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十章和十一章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1、先进文化: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
时代进步的潮流文化。它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先进性。
2、为什么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四有”之间的关系:
(1)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
(2)道德是行为的规范和思想的体现;
(3)纪律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
(4)文化是基础,是形成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纪律观念的重要条件。
5、培育“四有”公民的必要性:
(1)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
(2)培育四有公民,提供全体公民的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3)培育四有公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理论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立足本国又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统一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文化成果中概括和提炼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8、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
9、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10、“八荣八耻”:涵盖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各个方面,体
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标志着我们党对社
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1、如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1)不仅要靠广泛的宣传,还要靠各方面的努力。
(2)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按照重在实际行动,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形成体制机制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相适应的道德评价、奖惩和监督机制,形成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
12、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
(3)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原有的一些道德规范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形成,从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成为当前紧迫的任务。
13、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
(2)要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3)要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4)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14、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总的来说,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2)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努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
(3)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
(4)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原则;
加强组织领导,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阶段,分步骤的推进。
(5)发挥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第十一章
1、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是什么?
(1)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国家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是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
3、和谐社会:一般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社会。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4、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哪几方面?
(1)必须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2)必须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3)必须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理论意义?
(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6、构建社会主义社会重要的实践意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促进社会和谐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社会和谐是应对来自外来挑战的重要条件,实现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7、推进社会和谐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法;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6)必须坚持党领导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8、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