认识首先得到了他们积极的响应,他们是最早接触也是最先接受这一趋势并开始新文化史研究实践的。
二在美国,对文化的重新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又被添加了更多新的内容,补充了新的理论和观念。
1999年,在《新文化史》问世十周年之际,由林·亨特参与组织编写的另一部题为《超越文化转向:社会与文化研究新方向》的论文集出版了,历史学家会同社会学家及一些其他学科的研究者共同对新文化史十年来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总结。
在两位主编维多利亚·邦奈尔(Victoria E.Bonnell)和林·亨特共同撰写的导论中,对新文化史的产生背景回顾道:“到20世纪80年代初,新的分析模式开始取代社会史,宣告了所谓语言学或文化转向的开始。
”[8](p2)随后,两位作者列举了几部出版于70年代前后的重要理论著作,指出正是这些著作的影响,使美国的社会科学家将视野转向了文化研究的方向。
这些著作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也就是新文化史的另两个理论来源:一是后现代主义文化批评和历史叙述主义,一是文化人类学。
首先来看后现代主义文化批评和历史叙述主义对新文化史的影响。
海登·怀特在《元史学》中提出,所有历史的文本,不管其研究类型和方法是什么,基本上都是建构在作者的“诗性行为”之上的。
他写道,所有历史著作“都包含了一个深层的结构性内容,它通常是诗性的,在本质上又是语言的,作为一种危急时刻确立起来的范式而使‘历史’解释区别于其他学科”。
邦奈尔和亨特指出,“他(怀特)认为,历史学家的深层思维结构通过对语言模式即比喻手段的选择,便预示了研究的领域。
反之,语言模式又决定了研究计划的其他方面,包括结构和解释的模式”。
怀特的观点借鉴了六七十年代西方学者在文学批评领域就语言、文本和叙述的作用所提出的思考,并将之应用到对历史学文本和写作的分析上。
怀特并不是最早从文本和叙事的角度挑战历史研究的人,但他的影响却无疑是最直接的。
《元史学》问世后,在史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它不仅动摇了人们传统中对历史学的认识,让历史学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研究和思考模式,也启动了美国史学的“文化转向”。
因此,有人甚至把怀特称为文化转向的“守护神”。
有研究者评论道:“历史学的新文化方法的一个真正独特的特征,就是近年来文学批评的普遍影响,它教会了历史学家去认识到语言、文本和叙述结构在历史事实的创造和描述中的积极作用。
”新文化史借助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进一步颠覆了传统政治一思想史和新社会史所坚持的关于历史真实的架构,放弃了对“科学化史学”的追求,而用新的话语结构来赋予历史学新的内容。
美国历史学家马克·珀斯特(Mark Poster)在他关于文化史和后现代主义关系的文集中写道:“文化史对历史学家提出的挑战,就是让他们去对抗至今依然根深蒂固的认为写作具有再现力量的现实主义的或以理性为中心的假设,更确切的说,认为文本是具有创造性的物质。
在此观念中,作为过去事件的历史总是以书面文件为中间媒介的,而作为一项知识形式的历史学其本身总是一种话语。
”后现代主义对话语权力的批判、对历史文本的阐释,在根本上改变了新文化史的叙述方式。
新文化史的历史叙述方式相较于过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宏大叙事及叙述中的虚构性所作的反思;一是如劳伦斯。
斯通(Lawrence Stone)写于1979年的那篇著名论文中所提出的,是“从分析转向叙事模式”的“叙事史的复兴”。
过去的西方历史学家,在写作中往往套用小说的叙述模式,“创造性地建立开头、中间和结尾的时间框架、组织顺序,来说明因果关系、突出角色、安排场景、构想情节、制造‘真实效果’——所有这些都是从全知的叙述者口中以一种单一的、统一的观点说出来的”;而新文化史在叙述中,首先承认了话语和文本本身的虚构性,因此不光在自己的叙述中尽量避免主观和绝对的做法,而且还把作为史料的文本作为研究的对象,揭示其中的话语结构和文化意义。
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历史学家纳塔莉·戴维斯(Natalie Zemon Davis)的《档案中的虚构:18世纪法国的宽恕故事和它们的叙述者》了。
作者将叙述本身作为研究的中心,通过研究保存在16世纪法国档案中大量因杀人而向国王请求赦免的信件,解读其中的故事及其当事人和作者,考究故事的真实性以及分析其中的虚构成分,检验当时人们的叙述技巧;从语言和文本入手,通过史料考证和文本分析,通过与当时一般的写作风格和叙述技巧的比较,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向读者展示16世纪的法国社会及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