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病人护理论文

合集下载

脑梗死患者护理论文

脑梗死患者护理论文

脑梗死患者护理论文脑梗死患者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方法:本组脑梗死患者77例,依据病情分型并进行分类化管理,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的治疗措施,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遵医嘱给予相应治疗,并加强各项护理工作。

结果:本组77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与细心护理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

结论: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极为重要,认真贯彻各项护理工作、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采取积极措施能有效减少脑梗死患者致残率及致死率,促进患者早日恢复,为取得满意疗效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脑梗死护理病情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大脑血液循环障碍,大脑缺血乏氧,进而引发脑组织不可逆的损害,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死致残率均有所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有文献报道脑梗死致残率高达80%,大大加重了社会及家庭的负担。

而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细致周到的护理极为重要,是治疗过程顺利进行并最终取得满意效果的重要保障。

近年收治脑梗死患者77例,经过认真细致的护理后,所有患者均症状好转出院。

在整个护理工作中,取得了一些体会,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77例,男45例,女32例,男女之比1.41:1;年龄64,83岁,平均73.2岁;病程1,17年,平均9.3年;住院时间21,72天,平均32.1天;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偏瘫及失语等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经过头ct检查最终确证为脑梗死,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

护理方法严密观察病情:主要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及瞳孔变化,意识状态能够直接反应脑梗死严重程度,与梗死部位、面积及脑组织水肿程度息息相关,一旦发现患者意识状态有恶化趋势,应立即报告医生作出相应处理。

瞳孔的变化也能提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均提示病情恶化,针尖样瞳孔提示脑干梗死,若双瞳孔放大、对光反射消失则提示脑疝可能。

脑梗死并发症整体护理论文

脑梗死并发症整体护理论文

脑梗死并发症整体护理论文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整体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并发症防治的影响。

方法应用临床整体护理的要求干预84例脑梗死患者并发症防治进行观察。

结果整体护理可以明显降低脑梗死并发症的发病率。

结论整体护理程序可以有效减少肺部感染、便秘、褥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及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有效提高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脑梗死;整体护理;并发症急性脑梗死亦称脑卒中,是常见的急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以突然出现的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为常见,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

肺部感染、便秘、褥疮、尿路感染为常见并发症,心理障碍及肢体功能障碍更是常见伴随症状。

我科自2010年9月~2012年12月对84例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并发症及伴随症状的防治,获得较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84例脑梗死患者中;男46例,女38例;年龄45~83岁。

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

发病2~48 h急诊入院。

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有关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

1.2护理预见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潜在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便秘、褥疮、以及患者恐惧的心情,恢复期患者更是需要肢功能锻炼。

2整体护理措施2.1肺部感染护理①观察患者呼吸情况,评估气道通畅度,需要时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及时进行气管切开。

湿化呼吸道,防痰栓形成,给予预防性雾化吸入。

②改善营养状况,保证每日入水量,给于口服、管饲或静脉输入。

③协助患者经常改变体位,叩背,以利痰液排出,防止长期卧床所致坠积性肺炎。

④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病室空气清新,定时空气消毒,限制探视。

⑤正确收集痰标本送细菌培养,合理应用抗菌素。

2.2 泌尿系统感染护理①若患者出现尿潴留,应及时留置导尿管,应用碘伏棉球对会阴部进行擦洗。

②使用抗逆流尿袋,每周更换。

③病情允许鼓励患者多饮水。

④必要时遵医嘱进行膀胱冲洗,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脑梗塞的护理体会论文: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脑梗塞的护理体会论文: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脑梗塞的护理体会论文:脑梗塞的护理体会脑梗塞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脑梗死的血管疾病,也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

1 临床资料本组60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42-91岁。

2 护理2.1 心理护理患者经过治疗后,由于肢体、语言等功能障碍,常有忧郁、焦虑、紧张、悲观、失望等情绪。

这些心理因素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及康复。

加之病程长,活动能力受限,自理能力下降,处处需要人照顾,病人对治疗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是废人[1]。

因此,护理人员应从心理上关心、体贴病人,做好心理沟通。

认真倾听病人的倾诉,减轻病人的恐惧与不安。

耐心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功能锻炼,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肢体运动的训练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和减轻废用综合征的发生。

在训练过程中,以主动训练为主,被动训练为辅,循序渐进。

3.1 床上肢体功能训练保持肢体功能位,患者足下垫以米枕,使足与踝成90度,手握软毛巾,以防足下垂和手指挛缩,让病人学会自己将健侧下肢放在患侧下肢膝盖上,沿患侧下肢下滑至踝部,用健侧手臂拉动患侧手臂上举,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肢体进行活动,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利于肢体功能恢复。

3.2 训练站立和行走先由两人扶着站立,待站立稳后,鼓励病人学习原地踏步,逐渐过度到迈步行走。

训练时须有人陪伴,以防摔倒。

4 语言功能训练重视口语训练,首先要做好舌唇动作及发音口形的示范,然后进行语言训练。

先从简单、通俗的语言开始,让患者喉部发出“啊、啊”的声音,或者1、2、3、4、5、6等单数,还可用有字的卡片让患者读出,给患者图片让其说出名称,由简入繁,循序渐进。

5 呑咽功能训练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食时需要保持环境安静、体位舒适,注意力集中。

抬高床头45度,进食速度要慢。

进食时协助患者将食物放在口腔健侧,食量每次一汤勺为宜,放入食物后可将勺背轻压舌部,以刺激吞咽,食物进入口腔后,让患者反复多次。

课题研究论文: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

课题研究论文: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

临床医学论文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本院20xx年3月-20xx年3月收治的1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与出院时的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I)评分。

结果:干预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减少残疾的发生,促进患者整体功能的恢复,减少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急性脑梗塞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致残率较高,主要包括运动功能障碍、颅神经功能障碍、感觉障碍、言语障碍、失认症和失用症、智力和精神障碍[1],一旦发病,将会给社会、家庭和经济上带来沉重的压力。

本院20xx年3月-20xx年3月收治1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对其中的75例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20xx年3月-20xx年3月收治1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其中男性87例,女性63例,年龄范围52-88岁,平均(70.3±4.7)岁,均经CT证实为脑梗塞。

所有患者均在我科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使用脱水剂、营养神经的药物等对症支持治疗。

1.2 方法1.2.1 分组方法将1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5例。

两组年龄、性别、入院时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I)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2 干预方法1.2.2.1 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内容如下。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2)口腔护理。

(3)饮食护理。

1.2.2.2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护理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心理护理:脑梗塞患者起病急,生活大多不能自理,患者常带有明显的无能和无助感。

通过对患者予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包括倾听患者主诉、对患者接纳和鼓励,对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急性脑梗塞病患临床护理研究论文完整版

急性脑梗塞病患临床护理研究论文完整版

急性脑梗塞病患临床护理研究论文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邓斯华【摘要】脑梗塞(脑梗、)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或脑软化。

除积极地配合治疗外,做好基础护理,对防止进一步梗塞、预防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通过对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2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笔者体会到在心理、安全、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饮食及出院指导等方面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脑梗塞;急性病;护理;康复;预防并发症;饮食;出院指导一、临床资料本组2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40岁,其中60岁以上约占80%。

入院时意识障碍6例,一般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入院后经CT扫描证实有不同部位梗塞灶(24小时后),符合急性脑梗塞诊断标准。

二、护理与康复2.1心理护理急性脑梗塞起病急,多在无其他前驱症状时发生。

多数患者在安静休息、睡眠中发病,过后或次晨被发现不能说话、一侧肢体偏瘫或失语等。

本组病例中有3例偏瘫,失语或言语不清、口角歪斜2例,1例出现会厌麻痹,吞咽功能暂时性丧失。

住院脑血管意外患者中大部分(50%)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绝大部分有焦虑和抑郁心境状况的改变,并且与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相关性。

也有研究认为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产生,可能存在着共同的生物学基础,他们相互影响。

患者虽脱离生命危险,但大都留下偏瘫失语、记忆力障碍、肌力下降等,因生活不能自理,其心理活动有很大变化,如情绪易激动、悲观失望、消极接受或者拒绝接受治疗和护理等。

从生活上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对失语或言语不清者可让其将需求用文字书写进行交流;对梗塞较重出现意识障碍、偏瘫等症状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应允许其亲属陪护。

脑梗死患者个案护理范文

脑梗死患者个案护理范文

脑梗死患者个案护理范文英文回答:Nursing Care Plan for a Patient with Ischemic Stroke.Assessment.Medical History: Hypertension, diabetes, hyperlipidemia, smoking, atrial fibrillation.Physical Examination: Left-sided weakness, aphasia, neglect, dysphagia.Diagnostic Tests: CT scan showing lef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 infarction.Nursing Diagnoses.Impaired physical mobility related to left-sided weakness.Impaired communication related to aphasia.Risk for aspiration related to dysphagia.Self-care deficit related to left-sided weakness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Planning.Goal 1: Patient will maintain optimal physical mobility.Interventions:Assist with ambulation and transfers as needed.Provide passive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s for affected extremities.Encourage 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therapy.Goal 2: Patient will communicate effectively.Interventions:Use clear and concise language.Provide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methods (e.g., writing, drawing).Consult with a speech-language pathologist.Goal 3: Patient will avoid aspiration.Interventions:Assess swallowing function before oral intake.Position the patient upright during meals.Puree or thicken liquids as needed.Goal 4: Patient will meet self-care needs.Interventions:Assist with bathing, dressing, and grooming as needed.Provide supervised assistance with meal preparation and feeding.Establish a regular routine for daily activities.Evaluation.Patient is able to ambulate and transfer independently or with minimal assistance.Patient demonstrates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using verbal and non-verbal methods.Patient has no episodes of aspiration.Patient is able to meet self-care needs with minimalassistance.中文回答:脑梗死患者个案护理计划。

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获奖科研报告论文摘要: 本文阐述了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时机、心理护理、良肢位摆放、肢体康复训练、语言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及认知功能锻炼, 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脑梗塞;早期;康复护理脑梗塞, 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脑梗塞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 对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该疾病突发后, 能完全恢复正常的患者才有不到10%, 而有超过50%的患者治后仍旧留有功能障碍, 这些肢体上的障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 也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磨灭的危害, 而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脑梗塞患者的功能康复, 也能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1]。

根据国家科委十五攻关重大课题提出的三级康复体系, 其中一级康复体系—早期康复是指从发病到发病后4周的第一阶段的康复[2]。

对于脑梗塞患者而言, 早期康复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为护理脑梗塞患者提供借鉴。

1.早期康复的时间蔡伟等[3]在研究中提出, 通过展开对脑梗塞患者行系统化早期康复训练, 只要生命征平稳, 在发病24 h内即可给予吞咽治疗并取得最好疗效。

脑梗死患者康复介入越早对于患者自身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影响越大.对于脑梗塞患者而言, 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加快改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神经功能等, 也是减轻患者经济压力的重要方式。

2.脑梗塞的康复护理的方法脑梗塞属于一个急性脑血管疾病, 基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 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病之一, 因此, 进行积极早期康复护理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2.1肢体康复训练在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以及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的48 h开始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 在开始锻炼前要耐心的将锻炼的重要性传达给患者, 让患者能够自愿的积极的配合锻炼, 进行护理时, 要每日对患者的软组织进行按摩, 对不能下床的患者, 指导其在床上自主完成翻转体位等运动, 并逐渐训练患者自主坐起, 当患者的肢体肌肉力度逐渐恢复后, 指导患者自主进行运动训练[4]。

细节化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论文

细节化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论文

细节化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论文细节化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论文脑梗死在临床上可分为脑血栓和脑栓塞两大类。

脑血栓是指粥样硬化在脑动脉壁形成后导致的脑梗死,脑栓塞是指位于其他部位(除脑动脉壁外)的血栓脱落后进入脑血管后引起的栓塞,最终可导致脑梗死的形成。

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因而在发病时还常伴有较多的合并症,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对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老龄化现象的加剧,我国脑梗死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脑梗死患者多为急性起病,治疗较为困难,常迁延难愈,且易复发、致残及死亡,给家庭及社会带来的负担巨大,因此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十分重要。

多数文献报道显示,在脑梗死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效果十分有帮助,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还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近年来,细节化优质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服务观念开始在临床上各类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的效果十分显著。

该护理模式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在实施基础性护理的同时给予患者更全面、细致的护理,强调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护理知识、护理素质,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中心,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本研究对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给予细节化优质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西安市第四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和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细节化优质护理。

纳入标准:选取的研究对象均经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且患者入院后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

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肺、肾等器官严重疾病的患者;存在脑手术病史的患者;意识严重障碍,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存在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存在精神疾病病史,不能配合调查的患者。

脑梗塞的个案护理范文

脑梗塞的个案护理范文

脑梗塞的个案护理范文一、患者资料1. 一般资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

患者于2021年8月1日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言语不清1天”入院。

2. 诊断:经头颅CT检查示“左侧基底节区脑梗塞”,诊断为“脑梗塞”。

二、护理评估1. 身体状况: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评估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有无肢体麻木、无力、肌力减退等情况。

2. 心理状态:评估患者及家属对脑梗塞的认识程度,有无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

3. 社会支持:评估患者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支持程度及社会资源。

三、护理计划1. 短期目标:保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

2. 中期目标:提高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3. 长期目标: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四、护理措施1.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肢体活动能力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 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3. 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关节活动、肌肉按摩等,逐步进行离床活动,如步行、上下楼梯等。

指导患者进行语言、认知、ADL等方面的康复训练。

4.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5. 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给予关心、支持、鼓励,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6.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脑梗塞的病因、预防措施、治疗原则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五、护理评价1.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症状得到缓解。

2. 患者肢体活动能力逐步恢复,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3. 患者及家属对脑梗塞的认识程度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

4. 患者心理状态稳定,治疗信心增强。

六、护理体会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训练是关键。

脑梗死个案护理范文

脑梗死个案护理范文

脑梗死个案护理范文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疾病,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引起的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细胞缺氧、功能障碍甚至坏死。

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病情恶化,促进患者康复。

下面是对脑梗死个案护理的一些介绍。

首先,在脑梗死的护理中,最重要的是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的稳定。

护理人员应定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特别是对于有高血压的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合理调整药物,以保证患者的血压在安全范围内。

其次,脑梗死个案护理中的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告知患者脑梗死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如吞咽困难、肢体功能障碍等。

针对不同症状,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干预,如帮助患者进行吞咽训练、肢体康复训练等,促进患者的康复。

此外,脑梗死个案护理中还需要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脑梗死常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提供精神支持。

对于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患者,还应积极引导他们接受心理辅导和支持。

另外,在脑梗死个案护理中要注意对患者的饮食护理。

由于脑梗死患者常常存在吞咽困难、咀嚼无力等问题,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患者的饮食方案。

如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可以选择软质饮食或通过鼻饲等方式提供营养。

最后,脑梗死个案护理还需要注重患者家属的关心和配合。

脑梗死患者病情危重,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告知他们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需要,提供必要的护理知识和技巧。

同时,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康复训练。

总之,脑梗死个案护理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护理方法,全方位地关心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干预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同时,与患者家属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课题研究论文:急性脑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课题研究论文:急性脑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96745 临床医学论文急性脑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引言急性脑梗塞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丘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软化,病情相对较重,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急性脑梗塞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调查结果显示近10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

本研究回顾总结300例急性脑梗死临床资料,进行急救经验总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xx年10月至20xx年9月,由急诊科外出接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300例,均由MR或者CT确诊符合急性脑梗塞诊断标准。

患者的年龄在30―92岁之间,平均年龄71.23岁,其中男性患205例,女性患者85例;神志清楚的患者216例,嗜睡的患者60例,昏迷患者72例,肢体发生偏瘫的患者228例。

1.2急救方案在实施急性脑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过程中,在急救现场建立静脉通道的患者290例,实时心电监护的患者290例,气管插管患者33例,给予鼻导管吸氧的患者250例,放置口咽通气管的患者25例,吸痰患者42例。

1.3结果经过院前急救护理,所有患者在转运途中的死亡率为零。

经过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有30例转入ICU,有260例病情稳定转入专科病房治疗。

2护理体会2.1现场紧急护理指导在接到呼救电话后立即通知司机、医生和护士在3―5分钟以内出诊。

在出诊途中要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充分估计,对可预见性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比如病人通过车载电话指导家属进行自救,应该尽量少搬动病人;如果意识障碍并伴呕吐者应该将头部偏向一侧清理呕吐物;如有抽搐现象,要用汤匙缠上软布放在两齿中间防止咬伤。

2.2准备转诊前若病人犯病时在家里,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先紧急处理直接危及到患者生命的症状,同时询问家属病史情况,并对患者的体格进行检查,密切注意患者的血压、呼吸、瞳孔变化、脉搏和意识清醒程度、肢体活动障碍的程度,判断病情严重度;如果病人现在在医院,到达患者床边后进行现场再次评估,问清病因,做好检查,查询相关实验室记录,同当地的医务人员做好交接,明确病况。

试析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策略

试析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策略

试析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策略试析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策略护理是医院里面最辛苦的职业之一,护理工作是脑力与劳力的结合,下面是试析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策略论文,欢迎参考阅读!【摘要】脑梗塞属于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此类疾病的特点为起病急、发展快。

若不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因而,加强患者的临床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脑梗塞临床观察护理策略脑梗塞(脑梗、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

与其相关性较大的几个疾病是: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各种理由的脱水、各种动脉炎、休克、血压下降过快过大等。

根据其病因可分为心源性、非心源性及来源不明。

自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科共接诊73例脑梗塞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3例脑梗塞患者,男性48例、女性25例,年龄在45~72岁,平均年龄为56岁,其中因心源性病因而引发脑梗塞患者占入院总人数的40%;非心源性病因而引发脑梗塞患者占入院总人数的50%,这类患者多见于女性;病因不明确的脑梗塞患者占总人数的10%。

2临床观察2.1护理评估:在患者入院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报告如血液生化检查、血常规和血凝检查、CT检查等并做好相关的护理记录,为医生的临床诊断提供所需要的依据。

2.2治疗:对于脑梗塞的患者一般采用溶栓治疗,但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患者易出现各类并发症,因而要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2.3临床观察:2.3.1意识:意识转变是判断脑水肿和颅内压的指征之一,颅内压增高患者反应迟钝、意识模糊,应仔细观察和判断。

我们通过呼唤患者姓名、简单的`问话、试角膜反射、针刺皮肤、压眶反射等来判断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

脑梗塞护理个案病例范文

脑梗塞护理个案病例范文

脑梗塞护理个案病例范文英文回答:Patient Case Study: Nursing Care for Cerebral Infarction.Introduction:Cerebral infarction, commonly known as a stroke, is a condition caused by the interruption of blood flow to the brain. It can lead to severe neurological deficits and requires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 In this case study, we will discuss the nursing care provided to a patient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Patient Profile:Mr. Smith, a 65-year-old male, wa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with a sudden onset of right-sided weakness, slurred speech, and confusion. He was diagnosed with a left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farction. Mr. Smith has a medical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and hyperlipidemia.Assessment:Upon admission, Mr. Smith's vital signs were stable, but he had a decreased level of consciousness. His Glasgow Coma Scale (GCS) score was 11, indicating a moderate level of consciousness impairment. Neurological assessment revealed right-sided hemiparesis and aphasia. The patient's blood pressure was elevated at 160/90 mmHg, and his heart rate was 82 beats per minute.Nursing Interventions:1. Monitoring vital signs: Regular monitoring of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respiratory rate, and temperature is essential to detect any changes or complications. It is important to keep the blood pressure within the target range to prevent further damage to the brain.2. Neurological assessment: Frequent neurologicalassessments, including motor and sensory functions, level of consciousness, and pupillary response, are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 patient's progress and detect any deterioration. Assessing speech and language abilities is crucial for patients with aphasia.3. Positioning and mobility: Proper positioning and turning every two hours are essential to prevent complications such as pressure ulcers and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ctive and passive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s should be performed to prevent muscle contractures and maintain joint flexibility.4. Dysphagia management: As Mr. Smith has difficulty swallowing due to aphasia, a speech therapist should be consulted to assess the patient's swallowing ability and recommend appropriate dietary modifications or feeding techniques. Close monitoring during meals is necessary to prevent aspiration.5.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Administering prescribed medications promptly, including antiplatelet agents,antihypertensives, and lipid-lowering drugs, is crucial to prevent further complications and manage underlying conditions.6. Education and support: Providing education to the patient and family members about stroke prevention,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the importance of a healthy lifestyle is vital. Emotional support and counseling should be offered to help the patient cope with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the stroke.Conclusion:Cerebral infarction requires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 to promote recovery and prevent complications. Regular monitoring of vital signs, neurological assessments, proper positioning, dysphagia management,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patient education are essential components of nursing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中文回答:个案病例,脑梗塞护理。

脑梗死患者护理论文

脑梗死患者护理论文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讨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和方法。

结果:本组50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病症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并且没有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良好的护理对其的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积极推广。

关键词:脑梗死;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70-01急性脑梗死主要是指脑部的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导致大脑局部的缺血、缺氧,进而造成脑组织缺血性软化或者坏死。

是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的常见并发症,具有病情发展快以及死亡率高的特点,并且容易造成患者致残[1]。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上涨,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变得越来越高,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

目前如何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较好的护理已经成为众多医学者甚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为了更好的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应生活质量,并且降低其后遗症的并发症率,我院对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积极的临床治疗,并对其展开了精心的护理,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将护理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院自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共收到50例脑梗死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0,女性20例,年龄为50-75岁,平均年龄为61岁;本组所有患者在入院以后均经过mri或者ct扫描,均符合临床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因此全部鉴定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多发性脑梗死12例,小脑梗死18例,腔隙性梗死10例,脑干梗死10例,病程为5-60h;经检查本组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肝肾心功能不全,无出血性疾病,无手术史。

1.2 治疗方法及效果:根据患者病情的种类以及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包括营养神经、脱水、抗凝、血管扩张等,除此之外,还有控制患者的血压,降低患者的血糖和血脂,并且严格预防和控制相应的感染情况,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后,均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

论文个案护理总结范文

论文个案护理总结范文

本文以某医院神经内科一位急性脑梗塞患者为例,通过个案护理的实践,总结出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有效护理措施的经验与体会。

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观察、治疗配合、心理护理等方面的详细描述,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病例介绍患者,男,60岁,主诉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2小时。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入院时查体:神志清楚,血压160/100mmHg,左侧肢体肌力2级,语言不清。

诊断为急性脑梗塞。

三、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及时评估病情变化。

2.治疗配合(1)协助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血压等。

(2)根据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锻炼、言语训练等。

3.心理护理(1)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

(2)指导患者进行心理调适,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健康教育(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2)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日常护理,如饮食、用药、康复训练等。

四、护理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

左侧肢体肌力恢复至4级,言语功能基本恢复。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

1.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至关重要。

本病例中,护理人员通过细致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了患者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了准确的治疗依据。

2.在治疗配合方面,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类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心理护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病例中,护理人员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4.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及家属护理意识的重要手段。

本病例中,护理人员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掌握了疾病相关知识,提高了自我护理能力。

六、结论本文通过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个案护理实践,总结了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一些有效措施。

浅谈脑梗塞病人的护理毕业论文

浅谈脑梗塞病人的护理毕业论文

浅谈脑梗塞病人的护理毕业论文浅谈脑梗塞病人的护理毕业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总结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142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护理措施。

结果:14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患者出现功能不全。

根据笔者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量表发现,患者的满意度为100%。

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脑梗塞;护理措施;分析1672-3783(2012)06-0471-01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当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通过临床研究发现,脑梗塞的发病机制为脑动脉粥样硬化,出现血管内膜损伤而造成动脉管腔变狭窄,形成局部血栓,导致动脉狭窄加重,严重者完全闭塞,进而使脑组织缺氧、缺血以及坏死等,引起患者神经功能出现障碍。

该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的话,常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治疗的同时,通过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现将142例脑梗塞患者实施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有142例,其中男98例,女44例;年龄32~77岁,平均(45.18±8.09)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12±0.54)年;142例患者经过头颅CT确诊,符合脑梗塞的临床症状;程度:轻度67例,中度46例,重度29例;梗死部位:基底节区49例,脑隙性54例,小脑3例,内囊区27例,呈多发性9例。

排除心、肝、肾等脏器官严重病变的患者。

1.2 护理方法1.2.1 心理护理:详细了解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于患者的预后及其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统计资料来看,脑梗塞患者当中大约有6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患者的心理障碍主要以抑郁以及焦虑、烦躁不安为主。

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仔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尽快解决,以促进患者的预后。

脑梗死昏迷护理书写范文

脑梗死昏迷护理书写范文

脑梗死昏迷护理书写范文英文回答:As a nurse, I have encountered numerous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are in a comatose state. Taking care of these patients requires a combination of medical knowledge, empathy,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First and foremost, it is crucial to ensure thepatient's safety and monitor their vital signs regularly. This includes checking their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and oxygen saturation levels. In addition, maintaining a clean and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is essential to prevent complications such as pressure ulcers and infections.When it comes to communic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at even though the patient may not be conscious, they can still hear and feel.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peak to them in a calm and soothing manner, providing reassurance and explaining any procedures or interventionsthat are being performed. Using simple and concise language can help the patient understand and feel more at ease.Furthermore, family involvemen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care of comatose patients. Keeping the family informed about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involving them in decision-making can alleviate their anxiety and help them feel more included in the care process. It is important to answer their questions and provide emotional support during this difficult time.In term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 turning and repositioning the patient every two hours is essential to prevent complications such as pressure ulcers and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dministering medications as prescribed by the physician, such as anticoagulants or antiplatelet agents, can help prevent further damage to the brain.Lastly, providing emotional support to both the patient and their family is crucial. Being empathetic and understanding their fears and concerns can help create asense of trust and comfort. Offering words of encouragement and reassurance can go a long way in promoting a positive healing environment.中文回答:作为一名护士,我遇到过许多脑梗死患者陷入昏迷状态的情况。

脑病的临床护理研究——以脑梗阻病人护理为例

脑病的临床护理研究——以脑梗阻病人护理为例

脑病的临床护理研究——以脑梗阻病人护理为例脑梗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病因是血管内壁的斑块或血栓阻塞了脑动脉,导致脑组织缺氧和死亡。

脑梗阻造成的神经损伤常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对于患者来说,脑梗阻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这可以促使患者恢复健康。

因此,探讨脑梗阻病人的临床护理问题将对临床护理工作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以脑梗阻病人的护理为例,分析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各护理要素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病人的监测在脑梗阻病人的护理中,病人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监测病人的病情恶化程度。

病人的常规监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这些指标的变化反应了身体的状况。

对于脑梗阻病人,血压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2.神经功能检查:神经系统是脑梗阻病人的主要受损部位,因此要监测患者的神经功能。

常规检查包括痛觉、温度、震颤、肌力、瞳孔等。

3.血糖监测:高血糖也是脑梗阻的重要诱因之一。

血糖过高会加重患者脑部缺氧,加重脑梗阻,影响治疗效果。

通过对患者常规的监测,可以发现患者发生的多种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因病情恶化而导致的晚期并发症。

二、护理措施1.营养护理:脑梗阻病人在治疗期间需要摄取充足的营养物质,以支持身体的代谢和抵抗能力。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营养方案。

高脂肪、高热量食品应该避免,以保证代谢过程不会加重。

对于营养素不足的病人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营养不良的病人,护理人员需要根据病人的口味偏好,适当调整菜肴口感,增加菜肴的口感。

2.疼痛护理:疼痛是脑梗阻病人常见的折磨之一。

因为脑梗阻病人脑部的缺氧会导致神经损伤,引起程度不同的疼痛。

疼痛可以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影响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对于疼痛的控制应加以重视。

在给病人用药时,应注意掌握药物的剂量、时间和频率。

护理人员应通过各种方法鼓励患者放松情绪,减轻疼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脑梗塞病人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总结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142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护理措施。

结果:14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患者出现功能不全。

根据笔者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量表发现,患者的满意度为100%。

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脑梗塞;护理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71-01
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当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通过临床研究发现[1],脑梗塞的发病机制为脑动脉粥样硬化,出现血管内膜损伤而造成动脉管腔变狭窄,形成局部血栓,导致动脉狭窄加重,严重者完全闭塞,进而使脑组织缺氧、缺血以及坏死等,引起患者神经功能出现障碍。

该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的话,常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治疗的同时,通过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现将142例脑梗塞患者实施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有142例,其中男98例,女44例;年龄32~77岁,平均(45.18±8.09)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
(1.12±0.54)年;142例患者经过头颅ct确诊,符合脑梗塞的临床症状;程度:轻度67例,中度46例,重度29例;梗死部位:基底节区49例,脑隙性54例,小脑3例,内囊区27例,呈多发性9例。

排除心、肝、肾等脏器官严重病变的患者。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详细了解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于患者的预后及其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统计资料来看[2],脑梗塞患者当中大约有6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患者的心理障碍主要以抑郁以及焦虑、烦躁不安为主。

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仔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尽快解决,以促进患者的预后。

对于心理障碍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请已经治愈且恢复至病前状态的患者“现身说法”,以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使其能够坚持治疗。

1.2.2 功能锻炼:有些脑梗塞患者虽然经过有效的治疗,但是治愈之后依然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不全状况,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

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嘱患者及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等活动,以促进肢体功能得到有效恢复。

在脑梗塞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的时候,护理人员要加强指导,在初期让患者采取主动锻炼与被动锻炼相结合的方式,以尽快提高肌力。

随着患者肌力不断增加,逐渐地减少被动锻炼的次数,转向主动锻炼。

在病后患者可以进行肢体被动活动、体位变换以及抗痉挛肢位等活动。

先从慢慢抬腿开始,患者可以下床站立,在家属或
者护理人员的搀扶下练习向前迈步,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以及疲劳为度。

随着病情的恢复,患者自己可以独立迈步。

同时,患者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例如拿筷子夹东西、抬起手臂做梳头的动作等。

每天可以锻炼1次,每次1h左右。

另外,肢体功能锻炼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过程,但是对患者来讲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此,护理人员及其家属做好监督工作,以保证患者每天都可以进行运动。

1.2.3 生活护理:患者由于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容易引起压疮。

因此,护理人员及其家属要做好压疮的护理工作。

定时给予患者变换体位,使用50%乙醇对患者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进行按摩,例如肩胛、骶尾部、膝关节、内外踝、脊柱、髋部、肘关节以及腕关节等。

按摩之后涂抹上滑石粉。

有破伤的患者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然后在涂上龙胆紫,进行简单的包扎。

1.2.4 语言训练:患者语言康复训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的过程,患者要循序渐进的进行锻炼,最后达到病前的水平。

护理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属要制定一个语言康复的计划,练习简单的语言发音,多听听音乐。

每天练习30min~1h左右。

1.2.5 饮食护理:在饮食方面,患者要少食多餐,改掉暴饮暴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

多使用高维生素、高能量以及高蛋白的食物,忌食辛辣激性强以及粗硬、生冷的食物,食盐的摄入量为每天5g
以内。

2 结果
经过护理,14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患者出现功能不全。

根据笔者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量表发现,患者的满意度为100%。

3 讨论
脑梗塞患者致残率较高,而且患者恢复时间长,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属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3]。

通过本组患者的护理可以发现,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既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了治疗效果,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了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韩粉顺.脑梗死患者112 例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2,04(05):135-136
[2] 尹纪红.73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 医学信息,2011,27(33):1142-1145
[3] 傅蓉.舒适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初级卫
生保健,2010,24(04):84-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