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十二五规划纲要

合集下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青海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青海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青海省“十二五”规划编制
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青政办[2009]189号
【发布部门】青海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9.11.03
【实施日期】2009.11.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青海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青政办〔2009〕189号)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为加强我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省政府决定成立青海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
宋秀岩省委副书记、省长
副组长:
徐福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成员:
鸟成云省政府副秘书长
尚玉龙省政府副秘书长
曹文虎省发展改革委主任
吴海昆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张守成省经委主任
王予波省教育厅厅长
解源省科技厅厅长
普日哇省民宗委主任
更阳省民政厅厅长
程丽华省财政厅厅长
纪仁凤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刘山。

推进“四大创建”工作提升青海文明程度

推进“四大创建”工作提升青海文明程度

理论LILUN推进“四大创建”工作提升青海文明程度——我省深入推进“四大创建”工作纪实■文/王向明近年来,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四大创建为抓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四个创建”工作在改进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重在持续——“四大创建”工作常抓不懈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其特有的生机和活力,吸引着广大人民群众以高昂的热情积极参与优化环境、转变社会风气和建设美好生活,极大地促进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

青海省委、省政府认为,文明青海是青海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体,是青海形象、品牌和科学发展的集中体现,必须坚持把“四大创建”融入到文明青海建设的全过程,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不断赋予青海发展新的时代内涵。

“四大创新”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常抓不懈,不断创新,才能抓出让群众满意、让社会满意的真正实效。

拓展空间,不断扩大“四大创建”的影响力。

拓展“四大创建”内涵,注重把外在活动的开展转化为内心世界的塑造,在深入开展优化环境、文明养成、共铸诚信、创建品牌、繁荣文化、科学普及、容貌整治、环境保护、奉献爱心、健康成长等十大活动的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主线,努力塑造人的高尚情操、提升人的文明素质。

拓展“四大创建”领域,在继续做好干部、知识分子、学生、工人、农牧民等思想教育的同时,积极把工作覆盖面延伸到新群体、新组织、新职业,积极做好离退休人员、流动人员、自由职业者、外来务工人员等的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其文明素质。

十二五规划基本内容

十二五规划基本内容

“十二五”规划(基本内容)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2)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和对企业的激励与约束,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非化石能源比重。

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蓄积量,增强固碳能力。

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

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2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

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24)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0.09•【字号】青政办[2011]234号•【施行日期】2011.10.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青政办[2011]234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一年十月九日青海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科教兴青”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青海科技发展,建设创新型青海,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科技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是我省历史上科技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取得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之一。

全省科技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方向和重点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创新型青海为目标,以体制和政策环境创新为先导,以科技产业化和创新体系建设为重点,立足科技富民、科技强省、科技能力提升三个层面,突出“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在发展循环经济、新能源经济、生态经济与民生经济方面破解了一批技术难题,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有效引领和支撑了全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截止“十一五”末,全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为“十二五”全省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全省科技工作重点全面转移到解决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上。

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形成,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循环经济、新能源经济、生态经济与民生经济的健康发展。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加强全省教育发展规划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加强全省教育发展规划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加强全省教育发展规划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6.21•【字号】青政办[2010]126号•【施行日期】2010.06.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信访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加强全省教育发展规划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青政办[2010]126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教育发展规划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一日关于加强教育发展规划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指导意见(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二〇一〇年六月)“十二五”及到2020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根据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特别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强教育规划,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规范学校设置,推动和落实全省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

坚持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坚持服务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和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基本省情,着眼未来发展。

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部署,按照“全面推进抓规划,制度创新抓政策,外延发展抓项目,内涵发展抓质量”的总体思路,对全省“十二五”及到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全面安排,制定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学校布局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以下简称“三个规划”)。

青海省“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范文

青海省“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范文

青海省“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范文
一、背景与意义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资源丰富的地区。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青海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了推动青海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制定本规划工作方案。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三、规划目标与任务
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收入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农牧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工业主导地位显著提升,服务业占GDP 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建设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居民健康指标进入全国前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全体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生态建设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战略有效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健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四、重点工作与措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提高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和水平。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海东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海东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海东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区实践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更是奋力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大力改善民生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本《规划纲要》以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依据《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区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地委、行署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扩大内需保增长和积极财政政策等历史机遇,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不稳定因素,努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3亿元,年均增长13.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10790元,年均增长 12.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76亿元,年均增长16%;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均比“十五”末翻一番以上。

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4.35 %,五年累计完成 306.5亿元,是“十五”末的 2.43 倍。

结构调整明显加快。

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特色种养殖业总量扩大,比重提高,农畜产品生产逐步向基地化、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特色作物种植面积比重达到81%,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24 %。

工业快速发展,建材、冶炼、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体系继续完善,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服务业加快发展,物流配送、中介服务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详细版)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详细版)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1 -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青海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青海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青海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一、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1.充分认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意义。

《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教育工作长期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经验总结,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充分展示了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坚强决心。

各地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广泛宣传,抓好落实。

2.正确估价我省教育发展形势。

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教育工作,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到2009年,全省有各级各类学校3023所,在校生109.62万人。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52%,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0.42%,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城乡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7.14%,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招生职普比例达到47.8∶52.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26.17%,与全国同步进入大众化阶段。

教育发展极大提高了全省各族人民的素质,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我省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

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较为陈旧,学校管理水平总体不高,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总体办学质量不高;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严重不足,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为落后,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国家计划【发文字号】青政办[2011]202号【发布部门】青海省政府【发布日期】2011.08.15【实施日期】2011.08.1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青政办[2011]202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O一一年八月十五日青海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十二五”是我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关键时期。

谋划好“十二五”能源发展,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和能源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确保能源工业稳定持续发展,对于推进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青海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依据《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国家能源局“十二五”能源规划工作方案》编制,是“十二五”期间全省能源发展的蓝图,是政府指导能源发展的基本依据。

第一章发展现状“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能源取得新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十一五”期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达到13463万吨标准煤,消费总量11355万吨标准煤;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0亿元。

---电力建设迈上新台阶。

全省电力装机超过千万千瓦,达1293万千瓦,其中,新能源开发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建成太阳能发电装机3万千瓦。

---输配电能力进一步增强。

建成750千伏电网西电东送两个通道,形成了330千伏骨干网架,电网覆盖面积进一步扩大,供电质量明显提高。

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2012年发布)

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2012年发布)

【法规标题】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2012年发布)【发布部门】青海省市人民政府【发文字号】青政办[2012]51号【适用区域】青海省【发布时间】2012-02-20【生效时间】2012-02-20【关键词】生态保护区【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的通知青政办[2012]51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0一二年二月二十日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精神,推进“四个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青海湖景区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继续加大景区项目建设力度,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强化景区规范有序经营,持续推进景区保护利用工作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和全面实现“十二五”保护利用规划,对青海湖景区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为切实做好“十二五”时期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工作,全面建设“全省生态旅游示范景区”,根据《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我们制定《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就“十二五”期间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进行了总体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评价(一)“十一五”主要成就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直接推动下,在相关各部门和各地州的大力支持下,五年来,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认真按照“四统一”的总体部署,攻坚克难,努力实践,团结拼搏,强力推进景区资源整合、环境整治、市场整顿、宣传营销、规划设计、项目建设、生态保护、企业发展等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社会服务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社会服务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社会服务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16•【字号】青政办[2011]190号•【施行日期】2011.08.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社会服务发展规划的通知(青政办[2011]190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十二五”社会服务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一年八月十六日青海省“十二五”社会服务发展规划序言“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推进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按照党中央“十二五”期间“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新的形势与任务,科学编制并切实实施好社会服务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青海社会服务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社会服务保障水平为目标,以《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民政部《社会服务发展规划》以及民政工作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为依据,提出了“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本省社会服务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推进全省“十二五”期间社会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和主要抓手。

第一章“十二五”社会服务发展基础第一节发展成就“十一五”是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一个时期,也是青海社会服务事业发展最好、进展最快的一个时期。

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民政部的有力指导和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全省各级民政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积极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支持青海等省藏区发展等战略机遇,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勇于创新,社会服务领域各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青海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青海省高等学校省级骨干教师选拔与培养办法》的通知(2012年修订)

青海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青海省高等学校省级骨干教师选拔与培养办法》的通知(2012年修订)

青海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青海省高等学校省级骨干教师选拔与培养办法》的通知(2012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2.04.05•【字号】青教高[2012]44号•【施行日期】2012.04.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青海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青海省高等学校省级骨干教师选拔与培养办法》的通知(青教高[2012]44号)各高等院校:根据《青海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青发[2010]17号)、《青海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青教高[2011]97号)及《青海省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青教高[2011]31号)精神,为规范我省高校省级骨干教师选拔和培养工作,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省高校实际,我厅对《青海省高等学校省级骨干教师选拔与培养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二年四月五日附件:青海省高等学校省级骨干教师选拔与培养办法根据《青海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青发[2010]17号)、《青海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青教高[2011]97号)及《青海省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青教高[2011]31号)精神,为加强和规范我省高校省级骨干教师选拔和培养工作,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青海省高等学校省级骨干教师(以下简称“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主要从全省高校教学科研第一线的在职在岗专任教师和科研人员中推荐选拔。

在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培育学科、重点实验室、特色专业以及博士点、硕士点和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中优先推荐选拔。

已经被确定为“135高层次人才”和已参加过省级骨干教师培养的,不在选拔范围内。

第二条经过重点培养,使培养对象成为政治坚定、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工作作风踏实、学术造诣较深、创新意识强、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7.27•【字号】青政办[2011]166号•【施行日期】2011.07.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青政办[2011]166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O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青海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前言按照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目标和总体部署,依据西部大开发新十年上台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青海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等的要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青海“生态立省”战略,建设“大美青海”、新青海,应青海省旅游局邀请,中国旅游研究院主持编制《青海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青海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首次被纳入省政府专项规划,意义重大。

在充分认识本次规划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中国旅游研究院组成了以石培华副院长为组长的专家组,并于2010年5月中下旬对青海省西宁、海东、黄南、海北、海西等五个州、地、市的旅游资源和产业要素进行了全面的实地考察。

考察及规划编制期间,专家组先后在北京、西宁数次召开座谈会和研讨会,广泛而认真地听取了青海省旅游局主要领导,各州、地、市旅游局主要领导,各主要省直机关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

8月底又将《规划》文本放在网上,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意见。

在此基础上,专家组形成如下判断:“十一五”期间,在青海省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相关部门和各地政府的积极行动支持下,形成了强力推动旅游发展的格局和全社会推动旅游发展的浓郁氛围和合力;全省交通网络和城镇体系基本形成,旅游产业素质进一步提升,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

青海省“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方案

青海省“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方案
指标 , 采用 绝对评 价 法进 行 ; 对 无 法确 定统 一客 观标 准
《 青海 省人 民政 府关 于印 发 < 青 海省 国 民经 济和 社
会 发 展 第十 二 个 五 年 规 划 纲 要 > 重 点 任 务 分 解 方 案 的
通 知》 ( 青政 [ 2 0 1 1 ] 2 1号 ) 、 《 青 海省 中长期 教 育改 革 和 发展 规 划纲 要 ( 2 0 1 O 一2 0 2 0) 》 ( 青发 [ 2 0 1 0] 1 7号 ) 、 《 青 海省 “ 十二 五 ”教 育改 革和 发展规 划 》 ( 青 政办 [ 2 01 1 ] 2 1 8号 ) 、 《 青 海省 2 0 1 0 - - - 2 0 2 0年 教 育 重 点 工 程 实 施 方
的 目标 , 要在 定量 的基 础上 进行 定性 分析 ; 对 无 明确 指
标 的 目标 , 采取 定 } 生瞄述 与 分 析 。 通过定 量与定 评估 ,

评 估 对 象
客 见
平 价 规 划 的 各 项 目标 , 特 别 是 重 点 目标 实 施 进
《 青 海 省 中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 2 0 1 O ~ 2 0 2 0年 ) 》 ( 以 下 简称 《 教 育纲 要 》 ) 、 《 青海省“ 十二五 ”
全 面 客 观 地 反 映 规 划 实 施 过 程 中 取 得 的 成 绩 及 存 在 的
案》 ( 青 政办 [ 2 0 1 0 ] 2 1 5号 ) 、 《 青海 省 教 育体 制改 革试
点 工作 方案 》 ( 青政 办 [ 2 0 1 0 3 2 1 4号 ) 。
三、 评 估 期 限
期 。开展 “ 十 二五 ” 教 育改革 和 发展规 划 中期评 估 是贯 彻 落实 科 学 发展观 的具 体 体现 , 是对 “ 十二 五 ” 教 育改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04.02.21•【字号】青政办[2004]31号•【施行日期】2004.02.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青政办[2004]31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四年二月二十一日青海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于我省实现富民强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根据全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实际,提出我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一、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研究和编制“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抓住未来二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迎接挑战,加快发展;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围绕“消除贫困、富民强省”和“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两大历史性任务,贯彻“五个统筹”,做到“五个坚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编制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要按照保持和发展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势头,保持和发展全省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提高、不断得到实惠的势头,保持和发展全省社会稳定、各族人民团结和谐、积极奋进的势头的总体要求来编制规划。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青政[2013]12号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青政[2013]12号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正文:----------------------------------------------------------------------------------------------------------------------------------------------------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青政[2013]12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积极推进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科学引领作用,落实《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实施办法》,现就加强城乡规划工作、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水平,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要意义(一)城乡规划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保障,是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的重要依据,关系民生保障和改善,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

加强城乡规划工作,对于促进城镇布局和形态优化,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对于转变城乡建设和发展模式,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集约利用土地、空间、水及其他稀缺资源,增强城乡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于全面落实全省“四区两带一线”和“三区”发展战略,促进经济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造福广大人民群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二、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基本要求(二)主要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发挥城乡规划对城镇空间布局、城镇功能定位和各种资源配置的引领作用,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确定的201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0.5%、城乡一体化走在西部地区前列的目标。

(三)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城乡规划建设的重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15•【字号】青政办[2011]192号•【施行日期】2011.08.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青政办[2011]192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八月十五日青海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前言“十二五”时期,是青海省大力推进“四个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我省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持续扩大,对运输能力、效率与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必须树立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打造枢纽、畅通通道、加密网络为着力点,全面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支撑。

第一章“十一五”交通发展现状一、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和扩大内需等历史机遇,持续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快铁路、公路、民航、内河航运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总量,提高能力,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全面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青藏铁路、青藏公路为主轴,“两横三纵”主骨架公路及干线、次干线公路,支线铁路和省会西宁机场及格尔木、玉树支线机场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初步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1月30日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第二节发展环境一、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二、面临挑战与困难第二章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基础设施第一节交通第二节能源第三节水利第四节信息第四章产业发展第一节特色生态农牧业第二节特色工业一、新能源产业二、新材料产业三、盐湖化工产业四、有色金属产业五、油气化工产业六、煤化工产业七、装备制造业八、钢铁产业九、轻工纺织业十、生物产业第三节现代服务业一、金融业二、现代物流及中介服务业三、商贸餐饮及社区服务业四、房地产业五、旅游业六、文化体育产业第四节园区经济第五章社会发展第一节改善民生一、劳动就业二、收入分配三、社会保障四、住房保障五、教育六、卫生七、人口与计划生育八、文化体育第二节社会建设一、民主法制二、精神文明三、社会管理四、公共安全第六章区域城乡发展第一节区域主体功能第二节空间开发布局一、东部城市群二、海西城乡一体化地区三、环青海湖地区四、三江源地区五、玉树灾后恢复重建第三节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第四节县域经济第五节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第七章资源环境第一节矿产资源勘查第二节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一、资源循环利用二、土地节约第三节环境保护和建设一、生态保护与建设二、环境污染防治三、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八章人才强省与科技创新第一节人才队伍建设第二节科技创新第九章改革开放第一节深化改革一、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三、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五、农村牧区改革六、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二节扩大开放一、推进招商引资二、扩大对外贸易三、加强对外联合协作四、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第十章规划实施第一节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一、明确规划实施责任二、强化政策措施统筹协调三、完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四、加强监测评估第二节加强规划协调管理“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省推进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树立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三大历史任务,牢牢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支持青海等省藏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努力克服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350亿元,年均增长13.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4000元,年均增长1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3359亿元,年均增长20.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05亿元,年均增长26.5%。

高原特色农牧业向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优势工业不断壮大,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服务业蓬勃发展,高原旅游名省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各项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两基”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省州县三级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

建设了青海科技馆、青海大剧院等大型科技文化设施,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2%。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855元和3863元。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居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3.6万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500万人次,减少贫困人口85万人。

发展基础和条件明显改善。

实现了省会到州府通二级、州府到县城通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91%的乡镇通油路、行政村通公路的目标。

青藏铁路格拉段、兰青铁路增建二线、柴木铁路、玉树机场、天然气涩宁兰复线、涩格复线、石油花格复线、拉西瓦、公伯峡水电站、盘道水库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运,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西宁站改造及相关工程、曹家堡机场二期等工程开工建设。

建成了一批城镇基础设施,西宁市、格尔木市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以三江源、青海湖流域为重点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推进,水土保持和西宁南北山绿化成效显著,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23%。

节能减排取得重要进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规划目标以内。

改革开放步伐明显加快。

省、州(市)、县三级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投资、财税、金融、教育、卫生、文化等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对外开放向多方位、多层次、多领域拓展,招商引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青洽会、环湖赛等大型经贸文体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大美青海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第二节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我省将进入经济加速发展、产业加快转型、城镇化全面推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着实现跨越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发展环境复杂多变的严峻挑战。

一、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迅速推进,国内外经济深度调整和变革,将促进我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显著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国家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有利于我省集中力量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全局性、战略性和关键性重大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国家西部大开发、支持藏区发展和玉树地震灾后重建等政策措施,将为我省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多年来的改革和发展,全省基础设施、资本、技术等要素支撑能力增强,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

特别是近年来,全省上下在推动"四个发展"、探索具有青海特点的科学发展模式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面临挑战与困难——加快发展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性明显增加,我省总体发展水平低,经济总量小,自身财力弱,抵御风险和波动的能力较差,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难度增大。

——传统发展方式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产业竞争加剧,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社会建设面临繁重任务。

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矛盾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呈增多趋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面临新考验。

——改革面临深层次矛盾。

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继续深化改革涉及深层次利益关系调整,改革成本明显增大,攻坚更具复杂性和艰巨性。

总体看,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共生,机遇大于挑战。

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建设。

第二章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全省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为主要路径,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建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更加注重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第二节基本原则——必须坚持扩大投资,促进消费,实现总量增加与结构优化有机统一,着力推动跨越发展。

坚持项目带动,增投资,强基础,扩规模,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坚持投资与消费双轮驱动,形成有利于投资消费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以调整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为重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速度与质量的双重跨越。

——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资源转换与生态立省有机统一,着力推动绿色发展。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大力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加快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必须坚持以发展惠民生、促民生,实现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着力推动和谐发展。

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不断壮大经济总量和财政实力,夯实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

在加快发展中,努力解决好事关各族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惠及全省各族人民,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有机统一,着力推动统筹发展。

以构筑战略新高地和培育经济增长极为目标,以重点产业突破、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布局优化为抓手,加快特色产业园区、示范区建设,形成"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发展格局。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东部城市群优先发展,加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实现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有机统一,着力增强"四个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深入实施科教兴青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增强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的科技支撑能力。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开放型、创新型青海建设,提高市场化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开放提升的轨道。

第三节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升,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上一个大台阶,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扶贫开发取得重要进展,民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基础更加坚实;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上一个大台阶,建成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高原生态旅游名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成效更加显著;社会管理水平上一个大台阶,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完善,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