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的适用性

合集下载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提出后,相关学者对中国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检验。

在运用时间序列进行的省级检验中,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形状绝大多数并非理想的倒U型。

反复波动的EKC曲线多是由于环境政策的非持续性,又因绝大多数省份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多数省份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都处于上升阶段。

在省际检验的检验过程中,存在着内生性及“伪回归”的问题,部分研究试图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V AR)或联立方程模型来解决这些问题。

标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经济发展;环境污染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简述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自Grossman和Krueger(1991)年通过对全球4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得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长期呈倒U型的关系以来,关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研究开始不断出现。

Panayotou(1993)将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倒U型关系定义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之后,这一理论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

目前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运用现有理论检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否存在,二是考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内在机理。

1.1 相关理论假说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核心,Grossman和Krueger提出,经济发展通过结构效应,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影响环境水平。

环境水平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趋于不断恶化的趋势,而当经济发展到达一定规模之后,环境水平会逐渐得到改善,两者之间呈现出倒U型的关系。

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理论还有国际贸易说,认为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由于环境标准的差异或者说是要素禀赋差异,使污染密集型产业流向发展中国家(Lopez,1994;Copeland&Taylor,2004)。

还有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环境逐步由一个奢侈品变成一个必需品,在人们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会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及居住环境,从而会影响到政府政策及生产技术等(Chavas,2004)。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的具体应用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的具体应用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的具体应用从1992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的签署到2005 年《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从2007 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气候变化被认为是超过恐怖主义、阿以冲突、伊拉克问题成为压倒一切的首要问题(庄贵阳,2007),再到2009 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一个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呼吁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其目标就是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脱钩发展。

因此,如何处理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关系成为低碳经济研究领域中的十分重要的问题。

特别是对于已宣布到2020 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我国而言,深入研究该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为此,国内外学者用Grossman and Krueger(1991)开创性提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研究了两者间的关系。

下面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中国碳排放等相关问题进行一项简单研究。

(一)总量比较从实际GDP 和碳排放的总量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呈现出三大“俱乐部”。

其中,东部地区的实际GDP 和碳排放总量都高于其他地区,是第一俱乐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是第二和第三俱乐部。

(二)均量的人均比较从实际 GDP 和碳排放的均量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也呈现出三大“俱乐部”。

东部地区仍然是第一俱乐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仍然是第二和第三俱乐部。

从人均量可以看出,东部和中部地区人均 GDP 增加的同时,人均碳排放也在增长,然而,在西部地区中,人均 GDP 并未明显增加,但是人均碳排放却出现显著的增长。

(三)碳排放弹性的区域比较从图 5 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碳排放弹性在 1990—2007 年间经历了 1990—1998 年的持续下降阶段,而后是 1999—2007 年的一个倒 U 型阶段。

中部地区也经历了 1990—1998 年的持续下降阶段,而后经历了 1999—2002 年,以及 2003—2007 年两个倒 U 型阶段。

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我国环境污染的趋势分析

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我国环境污染的趋势分析

中国环境污染 的趋势分析
环境库兹涅茨
经济起飞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 不下,工业 COD 排放量有所下降,个别 曲线分析说明,人均 GDP 达到一定水平
展有关。随着工业化加速和经济的腾 年份又有小幅回升。1997年,我国人均 后,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环境状况会发
飞,企业规模偏小,生产工艺和技术水 GDP仅为6 048元人民币,远小于世界人 生好转,但倒 U 形污染曲线是那些最成
在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这必 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规范外资的政策。 施,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将有助于
平低,以外延扩张为主,物耗、能耗均 均 GDP2 000 美元时(1975年美元)的水 功的文明走过的道路,这一道路形成的
很高,自然资源消费增长弹性系数大都 平。这说明我国通过产业、行业结构调 背后,蕴藏着大量的经济、社会和技术
超过 1,“三废”产生量和排放量迅速增 整,通过“关、停、禁,并、转、改”, 变化,曲线的下降需要一定的条件。从
有能够持续下去,但总体上,技术进步并 入的限制与壁垒有所减少,外商投资企 染行业的投资。
促进全要素生产率逐步提高是基本趋势。 业开始逐渐在关键性产业加大投资,而
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和外资引进部
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看,有利于 这些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有利于优化 门理性的增长,我国在吸引外商直接投
环境质量的改善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 我国的产业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二是 资方面会进一步考虑防止负效应的措
0.1691

1 154

718
高。主要是因为当
1992
0.2043

1 211

711
前我国的技术水平
1993

经济增长与我国碳排放_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分析

经济增长与我国碳排放_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分析

值见表 1。本文取平均值作为各种能源消耗 碳排放系 数。一次
能源的消 费总量与各类能源 占总 能源 的比 重数 据来 源于 %中 国统计年 鉴 &、 %中国能源统计 年鉴 &、 %新 中国五 十五年 统计
资料汇编 &。 表1
各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
数据来源 美国能源部 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 国家科委气候变化项目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平均值
为了 检验解释变量 与被 解释 变量 时间 序 列的 平稳 性, 本 文应用 ADF 检验。H0 假设指被解释变量 CO2t的水平值的 非平 稳性在任 何合理的 显著 性水平 下都 不能被 拒绝。我 们用 ADF
检验来检 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 我们得出在 1% 的显著性 水平 上拒绝 H0。定性地讲, 中国 碳排放的 时间序 列不能 独立于 时 间。相反, 时间序列显示出 碳排放随时间而向上增长的趋势。
图 2 实际 GDP、碳排放与单位 GDP 的碳排放 ( 1978= 100; 1978~ 2008年 )
2. 经验模型
借鉴 B irg it F ried l和 M ichael G etzner ( 2003) 的模型, [ 4] 本
文应用以 下模型来检验 EKC 假说
CO2t = f ( Y t, X t, A t )
( 2)
CO2t指第 t年的 二氧 化碳 排放, Y t 代 表人 均 GDP。 Xt 代
表实际出 口 总 额 ( 1978 年 为 基 期 ), A t 表 示 实 际 农 业 产 值
( 1978年为 基期 ), rt 代表协整回归的残差。
3. 二氧化碳排放时间序列: 平稳性与协整分析
( 1) 二氧化碳排放时间序列的平稳性

基于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中国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

基于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中国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

经济论坛基于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中国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杨明(济南大学,山东济南250002)摘要: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世界各国开始关注人类活动与环境之前的交互效应。

环境是各个国家谋求发展的空间和资源载体,且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是描述经济活动与环境污染之间交互关系的经典理论,该理论也极大地应用到了城镇化与环境污染的领域,并被众多的学者所验证。

本文在此基础上采用库兹涅茨曲线理论验证城镇化与环境污染之间呈明显的倒“N”形,且发现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均呈正向关系,并为我国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环境污染;城镇化;经济增长;EKC理论1引言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正是经济转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城镇化同工业化和信息化一样,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必须要深刻地认识到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是我国继出口、消费和投资之后的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第四辆马车。

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产物,同时城镇化的发展也能够推动工业的发展,两者相依相存。

城镇化实质上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自然历史过程,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成果喜人,从1997年至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为从17.9%上升至57.35%,平均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如城乡差距拉大、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等。

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方式导致城镇地区人口过多、生活环境和质量下降,亟待要求转变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方式,各地区在发展城镇化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经济和技术的溢出效应,优化产业格局,促进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

2文献回顾城镇化是现代化发展的标志也是社会发展必然经历的社会形态,而经济增长是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推动力,因此国外的发达国家在城镇化发展初期时开始着手于研究经济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论文: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Kuznets曲线特征研究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论文: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Kuznets曲线特征研究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论文: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Kuznets曲线特征研究【中文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取得瞩成就,但在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成为突出问题,并日趋严重。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大大降低了广大人民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因此,本文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角度研究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情况,检验库兹涅茨曲线在我国是否存在,明确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现状,有助于两者的共同发展,这也将推进“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是导言,本章首先表明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然后回顾了中西方经济学家在两者关系领域上的研究情况。

第二部分,概念界定和理论回顾。

理论回顾部分简要地阐述了西方经济学中的外部经济理论、产权定理、公共物品理论以及环境库兹涅茨理论。

第三、四、五部分是文章的主题部分。

第三章是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现状分析。

在这一部分,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同时运用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对我国各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统计描述和比较分析。

第四章是我国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的总体特征分析。

选用了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设定为固定效应模型,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检验中国环境质量的影响演变是否符合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理论,得出结论:2000-2008年间中国人均工业烟尘排放量随着人均收入呈现显著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U形特征,从环境综合污染度看,中国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而先恶化后改善。

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这五个污染物指标均不呈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U形特征。

第五章是我国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关系的地区特征分析。

首先对东、中、西部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阐述,然后对我国三大区域的环境污染指标与各自的人均实际收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得知:对于工业烟尘排放量而言,我国东部呈现显著的单调上升特征,西部则呈现显著的倒N形下降特征。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我国的非适用性及对策研究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我国的非适用性及对策研究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我国的非适用性及对策研究【摘要】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与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并呈现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态势。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简称EKC,以下同)所描述的随着经济发展环境质量最终会走向改善的情形(倒U型)在我国会重现吗?我国应采取哪些切实可行的环境政策?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经济发展EKC曲线非适用性对策一、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1、我国已进入重化工业主导的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经济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轻化”型经济特征向自主主导的、带动力较强的、可持续的“重化工业”方向发展,2002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为12.6%,其中重工业增长率为13.1%,轻工业增长率为12.1%,2003年则分别提高到17.0%、18.6%和14.6%。

两年中重工业比轻工业的增长分别高出1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重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也从60.9%提高到64.6%。

重工业增长不仅明显超过轻工业,成为带动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而且从整个经济增长来看也发挥着主导作用。

1998-2002年工业增长为9.2%,同期GDP增长7.7%,工业增长高出GDP增长1.5个百分点;2002年GDP增长10.2%,工业增长8.0%,工业增长高出GDP增长2.2个百分点。

2003年GDP增长9.1%,在农业和服务业增长速度均比上一年有所减慢的情况下,工业增长速度却达到了17.0%,高出GDP增长7.9个百分点。

同时,我国已把加快城市化发展、逐步消除二元结构,作为调整结构、扩大内需的长期战略。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农村人口,城市化又长期处于滞后状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进入城市所释放出来的潜力不可估量。

因此,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增长速度的加快是经济由单纯的外向带来型向自主主导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发展型转变的重要标志与体现。

2、我国的经济结构仍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加入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行列,90年代随着吸收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加,世界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形成浪潮。

中国工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中国工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中国工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经验研究朱平辉[摘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环境经济学中的一个经典假说,但目前采用空间计量方法进行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

本文基于中国1989-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空间固定效应模型,对七种工业污染排放进行EKC实证分析。

结果显示: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为只有一个拐点的“倒N型”关系,人均工业废气与人均GDP为传统的两个拐点的“倒N型”关系,而其他五种工业污染排放与人均GDP之间为“倒U型”的关系。

[关键词] 工业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空间面板模型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持续的高速增长阶段。

但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过度消耗资源和较为严重的工业污染基础上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支付了昂贵的资源与环境代价。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在20世纪90年代末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总体情况一直比较严重。

中国政府规划到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翻,与此对应的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增长趋势必须得到有效控制,否则GDP增长背后的环境代价是灾难性的。

我们必须关注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两个变量间的联系及它们之间的长期变化趋势。

对于工业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间的联系,有学者从协整的角度出发研究它们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如李国璋和孔令宽(2008)[2]通过协整检验中国1985-2006年间CO2和SO2排放量的对数值与人均收入变量间分别在5%和平1%的显著水平上存在正的协整关系。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揭示经济增长与排污量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更多的学者是通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来研究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描绘了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一种长期关系,如图1所示。

根据EKC 假设,在经济发展起步阶段随着经济的增长会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然而一旦经济发展超越了某一临界值点(如图1中的Y0所代表的经济增长水平,该点也称为转折点),人均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反而有助于降低污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我国水使用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我国水使用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我国水使用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1)水资源状况的审视与预测。

根据WHO/*****000年的报告,全世界当前超过40个国家20亿人口面临缺水问题,*****6估计11亿人口不能得到安全的饮用水,26亿人不能获得基本的生活用水,到2015年仍有近10亿人口不能获得这样的机会。

在城市中,不能饮用安全水的人口比例还在增加,80%的废水仍不能得到收集与处理。

到本世纪中叶,世界食品需求将增加70%,这将导致农业用水需求至少增加19%,农业用水已占到淡水用量的70%。

水是人类的必需品也是生态系统的必需品,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资源之一,获取、使用和管理好水资源非常重要,不仅能增加人类福利,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地球总水量虽然有1.386€?018m3,但是全球淡水资源却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为3.5€?08亿m3,其中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北极冰盖中,有86%的淡水资源难以运用,能够使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亿立方米,占全球淡水资源的6%,世界排名第4,虽然我国淡水资源丰富,但是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却是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水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与此同时,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也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1/ 14我国万美元GDP用水量为4749m3,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美国的9.8倍,日本的25倍。

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水资源对经济以及环境的影响,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集水资源管理,提出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

然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存在着水资源严重浪费与水环境污染恶化的现象,对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威胁。

因此,基于我国数据正确认识水使用和城市化、经济发展的关系,能正确识别当前状况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2)目前工业用水情况和水重复利用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用水量也迅速增加,同时由于未来工业经济仍将进一步发展,工业用水需求也会进一步增长,但是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等问题的存在,并且伴随着北方河流开发过度,水源承载力遭到忽视,已经渐渐演变成了中国水资源危机,国家的发展受到了水资源的制约。

中国经济与环境关系的检验及预测——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灰色

中国经济与环境关系的检验及预测——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灰色

Forum学术论坛 2014年7月205中国经济与环境关系的检验及预测——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灰色预测理论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孙铭里摘 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近年来成为衡量经济发展与环境退化关系的重要指标,是环境经济学的热点问题之一。

根据EKC假定,运用时间序列协整分析中的单位根检验和最小二乘法(OLS)对中国1986~2012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绘制EKC曲线,再运用灰色预测理论对中国未来3年的经济状况进行预测,最后用神经网络算法优化预测结果。

关键词: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EKC曲线 灰色预测 神经网络优化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4)07(b)-205-02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越发受到重视。

此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的提出[1],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EKC 假定指出,当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时,环境污染会随经济的增长而加重;当经济发展达到一个较高水平时,环境衰退将逐渐减缓。

目前,国内外研究EKC 曲线的文献较多,Madhusudan(2001)等学者在研究66个国家的森林采伐率时提出标准EKC 曲线为倒U型[2]。

而后大量的研究表明倒U 型EKC 曲线并不是唯一最优模型,Dasgupta(2002)提出一个EKC 曲线根据污染物的不同可能有多种形状[3]。

Kaufma(1998)等学者在研究23个国家的SO 2浓度时提出了正U 型EKC 曲线[4]。

邢秀凤对山东省的工业废水排放量进行研究时得到倒N 形的EKC 曲线[5],而Holtz(1995)等学者在对130个国家的CO 2排放量进行分析时发现EKC 曲线呈单调递增趋势[6]。

1 估计方法与实证分析1.1 模型确立为了检验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基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并参考相关文献[7],选择人均GDP 和工业废水排放量作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分析我国经济的发展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分析我国经济的发展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分析我国经济的发展作者:陈婷婷来源:《财讯》2016年第36期环境质量经济发展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引言从上世纪开始,科技的进步推动着人类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明不断丰富提高。

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成为关注的焦点。

统计数据表明全球十大空气污染城市我国占有七个。

查阅最新环境数据报告可知:在我国首次进行污染水体调查结果表明,截至到2017年2月16日,在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三百座城市中水体严重污染的超过七成,在这些污染水体中达到严重污染的水体高达1800多个。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反映了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变化发展关系。

在工业发展初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科学技术水平不高,消耗了大量资源来完成经济发展目标。

本文通过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机制的研究,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学习和分析,对我国目前所面临环境与经济关系处理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如何改善目前的环境状况和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献综述纵观理论发展历程来看,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研究由开始的环境因素不会制约经济增长,然后环境因素的限制经济增长,而后经济与环境可以实现和谐发展。

(1)国外文献综述1991年,Grossman对协议的环境效益研究过程中,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种污染物进行了研究,发现存在倒“U”型关系,提出环境库兹涅茨假说。

在倒u曲线概念的提出之后,Giles(2003)进行选取了温室气体甲烷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的指标,经过对比发现新西兰地区温室气体甲烷的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Jobert等(2012)运用贝叶斯估计得到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函数表达,结果表明在非0ECD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之间不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2)国内文献综述国内对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研究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方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的关系探究,然后通过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引入模型通过函数进行数理分析。

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以产业结构变动视角

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以产业结构变动视角

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以产业结构变动视角①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胡智愚摘 要:碳排放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当前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式。

本文使用中国历年三次产业占比数据,计算出历年Moore结构变动值。

而后通过曲线拟合方法,构造基于产业结构变动值的碳排放EKC曲线,探讨碳排放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深刻关系。

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国历年碳排放与Moore结构变动值间存在两条EKC曲线,且这两条曲线都有各自的拐点;第二,两条EKC曲线有着倒U型曲线形状,且碳排放峰值在2014—2015年已经出现。

在拟合EKC曲线基础上,本文对2018年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并就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节能减排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碳排放 Moore结构变动值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4(b)-150-04当今世界,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和亟需处理的最重大环境问题之一,而由产业发展特别是第二产业发展所产生的碳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余年的不断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碳排放水平也不断提高。

在2015年,中国碳排放量已位于世界前列,虽然自2014年起中国的碳排放量增长开始放缓,但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

产业结构的变动值是较直观的产业发展水平观察指标,因此,研究产业结构变化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对未来中国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1 文献综述碳排放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产业结构变化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Kambara(1992)认为能源密集型产业与非密集型产业间的产业结构变动对早期的能源消费变动起主导作用[1]。

陈宇光(2016)采用二维LMDI模型对浙江省1995—2012年的能源碳排放数据进行了分解分析,得到人口、人均收入、产业结构等七个影响碳排放量的主导因素[2]。

中国雾霾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论文

中国雾霾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论文

中国雾霾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论文中国雾霾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论文以2001~2012年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探讨雾霾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否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结果表明:第一,雾霾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N型,未出现传统的倒U型;第二,区域发展不平衡,雾霾污染的环境科学库兹涅茨曲线差异显著,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呈现倒N型、N型和U型,拐点也各有不同;第三,经济规模可减轻雾霾污染,产业结构、人口密度、能源强度和技术进步则会加重雾霾污染,贸易依存度及城市化并未能显著改变雾霾污染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以年均10%的速度在飞速增长,但伴随着大量资源消耗以及空气的严重污染。

2000年11~12月,2009年11月,尤其是2011年初以来,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雾霾事件多有发生,波及中国将近30个省份地区。

《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359天,比上年增加18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

有研究称,中国雾霾现象在人口稠密、高度工业化以及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尤为显著[1]。

这让本文不得不继续深入思考经济发展与雾霾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联。

以中国2001~2012年的30个省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在充分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雾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精确估计雾霾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正确判断其形态和拐点,对于中国区域雾霾的治理以及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文献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运用大量的环境和经济数据来验证EKC曲线[2]。

根据选取的环境污染代表性指标的不同,对EKC曲线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将二氧化碳(CO2)作为环境污染代表性指标方面的研究。

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居多,当然结论也有所不同。

Shahbaz等学者均认为存在CO2的EKC曲线[3];而Friedl和Getzer等人检验得出CO2的EKC曲线并不存在,而呈现出N型,所对应拐点差距也很大[4];王良举等利用CO2排放量分析了206个国家的EKC拐点[5]。

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检验

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检验

关 键 词 : 境 库 兹 涅 茨 曲 线 ( KC ;存 在 性 检 验 ;经 济 增 长 ;环 境 质 量 环 E ) 人 口与 二 氧 化 碳 排 放 呈 倒 U 形 关 系 , 术 与 二 氧 化 碳 排 放 技 U 型 。B ie , ed和 F n ( 0 8 研 究 二 氧 化 硫 排 放 E r rM a eg20 ) KC 的发展 中国家模 式 , 现一 些数 据支 持 典型 的倒 U形 , 一 发 另 些 数 据 支 持 N 型 。 Ha r a C a es ri , h mb ra和 Ka n 2 0 ) 究 s h (09 研 生态 足迹 和经济 增长之 间 的 E KC, 发 现 其 存 在 , 增 长 本 未 且
I E0N ARD B 1. ERRY. ERV QUA A utp e I S L. M lil — —
t r S a e o M e s rn Co s me Pe c p i n o e n c l f r a u ig nu r r e to s f
[6 江林 , ] 马椿 荣. 国最终 消 费率偏 低 的 心理 成 因实证 分 我
环 境 质 量 有 经 过 改 善 后 再 次 恶 化 的 倾 向 。综 上 , 证 E 验 KC
二 、 献 综 述 文
国外研 究污染 气体 排放 与 经 济增 长 关 系得 出 的结论 大
多 支 持 了 EK 的 倒 u 型 。 L nz和 F n (0 6 使 用 加 拿 大 C at eg 20 )


引 言
环 境 库 兹 涅 茨 曲 线 ( n i n na Kun t uv , E vr me tl z es C re o E KC) 最早 由 Grsma o s n和 Kr ee 于 1 9 提 出。他们在 ugr 9 1年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实证分析——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的应用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实证分析——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的应用

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实证分析——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的应用姓名:项吉宁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数量经济学指导教师:国涓200712013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煤燃烧,采用先进的技术及有效的能源政策控制煤炭中C02的排放对我国有效抑制碳排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正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

中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在一次能源的构成中约占76%,是世界平均值的2.53倍,是美国的3.30倍,日本的4.30倍,德国的2.53倍,英国的2.35倍,法国的7.58倍,意大利的7.73倍,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第一代的煤烟型污染。

o据统计在20实际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GDP每增长l%,煤炭消费即相应增长约0.85%。

多年来,中国己经形成了以煤为主,多能互补大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

但由于煤价过低、商品煤质量差、产品结构不合理以及技术和管理落后等原因,煤炭生产和利用效率很低,煤炭使用过程产生的污染因而也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大气污染问题。

据统计,全国烟尘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0,6、氮氧化物的67%、二氧化碳的70%都来自于燃煤o,使得工业和入口集中的城市产生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有些地区和城市还产生了酸雨并呈发展趋势。

图3.3我国三大能源消费结构图图3.3是我国1996年和2003年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消费结构图@,从图中我们看到,与1996年相比,2003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的比例有所减少,石油和天然气比例上升,过去几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有所调整,但幅度不大,煤炭消费仍然占据我国能源消费的绝对优势。

表3.2对中国和美国2002年的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了比较,美国是世界能源消费最大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为美国提供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分。

2002年,美国能源消费构成是:石油占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