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辛格的《大外交》看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影响因素
《大外交》读后感
《大外交》读后感摘要《大外交》是一本非常深刻的著作,其非常注重对历史事件以及外交史上著名人物的分析点评,因此想看懂这本书,必须先了解国际外交历史事件。
通读了《国际关系史》教材后,我对《大外交》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多地理解了基辛格所阐述评价的众多外交史上著名人物所处的时代以及事件背景。
关键词大外交;读后感;体现基辛格的《大外交》体现了美国人务实的思维和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这令我对现实主义的外交思维方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也培养了我现实主义的外交逻辑。
从黎赛留到俾斯麦再到梅特涅,基辛格所推崇的外交人物從不是虚无主义者或者理想主义者,而是紧抓最为实实在在的利益获取。
在《大外交》中,外交空想主义者在历史中现实存在,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往往在现实中摔得头破血流,最终一败涂地。
基辛格用褒赞的语气面对黎赛留,然而对于很多人心目中的超级英雄--拿破仑·波拿巴,基辛格给出的却只是沉静的叙述。
在基辛格看来拿破仑的失败就是典型的太过激进以及不重视外交斡旋的结果。
其后,在对拿破仑三世的评价中,基辛格写道:”他(拿破仑三世)从未觉悟到这个法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拿破仑三世的失败是因为其没有真正理解外交的含义。
他混乱的外交思维,归根结底在于拿破仑三世从没有把国家利益作为外交的终极目标,而是追求通过外交树立自己的个人名誉。
然而个人名誉永远无法像对国家的治理一样,存在一个有条理的体系和步骤,于是拿破仑三世在外交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像一个神魂跌倒的小丑。
在《大外交》中,历史像部宏伟的影片在眼前展现,那些历史中的风云人物近在咫尺,其中最令我敬仰的外交大家就是梅特涅。
虽然梅特涅一生政治思维保守,并且仇视一切的革命,但这其实也正是为了保卫当时的奥地利统治体系。
梅特涅行事低调,从不张扬,为人自律,外交手段灵活有效,保得强国环绕的奥地利呈现出一派壮观的景象。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道:”梅特涅最为高明的手法在于能说服大国自异中求同。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述评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述评基辛格是美国外交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外交思想对于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平衡外交、现实主义、区域化政策和战略性选择。
下面就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首先,基辛格的平衡外交思想是他的核心思想之一。
基辛格提出,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应该采取平衡外交策略。
平衡外交的实现需要美国建立平衡外交体系,充分利用国际机构和其他大国来维护和平和稳定,并尽可能地避免冲突。
基辛格强调,平衡外交可以在不牺牲国家利益的情况下促进国家的安全。
其次,基辛格的现实主义思想对于他的平衡外交思想构成了重要的支撑。
基辛格认为,外交政策应该基于对国际现实的准确评估。
他认为现实主义的核心在于状态权力。
基辛格主张,美国的外交政策应该在国家利益和现实之间取得一种平衡。
这种平衡需要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领导作用,支持自由和民主,并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以推动国家的发展和安全。
第三,区域化政策是基辛格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辛格主张,美国的外交政策应该以区域政策为中心。
他认为,国家在区域中的政策应该反映当地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
区域化外交能够将国家利益和地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帮助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最后,基辛格的战略性选择思想把上述三个方面结合起来。
基辛格认为,国家的外交政策应该是战略性选择的结果。
在不同的国际形势下,国家应该采取不同的外交政策和策略。
战略性选择可以使外交政策更加灵活和具有适应性。
综上所述,基辛格的外交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色彩,他主张国家应该以平衡外交、区域化政策为基础,做出战略性选择,并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和平稳定。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对于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外交读书报告
从《大外交》中描述的柏林危机看冷战格局内容摘要:1961年8月13日,就在一夜之间,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惊醒了人们的美梦:西柏林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为了囚徒。
东德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建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标志着冷战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一栋小小的围墙,成为了东西两大世界的矛盾的集中反映。
而围绕这个突发事件,两大振英之间的博弈以及阵营内部各方意见的不一与相互协调,上演了20世纪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幕生动的活剧来。
作者简介:《大外交》的作者亨利.基辛格是个出生于德国的犹太人,其独到的见解分析了世界各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揭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实质,同时重现了那些对现代世界格局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各国领袖: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戴高乐、尼克松、毛泽东、周恩来、李根、戈尔巴乔夫等政治家的风采。
作者亲身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长期的冷战和两极格局的瓦解这几次20世纪对人类历史有着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由他分析描述的冷战及其突出表现—柏林危机,更有一番别样的历史角度和人物观察。
一、冷战的形成(一)冷战的缘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罗斯福总统曾就战后的国际秩序提出了自己的设想:由苏、美、英、中四国组成世界警察,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定。
但是罗斯福还没来得及把它的设想付诸实践便赍志而殁。
此时正是纳粹德国行将崩溃,权力真空亟待填补之时,战时盟国的目标存在明显分歧。
丘吉尔亟欲阻止苏联控制东欧,且仍然想保持欧洲的某种均势。
斯大林则因苏军战胜,俄国人民贫穷牺牲,希望在领土上能有所得作为报偿。
继任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初期有心努力维持罗斯福的做法,保持盟国的合作关系,然而随着战争的结束,战时和谐相处的迹象消失的无影无踪,美、苏两大强国在欧洲事务上已经相互对抗、互别苗头。
杜鲁门面对的国际大环境,其分界线仍未确定,都视双方军队前进至何位臵而定。
经盟国军队解放的各国,其政治前途仍未解决。
论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
论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在美国外交决策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以下就是几个主要的方面:1. 政治因素美国外交决策中,政治因素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美国是一个政治制度相对完善和政治力量高度分散的国家,在美国国内政治生态中,各种政治力量的影响力较为均衡,每个力量都有着独特的议程和利益。
政治力量的不同议程,也就会导致对外交问题的看法和利益上的取向不一样。
2. 经济因素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而美国的外交政策也受到了国内经济利益的影响。
例如,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政策决策,就往往会受到国内能源成本、原油进口比例等直接与能源相关的经济问题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其他经济利益的制约。
3. 军事因素美国在全球拥有大量的军事基地和军事部队。
美国的外交政策往往会受到军事利益的影响。
例如,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合作和对抗,更多的是来自于两个大国之间的军事因素。
此外,美国的军工产业也会对外交政策产生巨大影响,例如,决定是否对某个国家实施武器禁运等。
4. 外交传统和文化因素美国外交政策传统上有很强的国际主义倾向,也就是美国在国际问题上更倾向于采取多边主义而不是单边主义。
此外,美国文化的特殊性也影响了美国的对外态度和政策倾向。
5. 媒体和民意因素在美国的对外政策制定中,媒体和民意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政治领袖和政府官员通常会受到媒体对其言论和行为的关注和监督,而公众和媒体的反应也会影响到外交政策决策的方向。
因此,在制定外交政策时需要考虑到公众和媒体的反应。
总之,在美国的外交政策决策中,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媒体和民意等多种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需要多方面权衡和协调,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大外交读后感
大外交读后感《大外交》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亨利·基辛格的著作,该书以其深刻的历史分析和独到的见解,揭示了20世纪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和发展,对于理解当今国际关系和美国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于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基辛格在书中对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美国的孤立主义到国际主义,再到超级大国的地位,详细地描绘了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地位。
通过对于历史事件和外交行为的分析,基辛格清晰地展现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发展脉络,使我对于美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其次,基辛格在书中对于美国外交政策的原则和战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外交理论和实践经验,如平衡政策、联盟政策、霸权政策等,这些理论和实践经验不仅适用于20世纪的美国外交政策,也对于当今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有着重要的启示。
通过对于这些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学习,我对于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基辛格在书中对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他指出了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如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多边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等等。
这些建议不仅对于美国外交政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于当今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有着重要的启示。
通过对于这些建议的学习,我对于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大外交》是一本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通过对于这本书的阅读,我对于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不断地借鉴和运用这些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促进国际合作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大外交》读书笔记
读《大外交》读书笔记《大外交》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先生的一部著作。
作者凭其致力于外交事务的亲身体验,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智慧和幽默的文笔,展示了自黎塞留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几十年世界外交政治的诸多重大事件,以其独到见解分析了世界各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提示了美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提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实质。
美国是一个道德上有洁癖的国家,其建国先贤秉承的是洛克对于人性的乐观认识,追求人性的至善至美。
正如基辛格在书中所说:“在追求其历史道德信念上,没有比美国更具理想主义的国家。
”因而在美国还未成为能超级大国之前,其奉行的是“孤立主义”继而是“门罗主义”,表示我不屑于欧洲的肮脏外交手段,而保持自身的道德洁净。
然而当美国发现自身实力已经可以主宰欧洲各国的命运时,其对道德的忠实信仰又使她感觉自身肩负有将她所信奉的价值观推行于世界,将备受邪恶价值观侵扰的人民解救出来的责任。
这种转变,由“威尔逊主义”发挥到极致。
纵观20世纪美国每一次走出“孤立主义”的封闭,其领导人无不是利用道德对美国人的天生感召力:威尔逊使美国参与一战和小罗斯福使美国参与二战的理由都诉诸德国领导人在道德上的出轨,而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理由都诉诸共产主义的邪恶本质。
欧洲的外交传统理念过于尔虞我诈,外交仿佛变成了一种互相欺骗的艺术。
但美国的外交传统理念又过于幼稚,妄想跨越国家自身的利益而追求一种虚幻飘渺的普世价值。
基辛格试图在这两者之间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基辛格的现实主义思想:从国家至上到均势17世纪法国主教黎塞留开创了“国家至上”的现实外交。
强调国家利益的黎塞留在外交上打败了强调宗教热情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
在基辛格看来,黎塞留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他是唯一抛弃中世纪道德及宗教束缚的政治家。
基辛格试图用这个例子说明以僵化的意识形态来为基础的外交政策碰上不择手段的国家利益者未免太过不堪一击。
这犹如两个参加格斗的选手,一方碍于规矩缩手缩脚招招不致命,另一方则为了保护自己不挨拳头无视规矩期望招招能把对方打倒。
基辛格十大计划
基辛格十大计划基辛格十大计划是美国外交家基辛格在担任国务卿期间提出的一系列外交政策和战略,旨在推动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这些计划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对华关系、苏联问题、中东和拉美地区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十大计划的内容和影响。
一、展开与中国的对话与合作基辛格提出,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国际力量,应与之展开对话与合作,以实现两国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这一计划为中美关系奠定了基础,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改善与苏联的关系基辛格认识到苏联是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但也主张通过对话和外交渠道改善两国关系,以避免激化冲突。
这一计划为美苏关系的缓和和战略稳定奠定了基础。
三、实现中东和平基辛格致力于推动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通过外交努力促使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进行和平对话,并促成了1979年的埃及-以色列和平协议,为该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采取战略性对拉美地区基辛格认识到拉美地区的重要性,主张采取战略性措施加强与该地区的合作,以防止共产主义势力在该地区扩张。
这一计划在保护美国的利益和维护地区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推动欧洲安全与合作基辛格主张加强与欧洲国家的合作,推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建立,以促进欧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这一计划为欧洲的安全架构奠定了基础,并在冷战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推动全球能源安全基辛格重视全球能源安全问题,主张通过多边合作和国际对话解决能源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以确保全球能源的稳定供应。
这一计划为全球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七、加强与非洲的合作基辛格认识到非洲是一个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地区,主张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合作,推动非洲的发展和稳定。
这一计划为美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八、推动国际组织改革基辛格主张推动国际组织的改革,以适应当时的国际形势和需求。
他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包括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机构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等,为国际秩序的建设和维护做出了贡献。
大外交读后感
大外交读后感《大外交》是一部由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亨利·基辛格所著的书籍,该书以其深刻的历史分析和独到的见解,深受读者的喜爱。
在书中,基辛格通过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和重大事件的分析,展现了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影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领悟到了外交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对国际政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书中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到当代,美国的外交政策一直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基辛格通过对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了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梳理和解读,我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书中对重大外交事件的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
基辛格以其独到的历史眼光和卓越的分析能力,对一系列重大外交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如冷战时期的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中美关系的发展等。
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我对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国际事务中各个国家的角色和利益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些分析不仅让我对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最后,书中对外交谈判和外交策略的讨论也让我受益匪浅。
基辛格通过对外交谈判和外交策略的分析,揭示了外交活动的复杂性和技巧性。
在国际事务中,各个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合作是常态,而外交谈判和外交策略则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对外交活动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国际事务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大外交》,我对外交政策的演变、重大外交事件和外交谈判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对国际事务和外交活动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的重要著作。
我相信,通过对这本书的深入学习和思考,我对国际事务和外交活动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和全面。
《大外交》读后感
《大外交》读后感当阅读完最后一页《大外交》时,我不禁为书中呈现出的大国间纵横睥睨,外交世界里的变幻风云所折服。
全书的共三十一章,每一章都环环相扣,相得益彰,让人忍不住像走迷宫一般,对前路一无所知却又充满向往。
从第一章开始,就如同一副宏大的画卷缓缓的展开,轻描淡写了诸国的外交历史,欲说还休的点画了他们的外交走向,让人忍不住往下阅读,一问究竟。
细数《大外交》中提到的那些历史人物,现实主义如罗斯福,理想主义如威尔逊,战争狂人如希特勒,铁血睿智如俾斯麦等等,每一笔都宛如行云流水般传神的时那些原本写在平面上的人物立体化了,一个个仿佛呼之欲出。
连斯大林一个狐疑的眼神,丘吉尔一个微妙的表情这样细节之处都被基辛格这样大师级的人物细腻刻画出。
当然这幅画卷的背景也很广阔:如果以时间为主轴的话,从一战到二战到冷战,再到朝鲜战争和越战,以及后来的冷战。
在这时空交错的画卷上,我们看到了外交场上风雨变幻,国家间关系微妙复杂。
而国家命运的航船往往掌握在舵手——掌权者手中,有人优柔寡断就有人蛮横霸气,有人微笑就有人哭泣,有人抓住历史的机遇就有人被历史所淘汰。
《大外交》的执笔者基辛格沉着大气的勾勒出了整个如史诗般的一部二十世纪外交史。
我们从大外交里的来看一战:当史学家们还在为谁该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负责而持不同意见争论时,基辛格却点出了“举不出是任何单一国家导致如此疯狂的迈向毁灭”。
他从各国外交风格出发,把一战前欧洲诸国的心态都有条有理的剖析清楚来看,最后得出结论:“欧洲国家把均势扭转为武器竞赛,却未能意识到现代科技与大规模征兵,已使爆发全面性战争成为国家安全及整个欧洲文明最大的威胁”诚然,德国和俄国完全失去了节制。
从一战到二战,历史的车轮碾过一圈。
其中发生的外交事件错综复杂令人眼花缭乱,更加扑朔迷离的是隐藏在背后的国与国之间的勾心斗角,博弈角逐。
不得不说《大外交》作者基辛格独具慧眼,将这其中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看了个清楚明白:一战后法国饥不择食的外交政策,英国缘木求鱼式的均势外交,法德的苦大深仇,英法的历史恩怨,苏联的半路杀出,美国“理想主义”的游说,诸国对刚提出来的“集体安全”概念的摸不着头脑,最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德国作为一个战败国的复兴。
美国建国初期的孤立主义困境——以美法关系从“同盟”到“准战争”为例
美国建国初期的孤立主义困境——以美法关系从“同盟”到“准战争”为例张科【摘要】在独立战争初期,美国由于力量弱小选择了与法国结盟共同对抗英国.在独立后,美国极力奉行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希望在不卷入欧洲纷争的前期下,与欧洲保持纯洁的商业关系.但是这种想法却与欧洲奉行的现实主义政治理念格格不入,因而产生一种进退维谷的困境.【期刊名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32)006【总页数】4页(P29-32)【关键词】美国;独立战争;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美法同盟;准战争;美法关系【作者】张科【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重庆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771.2“美国不知道崇高的原则与必要的生存手段之间会有冲突。
久而久之,诉诸道德以解决国际争端的做法,产生了独特的进退维谷之感及纯美国式的烦恼”。
这是著名的外交家亨利·基辛格博士在其著作《大外交》中分析美国理想主义外交理念与欧洲现实主义外交信条的冲突时得出的一个结论。
[1]在美国取得独立到最终决定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个多世纪里,孤立主义成为美国历代决策者,尤其是外交决策者的核心指导思想和对外政策。
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在美国外交实践中有一个指向对象:欧洲;两个具体目的:第一,巩固独立;第二,掩护扩张;三个不同层次:一,美国尽量避免涉入欧洲政治事务;二,极力发展同欧洲所有可能的贸易关系;三,希望欧洲也不要干涉美国在美洲的事务——扩张。
孤立主义的产生是北美大陆独特的地缘环境使然,即在当时的交通技术条件下的空间上与旧大陆的远离。
这种远离使北美人民认为自己可以并且应该摆脱与旧大陆的不必要的瓜葛,认为美洲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一套价值观、行为方式和伦理制度。
孤立主义由一种思想上升为一种政策是北美决策者在争取独立和维护独立的斗争过程中对自身的实力及所处的国际政治环境进行正确估量后做出的正确和现实的选择。
孤立主义是现实主义的而非理想主义的,对孤立主义的选择也是基于现实主义的考量而非理想主义的幻觉。
《大外交》精华笔记
《大外交》精华笔记《大外交》的作者是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
外交四原则: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势力均衡原则、大国协调原则,集体安全原则。
优先关系:在这四条原则中,最核心的是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其余三个原则,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才衍生出来的。
国家利益至上原则:诞生:三十年战争人物:黎赛留标志事件: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突破点:国家主权得到确认,国家间外交出现,宗教和贵族关系的考虑,让位于国家利益结果:法国成为欧陆强权势力均衡原则:诞生:遏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战争人物:英国国王威廉三世标志性事件:九年战争突破点:欧洲各国之间,一旦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某一个国家的变化,其他国家就立刻把自己的力量投到另外一侧,以此维护大国之间的力量均衡;就像天平失衡时,向轻的那一侧投入砝码,平衡就会重新恢复结果:18世纪“外交革命”后,英法争霸百年大国协调原则:诞生:拿破仑战争人物:梅特涅标志事件:维也纳会议突破点:恢复法国大革命前的局面,在外交上遇到事情,由几个正统的王朝商量着来,奥地利、俄罗斯、英国、普鲁士四国同盟,把外交从谈判桌和战场上,搬到了皇上、大臣们的密室中,大家不需要实际下注,只需要在纸面上亮明自己的力量和诉求,地盘和利益根据各自权力的大小有序分配,谁也不要有非分之想,这样就没有必要非得兵戎相见了。
结果:欧洲百年和平,启发了后来的国联和联合国组织集体安全原则:诞生:二战趋于尾声人物:罗斯福标志事件:雅尔塔会议突破点:集体安全体系的参与者,对破坏和平的行为,看作对所有国家共同的挑战,所有国家,对违反安全原则的侵略国,进行集体制裁,以此保障所有国家的生存,维持国际和平及秩序,美苏英中四大国做国际警察,国际上出了什么问题由这四国商量着来,谈妥了,由四大国的武装力量负责统一执法,为国际社会提供集体安全。
结果:安理会诞生,世界总体和平维持至今历史上外交原则失效的原因:1、大国自我膨胀,让外交成为国家间争霸的工具,最后,战争就成了唯一的外交手段;2、外交被理想主义的原则束缚了手脚,主导外交原则的大国,不敢使用战争威胁、经济制裁等等手段,治服那些挑衅了原则底线、甚至跑出笼子的国家,结果,原则颜面扫地,俱乐部关门大吉。
从基辛格的《大外交》看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影响因素
从基辛格的《大外交》看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影响因素基辛格是美国前国务卿,《大外交》是作者基于多年外交事務亲身体验的经验,加上本人的丰富历史知识储备,并且运用智慧和幽默的文笔写作的最新与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鉴于书中描述了自黎塞留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几十年世界外交政治的诸多重大事件,以其独到的见解分析了美国外交风格前后的差异。
因此本文以《大外交》为基础,通过对美国外交政策发展的概述,引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几大影响因素,继而总结出美国外交政策思想的实质。
标签:美国外交政策;影响因素;实质长期以来,关于如何定义影响美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一系列因素,学者们各抒己见。
为了更好地分析制定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因素,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的外交政策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以便更好地为国家利益服务。
一、美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每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都有一个发展历程,其中美国的外交政策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第一,从1775至1897年间的大陆扩张时期、从1898至1945年间的海外扩张时期和从1946年至今的全球称霸时期。
从划分三大时期的标准的角度看,存在着三个具有时代意义的政策口号分别与美国的三个外交时期相对应,一是孤立主义;二是门户开放政策;三是遏制政策。
三种不同口号的提出都是为美国的扩张主义服务的。
具体说来,孤立主义基本上是大陆扩张时期的指导思想;门户开放政策是海外扩张时期为适应海外扩张的需要而提出的;遏制政策是全球称霸时期为了全球称霸战略制定的,同时也是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对抗的情况下出现的[1]。
在美国的外交史上,政策口号的提出具有极大的随机性,并兼具实用主义性质,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在某一地区或某一时间,决策人往往会给某一口号或政策以不同的解释,以便更好地推行该口号或政策。
诸如欧洲均势,对于均势的概念,欧洲各国根据自己本国的实际国情以及发展趋势赋之以自己的解释,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执行相应的均势外交政策。
大外交读后感
俾斯麦当上宰相的第一周,就在邦议会上发表了他的首次演说,他非常激动地说道:“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德国所指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他的武力!”由此他得到“铁血宰相”的称号。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许多世纪以前,德国就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这种群龙无首的情况名闻欧洲。1815年,各封建国家在维也纳召开会议,建立了“德意志邦联”,它包括力量较强的奥地利、普鲁士和其他小国共34个国具有完全独立的主权,有各自独立的政府和军队,有各自不受侵犯的疆域、不同的关税政策以及不同的发展水平。实际上,所谓组成邦联,只不过徒具形式而已。但是,各小国互相主动联合,说明德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样,到了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的统一问题就提到了各小国的议事日程。各个封建小国都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1815年4月1日出生在普鲁士一家大贵族地主家庭。他在父亲的庄园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后来入大学学习,在学习期间,他强暴蛮横、凶悍粗野,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guǎn lǐ自己的两处领地。1848年,德国爆发革命,俾斯麦在自己的领地上组织起军队,准备武力镇-压革命。1851年~1858年,他担任普鲁士邦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大使,1861年改任驻法大使,1862年他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从他早年的经历可以看出,俾斯麦是一个主张使用武力的顽固分子,而且很了解俄、法统治者的内心想法,这使他当上宰相后深知该如何使用武力去对付敌人。
《大外交》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著。作者凭其亲身体验,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智慧和幽默的文笔,展示了自17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几十年世界外交政治的诸多重大事件,以其独到见解分析了世界各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揭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实质。同时,重现了那些对现代世界格局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各国领袖,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戴高乐、尼克松、毛泽东、周恩来、里根、戈尔巴乔夫等政治家的风采。而在书中所描述的众多伟人中,我最崇敬的是俾斯麦。
大外交经典名著读后感
《大外交》读后感《大外交》一书是由美国著名外交家亨利·基辛格结合自身的经验和实际史实所著,由顾淑馨和林添贵翻译,2012年由海南出版社出版,全书共739000字,是基辛格外交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
初读此书,被它的大块头吓到,深入进去才发现并不枯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三个方面:一、基辛格其人其书亨利·基辛格是美国著名的外交家、现实主义理论家。
他于1923年5月27日生于德国纽伦堡附近的费尔特市。
1938年基辛格15岁时,为了逃避纳粹法西斯对犹太人的迫害,他的父亲路易·基辛格带领全家从英国伦敦转往美国纽约。
1969-1975年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1973年,他与越南的黎德寿共获诺贝尔和平奖,1973年-1977年任美国国务卿。
基辛格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原籍非美国人的国务卿。
1977年退出政界后,基辛格担任Chase曼哈顿银行国际委员会主席、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董事、国际战略研究中心顾问、对外关系委员会顾问等职务,仍以充沛的精力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大外交》是基辛格退出公职之后所著之作,凝聚着基辛格长期的从政经验和理论思考的结晶。
金灿荣教授在序中评价《大外交》是当今信息泛滥时代里的值得深思静览的“精品”,并提出两个特别有价值的观点:一是指出黎塞留和俾斯麦这类现实政治大师的成功本身,往往蕴含着反效果;二是论证了威尔逊的理想主义是怎样激发出美国民众的道德热情,使一个孤立主义的美国一步步卷入世界大战,而老罗斯福的现实主义政策为什么做不到这一点。
在最后他也总结了全书独特的两个方面:一是人物分析;二是基辛格对权利的考察着重在具体人物对事件和结果的控制。
这些独特的行文思路与手法都是我们值得深思与借鉴的。
二、越南战争后完整的历史感触在阅读下来发现,著作具备幽默、风趣与智慧的特征。
正如一则评价所言,“作者凭其致力于外交事务的亲身体验,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智慧和幽默的文笔,展示了自黎塞留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几十年世界外交政治的诸多重大事件,以其独到见解分析了世界各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提示了美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提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实质”。
论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
论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作者:王文琦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19年第07期【摘要】在当今时代,中美关系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加深对美国外交决策的影响因素的了解,有利于我国在未来能够更好的理解美国外交决策的逻辑脉络,从而服务于我国的外交事业。
美国在制定某项外交政策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左右,而在处理国际问题的过程中,总统、国会、利益集团、民众舆论等因素发挥的作用与作用的形式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外交决策总统国会国家利益1.外交决策的基本目标——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美国外交决策的基本目标,也是一切外交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历史上,美国的国家利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建构、发展的。
从美国独立之初的维护国家独立,到19世纪初的海外有限扩张,再到冷战结束后维持美国在世界的霸权地位,我们不难看出,随着美国国力的逐渐增强,其国家利益也在不断的做出调整。
当然,除了最高国家利益外,美国还有各层次利益,因此,决策者在制定外交政策时会综合考虑涉及哪些国家利益,最后采取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行动。
虽然美国外交决策的宗旨是这样,但是国家利益终归是一种价值判断,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这种价值判断很大程度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难有客观标准。
许多决策者虽然声称决策是服务于国家利益的,但是由于决策过程受制于美国庞大的官僚机构,最后决策的结果往往是反映了部分决策者的主观意愿,或者是多方利益集团经过协商后的多方都能够接受的折中方案。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美国在许多外交问题的决策上,难以称得上最明智,只是多方利益集团共同作用下最合适的方案。
2.外交政策的核心人物——总统美国宪法授予了美国总统在外交领域最高的权力。
其中总统在美国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这样说,美国的外交决策机制的核心是美国总统。
以美国总统为首的政府是一种对层次构成,外交决策机构往往由国务卿、国防部长、中央情报局等美国总统组成的高级内阁官员构成。
《大外交》读后感10篇
《大外交》读后感10篇《大外交》是一本由亨利·基辛格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8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外交》读后感(一):基辛格的独特历史见解2021阅读之34,基辛格《大外交》,对自三十年战争以来到二战之间的三百多年的历史写的很仔细,尤其是对于欧洲均势形势的分析,欧洲国家都有其外交天才,比如法国的黎塞留,奥地利的梅特涅,德国的俾斯麦和史特瑞斯曼,也有其破坏前人努力的狂妄者,法国的拿破仑三世,德国的威廉二世和希特勒等等,英国作为欧洲大陆均势的关键,往往只在实质性的威胁存在时才采取实质性行动来平衡均势,避免均势在欧洲大陆失衡。
对于狂妄者而言,再多的谋略比不上一时头脑的狂热,一战和二战都是如此。
对于战后冷战的发生和结束,作者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美国应该在追求现实利益和道德选择这两点上取得平衡,即在行动中要明确自己的所追求的现实利益到底是什么,这是自朝鲜战争到越战美国四任总统所花费无数代价所买来的教训。
苏联也正如凯南在苏联行为的根源中一样,在20世纪最后十年的开始就结束了它的生命。
还是很值得一看的书。
《大外交》读后感(二):《大外交》笔记(待续)170403第一章世界新秩序基辛格认为,(1)均势是一种基于历史初始条件(同时存在实力相差不多的多个国家)的结果。
军事政策,是把这一状态作为外交的指导原则,以便各国能稳定缓和,不表示均势下的各国会停止相互攻伐。
(2)与经典欧洲均势政策相比,美国外交兼有道德性。
美国的立国条件与欧洲不同,美国认为战争根源在于相关国家的贪婪。
(3)后冷战时代的国际体系是分散与全球化分别发扬光大的时代。
在冷战这一美国外交的重要时期,各国的政治均势与经济地位并不均衡,后冷战时期,这种不均衡将会缩小,美国的相对军事力量也会削弱,多国体系形成(美、欧、俄、中、日、印)。
全球化则受益于技术因素推动。
对于基辛格的质疑主要在于,道德在现代美国政治中作用几何。
现实主义大师基辛格的外交胜利
现实主义大师基辛格的外交胜利———浅析基辛格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摘要中美关系是目前世界上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而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又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在中美和解的过程中,双方领导人发挥了超凡的洞察力、决断力以及高超的政治和外交艺术,尤其是基辛格,基辛格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作为一个外交思想家,基辛格有一套自己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像多数国际关系学者一样他也希望将自己的理论运用到国际关系实践中去,以期检验理论的正确性;作为美国总统的重要智囊和政府重要官员,他又很幸运地拥有了实践自己理论的政治舞台和途径。
正是这种特殊的地位,使他成功地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改变了中美苏之间的力量对比状态及冷战以来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
他是名副其实的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功臣。
关键词基辛格;中美关系;现实主义;外交思想前言中美关系是世界上重要的双边国际关系之一,两国关系对当今国际关系的影响是深远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历史的原因,美国对新中国实行了包围封锁的政策,导致了新中国的外交困境。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于美国实力的衰退,苏联实力的增长,导致了两国各自政策的调整。
勃列日涅夫接替赫鲁晓夫后,抛弃了赫鲁晓夫的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外交路线,对美国展开了咄咄逼人的全球攻势,苏联势力的扩张严重威胁到美国的全球利益及安全。
不仅如此,苏联与中国的关系也急剧恶化,苏联大兵压境,准备入侵中国。
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两国在苏联的扩张政策面前联合起来,共同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政策,最终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中国与美国关系的改善,打击了苏联的霸权主义政策,维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美国也实现了自己的外交战略,早日结束了越南战争,平息了国内的抗议浪潮,稳定了国内局面。
众所周知,基辛格外交思想和实践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美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作为哈佛大学博士,基辛格可以说是美国学者参与政治并取得最高成就的杰出代表。
论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
论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美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道德、文化和安全等方面的因素。
下面将针对这些方面提供更为详细的解析。
1. 经济因素美国的经济利益在外交政策决策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美国政府会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来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包括促进国际贸易、打击“不公平贸易行为”、保护知识产权等。
此外,美国企业的利益也在外交政策中得到了较高的重视。
美国会调整相关政策以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制定“出口管制”政策来限制向敌对或有威胁的国家出售技术或商品。
2. 政治因素美国外交政策的决定与国内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选举周期、利益团体的影响、国会的立场以及媒体的报道都会对外交政策制定产生影响。
此外,美国政府也会根据其他国家的政治立场作出反应。
例如,在与叙利亚和伊朗交涉时,美国政府会考虑到叙利亚和伊朗的政治动态,并据此作出决策。
另一方面,美国还定期与盟友和其他国家进行高层会晤,以解决对国际和地区问题的共同关注。
3. 道德因素美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也会影响其外交政策的决策。
例如,美国政府为了维护人权和民主价值观,可能会支持其他国家的民主革命活动,或在有危机的国家进行人道主义援助。
美国在海外的行动,例如支持反恐,推行民主等也都是基于道德价值观的因素所决定的。
4. 文化因素5. 安全因素美国的安全利益也是其外交政策的决策因素。
美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来确保其国家安全,包括进行反恐行动、军事扩张、制裁对手等。
对于那些对美国构成威胁的国家,例如伊朗、朝鲜、俄罗斯等,美国政府的反暴力计划中会考虑所有的安全因素,直至决定采取行动为止。
总的来说,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面对来自多个领域的挑战和竞争,这需要美国政府对多种因素进行权衡和决策,并做出最有利于美国国家利益的方案。
基辛格如何看中国外交
基辛格如何看中国外交
王巧荣
【期刊名称】《红岩春秋》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作为一个曾经经历中美关系“震撼世界的一星期”的美国高层人士,过去40多年中,基辛格出访中国50余次,被誉为“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人”。
他著有很多关于中国的论述,在他的新作《论中国》中,首次尝试以专著形式系统阐述了他关于中国的见解,重点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战略,试图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
【总页数】3页(P62-64)
【作者】王巧荣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20
【相关文献】
1.从基辛格的《大外交》看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影响因素 [J], 朱桂芬
2.从中美关系“解冻”看基辛格在尼克松政府外交决策机制中的地位与作用——基于美国解密档案的分析 [J], 张威;
3.从中美关系“解冻”看基辛格在尼克松政府外交决策机制中的地位与作用——基于美国解密档案的分析 [J], 张威
4.顺应历史潮流的中国外交政策--从十四、十五和十六大报告看新时期中国外交战
略的特点 [J], 王鹏
5.基辛格关于中国外交的历史视域与文化想象 [J], 黄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基辛格是美国前国务卿,《大外交》是作者基于多年外交事务亲身体验的经验,加上本人的丰富历史知识储备,并且运用智慧和幽默的文笔写作的最新与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鉴于书中描述了自黎塞留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几十年世界外交政治的诸多重大事件,以其独到的见解分析了美国外交风格前后的差异。
因此本文以《大外交》为基础,通过对美国外交政策发展的概述,引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几大影响因素,继而总结出美国外交政策思想的实质。
关键词:美国外交政策;影响因素;实质
中图分类号:d8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6-0017-02
长期以来,关于如何定义影响美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一系列因素,学者们各抒己见。
为了更好地分析制定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因素,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的外交政策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以便更好地为国家利益服务。
一、美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每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都有一个发展历程,其中美国的外交政策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第一,从1775至1897年间的大陆扩张时期、从1898至1945年间的海外扩张时期和从1946年至今的全球称霸时期。
从划分三大时期的标准的角度看,存在着三个具有时代意义的政策口号分别与美国的三个外交时期相对应,一是孤立主义;二是门户开放政策;三是遏制政策。
三种不同口号的提出都是为美国的扩张主义服务的。
具体说来,孤立主义基本上是大陆扩张时期的指导思想;门户开放政策是海外扩张时期为适应海外扩张的需要而提出的;遏制政策是全球称霸时期为了全球称霸战略制定的,同时也是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对抗的情况下出现的[1]。
在美国的外交史上,政策口号的提出具有极大的随机性,并兼具实用主义性质,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在某一地区或某一时间,决策人往往会给某一口号或政策以不同的解释,以便更好地推行该口号或政策。
诸如欧洲均势,对于均势的概念,欧洲各国根据自己本国的实际国情以及发展趋势赋之以自己的解释,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执行相应的均势外交政策。
二、美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
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基本上是受其国内各因素和国外相关环境的影响,其中国内因素是指影响和制约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国家利益、权力等;国外环境是指国外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等诸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外交政策的发挥作用需要的正是这些国内外诸因素的合力,但是这种合力如意识形态、舆论媒介的作用本身就具有复杂多变的特性,这使得外交政策的制定者们必须根据自己本国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利益去创造、改变或者适应外部条件,以达到实现本国利益所要求的目的和执行该外交政策的最佳效果。
(一)国家利益的影响与制约
外交政策的制定毋庸置疑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
国家利益是指导一个国家外交实践的路标,一国选择执行何种外交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利益。
金特尔森认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总体上追求的是以下四个核心目标,即权力、和平、繁荣和原则[2],它们构成了美国国家利益的四项基本内涵。
权力是国家利益的首要内涵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制定外交政策最基本的目标,同时也是国家保持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保证。
为实现自己威慑侵略他国、捍卫自己所作承诺和国家自我伸张的目标,美国需要权力对其他国家施加一定的影响,进而塑造方便其利益和价值得以实现的国际环境。
具体做法是首先通过创建相应的国际机制,以在国家间培育持续稳定的合作。
因为国际机制能减少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使得国家间的协调和集体行动有了实现的基础。
实际上,在全球和各地区,通过制定外交政策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在有关于国际司法、军备控制及其不扩散、经济发展等范围不同、功能各异领域的国际机制建设中,美国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其次是在确保自己能不直接卷入某些战争和冲突的条件下,美国至始扮演着和
平掮客的角色,以保持自己维护世界和平的政治角色。
比较显著的例子有1973到1975年的中东穿梭外交、1978年的戴维营协议、1995年的代顿协议等,在此美国的外交政策主要是本国领导人运用外交的方式,对事件双方当事人进行调停,最后有关各方达成协议,终止战斗,缔造了和平。
因之权力对应现实主义,所以美国制定的外交政策是以权力为目标,并用均势概念看待国际体系,主要的政策手段包括威慑和联盟作为;而和平则对应于自由国际主义,这决定了美国的和平战略目标是以世界秩序的观念来界定国际体系,以外交为其政策工具。
繁荣的发展程度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福利,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浅层次目标是追求繁荣,但实质是把国家经济利益置于最重要的位置。
繁荣指涉的是有关美国贸易政策以及美国与那些对它来说主要具有经济意义的国家的总体关系。
在繁荣目标上,国际政治经济学为繁荣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在具体的实践中,美国倡导建立了自由主义的国际经济秩序及其主要机制,如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从而加强了它的经济霸权。
原则作为第四个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核心目标,涉及美国在世界上所声称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价值观、理想和信仰,具体做法是在全球,要求美国制定的外交政策应是致力于推广美国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最终实现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所说的“使世界对民主更安全”的社会环境。
而且原则深源于美国的民主理想主义,其中所谓的民主理想主义划分成两分支:一是美国例外论,宣称美国不仅仅是国际政治中的又一个行为体,而且是上帝的选民、人权的标石和自由的圣火,美国外交政策有责任、也有权利把美国赖以生存的价值观扩展到全世界;二是民主和平论,民主将使世界更安全,因而要使美国制定的外交政策致力于推进民主,从而以原则服务于诸如和平与权力这样的目标。
在原则目标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政治方式,美国制定的外交政策以此在国际体系内谋求实现全球民主。
当这四个目标出现冲突时,美国就要在其中做出选择,决定四个目标中把哪个目标选为优先。
关于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过程,或者说其外交政策出台的相关国内政治背景,美国学者杰里尔?罗赛蒂曾十分透彻地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美国制定外交决策是一个有着众多行为体参与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任一行为体都无法单独控制,其最终形成的政策通常是各个参与者之间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夹杂着明争暗斗、最终相互妥协的结果,最为明显的有包括总统、国会、行政机关内部的互动以及其中的非政府因素包括利益集团、新闻媒体和公众舆论等。
(二)国外环境的影响与制约
国际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可以追溯到美国积极地参与国际秩序时期。
基辛格的《大外交》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因素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首先是对于均势的理解,由于美国与欧洲各国的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政治传承以及文化传统之间的差异,二者对均势的理解,正如前面所述,都是从自己本国的角度出发,以制定符合本国利益发展的所谓均势的外交政策。
从威尔逊通过“十四点原则”想重构国际关系体系但最终失败,我们可以看出,国际局势的变化以及国际参与主体们本身对于外交政策作用理解的不同,间接地影响到一国制定的外交政策的内容与所执行之后产生的效果。
基辛格思想的核心是在实力均衡的基础上,建立稳定的国际秩序,以遏制苏联的不断扩张,保护美国的利益。
这是基辛格基于当前两级争霸的国际局势所提出的外交思想,充分考虑了国际环境对本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越南战争表明美国的力量在实现其对外目标上的有效性,以及美国外交政策的任何重新调整都必须反映这一现实。
现实的教训使美国意识到世界已进入多极化的局面,因而更应该注意均势外交。
均势外交的提出契合了当前国际多级化趋势的发展现实。
现实主义或者说是务实传统,现实与理想的平衡,道德核心仅是提供一种方法,一种思维模式。
美国早期的理想主义最终证明必须跟现实结合起来,回到人间。
历届的美国总统在
制定本国的外交政策时,除了充分考虑到本国的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民意与民主及其相应的权力、原则等的影响,还要考虑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尤其是在世界发生重大事件时,所制定的外交政策有可能会与以往的背道而驰,但是其外交的本质却一直没有改变。
三、美国外交政策思想的实质
美国自建国伊始,就自诩与众不同。
在对外政策上形成了两种相互矛盾的态度:一种是在国内,美国使民主政治更趋于完美,以便为他国人民做榜样,并以此作为证明美国价值观优越性的最佳方法;二是在国际上,美国人自认为美国的价值观值得向全世界推广。
事实却是,在现今的国际大环境中,各国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致使美国徘徊在孤立主义与信守承诺之间[3]。
围绕着势力均衡、现实政治、战略目标、地域利益、普世价值观,美国的外交政策把现实与理想结合起来,不断地改变政策的表现形式,以达到推广自己民主、自由、和平的价值观的目的。
美国的外交政策在现实中一次次的碰壁,一次次的重新焕发活力,从最早的十四点原则到越南战争再到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叙利亚的卡扎菲。
这些外交政策的本质始终是为了本国的利益与发展。
通过多样化的外交表现形式和与时俱进的外交思想,在分析了国内的权力现状、民情民意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依据一定的民主原则,结合国际的政治经济秩序情况,一切从本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制定相应的灵活的外交政策。
总言之就是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实质就是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