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卫星轨道
人造卫星的原理
人造卫星的原理人造卫星是一种由人类制造并送入地球轨道的人造天体,它可以用来进行通信、导航、气象监测等多种用途。
人造卫星的原理主要包括发射、轨道、通信和能源等方面。
首先,人造卫星的原理之一是发射。
发射是指将卫星送入地球轨道的过程,通常通过火箭将卫星送入太空。
在发射过程中,需要克服地球引力和大气阻力,以确保卫星能够进入预定的轨道。
因此,发射是人造卫星运行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其次,人造卫星的原理还涉及轨道。
轨道是指卫星在地球周围运行的路径,通常有不同的轨道类型,如地球同步轨道、低地球轨道等。
不同的轨道类型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如通信卫星通常采用地球同步轨道,而气象卫星通常采用低地球轨道。
通过合理选择轨道类型,可以更好地满足卫星的使用需求。
另外,人造卫星的原理还包括通信。
通信是卫星的重要功能之一,它可以通过天线接收地面发来的信号,并将其转发到其他地区。
这样就实现了遥远地区之间的通信,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同时,卫星通信还可以覆盖地面范围广阔,无需铺设大量的通信线路,因此在一些偏远地区具有很大的优势。
最后,人造卫星的原理还涉及能源。
卫星通常需要能源来维持其正常运行,例如提供电力来驱动设备和维持通信等功能。
因此,卫星通常携带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来提供能源。
在没有太阳能的情况下,还需要携带储能设备,如电池组,以确保卫星能够持续运行。
综上所述,人造卫星的原理涉及发射、轨道、通信和能源等多个方面,这些原理相互作用,共同确保卫星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其作用。
人造卫星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也为我们对宇宙和地球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人造卫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造卫星的轨道设计
人造卫星的轨道设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造卫星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人造卫星的轨道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人造卫星的工作能力和寿命。
本文将介绍人造卫星的轨道设计以及相关的技术和原理。
一、什么是人造卫星的轨道?人造卫星的轨道是指每颗卫星在空间中运行的路径。
卫星的轨道可能是圆形、椭圆形、或者其他形状,轨道的形状和位置取决于卫星的用途以及需要观测或通信的地区。
人造卫星的轨道由轨道高度、轨道倾角、轨道形状、轨道方向等因素决定。
二、轨道高度轨道高度是指卫星在地球或其他天体表面以上的距离。
轨道高度越高,卫星运行的速度就越慢。
目前,低轨道和静止轨道是最常见的两种人造卫星轨道。
低轨道:轨道高度为1000公里以下,速度约为每秒7.9千米,飞行时间约为90分钟。
低轨道的优点是其低延迟,适合用于通信和观测等任务。
同时,低轨道的大气摩擦对卫星造成的损害较大,寿命较短,需要频繁地更换卫星。
静止轨道:轨道高度为地球赤道半径以上的距离,高度约为3.6万公里,速度为每秒3千米,飞行时间约为24小时。
静止轨道的优点是能够覆盖一个大范围的地区,适用于通信、天气预报等任务。
静止轨道的大气摩擦对卫星的影响较小,可以保证卫星的寿命。
三、轨道倾角轨道倾角是指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轨道倾角越小,卫星越容易进入一些狭窄的地域,如北极或南极地区。
而轨道倾角大的卫星则更适合对赤道地区进行观测或通信。
一些商业通信卫星,由于需要覆盖全球各地,通常采用倾角为零的静止轨道。
四、轨道形状轨道形状通常被描述为圆形或椭圆形。
圆形轨道在轨道高度越高的情况下,更容易实现。
而椭圆形轨道能够实现更多的应用,因为它允许卫星在一段时间内离地球较远,然后在另一段时间内逼近地球。
这种椭圆形轨道被称为高椭圆轨道。
一些卫星,例如地球观测卫星,通常采用高椭圆轨道。
五、轨道方向轨道方向是指卫星绕行轨道时运动的方向。
人造卫星轨道可以是地球固定轨道(即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也可以是地球自转轨道(即轨道倾角与赤道平面夹角不为零)。
卫星轨道参数详解
卫星轨道参数详解⽬录⼀.卫星根数1.1 六根数1.2 卫星星历两⾏根数(TLE(two line element))tle1:tle2:1.3 航天器的运⾏轨道分类1.4轨道速度的计算⼀.卫星根数1.1 六根数⼈造卫星轨道六要素(也称为轨道六根数)是⽤于表征卫星轨道形状、位置及运动等属性的参数,可⽤来确定任意时刻卫星的轨道和位置。
通常的轨道六根数指的是:半长轴a、离⼼率e、轨道倾⾓i、近⼼点辐⾓ω、升交点经度Ω和真近点⾓φ。
六根数中,前2项确定了轨道形状,第3、4、5项确定了轨道平⾯所处的位置,第6项确定了卫星在轨道中当前所处位置(注意:第6项除了⽤真近点⾓来表征外,还常常⽤平近点⾓、过升交点时刻、过近地点时刻等参量表征,其效果是等价的。
六根数⽰意图半长轴a:这个根数决定了卫星轨道形成的椭圆长半轴的长度,及轨道的⼤⼩。
同时,这个根数也决定了发射卫星到这个轨道需要多少能量,因为根据活⼒公式,⼀个确定轨道的机械能是固定的。
不同任务类型的卫星,或者运载约束,⼯作在不同的轨道⾼度上。
发射到不同轨道所需要的能量都需要依靠半长轴来计算。
如下图所⽰,飞得越⾼的卫星速度越慢,也是依据半长轴计算⽽来的。
偏⼼率e:跟椭圆的扁率是⼀个意思,代表轨道偏⼼的程度。
偏⼼率近似等于0的轨道⼀般称为近圆轨道,此时地球的质⼼⼏乎与轨道⼏何中⼼重合。
偏⼼⼤于0⼩于1,轨道就呈椭圆状,偏⼼率越⼤轨道越扁。
轨道倾⾓i:即轨道平⾯与⾚道平⾯之间的夹⾓,⽤于描述轨道的倾斜程度,简单地说就是轨道平⾯相对于地球⾚道平⾯是躺着的还是⽴着的或者是斜着的。
卫星轨道的倾⾓决定了卫星星下点所能覆盖的地理⾼度,并对发射场和运载⽕箭的运⼒形成硬性约束。
具体⽽⾔,若想卫星⾏下点轨迹覆盖⾼纬度地区,则卫星轨道倾⾓不能⼩于该纬度;发射场的纬度不能⾼于卫星轨道倾⾓;在半长轴和发射场相同的情况下,运载⽕箭发射倾⾓更⾼的卫星需要提供更多的能量。
升交点⾚经Ω:理解这个轨道根数需要在称为惯性系的三维空间中进⾏。
人造卫星种类共12页word资料
人造卫星种类人造卫星按运行轨道区分为低轨道卫星、中高轨道卫星、地球同步卫星(星距离地球的高度约为36000km,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即23时56分4秒,卫星在轨道上的绕行速度约为3.1公里/秒,其运行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太阳同步卫星(定义太阳同步卫星就是在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的卫星。
运行轨道为太阳同步轨道的人造地球卫星。
这类卫星每天在相同的地方时经过世界各地,每天以大致相同的太阳对地光照条件下观测地面。
可用作低轨道气象卫星、照相侦察卫星和地球资源卫星等。
就是通过地球南北极的卫星轨道平面,每天向东移动0.9856度,这个角度正好是地球绕太阳公转每天东移的角度。
轨道高度在700千米至1000千米之间,运行于此轨道的卫星。
所谓太阳同步轨道是指卫星的轨道平面和太阳始终保持相对固定的取向。
由于这种轨道的倾角接近90°,卫星要在极地附近通过,所以又称它为近极地太阳同步卫星轨道。
为保持轨道平面始终与太阳保持固定的取向,在卫星随地球绕太阳公转时,轨道平面每天要自西向东作大约1°的转动。
但是若地球是个均匀球体,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轨道平面随地球作平动,则轨道平面不能保持与太阳有固定的取向。
事实上由于地球是个扁椭球体,这种扁椭球体上的各点对卫星的引力不等,使卫星的轨道平面绕地轴朝着与卫星运动相反方向旋转,即轨道平面的进动。
若选定合适的倾角(大于90°)使卫星轨道平面的进动为1°,正好使轨道平面与太阳始终保持固定的取向。
这样就实现了太阳同步轨道。
编辑本段怎样让卫星保持在太阳同步轨道?为保持轨道平面始终与太阳保持固定的取向,在卫星随地球绕太阳公转时,轨道平面每天要自西向东作大约0.9856度的转动,这个角度正好是地球绕太阳公转每天东移的角度。
但是若地球是个均匀球体,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轨道平面随地球作平动,则轨道平面不能保持与太阳有固定的取向。
人造卫星轨道概论
21
地球 交点线 赤道面
轨道面
第二讲 卫星轨道概论 >第二节 运行轨道的基本概念
(2)右旋升交点赤经Ω,是卫星轨道面和赤道面 右旋升交点赤经Ω 的交线与地心和春分点连线间的夹角。 的交线与地心和春分点连线间的夹角。它是描述轨 道平面在空间方向的另一个参数,其取值范围是0 道平面在空间方向的另一个参数,其取值范围是0 ~2 π。
第二讲 卫星轨道概论 >第二节 运行轨道的基本概念
3.空间参考坐标系 3.空间参考坐标系
• 空间参考坐标系是描述卫星运动轨道、表 空间参考坐标系是描述卫星运动轨道、 示飞行器运动状态的数学物理基础。 示飞行器运动状态的数学物理基础。 • 常用的空间参考坐标系有两类: 常用的空间参考坐标系有两类:
– 惯性坐标系:在空间固定的,与地球自转无关, 惯性坐标系:在空间固定的,与地球自转无关, 它在空间的位置和方向应保持不变或仅作匀速 运动,对描述各种飞行器的运动状态极为方便; 运动,对描述各种飞行器的运动状态极为方便; – 与地球固联的坐标系:对于描述飞行器相对于 与地球固联的坐标系: 地球的运动尤为方便。 地球的运动尤为方便。
t1+∆t t2 t2+∆t
∆S1 ∆S2
11
t1
E 地球
∆S1= ∆S2
第二讲 卫星轨道概论 >第二节 运行轨道的基本概念
开普勒三大定律
•第三定律(周期律):卫星运转周期的平 第三定律(周期律) 第三定律 方正比于卫星到地球平均距离( 方正比于卫星到地球平均距离 ( 即轨道半 长轴) 的立方, 长轴 ) 的立方 , 或者说卫星运转周期的平 方与卫星到地球平均距离的立方之比为一 常数,而该常量等于地球引力常数GM的倒 常数,而该常量等于地球引力常数 的倒 表达式为: 数。表达式为:
人造卫星的运行速度周期与轨道高度专项
人造卫星的运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1)由,得,即人造卫星的运行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所以半径越大(即卫星离地面越高),线速度越小。
(2)由,得,即,故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3)由,得,即,所以半径越大,周期越长,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周期约为85分钟。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轨道半径越大的卫星,它的A. 线速度越大B. 向心加速度越大C. 角速度越大D. 周期越大例1 若人造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它的运行速度越大B.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它的运行速度越小C.卫星的质量一定时,轨道半径越大,它需要的向心力越大D.卫星的质量一定时,轨道半径越大,它需要的向心力越小变式1 火星有两颗卫星,分别是火卫一和火卫二,它们的轨道近似为圆。
已知火卫一的周期为7小时39分,火卫二的周期为30小时18分,则两颗卫星相比A.火卫一距火星表面较近B.火卫二的角速度较大C.火卫一的运动速度较大D.火卫二的向心加速度较大巩固1 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质量、速度、卫星与地面间距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质量越大,离地面越远,速度越小B.质量越大,离地面越远,速度越大C.与质量无关,离地面越近,速度越大D.与质量无关,离地面越近,速度越小巩固2 气象卫星是用来拍摄云层照片,观测气象资料和测量气象数据的。
我国先后自行成功研制和发射了"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两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卫星轨道与赤道平面垂直,通过两极,每12小时巡视一周,称为"极地圆轨道","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轨道平面在赤道平面内,称为"地球同步轨道",则:()A.“风云一号”比"风云二号"的发射速度大B.“风云一号”比"风云二号"的线速度大C.“风云一号”比"风云二号"的运动周期大 D.“风云一号”比"风云二号" 的向心加速度大巩固3启动卫星的发动机使其速度加大,待它运动到距离地面的高度比原来大的位置,再定位使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成为另一轨道的卫星,该卫星后一轨道与前一轨道相比:( )A.速度增大B.周期减小C.角速度增大D.加速度减小巩固4在地球(看作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上空有许多同步卫星,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它们的质量可能不同B .它们的速度可能不同C .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可能不同D .它们离地心的高度可能不同巩固5如图6-5-1所示,有 A 、B 、C 三颗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 A 和B 质量相同,C 的质量比A 和B 要大,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以判定它的线速度大小关系是:A v ______B v _______C v ;运动周期大小关系是:A T _______ B T ________C T巩固6 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16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
人造卫星的椭圆轨道和变轨问题探析
教学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天体的运行问题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在椭圆轨道和变轨问题上,中学阶段基本上都是做定性解释,很少做定量计算,且在教学实践中,一些学习优秀、善于思考的学生往往会在此类问题上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卫星在椭圆轨道的近、远地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和不同轨道的向心加速度、速度大小怎么比较?在用F n =m v 2r、a n =v 2r求解时,在近、远地点的“r ”到底是哪个量?怎么求?虽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已经超出中学生应当掌握的范围,但是从激励学生的探究需求出发,对一些优秀的学生在这些问题上可适当做些拓展,况且作为授业解惑的教师,也需要对这些问题有个清楚的认识。
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教师由于在这些问题上认识不清甚至根本不知道,经常被学生问得手足无措而避而不谈或者作出错误解释,一些材料在这些问题上的解释往往也是模棱两可。
若想对椭圆轨道的有关问题进行定量计算,首先必须对椭圆的曲率和曲率半径等有关知识有清晰的认识。
一、椭圆的曲率半径1.曲线的曲率和曲率半径曲率是描述曲线弯曲的程度,曲线y =f (x )(设x =Φ(t ),y =φ(t ))的曲率的计算公式为k =x ′y ″-x ″y ′x ′2+y ′2[]32。
如图1所示,设k (k ≠0)为曲线y=f (x )在点M 处的曲率,圆C 与曲线相切于M 点,若CM=R =1k ,圆C 称为曲线在点M 的曲率圆,圆C 的半径R 则称为曲线在点M 的曲率半径。
故曲率半径的计算公式为:R =1k =x ′2+y ′2[]32x ′y ″-x ″y ′—————①(1)2.椭圆的曲率半径如图2,a 是椭圆的半长轴,b 是椭圆的半短轴,椭圆的参数方程为:x=a cos θ,y=a sin θ。
把x ′=-a sin θ、x ″=-a cos θ、y ′=b cos θ、y ″=-b sin θ代入①式得:R =(a 2sin 2θ+b 2cos 2θ)32ab,取不同的θ值可以求得椭圆不同位置的曲率半径,比如把P (θ=0)和Q (θ=π)代入椭圆曲率半径公式可得:P 、Q 两点的曲率半径均为b 2a,A 、B 两点的曲率半径均为a 2b 。
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
v=
GM r
(2)
GMm r2
mr 2
=
GM r3
mr
3
GmM r2
m
4 2r T2
4 2 T2
T
4 2r 3 GM
(4)
GmM r2
ma
a
GM r2
创新微课
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
立体
赤道平面
GmM =m v 2
(r h④)2 定(速r h度) v≈3.1km/s
创新微课 现在开始
人造卫星的加速度 周期和轨道的关系
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
创新微课
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
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
平面
创新微课
所有卫星都在以地心为圆心的圆(或 椭圆)轨道上
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
(1)
GmM r2
m
v2 r
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有( AD )
A、TA>TB C、SA=SB
B、EkA>EkB
D、
R
3 A
TA2
RB3 TB2
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
小结
人造卫星轨道
一般轨道 同步轨道 极地轨道
①定轨道平面 ②定周期 ③定高度 ④定速度
创新微课
同学,下节再见
创新微课
地球同步卫星
圆轨道在赤道平面,即在赤道的正 上方;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为24小时;绕行方向为自西向东。
①定轨道平面 ②定周期
③定高度h=36000 km
GmM (r h )2
m
卫星数学知识
卫星数学知识主要涉及人造卫星轨道六根数,这六根数用于表征卫星轨道形状、位置及运动等属性,可以用来确定任意时刻卫星的轨道和位置。
这六根数包括:
1. 半长轴a:这个根数决定了卫星轨道形成的椭圆长半轴的长度,及轨道的大小。
同时,这个根数也决定了发射卫星到这个轨道需要多少能量。
2. 离心率e:离心率决定了轨道的形状,离心率大于0小于1时,轨道为椭圆形,离心率越大,轨道越扁。
3. 轨道倾角i:行星轨道面对黄道面的倾角,是在升交点处从黄道面逆时针方向量到行星轨道面的角度。
4. 近地点幅角ω:从升交点沿行星运动轨道逆时针量到近地点的角度,决定了轨道平面内轨道的朝向。
5. 升交点黄经Ω:行星轨道升交点的黄道经度,决定了竖直z轴空间内轨道的朝向。
6. 真近点角φ:在轨道平面内,从近地点起沿卫星运行方向到卫星所在位置所转过的角度,除了用真近点角来表征外,还常常用平近点角、过升交点时刻、过近地点时刻等参量表征。
此外,根据运行轨道的不同,人造卫星可以分为低轨道卫星、中轨道
卫星、高轨道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大椭圆轨道卫星和极轨道卫星等。
其中,地球同步轨道是指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的顺行轨道,地球静止轨道是这种轨道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倾角为0,位于地球赤道上空35789千米处。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更专业的介绍,建议咨询航天工程专家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人造卫星种类》word版
人造卫星种类人造卫星按运行轨道区分为低轨道卫星、中高轨道卫星、地球同步卫星(星距离地球的高度约为36000 km,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即23时56分4秒,卫星在轨道上的绕行速度约为3.1公里/秒,其运行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太阳同步卫星(定义太阳同步卫星为太阳同步轨道的人造地球卫星。
这类卫星每天在相同的地方时经过世界各地,每天以大致相同的太阳对地光照条件下观测地面。
可用作低轨道气象卫星、照相侦察卫星和地球资源卫星等。
就是通过地球南北极的卫星轨道平面,每天向东移动0.9856度,这个角度正好是地球绕太阳公转每天东移的角度。
轨道高度在700千米至1000千米之间,运行于此轨道的卫星。
所谓太阳同步轨道是指卫星的轨道平面和太阳始终保持相对固定的取向。
由于这种轨道的倾角接近90°,卫星要在极地附近通过,所以又称它为近极地太阳同步卫星轨道。
为保持轨道平面始终与太阳保持固定的取向,在卫星随地球绕太阳公转时,轨道平面每天要自西向东作大约1°的转动。
但是若地球是个均匀球体,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轨道平面随地球作平动,则轨道平面不能保持与太阳有固定的取向。
事实上由于地球是个扁椭球体,这种扁椭球体上的各点对卫星的引力不等,使卫星的轨道平面绕地轴朝着与卫星运动相反方向旋转,即轨道平面的进动。
若选定合适的倾角(大于90°)使卫星轨道平面的进动为1°,正好使轨道平面与太阳始终保持固定的取向。
这样就实现了太阳同步轨道。
为保持轨道平面始终与太阳保持固定的取向,在卫星随地球绕太阳公转时,轨道平面每天要自西向东作大约0.9856度的转动,这个角度正好是地球绕太阳公转每天东移的角度。
但是若地球是个均匀球体,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轨道平面随地球作平动,则轨道平面不能保持与太阳有固定的取向。
事实上由于地球是个扁椭球体,这种扁椭球体上的各点对卫星的引力不等,使卫星的轨道平面绕地轴朝着与卫星运动相反方向旋转,即轨道平面的进动。
人造地球卫星轨道的根数
人造地球卫星轨道的根数轨道根数是什么呢?它可不是太空中有几根轨道的意思,轨道根数又称轨道要素或轨道参数,是用来描述人造地球卫星在其轨道运行状态的一组参数。
通常情况下指的是用经典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三大定律描述天体按圆锥曲线运动时所必需的六个参数:轨道半长轴ɑ、轨道偏心率e、轨道倾角i、升交点赤经Ω、近地点幅角ω、真近点角ν。
按形状来说,卫星都是在圆形或椭圆形轨道上运行的。
圆形轨道具有任何时候都与地球表面保持相等距离的优点,故而多用于观察地球、通信广播、导航定位和大地测量等卫星。
由于圆形轨道要求运载器入轨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必须非常准确,所以实际上卫星常常是在近圆形或椭圆形轨道上飞行的。
文/尹怀勤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非常广泛,且不同用途的卫星需要不同的轨道,因此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是非常复杂的,它们的名称不仅多种多样,而且富含科学意义,它们被按照形状、与地面的距离、飞行方向等进行分类。
以前,我们介绍过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分类,但只知道轨道类别还是无法确定卫星的位置,还需要一些更具体的信息才行。
今天要介绍的轨道根数就能帮助科学家了解卫星的具体位置。
近地点轨道平面地心赤道面远地点半长轴a24尹爷爷讲航天当人造地球卫星在椭圆形轨道上运行时,地球中心(简称地心)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卫星在运行过程中的特点是距离地球有时近、有时远。
轨道上距离地球最近的点叫近地点,最远的点叫远地点。
它们分别位于长轴的两端,也就是说近地点与远地点之间的距离被称为椭圆轨道的长轴,与其垂直的椭圆的另一个中心轴被称为短轴。
可以想见,长短轴长度相差越多,椭圆形就愈加扁长;长短轴数值越大,轨道距离地球表面就越远。
卫星在椭圆形轨道上运行时,各点的运行速度是变化的,在近地点处卫星运行速度最快,在远地点处运行速度最慢。
依照航天界的统一定义,卫星在轨道上运行一圈所需的时间叫作周期T。
由此可见,不管卫星运行的椭圆轨道形状如何,只要它们的半长轴ɑ相同,其运行的周期T 就是一样的。
与人造卫星轨道有关的物理知识
与人造卫星轨道有关的物理知识一、引言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发射到地球轨道上的人造飞行器。
它们被用于多种用途,如通信、导航、气象观测、科学研究等。
人造卫星的轨道是其运行的路径,与许多物理原理和概念相关。
二、轨道的类型人造卫星的轨道可以分为地心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两大类。
1. 地心轨道地心轨道是指卫星绕地球飞行的轨道。
常见的地心轨道有低地球轨道(LEO)、中地球轨道(MEO)和高地球轨道(GEO)。
- 低地球轨道(LEO):位于地球表面上方约500公里至1500公里的轨道。
这种轨道对于观测卫星和通信卫星很有用,因为它们可以更接近地球表面,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低的信号延迟。
- 中地球轨道(MEO):位于地球表面上方约10000公里至20000公里的轨道。
这种轨道主要用于导航卫星,如全球定位系统(GPS)。
- 高地球轨道(GEO):位于地球表面上方约36000公里的轨道。
这种轨道对于通信卫星最有用,因为它们可以保持与地球上某一固定点的位置相对稳定。
2. 地球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轨道是指卫星的轨道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从地面上看,卫星似乎固定在某一点上。
这种轨道对于气象卫星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提供持续的观测和监测。
三、轨道的稳定性人造卫星的轨道稳定性是其正常运行的关键。
轨道稳定性取决于卫星所受到的引力和离心力的平衡。
1. 引力地球对卫星施加引力,使卫星在轨道上绕地球运动。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引力与卫星和地球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离心力卫星在轨道上的运动同时受到离心力的影响。
离心力是由于卫星绕地球运动而产生的离心效应。
离心力与卫星的质量和轨道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3. 平衡卫星轨道的稳定性取决于引力和离心力之间的平衡。
如果离心力超过引力,卫星将离开轨道并飞离地球;如果引力超过离心力,卫星将坠入地球。
四、轨道的调整为了保持卫星在预定轨道上稳定运行,需要进行轨道调整。
1. 推进剂卫星上配备了推进剂,用于调整轨道。
人造卫星基本原理
人造卫星的基本原理参考、摘录自——王冈 曹振国《人造卫星原理》一、关于椭圆轨道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要使物体环绕地球作圆周运动,那么必须使得物体的速度达到第一宇宙速度。
如果卫星所需的向心力恰好和其所受万有引力相等,则它将作圆周运动。
若其所需向心力大于地球引力,这是物体的运动轨迹就变成椭圆轨道了。
物体的速度比环绕速度(作圆周运动时的速度)大得越多,椭圆轨道就越“扁长”,直到达到第二宇宙速度,物体便沿抛物线轨道飞出地球引力场之外。
因为发射卫星和飞船时,入轨点的速度控制不可能绝对精确,速度大小的微小偏离,和速度方向与当地的地球水平方向间的微小偏差,都会使航天器的轨道不是圆形二是椭圆形,椭圆扁率取决于入轨点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二、卫星运动轨道的几何描述尽管开普勒定律阐明的是行星绕太阳的轨道运动,它们可以用于任意发射速度>7.9km/s-椭圆>11.2km/s-抛物>16.7km/s-双曲二体系统的运动,如地球和月亮,地球和人造卫星等。
假定地球中心O 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a ——椭圆的半长轴b ——椭圆的半短轴ce ——偏心率 a c e =P e ——近地点A p ——远地点 P ——半通径)1(22e a ab P -== Y w ——轴与椭圆交点的坐标f ——真近点角,近地点和远地点之间连线与卫星向径之间的夹角E ——偏近点角只要知道了卫星运行的椭圆轨道的几个主要参数:a ,e 等,卫星在椭圆轨道上任一点(r )处的速度就可以计算出来:)12(ar v -=μ 其中2μ=GM (地心万有引力常数) 椭圆轨道上任一点处的向径r 为:)cos 1(E e a r -=近地点向径:)1(e a r p -=远地点向径:)1(e a r A +=所以,近地点r 最小,卫星速度最大e ea v -+⋅=112μA远地点r 最大,卫星速度最小e ea v +-⋅=112μ卫星或飞船入轨点处的速度,通常就是近地点的速度,这个速度一般要比当地的环绕速度要大;而椭圆轨道上远地点速度则比当地的环绕速度要小。
人造卫星如何绕地球运行?
人造卫星如何绕地球运行?人造卫星是人类利用科技手段制造并发射到地球轨道上的人造物体,用于进行通信、导航、气象观测等各种任务。
它们的运行轨道是如何确定的?又是如何绕地球运行的呢?本文将详细介绍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和运行方式。
一、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主要有地球同步轨道、低地球轨道、中地球轨道和高地球轨道等几种类型。
1. 地球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轨道是人造卫星最常用的轨道之一,它位于赤道平面上,使卫星的运行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保持同步,从而实现卫星在地球上空固定点的连续观测。
地球同步轨道分为静止轨道和准静止轨道两种。
静止轨道(GEO)位于赤道上空约3.6万公里的高度,卫星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等,因此卫星相对地球保持不动,可以实时观测某一固定地区。
这种轨道适用于通信、广播、气象等需要连续覆盖的应用。
准静止轨道(MEO)位于赤道上空约3.6万公里的高度,卫星的周期略大于地球自转周期,因此卫星相对地球做椭圆形轨道运动,每天经过同一地点两次。
这种轨道适用于导航卫星系统,如GPS。
2. 低地球轨道低地球轨道(LEO)位于地球表面上空约200-2000公里的高度,卫星的周期较短,通常为1.5-2小时。
由于距离地球较近,卫星的运行速度较快,可以实现高分辨率的观测和通信。
这种轨道适用于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空间实验室等应用。
3. 中地球轨道中地球轨道(MEO)位于地球表面上空约2000-36000公里的高度,卫星的周期较长,通常为12-24小时。
这种轨道适用于导航卫星系统,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4. 高地球轨道高地球轨道(GEO)位于地球表面上空约36000公里以上的高度,卫星的周期较长,通常为24小时以上。
这种轨道适用于天文观测卫星和深空探测器等应用。
二、人造卫星的运行方式人造卫星的运行方式主要有两种:静止轨道运行和椭圆轨道运行。
1. 静止轨道运行静止轨道运行是指卫星相对地球保持不动,始终停留在同一位置上。
这种运行方式适用于地球同步轨道,如通信卫星和气象卫星。
人造卫星的分类及主要用途
人造卫星的分类及重要用处自从牛顿发明万有引力定律,并假想在高山上程度抛出物体,当速度大到必定程度时,物体就不会落回地面,成为一颗人造卫星,300多年曩昔后,他的这一理论得到了证实,在地球上方发射了各类各样的人造卫星.一.人造卫星的分类.1.按用处分:科学探测和研讨的科学卫星,包含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等;实验卫星,包含进行航天新技巧实验或者是为运用类卫星进行实验的卫星;运用卫星,包含通讯卫星.气候卫星.地球资本卫星.侦查卫星.导航卫星等,2.按轨道的高下分:低轨道.中高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大椭圆轨道和极地轨道7大类.3.按运行轨道划分:顺行轨道:顺行轨道的特色是轨道倾角即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小于90度.卫星地面较近,高度仅为数百公里,故又将其称为近地轨道.我国用长征一.二号.风暴一号两种运载火箭发射的8颗科学技巧实验卫星,17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神州号实验飞船,都是用顺行轨道.逆行轨道:逆行轨道的特点是轨道倾角大于90度.欲把卫星送入这种轨道运行,运载火箭须要朝西南偏向发射.不但无法运用地球自转的部分速度,并且还要支付额外能量战胜地球自转.是以,除了太阳同步轨道外,一般都晦气用这类轨道.赤道轨道:赤道轨道的特色是轨道倾角为0度,卫星在赤道上空运行.这种轨道有很多条,但个中的一条地球静止同步轨道具有特别的重要地位.世界上重要的通讯卫星都散布在这条轨道上.我国用长征三号火箭先后发射了1颗实验卫星.5颗东方红二号系列通讯卫星.2颗风云二号气候卫星.用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了1颗实践四号探测卫星.2两颗东方红三号通讯卫星.1颗中星22号通讯卫星都在这一轨道上.极地轨道:就卫星轨道类型来说,还有一种轨道倾角为90度的极地轨道.它是因轨道平面经由过程地球南北南北极而得名.在这种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可以飞经地球上任何地区上空.我国长征二号丙改良型火箭以1箭双星的方法6次从太原腾飞,把12颗美国铱星送入太空,就属于这种发射方法.二.重要用处.1.通讯卫星,通讯卫星的种类有许多,按轨道分由静止轨道通讯卫星,非静止轨道通讯卫星;第3颗地球同步卫星实现全球通讯以来,我们可以在家中观赏到出色的现场直播跟踪与数据中止卫星海事卫星和军用通讯卫星等.2.导航全球定位体系“全球定位体系”又称“导航”是一个由24颗卫星构成的星座,它可以对地球上任何地点进行准肯定位.用户可用一个很小很小的吸收器吸收到4颗GPS卫星上的旌旗灯号并盘算出地位数据,军用程度距离和高度精度均为5米,平易近用平均为15米3.全球导航卫星体系:前苏联/俄罗斯开辟的军用全球卫星导航体系和定位体系,其感化和美国的到航星全球定位体系雷同.4.气候卫星;气候卫星可分为太阳同步轨道气候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气候卫星.太阳同步轨道气候卫星天天对地球概况巡视两遍.可以获得全球气候数据.地球静止轨道气候卫星可以对全球1/3的地区持续进行气候不雅测,及时将气候材料传回地面.5.资本卫星:资本卫星是勘测和研讨地球资本的卫星,它能看破地层发明人们肉眼看不到的地下宝藏,汗青事迹,地层构造,能普查农作物,丛林,海洋,空气等资本.能预告和辨别农作物的收成,考核和预告各类天然灾祸.6.返回式遥感卫星:返回式卫星是低轨道卫星,主如果三大用处:一时对地不雅测,获取遥感信息;二是进行微重力实验;三是为载人航作返回的技巧储备.7.侦查卫星:侦查卫星是用于汇集和截获军事谍报的人造地球卫星,卫星侦查的长处,是侦查规模广,速度快,可不受国界线制按期或持续地监督某个地区,对于加强国度的军事实力和分解国力具有重要意义.侦查卫星按照所履行的义务和所采取的侦查手腕来加以差别,一般分为拍照侦查卫星,电子侦查卫星,还海洋监督卫星和预保镳星。
人造地球卫星轨道的根数
人造地球卫星轨道的根数作者:暂无来源:《百科探秘·航空航天》 2019年第4期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非常广泛,且不同用途的卫星需要不同的轨道,因此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是非常复杂的,它们的名称不仅多种多样,而且富含科学意义,它们被按照形状、与地面的距离、飞行方向等进行分类。
以前,我们介绍过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分类,但只知道轨道类别还是无法确定卫星的位置,还需要一些更具体的信息才行。
今天要介绍的轨道根数就能帮助科学家了解卫星的具体位置。
轨道根数是什么呢?它可不是太空中有几根轨道的意思,轨道根数又称轨道要素或轨道参数,是用来描述人造地球卫星在其轨道运行状态的一组参数。
通常情况下指的是用经典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三大定律描述天体按圆锥曲线运动时所必需的六个参数:轨道半长轴ɑ、轨道偏心率e、轨道倾角i、升交点赤经Ω、近地点幅角ω、真近点角ν。
按形状来说,卫星都是在圆形或椭圆形轨道上运行的。
圆形轨道具有任何时候都与地球表面保持相等距离的优点,故而多用于观察地球、通信广播、导航定位和大地测量等卫星。
由于圆形轨道要求运载器入轨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必须非常准确,所以实际上卫星常常是在近圆形或椭圆形轨道上飞行的。
当人造地球卫星在椭圆形轨道上运行时,地球中心(简称地心)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卫星在运行过程中的特点是距离地球有时近、有时远。
轨道上距离地球最近的点叫近地点,最远的点叫远地点。
它们分别位于长轴的两端,也就是说近地点与远地点之间的距离被称为椭圆轨道的长轴,与其垂直的椭圆的另一个中心轴被称为短轴。
可以想见,长短轴长度相差越多,椭圆形就愈加扁长;长短轴数值越大,轨道距离地球表面就越远。
卫星在椭圆形轨道上运行时,各点的运行速度是变化的,在近地点处卫星运行速度最快,在远地点处运行速度最慢。
依照航天界的统一定义,卫星在轨道上运行一圈所需的时间叫作周期T。
由此可见,不管卫星运行的椭圆轨道形状如何,只要它们的半长轴ɑ相同,其运行的周期T 就是一样的。
(完整版)人造卫星变轨问题
人造卫星变轨问题一、人造卫星基本原理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轨道半径r 确定后,与之对应的卫星线速度r GM v =、周期GMr T 32π=、向心加速度2r GM a =也都是确定的。
如果卫星的质量也确定,一旦卫星发生变轨,即轨道半径r 发生变化,上述物理量都将随之变化。
同理,只要上述物理量之一发生变化,另外几个也必将随之变化。
在高中物理中,会涉及到人造卫星的两种变轨问题。
二、渐变由于某个因素的影响使卫星的轨道半径发生缓慢的变化(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由于半径变化缓慢,卫星每一周的运动仍可以看做是匀速圆周运动。
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判断这种变轨是离心还是向心,即轨道半径是增大还是减小,然后再判断卫星的其他相关物理量如何变化。
如: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无论轨道多高,都会受到稀薄大气的阻力作用。
如果不及时进行轨道维持(即通过启动星上小型火箭,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保持卫星应具有的速度),卫星就会自动变轨,偏离原来的圆周轨道,从而引起各个物理量的变化。
由于这种变轨的起因是阻力,阻力对卫星做负功,使卫星速度减小,所需要的向心力r mv 2减小了,而万有引力大小2r GMm 没有变,因此卫星将做向心运动,即半径r 将减小。
由㈠中结论可知:卫星线速度v 将增大,周期T 将减小,向心加速度a 将增大。
三、突变由于技术上的需要,有时要在适当的位置短时间启动飞行器上的发动机,使飞行器轨道发生突变,使其到达预定的目标。
如:发射同步卫星时,通常先将卫星发送到近地轨道Ⅰ,使其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速率为v 1,第一次在P 点点火加速,在短时间内将速率由v 1增加到v 2,使卫星进入椭圆形的转移轨道Ⅱ;卫星运行到远地点Q 时的速率为v 3,此时进行第二次点火加速,在短时间内将速率由v 3增加到v 4,使卫星进入同步轨道Ⅲ,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第一次加速:卫星需要的向心力r mv 2增大了,但万有引力2rGMm 没变,因此卫星将开始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形的转移轨道Ⅱ。
人造卫星轨道简介
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就是人造地 球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这是一 条封闭的曲线。这条封闭曲线形成 的平面叫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平面, 轨道平面总是通过地心的。
一、按照轨道高度区分
1.低轨道 2.中轨道 3.高轨道
二、按飞行方向区分
1.顺行轨道 3.赤道轨道 2.逆行轨道 4.极轨道
三、特殊轨道
1、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在顺行轨道上绕地球运行时, 、地球同步轨道 其运行周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与地球的自转 周期相同。这种卫星轨道叫地球同步轨道。 2、地球静止卫星轨道 、地球静止卫星轨道:如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正好 在地球赤道上空离地面35786千米的轨道上绕地 球运行,由于它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 的角速度相同,从地面上看去它好像是静止的, 这种卫星轨道叫地球静止卫星轨道。地球静止卫 星轨道是地球同步轨道的特例,它只有一条。
3、太阳同步轨道:由于地球扁率(地球不是圆球形, 、太阳同步轨道 而是在赤道部分隆起),卫星轨道平面绕地球自 转轴旋转。如果卫星轨道平面绕地球自转轴的旋 转方向和角速度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和平均 角速度相同,则这种卫星轨道叫太阳同步轨道。
四、按应用区分
1、科学探测卫星 2、应用卫星 3、通信卫星 4、气象卫星 5、资源卫星 6、返回式遥感卫星 7、侦察卫星
五、决定卫星的应用的几个条件
人造卫星的组成基本上可分为卫星本体及酬载两部 分。酬载即是卫星用来做实验或服务的仪器,卫 星本体为维持酬载运作的载具。卫星的用途依其 所携带的酬载而定。
人造卫星如何轨道运行
人造卫星如何轨道运行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制造并发射到地球轨道上的人造物体。
它们被用于通信、导航、科学研究以及军事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人造卫星的轨道运行原理和相关知识。
1. 轨道基础知识卫星的轨道是其运行轨迹,一般分为地球同步轨道、地球极地轨道、低轨道和高轨道等不同类型。
不同轨道的选择取决于卫星的用途和需求。
下面将介绍两种常见的轨道类型。
1.1 地球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又分为静止轨道(GEO)和准静止轨道(MEO)。
静止轨道位于地球赤道上空,使卫星能够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
准静止轨道则是靠近地球赤道,但允许卫星有一定的轨道摆动。
这些轨道通常用于通信和气象卫星。
1.2 低轨道和高轨道低轨道(LEO)一般位于地球表面上方约2000公里以下,而高轨道(HEO)则位于地球表面上方约2000公里以上。
低轨道卫星往往用于地球观测、科学实验和无线通信等应用,而高轨道卫星则更适用于导航系统和深空探测。
2. 星座和卫星编队人造卫星通常以星座或卫星编队的形式进行部署。
星座是指由多颗卫星组成的一个网络,多颗卫星协同运行,提供连续的覆盖范围和服务。
卫星编队则是指多颗卫星按照特定的排列顺序运行,以增加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这些星座和编队可以实现更好的通信、导航和观测等功能。
3. 轨道控制和维护人造卫星的轨道控制和维护是确保卫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卫星发射和注入轨道卫星发射是将卫星送入地球轨道的过程,通常使用火箭作为运载工具。
发射过程中需要考虑卫星的速度、角度和轨道倾角等参数,以确保卫星能够被准确注入所期望的轨道。
3.2 轨道修正和姿态控制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卫星在轨道上可能会发生漂移或姿态变化。
轨道修正和姿态控制是通过推进剂或姿态控制器对卫星进行微调,以保持其所需的轨道形态和姿态稳定。
3.3 燃料管理和寿命维护卫星在轨道上需要储存推进剂或燃料来满足姿态控制和轨道修正的需求。
燃料管理和寿命维护是对燃料进行合理分配和使用,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有 hx2 + hy2 + hz2 = h2 。式(5.3)表明,在地心中心引力场中,卫星相对地心的动
量矩 h 保持恒定,其方向和幅值决定于积分常数 c1, c2 , c3 。显然,动量矩 h 的方向 和卫星轨道面的法线是平行的,称 h 和 Z 轴的夹角为轨道倾角 i ;轨道平面和地球 赤道面的交线为节线 ON ,在图 5.2 中节点 N 为轨道的升交点,节线 ON 与 X 轴 的夹角称为升交点赤经 Ω ,这两个参数 (i, Ω) 确定了轨道平面在空间坐标中的方
zx& − xz& = c3
c1, c2 , c3 是三个积分常数。再将以上各式顺序乘以 z, x, y ,然后相加,得
c1z + c2 x + c3 y = 0
这是一个平面方程,它说明在二体问题中卫星绕地球运转的轨道总是在一个平面
上,积分常数 c1, c2 , c3 确定了卫星轨道平面在空间坐标中的位置。由图 5.2 可知, 卫星相对于地心的动量矩 h 等于卫星地心矩矢量和速度矢量的矢积:
μy r3
=
0
&z& +
μz r3
=
0
(5.2)
1
式中 r = (x2 + y2 + z2 )2 。这是一个六阶的非线性微分方程,如给定了六个初始条
件—— t0 时刻卫星 位置 x(t0 ), y(t0 ), z(t0 ) 和速度 x&(t0 ), y&(t0 ), z&(t0 ) ,则此
方程组完全可解。这些初始条件确定六个积分常数,每个积分常数都描述卫星轨道
运动的三大定律——开普勒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各行星的轨道均为椭圆,太阳位于该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第三定律:行星轨道周期的平方与行星至太阳平均距离的三次方成正比。 二体运动方程的解与此三大定律完全符合,因此二体轨道又称为开普勒轨道。
5.2 卫星轨道要素
e cos(θ
−ω )]
125
e,ω 是两个积分常数,此方程又可改写成标准的极坐标形式:
r=
p
1+ e cos(θ −ω)
(5.9)
式中 p = h2 / μ 。这就是卫星的轨道方程,它说明卫星沿圆锥曲线运动,圆锥曲线
的焦点位于极坐标的原点,也就是地心。对于地球卫星,此圆锥曲线是椭圆,而地
球位于此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就是开普勒第一定律。由解析几何得知, e 是椭圆
中心引力仅与卫星的质量成正比,与卫星的地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由引力产生的
加速度幅值 (−μ / r2 ) 与卫星质量无关,引力加速度的方向与地心距单位矢量 (r / r)
的方向相反。二体运动方程(5.1)的形式简单,但其精确求解较复杂。 早在 17 世纪初,通过对行星运动的精确观测和数据分析,开普勒总结出行星
由于 p = h2 ,半长轴 a 与积分常数 h(h = μ
c12 + c22 + c32 ) 的关系是
a = h2 μ (1− e2 )
(5.11)
因为积分常数 e 是独立的,所以半长轴 a 与动量矩的幅值 h 是对应的。
126
图 5.4 椭圆轨道
在式(5.9)中,另一个积分常数是ωo 当θ −ω = 0 时,卫星的地心距 r 为最小,
(5.25)
有了上述的基本关系式,可将式(5.7)进行积分,由于ω 是常数,θ& = f& ,
式(5.7)的积分可改写成
∫ f r2df 0
= h(t − tP )
129
式中 tP 就是第六个积分常数,它是卫星经过近地点的时刻,对应的真近点角 f = 0 。
利用式(5.11),(5.12),和(5.23),(5.24)等,可将上式化成。
位。
从图 5.2 中可直接得到动量矩 h 的三个分量与 i, Ω 的关系。
hx = h sin i sin Ω hy = −h sin i cos Ω
hz = h cos i
(5.4)
123
或
i
=
arccos
⎛ ⎜⎝
hz h
⎞ ⎟⎠
,
Ω
=
arctan
⎛ ⎜⎜⎝
−hx hy
⎞ ⎟⎟⎠
因此,积分常数 c1, c2 , c3 确定了与轨道特性直接有关的三个要素 i, Ω, h ,前两
ΔA = 1 rr′sin Δθ 2
124
图 5.3 极坐标系
此面积的变化率是 取极限,可得
ΔA Δt
=
1 2
rr′ Δθ Δt
sin Δθ Δθ
A& = 1 r2θ& = 1 h
2
2
(5.8)
式(5.8)的几何意义是单位时间内向径 r 在轨道平面上扫过的面积是常数,这就是
开普勒第二规律。而动量的矩的幅值 h 等于此面积速度的两倍。
的一种特性。
将方程组(5.2)各式交叉乘以
x,
y,
z
,再两两相减、消去
1 r3
,可得
图 5.2 赤道惯性坐标系
x&y& − y&x& = 0 x&z&− z&y& = 0
122
z&x&− x&z& = 0
将这三个方程式各个进行积分得
xy& − yx& = c1
yz& − zy& = c2
(5.3)
π ab 。根据式(5.8),有 π ab = 1 h
T2
再利用式(5.10),(5.11)可求得卫星轨道的周期为
T = 2π a3 μ
(5.15)
上式表明,卫星轨道周期的平方和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成正比,这就是开普 勒第三定律。令卫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平均速度(即真近点角的角速率平均值)为
n ,则
∫ ∫ t
− tP
=
h3 μ2
f
df
= h3
0 (1+ e cos f )2 μ 2
E 0
1−
e
cos
E
3
dE
=
(1− e2 )2
由此得到描述卫星位置与时间关系的开普勒方程:
a3 (E − e sin E) μ
n(t − tP ) = E − e sin E
(5.26)
定义 M = n(t − tP ) 为卫星的平近点角,它表示卫星从近地点开始按平运动速度 n 转 过的角度,或者说卫星在一个假想的面积等于轨道椭圆面积的圆上以等速 n 运动, 它转过的中心角就是平近点角 M 。在给定时刻 t ,三种近点角 M , E, f 都是对应的。
n = 2π = T
μ a3
(5.16)
127
图 5.5 偏近点角
以 上 说 明 了 卫 星 运 动 方 程 式 ( 5.2 ) 的 五 次 积 分 , 它 们 的 五 个 积 分 常 数
i, Ω, a, e,ω 决定了卫星轨道的几何形状,定义为轨道要素。还需确定第六个要素, 得出任何时刻卫星的位置。如图 5.5 所示,卫星的椭圆轨道有一个半径为 b 的内接 圆和一个半径为 a 的外接圆,如果将卫星所在点 B 分别按垂直和水平方向投影到外 圆和内圆上得 Q, R 两点,它们相对于椭圆中心的中心角是 E ,称为卫星的偏近
图 5.1 二体问题
F1
=
Gm1m2 r2
⋅
r r
F2 = −F1
式中, G 为万有引力常数。由此,两者对惯性空间的运动方程为
120
m1
d 2r1 dt 2
=
Gm1m2
r r3
m2
d 2r2 dt 2
= −Gm1m2
r r3
将上面两式相减,并引用几何关系 r1 + r = r2 ,可得 m2 相对 m1 的相对运动方程
图 5.3 所示,有
&r& −
rθ&2
=
−
μ r2
rθ&&+ 2r&θ& = 0
(5.5) (5.6)
式(5.6)的积分是
r 2θ& = h
(5.7)
显然,这个积分常数 h 就是卫星相对于地心的量矩。如图 5.3 所示,卫星在轨道平 面上运动时,在 Δt 时间内卫星从 B 点移动到 B′ 点,相应的地心矩从 r 变到 r′ ,三 角形 OBB′ 的面积等于
r sin f = a 1− e2 sin E
(5.23)
r = a(1− e cos E)
将式(5.20),(5.22)两边微分,利用式(5.19),(5.21)可得出真近点角与偏 近点角之间的微分关系:
df = 1− e2 dE 1− e cos E
(5.24)
dE = 1− e2 df 1+ e cos E
应用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有真近点角与偏近点角的关系。
(5.21) (5.22)
1
tan
⎛ ⎜⎝
f 2
⎞ ⎟⎠
=
⎛ ⎜⎝
1+ 1−
e e
⎞2 ⎟⎠
tan
⎛ ⎜⎝
E 2
⎞⎟⎠,
且 f 与 E 同象限 22
利用式(5.17),(5.18),卫星在以焦点 F (地心)为原点的坐标位置可描述为
r cos f = a(cos E − e)
第五章 卫星轨道基本理论
5.1 二体轨道
在卫星轨道的分析问题中,常假定卫星在地球中心引力场中运动,忽略其他各 种摄动力的因素(如地球形状非球形、密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摄动力和太阳、月球 的引力等)。这种卫星轨道称为二体轨道,分析这种轨道的特性称为二体问题。二 体轨道代表卫星轨道运动的主要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