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
• 通过诵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
• 通过读,在课堂上营造教师、学生、作者 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 良好共鸣体,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 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且古诗词 “麻雀虽小,五脏惧全。”教师在指导学 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 音调,从而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
• 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 种意境最好的展现方式是诵读。只有有感 情地吟诵,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如果教师事 先准备好与诗的情调、节奏相和谐的音乐、 营造吟诵的氛围,那么学生读起来也就入情 入境。
• 学生喜欢歌唱,有时还喜欢自编自唱。根据 这一特点,在古诗文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歌曲旋律唱读古 诗文。这种变读为唱,学生学得愉快,而且在 唱唱、跳跳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古诗文的熏 陶。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光无故人。
• 在教学《赠汪伦》时,先播放名曲 《送别》,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 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让学生大致了解 异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 先有情。”,“送别”的主旋律如同 一汪清泉流淌在孩子的心间,激荡着 他们的情感。
2、把握同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 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 诗歌的学习。
儿童的心灵世界具有丰富的感受性,旺盛的 想像力和诚挚的情感,带有天然的艺术化倾 向,儿童新鲜、柔软的心灵,到处是感知生 活的触角。因此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
是有道理的。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大胆地
引导学生仿诗、改诗、写诗。在这样的创 作中,学生享受了学诗的愉悦,发现了自己的 灵气,惊叹于诗的神奇,加深了学诗的感情。
玉溪师院文学院 刘海辉
• 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只 要求他们能够熟读和背诵,初步感受到语言的 优美,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即可。
• 第二学段(3-4年级)虽然背诵的诗文仍是 50篇(段),但要求在诵读过程中进一步体验 情感,并领悟诗歌的思想内容。
• 第三学段(5-6年级),随着学生阅读能力、 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积累的丰富,要求学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并要注意诵读过程 中的声调和节奏,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境。
•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 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此诗以母亲为游子缝衣的平常小事, 热情歌颂母爱的伟大,结尾以比喻作 结,含蓄深刻。诗风清新自然,宛若 民歌,意境优美。
•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 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词的阅读与欣赏应当超越 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 的范围,跨入语义学与美学 的领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 意象和境界。
1、整合同主题的作品:在小学 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 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 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 相同或相近的。
• 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 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
• 古诗的精髓在于它的优美的意境和优美的 语言。
• 这恰恰又需要人们在诵读之时去整体感知 和把握大意,所谓整体感知,就是要学生 在诵读过程中,从整体上感受语言的优美、 感悟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把握大意,
• 就是让学生大体上明白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就行。
• 意境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和作者的 思想感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的美, 也即“诗情画意”的美。所以诵读古 诗词首先要“入境”。“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只有“入境”,才能 领会诗人的真情实感,才能理解古诗 词美的内涵。
3、延伸同诗人的作品:这样做的 目的一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 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 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 握。
•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带动学生学习李 白的其他作品《早发白帝城》、《送孟浩 然之广陵》。
• 学习杜甫的《春望》,带动另一篇诗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学习。
• 在此基础上,利用班队课,晨会课开展古 诗综合实践活动《探访诗仙李白》、《走 进诗圣杜甫》等,达到以趣生情的效果。
• 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 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驱遗 想象,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 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 形象,才能入境悟情。
鲁迅先生说:“意美以感心, 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 美源自文库感目,三也。”
• 诗中逼真地写出老翁在孤舟江雪中垂钓的 生动形象,
• 曲折地反映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表示不 屈而又孤独的心态,意境高远清丽。
• 再如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 天际流”、“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 满落城”、“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 露华浓”,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 枫渔火对愁眠”等,诗的意境或空旷,凄 凉,或散逸潇洒,或构思独特,空灵飞动, 或幽静清愁,令读者如临其境,美不可言。
古诗词语言凝练,要使其中的人物形象活 起来,可在学诗时采用表演的方式。如教学 《寻隐者不遇》,在学生想像画面之后,教师 请一个同学作诗人贾岛,请另一个同学做童 子,演一演当时的情境,在学生角色对话的表 演中,不仅把《寻隐者不遇》中寻访场面生 动地再现出来了,而且也初步领悟到了诗的 意境。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 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 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 画”,从而使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教材中的 许多古诗都是“诗中有画”。我们可以采 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方法打开学生 的心扉。如于永正老师教学古诗《草》时, 让学生画一画草的枯荣,画一画藏在土里的 草根,画一画春风一吹,小草又冒出地面的情 境。
•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写李白 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 感情绵绵不绝;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 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 人离去的伤感之情。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 1、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 心事。
• 2、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 心境。
• 3、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 心愿。在初读的基础上,确定悲凉的朗读基调, 精读诗文引领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 前途的忧虑;研读诗文时引领学生用坚定的激 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 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