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法案例汇总
海关处罚典型案例
![海关处罚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275f40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e.png)
海关处罚典型案例一、瞒报货物价值案。
有个小商贩老张,他觉得自己特别聪明。
老张做的是进口手表生意,从国外弄了一批高档手表进来。
他知道如果按照实际价值报关的话,得交不少关税。
于是,他就动起了歪脑筋,把每块价值好几千美元的手表,在报关单上写成几十美元的廉价电子表。
他心想:“海关哪能查得这么仔细呢?”可他低估了海关工作人员的本事。
海关在抽检的时候,发现这批所谓的“廉价电子表”的包装特别精美,而且打开一看,那做工和质感根本就不是便宜货。
经过专业鉴定,这就是老张企图瞒报价值的高档手表。
老张不仅要补缴大量的关税,还被处以高额的罚款。
老张那叫一个悔啊,本想偷鸡不成蚀把米,结果把自己的老本都快赔进去了。
二、夹带违禁物品案。
有个年轻的旅客小王,是个旅游达人,到处跑。
有一次他从国外旅游回来,在当地买了好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其中有一些当地的特色植物种子,他觉得特别好看,想带回来种在自家院子里。
可是他不知道啊,这些种子很多都是未经检疫的,可能会对国内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是严禁携带入境的。
小王把这些种子就随便塞在行李箱的角落里,大摇大摆地过海关。
海关的X光机可不会放过这些小玩意儿。
海关人员打开他的箱子,看到那些种子就问他是怎么回事。
小王还一脸无辜地说:“我就带点种子回来种着玩,这也不行啊?”结果呢,小王被海关告知他的行为违反了相关规定。
他不仅要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种子被没收,还被警告了一次。
要是再犯类似的错误,那处罚可就更严重了。
这可给小王好好地上了一课,让他知道出国旅行可不能想带啥就带啥。
三、伪报货物种类案。
有一家小贸易公司,老板姓李。
李老板为了多赚点钱,打起了伪报货物种类的主意。
他的公司进口一批化学原料,但是这种化学原料的关税比较高。
李老板呢,就找了个和这种原料外观有点相似的另一种低关税的化学原料名字,在报关的时候就写这个名字。
海关人员在查验货物的时候,发现货物的性状和报关单上写的不太对。
经过详细的化验检测,发现这就是李老板试图伪报的高关税化学原料。
法律案例走私(3篇)
![法律案例走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526f9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9.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走私犯罪活动也日益猖獗。
走私犯罪不仅破坏了国家经济秩序,还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本案例将通过对一起典型的走私犯罪案件进行分析,揭示走私犯罪的特点、危害及法律后果。
二、案例简介某年某月,我国海关在例行检查中,查获了一辆装载走私物品的货车。
经查,该车从境外走私了大量的电子产品、汽车配件等商品,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万元。
货车司机李某和其同伙张某被海关部门逮捕。
三、案例分析1. 走私犯罪的特点(1)跨国性:走私犯罪涉及不同国家,具有明显的跨国性。
本案例中,走私物品从境外流入我国,属于跨国走私。
(2)隐蔽性:走私犯罪往往采取隐蔽手段,如利用夜间运输、假报品名、伪装货物等,逃避海关监管。
(3)团伙性:走私犯罪往往由多个成员组成,分工明确,形成严密的组织体系。
本案例中,李某和张某属于团伙成员,共同参与走私活动。
(4)多样性:走私犯罪涉及的物品种类繁多,包括电子产品、汽车配件、化妆品、烟酒等。
2. 走私犯罪的法律后果(1)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51条,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83条,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物品,情节较轻的,由海关没收走私物品,并处以罚款。
(3)民事责任:走私行为侵害了国家利益、他人合法权益,走私者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四、案例分析总结本案例中,李某和张某团伙走私犯罪行为严重破坏了我国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利益。
以下是对本案例的总结:1. 走私犯罪具有跨国性、隐蔽性、团伙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2. 走私犯罪对国家经济秩序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危害。
3. 走私犯罪的法律后果包括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五、预防走私犯罪的措施1. 加强海关监管,提高查缉能力。
2.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走私犯罪的打击力度。
海关行政处罚案例
![海关行政处罚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f98ef7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3.png)
海关行政处罚案例标题:海关行政处罚案例导语:本文将介绍一些有关海关行政处罚的案例,以展示海关监管的力度和效果,同时遵守上述要求,确保文章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正文:案例一:走私毒品某入境旅客携带大量毒品从境外入境,企图进行走私活动。
海关人员在对其行李进行检查时发现可疑物品,并立即展开调查。
经过仔细检查,确认该旅客携带的物品确为毒品。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海关当即对该旅客进行行政处罚,没收毒品并对其做出刑事拘留。
案例二:偷税漏税某进口商通过虚构报关货物的价值,故意逃避税款的缴纳。
海关人员在对其申报单据进行审查时发现问题,并要求进一步核实。
经过详细调查和对相关资料的核对,发现该进口商存在偷税漏税行为。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海关当即对该进口商进行行政处罚,追缴欠税并加以罚款。
案例三:走私珍稀动物某出境旅客试图将濒危动物偷运出境,企图进行非法交易。
海关人员在对其行李进行检查时发现可疑物品,并立即采取行动。
经过专业鉴定,确认该旅客携带的动物属于濒危物种。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海关当即对该旅客进行行政处罚,没收濒危动物并对其做出相应处罚。
案例四:假冒商品某进口商故意将假冒商品伪装成正品进行进口销售,严重侵犯了知识产权。
海关人员在对其申报单据进行审查时发现问题,并要求进一步查证。
经过细致调查和对相关证据的收集,证实该进口商存在假冒商品的行为。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海关当即对该进口商进行行政处罚,没收假冒商品并处以罚款。
结语:上述案例展示了海关行政处罚在维护海关监管秩序、保护国家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文章严格遵守要求,确保标题与内容相符,没有加入广告信息,不涉及版权争议,没有使用敏感词汇或不良信息。
文章结构清晰,内容流畅,没有缺失语句或段落不完整的问题。
通过这些案例,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海关行政处罚的实际操作和效果。
海关法律责任案例(3篇)
![海关法律责任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f3672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00.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各类商品的进出口业务。
2018年,该公司在申报出口一批货物时,因违规操作,被海关部门查获。
经调查,该公司涉嫌虚报价格、偷逃关税等违法行为。
此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成为海关法律责任案例的典型代表。
二、案件经过1. 违规申报2018年5月,该公司计划出口一批价值100万美元的电子产品。
在申报过程中,该公司业务员王某为了降低关税,与报关员李某商量,虚报了货物的价格。
报关单上显示的货物价格为80万美元,而实际价格为100万美元。
2. 海关查获2018年6月,海关在查验该批货物时,发现货物实际价值与申报价格不符。
经进一步调查,海关发现该公司存在虚报价格、偷逃关税的违法行为。
3. 立案调查海关部门对该公司立案调查,并依法对该批货物进行了扣押。
同时,对涉案人员王某、李某进行了询问。
4. 案件审理经审理,海关部门认为该公司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虚报价格,逃避关税;(2)未如实申报货物价值,影响海关监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海关部门决定对该公司进行处罚。
三、案件处理1.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海关部门对该公司作出以下处罚:(1)没收偷逃的关税人民币18万元;(2)罚款人民币20万元;(3)暂停该公司办理进出口业务3个月。
2. 刑事责任经调查,王某、李某的行为涉嫌构成走私罪。
案件移送至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案例分析1. 违规申报的危害本案中,该公司因违规申报,导致海关部门查获。
这不仅给国家造成了经济损失,还影响了公司的声誉。
此外,公司负责人和涉案人员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2. 海关法律责任的界定本案中,海关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对该公司进行了处罚。
海关缉私案例
![海关缉私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5da760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a.png)
海关缉私案例在国际贸易中,海关缉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海关缉私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查验货物,防止走私活动的发生。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海关缉私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案例一,走私毒品。
在某港口,海关缉私人员怀疑一批货物中可能存在走私毒品。
经过仔细排查,他们发现了一批看似普通的货物中隐藏着大量毒品。
这批毒品的市值高达数百万,如果流入市场,将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海关缉私人员的及时发现和果断行动,成功地将这批毒品截获,维护了国家的法律和社会的安全。
案例二,走私珍稀动植物。
在另一次查验中,海关缉私人员发现了一批走私的珍稀动植物。
这些动植物是受到国际保护的物种,走私活动严重侵犯了这些物种的生存权。
海关缉私人员果断扣押了这批物品,并将其移交给相关部门进行进一步处理,以保护这些珍稀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案例三,走私冒牌商品。
除了毒品和珍稀动植物,海关缉私人员还需要查验大量的进出口商品,以防止走私冒牌商品的流入市场。
在一次查验中,他们发现了一批冒牌名牌服装和奢侈品。
这些冒牌商品不仅侵犯了正版品牌的知识产权,也会给消费者带来质量和安全隐患。
海关缉私人员果断扣押了这批冒牌商品,并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处理。
以上案例充分展示了海关缉私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海关缉私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时刻保持警惕,确保国际贸易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海关缉私工作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职责,更是一项神圣的使命,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海关缉私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海关缉私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适应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海关缉私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海关缉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希望全社会能够共同关注和支持海关缉私工作,为国际贸易的安全和有序进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海关监管法律制度案例(3篇)
![海关监管法律制度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385b1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d.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海关监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海关监管法律制度作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对于打击走私、维护正常贸易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本案例将通过对一起走私案件的分析,探讨海关监管法律制度在实际执法过程中的应用。
二、案例简介2019年,我国某沿海城市海关在开展“蓝天2019”专项行动中,查获一起特大走私案件。
涉案团伙通过伪造报关单、隐瞒真实货物信息等手段,走私大量高档香烟入境。
经调查,该团伙走私香烟数量巨大,涉案金额高达数亿元人民币。
三、案例分析(一)违法事实1. 伪造报关单。
涉案团伙为逃避海关监管,伪造报关单,将走私香烟伪装成其他商品申报入境。
2. 隐瞒真实货物信息。
涉案团伙在申报过程中,故意隐瞒走私香烟的真实信息,以规避海关监管。
3. 大量走私。
涉案团伙走私香烟数量巨大,严重扰乱了我国烟草市场秩序。
(二)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进出口货物,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向海关申报。
申报不实的,由海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海关依法对走私行为予以查处,对走私货物、物品予以没收;对走私分子依法给予刑事处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处理结果1. 海关依法对涉案团伙的走私香烟予以没收,并对涉案人员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2. 涉案团伙的主要负责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五十万元。
四、案例启示1. 加强海关监管。
海关部门应加强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管,严防走私行为的发生。
2. 完善法律法规。
进一步完善海关监管法律制度,提高法律威慑力,加大对走私行为的打击力度。
3. 提高执法能力。
加强海关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海关法案例汇总
![海关法案例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940553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7.png)
海关法案例汇总第一篇:海关法案例汇总海关法案例汇总案例1 2006年10月4日,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制药原料展览会上,来自中国的3家参展药企的6名医药代表遭到法国警方扣押,被巴黎预审法官控以冒牌制造医药等4宗罪,可能要面临5年的监禁。
据悉,这些来自中国的医药代表在展会上以邮购方式向观众出售一种名叫Rimonabant减肥药的原料药。
而该减肥药的专利拥有者则是参展商之一——欧洲第一大、全球第三大制药公司“赛诺菲—安万特”集团。
“赛诺菲—安万特”集团指控中国3家参展企业展览、交易的原料药产品侵犯了其原研药物的专利权。
法国警方据此扣押了6名中国医药代表。
据广州一位参展商回忆,当时中国参展团的几位药商分别接到一些自称是“国外客户”打来的电话,声称对他们的参展品十分有兴趣,中国参展商将自己产品的信息和盘托出。
随后,这些“客户”到他们所居住的宾馆表明身份,要求参展商配合他们接受调查。
当时共有7人被扣押,其中一人后来证明与此无关获释。
随后,中国商务部、驻法大使馆经商处、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均介入此案。
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法律部的主任官宁云表示,企业自身要增强法律意识。
问题:本案中,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维权,可采取哪些措施?案例分析:在国外,如果企业认为其知识产权遭到侵犯,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发动突袭,维护其自身权益:一是到当地法院起诉,要求其迅速做出临时禁令,然后请求海关根据该裁决采取突袭行动。
另一种是在涉及到刑事犯罪的情况下,主张权利的企业可以直接到相关州检察院,由检察官直接通知海关罚没相关产品。
主张权利的企业要求发起突袭,须满足以下条件:1、证明被指控的企业违反了专利法或其它知识产权方面立法;2、相关法院或检察院有管辖权;3、证据充分;4、情况紧急。
对于通过法院请求查抄的情况,中国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法律措施:一、事先防御:如果中国企业得知或担心某国或其他企业会请求法院发出临时禁令,查抄其参展摊位,可以事先向法院提交保护诉状,请求法院做出临时裁决,裁定该中国公司的某产品不属于侵权产品,这是最有效的防御手段。
报关员法律案例(3篇)
![报关员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1b312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0d.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A公司是一家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该公司委托B报关行办理进出口报关业务。
B报关行聘请了C作为报关员,负责A公司的报关工作。
2019年3月,A公司从国外进口一批货物,价值约人民币1000万元。
C在办理报关手续时,因疏忽大意,未按照规定填写申报单,导致货物滞留海关。
经调查,C的行为已构成违规操作。
二、案例分析1.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六十五条规定:“报关员应当按照规定填写报关单,向海关申报,提交有关单证,如实回答海关的询问,不得有下列行为:(一)不如实申报进出口货物的品名、数量、价格等;(二)提供虚假的进出口单证;(三)隐瞒进出口货物的真实情况;(四)其他违反海关规定的行为。
”2. 违规操作分析(1)C未按照规定填写申报单,导致货物滞留海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六十五条规定,报关员有如实填写报关单的义务。
C在办理报关手续时,未严格按照规定填写申报单,导致海关无法准确掌握货物的真实情况,从而影响了海关的监管工作。
(2)C未如实回答海关的询问。
在海关查验过程中,C对部分问题未如实回答,影响了海关对货物的监管。
(3)C的行为违反了海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六十五条规定,报关员不得有其他违反海关规定的行为。
C在办理报关手续过程中,因疏忽大意,未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导致货物滞留海关。
3. 后果分析(1)货物滞留海关,导致A公司遭受经济损失。
由于C的违规操作,A公司的货物滞留海关,无法按时交付给客户,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经营,给公司带来了经济损失。
(2)B报关行声誉受损。
C作为B报关行的报关员,其违规操作导致货物滞留海关,损害了B报关行的声誉,影响了B报关行的业务发展。
(3)海关监管工作受到影响。
C的违规操作使得海关无法准确掌握货物的真实情况,影响了海关的监管工作。
三、案例分析总结本案中,C作为报关员,因疏忽大意,未按照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导致货物滞留海关。
海关法案例
![海关法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a3a4533ee06eff9aff80705.png)
模块二:1、2006年11月1日,北京某进出口有限公司委托北京市昌平报关行申报进口货物1票,申报品名为卫星电视接收用解码器,共348台,经首都机场海关现场查验,根据报关单据中发票以及赠送协议中所列品名(digital satellite receivers)并核对实际货物,确认应为数字卫星接收机(应归入85281210,税率30%),并非卫星电视接收用解码器,而且需提供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及广电部门等部门审批后方能进口。
首都机场海关与北京某进出口有限公司之间是什么法律关系?案例一:申请人:上海某医疗器材有限公司被申请人:某海关2001年2月至7月间,当事人上海某医疗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医疗)委托苏州某进出口公司向某海关报关进口输液泵、注射泵5批,申报单价均为400USD。
同年7月,某海关在价格核查时发现:输液泵、注射泵不同规格间性能存在着较大差异,单价相同不合理;进口报关价与国内售价相差悬殊;其他厂商进口的同类产品,性能低于当事人进口的产品但申报价却高于其产品;且当事人以其母公司香港某医疗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医疗)为交易对家。
某海关由此推断上述5批进口货物申报的成交价格存在问题。
8月10日,申请人第6次向某海关申报进口输液泵一批,申报单价仍为400USD。
某海关遂对此票货物连同前5批货物展开审价,并敦促申请人交纳保证金并办理海关手续,但申请人始终未交纳保证金并办理相应海关手续。
经过取证,某海关获取了相同货物从同一出口国出口时的离岸价格(输液泵、注射泵按规格、型号不同,出口离岸价格分别为500、600、900美元不等)。
本着合理原则,某海关于2002年12月17日对申请人作出了估价征税、补税决定。
申请人不服,于2002年12月28日对某海关的征、补税款行为提起行政复议,并要求海关对滞留在港货物的相关损失和费用予以赔偿。
上一级海关受理后,经审理确认:申请人上海医疗与其境外交易方香港医疗之间存在着特殊的经济关系;这种特殊经济关系已对申请人与香港医疗间的成交价格产生影响;某海关基于上述理由进行估价并作出相应的征、补税款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本案在港的进口货物未经办理相关海关手续,某海关对因此而滞留在港货物的损失及费用不应承担责任。
进出口海关法律案例分析(3篇)
![进出口海关法律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00bd7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6.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是一家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
2021年,甲公司从国外进口一批货物,货值为100万美元。
在办理进口报关手续时,甲公司发现海关对其申报的货物价值进行了调整,要求甲公司补缴关税、增值税等税费共计30万美元。
甲公司不服,认为海关的调整不合理,遂向海关总署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二、案件事实1. 甲公司于2021年1月从国外某供应商处进口一批货物,合同总价为100万美元。
2. 甲公司在进口报关时,按照合同总价申报货物价值。
3. 海关在查验货物后,认为甲公司申报的货物价值偏低,经调查核实,认定实际货物价值为130万美元。
4. 海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的规定,对甲公司进行了补缴关税、增值税等税费共计30万美元的处理。
5. 甲公司不服海关的处理决定,向海关总署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三、法律分析1. 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海关对甲公司申报的货物价值进行调整是否合法。
2. 相关法律法规(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应当如实申报进出口货物的品名、数量、规格、价格、产地、贸易方式等。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海关在查验货物时,发现申报不实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可以按照下列规定处理:……(三)货物价值申报不实的,按照实际价值征收关税。
”3. 案件分析(1)甲公司在进口报关时,按照合同总价申报货物价值,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海关在查验货物后,认为甲公司申报的货物价值偏低,经调查核实,认定实际货物价值为130万美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海关有权对甲公司进行补缴关税、增值税等税费的处理。
(3)然而,海关在调整甲公司申报的货物价值时,未充分考虑以下因素:a. 合同价格与实际货物价值的差异可能是由市场波动、汇率变动等原因造成的,并非甲公司故意隐瞒。
海关任意估价的法律案例(3篇)
![海关任意估价的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dc7f5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9.png)
第1篇案情简介:某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主要从事各类商品的进出口业务。
2018年,该公司从国外进口一批价值为100万美元的机械设备。
在办理海关申报手续时,该公司根据自身经验,向海关申报了该批机械设备的价值为80万美元。
然而,海关在审核过程中,认为该申报价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遂按照海关估价规定对该批机械设备进行了估价,最终估价金额为120万美元。
该公司对海关的估价结果不服,认为海关的估价过高,遂向海关总署提起行政复议。
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海关估价是否合理,以及该公司是否有权要求海关重新估价。
一、海关估价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估价条例》,海关在进出口货物、物品时,有权依法对其价值进行估价。
海关估价的原则包括:1. 估价应基于实际成交价格,如无实际成交价格,则根据市场价格、成本加利润、其他合理方法确定。
2. 估价应考虑货物的品质、数量、规格、用途等因素。
3. 估价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二、海关估价的具体过程在本案中,海关在接到该公司的申报后,首先审查了申报价值与市场价格的一致性。
经调查,海关发现该批机械设备的市场价格约为120万美元,而该公司申报的价值仅为80万美元,明显低于市场价格。
随后,海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估价条例》的相关规定,采取了以下估价方法:1. 比较成交价格法:由于该公司未能提供实际成交价格,海关未采用此方法。
2. 市场价格法:海关通过调查,确认了该批机械设备的市场价格为120万美元。
3. 成本加利润法:海关未采用此方法,因为市场价格法已经能够确定合理的估价。
4. 其他合理方法:海关未采用此方法。
综上,海关根据市场价格法确定了该批机械设备的价值为120万美元。
三、行政复议的结果该公司不服海关的估价结果,向海关总署提起行政复议。
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该公司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1. 该公司认为海关的估价过高,没有充分考虑该批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
海关 审价 案例
![海关 审价 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8f9573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e.png)
海关审价案例海关审价是指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的价值进行审核和确认的过程。
在国际贸易中,货物的价值是海关征收关税、统计进出口数据以及进行外汇管理的重要依据。
海关审价案例涉及到各类货物的价值确认,包括原材料、成品和设备等。
下面是关于海关审价的十个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海关审价的相关内容。
1. 案例一:某国海关对一批进口原材料进行审价,发现报关单上的货物价值与市场价格相差较大。
经过核实,发现供应商在报关时虚报了货物价格,以逃避关税。
海关根据实际市场价格对货物进行了重新估值,并对供应商进行了处罚。
2. 案例二:一家跨国公司将生产设备从一个国家运往另一个国家。
海关对设备的价值进行审核时发现,报关单上的价值与实际市场价格相差较大。
经过调查,发现公司故意低报设备价格,以减少关税和税费。
海关依据实际市场价格对设备进行了重新估值,并对公司进行了罚款。
3. 案例三:一批进口电子产品在报关时被海关怀疑价值虚报。
海关对货物进行了详细检查,发现报关单上的价值与市场价格相差较大。
经过调查,发现供应商故意虚报货物价值,以减少关税和税费。
海关对货物进行了重新估值,并对供应商进行了处罚。
4. 案例四:一家公司将商品从国内运往海外销售。
海关在出口审核时发现,公司报关单上的货物价值较低,怀疑存在价值虚报的情况。
经过调查,发现公司故意低报货物价值,以减少关税和税费。
海关对货物进行了重新估值,并对公司进行了罚款。
5. 案例五:一家公司将原材料从国外进口,用于生产出口商品。
海关在进口审核时发现,公司报关单上的原材料价值较高,怀疑存在价值虚报的情况。
经过调查,发现公司故意高报原材料价值,以获得更多的退税。
海关对原材料进行了重新估值,并对公司进行了处罚。
6. 案例六:一批商品从国外进口,用于国内销售。
海关在进口审核时发现,供应商虚报了商品的价值。
经过核实,发现供应商故意虚报货物价值,以减少关税和税费。
海关对货物进行了重新估值,并对供应商进行了罚款。
报关相关法律案例(2篇)
![报关相关法律案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cca7f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6.png)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19年,某国际贸易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在向我国海关申报进口一批货物时,因涉嫌走私,被海关依法立案调查。
经调查,该公司在进口过程中,故意隐瞒货物的真实价值,以低于实际价值申报,从而逃避关税。
此外,该公司还涉嫌伪造进出口合同、发票等单证,进一步掩盖走私行为。
二、法律依据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五十六条规定:“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出口货物的发货人、进出境运输工具的负责人或者代理人,应当依法向海关申报。
申报不真实的,海关可以依法查处。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案件处理1. 海关调查海关在接到举报后,立即对该公司进行调查。
经调查,该公司涉嫌走私的货物价值约为人民币1000万元。
在调查过程中,海关依法扣押了涉嫌走私的货物及相关单证。
2. 刑事立案根据调查结果,海关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依法对该公司涉嫌走私的犯罪嫌疑人进行刑事立案,并对其采取强制措施。
3. 审判结果经过审理,法院认为,该公司在进口过程中故意隐瞒货物的真实价值,逃避关税,其行为已构成走私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法院判决该公司犯走私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万元。
四、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包括:1. 走私罪的认定本案中,该公司故意隐瞒货物的真实价值,以低于实际价值申报,逃避关税,其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关于走私罪的规定。
2. 伪造单证的行为该公司在走私过程中,伪造进出口合同、发票等单证,进一步掩盖走私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伪造单证的行为也属于走私罪的范畴。
海关关税法律纠纷案例(3篇)
![海关关税法律纠纷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04fa1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c.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国际贸易公司(以下简称“原告”)主要从事进出口业务,与国外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2019年,原告从国外某企业进口一批货物,货值为100万美元。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原告向海关申报了该批货物的关税,并缴纳了相应的税款。
然而,在货物通关过程中,海关对原告申报的关税进行了复查,认为原告申报的关税金额存在较大偏差,要求原告补缴关税及滞纳金。
原告不服海关的决定,遂向海关行政复议机关提起复议申请,但复议机关维持了海关的原决定。
原告无奈,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原告申报的关税金额是否准确?2. 海关对原告申报的关税进行复查的程序是否合法?3. 海关要求原告补缴关税及滞纳金的决定是否合理?三、案件分析1. 原告申报的关税金额是否准确?根据我国《海关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应当依法如实申报进出口货物的价格、数量、规格、型号、用途等,并按照海关规定缴纳关税。
本案中,原告在申报关税时,提供了合法的发票、合同等相关单证,并按照规定缴纳了关税。
但是,海关在复查过程中,发现原告申报的关税金额与实际应缴纳的关税金额存在较大偏差。
对此,原告认为,其申报的关税金额是基于合法、合规的依据,不应受到质疑。
2. 海关对原告申报的关税进行复查的程序是否合法?根据我国《海关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海关有权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查验、抽验、复验。
本案中,海关在复查过程中,对原告申报的关税进行了审查,并要求原告补缴关税及滞纳金。
对此,原告认为,海关的复查程序不合法,理由如下:(1)海关未在规定期限内对原告申报的关税进行审查;(2)海关未依法对原告进行听证;(3)海关在复查过程中,未充分听取原告的意见。
3. 海关要求原告补缴关税及滞纳金的决定是否合理?根据我国《海关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海关在复查过程中,对进出口货物的价格、数量、规格、型号、用途等有异议的,可以要求收发货人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海关法律关系案例(3篇)
![海关法律关系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91a77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1d.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各类商品的进出口业务。
近年来,该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涉嫌走私,被海关查处。
本案涉及海关法律关系,包括海关监管、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法律问题。
二、案件经过1. 起诉2019年6月,海关在查验该公司一批进口货物时,发现其中含有涉嫌走私的物品。
海关依法对该批货物进行扣留,并立案调查。
2. 调查海关调查人员对该公司进行调查,发现该公司在进出口业务中存在以下违规行为:(1)该公司在进口一批服装时,将部分涉嫌走私的服装夹带其中,企图逃避海关监管。
(2)该公司在出口一批电子产品时,将部分涉嫌走私的电子产品夹带其中,企图逃避海关监管。
3. 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相关规定,海关对该公司作出以下处罚:(1)没收涉嫌走私的服装和电子产品。
(2)对该公司处以罚款人民币10万元。
4. 复议该公司不服海关的处罚决定,向海关行政复议机关提起复议申请。
复议机关经审查,认为海关的处罚决定合法、适当,驳回了该公司的复议申请。
三、案例分析1. 海关监管法律关系本案中,海关作为国家机关,依法对进出口货物实施监管。
该公司在进出口过程中,应当遵守海关法律法规,接受海关监管。
海关依法对涉嫌走私的货物进行调查,是海关监管职责的体现。
2. 行政处罚法律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规定,海关对违反海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可以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本案中,该公司涉嫌走私,海关依法对其作出没收货物和罚款的行政处罚,是海关行政处罚权的体现。
3. 行政复议法律关系本案中,该公司不服海关的处罚决定,向海关行政复议机关提起复议申请。
复议机关依法对案件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
这是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的体现。
四、结论本案是一起涉及海关法律关系的典型案例。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1. 企业在进出口业务中,应当严格遵守海关法律法规,接受海关监管。
2. 海关在监管过程中,依法行使职权,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海关法教学案例
![海关法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6a71b689b89680203d825c8.png)
海关法教学案例[案例一]亿X康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走私手机案1998年4月13日下午,A市保税区亿X康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向A海关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申报GC87C手机19000只出口,出口口岸文锦渡海关,转关运输,目的地香港。
由于该批货物转关的陆运费用比从A市到香港的海运费贵,同时转关的陆运运输速度比海运慢,基于上述疑点,A海关严格按转关运输要求办理手续。
同时,立即采用特快传递将邮路关封寄往文锦渡海关。
在收到转关回执后,立即发传真向对方海关进行确认,发现转关回执为假。
经调查,申报出口的手机已被擅自销售牟利。
【问题】1、海关对保税货物的税费管理?2、案件二中,亿X康通讯设备有限公司的行为的性质。
[案例二]某保税库擅自销售海关监管货物案件某保税库是1998年1月16日设立的,从当年2月4日第一次申报保税货物入库,到1999年底共申报入库货物361票,价值人民币3192万元,申报出库货物价值人民币448万元。
依此计算,该库库存货物价值应为2744万元人民币。
库内的保税货物绝大多数为计算机网络备件、电源、网卡、路由器、集线器等,这些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在15%左右,加上17%的增值税,应缴税款约802万元。
但2000年底北京海关在对该库进行实际盘点时发现,该库虽然存有少量物品,却均非当初申报入库的物品,该库实际库存为零。
由于涉嫌保税货物出库超期未申报、故意逃税、走私等违法行为,此案移交缉私局侦查处理。
[问题]1、案例一保税仓库的类型?2、案例一液体危险品保税仓库最低容积是多少?3、案例二中,该保税仓库行为的性质是否违反海关法?[案例三]2005年5月19日,甲有限公司向A海关隶属B海关申报出口洗衣粉至美国纽约。
海关人员对该票货物进行分析,认为存在4个风险点:一、A关区近期低端化工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二、低端化工产品一般是销往不发达或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往往因其技术标准高,难于打入市场,而这次出口国却是美国;三、要打入发达国家的市场一般只能通过定牌生产的方式,而定牌生产较容易产生侵权情况;四、低端化工产品生产工艺技术要求低,容易被仿冒。
关于海关的法律案例(3篇)
![关于海关的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02513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69.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各类商品的进出口业务。
近年来,该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涉嫌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物品,被海关调查。
经调查,该公司涉嫌走私的物品包括象牙、犀牛角、珊瑚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
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海关监管、走私犯罪、濒危物种保护等方面。
二、案件事实1. 走私行为2019年3月,该公司从国外进口一批货物,申报价值为人民币100万元。
在海关查验过程中,海关工作人员发现该公司申报的货物中,含有象牙、犀牛角、珊瑚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
经调查,该公司承认其故意隐瞒了这些物品的真实情况,将其夹藏在申报货物中,企图逃避海关监管。
2. 涉案物品经鉴定,涉案象牙、犀牛角、珊瑚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共计100件,价值人民币200万元。
三、法律分析1. 海关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三条规定,海关是国家的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
海关依法对进出境的货物、物品、运输工具等进行监督管理,防止走私、偷逃税款等违法行为。
本案中,该公司故意隐瞒走私物品,逃避海关监管,违反了海关法的相关规定。
2. 走私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本案中,该公司走私象牙、犀牛角、珊瑚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情节严重,构成走私犯罪。
3. 濒危物种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进出口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国家对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及其制品实行进出口许可制度。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出口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及其制品。
本案中,该公司走私濒危物种及其制品,违反了濒危物种保护的相关规定。
四、判决结果1. 走私犯罪法院经审理,认定该公司走私犯罪成立,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万元。
2. 濒危物种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进出口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走私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及其制品的,由海关没收走私物品,并处走私物品等值以下罚款。
违反海关法案例
![违反海关法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a284a7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0a.png)
违反海关法案例违反海关法案例:走私贵重艺术品时间:2008年5月15日事件细节:在2008年5月15日的一次海关检查中,一名旅客被怀疑携带贵重艺术品私自进入国境,引发了一起违反海关法的案件。
当天,一架从欧洲返回中国的航班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在海关检查中,一名中国籍旅客姚某引起了关注。
姚某身着时尚的服装,背着名牌双肩包,举止高调。
海关官员对姚某进行了详细的行李检查。
在她的双肩包中,他们发现了几幅貌似古老而珍贵的油画。
官员立即要求姚某提供这些艺术品的合法证明文件。
姚某随后提供了一份明显造假的证明书,上面显示这些油画是姚某祖父在上世纪50年代购买的。
然而,官员发现纸质证书中的日期和字体极为不符合当时的标准,因此质疑了其真实性。
海关随即对这些油画进行了鉴定,专家们确认这些油画是近期的仿制品,并非真正的古老艺术品。
进一步的调查揭示了姚某与一个国外艺术品走私团伙有关的线索。
据调查显示,姚某和团伙成员在国外展览会上结识,并达成了走私画作的交易。
姚某利用她的旅行身份,将这些仿制的艺术品带入中国,并打算以高价出售给中国的艺术收藏者。
律师点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三十一条,未履行海关的申报义务,含有限制进出境的物品或者未经海关许可的物品进入或者离开中国海关监管区域的,可以处以罚款,并追缴违法所得。
在该案例中,姚某未申报她所携带的贵重艺术品,并提供了假的证明文件,试图逃避海关的检查。
因此,姚某明显违反了海关法,其行为构成了走私行为。
海关法的目的是保护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文化遗产,加强对进出境物品的监控和管理。
姚某的案例再次提醒人们,不能违反海关法律规定,私自携带和交易贵重艺术品。
海关部门应该继续加强对物品进出境的检查和审查工作,确保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并打击所有违法行为。
同时,艺术市场也应该加强对艺术品真伪的鉴定和管理,防止仿制品的出现和流通。
总结:违反海关法案例中的走私贵重艺术品行为,严重侵害了国家利益和文化遗产。
走私法律案例(3篇)
![走私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db4dd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d.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走私是指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进出境的行为。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走私犯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进出境,情节严重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走私犯罪活动日益猖獗,严重扰乱了我国经济秩序和海关管理秩序。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走私犯罪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情节严重,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二、案件事实2018年3月,某市海关缉私局接到举报,称有一批涉嫌走私的货物即将从某港口入境。
接到举报后,海关缉私局立即展开侦查。
经过侦查,发现这批货物系一批价值5000万元的走私汽车,涉案人员为李某、张某等6人。
经调查,李某、张某等6人系走私团伙成员,他们通过非法渠道购得这批汽车,并计划将汽车走私入境后,通过非法途径出售,获取暴利。
为了逃避海关监管,他们采用伪造、变造进出口许可证、走私通道等方式,将汽车走私入境。
2018年4月,李某、张某等6人将这批汽车走私入境后,通过非法途径将其出售。
在出售过程中,他们故意隐瞒汽车的真实来源,以规避法律制裁。
经过侦查,海关缉私局掌握了李某、张某等6人的犯罪证据,并对其进行了逮捕。
三、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的规定,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规定,海关对走私行为有查缉、处罚的权力。
海关可以依法对走私行为进行调查、扣押、没收等。
四、案件处理经审理,法院认为李某、张某等6人的行为构成走私犯罪,依法判处李某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500万元;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400万元;判处其余4人有期徒刑五年至六年不等,并处罚金200万元至300万元。
五、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走私犯罪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情节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关法案例汇总案例12006年10月4日,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制药原料展览会上,来自中国的3家参展药企的6名医药代表遭到法国警方扣押,被巴黎预审法官控以冒牌制造医药等4宗罪,可能要面临5年的监禁。
据悉,这些来自中国的医药代表在展会上以邮购方式向观众出售一种名叫Rimonabant减肥药的原料药。
而该减肥药的专利拥有者则是参展商之一——欧洲第一大、全球第三大制药公司“赛诺菲—安万特”集团。
“赛诺菲—安万特”集团指控中国3家参展企业展览、交易的原料药产品侵犯了其原研药物的专利权。
法国警方据此扣押了6名中国医药代表。
据广州一位参展商回忆,当时中国参展团的几位药商分别接到一些自称是“国外客户”打来的电话,声称对他们的参展品十分有兴趣,中国参展商将自己产品的信息和盘托出。
随后,这些“客户”到他们所居住的宾馆表明身份,要求参展商配合他们接受调查。
当时共有7人被扣押,其中一人后来证明与此无关获释。
随后,中国商务部、驻法大使馆经商处、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均介入此案。
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法律部的主任官宁云表示,企业自身要增强法律意识。
问题:本案中,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维权,可采取哪些措施?案例分析:在国外,如果企业认为其知识产权遭到侵犯,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发动突袭,维护其自身权益:一是到当地法院起诉,要求其迅速做出临时禁令,然后请求海关根据该裁决采取突袭行动。
另一种是在涉及到刑事犯罪的情况下,主张权利的企业可以直接到相关州检察院,由检察官直接通知海关罚没相关产品。
主张权利的企业要求发起突袭,须满足以下条件:1、证明被指控的企业违反了专利法或其它知识产权方面立法;2、相关法院或检察院有管辖权;3、证据充分;4、情况紧急。
对于通过法院请求查抄的情况,中国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法律措施:一、事先防御:如果中国企业得知或担心某国或其他企业会请求法院发出临时禁令,查抄其参展摊位,可以事先向法院提交保护诉状,请求法院做出临时裁决,裁定该中国公司的某产品不属于侵权产品,这是最有效的防御手段。
二、紧急补救:如果得知某国企业或其他企业已经请求法院发临时禁令的话,中国企业可以迅速向发布临时禁令的法院提交异议书要求法院开庭审理此案,然而需要满足几个前提条件:1、中方企业须在几小时内迅速行动;2、须在法院上班时间提出;3、向提供应急服务的法院提出。
三、聘请律师:中国企业还可以聘请通晓外国法的律师,在展会上为其提供服务。
四、救济措施:如果查抄事件已经发生,中国企业认为法院的禁令或海关查抄行动有误,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提出查抄请求的企业赔偿损失;或者通过司法行政诉讼,请求检察院或执法机构进行赔偿。
五、知识产权已成为一种竞争手段,中国厂商就要用商业竞争手段应对,联合起来与专利所属公司谈判,或检查对方的专利是否还有效。
案例2上海公安局邀请境外一无线电设备生产厂商到上海展览馆展出其价值100万美元的无线电设备,并委托上海某展览报关公司C办理一切手续。
上海展出后又决定把其中价值40万美元的设备运到杭州展出。
设备从杭州返回后,上海公安局决定购买其中的20万美元设备。
境外厂商为了感谢上海公安局赠送了5万美元的设备给上海公安部门。
其余设备退出境外。
问题:请详细说明作为C公司的报关员应当办理哪些手续?案例分析:(一)上海展出手续1.进境展览要由境内展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2.凭公安部或上海市政府批件、上海市“无管会”没有文号的批件、展品清单及其他展出资料到上海海关展览物品主管部门虹桥办事处备案。
3.物品到港后,填写进口货物报关单,预录入,电子通关。
4.向虹桥办事处交单:(1) 报关单;(2) “无管会”批件;(3) 发票、装箱单、提货单。
5.提供担保(保证金或保证函)。
6.取得海关盖了放行章的提货单。
7.提货。
8.在布置展出时,陪同海关查验,负责搬移货物、开拆包装、重封包装。
(二)杭州展出手续1.凭杭州展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批件、展出清单及其他资料到杭州海关备案;2.向杭州海关提前报关转关或向上海海关直接转关办理40万美元展品的转关运输手续;3.在杭州海关办理展出手续,闭馆后再以转关运输的方式转运至上海,到虹桥办事处办理有关手续。
(三)展品闭馆出境前的仓储手续60万美元的上海的展品和杭州运回的40万美元的展品进入公共型保税仓库的海关手续;(四)留购与赠送手续1.20万美元的留购展品:如C公司有进出口经营权,则可由C公司与参展商签订进口;如C公司无进出口经营权,则应委托有关外贸公司签订进口合同;以留购价作为完税价格缴纳进口税;提取设备。
2.5万美元的赠送展品:属于经贸往来无偿赠送的物品,要有公安局上级主管部门审批,要办理有文号的无线电审批批件和机电审查批件,要照章纳税;按进口CIF价格作为完税价格缴纳进口税。
(五)75万美元的展品的出库离境报关(六)凭已办结海关手续的有关单证及担保收据向主管海关办理撤销担保手续案例32002年11月23日,甲公司向海关申报载运进口空集装箱51只。
11月28日,丙公司将集装箱拉至公司堆场后发现其中13只集装箱为重箱,经打开其中的一只集装箱查看,发现箱内装满29英寸彩电。
12月8日,在公司经理授意下,船务人员将13只集装箱拉回到A港某路装卸公司码头,准备以空箱名义申报配船、离港。
但港区坚持认为重箱离港必须向海关申报方可配船,未果。
12月9日,外港码头海关接到了“甲公司将13只重箱伪装成空箱出运”的举报。
经海关开箱查验,上述集装箱内装2028台松下IC-229彩电,价值约人民币2100余万元。
[问题]1.此案中海关应如何处理?2.海关作出处理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案例分析:1.根据海关法及各类法规规定,货主对货物的义务与运输工具负责人对运输容具的申报,在动机、目的、危害后果上有所区别,运输工具负责人申报不实处罚可相对略轻。
但本案运输人明知集装箱不是空箱,仍坚持向海关按空箱申报,而实际载运了国家重点限制进口物品。
种种迹象表明乙公司将上述彩电运输进境是有预谋的,属重大走私嫌疑案。
但受事态发展、调查取证条件的限制,故对乙公司定性违规,按申报不实处理。
2.根据《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十五条,进出口货物的品名、税则号列、数量、规格、价格、贸易方式、原产地、启运地、运抵地、最终目的地或者其他应当申报的项目未申报或者申报不实的,影响国家税款征收的,处漏缴税款30%以上2倍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案例42005年某月,陈某某向某海关报考海关报关员资格,取得考试资格后于同年10月通过了当年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取得《报关员资格证书》,后于2006年4月在某海关注册取得《报关员证》。
2006年9月,某海关根据举报并经调查认定,陈某某系高中未毕业学生,没有取得高中毕业学历,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报关员资格考试及资格证书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报考条件,该海关据此认定陈某某系以欺骗方式报名参加考试取得报关员资格证书。
2006年10月,某海关根据有关规定,决定取消陈某某2005年报关员资格考试成绩并注销其报关员资格。
2006年11月,某海关向陈某某送达了《关于收回陈某某〈报关员资格证书〉注销其报关员资格的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
陈某某不服某海关注销其报关员资格的决定,于2006年11月以海关上述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为由,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原告诉称:其所持有的由某海关核发的《报关员资格证书》,是经过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以优异成绩取得的;其在担任报关员期间未实施任何违法、违规行为,而被告某海关在未查清有关事实的情况下对其错误作出了注销报关员资格的决定,严重侵犯其合法权益,请法院依法予以撤销。
某市中院受理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并公开开庭审理此案。
[问题]此案当如何解决?并说明法律依据。
案例分析:1.根据海关法的规定,海关是各类报关企业、单位和报关员的主管机关。
报关企业、单位和报关员可以建立地区性的报关协会作为行业管理的自律组织。
2.海关的管理主要表现为海关法赋予海关的以下各项职权:报关企业、单位资格审定和注册登记权;报关员的培训和核准权。
3.这是指对于报关企业选用或聘用从事报关业务的人员,海关有权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对培训合格的,经海关审核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的人员发给《报关员证》,准予从事报关业务。
报关企业、单位行政许可延期管理和报关员的记分考核管理、处理权。
海关对违反报关规则、不履行义务或有走私行为的报关员,海关有权作出暂停或取消其报关员资格的处理。
本案陈某某不符合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的报考条件,某海关注销其报关员资格本属有“理”处置,但由于该海关在执法过程中存在违法和不当之处,使其注销原告报关员资格的具体行政行为因在合法性上存在重大缺陷:(一)某海关在调查取证过程中未能全面收集证明案件有关事实的证据材料。
(二)某海关行政程序违法,对当事人未履行应尽的处罚告知义务。
基于上述原因,法院应以“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行政程序违法”为由,依法撤销了某海关作出的注销陈某某报关员资格的决定。
案例5李某于1994年5月16日同黄某等11名船员,驾驶甲子22034号渔船出海捕鱼时,在甲子港外的海上接载从香港非法运输的499箱良友香烟。
议定运费为人民币2万元。
问题:1.李某等11名船员驾驶的船舶是否为海关监管的运输工具?2.什么事该船舶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3.该船舶可否载运进出境货物,其载运进出境货物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案例分析:1.李某等11名船员驾驶的船舶本身虽然不从事进出境运输,但由于其作业区域在我国边境海域,因而属于海关监管的运输工具。
2.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为:未经海关许可,不得载运进出境货物。
3.如果经营进出境货物承载业务,需要经海关批准,由海关为其颁发准载证书。
案例6福州的一家台资企业专门负责办理公司进出口贸易的有关业务手续的业务员说:由于公司业务的原因,他经常与海关打交道,诸如申请报税手册、办理料件进口、报关成品出口、公司进口设备配件等。
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对海关的规定不理解,对海关采取的管理、处理措施有异议的情况。
问题:1.如出现对海关采取的措施不理解、有异议等情况,如何使纠纷得到解决?2.你觉得哪种渠道可以更便捷的解决问题?1. 由海关管理活动中产生的行政争议案件,应当能够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两个渠道解决。
2. 除纳税争议案件外,通过复议或诉讼渠道解决纠纷,由当事人自行选择。
通过行政复议解决纠纷,省时且程序简便;而通过行政诉讼渠道解决纠纷,相对行政复议要费时、程序也相对繁琐,但它是司法对行政监督的重要形式。
案例分析:2001年5月,厦门市立昂经贸发展有限公司委托厦门元璧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有限公司以一般贸易方式向厦门海关申报出口沙发450个。
经厦门海关查验,实际货物是品牌为“REGAL”的香烟756箱、塑料椅50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