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观.ppt

合集下载

最新文档-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PPT精品文档

最新文档-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PPT精品文档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1.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心 知
(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
力 梯




合 ·
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
升 ·




创 新
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
高 效




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
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
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




识 整
包括政治文明,也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
级 提


· 要
而不同国家、地区具有不同的文明特征,决定了
· 思




新 归
世界文明的多元化特点。复习备考时,一要注意
效 训


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
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3.现代化史观
(1)概念内涵:现代化也称近代化。它是指由传
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
高 效


纳 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 练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典例导悟2】(2019·北京模拟)史学家黄邦和在《通
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
世界影响》一书中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


心 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 力

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课件

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课件
在英雄史观中,英雄被视为历史的创 造者和决定者,而人民群众则被视为 历史的被动接受者和配角。
英雄史观的起源与演变
英雄史观起源于古代,当时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 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有限,因此将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视为 神或英雄,认为他们具有超凡的能力和智慧,能够决定历史 的走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对历史的认识逐渐深入 ,英雄史观的地位逐渐受到挑战。然而,在某些时期和某些 领域,英雄史观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
VS
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分析和评 价历史事件和人物,以获得更加全面 和准确的认识。
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的认识
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不断深化对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的认识和理解。
在实践中,应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英雄人物的作用,同时也要注重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演变
在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了“公意”概念,认为人民是历史 的创造者,而不是君主或贵族。这一思想对后来的群众史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群众史观得到了更系统、更科学的阐述和发展。
群众史观的主要观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他们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历史 的发展不是由少数英雄人物所决定的,而是由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所推动的。
英雄史观的主要观点
英雄史观认为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 所推动和决定的,这些英雄人物具有 超凡的能力和智慧,能够决定历史的 走向。
英雄史观通常将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视 为神或英雄,认为他们具有超凡的能 力和智慧,能够创造历史、改变世界 。
英雄史观强调英雄的个性、意志和才 能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而人民群众则 被视为历史的被动接受者和配角。

世界历史七大史观20页PPT

世界历史七大史观20页PPT
世界历史七大史观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基
谢谢!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史观课件

史观课件

二. 答题中历史重点问题的思维方向 (一).中国古代史 1.君主专制下的官僚政治:
中央官制发展到隋唐,三省之与宰相,六部之与九卿,一是政府 脱离王室的明证,又是皇权与相权平衡的典范,使唐代官制体现 出其独特的活力,但是,官僚制度维护君主专制的本质未变 。
2.古代民生政策: 儒家重视民生,政治上重民、爱民,民贵君轻;经济上 予民以时,主张富民(与法家的富国相对);文化上, 重道德教育,教化百姓。
3.古代中国: 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郡县制、监察制、 科举制)。体现了权力高度集中,职责分明、权力制衡、相互补 充,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 展;保障农耕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民 族融合。 4.近代英国: 开创了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议会主权,实行责任 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 先河,体现了民主政治取代专制统治的趋势; 其开创新制度又不割裂传统的渐进性方式保障 社会发展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2.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政治上: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引发救亡图存 高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清末新政。 ②经济上: 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 义初步发展; ③思想上: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思潮 ;新文化 运动;社会生活急剧变化。
一。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政治上: 发生了两次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破坏了中国的主 权与领土完整;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②经济上: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产 生近代工业(洋务、民族企业) ③文化上: 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创办了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讲唯物史观》课件

《讲唯物史观》课件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1 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物质生活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 阶级斗争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3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
基础观念不同
唯物史观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而唯心史观认为意识具有主 导作用。
《讲唯物史观》PPT课件
本课件介绍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应用 和价值。通过深入研究唯物史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历史的演进过程。
什么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物质生活和经济基础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它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认为历史是阶级斗 争的产物,而唯心史观侧重 于个人意识和精神思维。
分析方法不同
唯物史观采用辩证唯物主义 方法,而唯心史观强调主观 思维和个人感受。
唯物史观的应用领域
医学研究
唯物史观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医学 领域的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的创 新。
工业生产
唯物史观对工业生产的发展过程 和技术进步有重要启示。
3
促进科学发展
唯物史观鼓励科学研究,推动技术进步 和创新。
总结和展望
通过理解和运用唯物史观,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方向,为 实现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城市发展
唯物史观可以揭示城市发展的经 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变化。
唯物史观对社会发展的启示
唯物史观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推动社会变革 和进步。
唯物史观在实践中的价值
1
指导政策制定
唯物史观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提
推动社会改革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ppt)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ppt)

古印度的四根说“地”“火”“水”“风” 《管子·水地》中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中国的五行说: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 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 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
“木生火,火生土, 土生金,金生水, 水生木”,“水胜火, 火胜金,金胜木, 木胜土,土胜水”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意义:
一、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 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二、 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唯心 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三、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 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 局限性。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 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自在世界 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世界
如:远古时代 自在世界是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世界
如:浩瀚太空
远古时代

浩瀚太空

(二)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发展形态
1.古希腊朴素唯物论: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 质形态
泰勒斯:万物是由水做成的。 阿那克西米尼:万物的始基是“空气”。 赫拉克利特说:“火”是万物的本原。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原子是物质世界的共同本质。
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最早提出原子学说:世 界和万物都是由看不见又不可分割的微小粒子构成, 即不可分割的。他说,我们见到的一切(岩石和植 物,动物和人类,海洋和云彩,月亮和群星)都是由 这些细微和不可分割的粒子构成。简而言之:原子 构成了整个茫茫宇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ppt

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ppt

(2)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
2.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
3.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021/6/2
27
民本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孟子
荀子
2021/6/2
2021/6/2
17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 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2021/6落/2 后的社会意识
先进的社会意识
18
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济发展的水平之间具有不平 衡性。
经济状况: 德国 落后于 法国 落后于 英国 社会意识: 德国 先进于 法国 先进于 英国
Welcome to study Philosophy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onology Liuxingkai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
任课教师:刘兴凯 授课时间:2005.6.6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
一、社会的本质及其基本结构 二、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动力系统 三、人的本质
2021/6/2
法西斯
国际交往
45
抽象人性是不存在的
2021/6/2
46
本章思考题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及其辩证关系 2、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原理及这一原理的现实意义 3、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史观,党的群众观
柏 拉 图
士 多 德

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PPT课件

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PPT课件
第二,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因为任何精神产品都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古代的医药学、农学、文学艺术等 都是总结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经验的产物。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精神财富唯一的永不 枯竭的源泉。广大的普通劳动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原料 如中国的四大发明,都是在民间发现的基础之上被推上历史舞台的; 明代写《本草 纲目》的药物学家李时珍 牛顿说:“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巨人就是指人民大众
第三,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 常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在所有社会活动和政治变革中,人心的向背代表了一种不可 抗拒的历史潮流,是胜败的关键。
.
12
03 我的观点
如: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成功, 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法资本官 僚的成功,根本上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作用 。 当然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剥削阶级的思想家出于阶级的偏见﹐总是把 历史说成是帝王将相创造的﹐极力贬低人民群 众的作用﹐以此欺骗和蒙蔽人民群众﹐巩固自 己的统治地位。
历史是英雄的舞台,舍 英雄便无历史。
世界历史不过是伟大人 物的传记,伟人的历史构成 了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
全世界的历史实际上都是 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伟大人 物的思想外在的、物质的结果。
而是直接或间接地宣扬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
.
4
01 派别
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主观唯心主义者把历史的发展看作是由少数英雄 人物和帝王将相的意志﹑品格﹑才能决定的﹐认为 人民群众不过是消极﹑被动的"惰性物质"﹐是少数 英雄人物的盲目追随者。
客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某些客观唯心主义者的历史观也带有英雄史观 的色彩﹐G.W.F.黑格尔虽然认为﹐历史不是个人 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由某种客观精神决定的 ﹐但他又认为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

《讲唯物史观》课件

《讲唯物史观》课件
生态保护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唯物史观将更加关注生态 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探究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
唯物史观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作用
应对经济危机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它探究经 济危机的根源和解决途径,为应对经济危机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 导。
推动国际合作
题提供了思路。
社会治理
唯物史观为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提供 了理论支持,有助于实现社会和谐 稳定。
社会变迁
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变迁的规律, 有助于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
文化领域中的应用
文化传承
唯物史观有助于分析文化传承的 规律,为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提
供了思路。
文化创新
唯物史观鼓励在尊重传统文化的 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动文化的发
人生目标。
06
结论:唯物史观的未来发 展
唯物史观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唯物史观将更加关注全球范围内 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探究不同文化、国家和地区的相 互影响和联系。
技术革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唯物史观将更加关注技术对社会发 展的影响,探究新技术如何改变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形式 和生活方式。
详细描述
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 直接动力之一。阶级斗争不仅会推动 社会制度的变革,而且也是推动阶级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总结词
人民群众是指在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活动中占大多数的 劳动群众。
详细描述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 阶级社会中,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最强大 的力量。

历史观及基本问题ppt课件

历史观及基本问题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社会存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 面,是人类物质生活要素与条件的总和, 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 的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是人类社会最本质的东西、起着主要的、 决定性的作用。
唯心史观的根本局限
第一,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没有看 到精神背后的物质根源和社会发展的 客观规律(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察
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 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 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 的发展程度看作这些关系的根源—列宁)
第二,片面夸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往
唯物史观的创立,第一次科学地 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对社会历史观的科学解答是以实 践为基础的。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唯物史观的创立的重大意义
• 第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二、唯心史观的根本局限
唯心史观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的理论从来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马 克思以前的‘社会学’和历史学,至多是 积累了零星收集来的未加分析的事实,描 述了历史过程的个别方面 --列宁 )
唯心史观的产生并在社会历史领域长期占据统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度,保障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治地位的主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唯物史观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唯物史观PPT课件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 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 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 前发展
第51页/共107页
2.社会基本结构
第52页/共107页
广义经
现代社会生产力结构示意图
第23页/共107页
劳动资料
★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是衡量生产 力水平的尺度是划分经济时代的客观标志。
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 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
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 产。”“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 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
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第7页/共107页
第8页/共107页
第9页/共107页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第10页/共107页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第11页/共107页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第12页/共107页
第13页/共107页
济结构
经 济 结 构
狭义经
济结构
生产 方式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关系或经济 制度
第53页/共107页
政治结构
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 政治上层建筑,即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政治 结构
制度 设施
政治制度 法律制度 政治设施 法律设施
第54页/共107页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是 社会基本矛盾在阶 级社会中的表现, 是阶级对立社会发 展的直接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尝试用文明史 观 整合中国近代 史
基本脉络
试着从
文明的差异 文明的冲突 文明的融合 文明的创新
给我们思维的启示?
整 合 中 国 近 代 史
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文明发展 的不同程度。
16世纪前的东西方文明的不同
文明类型 经济特征 政治制度 主流思想
东方 农业文明
农业经济 高度中央集权 儒家思想 (小农经济)
现代化史观(也称近代化史观)认为: 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 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 思想等,其主要表现为 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 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与法制化 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社会 生活现代化等。
现(近)代化史观
13.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 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 史,就是以“文明”为单位来看待整个人类历史 ,通过不同文明类型的演进过程探讨人类社会的 进步。 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承认文明的多元性,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统一,既 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看到 不同文明有自己独特的具体发展道路。 从现实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去追溯历史, 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而来的,把历史与 现实紧密结合。
革命史观是对唯物史观片面截取和狭隘理解的产物。
全球史观(也称整体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 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 史。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 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 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一史学理 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 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 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 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 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23.(2009全国Ⅰ)拉尔夫· 达伦道夫在1998 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 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 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 人们的生活、想像和恐惧”,人们不得不“ 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 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 世纪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2.在中国近代史上,你觉得还有哪些具
有继承、吸收、创新的文明成果?
文明史观
23. (2007全国文综Ⅱ)法国历史学家布罗 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 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 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 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 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 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五、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都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 阶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又存在着其他社会形态的残余 和萌芽。 六、人类社会的一般总规律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资本主义 再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社 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七、人类社会历史是不以研究者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 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们研究历史,探索社会规律,必须要从客观 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详细的占有材料,分析他的各种发展形态, 揭示其内在联系,得出相应的结果。 八、人类社会及其构成成分均以总体的体系方式存在,要从研究的 对象的整体出发,从研究对象内部的相互作用与矛盾和研究对象与 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研究。 九、在客观历史过程中,一切社会历史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
• 1 .注意从整体性角度把握世界历史的阶段特征 ①从远古到15、16世纪之交:世界上各民族各国 家处于封闭发展状态,亚非欧三大洲存在地区性 局部交流,而美洲几乎处于隔绝状态。
• 1 .注意从整体性角度把握世界历史的阶段特征 ①从远古到15、16世纪之交:世界上各民族各国 家处于封闭发展状态,亚非欧三大洲存在地区性 局部交流,而美洲几乎处于隔绝状态。 ②从15、16世纪之交到19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 是人类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转折点,两次科 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市场体系、殖民体系、政治 统治秩序形成,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③20、21世纪之交:这是人类社会进入整体发展 的新阶段的起点。经济全球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大 趋势。国际文化交流的速度、广度和深度超过以 往任何时代。人类交往空前方便和频繁 。
十、人类社会是有规律运动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它 显现为历史过程,构成历史过程的各种社会现象也是运动 与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一切,用辩 证法的观点去把我对象的本质联系与内部矛盾,又要把研 究的对象提到一定的范围之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 准确的把握对象。 十一、社会历史事物的发展变化,有进化(改革)和革命 两种方式。 十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是在于其种种复杂的内外部矛 盾。 十三、在客观历史进行中,环境创造人,人又创造环境。 十四、社会历史的研究,不是一个简单的消极的反映过程, 而是主客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过程。
从文明的引进、吸收、融合的视角重 新审视“西学东渐”和思想近代化进 程
• 西学东渐主线:器物
制度
思想。
融 合
林、魏 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器物 制度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思想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1.如何从文明创新的角度来看待“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与实践?
割据 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
8.(2009山东文综)某历史著作中主要 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 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 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思维启迪
1
文明必须继承前代优秀文明, 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根据国情 进行文明创新。
全球史观
23.(2007全国文综Ⅱ)美国历史学家斯塔 夫里亚诺斯总结说:“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 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 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 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 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 用。”作者在这里强调 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 B.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 C.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D.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对于伟人孙中山,站在 不同的史学角度,会有 不同的评价: 甲说:“他是民主革命 的先行者。” 乙说:“他是中国现代 化的光辉先驱。” 丙说:“他是移风易俗 的倡导者。” 丁说:“他是中西方文 明合璧的产物。
思考:甲.乙.丙.丁分别主要是站在哪种史观 上对孙中山作出评价的?
认识史观
主要是指: 文明史观 现代化史观(近代化史观) 整体史观(全球史观) 社会史观 生态史观 唯物史观 革命史观
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 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主要观点: ①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矛盾是社会 发展的基本矛盾。 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争取 民族独立以反对帝国主义,争取社会进步以反对 封建主义,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以此 作为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
(1)长袍马褂 (流行于整个近代)
(2)西装(鸦片战争后 传入,民国成立后流行 )
社会史观
15.(2009海南卷)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 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 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 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大量妇女加 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 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 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 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
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文明成果。 文明的交流是双向的,其影响也 是双向的。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 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 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 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 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其研究领域 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 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 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 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 等。
西方 海洋文明
商品经济
中央集权
人文主 义
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文明发展 的不同程度。
中国:
西方:
把近代史上的各次侵华战争放 置在文明冲突的角度来认识。
19世纪末,欧洲诗人吉卜林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 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 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资本主义文明在中国人面前表 现出既野蛮又先进的双重性格
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方面的内容有: 一、生产是历史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 二、与生产力一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的 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他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 要特征。 三、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 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 筑又积极服务和反作用与经济基础。 四、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 级的无穷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没有永恒的社会 制度和形态,社会制度的发迹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社会关系要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从旧社会的基础中成熟, 在它们的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社会形态是 不会灭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