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弯曲梁强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6.3 矩形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
纯弯曲 横力弯曲 分 析 内力:弯矩 M M ; 剪力 FS 横截面上:正应力 s
s
: 切应力 t
y
?
h
截面上t与FS平行,指向相同。 h>b时,截面上y相同处t相同。
z
A1
FS t
b
取图示部分研究其在x方向的平衡:
My MS z F1 sdA dA A1 A1 I Iz z
17
(3)确定所求应力点到中性轴的距离,计算各 点的应力。
A点: y 150 / 2 20 55mm
M z y (1300) 55 103 s Iz 2.81 105 2.54 106 Pa 2.54MPa
B点:
y (150 / 2 40) 35mm Mz y (1300) (35 103 ) s Iz 2.81 105 1.62 106 Pa 1.62MPa
静力平衡条件: A ydA=0 中性轴z过截面形心
1/r=M/EIz 梁的曲率
M
smax拉
Iz--截面对z轴的惯性矩。
EI--截面弯曲刚度。
结论: s=-My/Iz
中性轴上,s=0,截面上、下缘,
s s max 。
12
s max Mymax / I z M / wz
Wz 弯曲截面系数
讨论:悬臂梁和截面形状如图,外力Fp均加载y 方向。试分析计算1-1截面上任意点(到z轴的距 离为y)弯曲正应力能否直接应用
2-2截面: M Z
max
1200Nm
19
(2)确定中性轴位置及惯性矩 查表,No.10普通热轧槽型钢
yo 15.2mm;I z 25.6 108 m4
(3)确定所求点到中性轴的距离,计算指定点 的应力
mm A点: y y0 15.2 5.3 9.9 3 M z y 1000 9.9 10 s Iz 25.6 108 38.7 MPa (压)
F2
F3 t dx
s
S z 是面积A 1 对中性轴z的静矩。
b F1
返回主目录
31
研究x方向的平衡:
My MS z F1 s dA dA A1 I z A1 Iz
F2
F3 dx
s t b F1
( M dM ) y ( M dM ) S z F2 s dA dA A1 A1 Iz Iz
解:(1)计算挖空后的惯性矩与最大正应力 1-1截面上的弯矩: 惯性矩:
M z 7.6 103 Nm
160 2003 140 803 20 803 Iz 3.78 105 m4 12 12 12
最大正应力: s max
M z ymax Iz
20.1MPa
1.对称弯曲
梁的横截面
都有对称轴
纵向对称面
3
q
F 纵向对称面
1.对称弯曲
梁有纵向对称面,且载荷均作用在纵向 对称面内,变形后梁的轴线是位于这个 对称面内的一条平面曲线,称为对称弯 曲。
4
F
F
a FS=0 M=Fa
M0
2.纯弯曲
a FS F M
FS
M
FS=0 M =M 0
一般情况 横力弯曲: 若梁的横截面上既有弯矩,又有剪力。 简单特例
结论
横力弯曲梁中有剪应力。
=bh3
y
z 中性轴处, y =0 , Iz /12, 截面上 tt 与 Q 平行,指向相同。 截面上 与 F 平行,指向相同。 S FS t 故有: FS FSh2 3 h>b时,截面上 y相同处 t相同。 b t± 1.5t m max y= h/2 处, =0 。 8 I zt 2 bh y= ± h/2 处, t =0 。 纵向面上的剪应力t由剪应力互等定理确定。 h
D4
64
636 109 m4
22
(3)计算最大应力
B截面: (s ) M z ymax 52.8MPa max B
Iz
C截面: (s ) M z ymax 55.2MPa max C
Iz
23
组合截面图形的惯性矩
组合图形对某一轴的惯性 矩应等于各个组成部分对 同一轴的惯性矩之和。
中性轴
x
smax拉
横截面上各点的正应力s 的大小与该点到中性 轴的距离y成正比。
中性轴以上,y>0, s为负,是压应力,纤维缩短。 中性轴以下,y<0, s为正,是拉应力,纤维伸长。 到中性轴距离相同各处,y=const. ,应力相等。 中性轴上,s=0,截面上、下缘, s s max 。
10
(3)
l
y
y
a z o
aa
r d
r
横截面上任一点处线应变e的大小与该点到 中心层的距离y成正比: e y /r
9
(2) 材料的物理关系
基于: 问题:
y
• 纵向纤维受单向拉压; 中心轴位置 ? • 材料拉压弹性常数相等。则
线弹性应力-应变关系: s=Ee=-Ey/r Hook 定理
M
z
r ?
smax压
F3 t bdx
有:SFx=F1-F2+F3=0 对于矩形截面,有:
S* z ydA
A1
h/ 2 y
Sz dM FSSz* * t Sz =? Iz b dx Iz b
A1 得到 y h z3FS 4 y2 t (1 2 ) 2bh b h
32
b h2 by dy ( y 2 ) 2 4
24
惯性矩的平行轴定理
25
y、z轴是截面图形的形心轴,所以Sy=Sz=0 惯性轴的平行轴定理:
I y1 I y b 2 A I z1 I z a A
2
26
例:T形截面铸铁外伸梁的载荷和尺寸如图,试 求梁内的最大拉应力和压应力。
解:(1)作弯矩图 截面B有最大负弯矩,MB=-5kNm 在x=0.87m处截面D剪力为零, 弯矩有极值,其值为MD=3.8kNm (2)确定中性轴位置 设截面形心到顶边的距离为 yc,取顶边轴z1为参考轴
第六章
弯曲梁的强度设计
6.1 对称弯曲正应力 6.2 惯性矩、平行轴定理 6.3 矩形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 6.4 平面弯曲的最大正应力及强度条件
6.5 两互垂直平面内的对称弯曲
6.6 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
1
承受弯曲作用的杆,称为梁。
梁的分类
F q
简支梁
悬臂梁
M
外伸梁
集中力,集中力偶,分布载荷
2
6.1 对称弯曲正应力
截面D:正弯矩,可能发生比截面B还要大的拉应力
s t ,max
(3.8 103 ) [(140 52) 103 ] 43.8MPa 6 7.64 10
28
例:管道托架如图,其1-1截 面尺寸如图所示,FP=10KN, 求:(1)1-1截面上的最大弯曲 正应力;(2)若托架中间部 分未挖去,试计算1-1截面上 的最大弯曲正应力。
yc Ay A
i i i
80 20 10 20 120 80 52mm 80 20 20 120
27
(3)计算惯性矩 平行轴定理式
3 20 203 20 120 Iz 80 20 (52 10) 2 12 12 20 120 (80 52) 2 764 104 mm4 7.64 106 m4
29
(2)计算未挖空时的惯性矩与最大正应力 惯性矩:
160 2003 140 803 Iz 3.86 105 m4 12 12
最大正应力: s max M z ymax 19.7MPa
Iz
在某些工程中为了减小梁的自重,可以再 量的轴线附近打一些孔,而对梁的强度影 响却很小。
B点: y y0 15.2mm
M z y 1000 15.2 103 s 59.4 MPa (压) 8 Iz 25.6 10
20
(4)计算梁内最大正应力
最大正应力发生在2-2截面上
距中性轴最远的点。
ymax b yo 48 15.2 32.8mm Mz ymax 1200 32.8 103 154MPa(压) 8 25.6 10
纯弯曲: 梁横截面上的内力只有弯矩。
5
3.对称弯曲梁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M y M
讨论平面纯弯曲梁。 横截面上只有弯矩。 z
s
x
弯矩分布在横截面上, 只能是正应力。
问题: 平面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思路: 仍延研究变形体力学问题的主线。
变形的几何协调 (几何分析) 力与变形之关系 (物理关系) 力的平衡 (已熟悉)
返回主目录
7
2)弯曲的基本假设—平面假设 梁的横截面在弯曲变形后仍保持 为平面,且仍与梁的轴线垂直。
M
A
B
M
a
a
b B
b A
3) 推论: 有中性层存在
若梁由纵向纤维组成,则其变形 是伸长或缩短。 凹部纤维aa 缩短,凸部bb纤维伸 长,总有一层纤维既不伸长又不 缩短,此层称为中性层。 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 轴。
18
例:一水平放置的No.10普通热 轧槽钢制悬臂梁,受力如图。 外力都作用在铅垂对称面内。 已知Fp=1.2KN,M=2.2KN.m,求: (1)1-1截面上A、B两点的正 应力;(2)梁内最大正应力。 解:(1)画弯矩图确定1-1截面上的弯矩与梁内 最大弯矩。
1-1截面: M Z 1000 Nm
6
(1) 弯曲变形几何分析
讨论矩形截面纯弯曲梁。 1) 弯曲变形实验现象 AA、BB仍保持直线,但相对 地转过一角度d。
M
A
B
M
a
a
b B
b A
M
d
A a b A B a b B
M
aa 缩短,bb伸长,变为弧形, 但仍与AA、BB线正交。
2)弯曲的基本假设—平面假设
变形后
梁的横截面在弯曲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且仍与梁 的轴线垂直。
M
d
A a b A B a b B
M
变形后
中性轴
中性层(面)
8
4) 变形几何关系
考虑梁AA-BB间的微段,oo 在中性层上,r为中性层的 曲率半径。截面坐标如图。
M
y
d
A a o A B a o B
r
M
距中性层为y的纵向纤维aa: 变形前: aa oo
变形后: aa r y d Dl aa aa r y d r d 应变: e
s max
max
Iz
21
例:如图所示圆轴在A、B两 处的轴承可近似地视为简支, 轴的外伸部分是空心的,求 轴内的最大正应力。
解:(1)做轴的弯矩图,
判断可能的危险截面
(2)计算实心与空心截面的惯性矩 B截面: I (D4 d 4 ) 511109 m4 z
64
C截面:
百度文库
Iz
(3)求最大正应力 截面B:上边缘有最大拉应力,下边缘有最大压应力
(5 103 ) (52 103 ) s t ,max 34 MPa 6 7.64 10 (5 103 ) [(140 52) 103 ] s c ,max 57.6 MPa 6 7.64 10
s
Fp ay Iz
13
6.2 惯性矩
平面图形的惯性矩:
单位为m4或 mm4
惯性半径:
14
求矩形截面对其对称轴z和y的惯性矩和惯性半径。
15
直径为D的圆截面对过其圆心的正交坐标轴z和y的惯性矩 和惯性半径
64 iy iz D / 4
I y Iz

d4
外径为D,内径为d的圆环形截面对过其圆心的正 交坐标轴z和y的惯性矩和惯性半径 4 4 I y Iz D (1 ) 64 D 2 i y iz (1 ), d / D 4
16
例:悬臂梁受力及截 面尺寸如图,求梁的 1-1截面上A、B两点的 正应力。
解:(1)计算1-1截面上的弯矩
M
o
0, Fp 1 q 1 1 / 2 M z 0
M Z 1300N.m
(2)确定中性轴位置,并计算惯性矩
bh3 Iz 2.81 105 m4 12
静力平衡条件
y
微段平衡:截面弯矩 M =M, M 分布在截面上,截面内力 与M构成xy 面内的平衡力系。
dA y
中性轴 x
Fx=0,即 : As dA= r ydA 0;M
A
E
z
E、r均不为零,后一积分是截面对z轴的静矩S z, S z =0, 表示中性轴z过截面形心(垂直于y)。
E y 2dA s y dA M 0 即: ; M M Z=0, r A
A
令: I z y 2 dA 则有:1/r=M/EIz Iz 为截面对z 轴的惯性矩,取决于截面几何。
A
11
分析结果汇总:
变形几何关系: e=-y/r 物理关系:
y
smax压
x
s=Ee=-Ey/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