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必修课程模块

合集下载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选课手册(2009-2010-1)教务处2009年9月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目录目录 0说明 (3)一.通识教育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3)二.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分类 (3)三.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学分 (4)四.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选课 (5)课程介绍 (8)环境变化与中华文明 (9)文学与人生 (10)数学与文化 (11)科学技术史 (12)哲学智慧与创新思维 (13)逻辑与思维训练 (14)交响音乐鉴赏 (15)中西乐理及其应用 (16)美国的文化与历史 (17)天文学史 (18)中外文化 (19)大学语文 (20)民主的智慧 (21)财富与美德 (22)法律与社会 (23)当代传媒文化研究 (24)文化的魅力 (25)跨文化交流 (26)英语写作 (27)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 (28)建筑赏析 (29)Core Curriculum for General Education工程经济与管理 (30)创新思维与现代设计 (31)脑与机器人 (32)形象思维与工程语言 (33)自然界中的混沌与分岔 (34)人与环境 (35)在实验中探究化学 (36)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I (37)工程技术探究 (38)生命科学发展史 (39)大学化学 (40)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 (41)生命科学导论 (42)药物发展——延续生命的奥秘 (43)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44)上海交通大学关于设置本科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意见 (45)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上课安排表(2009-2010-1) ......... Ⅰ-Ⅷ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说明一.通识教育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通识教育是指面向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开展的,着力于教育对象精神成长、能力提高和知识结构优化的非专业教育,其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和谐发展的人。

我校将本科教育定位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

多年来,为摆脱狭窄的专业教育,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开展了一系列的通识教育探索,并从2009级开始,推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综合素养学部通识必修课程介绍

综合素养学部通识必修课程介绍

综合素养学部通识必修课程开设方案一、课程设置通识必修课程分为人文社科模块和自然科学模块两大模块。

每一模块下设不同具体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在每一模块中自由选修至少一门课程,即1个学分,学生在大学四年中必须修满两大模块的4门不同的课程,即修满4个学分,学生可采用以下三种模式进行通识必修课程的修读:第一种,选修人文社科模块下设的1门具体课程(1学分),选修自然科学模块下设的3门不同的具体课程(3学分);第二种,选修人文社科模块下设的3门不同的具体课程(3学分),选修自然科学模块下的1门具体课程(1学分);第三种,选修人文社科模块下设的2门不同的具体课程(2学分),选修自然科学模块下设的2门不同的具体课程(2学分)。

选定课程原则上不予退选。

二、课程安排1.本学年开设模块——人文社科模块和自然科学模块针对2019级新生,我部计划在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开设人文社科模块和自然科学模块的课程。

人文社科模块目前下设2门课程:“中外政治与文化交流”、“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审美观念”;自然科学模块目前下设1门课程:“科学技术发展史”。

2.“人文科学模块”课程和“自然科学模块”课程开设具体安排每一个模块下设的1门具体课程为1个学分、18学时,学生可选修第6-11周的教学班,3节连上,共计上课6周;可选修第12-18周的教学班,4节连上,共计上课5周(第13周和14周为军训停课,第18周为2节连上);也可选修第14-18周的教学班,4节连上,共计上课5周(第18周为2节连上)。

人文社科模块课程计划开设26个班,每班118人。

自然科学模块计划开设6个班,每班118人。

三、学生选课需知2019级各院系的学生在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选修人文社科模块下设课程和自然科学模块下设课程。

四、人文社科模块下设课程简介1.中外政治与文化交流(1)黄家瑜(台湾博士)本课程以中国著名战略学者胡波教授所著《后马汉时代的中国海权》作为主要授课教材,上课内容除了老师对中国现今海洋安全情势的讲解之外,每周课堂上也会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上台报告讨论结果,藉由透过上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中国发展海权的思想、过程、争辩有基本的认识与掌握。

河南大学本科生通识课程开设方案

河南大学本科生通识课程开设方案

河南大学本科生通识课程开设方案
开设通识课程旨在贯彻落实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宽广的教育平台和成长环境,促进大学生思想品格、思维方式、人文修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及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持续发展。

1.通识课程模块设置
根据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方便学生选课,将全校开设的通识课程进行模块化分类,共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文化传承与人文素养;
模块二:人类文明与社会发展;
模块三:科学精神与科技进步;
模块四:生命教育与卫生健康;
模块五:艺术情操与审美感悟。

2.学生修读通识课程要求
(1)通识课程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每位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均须修读并完成通识课程学分,毕业要求通识课程总学分不少于8学分。

(2)每位本科生应按照所学专业类别,选修除本专业所属学科之外四个模块中的通识课程,每个模块不少于2学分。

建议每位学生一个学期选修不超过2学分的通识课程。

3.通识课程资源建设
(1)通识课程资源建设按照共建共享原则,由全校各教学单位共同建设并资源共享。

通识课程录入学校教务管理系统,面向全校本科生开放。

(2)每个学院应按照通识教育理念和通识课程开设宗旨,组织本单位教师申报10门以上的通识课程。

学校鼓励公共教学单位积极开设通识课程,门次不限。

(3)每门通识课程的总学时原则上应控制在32学时以内,根据课程具体情况可以是16学时或32学时,与之对应的课程学分分别为1学分或2学分。

开课学期可在每学年的一个或多个学期(秋季、春季、夏季)开设。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表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表

2 第3周至第14周 周一14:00-16:00 SD107 周世范
教授

8 0012114 红楼梦学会 中国古典小说巅峰—四大 3 第4周至第15周 名著鉴赏
学生自定
自定 蔡义江团队 副会长

9 0012115 南开大学 中华诗词之美
1 第4周至第15周
学生自定
自定 叶嘉莹
教授

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
10 0012117 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哲学概论
西北历史研究
11 0012118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2 0012119 旅游学院 陕西特色旅游资源
2 第4周至第15周
学生自定
自定 陆建猷
2 第3周至第14周 周一14:00-16:00 SA106 张健
2 第3周至第14周 周四16:00-18:00 SD410 成英文
SA306 景新强
教授、博士 √
博士

博士

5 0012108 西北大学 儒家经典与中华文明
2 第3周至第14周 周一19:00-21:00 SA306 景新强
博士

6 0012112 英文学院 戏曲史话
1 第3周至第8周 周三14:00-16:00 SD410 陈 栩 讲师、硕士 √
7 0012113 思政部 国学经典导读
第1页
序 号
课程号
院系
课程名称
学 分
上课周次
上课时间
上课 地点
主讲人
课程所属模块
职称或学 位(资
中国 传统 文化
东西 方文
自然 科学
人文
自我
质)
明碰
与社 与人

课程框架示意图

课程框架示意图

140
自定
注1:工科数学分析(1) 4+1/64+32、工科数学分析(2) 4+1/64+32、一元微积分(A09A1060) 4/64、多元微积分(A09A1070)
5-8
限选
3/48、工科高等代数4+1/64+32、线性代数4/60、概率统计A 3/48、概率统计B
2/32、复变函数2.5/40、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2.5/40、常微分方程初步1/16、文科高等数学3/48、基础物理学(1) 4+0.5/64+16、基础物理学(2)
2/2周、材料工艺与加工实习4/4周、综合创新训练 3/3周、电子工程技术训练 2/2周、电子电路设计训练 2/2周、控制工程技术训练1.5/1.5周 ……
注3:高级视听说(A)2/32、高级视听说(B)2/32、批判阅读(A)2/32、批判阅读(B)2/32、演讲与表达2/32、理解与辩论2/32、中级视听说2/32、学业英语阅读与写作2/3
4+0.5/64+16、工科大学物理(1)4/64、工科大学物理(2)4/64、基础物理实验A(1) 2/32、基础物理实验A(2) 2/32、基础物理实验B(1) 1.5/28、基础物理实验B(2)
1.5/24、大学化学A 3/48+12、大学化学B 2/28+12 ……
注2:大学计算机基础2/26+18(上机)、程序设计A(语言)2/40、程序设计B(算法)2.5/48、机械工程技术训练A 3.5/3.5周、机械工程技术训练B
B
工程基础类 程。目前开设课程清单见注2。
外国语学院负责组织提供若干分类分层的公共外语课程。注重语言运用
C
语言类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一)通识课程I修读说明:1.通识课程Ⅰ均为必修,总计39学分。

除历史学院、外国语学院和信工学院等院系部分专业外,其余各专业学生必须修满全部39学分。

所修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生心理适应与发展、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大学体育(4门)、大学英语(4门)、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基础等规定课程。

大学英语课程的修读,按照《首都师范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与课程设置方案》(教发[2011]第56号文)执行。

2.历史学院学生不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通识课程I总计37学分;另外,世界历史专业与外国语学院各专业修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的开课学期相同。

3.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师范)与英语专业不修《大学英语》4门课程(16学分),只在第二外语课程中选择日语、德语、法语、西语其中一种,修读该语种课程1-3系列共计10学分,因此英语专业(师范)与英语专业通识课程I共计33学分。

4.信工学院为全校开设《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基础》。

《程序设计基础》分为《程序设计基础》(文)、《程序设计基础》(理),分别由文、理两类专业修读;艺术专业(音乐、美术)修读《计算机应用基础》、《动画设计与制作》两门课同此学分;教育技术系自行开设此两门课程;数学学院不上此两门课,自行开设《计算机1》(计算机概论与C语言);物理系信息工程专业(光电信息方向)不上此两门课,自行开设《机械制图与CAD》、《C语言程序设计》两门课程。

5.信工学院所有专业不修信工学院为全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基础》两门课程,故信工学院各专业的通识课程I共计35学分。

6.《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文科类学生于第2学期开设;理工科学生于第3学期开设。

通识课程II一览表修读说明:1、课程系列中的A类:文科(含艺术、外语)类一年级学生必须选修课程。

通识教育模块分类

通识教育模块分类

教育热点透视与就业形势分析
解秘敦煌 金庸小说专题鉴赏 经典地球环境影片赏析 经典宋词欣赏 经济学概论 竞赛数学中的著名问题 科学技术概论 科学史概论 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与教学导论(双语教学) 控制论与数学及其应用 口译之英汉视译 跨文化交际 绿色化学与人类健康 逻辑学 免疫与健康 民间音乐艺术
00011165 人文社科类 00011163 自然科学类 00011042 人文社科类 00011020 人文社科类 00011121 自然科学类 00011065 自然科学类 00011095 综合类 00011008 人文社科类 00011114 综合类 00011172 自然科学类
00011066 自然科学类 00011101 综合类 00011071 自然科学类 00011082 综合类
第 2 页,共 5 页
阜阳师范学院通识教育课程一览表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 00011005 人文社科类 00011131 自然科学类 00011070 自然科学类 00011100 综合类 00011178 综合类 民俗学 模糊数学 脑科学与教育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女性发展与教育 欧洲小说专题研究 嵌入式系统设计基础(含实训) 桥牌入门与提高 趣说汉语 趣味概率统计 人类遗传的奥秘 社会体育指导 社会学 摄影 生活化学 生命的困惑――生命科学前沿研究中的 伦理问题 生命的历程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伦理学 生命与生命科学 实用英语语音 食用菌栽培学 世界文化史论 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 蔬菜资源与营养健康 数学的精神、方法和应用 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及其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数学究竟是什么 数学名题欣赏 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专题讲座 数学文化概论 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水与生命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欣赏 台港文学欣赏 课程名称 学分 2 2 2 2 2 2 3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总学时 30 文学院 30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30 生命科学学院 30 教育科学学院 30 体育学院 30 文学院 60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30 政法学院 30 文学院 30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30 生命科学学院 30 体育学院 30 文学院、政法学院 30 教育科学学院 30 化学化工学院 30 生命科学学院 30 教育科学学院 30 生命科学学院 30 生命科学学院 30 生命科学学院 30 外国语学院 30 生命科学学院 30 社会发展学院 30 教育科学学院 30 生命科学学院 30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30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30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30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30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30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30 物电和数学学院 30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30 教育科学学院 30 生命科学学院 30 文学院、数学与计算科 学学院 30 文学院 推荐单位

山东大学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设置情况一览表

山东大学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设置情况一览表
附件2:
山东大学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设置情况一览表
课程类别
课程号
Course No.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学分学时分配
备注
Notes
学分
总学时
讲课
实验或上机
课外

识教育
必修课程
道德与法律
3
58
48
10
每学期滚动开设,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
课外学时用于组织读书、报告会、知识竞赛、演讲竞赛、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活动。
1-4学期每学期1学分32学时
大学英语
8
240
128
112
实施分级教学,1-2学期完成基础课程教学,每学期4个学分。
军训
0
2周新生提前Biblioteka 学集中进行,不记学分军事理论
2
32
32
大学计算机
3
64
32
32
合计
29
195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文科、社科类选修
马克思主义原理
3
58
48
10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3
58
48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5
29
24
5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选修)
(1.5)
(24)
(24)
形势政策与社会实践(1-6)
1.5
72
24
48
1-6学期开设,每学期课内4学时、课外8学时。
体育(1-4)
4
128
128

尔雅1-5期通识(选修+必修)课程单

尔雅1-5期通识(选修+必修)课程单

A 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10门)
主讲人
主讲人单位
叶嘉莹
南开大学
高蒙河
复旦大学
万献初
武汉大学
李景林
北京师范大学
郭齐勇
武汉大学
夏可君
中国人民大学
陈炎
山东大学
黄玉顺
山东大学
查屏球
复旦大学
陆建猷
西安交通大学
朱彦民
南开大学
彭林
清华大学
彭林
清华大学
陈怡
东南大学
B 自然、科学与科技(10门)
主讲人
主讲人单位
刘本培 刘旦初 顾沛 李建珊 韩茂莉
课程编号 F202 F204 F205 F301
课程名称 东方电影 园林艺术概论 20世纪中国歌曲发展史 古代名剧鉴赏
TS071
F303 文艺学名著导读
TS124
பைடு நூலகம்
F402 用相声演绎中国文化
TS104 TS105 TS188 TS189
F404 F405 F501 F502
艺术美学 西方美术欣赏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 漫画艺术欣赏与创作
黄卫平
中国人民大学
艾跃进
南开大学
周季平
中华女子学院
陆向谦
清华大学
杨岚
南开大学
杜汉荣
上海理工大学
E 经济管理与法律基础(10门)
主讲人
主讲人单位
李义平
中国人民大学
彭刚 郭家宏 温铁军 张学谦 柴效武 柳欣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浙江大学 南开大学
主讲人职称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张铭 钟江 艾剑良 尹克林 李建龙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学科代码:08 专业代码:081801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名称:交通运输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运筹学、汽车运用工程学、道路交通事故防治工程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工程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交通运输组织管理能力,运输车辆技术使用性能检测、故障诊断及维修能力;能从事交通运输领域的汽车运用工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与技术鉴定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一)培养规格结构1.知识结构(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本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基本原理,具备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

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人文社科和艺术类选修课等。

(2)工具性知识:比较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知识,具备英文阅读与科技写作水平。

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掌握通过网络工具获取信息知识的方法,具备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查询能力。

(3)自然科学知识: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4)学科技术基础知识:掌握运筹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与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5)专业知识①掌握专业基本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交通安全工程、交通运输组织学、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技术等,形成基本专业知识理论体系。

②掌握专业方向课程: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运用工程、汽车维修工程、物流工程技术、交通事故再现技术、城市道路交通监控技术、运输场站与枢纽规划、道路交通事故防治工程等,形成第一任职的基本能力。

③选修专业方向的其他课程:新能源汽车与节能技术、交通管理与控制、智能交通技术、车祸流行病学、汽车文化、智能运输系统、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学、交通管理与控制等,形成任职需要的扩展能力。

通识教育课程一览表

通识教育课程一览表

课程名称 家庭教育学 教育思想史 教育管理学 学前教育论 中国房地产制度与政策 战后欧洲 战后日本 苏联、东欧的社会变迁 我国经济转型期的道德问题研究 现代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 新闻采写 毛泽东经典著作翻译研究(英 汉互译、双语) 安全防范与现代生活 环境教育学 大学生职业素养 人文经典阅读 西方哲学史 现代西方哲学 小说的形成—文学叙事学导论 战后美国、欧洲与俄罗斯 孙子兵法 《论语》讲读 佛教典籍介绍与选读 文物精品赏析 国际人道法 现代家政学概论 安全与防灾学概论 发现《道德经》 发现《论语》 新文字学 文化与养生 当代成人教育概论 当代政治学理论与政府管理 江西旅游与攻略 网络营销 世界名校概览 体育锻炼与健康 运动与环境 音乐治疗 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
002077
002078 079 002080 002081
课程名称 旅游经济学 旅游地理学 世界旅游经济地理 现代西方哲学评介 当代西方经济学评介 社会学概论 社会经济调查与分析 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 知识产权法
人口学 世贸组织法 公务员制度理论与实践
教育法 法律热点 证券投资理论与实践 律师与社会 国际关系中的法律问题 应用伦理学 网络道德 价值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市场营销 WTO 与中国 现代市场经济学 道教文化 企业文化学 现代管理理论与实务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艺术 企业战略管理 大学生入党必修 创业教育导论 现代企业形象策划—CIS 导入 形象设计
课程名称 运动与健康减肥
体育欣赏 体适能与健康 《昭明文选》导读 西方社会学理论 海权时代的中国海军 民国教授风采 美国历史与文化 中外史学思想比较 台湾历史地理 印度电影研究 宗教与文化 母亲教育学 古希腊罗马神话鉴赏
申论 文化地理学 经典心理电影赏析 成功学理论与实践 就业创业设计思维训练 文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培训 大学生团体辅导与素质拓展 建筑环境与风水 中国历代服饰 公民与法律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艺术传播概论 九型人格 中外经典动画赏析 互联网与国际关系 全球变化生态学 礼仪修养 “诗书礼乐美”概论 劳动权益保障 中国古陶瓷鉴赏 民族民间艺术赏析 欧洲历史文化名城概览 古村落与中国传统文化

五大通识模块核心课

五大通识模块核心课

五大通识模块核心课
五大通识模块核心课是指在大学教育中常见的五类基础课程,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知识基础和综合素养。

以下是关于五大通识模块核心课的介绍:
1. 人文与社会科学:这个模块包括历史、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价值观以及社会现象和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2. 自然科学:涵盖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等学科。

这些课程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3. 艺术与审美:包括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的欣赏和创作。

这个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4. 语言与文化:涉及到多种语言的学习,包括英语、汉语、法语、德语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语言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和价值观。

5.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包括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

这些课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以及计算机编程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五大通识模块核心课的设置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使他们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思维能力,为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些课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新课程理论—通识部分(重点篇)

新课程理论—通识部分(重点篇)

新课程理论—通识部分(重点篇)新课程理论—通识部分第⼀部分新课程设计的变⾰⼀、新课程的培养⽬标的变⾰基础教育课程改⾰总的指导思想:是要以"教育要⾯向现代化,⾯向世界,⾯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贯彻党的教育⽅针,全⾯推进素质教育。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贯彻党的教育⽅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向全体学⽣,加强学⽣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为学⽣全⾯发展和终⾝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程的培养⽬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科学和⼈⽂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活⽅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的⼀代新⼈。

义务教育在其性质上是公民基本素质教育,公民基本素质教育的任务构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中⼼⽬标。

新课程的培养⽬标在各科课程标准中是分层次地体现的,⽬标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可按三个层次分列: 知识与技能——————基础⽬标能⼒(过程)与⽅法———核⼼⽬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优先⽬标使学⽣掌握⼀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标;让学⽣掌握过程和⽅法,培养能⼒,促进学⽣发展为核⼼⽬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为优先⽬标。

知识和技能⽬标既作为后两项⽬标的基础,还要为实现后两项⽬标服务。

三层⽬标之间具有相互依赖性与包容性。

三个层次的⽬标⼒求按照学⽣的发展进⾏⽴体的表述。

它与传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个⽅⾯的⽬标具有相互对应,渗透和涵盖关系。

通识教育课程模块目标

通识教育课程模块目标

附件1. 通识教育课程模块目标一、经典阅读课程课程通过与“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和言论”直接对话的方式,让经典文本本身成为揭开文明进程的工具,帮助学生领会曾经改变过世界的重要思想内涵,并从中汲取养分,由此了解人类的过去,加深对今日世界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在经典阅读中获取教益,塑造品格,锻炼能力。

二、核心课程以问题为导向,直面当代社会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回应困扰学生的带有根本性、终极性的问题。

该模块下设“理性、科学与发展”“实践、技术与创新”“思辨、推理与判断”“文化、审美与诠释”“价值、社会与进步”“伦理、教育与沟通”六个延伸模块,各延伸模块的课程目标如下:1、理性、科学与发展以数学、自然科学的重要理论为基础,对理性的本质及其与科学的关系入手,对现代科学进程影响乃至改变人类思想与社会等等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内容做深入的分析,使学生在理性基础上了解自然与生命的规律,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逐步建立起对人类自身和世界的科学态度,塑造学生理性、科学的探索精神。

2、实践、技术与创新通过对过去及当今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的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把握科学技术、工程思维,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本质,结合抽象演算与建立在实验、实践基础上的事实验证,帮助学生准确领会科学与工程技术特有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开放式思考的能力;同时将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增强学生对人类科技文明发展成果的理解,使学生在主动的、参与的和合作的环境中提升自己创新的动力与能力。

3、思辨、推理与判断基本目标以逻辑学为主线,使学生在掌握思维的一般规律、原理和规则的同时,具体学习命题、说明、解释以及论证等方法,让学生运用正确推理方法,对人类至关重要的问题展开有条理的讨论,帮助学生在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时,提高独立思考并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4、文化、审美与诠释在对世界各主要文明的诠释中,结合不同的形式以及不同的方法,发现各种文明之间共同的价值因素和情感表达方式,激发想象力,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趣味与审美能力,使学生理解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帮助学生养成不同视角之间的转换能力,实现对不同文明与文化的理解。

XX科技大学通识教育选修模块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2024年)

XX科技大学通识教育选修模块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2024年)
教学内容设计
知识模块
学时
主讲教师
教学方法 与教学手段 改革
课程考核方式 改革
(请说明具体的考核评价方式和要求,含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 考核等)
其它说明
(如:课程视频及网站、个性化的要求等)
教材及参考 资源
三、教学大纲
四、教学设计样例
(提供•节代表性课程的完整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流程说明,反映出教师的思考 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样例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表述清晰流畅。)
姓名
职称
学位
所在单位
项目中承担的任务
课程建设基础教学条件简述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的开设情况,开设课程名称、时 间、授课对象、授课人数等情况。)
二、课程建设内容
课程简介
(用200字描述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与特点、教学任务等信息)
课程目标
总体描述+若干个具体目标,具体描述学习本课程后应该达到 的知识、能力水平。
XX
通识教育选修模块课程建设项目
申报书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课程团队:
开课学院:
联系电话:
教务处
二O二X年乂月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中)
课程名称(英)
学时
学分
课程模块
计划开课时间
授课对象要求
课程负责人情况
姓名
性别
联系电话
职称
研究方向
邮箱
近两年 授课情况
课程பைடு நூலகம்称
学时
人数
学期
课程性质
课程教学团队情况
五、审核意见
单位推荐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字(公章):
年 月

学校审批意见:
通识教育中心签章:
年 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9版)
学科门类:理学专业代码:070102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受到较扎实的计算机训练,初步具备在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应用软件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具有较强的算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
3.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4.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与应用的新发展,初步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软件开发的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技术跟踪与创新能力;
6.了解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及相关知识。

三、主干学科: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主要课程:数学基础(分析、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分方程、数学模型、物理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概论、算法与数据结构、软件系统基础)、信息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数值计算方法、计算机图形学、运筹与优化等。

五、学期总周数分配及安排表(表一)
六、课程教学课内学时、学分及比例分配表(表二)
七、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表三)
八、课程分类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表四)
九、有关措施说明
1.本专业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必须在3.5~6年内获得201.5学分方可毕业,其中:
课内学分163.5(包括通识必修课程43学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91学分,专业方向课19.5学分,通识选修课10学分);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24.5学分(包括军事训练1学分,公益劳动1学分,假期社会实践或调查3学分,课程设计3.5学分,毕业实习8学分,毕业论文8学分);
通识必修课实践环节5.5学分(形势与政策、国防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各1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5学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学分);
素质拓展8学分(学生在1~7学期通过学科竞赛、论文著作、校园文化活动、技能培训、社会调查等项目中获得)。

2.本专业设两个方向供学生选择。

方向1:信息科学;方向2:计算数学
1
表一学期总周数分配及安排表
说明:*社会调查6周由各二级学院组织安排,公益劳动1周时间由校团委统一组织安排,社会调查在1-6学期假期进行,公益劳动在2-3学期进行,加“*”号的未记入学期总周数。

表二课程教学课内学时、学分及比例分配表
表三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表四课程分类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3
续表
4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计划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