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说课《归园田居》说课稿(参考)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一、说教材《归园田居(其一)》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课文,选自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陶渊明集》。
这篇课文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
陶渊明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神往的田园世界,展现了诗人热爱自然、追求田园生活的美好理想。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展现了山水田园诗的独特魅力,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 体现了诗人陶渊明的高洁情操和淡泊名利的人生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 通过对诗句的品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4. 作为一篇经典课文,为后续学习其他文学作品打下基础。
主要内容:《归园田居(其一)》共分为四部分,分别描绘了诗人在归园田居过程中所见、所感、所思、所愿。
1. 第一部分(前四句):描绘了诗人辞官归隐,回归田园的情景。
2. 第二部分(中间四句):写景状物,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丽。
3. 第三部分(第五至第八句):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4. 第四部分(最后四句):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人生观。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品味诗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2)运用启发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引导学生树立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人生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品味诗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陶渊明的人生观,感受山水田园诗的独特魅力。
(2)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归园田居》其说课稿
《归园田居》其说课稿《<归园田居>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归园田居》其一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本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些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对学生理解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诗歌的艺术魅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古典诗歌,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
但对于陶渊明诗歌的风格特点和深层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探究。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背诵全诗,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赏析,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领悟诗歌的艺术手法和陶渊明的归隐思想。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点拨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导入,提问学生对这句诗的感受,引出诗人陶渊明和他的《归园田居》。
(二)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节奏。
3、学生再读,感受诗歌的韵律。
(三)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四)赏析诗歌1、提问:诗中描绘了哪些田园风光?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诗中描绘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村、炊烟等田园风光,这些景象宁静、优美、和谐,充满了自然的生机。
《归园田居》说课稿精选(2024)
11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2024/1/30
12
诵读法:感受诗歌韵律美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
美。
2024/1/30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读出 节奏、重音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 和情感。
13
讲解法:传授基本知识和理论
介绍作者陶渊明及其时代背景,帮助 学生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感情 。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
1
课后,学生应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练习,如背诵 诗歌、默写诗句、完成阅读理解等。
2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如写一 篇关于《归园田居》的读后感或评论等。
3
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资料,进一步 了解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和时代背景,以便更深入 地理解《归园田居》。
及时关注学术动态和教学研究成果,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和方法。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生动的学习材料 。
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 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2024/1/30
35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36
03
于作者创作背景的问题等,以便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
23
课中参与:积极发言,参与讨论
2024/1/30
在课堂上,学生应积极发言, 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
学生可以参与小组讨论,与 其他同学交流看法,共同探
讨诗歌的内涵和魅力。
学生应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和 其他同学的发言,做好笔记,
以便课后复习。
24
2024/1/30
2024年《归园田居》说课稿
2024年《归园田居》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XX,我将为大家带来2024年的说课稿,主题是《归园田居》。
首先,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方法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教材选取的是明代文学家杨基的《归园田居》一文,该文是杨基在北京来庐山的旅途中写下的。
文中以自然景物为线索,抒发了作者对家乡乡土文化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乡村生活的向往。
通过这篇文章,能够使学生了解明代文学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和爱国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明代文学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掌握《归园田居》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够欣赏和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抒情。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
(2)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归园田居》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情感表达,并能够将其与自身经历联系起来,体会乡土情感的力量。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通过任务导向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阅读和分析文中情感,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讨文中的情感表达,并借助彼此的思考和讨论来理解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设计本课分为三个部分:导入、阅读与理解、诗歌鉴赏。
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段乡村景色的照片,以及放映几段家乡情节的视频短片,引发学生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乡土文化的关注。
2.阅读与理解(25分钟)(1)任务一: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阅读文本,并列出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困惑和感受。
《归园田居》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归园田居》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归园田居》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园田居》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归园田居》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首诗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二诗歌单元。
陶渊明的诗作内容比较简单,选入中学课本的这几篇都是讲自己向往的田园生活以此来彰显自己的选择。
加上初中已经学过《归园田居(其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学生对陶渊明已经有一定的熟知度。
必修二诗歌单元选编这篇《归园田居》,后面必修五还有陶渊明的一篇骈文《归去来兮辞》,我希望高中可以给学生不同的视角,让学生对陶渊明的认识有逐渐深入的了解,而不是拘囿于我们给陶渊明贴的标签。
二、说学情高一学生还未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发散思维和表达能力上还有所欠缺。
虽然对陶渊明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够深入,高中再读陶渊明希望给他们更深层的认识和引导。
同时,高一孩子思维很活跃,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但是表达效果可能会不够规范,需要慢慢贯彻。
三、说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针对这些,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理解全诗描写的内容,探知陶渊明其人其文。
过程与方法:触摸诗人隐藏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诗心。
体味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诗意的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在激流中积极进取坚持自身。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探究陶渊明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诗心,学习作者诗意地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在激流中积极进取坚持自身。
五、说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古典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展开充分想象,来体会其文其人。
高中归园田居说课稿
高中归园田居说课稿一、说教材《归园田居》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田园诗。
本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体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美韵律,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这首诗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强化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田园生活的美好情感。
3.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隐逸思想,认识古代文人的价值观念。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首联描绘了诗人辞官归隐的情景;颔联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颈联通过描绘美好的田园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句式和韵律。
(2)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全诗,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3)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诗人的隐逸思想及其在诗中的体现。
(2)学会运用阅读法、练习法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田园生活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认识古代文人的隐逸思想,理解其价值观念。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1. 诗歌的韵律、意境和意象分析。
2. 诗人的隐逸思想及其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难点是:1. 对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诗中表达的自然观和人生观的理解。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的内涵,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四、说教法在教学《归园田居》这首诗时,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凸显我的教学特色。
1. 启发法:我将以诗中的关键词汇为切入点,如“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等,通过提问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这些词汇背后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我会问:“‘归园田居’四个字给我们传递了怎样的生活态度?”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通过这样的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诗歌的内涵。
《归园田居》说课稿
《归园田居》说课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咱们先来聊聊陶渊明这个人哈。
陶渊明大家都不陌生,他可是东晋时期一位大名鼎鼎的诗人。
他的一生啊,那叫一个曲折。
他曾经也怀揣着远大的抱负,想要在官场中一展身手,实现自己的理想。
可现实呢,却给了他重重的一击。
官场的黑暗、复杂,让他感到无比的压抑和疲惫。
就好像咱们有时候去参加一个活动,原本满心期待,结果发现完全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那种失落和无奈,陶渊明体会得可深啦!终于,他受不了了,决定回归田园,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就有了咱们今天要学的《归园田居》。
这首诗呢,描绘了他田园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这开头几句,陶渊明就像是在跟咱们掏心窝子,说自己从小就不喜欢世俗的那些规矩,天性就喜欢大自然。
结果不小心掉进了官场这个大“尘网”里,一待就是三十年。
这三十年,他心里得多憋屈啊!“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您瞧,他把自己比作被困住的鸟和被困在池塘里的鱼,对自由的渴望那是呼之欲出。
最后终于在南边的田野开荒种地,守着自己的那份纯真,回到了田园。
想象一下,陶渊明扛着锄头,在田地里挥汗如雨,虽然辛苦,但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这几句诗,那画面感简直绝了!十几亩的宅子,八九间草屋,屋后有榆树柳树遮阴,堂前有桃树李树排列。
远处的村庄若隐若现,炊烟袅袅升起。
深巷里传来狗叫声,桑树上还有公鸡打鸣。
这简直就是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画卷啊!就像我之前去乡下的奶奶家,早上一醒来,推开窗户,就是这样的景象。
那清新的空气,那亲切的鸡鸣狗吠,让人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家里干干净净,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烦心事,房间里也宽敞自在。
陶渊明感慨自己在官场这个“樊笼”里被困了那么久,现在终于又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
归园田居说课稿(一等奖)
归园田居说课稿(一等奖)一、说教材《归园田居》是唐代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向往田园生活、追求内心宁静的思想感情。
该诗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陶渊明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本诗以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描绘、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本文在教材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展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归园田居》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展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然、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其诗歌的“田园风光”和“归隐思想”。
2. 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情怀,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本文以优美的诗句、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诗人的高尚情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通过对本文的深入学习,学生可以理解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批判,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主要内容:《归园田居》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前四句):描绘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第二部分(中间两句):表达了诗人辞官归隐的决心。
第三部分(后两句):展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诗歌手法、韵律、意象等基本知识。
(2)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中的意境。
(3)背诵全诗,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阅读和分析诗歌的能力。
(2)运用比较、联想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培养美好情感。
(2)理解诗人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手法、韵律、意象等基本知识的掌握。
(2)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和体会。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的把握。
《归园田居》其说课稿
《归园田居》其说课稿1、说教材11 《归园田居》(其一)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首经典古诗,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
111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112 教材将其选入,旨在让学生体会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2、说学情21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和理解能力,但对于陶渊明诗歌的独特风格和深刻内涵还需要深入探究。
211 学生在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3、说教学目标3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读并背诵全诗,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311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3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21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4、说教学重难点4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411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4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思想内涵,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5、说教法5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511 讲授法: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和艺术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51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6、说学法61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诗歌的背景和内容。
611 合作学习法: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相互交流、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7、说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711 通过展示田园风光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音乐,营造出宁静美好的氛围,引出课题。
72 作者及背景介绍721 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以及他归隐田园的原因。
陶 渊明《归园田居》说课稿及反思
陶渊明《归园田居》说课稿及反思一、说教材《归园田居》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田园生活的悠然自得,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宁静和纯真的人生理想。
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对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能够了解陶渊明的诗歌风格和思想内涵,感受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大意,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学生能够学会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朗诵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诗歌鉴赏练习,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情感。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的得失,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人归隐田园的原因和思想内涵。
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说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2、提问法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点拨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五、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探究学习法学生深入思考诗歌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培养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归园田居说课稿(10篇)
归园田居说课稿(10篇)归园田居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解说。
一、说教材(一)说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它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唐诗奠定了基础。
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
《归园田居》组诗共五首,此为其第一首,写的是自己辞别官场,回归田园之后的喜悦心情,同时也透漏出他对官场生活的极端厌恶之情。
(二)说学情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对陶渊明已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语言朴素、简洁,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诗句的大意,但学生对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结合学生的特点,本课的特点,以及大纲的要求,特制定学习目标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所谓“知人论世”,这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情感。
3、情感目标:1、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归隐,学习其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诵读整体把握文意。
2、提炼能体现陶渊明人生志趣的重点诗句诵读、品味。
3、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学习其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正确看待归隐。
【课时安排】:1课时二、说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因此,我确立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探究法。
只有反复诵读,学生才能理解诗歌的美,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参与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见解。
所以,我会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答案。
当然,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我会适当地予以点拨。
教学上我采取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让他们更容易走进诗歌,走进诗人,去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归园田居》说课稿(通用5篇)
《归园田居》说课稿《归园田居》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归园田居》说课稿(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归园田居》说课稿1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这部分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归园田居》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诗四首》中的一首。
属于必读课。
本单元收录了《三峡》、《短文两篇》和《湖心亭看雪》等都是描绘自然山水景物的优秀诗篇。
通过本单元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秀美风光,理解诗人在嘈杂的社会环境中回归清新自然的闲适之情。
通过《归园田居其三》的学习,使学生对山水田园诗有初步的了解,感受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和作者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本诗了解山水田园诗的风格特征,当是本诗的学习目标之一。
(二)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是: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器具:多媒体投影四、关于教学过程: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
1、有两种人生道路:A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
B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A做官,有名有利B做农民,平平淡淡。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
《归园田居》说课稿
《归园田居》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园田居》。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归园田居》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首经典古诗,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辞官归隐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他追求自由、宁静和纯真的人生理想。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新优美,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田园诗歌的独特魅力,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的精神境界,对人生和社会有更深刻的思考。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和初步的鉴赏能力。
但是,对于陶渊明的诗歌风格和思想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深入理解。
高一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兴趣,愿意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
然而,他们的生活阅历相对较浅,对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可能难以产生深刻的共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读并背诵《归园田居》。
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掌握诗歌中的写景手法和抒情方式。
2、教学难点理解诗人归隐田园的深层原因,以及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024年《归园田居》优秀说课稿模板
2024年《归园田居》优秀说课稿模板《归园田居》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材《归园田居》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首诗歌,它是陶渊明归隐后的作品。
写的是田园之乐,实际表明的是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声。
学习该诗,有助于学生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感受者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因此,它十分重要。
二、说学情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初步掌握了读诗的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但是还未能形成成熟的稳定的学习方式。
同时,本单元学习是高中第一次接触古代诗歌,诗歌语言上的障碍和时间上的跨度对他们来说都是学习上的困难。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他们设置学习情境,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
三、说目标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抓住重点词句,领会诗歌真挚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感悟内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人生志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确看待归隐行为,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2、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五、说教法和学法教法:1、诵读法;2、问题引导法;3、交流讨论法;4、点拨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勾画圈点法——勾出文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3、合作探究研讨法——交流讨论,共同研读。
六、说教学过程《归园田居》是略读课文,但它又是属于高中阶段学习古诗文的开始,对以后继续学习诗歌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据此,我安排了一个课时的教学。
具体步骤是:(一)激趣导入人的一生有许多次取舍,这些取舍是否满意不取决于他人的议论,而在于自己的心境。
当一个农民,在许多朝代都会被人耻笑。
陶 渊明《归园田居》说课稿及反思
陶渊明《归园田居》说课稿及反思一、说教材《归园田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他追求自由、宁静和质朴的人生理想。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掌握诗歌中的重要字词和意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赏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掌握诗歌中的重要意象。
2、难点: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说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赏析法:对诗歌中的重要词句和意象进行赏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三、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共同解决问题。
3、探究学习法:学生深入思考,探究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培养创新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田园风光的图片或播放一段田园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田园生活的情境,然后引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陶渊明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以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歌奠定基础。
3、朗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和韵律,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
4、诗歌赏析(1)理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的意思,重点讲解一些生僻字词和重要意象,如“尘网”“樊笼”“自然”等。
陶 渊明《归园田居》说课稿及反思
陶渊明《归园田居》说课稿及反思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归园田居》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反复吟咏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歌,但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还相对较弱。
学生对于陶渊明有所了解,但对于他的归隐思想和诗歌的深层内涵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分析,逐步理解诗歌的主旨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诗歌的写景手法和语言特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志趣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分析诗歌的写景手法和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体会陶渊明归隐思想的内涵和价值。
引导学生在现代社会中思考归隐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合作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各自的见解,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田园风光的视频)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在古代,有一位诗人也对田园生活充满了向往,他就是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说课稿
归园田居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园田居(其一)》。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归园田居(其一)》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中的一首。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所选诗歌都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这首诗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抒发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意境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歌,但对于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还不够熟练。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对于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层情感和文化内涵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语言、知人论世等方法来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学习诗歌的写景手法和抒情方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感受诗人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诗歌的写景手法和抒情方式。
2、教学难点理解诗人归隐田园的深层原因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对待名利和自由。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7-2《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一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说课教师,任教12年。
我现在申报中小学一级教师职称。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园田居·其一》。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的第二首诗。
本单元围绕“感悟人生”展开研习,重点在于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本诗中诗人用平淡舒缓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安宁、祥和的田园风光,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
由于本诗属于高中阶段学习古诗文的开始,所以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可以为后面诗歌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
他们虽然在小学、初中有学过甚至背过陶渊明的诗歌,对陶渊明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诗歌鉴赏方面,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绝大部分学生不懂如何去赏析诗歌,因此,我将以这首诗为范本,带领学生进行诗歌的赏读。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学情,我设置以下教学目标:1. 语言建构与运用:朗读并背诵诗歌,培养语感,学会用诗眼来解读诗歌内容。
(重点)2.思维发展与提升:在诗意的想象中诵读诗歌,从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难点)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和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四、说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引导教学法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五、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课程导入,二是由读入境,三是整体感知,四是深入研读,五是课堂总结,六是拓展延伸,七是布置作业。
(一)课程导入情境导入。
首先让学生做一个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做大官,有名有利;二是做农民,平平淡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说课《归园田居》说课稿各位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园田居》归园田居其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拓展探究,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学习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朗读、探究,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1.学生看图像(利用声像技术,展示田园风光图,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环境的幽静与优美。
多媒体1),听诵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
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
4.分小组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提问:“归”字是诗眼,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值得我们思考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讨论、明确:⑴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⑴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
“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
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⑵为何归来?A、性本爱丘山(本性)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明确:“误落尘网中”。
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
(注意炼字“误”)(养家糊口,大济苍生。
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
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追问:据我所知,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明确:①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
②彻底悔悟。
③也许是一种托词。
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
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明确:B、守拙归园田。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
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结合陶辞官原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⑶归向何处?明确:归向园田⑷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小结:《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
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
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
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5.学生反复吟读“开荒南野际……鸡鸣桑树颠”,体会诗中的意象,构建优美富有情趣的田园意境。
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概括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
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
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
“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
“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小结: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
二、品读、探究,学习《归园田居》组诗中的另外四首诗,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课前印发诗歌资料,发给学生阅读学习。
)1.出示四首诗歌内容(多媒体2)。
2.学生分组研读四首诗歌,准备派代表发言交流学习体会。
(研读重点由学生自己确定,或内容情感、或艺术特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③。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④。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⑤。
常恐霜霰至⑥,零落同草莽。
【注释】①野外:这里指农村。
人事:人际交往,这里主要指与官场的来往。
②轮鞅(yāng):鞅是拉车的皮带,这里指车马。
③尘想:入世做官的想法。
④墟曲:即指村落。
披草:拨开野草。
⑤我土日巳广:我开垦的田地一天天在扩大。
⑥霰(xiàn)小雪珠。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①,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②,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①南山:指庐山。
②兴:起床。
理荒秽:即除杂草。
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①,浪莽林野娱②。
试携子侄辈③,披榛步荒墟④。
徘徊丘垄间⑤,依依昔人居⑥。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⑦?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⑧,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注释】①去:离开。
②浪莽:联绵词,广大貌。
③试:这里作副词用,初也,偶也,转意为“偶尔有一次”。
④榛:榛莽之榛,泛指丛生的杂草荆棘。
⑤丘垄:坟墓。
⑥依依:隐约可辨的样子。
⑦焉:何。
如:往。
⑧一世:三十年为一世。
异朝市:市朝变迁。
⑨幻化、空无:佛教大乘教派的教义是空,东晋佛教的六家七宗有本无宗、本无异宗、幻化宗、心无宗,诗中四字是借用,按原字义解释,不含宗教色彩。
归园田居(其五)怅恨独策还①,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②。
漉我新熟酒③,只鸡招近局④。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释】①策:策杖,拄杖。
②遇:焦本作“可”。
③漉:过滤。
滤掉酒糟。
④招近局:招近邻而成局。
多人聚合欢饮称局。
一说:局,曲也,近局指近邻。
3.学生分组派代表发言交流学习体会。
4.展示某小组学习成果,用点评法研读《归园田居(其三)》。
⑴“种豆”,代劳作之事;“南山下”,点劳作之地;“草盛”,杂草丛生;“豆苗稀”,“草”、“苗”对举,形不善经营之状,更显乐此不疲之心。
⑵“晨兴”,早起;“理荒秽”,整刈野草;“带月”,披着月光;“荷锄归”,扛着锄头回家。
三四两句中,“晨”、“月”对举,表明时间的推移,写出了一天劳作的大概情况。
尤其第四句,更是写出了一种漫步田塍、心满意得的情状。
⑶“道狭”,道路狭窄;“草木长”,草木牵衣,归途难行;“夕露”,晚间露水;“沾我衣”,沾湿衣服。
从五六两句我们可以感到田园的荒芜、环境的幽清和夜气的湿寒。
⑷“不足惜”,不值得为“沾衣”懊恼;“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背自己归园田的心愿。
夕露沾衣,本使人不快,然而诗人却言“不足惜”,只要“愿无违”,从而将自己摒离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的心志和盘托出。
这首诗语言质朴、平淡、自然,将劳动的清新感受和山村月夜的静谧景致融为惬意出俗的意境,记录着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和感受,抒写了诗人脱离尘俗回归自然的闲适喜悦的心情。
追问:能否结合《归去来兮辞》来分析《归园田居(其一、其三)》?讨论、明确:《归去来兮辞》是诗人将归隐时所作,是诗人的归隐宣言,情感激切、兴奋,其中所写田园生活是其美丽的憧憬;与《归园田居(其一)》相比,《归去来兮辞》中所写归隐生活较为飘洒,浮于现实之上。
诗人描写的田园生活尤其是农田之事,是作为士大夫的诗人的主观上的想象,是并未亲历其中者对之的一种远距离的关照,是一种审美的描绘,而不是客观的写实。
与《归园田居(其一)》相比,后者是真实的田园生活,弥漫着人间的烟火,人间的生气。
依依炊烟,鸡鸣狗吠,所写景物非常质朴、平淡,营造的是宁静而不乏生机的意境,作者也已身化于周围环境中。
并且从《归去来兮辞》到《归园田居》,诗人从理想的云端落到黑黑的泥土,现实中的田园生活其实并不那么轻松闲适,甚至有些贫乏艰辛(《归园田居(其三)》)。
但《归园田居(其一)》所构造的宁静平和的意境氛围中却更可见出陶渊明的安贫乐道思想。
(其它几首诗歌赏析交流,略)5.小结:《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
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通观五首,官场污秽,而终获补偿的欣慰;生活贫困,却有亲朋的挚情;农事辛苦,而得心灵的满足;人生短暂,乃有人生真谛的彻悟;酒至畅怀,物我皆已忘,日月身边流。
真个是“何陋之有”?这样,诗人就把整个隐居生活,不,整个人生的乐趣都包容到他浑厚汪洋的诗情中去了。
这是一种高度的概括,也是一种深刻的揭示。
正是在这种同污秽现实截然对立的意义上,《归园田居》达到了完美和谐的艺术意境,开拓出一片“浩浩落落”的精神世界。
6.探究,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讨论、交流:能从《归园田居》组诗的学习中,谈谈你所感受到的陶诗的艺术风格吗?小结:诗人描绘的是常景,抒发的是真情,阐释的是至理,挑选的是“易”字。
常景、真情、至理、“易”字,这就是陶渊明的艺术情趣,这就是陶渊明一生的艺术写照。
三、播放田园风光的音乐画面(多媒体3),学生齐读诗歌收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