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负荷控制系统简介

合集下载

基于无线传输的嵌入式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无线传输的嵌入式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无线传输的嵌入式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保证供电的稳定和安全,电力负荷控制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传统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通常采用有线连接,这种方式存在着布线难、成本高等问题。

随着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基于无线传输的嵌入式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逐渐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一、系统设计1. 系统结构基于无线传输的嵌入式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管理中心:负责系统的整体管理和控制,负责下达控制指令,并接收终端节点上传的数据。

(2)终端节点:主要包括传感器、嵌入式控制器、通信模块等组件,用于采集电力负荷数据并与管理中心进行通信。

(3)操作界面:用于管理中心与用户进行交互,包括控制指令下发、数据展示、异常报警等功能。

2. 系统工作流程系统工作流程如下:(1)终端节点采集电力负荷数据,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数据传输至管理中心。

(2)管理中心解析并分析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下达控制指令。

(3)终端节点接收控制指令,并对电力负荷进行实时控制。

(4)操作界面实时展示数据、控制指令及异常报警等信息。

二、系统实现1. 硬件设计系统整体采用分布式架构,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布线难度。

(1)终端节点硬件设计终端节点由传感器、嵌入式控制器、通信模块等组件组成。

传感器采集电力负荷数据并通过模拟电路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嵌入式控制器实现控制算法,通信模块实现与管理中心的通信。

(2)管理中心硬件设计管理中心由中央处理器、无线接收器等组件组成。

中央处理器实现数据处理和控制指令下发等功能,无线接收器实现与终端节点的无线通信。

2. 软件设计(1)终端节点软件设计终端节点软件主要包括采集模块、控制模块、通信模块等。

采集模块实现电力负荷数据的采集和转换,控制模块实现控制算法,通信模块实现与管理中心的通信。

(2)管理中心软件设计管理中心软件主要包括数据处理模块、控制指令下发模块、通信模块等。

负荷管理系统在电力营销反窃电工作中的应用

负荷管理系统在电力营销反窃电工作中的应用

负荷管理系统在电力营销反窃电工作中的应用1负荷管理系统概述负荷管理系统也被称作是无线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在用电现场用户端安装终端设备,以实现实时监测电力用户用电情况。

此系统的应用,将数据信息存储在数据库内,为电力资源管理,提供便利条件。

2常见的窃电方法 2.1欠压窃电法不法分子使用欠压法窃电是通过改变电能计量装置电压回路接线,迫使压线圈失压,减少电能表装置受到电压,以此方法窃电叫做欠压窃电法,图1为欠压窃电法的实际接法。

2.2欠流窃电法欠流窃电法类似于欠压窃电法,其工作原理为通过改变电能计量电压回路正常接线,或是故意制造计量电流回路故障的方式,使得电能表中的电压圈数失去其所对应的电流,或是仅能够通过一部分电流,对电流计量的准确性造成较大的影响,以达到窃电的目的。

此类窃电方法常用操作即为断开电流回路,或是对电流进行分流操作等,图2为欠流窃电法的接法示意图。

2.3扩差窃电法扩差窃电法这种窃电方法主要是改造电能表内在结构性能,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使其显示数据和实际数据产生较大差异,从而达到窃电的目的。

2.4无表窃电法对于采用无表窃电法的窃电行为,其主要表现为私拉乱接或随意用电行为,此类窃电活动不仅会导致电费的大量流失,还会给电力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严重威胁到窃电不法分子的人身安全,此外,其还会对该地区的整体供电造成影响,进而对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

3负荷管理系统在电力营销反窃电工作的应用分析3.1远程抄表应用目前,国内的很多用电管理部门要想具体地了解用电用户的各项用电信息和数据,必须要派抄表人员到用户住宅附近进行抄表和相关的数据采集。

这种人工采集数据的方式一方面工作量比较大,容易导致抄表人员产生疲倦感,从而导致采集数据的失误,另一方面,人工抄表的方式工作效率比较低,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用电需求。

随着负荷管理系统在电力系统的运用,电力管理部门可以不用安排具体的抄表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抄表就够能获取用电用户电能计量表里面的具体数据,并且远程抄表与人工抄表的方式比起来,大大节约了物力和人力的支出,而且效率更高,失误率更低,更能满足用电管理的现代化标准。

第1章_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系统概述

第1章_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系统概述

第1章系统概述1.1 概述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电力需求的飞速增长,电力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经常出现限电拉闸的情况。

由于当时的设备限制,出现了限电“一拉一条线”的局面,给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应运而生。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通过无线信道,对安装在用户侧的终端装置进行监控,实现了限电到户,保证了大用户和重要关键部门的用电,对缓解当时的电力供需矛盾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电网的完善,电力市场的供求矛盾得到了根本上的解决,对控制负荷的要求在不断的减弱,同时对负荷的综合管理功能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功能也由原来的单纯的控制与压负荷扩展到现在的电力负荷和电量综合管理系统的用电质量监测、远方抄表、购电控制等,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2000年11月,河南电力公司用电处为了规范河南省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实用化水平,拟定了河南省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主站应用软件设计规范,提出了对系统主站软件进行统一设计和开发,并在全省推广使用一套功能齐全、高水平、高质量、系统维护和升级便利的主站应用软件。

2000年12月29日河南省电力公司用电营业处与上海协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定了《河南省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主站应用软件开发合同》,2001年2月成立了电力负荷和电量综合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小组,并于同月立项,开发工作正式开始。

2001年8月,软件第二版正式投入运行。

通过近三个月的使用,濮阳系统于2001年10月底召开了河南省电力和电能量综合管理系统统一主站软件现场推广会,得到了河南省电力公司专家组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1.2 系统特点1.功能全面:该软件覆盖了变电站的电量采集、公用配变的监测、用户用电的监控、地方电厂的发电管理等方面,具备了负荷监控、负荷预测、远方抄表、计量监测、用电异常分析、电压监测、谐波监测、供电可靠性分析、线损分析、变电站母线平衡分析、用电分析等功能。

基于ARM的无线GPRS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开题报告

基于ARM的无线GPRS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开题报告

基于ARM的无线GPRS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电力负荷控制技术是节能减排和电力系统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无线通讯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GPRS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的无线通讯技术,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物联网领域的数据传输。

基于ARM构建的无线GPRS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电力负荷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该系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将电力负荷数据上传至服务器进行分析和处理,进而实现对电力负荷的调度和控制。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设计和实现基于ARM的无线GPRS电力负荷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目标:(1)硬件方面:设计一个基于ARM架构的嵌入式系统,实现对电力负荷进行监控和控制的功能。

(2)软件方面:通过开发相应的应用程序和驱动程序,实现电力负荷数据的采集、传输和控制。

(3)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实验和测试,验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研究内容(1)硬件设计:选用ARM处理器作为系统芯片,设计嵌入式系统硬件电路,包括电源模块、GPRS模组、传感器模块等,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和控制功能。

(2)软件开发:基于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相应的应用程序和驱动程序,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和控制功能。

(3)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实验和测试,验证其功能和性能,包括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以及控制效果的可行性等。

4. 研究意义(1)提高电力负荷的监控和控制能力,从而实现对能源的合理调度和利用。

(2)促进物联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和推广,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3)丰富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5. 研究方法(1)采用先进的ARM处理器作为系统芯片,设计嵌入式系统硬件电路。

(2)采用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作为软件开发平台,开发相应的应用程序和驱动程序。

(3)对系统进行实验和测试,验证其功能和性能。

6. 预期成果(1)设计和实现基于ARM的无线GPRS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

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原理与应用

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原理与应用

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原理与应用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系统是集用电控制、终端用电数据采集、参数下发、远程抄表于一体的自动化系统,它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电网运营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扩大了监测数据的范围,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负荷控制系统最初是由于电能紧张,为了在用电高峰时拉闸限电而应用的,随着电力市场供需矛盾的转化,系统的功能已由控制为主转变为以负荷管理为主。

事实上,应用了负荷控制系统的工业用户普遍反映通过实现对企业用电的有效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

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功能1系统总体结构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系统与一般负荷控制系统的显著区别是中心站与终端控制器之间不必敷设通信电缆,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1)负荷控制系统中心站(即主台),通常位于地区电力运行管理部门内。

主台可通过选择控制终端的硬件地址与指定的用户进行通信,也可进行广播通信。

(2)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架在中心站的天线和用户处的小型天线以及用于信号转发的中继站。

(3)安装在工业用户处的负荷控制终端,用来采集用电数据,由内置电台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发送到中心站,并可接受中心站的命令对用户的用电进行控制。

2系统主要功能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数据采集:自动采集用电线路的电压、电流,计算出功率因数、有功及无功功率和电量,并报告最大、最小负荷及其出现时间。

对采集到的数据生成曲线图及棒形图显示在屏幕上,并可连接打印机打印输出。

•负荷控制:可以对用户实现功控及电控,也可直接对用户进行轮次跳闸控制。

•远程抄表:远程抄回用户安装的复费率电能计量表所测量到的用电数据。

•远程整定:由主台向用户远程下发控制参数,包括时段定值、PT(电压互感器)变比、CT(电流互感器)变比、电表脉冲常数,并可进行终端对时。

•通话与信息传送:终端可以向主台申请通话,获准后可与主台通话;主台可以主动选择用户进行通话,并可向用户下发简短的中文信息。

无线远程配电柜综合控制系统概要

无线远程配电柜综合控制系统概要

无线远程配电柜综合控制系统概要系统介绍无线远程配电柜综合控制系统是一种利用无线通讯技术实现对配电箱进行实时、远程监控的系统。

该系统通过使用传感器对配电箱的相关参数进行监测,例如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并将监测到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远程服务器进行分析和处理。

该系统还包括了一个集成控制平台,可通过该平台实现对配电箱进行遥控,例如通过平台对配电箱进行远程开关电源等操作。

通过该系统,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对配电箱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系统架构无线远程配电柜综合控制系统包括以下主要组成部分:•传感器节点:安装在配电箱中,用于监测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并将监测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服务器。

•服务器:接收传感器节点传输的数据,并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将监测结果显示在集成控制平台上。

•集成控制平台:用户通过集成控制平台实现对配电箱进行遥控和实时监测。

系统架构图如下所示+----------------+ +----------------+ +-----------------------+| | | | ||| 传感器节点 +--无线-->+ 服务器 +--有线-->+ 集成控制平台|| | | | ||+----------------+ +----------------+ +-----------------------+系统功能无线远程配电柜综合控制系统具备以下功能:实时监测无线远程配电柜综合控制系统可对配电箱中的电流、电压、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掌握配电箱的运行状态。

故障诊断该系统通过对传感器节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快速定位配电箱中的故障并进行诊断。

远程控制系统可通过集成控制平台实现对配电箱的遥控,例如远程开关配电箱的电源。

历史记录查询系统可将历史记录存储到服务器中,用户可通过集成控制平台查询历史记录。

系统优势相对于传统配电箱,无线远程配电柜综合控制系统具有以下优势:实时性系统可实时监测配电箱的运行状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配电箱的状态。

浅谈无线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功能应用

浅谈无线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功能应用

浅谈无线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功能应用[摘要]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具备了对大用户进行远程控制的条件,从而实现发电功率与负荷功率平衡。

通过对负荷管理系统的结构介绍,并对系统中的各部分进行详细介绍,然后对中心站的主控软件系统的功能进行划定,最后对软件系统中的重要功能实现提出了设计、实现方案,为进一步实现中心站主控软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字] 无线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中心站1.负荷管理系统的系统结构负荷管理系统由中心站、通道和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呈辐射状分布。

系统的总体网络结构如下图1所示。

图1 负控系统总体网络结构图2. 中心站中心站是系统的核心部分,是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运行和管理的指挥中心,它由一个计算机内部局域网和相应的主控软件组成。

中心站的网络结构采用标准的以太网结构,内部以星型连接方式实现,采用这种结构有利于系统在将来增加其它管理工作站,而且同电力局其它系统的连接也会非常方便。

2.1 通道通道是系统的通讯线路,用来在中心站和用户终端之间传送信息,通道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该系统功能的实现。

无线信道没有有线信道可靠,易受外界随机干扰,速度受限,但无线信道组网方便,与电网一次设备无紧密连接。

具有使用灵活,维护工作量小,易实现数据双向传输,容易扩充等特点,能满足负荷控制技术实时性要求。

2.2终端电力用户终端设备由具有数据采集及处理能力的微处理机系统和数传通道系统组成, 因此电力用户终端设备能实时采集用户的用电信息、供电状况、电量信息、电表计量数据等各项用电数据, 并能通过数传通道发送到监控中心。

3. 中心站的主控软件的设计3.1主控软件的功能设计实现通信处理:通信涉及到工作站与前置机间的网络通信以及前置机与终端间的无线通信。

其中,前置机作为各工作站与终端通信的转发器,其通信处理模块的设计非常重要。

由工作站下发的遥测、遥信、遥控命令以及参数、定值设置命令等,先通过网络发送给前置机,再由前置机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发送至终端,终端据此完成数据采集、远方抄表以及负荷控制等任务。

基于无线通信的精准负荷控制系统

基于无线通信的精准负荷控制系统

基于无线通信的精准负荷控制系统马小燕,余高旺,蔺立,魏艳伟,赵丹,李磊(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河南许昌461000)摘要:为解决硬接线精准负荷控制系统中存在的接线复杂、工作量大、成本高和影响美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精准负荷控制系统。

系统能够通过无线数据上传和下发可切负荷量,并依据控制策略、就地频率判据,实现切负荷量的计算和执行。

无线通信精准负荷控制系统通过了多项检测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无线通信精准负荷控制系统通信稳定,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的有效数据与硬接线精准负荷控制系统得到的数据完全一致,可满足可切负荷资源管理的要求。

关键词:负荷控制;无线通信;VDP协议;快速检索;一键恢复负荷中图分类号:TM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8188(2019)14-0040-06马小燕(1984-),女,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

DOI:10.16628/ki.2095-8188.2019.14.007Precision Load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Wireles s Communication MA Xiaoyan,YU Gaowang,LIN Li,WEI Yanwei,ZHAO Dan,LI Lei (Xuchang XJ Software Technology Co.,Ltd.,Xuchang4610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C complicated wiring,heavy workload,high cost and esthetic election in ihehaed wieingpeecision ooad conieoosysiem,ihispapeepeoposed apeeciseooad con ieo osys iem based on wieeoes communicaiion.Thesysiem can upooad and downooad ooad sheddingiheough wieeoesdaia,and in accoedancewiih iheconieoosieaiegyand iheoocaooeequencyceiieeion,eeaoizeihecaocuoaiion and execuiion ooiheooad shedding quantity.The precision load control system o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has passed the type test.The test results show ihaiihecommunicaiion oowieeoescommunicaiion peeciseooad conieoosysiemissiaboe,iheeaoid daiaieansmiied by wieeoesneiwoek isideniicaowiih ihedaiaobiained bypeeciseooad con ieo osys iem wi ih haed wieing,which can meei iheeequieemenisooooad sheddingeesouecemanagemeni.Key worls:load control;wireless communication;UDP protocol;fasS retrieval;one-click load recovery0引言精准负荷控制系统主要用于统筹电网资源与负荷综合配置,实现电源、电网、用户负荷互济互动,提高电网特高压故障应急响应能力+门。

基于无线通信的精准负荷控制系统王振宇

基于无线通信的精准负荷控制系统王振宇

基于无线通信的精准负荷控制系统王振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电力系统不断完善,逐渐融入了无线通讯科技,不仅提高了其自身的价值,还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交直流电的进步特征。

而无线电精准负荷控制体系也是在这种北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在科技领域方面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负无线通讯技术;架构设计;精准负荷引言为了更好地促进无线通讯的进步,相关人员将整体环节进行了精简工作,在这里主要使用了精准负荷控制体系。

1、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讯技术之所以可以替换有线通信,其自身的优缺点不可或缺,虽然无线通讯技术的稳定性和安全得不到更高的保障,但是这种通信技术的使用成本很低,不需要很高的技术性要求,发展方向较为广泛。

随着我国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互联网科技的进步,无线电通讯技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与应用,因为无线电通信技术可以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密,让重要信息无法泄露,从而使得该项技术逐渐在通讯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然而,当前所使用的电网都存在着很多的缺点,不仅使用成本较高,稳定性还得不到保障,主要分为GPRS和CDMA两个类型。

而另一个技术的引入,不仅满足了无线电的使用要求,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矛盾和问题,从而提高了自动化发展过程,这种技术主要应用于宽带接入等方面。

2、面向精准切负荷业务的安全通信架构设计2.1架构层次模型2.1.1对精切业务传输的四个途径分层静切业务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即静切业务控制终端用户层,这部分包含范围很广,不仅囊括了工业生产的用户,还将商业用户包含其中,该部分对于相关信息的传输和传导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让中枢部门及时地得到监控和管理信息。

除此之外,静切业务还包含接入层和主副站层三种情况。

2.1.2对信息通信方式进行分层通讯方式因为介质的不同和电压等级的差别而出现了多种形式,这些形式在空间上排列为由上到下,第一种形式为双通道融合低压接入网,第二种为多介质融合冲低压通信网,最后一种形式为光纤骨干网。

负荷控制系统无线专网的分析及改进

负荷控制系统无线专网的分析及改进

负荷控制系统无线专网的分析及改进贾阿丽【摘要】负荷控制系统无线专网已经成为国家电网对各电力公司的基本要求.由于该网还存在着通信资源浪费、频谱利用率低等问题,从数据交换方式、调制方式、信道接入算法、通信可靠性和网络智能化六个方面对负荷控制系统230M无线专网进行研究.并通过采用分组交换法、PSK调制方式以及控制接入和随机接入两者相结合的混合接入方式进行改进,采用前向纠错技术、交织技术、扰码技术和使用ARQ协议进行出错重传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运用自组网技术和智能电网使网络智能化.【期刊名称】《现代计算机(专业版)》【年(卷),期】2017(000)018【总页数】4页(P37-40)【关键词】分组交换;PSK;信道接入算法;通信可靠性;网络智能化【作者】贾阿丽【作者单位】运城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运城 044000【正文语种】中文负荷控制系统无线专网已经成为国家电网对各电力公司的基本要求。

由于该网还存在着通信资源浪费、频谱利用率低等问题,从数据交换方式、调制方式、信道接入算法、通信可靠性和网络智能化六个方面对负荷控制系统230M无线专网进行研究。

并通过采用分组交换法、PSK调制方式以及控制接入和随机接入两者相结合的混合接入方式进行改进,采用前向纠错技术、交织技术、扰码技术和使用ARQ协议进行出错重传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运用自组网技术和智能电网使网络智能化。

随着工业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专变用户数量迅猛增长,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对一些电力公司制定了电力负荷控制系统无线专网“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战略目标,即覆盖供电局全部用户、采集全部用电信息、支持全部电费控制。

目前,电力企业多数构建的是230MHz无线专网,并且广泛使用的通信设备是数传电台,但随着一些新型通信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已经出现了大量进一步提高无线通信资源利用率的新手段和组网模式。

根据现有新型通信的体制,230MHz无线专网还远不能达到现状的要求,可以考虑在网络的结构、信道和频谱利用率以及通信可靠性等方面进行提高其性能[1]。

基于无线通信的精准负荷控制系统

基于无线通信的精准负荷控制系统

基于无线通信的精准负荷控制系统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极大地提升,同时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大量的终端设备接入配电网,配电网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正面临着挑战。

文章首先介绍了系统架构,接下来详细阐述了精切业务需求,最后面向精准切负荷业务的安全通信架构设计做具体论述。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无线通信;精准负荷;控制系统引言为避免多直流馈入电网发生多直流连续换相失败和故障导致直流闭锁时将造成受端电网有功功率大幅缺额导致的电网频率急剧下降给电网运行带来的巨大风险,一般在直流落点近区配备频率紧急协调稳定控制系统,根据直流损失功率的大小通过紧急提升相邻直流输送功率、切除抽水机组和受端电网相应负荷来保持受端电网的功率平衡,抑制频率下降。

但传统的稳控系统切除负荷的对象一般是变电站110Kv,35Kv和10Kv出线,一旦稳控系统动作,将造成受端电网大面积停电,社会影响较大,容易达到国务院颁布的599号令《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所规定电力安全事故等级划分标准。

采用快速切除可中断大用户负荷的精准负荷控制技术,具有点多面广、快速可靠、选择性强的优势,对社会用电影响面小,可用于解决大电网的频率稳定问题,满足多直流同时故障时对大量切负荷的客观要求。

2016年,江苏电网结合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的实施率先完成了毫秒级快速精准负荷控制系统的试点工作,把传统的切除配电网的负荷线路延伸到可中断的大用户负荷线路,实现了快速切负荷方式的根本性改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1无线通信精准负荷控制系统架构系统在用户侧就近变电站和用户侧负荷控制终端之间建立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可中断负荷的实时精准控制,即在子站到负荷控制终端之间进行无线传输。

系统包含子站、接口转换装置、核心网系统、专网终端和用户侧负控终端。

子站选址为各地级市负荷中心站,主要收集汇总无线核心网系统传输的本分区的可切负荷量,并下发切负荷命令。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在秦皇岛地区的应用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在秦皇岛地区的应用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在秦皇岛地区的应用摘要:为落实中央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求,秦皇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治理地区大气污染源,其中包括淘汰秦皇岛地区小型燃煤锅炉,推行电能替代方案,试点了多种煤改电供热替代方案。

任意一种方案的落实,都离不开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建设和支撑,基于此,文章对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在秦皇岛地区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原理;装置;效果一、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功能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通信方式主要有有线、无线和载波等,它的应用原理是通过用户端的信号采集装置,在电力企业综合分析系统内部实现用电数据汇总,继而对其进行处理和总结,在具体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中对其进行应用。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功能比较多,主要有测量、遥感、控制等,它不仅能够对电力用户的实际用电情况及数据等进行远距离监测,而且采用智能化的方式实现电表查抄、信号收集、负荷控制及数据分析等。

如果电力系统运行中出现异常,该控制系统可自动报警,使远程控制人员对故障情况进行查看和记录,以明确用户的电力变更情况,并及时处理故障问题。

二、电力负荷控制的装置的分类1、长波电台电力负荷控制系统所谓长波电台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就是将各个地方的电力负荷控制信息统一汇总到中央电力局的负荷控制中心,经过处理之后的信号在被通讯装置传输到BBC电台,然后电台再将负荷控制命令传输到各个地方的电力管理系统。

显然,这种控制系统对于我们国家不太具有实际价值,因为我们国家的领土过于辽阔,通讯信号的传输过于费时。

2、音频负荷控制装置所谓音频负荷控制装置就是利用已有的网络系统来对控制信号进行传输。

该种装置又名为纹波控制,它的应用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甚至某些企业在此方面的技术早已经发展的尤为成熟。

这种控制系统的优点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甚至可以满足工业化的要求,但是有待改进的是这种控制系统的装置在生产上不仅工艺过于繁琐复杂,而且生产出的装置的体积太大而不能够方便的用于实际生产,所以我们国家对这种装置的应用并不太推广。

电子科技15秋《供配电系统监控与自动化》在线作业2

电子科技15秋《供配电系统监控与自动化》在线作业2

15秋《供配电系统监控与自动化》在线作业2单选题多选题一、单选题(共 7 道试题,共 35 分。

)1. 配电自动化的通信系统要求在()条件下能可靠工作。

. 很强的电磁干扰环境下. 雷电. 电力故障. 在电力故障以及强烈的电磁干扰环境-----------------选择:2. 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作为信息载体,以()作为传输介质的通信手段。

. 导线. 电缆. 光导纤维. 其它-----------------选择:3. TTU与FTU相比较,除了在系统程序上有所不同外,两者在硬件上的不同之处在于()。

. TTU增加一路与用户抄表器通信串行口. 输出量不同. 投切了电容器. 以上都不对-----------------选择:4. 无线电负荷控制系统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形式,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规定电力负荷监控系统的必要带宽为()。

. < 16kHz. > 16kHz. =16kHz. 其它-----------------选择:5. 在配电自动化中,安装在开闭所和配电变电站内部的自动化属于()。

. RTU. FTU. MTU-----------------选择:6. 配电自动化的三个基本功能要求包括()。

. 安全监视. 安全检查. 控制. 保护-----------------选择:7. 光端机按照传输制式划分,可分为()光端机。

. SH和PH. SH和PM. PH和PM. 光Moem和光纤收发器-----------------选择:15秋《供配电系统监控与自动化》在线作业2单选题多选题二、多选题(共 13 道试题,共 65 分。

)1. 微机远动装置的基本功能有(). 四遥. 事件顺序记录. 系统对时和电能采集. 自恢复自检测以及和S系统通信-----------------选择:2. 配电自动化的计算机系统包括()。

. 硬件系统. 相关数据. 软件系统. 源文件-----------------选择:3. 配电网络重构的研究方法一般分为两类()。

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原理与应用

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原理与应用

三、 系统 硬 件 构 成
系统 的终端 控 制器 采 用 青 岛青 智 仪 器 有 限 公 司 设
计开发的 WK5 -0型无 线 电 力 负 荷 控 制 终 端 , 有 两 路 它
无 线通 信 网 络 发 送 到 中心 站 , 可 接 受 中 并
心 站 的 命 令 对 用 户 的
用 电 进行 控 制 。
常及 其 出现 时 间 。
转 变 为 以负荷 管 理 为 主 。截 止 到 2 0 0 0年 , 岛 市 已经 青 建 立 了较 大 规 模 的负 荷 控 制 系 统 , 且 通 过 了 国家 电 而 力 部 门 的刨 优验 收 。所 有 应 用 丁该 负荷 控 制 系 统 的工
业 用 户普 遍 反 映 通 过 实 现 对 企 业 用 电 的 有 效 管 理 , 企 业 的经 济效 益 得 到 丁 明显 提高 。
【 键 词 l 无 线 电力 负荷 控 制 关

系统
中 心站
电台
终 端控 { 器 目 I



压 、 流 , 算 出 功率 因 数 、 功 及无 功功 率 和 电量 , 电 计 有 并
报 告最 大 、 小 负 荷 及 其 出 现 时 间 。 对 采 集 到 的数 据 最
无 线 电力 负 荷 控 制 系统 是 集 甩 电 控 制 、 端 用 电 终
维普资讯
无 线 电 力 负 荷 控 制 系 统 的 原 理 与 应 用
东南 大学 自动控制 系 ( 京 南 2 0 9 ) 王建 国 10 6
【 摘要 】 阐 述 了无线 电力 负荷 控 制 系统 的总 体结 构 及主要 功 能 , 介绍 了一 种 终端 控制 器 的 内部 结掏 及 工作 原 理 最 后 给 出了 系统 的主 台管 理软 件 框 图

配电自动化系统-chapter7专业教学

配电自动化系统-chapter7专业教学
档案管理
优选知识
7.5 配电网的负荷预报
负荷预报对电网安全与经济运行意义重大。 配电网负荷预报分类: 1. 地区负荷预报:配电网一日至一周逐小时的
总负荷或某一区域的负荷预报,主要用于购电 计划与供电计划。 2. 母线负荷预报:配电网总的或某一区域各负 荷点(母线)的负荷预报,主要用于状态估计 或潮流计算。
是事先预告,可在对应时间段上加上经验值得到:

' 4,t
Zˆ 4,t
Zt
(t 1,2,3,,24)
Zt - -该电视节目负荷增加经 验值,仅在该节目期间有效
优选知识
2.母线负荷预报
在配电网不可能实时量测到每一母线上的负荷, 一般采用预报方法将量测或预报得到的上一级 地区负荷近似地分到各母线上。
优选知识
负荷预报步骤
1)分析历史数据:找出负荷变化规律,建立负荷 预报模型。
2)建立线性变化模型:将过去几日平均负荷曲线 按时序画在一张图上,按此曲线的延长段即可预报 次日平均负荷。
3)建立负荷周期变化模型:用一日平均负荷除以 各时段负荷,得到过去几日的日负荷周期变化曲线; 取此曲线的各时段均值,即可得到次日负荷变化周 期曲线。
4)负荷预报:按线性模型预报次日负荷评价值, 按周期变化模型预报次日负荷变化系数,两者相乘 即可得到次日负荷预报值。
优选知识
负荷预报举例(按3天负荷数据为例)
a)日实 时负荷 曲线;
b)日平 均负荷 曲线;
c)日负 荷周期 变化曲 线
优选知识
预报过程(1)
假设前3天负荷资料:
Z1,1 Z1,2 Z1.3 …… Z1,24 第1日每小时负荷;
对每个母线给出一个负荷分配系数,将地区负 荷乘此系数便可得到各母线上的负荷。

负荷管理系统在电力营销反窃电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负荷管理系统在电力营销反窃电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负荷管理系统在电力营销反窃电工作中的应用分析負荷管理系统又称无线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主要是运用无线通信方式,通过安装在客户现场的终端装置,实时监测客户具体的用电情况。

负荷管理系统也会在数据监测的过程中,把一些数据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内部,更加有利于电力企业对于电力资源的有效管理。

负荷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发现窃电用户,对于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负荷管理系统;电力营销;反窃电;应用1常见的窃电方法1.1欠压窃电法使用欠压窃电法的不法分子主要以改变电能计量电压回路的正常接线,或是故意破坏完整良好的计量电压回路的方式,导致电能表的电压线圈失压,使得其所受到的电压减少,以实现窃电的目的,图1为欠压窃电法的实际接法。

1.2欠流窃电法这种方法与欠压窃电法类似,其工作原理主要是改变电能计量电压回路的正常接线,或故意制造计量电流的回路故障,使电能表电压圈数失去其相应的电流,或者只能通过一部分的电流。

这影响了电流计量的准确性,从而使不法分子达到窃电的目的。

这种窃电方法常用的操作是断开电流回路或对电流进行分流等。

欠流窃电法的接法如图2。

1.3扩差窃电法扩差窃电法一般是通过改造电能计量表内部结构性能的方式,使得其所显示的数据与实际数据间产生较大的差异,以达到窃电的目的。

不法分子通常还会直接利用电流或一定的机械力,对电能计量表的安装进行直接的破坏,以使得电能计量表显示的数据出现误差。

例如,某用电检查所所长带领队伍突击检查时,发现某一个村子的大部分负荷使用此种方式窃电,窃电电量较大,之后通过核查该村用电状况,补收电费与违约使用电费2万元。

1.4无表窃电法使用这种方法的窃电分子主要表现为私拉乱接或者随意用电行为,这种窃电方法不仅会造成电费流失,给电力企业带来比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对于窃电分子的人身安全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另外还会影响到整个地区的供电情况,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2电力营销中的负荷管理系统2.1负荷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负荷管理系统主要用于事实数据的检测与采集,其一般安装于用户的终端装置,可全天候、实时监测用户的实际用电情况,具体的监测方法为:每天从用户处采集48h用电数据,储存至数据库服务器,然后通过主站计算机管理系统对其进行分析处理,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简要回顾及未来发展方向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简要回顾及未来发展方向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简要回顾及未来发展方

1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简介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Power Load Control System,PLCC) 是一种可以协助运营商和分配商控制电力系统的开放式系统。

这种系统能够为电力系统提供有效的控制,以响应诸如过载、供电可靠性、电价等特定问题。

此外,PLCC 系统还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电力系统,以获得更高的效率和经济利益。

2 PLCC 系统简史
PLCC 系统最早由西班牙研究人员在 2002 年开始尝试,并于2004 年正式发布。

之后,欧洲、美洲和亚洲的不同地区开始投入使用PLCC 系统,服务的客户越来越多,需求也越来越重要。

随着技术的更新和不断改进,如今的 PLCC 系统已经成为为电力公司提供服务的重要方式。

3 PLCC 系统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PLCC 系统正在发展和改进,以满足电力部门更高要求。

例如,为了提高系统的响应能力,现在已经推出了许多新技术,例如机器学习、自适应控制和算法优化等。

此外,新一代的智能终端也对 PLCC 系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

另外,不同行业的 PLCC 系统应用也正在发生变化。

比如,工业
级的 PLCC 系统可以实现更精确的控制和记录,从而提高整体的效率。

在居民领域,也正在发展出安装在移动设备上的节能 PLCC 系统,以
消灭家庭中的过度能耗。

4 结论
PLCC 系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部分,而未来会
非常重要。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PLCC 系统和应用将越来越完善,为
电力行业带来更高效率、更优质的服务,满足用户更高质量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电负荷控制系统简介2002-10-16 8:17:00 来源:无线电负荷控制系统是指以无线电作为信息传输通道对地区和用户的用电负荷、电量及时间进行监视和控制的技术管理系统。

系统的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前置机、电台、天线、电源等设备组成。

属台是设在用户的单向和双向终端,由电台、调制解调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参数显示及电源等组成。

通信系统是国家无委批准用于无线电负控的专用频率,它利用无线电波传送控制信号。

由于中央站天线高度和发射功率的限制,监控范围相对受到限制,为了扩大监控范围,须考虑加设中继站。

特点:该系统属集中控制系统,具有遥控、遥测、遥信等功能,系统容量大,调整配置灵活,容易扩充。

当电网发电出力不足,需拉闸停电时,遥控功能可根据实际情况拉下所需负荷,避免调度部门对供电线路直接停电。

还可随时监测、检索用户的用电情况,并通过主台显示器了解用户的设备运行情况,开关状态等。

主台计算机系统对采集的信息进行计算汇总分析打印等技术处理。

功能:①系统控制中心的功能;②系统终端的功能。

系统控制中心的主要功能如下:①遥控功能:遥控功能是指控制中心可以在远方发布遥控跳闸命令,使遥控终端接受主台命令跳开开关的功能;②遥测功能:遥测功能是指控制中心可以在远方采集用户的用户数据,并将用电数据全部存入计算机并进行分析。

③遥调功能:主台对所有用户终端调整电力电量指标及各种参量;④遥信功能:控制中心可随时了解用户的开关状态、拉路情况进行分析;⑤对时功能:为保证双向终端用户时钟与主台保持一致,整点时系统自动对时;⑥通话功能:主台可与全部双向终端用户进行通话;⑦主台计算机系统对用户资料进行打印及其它技术处理;⑧系统自管理功能:为保证无线电负荷控制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系统终端功能如下:①双向终端功能:接受主台各种命令,包括对用户的电压、电流、有功电量、无功电量、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最大需量等进行数据采集,按给定的电力电量指标进行闭环自动控制,接收主台的广播通话及选站通话、报警,当电力、电量超指标修改定值、拉闸等均发出报警、显示参量,时间、峰谷时段功率定值、最大需量定值、电量定值、瞬时负荷、电量、最大需量、跳闸次数等均可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终端机在停电时所有数据均可保留。

②单向终端功能:接受主台各种遥控命令,接受主台对时,峰谷时段的各种参量设定,遥控跳闸时间过后自动恢复允许合闸。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供需关系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电力负荷控制系统也在不断的发展,多功能、服务型的负荷信息管理系统已在多年的运行实践日臻完善和提高。

电力负荷控制的应用与分析2002-9-30 9:41:00 来源:电力负荷控制不仅是配电自动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负荷管理的技术手段。

在国外,电力负荷控制已有较长时间的应用,其目的是采用合理的峰谷电价差别,调动广大用户参加电力系统调峰;它是利用自动控制技术,由供电公司远方控制用户部分用电设备开关的关断,使用户尽可能避开日高峰时段用电,移到低谷用电,起到系统削峰填谷的作用的技术措施,它不影响用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进行电力负荷控制,对供电部门来说,在保证供电和用电电量平衡的情况下,可以少装发电机组,提高现有发电设备的利用率;对用户来说,用同样多的电量可少花钱。

因此,对供、用电双方都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例如,在国外,许多家庭(还有宾馆、工厂等)采用贮蓄式电热水器供应热水,供电公司利用电力负荷控制技术直接控制热水器的开关,分时段安排它们在后夜系统低谷时段通电热水。

这样,减少了白天及高峰时间的用电,增加了低谷用电,峰填谷,达到自动调峰的目的。

目前,在我国,电力供应不足,发电厂发出的电力和电量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电力负荷控制除担任调峰功能外,主要是计划用电,即在一定时间内限制用电的技术手段,以避免采用拉闸的办法分区停电,从而影响重要用户或大用户内重要负荷的电力供应,确保电网安全。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供电量与用电量将会做到平衡,但居民用所占比例将增加,峰谷矛盾会仍然突出。

那时,电力负荷控制的功能将会转变为象国外那样的功能,但仍然是需要的。

电力负荷控制按照通信媒介(或信道)不同,分为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电力载波负荷控制、音频负荷控制和电话线复用方式负荷控制。

目前,前两种负荷控制应用较多。

无线电力负荷控制是由中央控制器和分散安装在用户处的各种单、双向终端组成,由无线电作信道来传输控制命令的监控系统。

在平原地区,通常监控半径为30km,如范围更大则要设中继站。

电力线载波负荷控制的中心站、各变电站的载波信号收发装置和用户处有单、双向终端组成,中心站到变电站的信道可以是光纤、电缆或无线电,变电站到用户的信道则是配电网络的载波通信。

音频电力负荷控制技术与载波控制技术基本相同,差别在于只用单向终端。

电话线复用方式负荷控制由中心站、直接接到电话线的各种终端组成。

通过中心站自动拨号或随机拨号接通某一终端进行负荷控制。

无线电负荷控制一般适用于平原地区,负荷分散、密度不大及边远地区;电力载波和音频负荷控制适宜用于负荷密度较大的城市及工业区。

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原理与应用作者:王建国来源: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南京210096)发布时间:2009-5-22 20:21:55 [收藏] [评论]【摘要】阐述了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及主要功能,介绍了一种终端控制器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最后给出了系统的主台管理软件框图。

<--摘要CH(结束)←--><--→关键CH(开始)--> 关键词: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系统中心站电台终端控制器<--关键CH(结束)←--><--→摘要EN(开始)-->1 引言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系统是集用电控制、终端用电数据采集、参数下发、远程抄表于一体的自动化系统,它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电网运营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扩大了监测数据的范围,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负荷控制系统最初是由于电能紧张,为了在用电高峰时拉闸限电而应用的,随着电力市场供需矛盾的转化,系统的功能已由控制为主转变为以负荷管理为主。

事实上,应用了负荷控制系统的工业用户普遍反映通过实现对企业用电的有效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

2 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功能2.1 系统总体结构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系统与一般负荷控制系统的显著区别是中心站与终端控制器之间不必敷设通信电缆,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1)负荷控制系统中心站(即主台),通常位于地区电力运行管理部门内。

主台可通过选择控制终端的硬件地址与指定的用户进行通信,也可进行广播通信。

(2)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架在中心站的天线和用户处的小型天线以及用于信号转发的中继站。

(3)安装在工业用户处的负荷控制终端,用来采集用电数据,由内置电台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发送到中心站,并可接受中心站的命令对用户的用电进行控制。

2.2 系统主要功能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数据采集:自动采集用电线路的电压、电流,计算出功率因数、有功及无功功率和电量,并报告最大、最小负荷及其出现时间。

对采集到的数据生成曲线图及棒形图显示在屏幕上,并可连接打印机打印输出。

·负荷控制:可以对用户实现功控及电控,也可直接对用户进行轮次跳闸控制。

·远程抄表:远程抄回用户安装的复费率电能计量表所测量到的用电数据。

·远程整定:由主台向用户远程下发控制参数,包括时段定值、PT(电压互感器)变比、CT(电流互感器)变比、电表脉冲常数,并可进行终端对时。

·通话与信息传送:终端可以向主台申请通话,获准后可与主台通话;主台可以主动选择用户进行通话,并可向用户下发简短的中文信息。

·状态告警:可实时反映系统运行的各种状态,包括功控电控的投入、断相指示、各轮次跳闸开关的状态。

·事件记录:记录终端的异常状态,如电压、电流异常及其出现时间。

·遥信功能:将终端16路继电器的开合状态反馈给中心站。

·系统管理:可进行用户信息的注册、查询、修改以及操作记录、历史数据的查询处理。

3 系统硬件构成系统的终端控制器具有两路单独的PT、CT输入,可以同时监控两路母线的用电,装有一台CRT显示器,可以将监控数据以图形方式显示出来,由于显示数据较多,故通过键盘选择需要查看的数据。

3.1工作原理该终端控制器的硬件结构如图2所示,它的主体是一台STD工控机,采用模板式结构,便于故障检修。

供电线路的电压、电流经PT、CT变换后经A/D转换板转变为数字信号送至V40主板,PT、CT变比经主台设定后下发至该终端,CPU据此计算出线路的实际电压、电流。

脉冲电度表发出的脉冲信号经输入板送至CPU,根据电表脉冲常数计算出有功及无功功率。

KG105型电台接收主台下发的指令,经通讯板送至CPU,然后由输出板控制输出继电器的动作,进而实现遥控跳合闸操作。

远程抄表是由电台经通讯板采集威胜表中的数据实现的,而召测数据则是采集CPU中计算出的数据。

CPU每隔1min采集1次数据,所有计算结果保存在系统板上的SRAM中,可保存24小时的数据,因此主台第二天必须将第一天的数据召测回中心站的数据库中,否则第一天的数据将丢失。

3.2 异常事件的检测系统对PT、CT输入的模拟量进行分析,如果检测到其中一相电压低于某一很小的数值,而其它两相电压正常,系统则报告断相,指出是哪一相断了,并记录发生时间。

如果系统根据模拟量输入计算出的有功功率和由脉冲量计算出的不符,则报告电流异常并记录发生时间。

若有用户通过切断脉冲电度表的输入而窃电,即可给予指示,以达到防窃电目的。

3.3 数据召测与通话的协调控制系统正常工作时主台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召测用户的数据,将用电数据进行远程传送是系统最主要的功能,为了防止主台与终端通话时影响数据的正常传送,系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通讯板上设有一个继电器,正常情况下继电器接通CP U与电台的数据传输通道,当按下话筒按钮通话时,继电器自动切断数据传输转到通话信道,话筒直接通过电台进行通话。

当按下通话按钮的时间达到30s时,继电器自动复位,强制结束通话,恢复数据传输。

4 主台软件设计该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管理软件是用面向对象的编程工具VisualBasic6.0开发完成的,系统软件框图如图3所示。

系统启动后要求输入操作员工号及口令,验证无误后连接电台,进入主窗体。

·选择用户:选择待操作用户,可以按名称、地址、关键字及行业分类进行选择。

其中地址选择是指用户所用控制终端的硬件地址,该地址采用4位16进制数表示,如73B5。

·重要操作记录:由于遥控、对时等操作关系重大,一旦出现意外,将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系统软件将执行这类操作的操作员工号、操作时间、操作对象及操作名称都记录数据库,便于出现事故后追查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