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工艺品-

合集下载

西夏辽金古钱币

西夏辽金古钱币

西夏古钱币西夏钱币,是我国古代货币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以铸制工艺精良、西夏文形式独特、史籍不载和传世数量稀少而称著于世。

研究西夏钱币,是新兴的西夏学科的重要内容,也对发展我国钱币学、丰富我国货币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铸造西夏钱币的西夏王朝西夏王朝,是我国古代党项族于公元1038—1127年,在我国西北部建立的以本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

全盛时期的疆域,占有现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部、陕西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和甘肃省大部,幅员方约二万余里。

都城兴庆府,即现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

自称“大夏”、“大白上国”、“白上大夏国”。

因其位置在宋、辽、金以西,历史上称其为西夏。

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项族,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羌族的一支,因此也称党项羌。

党项族原来散居于青海省西南和四川省松潘以西广阔地带,以姓氏为部落,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骑,不相统一,过着逐水草、无定居的游牧生活。

后受吐番侵挠,请求归附中原王朝,从隋文帝开皇六年(公元586年)以后,被陆续迁移到甘肃省以东和陕西省北部地区。

内迁后的党项人,在汉族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影响下,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中原王朝的特殊照顾,人口和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

唐朝末年,黄巢率众起义,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受唐王朝之命,参与镇压,因作战有功,被赐-1- 李姓,封夏国公,任夏绥银节度使,领银、夏、绥、宥、静五州之地。

唐王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大乱,群雄逐鹿,党项拓跋部也乘机扩充地盘,设官置吏,征收税赋,成为雄居西北一个拥有较强武装力量的政治集团。

大宋王朝建立后,无力对其用兵,采取了赐赵姓、封官爵、给岁赐的安抚办法。

党项拓跋部名义上臣属于宋,而实为割据一方的霸主,正如史册所载:“虽未称王,而自其王久唉。

”公元1032年(宋明道元年),党项首领德明去世,具有雄才大略、一心要建立王霸之业的元昊继承父位,开始了建国之举:废除大宋年号,建西夏年号显道行于国中;去掉唐赐李姓、宋赐赵姓,改皇室姓氏拓跋氏为嵬名氏;命大臣野利仁荣参照汉字,编制成笔划复杂的西夏文,在领地推广使用。

018-741-设计史及设计概论

018-741-设计史及设计概论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741] 考试科目名称:设计史及设计概论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中国工艺美术史:约60分工业设计史:约60分设计概论:约30分4)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论述题:3小题(选做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分析题:2小题(选做1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目标:1、掌握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中风格演变的基本线索。

2、基本掌握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脉络,把握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相关的知识,包括每个朝代的基本风格倾向和演变,并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工艺美术发展的影响。

考试内容:一、原始社会时期(一)工艺美术的起源(二)原始时期的陶器原始时期的制陶技术、著名陶文化遗址,陶的种类、器型与代表作。

原始时期陶器造型图案风格的演变与生产环境的关联。

(三)原始时期的玉器原始时期玉器的器型、种类及著名遗址。

原始时期玉器的发展过程、社会功能及风格特征。

(四)原始时期的其他工艺品二、先秦时期工艺美术(一)夏、商、西周时期青铜文化夏、商、西周时期青铜文化的形态与时代背景。

夏、商、西周时期青铜文化的造型特征。

(二)夏、商、西周时期玉器、陶瓷及象牙器具夏、商、西周时期玉器、陶瓷及象牙器具的形态特征。

(三)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种类、工艺及装饰形态。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风格及时代。

(四)北方民族的青铜器北方民族青铜器的风格、艺术主题及与游牧生活的联系。

(五)春秋战国及以前的丝绸春秋战国及以前丝绸发展的状况。

春秋战国及以前丝绸发展的工艺、装饰风格。

(六)春秋战国的玉器春秋战国玉器风格、社会功能与时代。

(七)春秋战国及以前的漆器春秋战国及以前漆器的发展水平。

018-741-设计史及设计概论

018-741-设计史及设计概论
(三)原始时期的玉器
原始时期玉器的器型、种类及著名遗址。原始时期玉器的发展过程、社会功能及风格特征。
(四)原始时期的其他工艺品
二、先秦时期工艺美术
(一)夏、商、西周时期青铜文化
夏、商、西周时期青铜文化的形态与时代背景。夏、商、西周时期青铜文化的造型特征。
(二)夏、商、西周时期玉器、陶瓷及象牙器具
夏、商、西周时期玉器、陶瓷及象牙器具的形态特征。
(三)20世纪20-30年代的流行风格
艺术装饰风格的特点及影响;流线型风格的特点及代表作品;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特点以及代表作。
(四)职业工业设计师的出现
美国职业工业设计师的特点及代表人物;欧洲职业工业设计师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四、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
(一)战后重建与设计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的演变;现代主义的发展特征;美国的商业性设计及“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意大利的风格与个性及意大利的汽车设计;联邦德国设计的特征;日本的传统文化与高技术特点;我国台湾地区与韩国的设计特点;公司识别计划发展;人机工程学的发展特征;新材料新技术对设计的推动
(一)元代织绣印染
元代织绣印染与其他朝代不同的特征及背景。元代织绣印染的风格。
(二)元代陶瓷
元代陶瓷的艺术特点。元代陶瓷的形制特征。
(三)其他门类工艺美术
元代其他门类工艺美术的特点。
八、明代工艺美术
(一)社会背景与生产格局
明代工艺美术社会背景与生产格局间的关系。
(二)织绣印染
明代织绣印染的艺术特征。
2、基本掌握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脉络,把握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相关的知识,包括每个朝代的基本风格倾向和演变,并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工艺美术发展的影响。
考试内容:
一、原始社会时期

宋辽夏金元民族交融小作文

宋辽夏金元民族交融小作文

宋辽夏金元民族交融小作文
《宋辽夏金元民族交融那些事儿》
嘿呀,咱今天来说说宋辽夏金元那段民族交融的历史。

你知道吗?有一次我去逛一个民俗展会,就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种民族交融的奇妙。

在那展会上啊,我看到了好多有意思的东西。

其中有个展位摆着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有契丹风格的饰品、西夏特色的织物,还有具有金元风格的小玩意儿。

我在那展位前就走不动道了,一个个拿起来仔细端详。

我注意到那个摊主,他一会儿用流利的汉语跟顾客介绍着商品,一会儿又用契丹语似的语言和旁边的朋友谈笑风生。

我就在想呀,这在以前宋辽夏金元的时候,不同民族之间不就是这样交流融合嘛。

就像这些手工艺品,它们融合了不同民族的特色和技艺,成为了独特的存在。

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再看看四周,人们穿着各种风格的衣服,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有的在欣赏舞蹈表演,那舞蹈里既有汉族的优美,又有少数民族的奔放;有的在品尝美食,各种不同风味的食物让人味蕾大动。

这一切,不正是宋辽夏金
元民族交融带来的美好嘛。

现在的我们享受着这种交融带来的多元与丰富,真的是太棒啦!哎呀,想到这,我又在那展会多逛了好几圈呢,哈哈。

总之啊,宋辽夏金元的民族交融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呀!
以上就是我根据你的要求写的作文啦,希望你能喜欢哟!。

博物馆藏品精粹(辽-金-元)陶瓷品欣赏

博物馆藏品精粹(辽-金-元)陶瓷品欣赏

故宫博物馆藏品精粹(辽金--元)陶瓷品欣赏故宫博物馆藏品精粹(辽金--元)陶瓷品欣赏三彩印花海棠式盘三彩印花海棠式盘,辽,高2.5cm,口径30—17cm,足径26—12cm。

长盘作八曲海棠式,折沿宽边,平底。

盘内模印花卉,口沿为卷枝纹,盘心以模印的水波纹为地,中央一线排列3朵莲花。

盘内纹饰以黄、绿、白釉三色施彩。

三彩印花盘三彩印花盘,辽,高3cm,口径14.5cm,足径8cm。

盘敞口,口沿为8瓣花口,斜壁,平底。

盘内壁模印8朵花卉,中心模印一硕大的花朵,外饰4片茨菇叶。

花纹外以水波纹作地。

盘内施黄、绿、白三种色釉,其中白釉为地,花叶纹则以黄、绿色釉间隔排列,盘外施黄釉。

印花是辽代瓷盘的主要装饰方法,纹饰一般为凸起的阳纹,题材以花卉较为常见,如牡丹、莲花、菊花,亦有印水波游鱼、飞凤、蝴蝶等纹饰者。

三彩印花方盘三彩印花方盘,辽,高2cm,口径12cm,足径7.5cm。

盘四方花口,口微敞,平底。

盘内四面立壁均分饰2开光,每开光内饰花卉1朵,花卉两侧对称饰卷云纹。

盘内底四角饰叶纹,底心模印团菊1朵。

盘内施黄、绿、白三色釉彩,盘外施半釉。

三彩鱼形壶三彩鱼形壶,辽,高15cm,口径5cm,足径7cm。

壶仿鱼形,造型设计巧妙。

鱼背部正中为一喇叭状菊瓣花口,一侧为提梁,已残失。

鱼嘴为壶流。

鱼身、鱼鳍、鱼尾用不同的釉彩装饰并刻划不同的花纹,鱼腹下饰一荷叶,托起鱼体,荷叶下为平底实足。

通体施黄、绿、白三色釉。

此壶形体生动,色调淡雅,集模印、堆贴、刻划工艺于一体,是辽代瓷器中之精品。

黄釉执壶黄釉执壶,高36cm,口径3.5cm,足径8.5cm。

壶直口,细长颈,丰肩,长圆腹,圈足。

一侧为八棱形壶流,流细长弯曲,根部饰一皮扣状装饰,另一侧为带状长柄,连于颈肩。

自壶口至近足处,通体饰弦纹6组。

器身施黄釉,釉面光亮莹润。

执壶为辽代瓷器中的常见器形,而此壶造型独特,其细长颈、壶流及壶柄的式样独具风格,在辽代瓷器中亦不多见。

黄釉提梁壶黄釉提梁壶,高29cm,口径2.5cm,足径7.5cm。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陶瓷业的成就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陶瓷业的成就

中国古代陶瓷业的成就
【学习目标】
掌握中国古代陶瓷业发展历程及其成就
【知识概述】
陶瓷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就:陶器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1.原始社会:半坡人有较高的制陶工艺水平。

他们制造的陶器,称为彩陶,是原始社会精美的工艺品。

大汶口文化陶器有了新品种黑陶和白陶。

2.商周:遗址里出现了原始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3.秦朝:多集中于凤翔,凤翔的画砖最为出色。

兵马俑是制陶与雕塑结合的艺术化。

4.三国两晋南北朝:当时南方盛产青瓷,后来制作技术传到北方。

北方创制出白瓷,也有黑瓷。

5.隋唐:瓷窑分布于中原和江南许多地区,陶瓷业的新产品有白瓷、唐三彩和青瓷的秘色瓷。

6.辽宋夏金:
①北宋制瓷业大大超过前代,产地分布更加广泛,定窑、汝窑、官窑、钧窑等是当时著名的瓷窑。

江西景德镇以生产清白瓷著称,产品行销海内外;
②南宋景德镇成为全国著名的陶瓷中心,产品有“饶玉”之称;
③辽代生产的瓷器鸡尾冠、凤首壶便于马上携带,反映出契丹人善于骑射的民族本色;
④金代制瓷也相当进步。

7.元代:出现青花瓷,胎釉烧造和彩绘技术,都达到很高水平。

8.明清:江南景德镇制瓷业就有舂土、澄泥、造坯、字画等十几道工序。

注意:中国古代丝织品、瓷器大多为皇族、贵族的奢侈品而非商品,棉纺织品因为是农村自然经济产物而不具备商品性质,只有在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丝织业和制瓷业中才开始出现资本主义手工工场。

辽宋夏金工艺品-陶瓷共64页PPT

辽宋夏金工艺品-陶瓷共64页PPT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辽宋夏金工艺品-陶瓷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五代辽宋金元时期的美术5 第五章 第五节

五代辽宋金元时期的美术5 第五章 第五节

一 五代、辽、西夏的宗教美术
98 912 940
莫 于 福供墨


高 阗 三养书

窟 国 年人榜


王 由李题


窟 李 石圣:

( 圣 敬天“


天 瑭,大


与 皇
册即朝 封于大
政 大
统 治
后 为阗宝

年 供 于国于


) 养 阗狮阗

, 像 国子国


内 ( 王王大


存 五 。尉圣

供 代 像迟大







殿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金 王 逵 等 绘 山 西 繁 峙 岩 山 寺 前 殿 壁 画 东 壁 中 部 《 宫 殿 》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金 山西繁峙岩山寺前殿西壁中部 佛本行经变(太子投象)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金 鬼子母变相(磨坊) 山西繁峙寺岩山寺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北 宋 山 西 太 原 晋 祠 圣 母 殿 彩 塑 圣 母 及 侍 女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北 宋 晋 祠 圣 母 殿 侍 女 彩 塑 群 像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晋一 五代、辽、西夏的宗教 Nhomakorabea术代表窟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金币鉴赏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金币鉴赏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金币鉴赏展开全文金币多为圆形盘状,价格昂贵,现在属于名贵收藏品。

在古代为一种货币,进行买卖。

人类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金币是很多国家的官方货币。

而中国长期采取银本位制,货币以银和铜为主,兼有铁,铅等材质钱币,黄金所制钱币只占其中很少一部分,但中国使用黄金作为货币的历史却很久远,古钱币鉴定出手156378-47680前发现最早的黄金货币是战国所时期带有“郢爰”(音:影圆)的金钣,此枚“郢爰”出土于扬州邗江汊河徐集,为不规则方形,有明显的刀砍痕迹,证明是当时实际流通的货币。

黄金作为贵金属很早就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下面带大家欣赏一下不同时期的金币:战国郢爰金钣爰金,中国古代货币,主要流通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为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黄金铸币。

爰金形状有版形、饼形等,并带有钤刻的文字。

爰金为称量货币,使用时根据需要将金版或金饼切割成零星小块,然后通过特定的等臂天平称量再行交换。

金五铢钱金五铢是西汉时所使用的黄金货币,迄今所见可谓凤毛麟角。

图中这枚金五铢钱,直径2.5厘米,面背内外廓近似平地;厚0.05厘米,比一般子钱还薄一半;穿径1.1厘米,重2.3克;咖啡黑色锈蚀是金币掺银辨别特征,色泽赤黄带紫,古朴熟旧,按照“七青八黄九紫十赤”,其含金量应在90%左右。

“开元通宝”金质赏钱唐“开元通宝”金质赏钱一枚(直径:24mm),极美品。

唐代诗人张枯《退宫人》一诗中有“开元皇帝掌中怜,流落人问二十年。

长流承天门上宴,百僚楼下拾金钱”的诗句。

诗中提到的“金钱”便为“金开元通宝”。

它不用于流通,而仅供赏玩,故储世量极少。

本次上拍的开元通宝品相极佳,珍罕。

“淳化元宝”金钱说明:“淳化元宝”金钱背所铸的两尊佛像,均有莲花宝座和祥云依托。

莲花是佛教的象征,说明这种金币与当时的佛事活动有一定的关联,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我国之后,唐代时发展到了兴盛阶段。

但是五代时期地方割据,致使佛教受到了摧残。

到了宋代初年,宋政权对佛教进行了适当的保护,停止对寺院的废毁,并派人去印度求法,使佛教得到了恢复。

中外艺术设计史

中外艺术设计史

中外艺术设计史第一章: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一、上古时期的建筑活动巢居和穴居是上古时期普遍的居住形式。

1、巢居——长江流域(1)地势低洼潮湿而多虫蛇地区采用的一种原始居住方式。

(2)巢居的发展大约经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独木橧[zēng]巢(在一棵大树上构巢)→→多木橧巢(在相邻的四棵树上架屋)→→干阑式建筑(居住面架设在桩柱上的房屋)干栏式遗址分布在浙江、江苏一带,诸如河姆渡遗址,草鞋山遗址等。

早期:沼泽地为桩式晚期:柱脚多垫有木板,以防沉陷2、穴居——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的土层深厚,土壤结构均匀,直立性好,适于凿挖。

挖掘窑洞之后,仍能保护土体自身的稳定,即黄土具有结构优势。

古人利用黄土层本身的保暖性能,安然度过寒冷的冬天,也使窑洞成了黄土高原上最具代表性的民居。

即黄土具有抗寒优势。

二、奴隶社会的建筑1、最早的宫城遗址:河南偃师的二里头(夏代)。

二里头遗址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制度的先河2、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遗址陕西岐山凤雏西周建筑遗址3、东周瓦当周朝屋面已大量使用青瓦覆盖,瓦的使用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到春秋时期逐渐普遍,出现了全、半瓦当,表面有各种纹饰。

——脱离“茅茨土阶”阶段。

4、周代建筑的色彩在周天子的宫殿中,柱、墙、台基和某些用具都要涂成红色(黄色居上);周代规定青、赤、黄、白、黑五色为正色。

5、营造制度三、秦汉建筑1、秦汉木结构方式:梁柱式(叠梁式、梁柱式)、穿斗式、井干式。

2、秦汉屋顶样式:庑殿、歇山、悬山和攒尖(斗尖).中式建筑屋顶的分类: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五、隋唐时期建筑隋唐时期是中国建筑的成熟期。

如工匠李春设计修建赵州桥;宇文恺营建新都大兴城;唐代宫殿建筑设计气势雄伟,富丽堂皇。

长安大明宫的遗址范围相当于北京故宫面积的三倍多,由30多所宫殿组成。

六、宋辽金时期的建筑1、宋朝建筑群增加了轴线的深度和空间层次,强化了秩序。

屋顶组合也更为灵活。

2、园林兴盛。

风景区、园林布局更为自由活泼。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

宋代装饰多系缠枝、折枝的各类花卉。色彩则注重和谐单 纯。
质地、造型、装饰、色彩的种种特征造就了两宋工艺美术 典雅优美的风貌,典型的作品虽然精工细作,但绝不炫耀卖 弄,而是追求含蓄天然,期望能够达到淡中见浓、浅中显深、 平中寓奇的理想境界。这也应合了“道尚取乎返本,理何求 于外饰”(《文忠集》欧阳修)中所诠释的道理。
宋代丝织物
刻丝山茶图
牡丹纹罗背心
刺绣瑶台跨鹤图
二、辽夏金
(一)辽
辽代丝织的发达,是建立在侵扰、掠夺中原的基础之上的。 华北工匠始终是辽地丝织生产的基本技术力量。辽代丝织以实 用品居多,这同其游牧民族的特性有关,此外联珠纹在辽织物 中多有出现。
罗地刺绣联 珠人物纹袱
(二)西夏
西夏的丝织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西夏织 物图案中受藏传佛教的影响较多。此外西夏的制毡业尤为发 达。
(三)金
金立国后,黄河下游的广大地区已被纳入其版图,其得到 不仅是广阔的土地,还有发达的中原织造业。在金的丝织业 中,刺绣发展较为突出,喜好用各种吉祥图案。
第三节 金银器
一、辽
契丹人在建国后拥有着发达的贵金属加工业,制作者多以 汉工匠为主,工艺技术受五代和宋的影响很深,但许多器具 的造型和装饰透露出浓郁的契丹风格。
钧窑月白釉出戟(ji)尊
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
(七)磁州窑
磁州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一带,是典型的民间窑场。磁 州窑产瓷以白瓷和黑瓷为主,也烧制三彩瓷器。磁州窑瓷 器的瓷面装饰丰富多彩,其中以白地黑花最为典型,所用 图案往往是民间精彩的绘画资料。
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罐 磁州窑珍珠地花人物纹瓶
(八)吉州窑
通常人们把官窑:定、汝、官、哥、钧称为宋代的五大 名窑,这是不确切的。宋窑中的官窑的确工艺精美,但民 间的北方磁州窑,南方的吉州窑和江西景德镇瓷窑等都有 着很高的烧瓷技术,并创造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经典纹样

经典纹样

小几何纹 大几何纹 几何纹 战国染织纹样
杯纹
散点几何纹
动物纹样
人物纹
龙飞凤舞的战国刺绣纹样
动物纹织锦
狩猎纹
春秋战国的织和绣工艺技术相差较大。
精湛绣片采用不同手法表现浪漫主义。
丝织上主要采用变化多端的几何纹样。
春秋纹样
流行纹样: 蟠螭(pán chī )纹、蟠虺(pan huǐ) 纹螭是传说中无角的龙,虺则是小蛇。蟠 有互相缠绕重叠的意思。这种互相缠绕重 叠的造型方式发展到汉代的“云气纹”已 经只有盘曲缭绕,而无重叠的感觉了。 春秋战国的蟠螭纹和蟠虺纹打破了商 代以单独纹样或是适合纹样的存在方式, 以及周代以带状连续为主的纹样结构,而 是呈现出四方连续的方式发展。
东周:春秋
春秋纹样
战国
春秋战国工艺美术特点相似,依然以青铜器为主, 漆器作为新兴工艺品种也发展起来,此外,还有陶 瓷、丝织、木器、竹编等,以南方的楚国最有特色。
春秋战国时期纹样的特点: 1、在夏商西周的基础上发展变化,更加程式化和抽 象化,如连续的蟠螭纹、蟠虺纹等;
2、由商代的“祭”和周代的“礼”渐渐转向现实生 活,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越来越多,如宴饮、狩猎、 舞乐、攻战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经典纹样
中国纹样
形象 1301 安鑫 21306120108



二 三
各个时期的纹样特征
各个民族的 纹样特征 中国传统纹样图片
各个时期纹样特征
夏、商、周(春秋、战国) 三国时期 晋 南北朝 、隋、唐、五代 十国 宋 辽、西夏、金、元、明、清、
夏朝的服饰以黑为主
夏:
夏朝是占木德而成天下,尚青色,故服饰用青色
汉锦中的纯云气纹

匠心不朽——中国古代八大制金工艺

匠心不朽——中国古代八大制金工艺

匠心不朽——中国古代八大制金工艺中国古代工匠匠心独运,他们把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连同自己的揣摩感悟,全部倾注于一双巧手——“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中国古代八大制金工艺:鎏金、花丝镶嵌、锤鍱、金银错、掐丝、炸珠、錾花、累丝,就是最好的明证。

1鎏金铜鎏金嵌松石玲珑葫芦形香囊近代称“火镀金”。

系将金熔于水银之中,形成金泥,涂于铜或银器表面,加温,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于器表,谓之鎏金。

清铜鎏金银福寿双耳瓶清乾隆铜鎏金象耳足嵌明代掐丝珐琅方炉清早期铜鎏金碗套2花丝镶嵌明万历皇帝金丝翼善冠又叫细金工艺,是一门传承久远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用于皇家饰品的制作。

为“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

花丝选用金、银、铜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

镶嵌以挫、锼、捶、闷、打、崩、挤、镶等技法,将金属片做成托和爪子型凹槽,再镶以珍珠、宝石。

20世纪花丝银鎏金镶嵌天然上品青金石手镯3锤鍱此法乃利用金、银极富延展性的特点,用锤敲打金、银块,使之延伸展开呈片状,再按要求造成各种器形和纹饰。

一般来说,凡隐起的器物和纹饰图案,都是经过锤鍱制成的。

明中期铜鎏金锤鍱狮子 (一对)铜鎏金克珠杰锤鍱像铜鎏金文殊菩萨锤鍱像4错金银亦称金银错,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

出现比较晚,大概是青铜工艺发展了一千多年以后,即到春秋中晚期才兴盛起来的。

青铜金银错孔雀杖首先在青铜器表面铸成凹槽图案,然后在凹槽内嵌入金银丝、片,再用错石(即磨石)错平磨光,利用两种金属的不同光泽显现花纹,谓之错金银。

如果是将纯铜片嵌入青铜器表面,可叫做镶嵌红铜。

战国变形兽纹错金银青铜扁壶金银错狩猎文镜其制作分四个步骤:1、作母范预刻凹槽,以便器铸成后,在凹槽内嵌金银。

2、錾槽。

铜器铸成后,凹槽还需要加工錾凿,精细的纹饰,需在器表用墨笔绘成纹样,然后根据纹样,錾刻浅槽,这在古代叫刻镂,也叫镂金。

辽宋夏金工艺品-其它门类

辽宋夏金工艺品-其它门类

2、宋
主要产地 官府:文思院和后苑造作所 民间:汴京、临安等大城市
南宋长沙金银茶具“精妙甲天 下”,工值等于料价, “内院 之工所不能为也”
金银器的繁荣 《东京梦华录等》的记述
四川德阳南宋窖藏银器
新技术和新趋向
凸花 先锤揲后焊接
夹层 器形以两只银片打造,
银片间留有空隙
仿古造型 通体鎏金 与唐差异大及其原因
衢州南宋末史绳祖墓玉器
安徽休宁朱唏颜夫妇墓(1200年)仿古 玉卣,高6.4厘米
朱唏颜夫妇墓玛瑙杯(口径9.7 厘米) 器壁极薄,琢磨颇精。这种造型在宋代 颇常见,材质除玉石外,还有银和瓷。
北京房山 金墓出土 北宋孔雀 形玉钗, 长6.5厘米
2、辽金
辽—— 种类:
带饰、佩饰、首饰、 器皿等
名气大,但少实物留存。原因
日本学者指认的北宋剔黑 (日本藏)
日本学者指认的南宋剔 红与剔黑(日本藏)
2、戗金银
做法:漆地上刻划图案,于 刻纹内上漆后,填以金银箔, 效果极富丽
历史:可上溯到西汉填金彩 锥画,南宋作品已极精美
江苏武进南宋墓温州产品图 案疏朗,花纹优美
戗金仕女图朱漆奁(南宋,通高21.3 厘米) 奁盖上,一仕女持折扇,人们曾相信,折扇在 明由高丽传来,而奁盖装饰证明,此说不确。
3、堆漆
做法:以漆灰在器表堆塑花纹 历史:始见于汉,长期是夹纻
造像附庸 重要出土:浙江瑞安慧光塔,
北宋中期,器物加描金
描金堆漆合利函(1042年制,高 41.2厘米)檀木胎。四面描金绘 画表现梵天、帝释礼佛主题,颇 有文献中的吴道子画派的风采。
4、螺钿
做法:以蚌片在漆地 上拼嵌图案
历史:源头起码在西 周,宋出现色彩更绚 丽的薄螺钿

辽宋夏金工艺品-织绣印染

辽宋夏金工艺品-织绣印染

罗地绣联珠人物纹经袱(辽庆州 白塔出土,长27.5 厘米) 表现契丹春猎。骑士双臂架海东 青。女真人反辽,就同征索海东 青的契丹官员胡作非为有关。
13世纪波斯铜器,直径21.2厘米
刺绣








2、西夏
政府设绢织院 黑城出土绫、锦、刻丝、 绣等。但时代尚应再议
黑城出土刻丝绿度母
3、金
剌绣瑶台跨鹤图(南宋,长 25.4 厘米) 纨扇形。绣出 山峦云霭中的高台,台上, 二女持幢迎候,西王母驾鹤 而来。绣稿显系界画。
欣赏性刺绣面貌一如宋代院画
4、丝绸图案
题材:花卉主导(牡丹、莲荷为主),花鸟、几何不多, 人物极少。日后愈益明显
形象:愈益清新柔婉 构图:缠枝花和折枝花 天下乐:“灯笼锦”,主体是灯笼,挂谷穗,四周蜜蜂
南宋:临安府等江南地区 传说中的南宋名工——
云间朱克柔、沈子蕃等 最早的记载属晚明
刻丝紫鸾鹊谱(宋?)
朱克柔款刻丝山茶图(长26 厘 米) 形态如生,连叶片的虫蚀 之象也表现得维妙维肖。极似宋 人花鸟小品绘画。
朱克柔款刻丝莲塘乳鸭图
(3)、刺绣
少府监文绣院(1103-27年)
刺绣工匠300人
茶花牡丹凌霄芙蓉
黄昇墓牡丹梅花纹罗花纹 (摹绘图) 梅花置于
牡丹花心内,叶片中又有 花朵。在大花心内填置小 花的构图也为后代继承。
南宋末镇江周瑀墓 南宋末德安周氏墓
黄昇墓纱袍和绫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辽夏金
1、辽
工匠主要从北方汉地掳掠
特点:用金多、联珠纹
内蒙古巴林右旗辽庆州塔塔刹出土绣巾两种,左高65/右高79厘米

高中历史新课标新教材使用中的主要问题及应对建议

高中历史新课标新教材使用中的主要问题及应对建议

高中历史新课标新教材使用中的主要问题及应对建议摘要:从实际教学来看,部分教师会贯彻落实政策的要求,在讲授历史概念时依旧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致寥寥,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认真地反思回顾,采纳学生的建议,转变教学模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历史知识,增添历史课堂的趣味性。

基于此,以下对高中历史新课标新教材使用中的主要问题及应对建议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标新教材;使用中的主要问题;应对建议引言近年来,历史学科的重要教学价值已逐渐显露,并成为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采取科学的历史学科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高效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与价值取向。

但就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来看,部分教师存在没有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的情况。

一、高中历史新课标新教材使用中的主要问题在对高中历史课堂展开调研后能够了解到,教师在教学中会侧重于历史事件的讲解,带领学生分析其时间、经过和结果,并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死记硬背。

在此模式下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较为浅显,对历史事件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判断,长此以往,学生会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学习积极性会被磨灭殆尽,且高中阶段学习节奏快,学生面对不同的学科学习压力较大,教师采用不当的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地讲解历史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也会起到阻碍作用。

历史教师在课堂中大多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未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出优化调整,以口头讲述为主,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在课堂中兴致寥寥,部分历史教师在讲述完章节内容后会进行归纳总结,带领学生梳理章节学习的重点,及时查漏补缺,弥补学生的不足,并进行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在此背景下,有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若高中历史教师延续口头讲述,会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其全面发展起到消极的影响。

辽宁营口地区辽金文物鉴赏

辽宁营口地区辽金文物鉴赏

辽宁营口地区辽金文物鉴赏辽宁营口地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地区文化底蕴深厚,辽金文物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辽金时期,营口地区曾经是辽代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地带。

这里的文物遗存丰富多样,反映了辽、金两个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宗教、艺术等各个方面的成就。

以下文章将对营口地区的辽金文物进行鉴赏。

辽代文物辽代文物主要有佛教造像、佛经石刻、墓葬文物、砖雕、青铜器等,这些文物录刻了辽代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信息。

在营口地区,发现了大量辽代佛教文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穆桂宾塔发掘出的佛像、浑河口平屿石窟和汤家窑石佛等等。

穆桂宾塔佛像:穆桂宾塔位于营口市鲅鱼圈区,原是一座木塔,塔基为干石墙,古塔风格古朴典雅,十分珍贵。

1985年下旬,对穆桂宾塔进行了修缮,随之发掘出一座砖石墓。

在这座墓中发现了一尊高1.78米的金身佛像,是辽代佛教造像的代表作品之一。

佛像栩栩如生,精美绝伦,是辽代佛教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浑河口平屿石窟:浑河口平屿石窟是中国北方第一座保存完整的石窟,位于营口市西南部的平屿镇。

石窟一共有三个洞室,其中东洞和西洞较为完整,洞内保存有大量的佛教造像、浮雕和壁画。

这些造像都是石料雕刻而成,形态各异,表现手法精湛,体现出中国北方佛教造像的特点。

汤家窑石佛:汤家窑地处营口市信大乡,西北距离县城12公里,是辽代时期建造的石窟群。

石窟群保存完好,其中有一座石窟内放置了两尊辽代佛像,被称为“汤家窑石佛”。

这两尊佛像造型大气,精雕细琢,刻画细致入微,是辽代佛教造像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金代文物主要有黄金器、陶瓷、佛教造像、壁画、乐器等,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时代风貌。

下面是营口地区的代表性金代文物。

营口金山寺佛像:金山寺位于营口市南湾区,始建于金代,是中国著名佛教寺庙之一。

金山寺内保存有大量金代佛教文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金山寺中的采象阁,它是金代在营口地区经过多位建筑专家精心设计、悉心施工而成的一座重要建筑。

《辽、金、西夏、元时期的首饰佩饰》中国古服饰文化(七)

《辽、金、西夏、元时期的首饰佩饰》中国古服饰文化(七)

《辽、⾦、西夏、元时期的⾸饰佩饰》中国古服饰⽂化(七)辽、⾦、西夏、元时期的⾸饰佩饰(⼀)头饰1.鎏⾦银冠:在内蒙古奈曼旗辽代陈国公主墓出⼟的两顶鎏⾦银冠,⼀顶冠⾝长圆,两侧有⾼翅举展,冠⾝与冠翅均布镂空卷草纹,并有⼆凤对舞。

冠顶饰⼀尊佛像坐于莲花之中,背有由如意云装饰的华美佛光。

冠通⾼32厘⽶。

另⼀顶系⽤掐丝法以银丝编结,前为如意卷云组合之帽屋,后为⾼起的卷云状双翼,再以锤鍱法浮雕圆朵花作点缀装饰,极为精美。

在辽宁省博物馆也藏有辽代⾦冠⼀顶,⾜见契丹⼈是很喜爱⾦冠的。

2.⾦步摇钗:1974年12⽉在陕西省临潼县北河村⾦代窖藏出⼟的⾦步摇钗,顶端⽤锤鍱和掐丝法作成⼀只⼝衔绶带的飞凤,下端分为两股。

有唐宋装饰风味。

⼭东嘉祥元代曹元⽤墓出⼟银⽿挖簪,则素⾯⽆纹。

(⼆)⽿饰1.⽿环此⼀时期的⽿环多附有精美的装饰,有代表性的⽿环,如辽宁建平县张家营⼦出⼟的辽代凤形⾦⽿环和同县碌科出⼟的辽代鱼形⾦⽿环,西安⽟祥门外出⼟元代⾦镶⽟⼈⽿环。

张家营⼦出⼟的辽代凤形⾦⽿环,凤嘴衔花作展翅翘尾状,体空,系⽤两⽚合成。

1956年在张家营辽墓也有此类凤形⾦⽿环出⼟。

碌科出⼟的辽代鱼形⾦⽿环,鱼尾上卷作跳跃状。

西安⽟祥门外出⼟的元代⾦镶⽟⼈⽿环,⼈物梳椎髻,穿⼤袖⾐衫,神情飘逸,胸⼝及前襟下摆处有⾦丝作云纹装饰,背后有⾦丝曳⼀长带,弯曲为环。

⽟质⽩⾊,⾼3厘⽶许。

2.⽿坠1960年在江苏⽆锡出⼟⼀对元代银叶镶琥珀⽿坠,两颗透明的橘黄⾊琥珀形如葡萄,晶莹可爱。

在内蒙古⼟城⼦出⼟⼀对⾦架嵌绿松⽯⽿坠,玲珑新巧。

内蒙古奈曼旗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对珍珠琥珀⽿坠,⾃⾦⽿穿⽤细⾦丝链锁住红⾊琥珀,间以珍珠两颗,然后再穿过琥珀、珍珠、琥珀珍珠、琥珀,下⾯再以两颗⼤珍珠与⼋颗⼩珍珠串挂琥珀,形成四层活动的坠饰。

(三)银项圈、项饰1974年12⽉在陕西省临潼县北河村⾦代窖藏出⼟⼀个银项圈,系⽤宽0.5厘⽶的银⽚环成三圈,⼀端另以银丝绕合⽽成,未加纹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