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1.

合集下载

农村社会学第一章绪论

农村社会学第一章绪论

农村社会的集体行动及其影响
1 集体行动
农村社会中常见的集体行动包括土地流转、搬迁、抗旱等。
2 影响
这些集体行动不仅对农民的利益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也对政府和社会的治理、农村经济 建设有重要作用。
农村人口流动及其影响
人口流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到城市 生活、工作,形成了大规模的城乡人口流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影响
农村人口流动影响着农村与城市的关系和人们的生 活,同时也对农村土地、环境、文化等方面造成影 响。
农村社会与农业经济的关系
农村社会 农民利益 劳动力农业 土地资源 农村社会组织
农业经济 农业收入 农产品价格 环保政策 政策支持
农村社会与政治建设的关系
关系
农村社会与政治建设地互相关联、互相制约。
2 特点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特点包括密切联系实际、 注重实证、具有现实意义、强调对比、具有 社会改造意义等。
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
增强对农村社群的了解
农村社会学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农村社群的生活与困境。
2
推动农村社会现代化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农村社会现代化建设。
3
加强社会治理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加强政府和社会的治理和服务。
农村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特点
农村社会结构的特点包括等级分明、重男轻女、礼 教观念等。
影响因素
农村社会结构的形成受到文化、经济、历史等多个 方面的影响。
农村社会分层及其影响
农村社会分层
农村社会分层包括经济层、文化层、政治层等,不 同层次的人有不同的待遇。
影响
农村社会分层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福利状 况,决定了他们的社会活动、家庭结构和人生轨迹。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一章-绪论..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一章-绪论..

社会学发展史上关于研究对象的两大分 歧:整体倾向和个体倾向。
总地来看, 社会学理论大致围绕着现代 人的社会行动和现代社会的结构之间关 系及其变迁这一中心展开,所不同的是 有的更注重于宏观的结构,有的更注重 于微观的行动。
我国社会学界定义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 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 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 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社会 科学。
农村各类社会问题的出现也有深厚的文化根 源,对这些问题的揭示需要文化人类学的研 究方法,也需要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结果。
5.与农村管理学的关系
农村社会管理学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 度来研究问题
农村社会学是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 环境的关系等方面探讨农村社会发展的规 律。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为农村社会管理提 供了基础和依据
基层政权组织的建设与管理 农民群众组织的管理 经济组织的管理 农村人口的管理 农村教育的管理 农村社会秩序的管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既是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也 是农村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其他重要学科
家庭社会学 组织社会学 人口社会学 政治学 论理学
……
二、 农村社会学的基本领域和基本内容
(一)农村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1、丰富人类理论认识的内容。(经验与理论) 农村社会学在人们认识农村社会本质的方面开
创了新的理论研究空间。 2、检验和开拓社会学研究的空间。
将社会学理论成果运用于农村实践,本身就是 对原有社会学理论进行检验和再建设的过程。 3、有利于社会学的本土化 (农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社会过程
包括: 冲突的过程 适应的过程 变迁过程 控制过程。
转型时期,农村社会为整个社会发展 提供了动力。

农村社会学主要内容

农村社会学主要内容

农村社会学主要内容
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社会结构、农民群体特征、农村社会变迁及其影响等内容的一门学科。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社会结构是指农村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农村社会结构有其独特性,包括农民、地主、务农工人等不同社会群体的组成及其地位、角色、权力等方面的研究。

2. 农民群体特征:农民群体是农村社会的主体,研究农民群体特征是农村社会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民群体特征包括农民的职业、教育水平、收入水平、文化观念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农民群体的组织形式、农民与政府、农民与市场的关系等方面的探讨。

3. 农村社会变迁:农村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着深刻的变迁,农村社会学主要研究这种变迁的规律和影响。

农村社会变迁包括农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农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提升等方面的变化。

这些变迁对农村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4. 农村社会问题:农村社会学也关注农村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农村贫困、农民收入低、教育医疗水平相对较低、社会保障薄弱等。

研究农村社会问题有助于制定政策和措施,改善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质量。

综上所述,农村社会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社会结构、农民群体特征、农村社会变迁及其影响,以及农村社会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这些内容对于了解和改善农村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社会学第一章 绪论

农村社会学第一章 绪论

(二)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

从方法体系看,社会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 社会研究方法论、一般研究方法和具体技 术三个层次。
(三)社会学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
社会学调查研究一般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研究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是研究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是研究总结阶段。
二、实地调查和社区研究

实地调查,也称为田野调查,是农村社会学家最 为常用的方法,研究者通过亲自深入农村进行观 察来收集资料。

(二)问卷调查和农村研究
自从20世纪80年代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中国的 社会学家们对问卷调查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日益娴 熟,同时问卷调查的各种技术手段日益先进,问 卷调查因此越来越多的为研究者所用,农村社会 学家也不例外。

(三)问卷调查的优点和缺点
相比较实地调社区的个案研究,能够在 更大范围的农村地区开展调查;

(三)社区类型比较法

费孝通提出了社区类型比较法,也称为模式比较方法。 20世纪80年代以后,费孝通在小城镇研究中提出了苏南模 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等,也是社区类型比较法的延续, 对于认识乡村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社区类型比较法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的重要 一环。


(四)社区追踪调查

二、农村社会学研究什么
(一) 农村社会学的概念

纵观农村社会学的发展史,我们认为,农 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 社会学分支学科。
(二)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农村社会结构方面的研究 农村社会变迁方面研究

三、农村社会学在中国的意义

1988年以来,我国已先后出版了多种《农村 社会学》或《乡村社会学》教材,大多在 绪论中列出一节讨论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 义,一致的认识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需要农村社会学。本书很赞同 这个基本观点。

本科生课件:农村社会学

本科生课件:农村社会学

本科生课件:农村社会学一、引言农村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农村社会的结构、变迁和发展。

与城市社会学相比,农村社会学更加关注农村地区独特的社会问题和特殊的社会结构。

本文档将介绍农村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重要理论,以及一些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

二、基本概念1. 农村社会的定义农村社会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主导的社会,相对于城市社会而言。

农村社会的特点包括人口稀少、资源分散、产业结构单一等。

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就是这样的农村社会。

2.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农村社会的结构与变迁、农村社会问题、农村发展与治理等方面。

研究者通过对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经济活动等进行调查和分析,来了解农村社会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农村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研究者可以设计一份问卷,通过对农村居民的调查来获取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问卷调查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态度和观念等方面的情况。

2. 深度访谈深度访谈是一种较为详细和深入的调查方法,研究者通过与农村居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价值观念、社会关系等。

深度访谈可以揭示农村社会中一些隐藏的问题和特点,对于理解农村社会的深层次问题非常有效。

3. 实地观察实地观察是研究者直接走进农村社会,亲身体验和观察农村的生活和社会现象。

通过实地观察,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发现和观察到一些研究中容易忽视的细节。

四、重要理论1. 农村现代化理论农村现代化理论认为,农村社会要实现现代化,需要进行农业现代化、农民素质提升、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改革。

这一理论提出了充分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重要途径。

2. 农村社会变迁理论农村社会变迁理论研究农村社会结构和功能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变化。

该理论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农业社会正在转变为多元化的社会结构。

农村社会学重点整

农村社会学重点整

农村社会学重点整word名词解释1.农村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是通过农村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化与其行为来研究农村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与其特殊规律性的科学。

2.农村社会网络是农村社会结构的概念,是指由农村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所构成的相对稳定的体系,农村社会就是由相互交织或平行的网络所构成的一个大系统。

3.农村社会组织是农村中为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执行特定的社会职能并根据一定的规章、程序而进展活动的人群共同体;是农村社会从无序到有序开展的一种状态和过程,是一定社会成员所采取的某种社会生活方式。

4.农村社会流动是指农村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它既表现为农村社会成员地位的变动,也表现为农村社会成员社会角色的转换。

5.社会控制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以与与之相应的手段与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与其价值观念进展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展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预防和限制越轨或越轨行为的进展,惩罚和教育社会越轨行为的进展的过程。

6.农村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各种原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农村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或服务支持,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制度。

7.农村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脱离农业,逐步向城镇集中,从而使城镇人口和非农业产值比重逐渐增大的过程,也是由传统农村社会的存在形态向现代城市社会的存在形态变迁的过程8.城乡融合就是指在科学技术开展的带动下,社会生产力得到高度开展,城乡社区之间的本质差异逐渐消失,最终融为一体的状态和过程。

简短回答1.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方******【实证主义方******,非实证主义方******,马克思主义方******。

〕实证主义方******孔德1.相社会与自然的同构性,认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没有根本区别,社会开展过程在本质上与生物开展过程一样,只不过更为复杂而已。

朱启臻《农村社会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第三章【圣才出品】

朱启臻《农村社会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第三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中外学者对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1)国外学者对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认识,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①综合论派。

综合论派认为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社会整体的,全面研究农村社会的各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代表人物是索罗金和齐默尔曼,他们把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在与城市社会的比较中描述农村社会普遍而持久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农村社会各部分之间、农村和城市之间、农村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②特殊论派。

特殊论派认为农村社会学研究农村社会具体、特殊的问题,只研究农村社会某一特定的领域,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社会学与其他研究农村的学科相区别。

在美国农村社会学家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a.主张以农村居民为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其代表人物是霍桑、纳尔逊和罗杰斯。

霍桑认为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应以农村居民的社会化为中心。

后两者关注的是处于农村社会群体或群体关系中的个人,尤其是罗杰斯强调要从农村的社会变迁中去研究群体关系中的人。

b.主张以农村社会心理为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其代表人物是威廉姆斯,他试图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研究、描述农村社会的生活。

c.主张以农村社会组织为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其代表人物是桑德森、鲁米斯和比格尔。

前者认为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只能是农村社会组织,并试图通过农村社会组织实施农村建设。

而后两者则更多地着眼于包括农村社会组织在内的农村社会体制或农村社会系统。

d.主张以农村社会问题为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其代表人物是泰勒和卡弗尔,他们认为农村社会学就是对农村居民的社会问题的研究,主张农村社会学去研究农村中那些无专门学科探讨的政治、宗教、伦理、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

(2)我国社会学者的认识我国农村社会学者对于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也有不同的看法与观点,大体也分为两类:①农村社会学是应用社会学。

例如,童润之认为农村社会学应注重实际问题的阐明;乔启明也认为,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社会问题的一种应用科学,以社会目光观察及解释农村人口的经济、文化、组织等复杂现象,以供指示农村社会活动之正当方向。

笔试农村社会学试题及答案

笔试农村社会学试题及答案

笔试农村社会学试题及答案农村社会学是一门研究农村社会结构、功能及其变迁的学科,它涉及到农村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份笔试农村社会学的试题及答案示例: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农村经济发展B. 农村社会结构C. 农村文化传承D. 农村社会变迁答案: D2. 下列哪项不是农村社会的基本特征?()A. 地缘关系密切B. 血缘关系明显C. 人口流动性大D. 经济活动以农业为主答案: C3. 农村社会中的“三农”问题指的是()A. 农业、农村、农民B. 农具、农时、农地C. 农产、农工、农商D. 农耕、农居、农事答案: A4. 农村社会的主要经济活动是()A. 工业生产B. 农业生产C. 服务业D. 商业贸易答案: B5. 农村社会结构的特点是()A. 阶级分化明显B. 社会流动性高C. 社会分层简单D. 社会联系紧密答案: 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农村经济、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社会变迁7. 农村社会的传统治理结构通常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

答案:家族、村落8. 农村社会中的“空心化”现象主要指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流失。

答案:劳动力、人才9. 农村社会中的“土地流转”是指________的使用权在一定条件下的转移。

答案:土地10. 农村社会中的“社区参与”是指村民对________和________的参与。

答案:社区事务、社区发展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意义。

答案: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意义在于理解和解决农村社会面临的问题,如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迁、文化传承等。

通过研究,可以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进步。

12. 阐述农村社会中的“社区参与”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农村社会学陆益龙考研重点

农村社会学陆益龙考研重点

农村社会学陆益龙考研重点摘要:一、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1.农村社会学的定义2.农村社会学的范畴二、农村社会结构与变迁1.农村社会结构的特征2.农村社会变迁的影响因素三、农村社会组织与社区发展1.农村社会组织的类型2.农村社区发展的现状与挑战四、农村社会分层与流动1.农村社会分层的特点2.农村社会流动的机制与趋势五、农村社会保障与福利1.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2.农村福利政策的实施与效果六、农村教育与文化传承1.农村教育的现状与问题2.农村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途径七、农村社会问题与政策建议1.当前农村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2.针对农村社会问题的政策建议正文:农村社会学是一门研究农村社会现象、发展规律及农村社会问题的学科。

本文将从农村社会学的定义、范畴、农村社会结构与变迁、农村社会组织与社区发展、农村社会分层与流动、农村社会保障与福利、农村教育与文化传承以及农村社会问题与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社会组织、农村社会分层、农村社会保障、农村教育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揭示农村社会的发展规律,为农村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其次,农村社会结构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农村社会的经济结构、人口结构和组织结构等方面。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社会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农村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再次,农村社会组织和社区发展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社会组织可以有效地整合农村社会资源,促进农村社区发展。

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口流失、资源短缺等,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此外,农村社会分层与流动也是农村社会学关注的重要问题。

农村社会分层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

当前,农村社会流动的机制逐步完善,为农村社会成员提供了更多的上升空间。

在农村社会保障与福利方面,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福利政策,如新农合、低保等,旨在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减轻其生活负担。

农村社会学第一章

农村社会学第一章

第一节 社会学与农村社会学的联系
社会可以被称为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是 社会可以被称为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 类生活的有机体,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 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 会关系总和。
一·社会学 社会学
社会学的定义

社会学研究的特点 社会学的功能
1.社会学的定义 社会学的定义
(3)从两门学科的发展过程来看 从两门学科的发展过程来看,普通社会学关于 社会整体的基本原理是从各个不同社区抽象出来的, 社会整体的基本原理是从各个不同社区抽象出来的 这些原理对农村社会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农 这些原理对农村社会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村社会学对农村社会具有规律的认识越深刻,就越是 村社会学对农村社会具有规律的认识越深刻 有助于人们科学的把握社会整体的性质、规律,就越 有助于人们科学的把握社会整体的性质 是有助于人们丰富、发展普通社会学的基本原理 发展普通社会学的基本原理
2.社会学研究的特点 社会学研究的特点
(1)整体性 社会学在研究过程中 社会学在研究过程中,始终把社会看作一个有 机整体,从整体的有机性出发去研究社会的结构与功能 有机性出发去研究社会的结构与功能,研 究社会的运行与调整,即使是研究社会的具体对象 即使是研究社会的具体对象、具体问 题也时时处处注意从整体出发,联系整体研究部分,着眼于 题也时时处处注意从整体出发 整体综合而立足于局部分析。 。
三·学习农村社会学的重要意义 学习农村社会学的重要意义
2.研究和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是由农村学的学科地位决定 研究和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是由农村学的学科地位决定 的。全面研究农村经济、政治 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对农村 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 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具有全面指导 作用。

考研-农村社会学名词解释

考研-农村社会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农村社会学1.农村:是指一个动态的历史性范畴,它与作为其参照面出现的城市紧密相联,农村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种文明形态。

2.农村社会学:是指通过农村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化及其行为来研究农村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特殊规律性的科学。

3.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是指提倡用自然科学的观点与方法来研究社会。

4.非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即人文主义研究方法,是指强调人文科学的特殊性及其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反对把实证主义的自然科学方法论绝对化。

5.实地研究:也叫田野调查研究,是通过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是一种具有定性特征的研究方法。

6.调查研究:是指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谈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法。

7.文献研究: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探讨和分析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8.农业:是指人们利用动植物的生理机能,把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或农作物栽培业;广义的农业是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还包括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的产前部门和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部门。

9.农民:是指农产品的生产者和传统定向的乡下人,他们一般比较谦卑,大多是自给自足的(虽然并非完全需要),就是说,他们生产的粮食和其他东西,大部分都是自己消费的。

10.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11.早期社会化:是指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

12.继续社会化:也称为发展社会化,是指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汇总

农村社会学名词解释序章1.农村社会学:农村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是通过农村社会中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来研究农村静态的社会结构、特征及均衡机制和农村动态的社会变迁特点及规律的科学。

2.社区研究:社区研究指的是通过研究社区的人口状况,特定生活环境和社会条件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研究某一社会问题的分布、状况、原因、沿革等,社区研究小可- -村一-居,大可一-省一市,重点放在整体研究上。

3.田野调查:被公认是人类学学科的基本方法论,也是最早的人类学方法论。

它是直接观察法的实践与应用,也是研究工作开展之前,为了取得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前置步骤。

4.结构分析:强调分析的总体性,即一个社会每个生产生活的片段,都应回归到社会总体结构的基本特性上去强调构成结构的每个环节的特性,着力寻找总体结构的每个位点的分布及其相关特征。

5.机制分析:是指通过系统的思路或过程的思路来考察一个现象或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看看它究竟是通过一种什么样的逻辑转化到另一种逻辑那里去,或从哪个点出发逐步过渡到其他的方向上去。

6.定性研究法:指的是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或角度进行定性研究,要依据一定的理论与经验,直接抓住事物特征的主要方面,将同质性在数量上的差异暂时略去。

7.定量研究法:即采用问卷调查或结构式访谈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法。

8.文献研究法:即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探讨和分析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社会现象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1.农村生活委员会:1908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下令成立以贝利为首的农村生活委员会专门对农村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改委员会于1911年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包括教育、土地保护、劳动力、技术、妇女负担等内容的调查报告,提出改善农村状况的政策建议。

2024年自学考试《农村社会学》试题及答案

2024年自学考试《农村社会学》试题及答案

2024年自学考试《农村社会学》试题及答案2024年自学考试《农村社会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农村社区的特点? A.人口规模相对较小 B.社区内的社会关系相对简单 C.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 D.人口具有较高的流动性答案:D2.农村社区的社会关系网络主要是以()为基础。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法律关系答案:A3.下列哪一项不是农村社区的类型? A.自然村落社区 B.集镇社区C.城市社区D.功能性社区答案:C4.下列哪一项不是农村社区发展的意义? A.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B.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C.推进农村社会现代化 D.促进城市社区发展答案:D5.下列哪一项不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A.坚持农民主体原则B.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原则C.坚持政府主导原则D.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 1.农村社区发展的意义包括哪些? A.推进农村现代化 B.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C.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D.促进农村社区的城市化答案:ABCD2.农村社区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A.自然村落社区 B.集镇社区 C.城市社区 D.功能性社区答案:ABD3.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A.坚持农民主体原则 B.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C.坚持政府主导原则 D.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原则答案:ABD三、判断题 1.农村社区的社会关系网络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 2.农村社区的发展意义之一是推进农村现代化。

√ 3.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原则。

√ 4.农村社区的类型包括自然村落社区、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

× 5.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是农民。

√四、简答题1、简述农村社区发展的意义。

答:农村社区的发展具有以下意义:(1)推进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2)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3)提高农村社区的人口素质,改善农村社区的社会环境。

2、简述农村社区的类型。

农村社会学陆益龙考研笔记

农村社会学陆益龙考研笔记

农村社会学陆益龙考研笔记
1. 农村社会学的定义和领域: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社会及其相关问题的学科,主要关注农村地区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变迁和社会问题等方面。

2. 农村社会学的历史和发展:农村社会学作为一个学科相对较新,发展起步较晚。

在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兴起和发展与新中国的农村改革和农村发展密切相关。

3.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化,包括田野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文献研究等。

田野调查是农村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入访谈,获取农村社会的真实情况。

4. 农村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农村社会学的研究中涉及到许多重要理论,如乡村社会结构理论、农业经济与乡村发展理论、农民工问题理论等。

5.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广泛,包括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社会关系、农村社会变迁、农村社会问题等方面。

这些内容与农村经济、教育、文化、政治等因素密切相关。

6. 农村社会学的应用价值: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于推动农村发展、改善农村社会状况、加强农村管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研究成果可以为政府制定农村政策提供参考,为解决农村社会问题提供指导。

7. 农村社会学的未来发展:未来,农村社会学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农村地区快速发展和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农村社会学将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研究问题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农村社会学也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形成更全面的研究视野。

农村社会学重点知识点

农村社会学重点知识点

农村社会学重点知识点第一章 绪论1.农村社会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2.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

1.农村社会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2.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

1.我国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2.新时期我国的农村社会学。

重点掌握掌握了解第二章 农村居民与社会交往1.社会的构成要素;2.农村社会成员的含义与构成3.人的社会化的含义及必要性;4.社会交往的含义和农村居民交往的特点。

1.农村社会的结构;2.农村儿童-青少年社会化遇到的问题;2.社会角色的含义与扮演。

1.农村社会的类型;2.社会交往的基本类型。

重点掌握掌握了解第三章 农村初级群体1.社会群体的含义;2.初级社会群体的含义与功能;3.农村家庭的功能;4.家族的功能;5.邻里的功能。

1.社会群体的特征;2.农村家庭的结构与特点;3.家族的含义、特点;4.邻里的含义、特点;5.农村家庭建设。

1.我国农村家庭变迁重点掌握掌握了解第四章 农村社会组织1.社会组织的含义、构成要素;2.农村经济组织的管理方式;3.村民委员会的性质、主要职能。

1.社会组织的目标、类型及运行。

1.现阶段乡(镇)政权组织的构成及其特点;2.农村基层行政与社会组织的历史演变。

重点掌握掌握了解第五章 农村社区与城镇化1.社区的含义、构成要素;2.农村社区的特点、主要类型与发展;3.农村城镇化的含义、必然性及其道路。

1.社区的类型;2.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1.城镇化中的社会规划。

重点掌握掌握了解第六章 农村生活方式1.生活方式的含义与构成要素;2.决定或影响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3.实现农村生活方式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1.农村劳动方式、消费方式、婚姻方式、文化娱乐方式。

1.农村丧葬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的发展目标。

重点掌握掌握了解第七章 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社会分层的含义、功能与理论;2.社会流动的含义、类型与功能。

1.农村社会流动的动因和我国农村社会流动的结构性特征。

农村社会学重点

农村社会学重点

农村社会学重点
农村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农村社会的结构、关系、变
化和问题。

以下是农村社会学的重点内容:
1. 农村社会结构:研究农村社会的组织结构,包括家庭、亲属关系、村庄组织等。

重点关注农村社会的层级关系、角色分工和权力结构。

2. 农村社会变迁:研究农村社会的变化过程,包括农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对农村社会的影响。

重点关注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和转型
过程。

3. 农村社会问题:关注农村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农民生计
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老龄化等。

重点关注农村社会的社会
保障和公共服务。

4. 农村社会关系:研究农村社会的互动关系,包括社会网络、社会
资本和社会信任等。

重点关注农村社会的互助和共享机制。

5. 农村社会文化:研究农村社会的价值观念、信仰体系和文化传统。

重点关注农村社会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变迁。

以上是农村社会学的重点内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更好
地理解和解决农村社会的发展与问题。

农村社会学课件1-9章

农村社会学课件1-9章

李景汉(1895──1986),社会学家、社会调查学家。1917 年赴美国求学,攻读社会学并修社会调查研究方法,1920年获 学士学位;1922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硕士学位。1928年8月, 他应晏阳初之邀,担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调查部主任。此后, 他历任国立北平大学、国立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社会学教 授等职;建国后他先后担任辅仁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教授等职。之后,被错划为“右
主要著作:《社会调查大纲》(1934)、
《农村社会学概论》(1934)、
《中国乡村人口之分布》(1935)、
《现代社会事业》(1944)等。
吴文藻:社会学研究的中国化
吴文藻(1901-1985),1917年考入清华学校,1923年毕 业后赴美国留学,1925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社会学系, 1928年获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后任燕京大学教授,1935年任 系主任。1939年创立云南大学社会学系,1953年任中央民族学 院教授。1979年被聘为中国社会学研究会顾问。著名学者费孝 通、林耀华、瞿同祖、黄迪等曾师从吴文藻先生。吴文藻是中 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本土化、中国化的最早提倡者和积 极实践者。
三、涵义
农村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是通过农 村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化及其行为来研究农村社 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特殊规律性的科学。
第二节 农村社会学简要历史
一、农村社会学的产生背景
(一)时代背景:美国南北战争以后农业和农村的变化
南北战争后,农业资本主义化和现代化后果: 1.促进了美国农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2.导致农民急剧分化和广大小农的破产
美国农民为捍卫自己的利益,自1867年起便开展了一场 延续20多年、遍及全国农村的农民运动。半数以上的农 民投身到运动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我们认为,农村社会学是以整个农村社会 及城乡关系为对象的社会学分支学科。它是 在普通社会学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综合角 度研究农村社会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及社 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揭示其相互关系,以期 为农村社会的建设,发展和管理,提供可作 为科学指南的一般原理。
12
(二)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1、农村社会结构:如农村人口、农村群 体、农村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农村社会阶 层、农村文化等。 2、农村社会行为:如农村生活方式,农 村生活规范、农村社会关系、农村社会流动、 城乡关系等。
15
2、农村社会学与农业经济学、农村经济 学的关系 有区别又有联系,学科性质不同,研究对 象不同,但同属于社会科学。 3、农村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如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统计学、政治学、 人口学等。
16
(四)、学习农村社会学的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 (1)为认识社会发展与变迁的一般规律和把握 中国的国情奠定理论基础 (2)为深刻认识和解决中国的农民问题提供理 论指导 (3)为树立农村发展的综合、协调和可持续的 科学发展观奠定理论基础
17
2、实践意义 (1)为制定农村政策、农村发展规划提 供科学依据 (2)为加强农村社区管理、组织管理提 供农村社会学的相关知识
18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农村社会学概述
1

一、 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农村社会学产生的背景(农村社会 学发源地是美国) 美国南北战争后,工业化、城市化加快, 农民分化加剧,农民组织格兰其,全美农民 协会为保护农民利益进行斗争。怎样认识农 村,怎样协调城乡利益,历史进程催生着农 村社会学。
2
(二)农村社会学的产生 农村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1894年,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C.R.亨德赫在 校内开设“美国农村生活的社会环境”课程— —前奏。1908年,美国总统西奥多· 罗斯福下令 组织以H.贝利为首的农村生活委员会,开展农 村问题研究——被认为是农村社会学诞生的第 一个里程碑。
13
3、农村社会过程:如农村的社会分化与 分层,农民的社会化,农村社会问题,农村 社会变迁、农村社会现代化等。 4、农村社会制度:如农村经济制度、农 村政治与行政管理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教育制度等。
14
(三)农村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农村社会学与普通社会学的关系 农村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从产生 的历史看,普通社会学先于农村社会学,从 研究对象看,两门科学有交叉重合,各自有 其重点,不能互相替代。
9
三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两种主张,一种是综合论,认为农村社会 学是研究农村社会整体的,如G、M吉勒特 的第二部《农村社会学》,认为农村社会学 研究对象是农村的起源与发展,解释农村社 会生活变化与与发展趋势。
10
第二种主张是局部论,认为农村社会学是 研究农村某一社会现象的,如P.O.桑德森认 为,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组织的;P.L.纳 尔逊认为,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中的群体 关系的;H.B.霍桑认为,农村社会学是研究 农村居民社会化的……
6
2、欧洲农村社会学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20年代,就有学者关 注农村问题的研究,但真正从农村学角度研 究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事。战后农村 面临重建和发展,——引入美国农村社会学 的理论与方法——部分美国学者前往欧洲进 行农村调查,联合国粮农组织积极推进欧洲 各国建立农村社会学组织(三股力量) 。
3
1916年北达科他州立大学的G.M吉勒特出 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农村社会学》教科书。 1923年吉勒特又出版了第二本——《农村社 会学》,1929年,哈佛大学的P.索罗金和G. 齐美尔共同出版了《乡村——城市社会学原 理》一书,第一次明确提出应该在与城市相 比较中研究农村社会的主张。
4
二、农村社会学的传播与发展
农村社会学在美国诞生后,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 亚洲如拉丁美洲、欧洲,农村社会学主要是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才得到长足的发展。
5
1、日本的农村社会学 20世纪20年代引进农村社会学 ——铃木荣太郎《日本农村社会学原理》 (1940年) ——福武直《中国农村社会结构》(1946), 《日本村落社会结构》(1959)等。
7
许多国家如荷兰、瑞典、挪威等国的大学 设立农村社会学课程,开展调查研究。 ——1957年,成立了欧洲农村工作协会, 不久又成立欧洲农村社会学学会,创办《农 村社会学》杂志。
8
——1964年,欧洲农村社会学会和美国农 村社会学会联合,成立了农村社会学国际 合作委员会(1976年改为国际农村社会协会 ——1964年夏,在法国召开世界农村社会 学大会,1968年在荷兰召开第二届农村社 会学大会。此后每四年一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