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由于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小气候的影响,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一种“独立”现象,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自己说了算,看上去似乎是一种能力的彰显,或者说是个性的张扬。然而,当这种“独立”无限制地延伸后,便会成为一种自私,一种孤立,最终造成合作能力的匮乏。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合作精神和组织才能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学会合作,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特征,这对我国未来社会人才素质,特别是少年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健康积极个性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谓合作精神是指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小学阶段,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呢?
一、创建和谐共处关系,营造互助学习气氛
1.建立和谐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会更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更愿意与教师相处,这对于在学习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很有帮助的。教育改革家罗杰斯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是人际关系,是情感态度。“学习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在和谐的教学和活动环境里,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他们才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已,踊跃参与到合作中去。因而,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合作激情,引进竞争机制,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形成和谐的合作群体氛围。
2.渗透合作的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渗透合作的意识,对于一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说:“让我们一起来思考,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顺利解决问题后,我们可以说:“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让我们为自己喝彩。”这些引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了“我们”的层面,而不仅仅是“我”的努力和付出。同时,教师也应要求同学之间要彼此尊重、理解,这是学生之间友好合作关系的必要前提。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解决问题,从而在课堂上形成一种友好、和谐、轻松、互助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能愉悦地学习。
二、创设有效合作环境,鼓励学生参与互动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伯顿在谈到发展儿童创造力的十个要点时指出:“创造一个气氛使每个儿童被作为一个人来对待,使他受尊重,并作为小组的一名成员被重视。”这就是说,教育者可以创设有效的合作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小组间的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投入教学活动中,同时发挥个体思维的作用,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合作意识得到培养。
1.有的放矢,设计合作学习。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就要求学生之间共同参与,互相包容,乐于交流,配合依靠。在各类学习活动中可以设计需要学生共同完成的学习任务,或解决一个难题,或讨论一种学习方案,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表现能力的教学板块。为了让学生能更自如地发挥自身的创作能力与表现能力,小组活动的形式
更能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在小组学习中,让学生参与互动,就顺应了他们的心理特征,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摩擦和碰撞的环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把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谋取集体智慧的结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潜移默化,布置合作任务。班级管理中,需要合作的任务很多,如黑板报工作就能很好地体现出合作意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合作任务,首先要成立合作小组,如何分组可自行搭配,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学生通常都会找自已的好友或合得来的人共成一组,而那些平时比较内向,不太合群的同学由于老师的要求也不得不硬起头皮,试着与别的同学打交道以成一组。合作小组要一起来共同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小组成员首先必须共同讨论分工,谁负责版面设计,谁负责内容选编,谁负责美工等,小组成员可在组长的带领下各尽其职,分工完成,但又必须合作好,如果各顾各,不注意协调配合,就很难完成任务。在小组的活动中,学生更容易沟通、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建立集体荣誉感,产生强烈责任感,感受到自已作为小组的一员应对组内的每一位成员负责,从而在小组活动中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这对提高活动质量,培养合作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3.强化载体,开展合作活动。生活即教育,活动往往能体现出学生的合作意识,教育者要抓住教育的契机,适时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在一些需要合作的活动中,教育者有意识地进行合作的渗透。体育活动中,完成多人游戏,如“二人三足”跑、跳长绳等,就需要有
良好的合作精神,不能一味地凸现自己,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加强了同学之间的磨合,也增强了团队意识。再如一些集体社会实践活动,春游、秋游等,这个时候,教育者就应该放手让他们自主安排活动小组,友好合作,从而建立一种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一种民主、互助的同伴关系,对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合作中可以进行分工合作,成员的活动有可替代性,相互之间可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互相学习模仿,成员之间互相信任、支持、喜欢,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使学生学会积极地与他人交往,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三.发挥评价作用,享受合作成功的喜悦
1.小组激励法。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评价具有诊断、鉴别的功能,同时也具有调节、激励的作用。评价所关注的主要是后者,“小组激励法”是对学生整体情况进行评价,顾名思义指的是以小组为主体的评价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就是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以团队的力量去竞争,自己的伙伴自己帮,自己的成绩自己争。教师在布置相关任务的时候,就向学生明确地提出小组活动的目标,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人人参与。最后凡是获得成功的小组都能得到全班的首肯,使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享受小组成就的愉悦。这样,对于小组中的弱势群体来说也是一次良好的机会,他们是为了共同取胜,而不是个人取胜,从而感到比较安全,较少担心自己的不成功;而小组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同学更有一种成就感。以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强化学
生的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让学生从互动中逐渐认识合作的重要性,体会互动带来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爱,并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积极态度。
2.个人奖励法。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不仅要采取集体奖励的强化手段,同时又要注意把强调外部强化转为学生的自我奖赏,揭示学生参与互助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因此,在活动结束后,可以根据活动特点,评选“最佳合作者”。所谓“最佳合作者”,即是在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合作精神,不仅自己懂得合作,更能影响小组里其他的成员,最终使得整个团队的成员都有较好的合作精神。总之,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在讨论与合作中获得成就感,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在动机,注意设置适宜的合作学习问题,给予集体学习的自主权,让学生在自我激励的氛围中开展互助学习,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学会共处,而且还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学会求知。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合作的时代,合作已成为人类生存的手段。每个人都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完成自己人生的超越,于是这个世界充满了竞争与挑战,也充满合作与快乐。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永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