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文本)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b23bd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b.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懂得做事要顺应规律,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 理解并实践“顺应规律,事半功倍”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案例教学法: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道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南辕北辙”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2)故事导入:讲述故事《南辕北辙》,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学习:(1)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道理。
(2)回答问题: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检查理解程度。
4. 课堂小结:5.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顺应规律,事半功倍”的小故事。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道理的理解。
3. 知识点测试:进行课堂小测,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学习重点的掌握。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南辕北辙》原文。
2. 图片资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
3.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本节课: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2. 下一节课:检查课后作业,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进行知识点测试。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52a4cf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0.png)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12篇)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12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篇1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读:掩耳盗铃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刻舟求剑拔苗助长井底之蛙叶公好龙滥竽充数画蛇添足自相矛盾杯弓蛇影买椟还珠班门弄斧纸上谈兵望梅止渴2、你知道这些都是什么?3、寓言在我国已经有3千多年的发展史了。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齐读课题:南辕北辙。
4、仔细观察“辕”“辙”,你有什么发现?教师随机出示辕和辙的课件,解释: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辙:车轮压的痕迹。
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辕就会指向哪个方向。
而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车辙就会往哪个方向延伸。
南辕北辙从字面上讲就是什么意思?理解得真好,那这个成语说的究竟是怎样一件事呢?二、初读寓言,感知大意。
1、打开语文书,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个人?其中是谁南辕北辙?2、指名检查朗读。
3、反馈:课文讲了哪几个人?谁南辕北辙?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他南辕北辙的行为吗?4、课文中也有一句话非常肯定地概括写了他南辕北辙的行为,请找一找。
三、学习寓言,体会寓意。
1、课件出示故事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
学生自由读,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我知道了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引导:楚国是他要去的——(目的地),往北走是他的——(实际行动),这就是说——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
(板书:南北目的行动)你还从哪个词读懂了什么?“硬要“什么意思?从这个词我们可以推断一下,他到底知不知道楚国在南边,明明知道在南边,却硬要往北走,从“硬要”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固执、很愚蠢、无知、不听劝告)朗读句子。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6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bd6f3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0.png)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6篇)2022-12-12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16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简介《南辕北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或者说,方向对头,条件越好,成绩越大;方向错了,则适得其反。
从小培养学生做事多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出示生字辕辙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这两个字这什么要有车字旁,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老师将这两个字贴在黑板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个人意见,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然后组织学生来学习一则与这两个字有关的寓言故事,教师提出问题: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二)、自主学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
2、听录音,让学生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
3、同桌读文,注意纠正字音4、四人小组活动,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1、指名朗读这则寓言故事,老师启发学生根据角色的特点和语气来朗读,(注意‘不解的问’‘诚恳地说’‘固执己见’的读法。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试着加上动作表演。
3、指名一小组学生上台表演并加上动作。
(师生评一评)4、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小组内讨论(1)、季梁提醒他什么?为什么?(2)、他接受劝告了吗?他错在哪里?(3)、用自己的话说出本故事的寓意?四、男女生表演朗读全文。
五、总结:学完了这则寓言你想说些什么?六、实践作业请你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什么样的事情是南辕北辙?(如果发现了就告诉亲人、老师和同学)。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篇2教材分析:《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 (2)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bf05e28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e.png)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意思和故事背景。
2. 能正确运用《南辕北辙》这个成语进行语境运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意义和用法。
2. 通过阅读故事了解《南辕北辙》的来源和故事内容。
三、教学准备:1. 《南辕北辙》故事的PPT或教材图片。
2. 《南辕北辙》故事的录音或教材CD。
3. 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南辕北辙》这个成语:“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成语吗?请举个例子。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成语的意思和用法:“成语是我国汉字文化的瑰宝,是由一定的字或词组成的固定搭配,它们可以形容事物的特点、描绘人物的行为、表达情感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成语是《南辕北辙》,它是形容方向相反、前进和目标背道而驰的意思。
请大家注意听故事,看看为什么会出现《南辕北辙》这个成语。
”3. 播放《南辕北辙》的录音或教材CD,学生跟读。
二、故事阅读(10分钟)1. 展示《南辕北辙》故事的PPT或教材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和预测故事内容。
2. 教师朗读故事,学生跟读,理解故事的大意和细节。
三、讲解成语用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理解《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来源和意义。
2. 教师解释成语用法:“《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是从《庄子·逍遥游》这篇文章中引用的。
它的意思是指人们本来要朝着一个方向去,却行动相反,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3. 通过例句和语境运用,让学生掌握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巩固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师听取学生的回答,给予指导和反馈。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尝试编写一个类似《南辕北辙》的故事,体会《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应用和意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编写的故事。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722aac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8.png)
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寓言《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
(2)能够分析并理解故事中的比喻和寓意。
(3)能够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寓言的意义。
(2)学会通过举例、讲述等方式,向他人传达寓言的寓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道理,改正错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寓言《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
(2)理解并能够运用故事中的比喻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比喻和寓意。
(2)学会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寓言《南辕北辙》,理解故事内容、比喻和寓意。
(2)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黑板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寓言《南辕北辙》,了解故事情节。
(2)思考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准备与同学交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其他寓言故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寓言《南辕北辙》。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寓言《南辕北辙》,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故事中的比喻和寓意。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寓言《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比喻和寓意。
4. 实例分析:(1)学生举例讲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寓言《南辕北辙》中的道理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2)学生表示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复述寓言《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
2. 学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分析并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寓言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教案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5ddaf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f.png)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教案
一、教学内容
1. 教材版本
•课文:《南辕北辙》
•课型:应用性课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助人为乐的积极态度,懂得关爱他人。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难点:能够吸取课文中的人生哲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体现。
二、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通过谈论路标、指路牌等引导学生理解关于指引方向的话题,为课文导入做铺垫。
2. 讲授课文
•逐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生字词和语言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他们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展开
交流,并提出问题互相解答。
4. 情感体验
•通过角色扮演或其他形式,让学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展现助人为乐的行为。
5. 课文赏析
•引导学生针对课文中的人生哲理进行思考和赏析,以启发学生对
于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三、课后作业
1. 课后练习
•小组合作,完成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作文任务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发人深省的作文,体现出助人为乐的精神。
四、教学评价
1. 考核方式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和课后作文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教学反思
•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以上为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4707df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f.png)
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程概述本课时将介绍古代著名的地理书籍《南辕北辙》,探讨其中所提到的地理知识,为学生打开中国古代地理科学之门。
教学目标1.了解《南辕北辙》所包含的地理知识。
2.知道《南辕北辙》对中国古代地理科学的影响。
3.意识到地理知识对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4.提高阅读和理解古文的能力。
教学准备1.《南辕北辙》原文资料。
2.可以用于展示文字资料的屏幕或者黑板。
3.具有互动性质的教育类软件。
教学步骤步骤一: 热身教师首先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简短介绍,引出《南辕北辙》的主要内容,用简短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兴趣。
步骤二: 文本阅读教师要对《南辕北辙》原文资料进行阅读引导。
从最基本的语义理解出发,通过分析句子结构、词义加深对于原文的理解,并且结合历史背景和地理知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古代地理学的博大精深。
步骤三: 互动探讨通过问题提问和互动式教学软件,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南辕北辙》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科学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变化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探讨地理科学与中国传统宇宙观的关系,并且与现代地理知识进行比较讨论,让学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步骤四: 总结通过阅读和探究《南辕北辙》,让学生从更深层次了解地理学知识,在把握重点、分析地理特征、探究地理商机等方面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结合数据和案例等资料,为学生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学学习神经网络,并且通过学习建立起对于地理知识的独到见解,并且进一步在实际生活和为人处世的方面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在对于《南辕北辙》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和地理知识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学生加深对于该领域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对于如何提高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处理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积极帮助。
南辕北辙的教案(3篇)
![南辕北辙的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10ddd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4.png)
第1篇教学目标:1. 理解“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含义,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含义。
2. 学习成语背后的故事。
教学难点:1. 理解成语的含义。
2. 学习成语背后的故事。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成语“南辕北辙”,让学生思考其含义。
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述成语“南辕北辙”的来源,引导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
2. 学生阅读故事,思考以下问题:(1)故事中的人物是谁?(2)故事主要讲述了什么?(3)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3.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教师总结并讲解故事中的道理。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几个含有“南辕北辙”的句子,让学生判断正误。
2. 学生小组讨论,找出句子中的错误,并改正。
四、巩固提高1. 教师出示几个含有成语的句子,让学生根据成语的含义填写相应的词语。
2. 学生练习,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故事。
2. 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1. 学生课后查找更多含有“南辕北辙”的成语故事,与同学分享。
2. 学生尝试运用成语“南辕北辙”写一段话。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故事,使学生了解了成语的来源和背后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成语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第2篇教学目标:1. 理解寓言故事《南辕北辙》的含义,学会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南辕北辙语文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语文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50056b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9.png)
南辕北辙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成语“南辕北辙”的用法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故事寓意,提炼生活哲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好习惯。
(2)领悟人生的真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成语“南辕北辙”的用法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寓意,提炼生活哲理。
(2)学会通过故事寓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南辕北辙》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南辕北辙》。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成语“南辕北辙”的用法和寓意。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南辕北辙”成语造句。
(2)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 运用“南辕北辙”成语写一篇小短文,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
3. 调查身边的人,了解他们在生活中是如何践行正确的价值观的。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南辕北辙”成语的能力。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的质量。
4. 学生对正确价值观的认同和实践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成语“南辕北辙”的运用。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成语和哲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3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615e6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d8.png)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3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并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②、认读生词,理解词义。
2、知识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3、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4、情感目标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教学方法: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听过故事中的故事,比如“山上有座庙”。
今天老师也想和大家讲一个这样的故事:话说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渐衰弱,但国君安厘王仍想出兵攻打邻国赵国。
他的。
一个谋臣季梁本来已经在出使齐国的路上,当听到消息后,立刻半途折回,在路上,他是绞尽脑汁想了一路。
当他风尘仆仆赶到魏国国君面前时,给他讲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大家猜一猜,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对,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解题1、通过课题你了解了那些知识?2、理解“辕和辙”。
三、初读课文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这个故事。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提问:现在你能说说故事主要围绕谁与谁之间的对话展开的?师:课前让你们预习,你们能把课文读通读准吗?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并理解词语南辕北辙季梁遇到行驶楚国不解应该奔驰虽然旅费诚恳驾车固执己见①选择其中的词语造句②老师给小组长发生字卡,由小组长帮忙检查,并汇报检查情况四、读中生疑,读中探究1、默读课文,然后概括主要内容。
2、质疑:①、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这个人是谁?②、季梁劝了他几次,是怎么劝的?那个朋友是怎么说的?③、从中反映出了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④、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他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形容他,叫什么?⑤、现在请你帮老师分析这个人能否到达楚国,并说说理由。
2023年《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3年《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323b5d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d.png)
2023年《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南辕北辙》其次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明白“南辕北辙”的寓意,能客观分析人物的主观缘由,从而指导学生健康的生活。
2、结合课文学习“把式”、“盘缠”、“硬要”等生字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大意。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文章的大意,体会文章的寓意。
难点是让学生客观分析评价人物,形成主动的人生看法。
教学课时:其次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入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找寻学生学习的基点。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亡羊补牢》这则寓言,谁还记得这则寓言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生说)以前我们还学过很多好玩的寓言故事,你们还记得这些故事的名字吗?(让学生自由说)信任大家还记得这些故事给我们的启示,能否选你印象最深的的故事谈谈。
(让学生自由发表)(表扬激励)是呀!这些寓言故事用显明活泼的语言让我们学到了不少做人、做事的深刻道理。
今日,我们将再来学习一篇好玩的寓言故事,看看这个故事将教会我们什么?(板书:南辕北辙)二、解题,引出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利用字典来了解“辕”和“辙”是什么意思?(“辕”是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辙”是车轮滚压出的痕迹。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本要向南走,却往北走。
)这则寓言告知我们怎样一个故事呢?三、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自己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扫除语言学习的拦路虎,扫除“拦路虎”预料生词:把式:精于某种技术的人。
本课指车夫的是一个赶车技术水平很高的人。
盘缠(pán chan):路费。
硬要:肯定要。
2、学生默读全文,思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示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 板书:去楚国(南边) 北走3、学生默读课文。
思索:1、那个人要到南方去,却朝北方走,他的理由是什么?2、挚友提示了他几次?他是怎样回答的?(1)指名回答第一个问题。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88200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11.png)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理解寓言故事的主题,学会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通过故事,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寓言故事的主题。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故事情节分析表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4. 分析故事情节:(1)学生讲述故事情节,教师辅导学生进行故事情节的分析。
(2)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故事情节,画出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
(3)思考:你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会怎样?为什么?2. 拓展作业:(1)收集其他版本的《南辕北辙》故事,与同学分享。
(2)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举例说明“南辕北辙”的现象。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39d82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5.png)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成语“南辕北辙”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懂得遵循规律,树立正确的目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南辕北辙”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运用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南辕北辙”的成语故事。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意义。
(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讲解成语“南辕北辙”的来源和意义。
5. 练习巩固:(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学生进行“南辕北辙”成语接龙游戏,巩固成语运用。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南辕北辙》并背诵。
2. 运用“南辕北辙”成语造句,并进行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理解课文内容和成语“南辕北辙”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讨论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巩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和成语运用。
在作业布置中,注重学生的抄写和背诵,以及成语的实际运用。
在教学反思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b764f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d.png)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南辕北辙》教案篇1《南辕北辙》执教了南辕北辙一课,教后感受颇深,特将感想整理如下: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
教师的任何教学都是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以学定教。
比如:辕和辙的教学,我在课前的预设时,估计学生可能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有困难,所以,我特意准备了古代马车的图片,并将其制作成幻灯片式的课件,以备需要时使用。
课堂上,学生真的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就将课件展示出来,这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辕和辙”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应该说,是课前充分的预设,使我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展开自己的教学。
2、自主感悟与适时引导贯穿整堂课的学习中。
现代的课堂教学既屏弃一味把学生当成吸收知识的容器的接受式学习,又反对大撒把的所谓的自主学习。
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感悟与教师的适时引导应有机结合在一起。
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通过读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
我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边读边琢磨,待到琢磨出些味道后,请两名同学上前来表演读,此时,教师抓住关键句进行朗读指导,运用移情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
这样,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把握就十分准确了。
本节课的教学使我经历了很多,有了如此丰富的经历,也使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扎实,充实。
《寓言二则:南辕北辙》教后记寓言《南辕北辙》的教学首先以理解课题中的“辕”和“辙”入文,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点出“南辕北辙”的意思的两个句子,读读体会。
以为课文基本是对话,所以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通过对读来体会人物的特点。
同桌对读,熟悉课文后,师生第一次对读,教师读朋友,学生读坐马车的这个人。
教师在读时,把文中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读后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理解朋友的竭力相劝,和反衬这个人的固执,不听劝。
师生的第二次对读,角色交换,教师在读时,省去三个“没关系”。
学生认为这样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个人的顽固、傲慢和不虚心,因此补上三个“没关系”,再读课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第二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0108cfbc4028915f804dc2b4.png)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永新县龙门镇中心小学尹丽萍一、教材分析:《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
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
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看过类似的文章,对寓言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不明确寓言故事。
寓言是利用故事来说明道理,内容一般比较有意思,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有兴趣。
但是,对于寓言所蕴涵的深刻寓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回忆学过哪些寓言,是如何学会的,并与同学交流。
预习课文时,自学生字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字词。
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弄清故事的情节,也就是要弄清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要在掌握故事情节的同时,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想象、深入思考,一步步加深对寓言里形象的认识,体会蕴含的道理。
本节课是在第一课时学习生字、完成书写、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课时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
(2)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明白这则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3)用“()虽然(),可()”说句话。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2)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3、情感目标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四、教学重、难点1、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2、体会南辕北辙的寓意: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还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喜欢看故事、听故事、讲故事。
今天老师就考考大家:看图猜故事。
(二)、揭题: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大道理的文章叫做“寓言”。
三年级语文教案:南辕北辙教案2
![三年级语文教案:南辕北辙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703cf98bf61fb7360a4c657f.png)
三年级语文教案:南辕北辙教案21、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领悟道理。
教学过程:一、自学质疑1、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①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②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硬要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想法对?为什么?3、组织阅读课文。
①齐读②自由读③个别指导二、讨论解疑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
(读中思考问题)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组长负责结合组员。
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选代表作答。
(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三、小组汇报、讲读课文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2、评点讲析⑴动画演示故事梗概。
(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坐车人B角色:朋友⑶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北▲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南▼(楚国)3、引申阐发道理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四、兴趣表演、加深理解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①分担角色②人物语言、动作、表情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
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五、作业布置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古代寓言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三年级语文:《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三年级语文:《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
设计(教案文本)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b、用“------虽然---------,可----------”说句话。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b、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南辕北辙的寓意: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还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过程: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
他们想编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欣赏,同学们欢不欢迎呢?
(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
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3、师: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
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4、师:出示:------虽然------可是-------
(1)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例子说说话?
5、师:板书:不解、告诉、诚恳
6、能不能来说说“不解”、“诚恳”的意思?
7、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8、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
9、理解“固执己见”的意思。
10、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1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机小博士是怎么读的。
12、学生进行评议
13、师生分角色朗读
(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
1、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
2、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四)表演故事,深化寓意
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
1、小组合作演一演故事
2、反馈交流
3、如果你是车上的朋友,发现自己方向错了,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五)拓展升华,感悟明理
1、你有什么事情也是先前做错了,听了别人的劝告才改正了,能说说看吗?
(1)小组合作交流(2)反馈交流
2、师小结: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
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
3、师:你们还知道道哪些成语故事呢?能不能讲一讲。
(七)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