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折术后康复护理
第一篇:基本知识篇
一、骨折的定义
骨折是指骨或骨小梁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发生断离,多见于生活、工业、交通、站伤及运动中的意外事故,可由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拉力或积累劳损和骨骼疾病所引起。
二、骨折的分类
1.根据骨折的程度分类:不完全性骨折、完全性骨折。
2.根据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
3.根据骨折端的稳定程度分类: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
三、骨折的病理生理
骨折后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涉及骨折的愈合过程。骨折后,机体立即开始修复,骨折的愈合是一个复杂而又连续的过程,基本经历三个期,即血肿炎症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板形成塑形期。
1 血肿炎症机化期:该过程大约在骨折后的2-3周完成。
2原始骨痂形成期:该过程约需4-8周。
3骨板形成塑形期:该过程约需8-12周。
四、骨折的临床表现
1.全身
(1)休克:主要由于骨折导致的大量出血和剧痛所致。常见于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脊柱骨折、股骨骨折和严重的开放性骨折病人,或伴广泛的软组织损伤或合并内脏损伤的病人。
(2)疼痛:骨折及合并损伤处疼痛,在移动患肢时疼痛加剧。
(3)发热:骨折病人的体温多在正常范围。在骨折合并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以及损伤组织的吸收可使体温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8°C。
2.局部
(1)骨折的一般表现
1)局部肿胀、瘀斑或出血:局部可见软组织出血、肿胀,甚至出现张力性水饱;血肿浅表时,皮下出现瘀斑;开放性骨折时,可见骨折部位出血。
2)压痛:骨折部位有固定压痛。由骨长轴远端向近侧叩击和冲击时可诱发骨折部位的疼痛。
3)活动受限:骨折部位的肿胀和疼痛或完全性骨折,使肢体丧失部分或全部活动受限。
(2)骨折特有体征:只要出现其中的一项,即可确诊。
1)畸形:骨折移位后,可发生受伤肢体外形改变,表现为肢体短缩、成角、弯曲等畸形。
2)反常活动:在肢体的非关节部位出现不正常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断端之间互相摩擦时所产生的轻微音响及感觉。
五.骨折的并发症
1骨筋膜室综合征:常发生在受伤小腿和前臂的掌侧和背侧,临床表现为患肢持续性剧烈疼痛、进行性加重,麻木,肤色苍白;肢体
活动障碍,被动活动时引起剧痛。
2脂肪栓塞综合征:通常发生在骨折后48小时内,典型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窘迫、发绀、体温升高、心率快、血压降低、意识障碍,如烦躁、谵妄、昏迷、抽搐等症状;眼结膜下、胸部、腋下有瘀点。
3缺血性骨坏死和缺血性肌挛缩:最常见于股骨颈骨折后或其他合并脱位的骨折,病人可出现爪形手或爪形足。
4急性骨萎缩:常见于手、足骨折后,临床表现为疼痛和血管舒缩紊乱。
5关节僵硬:是骨折和关节损伤后常见的后期并发症。
6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常见于关节脱位及关节附近骨折者,影响关节活动功能。
7创伤性关节炎:多见于膝、踝等负重关节。
六、骨折的主要功能障碍
骨折在治疗中常需要较长时间的固定伤肢或伤部,因长时间制动可引起局部关节疼痛、肿胀、瘀斑或功能障碍、关节粘连僵硬、肌肉萎缩、肌力和肌耐力减退、肢体负重能力下降等功能障碍。
第二篇:功能锻炼篇
一、骨折早期(伤后1-2周内)
可指导患者进行伤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有利于伤肢血液循环,减轻伤肢肿胀。尽早鼓励患者对患肢近端与远端未被固定的关节进行各个方向的全范围运动,每日数次。根据患者的能力逐渐从被动运动、
助力运动、主动运动到抗阻运动
(1)等长收缩练习:石膏固定部位的肌群在复位稳定1-2天,局部疼痛减轻后即时进行等长收缩训练。开始时,先让患者在健侧肢体上体验肌肉的等长收缩。指导患者训练时肌收缩强度由轻到重,无痛时可逐渐增加用力强度。要求每天至少进行5-10组,每组重复10次,每次收缩维持10秒。
(2)支具保护下的功能练习:对于一些下肢骨折后髓内钉固定的患者,尽早在支具保护下进行下肢部分负重训练;患者取卧位时,在其下肢和床边(足侧)间放置坚固物体,让其双足支撑于坚固物体上,起到下肢部分负重的作用。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术后2-3天在有效的止痛和固定措施下让患者扶拐惊喜部分负重步行,有利于骨折断端的早日愈合,减少了长时间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促进生活活动的自理。
(3)加强健肢活动训练:包括主动运动及抗阻肌力训练,加强健侧肢体各关节活动和日常活动能力训练,早期健侧下肢负重。
二、骨折中期(伤后3-6周)
除了指导患者继续做伤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外,可指导患者进行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1)改善关节活动度:首先在关节牵引前进行20-30分钟的蜡疗或中药熏洗,使受累部位组织放松、血液循环改善、疼痛肿胀减轻,为牵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实,进行机械性的关节牵引,每次牵引至少保持10分钟,重量以不感到明显疼痛为宜,重复5-6次,每次
间隔10分钟。亦可用关节松动术。结束牵引后,用石膏或支具固定被牵引关节所在位置,保持和巩固牵引的效果。
(2)肌力练习:骨折患者在恢复期迅速恢复肌力是改善其功能活动的关键因素。在进行肌力训练时应注意掌握运动量和训练节奏;遵循疲劳和超量恢复的原则,准备—强度—放松的原则;选择合适的运动量,在无痛下进行肌力训练;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积极性,肌力训练应持之以恒。
(3)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工作能力:可通过作业疗法及文体活动来改善动作技巧,发展身体素质,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工作能力。
三、骨折后期(伤后7周以上)
主要指导患者进行加强伤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关节活动范围趋于正常,但还需进行全面的肌肉与关节锻炼。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弃掉外固定或支具锻炼。进行举物或下蹲活动,逐渐恢复肢体功能。但是,有的骨折后期,由于某种原因所致关节功能障碍,此时还需进行相应的关节修复手术及康复指导。
四、几种常见骨折术后的具体功能锻炼
(一) 锁骨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2.功能锻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