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疗法常见答疑
内观疗法,你听说过吗?
![内观疗法,你听说过吗?](https://img.taocdn.com/s3/m/2361a63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d.png)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很多烦恼和纠结,内心容易浮躁,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等。
如果有一个通过练习就能让你重新变得幸福的方法,你想知道吗?内观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由吉本伊信(1916~1988年)于1953年在日本创立,1988年由上海的王祖承教授引入中国,由于契合东方文化,得到了推广和普及。
内观指的是“觉察”,通过专心地观察自己的内心来达到对真实的体验。
内观疗法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加入“内观三主题”,让内观者围绕着“我为对方做了什么,对方为我做了什么,我给对方添了什么麻烦”来觉察自己过往的生活、和别人的关系,转变内观者固有的思维方式,重新体悟生活中的美好,是一种很好的心理保健方法。
刚开始实践内观疗法的时候,最好是在有经验的内观指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在逐渐掌握了内观的正确方式后,就可以自行练习,将内观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感受内观带来的改变。
内观是在相对严格的设置下,在内观指导师的指导下,有主题地回顾自己从出生到现在,与重要他人之间发生的事件。
内观的环境、时间及流程如下:1.内观的环境设置。
内观需要在一个相对安静、不被打扰的空间内进行,最好是在专门的内观室进行。
内观者会进入一个被屏风隔开的私密空间,坐在布垫上,静静地面对自己的过去。
2.内观的时间设置。
刚开始的时候,内观者可以进行每周1~2次的内观,时间大约为1小时。
随着时间的推移,内观者逐渐适应了内观,可以保持每天1次的频率进行。
3.内观的具体操作。
内观需要选定内观对象,一般从亲近者开始,如母亲、父亲、其他家族成员、朋友等。
从出生开始到现在分阶段回顾自己和内观对象的关系,文/顾钰敏内观疗法你听说过吗?青春期健康26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内容围绕“内观三主题”(自己为对方做的事情,对方为自己做的事情,自己为对方添的麻烦)进行。
例如:内观第一天回顾从出生到小学的阶段妈妈为我做了什么、我为妈妈做了什么、我给妈妈添了什么麻烦;内观第二天开始回顾初中阶段……下面让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直观感受内观给人带来的变化。
内观疗法
![内观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01b00d1a3169a4517623a325.png)
基本概念“内观”指“观内”、“了解自己”、“凝视内心中的自我”之意。
借用佛学“观察自我内心”的方法,设置特定的程序进行“集中内省”,以达自我精神修养或者治疗精神障碍的目的。
内观疗法可以称作“观察自己法”、“洞察自我法”。
创立者生平内观疗法(Naikantherapy)是由日人吉本伊信所创的心理治疗法。
一部「内观」的历史即一部吉本伊信的历史。
根据吉本的自述,他就读小学二年级时,家中的四岁妹妹死了,母亲非常难过,从而对宗教的信活动更为积极,吉本每天和母亲到寺里参拜,因而有机会接触到日本净土真宗的宗教精神修养法,称为「身调ㄟ〝」,即不饮食,不睡眠去悟生死无常,转迷开悟的修养。
吉本认为不眠、不饮食相当痛苦,将会阻挠人求道进取之心,而且不能持久。
吉本把「身调ㄟ〝」加以改造,使一般人也可以做,并改称为「内观」。
吉本在「内观四十年」曾说:「只要有觉罪恶感(尚未自觉到无常感),其精神生活的内容就有一大改变,年轻人都可以改造成坦率而诚实的人格。
」换言之,「身调ㄟ〝」只以「宿善开发」的刹那为目的,「内观」则放弃其宗教色彩,以人格的转变为目的。
吉本自己在进行内观时,总共经历了四次才成功。
前两次都是被迫进行,因而无法忍受生理上的痛楚而放弃,第三次虽是自愿,但也因饥饿而放弃,直到第四次,在他二十二岁那年大悟。
吉本对于此修行法只限于狭窄的宗教团体和少数人的作法感到疑惑,加以修改,期能推展。
1945年,吉本发行小册子,封面写「反省」,附上副题「内观」,这是吉本内观法的第一本著作。
内观疗法只重视实践而排斥理论,这和吉本伊信毫无精神医学、心理学的背景有关。
所以吉本说:「我没有学问,内观理论让学者去研究,我的终身工作就是做内观的向导。
」这也是内观疗法迟迟未能建立的原因。
思想渊源吉本伊信所创的内观疗法,可以说是直接受了日本净土真宗「身调ㄟ〝」的影向。
是一种不饮食、不睡眠去悟生死无常、转迷开悟的修养。
在佛教中的内观指的是观察事物的本来面目,是一种如实觉察自己身心的实相,而达到净化心灵的过程。
2021年继续教育--做自己的心理调节师题库(带答案)
![2021年继续教育--做自己的心理调节师题库(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e85cd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3.png)
2021年继续教育--做自己的心理调节师题库(带答案)1、正确选项为A,STOP技术中T是指停止,即停下来暂停一下,让自己冷静下来。
2、正确选项为C,正念练要将自己的专注力集中于呼吸,通过呼吸来觉察当下。
3、正确选项为D,未知自我代表潜力,是自己和他人都不知道的部分。
4、正确选项为A,共生模式在亲密关系中最理想,表示两个人之间相互依存,互相支持,共同成长。
5、正确选项为D,未知自我是用来自我探索的方法,是自己和他人都不知道的部分。
6、正确选项为C,精神交互作用的核心是关注,即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
7、正确选项为B,人内观训练过度,容易产生自大的结果是第二主题,即太过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忽视外部世界。
8、正确选项为A,非正式正念练STOP技术中S是指停止,即停下来暂停一下,让自己冷静下来。
9、正确选项为B,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结果不一样,反映了个体认知的相对性和局限性,属于认知的相对性。
10、正确选项为B,情人眼里出XXX属于认知的相对性,即每个人的认知和看法都有所不同。
认知是指记忆、思维、想象等过程后获得的多维、相对、XXX和整合的知识。
内观训练过度可能引发内我。
系统脱敏方法中,XXX早期实验的动物是猫。
人生活中总是会有很多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这种现象被称为XXX。
非正式正念练STOP技术中,P是指停止。
多选:1、系统脱敏法主要应用于情绪调节,包括焦虑、恐惧、抑郁和愤怨。
2、情绪管理ABC理论中的ABC包括事件、信念和后果。
3、能够引发觉醒体验的事件通常是一些重要的事件,如患了癌症、丧失亲人、亲密关系的破裂和失业。
4、内观训练的种类包括分散内观、集中内观、讲述内观和体验内观。
5、呼吸放松的特点包括深长、缓慢、均匀和腹式呼吸。
6、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说,认知是指信息为人接受之后经历的转换、合成、重建和再现。
7、XXX疗法中生的欲望包括想长寿、想健康、想被人尊重、想成为伟人和想有地位。
8、丧失过程经历的阶段包括愤怒、商讨、否认和抑郁。
内观疗法及护理
![内观疗法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c5f8f20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74.png)
2.治疗协议 遵守基本的规定
不随意走动
禁止与咨询师以外的人交谈
保守秘密
教养----孤身一人度过的能力 耐受(接纳)孤独的人,有能力清楚知道
他人的价值
适当地传递对他人的留恋和照顾,建立与 他人的多彩的关系
内观疗法最合适培育“教养”的精神疗 法
3.内观的3项目 例:对母亲・・・ ①所得到的照顾 ②所给与的帮助 ③所添的麻烦
存在模式是与客观共生存,存在就有其合
理性。而在人际关系中越依重持有模式越 导致控制和惩罚的结果, 促使他人遵循自己 的意志行事。
特别是处在领导、家长、老师等地位的人 们想操纵社会、孩子、学生、下属, 但总是 觉得不理想, 觉得遭受反抗, 接下来就会变 本加厉强化控制, 当然会遇到更大的抵触。 于是, 上下级之间、亲子之间、师生之间都 被不快乐所困扰。人们在控制和反抗控制 中变得身心疲惫、痛苦不堪, 长此以往, 各 种心理问题就慢慢产生了。内观疗法主张
1. 内观活动作息时间表
8:00
进入内观室
8:30
第一次面接
10:00
第二次面接
11:30
第三次面接
11:40~13:30 午餐 午休
13:30
进入内观
15:00
第四次面接
16:30 16:40~17:30 17:40
19:00~20:30 春医疗保健操)
20:30~21:00 21:30
2.饮食护理:内观期间,不允许病人外出, 饮食由病区护士负责。要做到膳食配制合 理,营养丰富可口,满足病人的生理需要, 食谱如下:
食物 馒头、米饭、蒸包、水饺、炸酱面 等
蔬菜【半斤】 土豆、芹菜、白菜、菜花、 菠菜、萝卜、油菜、蘑菇、西红柿、黄瓜 等
内观认识疗法
![内观认识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39624ae39b89680203d825fa.png)
抑郁症的内观认知疗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for depression)
Kabat-Zinn的定义:内观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去注意:有目的、此时此刻的,并且不加以任何评判。
内观认识疗的核心技能是:在抑郁症可能出现复发的时候,能够辨认出以自我保持的穷思竭虑以及消极想法为特征的特定心理状态,并能够从这种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
这些模式,如果没有加以抑制,很可能会产生一种螺旋式逐渐恶化的情绪,最后,病情就开始复发。
为了应对这种复发,参与者就必须学会如何从一种心理模式中解脱出来进入另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允许人们采用多种方式来加工与抑郁有关信息,这样就减少了引起复发的可能性。
这种模式转换涉及从关注转移到关注过程,脱离了认知疗法所强调的改变消极的思考内容,转向注意所有体验的加工过程。
抄本:葡萄酒练习
我将要环绕班级,然后给你们每个人一些物体。
现在,我希望你做的就是关注其中一件物体,而且想象你以前从来没见过类似的物体。
想象你此刻是从火星来的拜访者,在你生命中你从来没见过这件东西。
拿出其中一个物体,将它放到你的手掌中,用手指挟它。
注意看它;
仔细地看它,就像你从来没有看过它一样;
在你的手指间把它转过来;
仔细地观察它的表面;
仔细看它的发光处。
黑洞和褶皱。
内观治疗注意事项
![内观治疗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9a9b7ee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4.png)
内观治疗注意事项
内观治疗是一种精神疗法,帮助个体通过观察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感受,从而增加自我意识和自我接纳。
以下是内观治疗的一些注意事项:
1. 尊重个体的自由和隐私:尊重个体的决定和界限,给予个体隐私空间,让他们在自己的舒适区域内进行内观。
2. 没有评判和解释:内观师应避免对个体的感受和体验进行评判和解释,而是只是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鼓励他们自由地表达和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3. 注意情绪和身体感受:内观治疗强调观察和感受个体的情绪和身体反应,内观师应关注个体的情绪和身体感受,并帮助他们探索这些感受的深层含义。
4. 尊重个体的节奏:内观治疗的进程是个体自我发展的过程,应尊重个体的节奏和能力,不进行强制干预和指导。
5. 培养接纳和慈悲心:内观师应培养接纳和慈悲心,帮助个体接纳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消除自我批评和否定。
6. 注意边界和自我照顾:内观师应注意自己的边界和自身情绪状态,确保能够提供一个稳定和安全的治疗环境。
7. 监控治疗目标和进度:内观治疗应明确治疗目标和进度,并不断监控个体的进展,以便调整治疗计划和方法。
总之,内观治疗需要给予个体足够的空间和自主权,尊重他们的感受和体验,帮助他们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接纳,并建立一个安全和信任的治疗关系。
内观疗法及护理
![内观疗法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b586393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7.png)
康复护理
内观疗法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内观疗法对康复护理的效果 内观疗法在康复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内观疗法在康复护理中的案例分析
精神护理
内观疗法:通过观 察内心,理解自我, 达到心理平衡
护理应用:在护理 中,帮助患者理解 内心,缓解心理压 力
心理辅导:通过内 观疗法,帮助患者 解决心理问题,提 高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领域:内观疗法将逐渐成为主流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健康教育领域:内观疗法将应用于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企业培训领域:内观疗法将应用于企业培训,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社区服务领域:内观疗法将应用于社区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患者满意度
内观疗法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 显著改善
患者对内观疗法的接受度和满 意度较高
内观疗法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
患者对内观疗法的效果表示满 意,愿意推荐给其他人
护理效果评价
内观疗法对心理疾病的治疗效果 内观疗法对生理疾病的治疗效果 内观疗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内观疗法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内观疗法的治 疗过程包括静 坐、身体扫描、
呼吸练习等
实施过程
准备阶段:了解内观疗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施阶段: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内观练习,包括呼吸、冥想、身体扫描等 反馈阶段:记录内观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与指导者进行交流和反馈 调整阶段:根据反馈调整内观练习的方法和强度,以达到最佳效果
Part Two
内观疗法与正念 疗法的结合:内 观疗法强调自我 观察,正念疗法 强调活在当下, 两者结合提高心 理素质
内观疗法与心理 动力学疗法的结 合:内观疗法帮 助患者理解内心 冲突,结合心理 动力学疗法进行 心理调整
关于内观认知疗法你应该了解的事
![关于内观认知疗法你应该了解的事](https://img.taocdn.com/s3/m/9015b19b3b3567ec112d8a23.png)
关于内观认知疗法你应该了解的事(成都锦欣精神病医院;四川成都610000)心理治疗开始于弗洛伊德,一直都是以西方思潮为主导,西学东用。
但近二十年里,这种主导发生了一个大反转。
东方佛教的“禅修方法”,越来越得到西方行为医学和临床心理治疗专业的认可与应用。
目前有很多医院和治疗中心都将禅修中内观训练作为主要的心理治疗方法。
简单的说,内观训练就是让人学会一种平心静气的去感觉和观察自己的心智活动、生老病死的一个过程。
通过训练,明白自己心智活动的一切本质和缘起。
一、内观认知疗法的来源1、内观疗法印度内观法:内观是佛家的一种禅修方法,就是让人往“内”去观察自己的身心,培养人具有一个持续稳定的觉知能力,感受到“自我”的组成,即人是变化无常的,总是有很多不满足和无法自主。
通过对自己了解,可逐渐改变那些贪婪、抱怨以及病态的生活习性。
日本内观法:源于日本一位禅僧,也是从佛家禅修中发展得来的,与印度内观法有所不同。
它主要是通过对自己以往人生的回忆,然后回答三个问题。
即自己为别人做过什么,别人为自己做过什么,自己又为别人带来过什么麻烦,对自己的过往做一个检验,然后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种心理状态。
日本内观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对身心疾病或是精神障碍等都有很好的心理治疗效果。
2、认知疗法认知疗法是通过一系列的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病人以往的不良认知与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贝克认知疗法:这是阿隆贝克医生在研究有关抑郁症治疗中创建的。
理论基础是六种情绪障碍认知:①没有根据的随意推测;②局部性概括;③过度引申;④扩大或是缩小认知;⑤极端式思维;⑥太过自我化。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是为了改变病人对事物扭曲的认知,进而改变自己不良的行为与情绪。
二、内观认知疗法的基础1、内观疗法的理论内观疗法的主要文化基础来源于佛家禅定。
通过使用内观疗法,病人在很多方法面都得到很大改变。
比如开始积极工作,家庭也变得和睦团结,社会人际关系和谐,精神状态与情绪都有了很明显的改观,重新收获快乐的生活。
内观认知疗法(MBCT)
![内观认知疗法(MBCT)](https://img.taocdn.com/s3/m/b478f9d1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9.png)
内观认知疗法(MBCT)内观认知疗法(MBCT)?https:///people/Mindfulness/海明?2011-06-1609:33:33参加我们为期8周的内观禅减压团体训练计划的研究发现,在大脑中,有关记忆、自我意识、共鸣和压力等区域会出现一些明显的变化。
该项研究将发表在我们的《正念研究:身心灵频率学》学术期刊上。
我们的研究小组负责陆续会公布我们的研究成果,首次证明长期正念内观可改变脑灰质结构和大脑频率的周波。
?内观认知疗法(MBCT)海明导师内观认知疗法(MBCT)是由ZINDLSEGAL心理学博士与MARKWILLIAMS心理学博士及JOHNTEASDALE心理学博士共同整理了由马萨诸塞州大学正念疗法研究中心JonKabat-zinn博士创办的正念减压疗法(MBSR)的实践成果,结合抑郁模型,认知心理学,认知行为治疗的精华。
内观认知疗法的内容是让你了解到“想法只是想法而已,想法不是事实”,及如何好好照顾你自己,如何有技巧和完整的生活,有可能的话,还包含了如何迈向更优异的健康和幸福。
这不是要取代医学治疗,而是去补足它的遗漏面。
当人们有压力问题时,医生常常检查不出任何生理差错,只好转介给精神科或心理咨询医师。
这表示问题是在心智上。
我们的治疗取向不同于医院和精神心理科的模式,在这个以禅修为基础的减轻压力中心里,我们设定了一个关于一般和特定医疗干预的非常不同的模式。
我们是一群人一起做普通的训练,但是焦点不在他们的个人问题,而是在于他们共有的稳当事物上。
他们每个人有不同的疾病,也各自有不一样的家庭烦恼、性别和工作情境,还有医生负责他们的特别治疗。
我们只教他们一件事:如何注意事物,亦即如何保持正念,如何微调心境。
我们给患者一些个人关照,并且依他们个人需要和环境,来修正指示。
我们会对每个病人,进行一对一的评价性面谈,以评估他们受训前后的表现,还有长期练习后的状况。
期间配合心理测量(SAS,SDS,SCL90,EPQ)开展量性实证研究报告。
内观暴露疗法---助您找到最好的解决强迫症的方向-公务员考试
![内观暴露疗法---助您找到最好的解决强迫症的方向-公务员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76a187e25f0e7cd1852536a3.png)
内观暴露疗法---助您找到最好的解决强迫症的方向-公务员考试内观暴露疗法---助您找到最好的解决强迫症的方向盖德本文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治疗强迫症的各种疗法,每个疗法基于的原理及有效的模式和有效程度,相信广大的强迫的朋友看到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一、现有疗法综述1、精神分析疗法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强迫症状来源于攻击和性本能的无意识冲动,这种冲动能潜在性地导致极端的焦虑,然而,通过压抑和反向形成可减轻这种焦虑。
弗洛伊德同时还认为,如果个体为了避免发育过程中的生殖欲期与恋母期的冲动而退缩到肛门期,强迫症状就会发生。
这种解释仅仅在精神分析学派中被人接受。
临床实践表明,基于经典的精神分析学说而实施的动力心理治疗与精神分析治疗对绝大部分强迫症患者效果不佳。
2、认知疗法认知治疗是指不断地挑战和对抗那些已经被歪曲的、导致和维持强迫症朋友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的想法和信念。
认知疗法是由阿尔伯特艾丽斯和阿隆贝克等人发明的。
在这种疗法中,来访者被鼓励明确那些不合适的歪曲的想法和观念,并用更合适的现实的想法去取代他们。
这一过程通过咨询师和来访者的沟通交流而完成。
这个过程被称为认知重构。
尽管来访者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对强迫症的康复至关重要,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科学的证据可以证明在没有暴露和行为阻止的参与下,认知疗法能够独立的对强迫症产生很好的疗效。
因为绝大部分的强迫症朋友都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不合适的,只是仍然受着情绪上的困扰。
3、行为疗法行为疗法始创于上个世纪50年代,其理论来源是上世纪初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条件反射学说。
行为疗法的学者们认为强迫症状是一种适应不良行为,和其他正常的行为一样,都是在环境刺激影响下形成的条件反射或通过学习而得的行为模式。
这些症状同样可以用学习的方法和条件消退的原理和方法来消除,使适应不良行为得到纠正。
常用于治疗强迫症的行为疗法有:系统脱敏法、思维停止法、和厌恶疗法。
临床实践证明单纯的使用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有一定的效果,但总体上还不是非常理想。
内观疗法注意主题回忆要适度
![内观疗法注意主题回忆要适度](https://img.taocdn.com/s3/m/307ba6c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b.png)
内观疗法注意主题回忆要适度内观疗法是一种通过观察和洞察自身内心状态来促进心理健康和内在平衡的方法。
在进行内观疗法时,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回忆过去的经历和事件。
然而,对于注意主题回忆的适度,我们要有所考虑。
适度的主题回忆是指在内观疗法中选择和回忆与自身情绪和情感相关的经历和事件。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模式、内心冲突和个人成长的方向。
适度的主题回忆可以带来洞察力和启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当前的情绪和情感。
然而,过度回忆某些主题可能会导致消极情绪的增加或情绪波动的加剧。
比如,经历过创伤或悲伤事件的人,在回忆这些主题时可能会触发负面情绪和回忆。
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而言可能是有害的。
因此,在进行内观疗法时,我们需要谨慎地选择回忆的主题,以避免过度情绪化和心理伤害。
为了确保主题回忆的适度,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 自我观察:在内观疗法中,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和观察自己的情绪和身体感受。
当我们回忆某个主题时,我们应该留意自己是否感到紧张、情绪不稳定或情绪过于激动。
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尝试暂时停止回忆,通过运动、呼吸练习或与他人交流来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2. 选择适当的环境:进行内观疗法时,我们应该选择一个安静、舒适和私密的环境。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专注于自己的内心状态,减少外界干扰和压力。
3. 寻求支持:如果我们在回忆某个主题时感到困难或情绪无法控制,我们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支持。
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可以帮助我们处理情绪困扰,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总而言之,内观疗法通过回忆和观察自己的内心状态来促进心理健康。
但在回忆过去的经历和事件时,我们需要注意主题回忆的适度。
适度的主题回忆可以带来洞察力和启发,但过度回忆某些主题可能会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进行内观疗法时,我们需要谨慎选择回忆的主题,并在需要时寻求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内观认知疗法理论与操作解析
![内观认知疗法理论与操作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c2f6c976eeaeaad1f3305c.png)
【Key words】Naikan
Fund
cognitive therapy; and Social
Operation Plannபைடு நூலகம்ng
Late
Program:Philosophy
Funding
Projects
of
Tianjin
(TJJXHQl401)
内观认知疗法(Naikan
Cognitive
Therapy,NCT)是1995
万方数据
主堡堡盘医堂皇堕型堂苤查!!!!生!旦筮箜鲞筮!翅垦堕!』旦!!型丛型鱼旦翌也墅i:』!!!!!!!:!!!:垄:盟!:! (二)贝克认知疗法 贝克认知疗法(Beck
7S
・651・
律睡眠,显然有助于帮助人恢复身体平衡。心身相互影响,
Cognitive
Therapy)是美国宾夕法
身体平衡对于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以客观事实纠正非理性认知 认知疗法实施中,让来访者觉察到在事件和情绪之间存 在着认知过程是困难的。只要能觉察到认知存在,来访者基 本上就能够比较顺利完成非理性认知的识别和矫正等后续 治疗。内观疗法的环境和操作为认知疗法实施提供了基础, 同时也提供了大量内观事件用于认知治疗。 内观认知疗法以来访者自我回忆和思考为主,内容全部 为过去亲身经历的事实,减少了心理阻抗。在这个过程中, 来访者不需要先确认自己心理异常,不需要理解很多深奥的 心理学概念和理论,不需要向指导者报告全部想法和事件。 指导者只是起到陪伴、帮助和支持的作用,让来访者自我觉 察和心灵成长,符合现代人更倾向自我解决心理问题的意 愿。 (三)以内观三主题建立理性认知 心理问题者的认知模式是从自我出发,思考最多的三个 主题是:自己给对方做的(付出),对方给自己做的(收获),
内观疗法常见答疑
![内观疗法常见答疑](https://img.taocdn.com/s3/m/b78292a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4.png)
内观疗法常见答疑一、内观的分类:日常内观:1.每日定时实施,像集中内观时针对特定人物做一定时间的内观。
2.针对昨天和今天的人际关系进行内观。
3.因靠自己难维持日常内观,可以设法由有内观经验者集合做日常内观,或每周写一封信给谘商员,报告内观的结果,也可以写内观日记,接受检查。
渐进内观:渐进内观是随着内观的过程逐渐增加每天的内观时间,增强整体的拘束性,这种改良式内观疗法不但容易导入,治疗效果也相当好。
二、内观疗法对佛教内观的借鉴:内观疗法最早发源于佛家的净土真宗,原意指通过深刻反省自身,洞察到增加的深重罪孽因之忏悔,拜托佛祖来拯救自己。
而净土真宗又是在中国唐朝的净土宗传到日本去以后发展的。
吉本伊信在这基础上去掉宗教色彩而移用到日常生活中来,发展这一理论从而创建了内观疗法。
所以说“内观疗法”的最早哲学体系与相关理论是从中国发展的,经过日本吉本伊信的努力探索、以及后人的各方支持,使内观疗法逐渐完善,并发扬壮大起来。
内观疗法充满了人生哲理,他显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以及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对人类真实生活的认识。
他提供给人们的实际上是一种保障人类精神健康发展的生活原则和处世态度。
内观疗法的创始人吉本伊信认为“我执”是造成各种烦恼的根源,通过内观可以去掉对自我的过分强调,使自私、顽固的个性变得纯朴和直率。
“我执”是佛学用语,可以理解为自私、任性、固执、傲慢等。
吉本认为内观的核心是“打碎我执,恢复纯朴”。
尽管人类有许多不合理的现象,但是每个人又不间断地从他人那里得到帮助和支持,只有正视这些基本事实,个体才能有勇气去反省和面对自己的内心。
(详见资料)三、内观、正念和森田疗法的区别:森田疗法重视自我内在的矛盾,企图促进与自然同化,内观疗法则重视洞察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透过“纯粹罪恶感”的感受去适应社会自我,获得“自由的良心”。
(具体见资料)正念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觉察,即有意识地觉察、活在当下及不做判断。
四、精神分裂症和偏执型人格是否适合用内观疗法?内观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人际关系的处理和改善阴性症状促进社会功能恢复有明显疗效。
内观暴露疗法治疗强迫症
![内观暴露疗法治疗强迫症](https://img.taocdn.com/s3/m/574f010916fc700abb68fc84.png)
内观暴露疗法治疗强迫症----盖德一、什么是内观暴露疗法1、内观暴露疗法(MBET: Mindfulness-Based Exposure Therapy for OCD)内观暴露疗法是东振明老师积多年强迫症治疗经验,结合西方认知疗法、行为疗法、日本森田疗法和来源于佛教的内观技术所创立的。
此疗法不仅可以把强迫症连根拔除,而且可以完善你的性格,教你学会处理人生各种烦恼的方法,使得所有的烦恼都不再是烦恼,最终获得安详、宁静、喜悦、完满的人生!2、什么是内观内观是指:洞察事物的究竟实相。
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的去观察事物的实相。
不带任何评价和判断的去观察事物的实相。
内观的方法是两千五百多年前被释迦牟尼佛重新发现并传授下来的,教导如何对治人类普遍性的痛苦及解决痛苦的途径。
内观的目标是根除内心所有不净杂染,达到无上喜乐和究竟解脱。
它的宗旨不是用来治疗身心疾病,而是为了对治人类的痛苦,对身心疾病的疗效只是它的一个副产品而已。
内观是透过对自身内在实相的观察来自我改善的方法。
将专注力有系统的依次集中在观照身体的感受上,从而体验身心运作过程以及其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所造成的相互影响,身心两者密切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借着透过观察、探索自我的旅程深入身心共同的根源,将所有不净杂染消融,达到平稳、安定、和谐。
一个人的本性,成长还是倒退,如何不断制造痛苦烦恼还是从中寻求解脱,透过内观的亲身体验,就会清楚明白。
且合乎科学定律地了解到身心是如何操纵着人类思想、情绪、判断力和感情的。
通过内观练习你会发现人生有所转变,觉知力不断地增强、不再被错觉、假象所蒙蔽、有自主力及心境安详宁静。
3、什么是暴露暴露疗法是指让个体反复长时间地暴露于所恐惧的想法或者情境之中,使之逐渐习惯化并能最终适应的一种治疗方法。
1966年Meyer第一报告将暴露疗法和反应阻止法结合起来治疗两例强迫症个案,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这种方法被称为“暴露与反应阻止法”(EX/RP 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
内观疗法的理念、特点及技术
![内观疗法的理念、特点及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3c513d6cfc789eb162dc8c7.png)
内观疗法的理念、特点及技术作者:梁艳艳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7期梁艳艳(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 200062)摘要:内观疗法(naikan therapy)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种以内省为主要治疗方式的一种咨询方法,因其操作简单方便,效果持久有效而被越来越多的咨询者青睐.本研究对内观疗法的形成背景和基本的策略进行概述,对内观疗法从“问题”、“内观”以及“变化”等角度对其基本观点进行分析,并对内观疗法进行了简单的评价.关键词:内观;体验;转变;自我中心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4-0079-021 前言内观疗法(naikan therapy,introspective therapy)是由日本心理学家吉本伊信先生在1937年提出的.此后,这一疗法被教育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不断完善,到现在,内观疗法已作为一项独立的心理疗法,并在日本、中国、美国、德国、奥地利等国家被广泛应用,也是目前在国内外越来越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心理咨询方法.内观,顾名思义即观察自己的内心,通过洞察自我的内心感受,引起情感的变化,进而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模式.内观疗法就是以自我观察为基础,通过观察自我内心及情感的变化进而达到改变来访者的一种心理咨询方法.内观疗法源于东方传统文化,其思想内涵来自中国《论语》的“君子日三省乎其身”的观点,即通过内省重新认识自己,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疑惑,以解决由性格、生活经历中的非理性因素所带来的人际关系障碍和及心理疾病.2 内观疗法的理念2.1 内观疗法对“问题”的观点日本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精神痛苦和自身的问题都源自于内心深处的执着.内观法应用佛学中“观内”的方法,“打碎我执、恢复纯朴”,提倡以“集中内观”之方式进行自我洞察.应用内观的方法对自己的内心自省,知道自己的执着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后,通过改变内心的感受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2.2 内观疗法对“内观”的观点内观,即由内而观,通过观察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体验从而达到观察自身的目的.这种自我观察是通过对自己进行提问的形式实现的,通过不断地对自己提问进行反思自己的一种方法.通常提问的问题为三个:别人为我所做的(占回顾时间的20%)、我为别人所做的(20%)、我给别人添的麻烦(60%).提问对象因人而异,通常设定为身边的人、母亲或是其他亲人.2.3 内观疗法对“变化”的观点变化源自自己的内心感受,来访者通过自身的反思感受到自己的问题和障碍的来源时,他就会对自己进行调整,当调整到问题解决的时候,来访者的思维模式随之发生变化,促使来访者发生整体的变化.就像“蝴蝶效应”一般,一个小的感受的变化会引起来访者整体的变化.3 内观疗法的特点3.1 发现自我进而忘掉自我人们通常是通过将自己置于社会群体当中,通过观察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进而感知自我存在.但如果总拿自己与别人相比,就容易患得患失,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内观会使人们发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之所以被其他的人或物所影响,真正的根源在于自己内心,在改变不了他人和社会前提下,自己内心的想法是可以通过心境的改变来调节的.3.2 转变关注内容,体验爱的感受内观疗法通过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转变关注的内容,远离消极负面情绪,将注意力集中在被爱、被给予的回忆里,体验幸福和满足的感受,围绕“对方给予我的,我为对方回报的,我给对方的麻烦”三个内容,从周围亲近的人开始逐一进行自我反思.内观者会发现,自己曾经得到过别人许多的爱和温暖,同时回顾自己给别人造成的诸多麻烦,两类情感交织在一起,使情感体验更加强烈,从而打破了原有观念,改变了消极心境.4 技术与策略4.1 以自我观察为主要方法内观疗法的应用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环境的影响,主要采用自我观察来完成治疗的过程.在阻断外界环境刺激和影响的情况下,个体能够比较容易地对自己内心进行洞察,梳理自己的认知、思维以及处事的方法,以达到用自身潜能恢复心身平衡的目的.自我观察的操作方法:采取“连续多日省心”的办法.具体实施方法有集中内观和分散内观两大类.集中内观:首先选择一个安静的房间内的角落,用遮蔽物围起来或隔离开,选择自己认为舒适的姿势、除进食、大小便、睡眠和洗澡外,不得进行其他活动.以便内观者在与外界隔离的环境下对自己内心进行系统的回顾和反省.一般要求内观者将自己的一生分成若干年龄段进行回忆.回忆的对象为所有接触过的人(从最重要的对象开始).每隔1—2小时,内观指导者开启遮蔽物与内观者面谈3—5分钟,双方都应持诚恳、尊敬的态度倾听,不宜采用批评的方式.时间一般为早上6点至晚上9点,持续一周.分散内观是让内观者回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内观.可以采用记日记,对日记内容进行评价和反思的方法进行.4.2 以体验情感变化为主要手段在治疗的过程中,内观者回顾往事,对事件中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和照顾进行重温,重新感受被爱的情感体验,唤起内观者自信和感恩的感受;回顾自己在事件中给别人造成的麻烦,唤起内观者羞愧的感受.感恩和羞愧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更加剧了内观者的情感体验,从而为改变原来的认知模式奠定了基础.在内观过程中,一是要客观、正面评价他人,这样才能引出对他人的感激之情;二是要以省身为主,这样才能唤起自己改正认知模式的决心.4.3 以改变自我中心主义认知模式为最终目的内观疗法的最终目的是改变内观者的认知模式.利用已发生的生活事件,从不同时期的角色立场来评价自己的认知特点,获得一个完整的认识.内观后,内观者会逐渐发现自己在认知模式上的自我中心立场,进而有改变认知,获得客观认知评价的动力和决心.新的认知模式会对自我中心立场形成冲击和动摇,并唤醒内观者的自我的潜能来做出改变.内观者通过对自己内心具体事件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可以更清晰的了解自己心理状态和变化过程,特别是在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的事情上,在对自己对别人的冲突和别人对自己的慈爱进行比较后,可以分析出两者之间的原因,从而纠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良态度,改善人际关系.5 内观疗法简评5.1 从改变认知入手,促使行为的改变学会换位思考——内观自省的三大问题要求人们停止以往从自我中心立场出发讨论问题的态度,改为站在对方的立场替对方着想,就如同转换了180度角度重新审视自己一样.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得“你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得先怎样对待别人”;懂得与朋友相处时应存大同求小异.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的正向思维方式——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着眼于“我能得到什么”,而不是将“付出”作为和他人发展人际交往的主导因素.通过内观,人们认识到以自己为出发点的思维方式给自己实际生活带来的不便后,“我能为你做点什么?”便成为交往了的主体语言.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存在认识的偏差往往难以避免,但如果我们改变了自己的观念的话,我们的行为就会随之发生转变,而且你会发现,当你改变了自己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发生了改变.建立人际亲密关系——通过内观我们认识到自己过去给朋友添了不少麻烦,对比自己的自私和他人对自己的无私奉献,我们可以体验到一种罪恶感.这种罪恶感使我们在之后的人际交往中有一种补偿的心态,更加愿意接受他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更加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由此我们的同理能力得到发展,反过来更好的促进人际间的交往;在进行内观时,由于要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过去发生的事实,通过对内观对象的洞察,察觉和体会与他们的感受,会让内观者在今后做事情更加顾及其他人的感受,与父母和朋友建立亲密关系.5.2 简易的操作和方便易得的场地内观对于场地的要求并不十分苛刻,在自己家中也可以进行操作,如果不能进行集中内观,还可以用日记方式进行,非常方便.只要能对自己的内心有所体察,并为之改变,那么内观的效果就会出现.内观是通过自我反思达到治疗的效果,操作比较简单,即使对于没有心理疾病的个体,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改善自己在人际关系中遇到的问题.5.3 不足内观疗法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内观疗法需要挖掘内观者内心深层次的原因,所以对指导者的要求比较高;内观疗法讲究内观者自己的领悟,从而达到改变的目的,改变的过程因人而异,效果并不十分立竿见影,对内观者本身也有较高的要求.参考文献:〔1〕Furuiti A,Mizuno K,Nukina S,kawahara R. Case of bonding disorder effectively treated by Naikan therapy. Seishin shinkeigaku zasshi= Psychiatria et neurologia Japonica,2006,108(5):449—458.〔2〕SengokLIMari, MurataHiroaki, KawaharaTakanobu, lmamuraKaori, NakagomeKazuyUki. Does daily Naikan therapy maintain the efficacy of intensive Naikan therapy against depression? Psychiatryand Clinieal Neurosciences(1323—1316),2010,64(l):44-51.〔3〕南达元.内观疗法—一种基于改善人际关系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中国第二届内观疗法学术大会资料汇编,2009.46—49.〔4〕杨红玲.洞察自我净化心灵——浅谈内观疗法在心理治疗中应用[J].生命科学与医药卫生,2010(12下):68-69.〔5〕王祖承.中国开展内观疗法的情况,中国第二届内观疗法学术大会资料汇编,2009.40-44.〔6〕榛木美惠子.内观法基础[J].上海精神医学,2005,17(6):372—374.〔7〕曹桐,毛富强,等.内观认知疗法对40名大学生心身症状的影响[J].中国心理学杂志,2009,23(4):19—20.〔8〕李振涛,毛富强,刘春起,等.内观—认知疗法的临床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996(4):50.〔9〕毛富强,李振涛.内观疗法在中国的研究进展和方向[J].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2004(5):123—125.〔10〕张丽霞.运用内观疗法重新认识自我.大众心理学[M].2000,(3):14—15.。
《做自己的心理压力调节师》公需课考试答案
![《做自己的心理压力调节师》公需课考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aef89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a.png)
1.爱自己最核心的内容是:A、接纳自己2.当心理特别紧张的时候,身体肌肉的感觉通常是C. 绷紧的3.当一个人的能力大于应对的事件时,个体感觉C、存在个体差异,但通常不会有压力4.二人三足的游戏,就如同亲密关系中的模式。
A. 共生模式5.非正式正念练习STOP技术中,S—停T—呼吸O—觉察P—继续6.感恩日记属于哪种形式的内观训练?D. 体验内观7.感恩日记属于哪种形式的内观训练?。
C. 讲述内观8.个体出生以后的成长环境被称为:B. 原生家庭9.关于性格,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固定的10.记忆、思维、想象等过程后获得的,属于认知的D、认知的整合性11.精神交互作用的核心是 C. 关注12.内观疗法的主要方式是:C. 回忆13.内观训练过度,容易产生自大结果的是B. 第二主题14.内观训练过度,容易引发内疚的是A. 第一主题15.内观训练之所以会使人产生幸福的感觉,是因为产A. 感谢欲16.内现训练过度,容易导致自卑的是——C、第三主题17.亲密关系相处,最重要的是看到对方的C. 需要18.情人眼里出西施,属于认知的。
C、认知的联想性19.人们之所以避免谈及死亡的话题,除了觉得死亡不吉利以外,还有对死亡的。
C. 恐惧20.如果生命有意义,感受痛苦就有意义,被称为B. 悲惨的乐观21.森田疗法的核心理念是。
A. 顺应自然,为所当为22.生活中总是会有很多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这种现象被称为。
——D、无常23.事物都是由两个相对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有好就有坏,有强就有弱,属于认知的B. 认知的相对性他人知道,但是自己不知道的部分 C. 盲点自我24.同—事物,从不同角度看,结果不一样,反映了个体认知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属于认A、认知的多维性25.鸵鸟政策是指防御机制中的。
A. 否认26.问自己,我这样的想法有事实根据吗?是认知调整A. 质疑式27.问自己,这件事情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是认知调整C. 极端式28.系统脱敏的第一个等级的分数要小于B. 25分29.系统脱敏法构建焦虑等级的初始水平是()A. 0分30.系统脱敏方法中,沃尔普早期实验的动物是——A\猫31.心理问题通常被称为。
内观疗法及护理
![内观疗法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8ca951c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6.png)
内观疗法在护理工作中的创新应用
评估工具
将内观疗法中的自我觉察技巧应用于护理评估,帮助患者更深入地 了解自身状况和需求。
心理干预
运用内观疗法的理念和方法,设计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如正念 训练、情绪调节等,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团队协作
在护理团队中引入内观疗法的培训和实践,提升团队成员的自我觉察 和共情能力,从而优化团队协作和沟通。
护理人员对内观疗法的认知不足
缺乏内观疗法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许多护理人员对内观疗法的理论和方法了解不足,无法有效地应用于实践。
对内观疗法的态度和信念不坚定
一些护理人员可能对内观疗法的理念和效果持怀疑态度,缺乏实践的信心和动力 。
护理工作中实施内观疗法的困难
时间和资源限制
护理工作通常非常繁忙,护理人 员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实 施内观疗法。
制定详细的内观疗法实施流程 和规范,确保护理人员能够准 确地应用于实践。
加强患者教育和沟通
向患者介绍内观疗法的理念和 效果,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配 合度。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 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反馈, 不断优化内观疗法的实施方式 。
05 内观疗法与护理 工作的融合与发 展
乏支持 可能导致护士职业倦怠, 失去工作热情和动力。
内观疗法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提升自我意识
通过内观,护士可以更加 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情感和 需求,从而增强自我意识 。
减轻压力和焦虑
内观疗法有助于护士识别 并接受自己的情绪,进而 减轻工作压力和焦虑。
增强同理心
通过内观,护士可以更好 地理解患者的感受,从而 提供更加贴心的护理服务 。
理念契合
内观疗法强调通过自我观察、自 我反思达到心灵成长,而护理工 作的核心理念是关爱与照顾,二 者都关注个体的内在需求和心理
内观疗法的实施步骤
![内观疗法的实施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781247c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9e.png)
内观疗法的实施步骤什么是内观疗法?内观疗法是一种以觉察和接纳个体内部体验为基础的心理疗法。
通过倾听和观察内心感受、想法和情绪,帮助个体发展自我了解和自我接纳的能力,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和成长。
内观疗法的实施步骤内观疗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客户介绍:在开始内观疗法之前,治疗师和客户需要相互介绍,并确保客户对疗法的目的和过程有所了解。
–建立安全环境:治疗师需要创造一个安全、支持和尊重的环境,以便客户能够坦诚地探索内心的体验。
–协商治疗目标:治疗师和客户一起商讨治疗的目标和期望,确保双方对疗程有共同的理解和期待。
2.培养觉察能力–深呼吸:治疗师会引导客户进行深呼吸练习,帮助客户在开始内观疗法之前放松身心。
–观察身体感受:客户被引导关注身体的感觉和感受,包括呼吸、身体部位的紧张或放松等。
–观察思维和情绪:客户被鼓励观察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情绪体验,而不是被其所驱使。
3.内观练习–倾听内心:治疗师会引导客户放松,并开始倾听内心的声音。
客户被鼓励观察自己的感受、思维和情绪,并配合治疗师的引导进行探索。
–接纳内在体验:治疗师会支持客户接纳内心的体验,而不是去评判或逃避它们。
这有助于客户建立更加真实和接纳的自我认同。
–深入体验:治疗师会引导客户深入探索与内在体验相关的记忆、意义和情境。
这有助于客户加深对自己内在世界的理解和洞察。
4.整合与总结–觉察和理解:在结束内观疗法之前,治疗师会帮助客户将觉察到的内在体验进行思考和整合,促进对自己的理解和认知。
–资源整合:治疗师会帮助客户识别和加强已经具备的资源和支持系统,以促进客户的心理成长和持久的变化。
–确定下一步:最后,治疗师和客户会一起商讨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以确保内观疗法的成果能够延续和应用于客户的日常生活中。
内观疗法的效果和适用范围内观疗法的核心是培养觉察能力和自我接纳能力,有助于改善情绪调节、应对压力和焦虑、增强自信和自尊、应对创伤和负面体验等。
内观疗法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包括儿童、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
内观疗法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内观疗法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8735a1f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0.png)
内观疗法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内观疗法概述内观疗法,又称正念疗法,是一种源自佛教的心理健康疗法。
它强调通过正念、关注和接纳当下的内在经验,以此来增强个体对自身情绪、思维和身体的觉知能力,促使个体拥有更好的心理调适能力,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内观疗法主要包括正念冥想、正念生活和正念行为等内容,通过对内心的觉知和接纳,使个体获得对自身行为和情绪的深刻理解,从而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
二、内观疗法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1. 提高学生对自身情绪的认知能力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情绪变化较为频繁,对自身情绪的认知和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情绪波动。
内观疗法可以通过正念冥想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加关注和觉知自身的情绪变化,增强对情绪的认知能力,使其更加理性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 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内观疗法强调接纳和觉知当下的内在经验,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压力。
在中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面临来自学业、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对于这些压力的处理方式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通过内观疗法的训练,学生可以培养更加积极的心态,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3. 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心理素质内观疗法通过正念生活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乐观、宽容、感恩和善良的心态,使其具有积极的心理素质。
这些积极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生活的各种挑战,更好地与他人和谐相处。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内观疗法的核心理念是发展个体的内在潜能,使其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达到更高的境界。
在中小学的成长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他们才能更好地学习、生活和发展。
内观疗法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更好地成长为积极健康的个体。
1. 教育者的积极引导内观疗法的教育需要长期的引导和训练,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内观的分类:
日常内观:
1.每日定时实施,像集中内观时针对特定人物做一定时间的内观。
2.针对昨天和今天的人际关系进行内观。
3.因靠自己难维持日常内观,可以设法由有内观经验者集合做日常内观,或每周写一封信给谘商员,报告内观的结果,也可以写内观日记,接受检查。
渐进内观:
渐进内观是随着内观的过程逐渐增加每天的内观时间,增强整体的拘束性,这种改良式内观疗法不但容易导入,治疗效果也相当好。
二、内观疗法对佛教内观的借鉴:
内观疗法最早发源于佛家的净土真宗,原意指通过深刻反省自身,洞察到增加的深重罪孽因之忏悔,拜托佛祖来拯救自己。
而净土真宗又是在中国唐朝的净土宗传到日本去以后发展的。
吉本伊信在这基础上去掉宗教色彩而移用到日常生活中来,发展这一理论从而创建了内观疗法。
所以说“内观疗法”的最早哲学体系与相关理论是从中国发展的,经过日本吉本伊信的努力探索、以及后人的各方支持,使内观疗法逐渐完善,并发扬壮大起来。
内观疗法充满了人生哲理,他显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以及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对人类真实生活的认识。
他提供给人们的实际上是一种保障人类精神健康发展的生活原则和处世态度。
内观疗法的创始人吉本伊信认为“我执”是造成各种烦恼的根源,通过内观可以去掉对自我的过分强调,使自私、顽固的个性变得纯朴和直率。
“我执”是佛学用语,可以理解为自私、任性、固执、傲慢等。
吉本认为内观的核心是“打碎我执,恢复纯朴”。
尽管人类有许多不合理的现象,但是每个人又不间断地从他人那里得到帮助和支持,只有正视这些基本事实,个体才能有勇气去反省和面对自己的内心。
(详见资料)
三、内观、正念和森田疗法的区别:
森田疗法重视自我内在的矛盾,企图促进与自然同化,内观疗法则重视洞察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透过“纯粹罪恶感”的感受去适应社会自我,获得“自由的良心”。
(具体见资料)正念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觉察,即有意识地觉察、活在当下及不做判断。
四、精神分裂症和偏执型人格是否适合用内观疗法?
内观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人际关系的处理和改善阴性症状促进社会功能恢复有明显疗效。
内观疗法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为药物治疗的辅助,内观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有明显疗效,内观疗法通过提高患者的应对功能,对增进患者与家人、医护人员等的人际关系,增加生活信心,促进患者心理和社会康复。
详见《内观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五、内观疗法与人本主义的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区别
无条件积极关注是指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态度。
即无论来访者的品质、情感和行为怎么样,咨询师对其都不做任何评价和要求,并对来访者表示无条件的温暖和接纳,使来访者觉得他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而内观是要内关者积极悦纳自己,认识自己的罪恶,发觉别人给予自己的爱,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六、抑郁症患者是否可以用内观疗法治疗?
内观治疗能够使内观者意识到自我为中心的弱点,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从自我执着(自我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发现真正的自我(真我),使整个生命充满活力。
巽信夫认为,从整体医学与生命发育观来看内观治疗疗效事实上随着内观的深化,逐渐产生出清新、解放和安静的感觉,进而内心充满充实感和活力,并增强与周围环境的共感和包容性,从而发挥精神上自律和充满活力的生命能量。
在这个过程中睡眠、食欲等会得到改善,已有的身心不适感也将改变。
内观疗法通过调整内在的生物节律,能激发人们的自然治愈力。
因此,从理论上看,内观疗法有助于抑郁症患者的情绪症状和躯体症状的改善,提高自我的控制能力。
而且通过内观疗法可以不断更新和修正患者的认知,从而获得对自己、对他人相符的合理认识,获得对现实生活的“感恩情绪”。
国外研究显示,抗抑郁药物合并心理治疗比单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患者更有效。
详见《内观疗法对抑郁症残留症状疗效随机对照研究》。
日本学者建议内源性抑郁症患者在接受内观治疗前需进行预备治疗,因为这些来访者在治疗中经常显示阻抗,导致内观治疗不得不终止。
预备治疗的任务是形成“对不确定感的忍受能力”和“被无条件认同体验”。
Tashiro等对23例迁延不愈的抑郁症住院患者进行集中内观治疗,结果提示15例(65. 2% )患者总体功能明显改善和抑郁症状明显减轻,其他8例无效,并且发现这些疗效确切的患者获得较好的自省能力,在认识他人看法和其自我为中心、突破自我、被爱体验和幸福感等方面显著提高。
由于家庭冲突延长了抑郁症的发作时间,尤其是“一对夫妻或父母中一人在家庭中占有统治地位,不尊重其他家庭成员的情感,那么他(她)的配偶或者孩子就会倾向于适应不良”,推荐患者的家庭成员也需同时接受内观治疗。
七、内观与自省的关系
内观疗法源于东方传统文化,其思想内涵来自中国《论语》的“君子日三省悟其身”的观点,即通过内省重新认识自己,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疑惑,以解决由性格、生活经历中的非理性因素所带来的人际关系障碍和及心理疾病。
其根本就是设置特定的程序进行“集中内省”,以达自我精神修养或者治疗精神障碍的目的,在指导者的指导下求助者学会自我反省的过程,所以说内观就是指导下的自省。
八、幽闭恐惧的人的适合用内观疗法吗?
内观疗法要求内观者在2平米左右的狭小空间内进行自我反省,这显然不适用于幽闭恐惧症的患者。
九、内观要求人们消除欲望,这会不会影响自我实现?
不会,内观是要人们远离欲望,没有欲望才能升起智慧,智慧能指导我们怎样做会更好。
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佛教,难道信奉佛教我们就不能实现自我了吗?答案显然是不。
(讨论)
十、集中内观的四个时期是固定不变的吗?
不是,应为内观应人而异,每个人进入内观的时间,领悟内观法门的时间都不同,因而,这四个时期只是一个参考,具体时间可由指导者根据内观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十一、内观对强迫症的治疗
见案例一
十二、夫妻关系不恰治疗中,应该具体治疗哪一方
内观疗法可以用于改善人际关系,针对于夫妻关系之间问题的处理,夫妻双方可以同时参与治疗,在进行内观时,双方各自单独处于一个环境中,可以围绕内观的三个主题(“别人为自己所做的”“自己给别人的回报”“自己给别人天的麻烦”)来进行回忆。
回忆的对象可以是妻子(丈夫)、父母、孩子、兄弟、姐妹、朋友、同事等。
十三、内观对于思维障碍以及强迫等神经症是否应用?
国内曾先后有内观疗法应用于强迫症的个案报道,疗效肯定。
陶金花等[10]对1例大学生强症病人的研究发现,内观疗法对病人的情绪和强迫思维症状的改善有一定疗效。
十四、内观疗法的过程是不是绝对的?
是的,上午六时起床,六时三十分至下午十时就寝为止,实施十五小时三十分的内观(洗澡、上厕所以外的全部时间。
严禁收听收音机、电视、读书、与别人交谈。
除非紧急事件不能打电话。
三餐送到内观处,边内观边用餐)。
十五、内观方法的具体化?
初期为内观的摸索过程。
此期很多内观者存在焦虑,给予心理疏导后注意力逐渐得以集中,回忆量少,感情变化不十分明显,自我洞察深度不够。
通常持续1~2 d。
其原因如下:①内观主题与目前的苦恼脱节,内观要省察幼小时候的自己和母亲的关系,与当前的苦恼似乎无关系;
②日常生活的思考并不需要重视太早的记忆,而内观疗法要求对过去做具体的回忆,唤起记忆有些困难;③在狭窄的空间静坐,很不舒服,伴随生理上的痛苦;④内观思考是把自己错误的待人感情或事件暴露出来,因此,在潜意识里表现对于杂念、记忆追溯的困难。
中期第3~6 d左右属于中期,即进展阶段。
内观加深,痛苦也随之增加,能够忍受这个痛苦,继续进行内观,就能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得到别人恩惠的事实,由衷觉得自己的存在完全被接纳。
内观进行到这一阶段之后,回忆量多,感情变化丰富,主要表现在:①自我批判带来自我否定,心情沉重;②精神上非常苦闷;③精神上摆脱一切思想负担,感激自己生存的事实,对于社会有奉献的心情;④负面情绪消失,充满活力,整个人都在改变。
结束期第7 d,洞察和转换期。
内观者对父母、配偶等关系密切的人物的看法有很大转变,对自己及对他人的认知有明显变化,意识到所患疾病完全是由于以自我为中心,追求完美的个性造成的。
十六、内观一定是在医院当中吗?在生活中可不可以进行?
内观对于场地的要求并不十分苛刻,在自己家中也可以进行操作,如果不能进行集中内观,还可以用日记方式进行,非常方便.只要能对自己的内心有所体察,并为之改变,那么内观的效果就会出现.内观是通过自我反思达到治疗的效果,操作比较简单,即使对于没有心理疾病的个体,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改善自己在人际关系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