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早期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ppt课件
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
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宝宝的情绪,就像天气一样变幻莫测。
有时候,他们会像小太阳一样灿烂微笑,让人心情大好;有时候,又会像乌云密布的天空,让人感到压抑不安。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学会观察和理解宝宝的情绪,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我们要了解宝宝情绪的几个重要方面:生理需求、认知发展和社会环境。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宝宝的情绪表现。
比如,当宝宝饿了、困了或者不舒服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哭闹、烦躁等负面情绪。
而当宝宝得到满足、舒适或者被关爱时,他们就会露出甜美的笑容,感受到快乐和安全。
为了更好地了解宝宝的情绪,我们需要学会观察和倾听。
观察宝宝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他们的情绪状态。
比如,当宝宝皱眉、摇头或者用手指戳别人时,可能表示他们不高兴或者不喜欢某种事物。
而当宝宝瞪大眼睛、笑得很开心或者模仿别人的动作时,可能表示他们在享受生活或者学习新技能。
除了观察,我们还需要学会倾听宝宝的心声。
有时候,宝宝并不会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绪,而是通过其他方式来传达信息。
比如,当宝宝在哭泣时,可能是因为肚子疼、尿布湿或者感冒发烧等原因。
这时候,我们要耐心地询问和关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我们还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宝宝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受。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与宝宝沟通,建立深厚的感情纽带。
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自己的直觉和经验来判断宝宝的情绪。
有时候,宝宝可能会有一些难以捉摸的情绪变化,这时候就需要借助专业的知识和技巧来进行分析和处理。
比如,当我们发现宝宝经常无缘无故地哭闹或者变得暴躁易怒时,可能是由于某种心理问题引起的。
这时候,我们可以请教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的意见,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关注宝宝的情绪是我们作为家长的重要职责之一。
只有了解和掌握了宝宝的情绪特点和变化规律,我们才能更好地照顾他们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自信和独立能力。
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让宝宝的每一个笑容都成为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瞬间!。
婴儿情绪的发展 PPT课件
.
28
婴儿5、6个月时,兴趣和惊奇表情已经分 化得非常清楚。研究认为婴儿兴趣的发展 过程中,表现出三种不同的形式 (Sullivan, Lewis, 2003)。
第一种是开放式兴趣或好奇式兴趣,这种 形式的兴趣是由环境中新异的引起的低紧 张度的兴趣,在婴儿. 早期甚至出生一周就29
第二种是锁眉式兴趣或兴奋式兴趣,这种 形式的兴趣在婴儿与成人面对面(faceto-face)互动中,对于成人的面孔与声音, 尤其是母亲的面孔与声音表现出来的紧张 度比较高的兴趣,会表现出一定的兴奋性。
凯勒奈特(Klinnert, 1984)曾把12-18个月
婴幼儿放在有三种不熟悉玩具的情境中,即人
的头具模型、恐龙模型和遥控蜘蛛,让婴儿的
母亲站在一边,分别做出高兴、恐惧和中性的
表情,如果母亲的表情是恐惧的,婴儿则退向
母亲,如果母亲的表情是高兴的,则婴儿则接
.
7
另外,在修订了的视崖实验中,所有1岁婴 儿当母亲做出恐惧表情时则避开了深崖一 边,而当母亲做出愉快的表情时,74%的 婴儿则爬过视崖。
微笑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引发他人的趋近 行为和积极反应,这对于母-婴依恋发展 具有本质的作用。
.
20
国内研究总结认为(孟昭兰,2005)婴 儿微笑发展有三个阶段:
(1)自发性的微笑(0~5周)
(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3.5个 月)
(3)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3.5个月以后)
.
21
依据斯瑞福的观点来理解,自发性微笑是 内源性的微笑,是快乐情绪的一种生理原 型。
这种负面反应在712陌生人焦虑是把情境评价为威胁时而产生的反应这得到研究者观察到当陌生人第二次闯入时婴儿表现出更大痛苦的结果的支陌生人焦虑受到陌生人接近的性质与情境影响如果陌生人是微笑的轻声说话拿着玩具给他慢慢接近婴儿而且养育者是在旁边可触及的婴儿通常表现出兴趣和愉快很少表现出痛苦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课件
案例二
另一所幼儿园则注重班级文化的 建设,通过共同制定班级规则、 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等方式,成 功营造了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
案例三
还有一所幼儿园采用混龄教育模 式,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一起 游戏和学习,有效促进了他们的
社会性发展。
04
日常生活中社会性教育渗透方 法
Chapter
家庭教育中价值观引导
案例三
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一个家庭的父母非常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他们以身作则,遵守社会规范, 尊重他人。在父母的榜样作用下,孩子也学会了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良好品质。
05
挑战与应对策略
Chapter
面对困难时心理调适技巧
01
02
03
认知重构
帮助幼儿理解困难是暂时 的,可以通过努力和寻求 帮助来克服。
特点
幼儿期社会性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自我意识逐渐形成,情感表达日益丰 富,同伴关系逐渐建立,道德认知和 行为规范初步形成。
影响因素与家庭、学校角色
影响因素
幼儿社会性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教育等。其中,家庭和学校是影 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
家庭角色
家庭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场所,家庭氛围、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都会对幼儿的 社会性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案例三
某幼儿在社交上遇到困难时,通过参加团队活动 和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逐渐提高社交能力和沟 通技巧。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Chapter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本概念
01
幼儿在社会环境中与他人互动、建立关系的过程,涉及情感、
认知、行为等多个方面。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部PPT课件
都有一定影响。
能力发展
基本能力
学前儿童在感知、运动、语言和社交等方面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 如走、跑、跳、抓握、语言表达能力等。
能力发展的阶段
学前儿童的能力发展可以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操作 阶段和符号阶段等。
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基因、环境刺激、教育训 练等。
情绪调节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逐渐 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 情绪的表达和反应,以适应环境
和社交需求。
情绪表达
学前儿童开始能够通过面部表情、 肢体语言和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
绪,与他人分享情感体验。
社会性发展
社交技能
学前儿童逐渐发展出与同龄人和成人建立关系的能力,愿意分享 自己的玩具和经验,也愿意帮助别人。
道德观念
在学前阶段,儿童开始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能够理解并遵守一些 简单的规则和指令。
性别角色
学前儿童逐渐开始理解并接受性别角色的差异,模仿和学习与自己 性别相关的行为和角色。
自尊与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尊心
学前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 的价值,希望得到他人的 认可和赞扬,对批评和拒 绝也变得敏感。
自我评价
学前儿童开始能够评价自 己的能力和表现,对自己 的优点和不足有初步的认 识。
通过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帮助学前 儿童建立积极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游戏疗法
利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学前儿童表达情感、 宣泄情绪,解决心理问题。
家庭治疗
通过改善家庭环境、家庭关系和家庭成员的 互动模式,解决学前儿童心理问题。
团体疗法
通过小组活动和互动,帮助学前儿童建立社 交技能和同伴关系。
家庭教育指导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部ppt课 件
婴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性
愿意与母亲在一起,与她在一起特别高兴,而当她离开时则哭喊不让离开,别人还不能替代使婴 儿快活,当她回来时婴儿则能马上显得十分高兴。同时,只要母亲在他身边,婴儿就能安心地玩、 探索周围环境,好像母亲是其安全的基地。婴儿出现了明显的对母亲的依恋,形成了专门对母亲 的情感联结。与此同时,婴儿对陌生人的态度变化很大,见到陌生人,大多不再微笑、咿呀作语, 而是紧张、恐惧甚至哭泣、大喊大叫。
宝宝情绪情感与 社会行为的培养
人际交往关系的发展
0-1岁:亲子关系 1岁以后:玩伴关系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个方面,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评 价、自我监督、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独立性等。 ➢ 1岁左右:认识作为生物实体的自我。 ➢ 2岁到3岁:一个社会人的自我。
意志力的发展
➢ 新生儿的行为主要受本能的反射支配,没有意志力, ➢ 1~12个月阶段:开始产生一些不随意运动,进而有
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冲动、易变、外露
婴儿情绪发生时间表
情绪类别
最早出现时间
诱因
经常出现时间
诱因
痛苦
出生后1~2天 机体生理刺激
出生后1~2天 机体生理刺激
厌恶
出生后1~2天 不良味刺激
出生后3~7天 不良味刻激
微笑反应
出生后1~2天 睡眠中机体过程律反应
1~3周
睡眠中机体过程节律反应或触及面频
兴趣
出生后4~7天 适宜光、声刺激
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婴儿把母亲作 为一个交往的伙伴,并认识到她有自己 的需要和愿望,交往时双方都应考虑对 方的需要,并适当调整自己的目标,这时与 母亲空间的邻近性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
当母亲需要干别的事情要离开一段距离时,婴儿会表现出能理解,而不会大声哭闹,他可以自己 较快乐地在那儿玩或通过语言与母亲交谈,相信一会儿母亲肯定会回来。
婴幼儿心理发展课件
特点
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 听觉、嗅觉、味觉等;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与训练
发展过程
新生儿主要依靠感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刺激,如听觉、视觉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的感知能力逐渐发展,能够感知更复杂的事物,如颜色、 形状、大小等;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与训练
思维的发展
婴幼儿的思维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从直观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 再到抽象逻辑思维。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和示范来促进婴幼儿的思维发展 。
语言的发展
婴幼儿的语言发展包括语音、语义和语法等方面。家长可以通过和婴幼 儿交流、阅读、唱歌等方式来促进婴幼儿的语言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
03
训练方法
针对婴幼儿思维和语言发展的特点,家长可以采取以下训练方法:提供
感知觉异常与干预
异常表现 感觉过敏:对某些刺激过于敏感,如对声音、光线等产生过度的反应;
感觉迟钝:对某些刺激不敏感,如对疼痛、温度等反应较弱;
感知觉异常与干预
• 感知障碍:对某些刺激无法正确感知和理解,如无法分辨颜色 或形状等。
感知觉异常与干预
根据具体情况提供适当的刺激环境,如对于感觉过敏的 婴幼儿减少刺激强度或频率;
发展
婴幼儿情感与社会性的发展是逐步形成的,从最初的生 理需要和基本情绪,如快乐、悲伤、愤怒等,到逐渐形 成自我意识、社交技能和道德观念等。
训练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训练婴幼儿的情感与社会性
给予关爱和支持
建立安全、亲密的亲子关系,给予婴幼儿足够的关爱和 支持,促进其情感发展。
引导情绪表达
帮助婴幼儿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用语言或非语 言的方式表达情感。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ppt
行为得双重标准
社会中,对于某些行为存有依性别而区 分得“双重标准”,例如,男生长大后要 传宗接代,女生要出嫁;男生做事要有气 魄,女生做事则应细心不能粗野;男生有 泪不轻弹,女生则可以一哭二闹三上吊。
对未来成就得期待不同
父母总认为儿子应该受较高教育,以换取较高得社会地 位,儿子得成就愈高,父母得晚年也就愈有保障。女儿总 就是要出嫁,若书念太多或工作成就过高,将来就不容易 嫁出去。即使女性意识逐渐抬头,但对未来成就得期待 仍存有性别刻板印象。
讨论
在同伴交往中,哪些儿童特别 受小朋友欢迎?哪些存在着 同伴交往困难?为什么?
影响儿童得同伴接受性得因素
①父母得教养行为 ②出生次序得影响 ③认知技巧 ④名字 ⑤生理特征 ⑥行为特征
学前期同伴关系中得问题儿童
1、被忽视型幼儿
体质弱、力气小、能力较差;积极行为与消极行 为均较少,性格内向、慢性、好静、不太活泼、胆 小、不爱说话、不爱交往,在交往中缺乏积极主动 性、且不肯交往;孤独感较重,对没有同伴与自己 玩感到比较难过与不安。
为。 (物体中心阶段)
3、联合游戏:儿童现在借着交换玩具、材料、跟随彼此得引 导而有互动。但就是她们不会扮演互补得角色或通过合作
去完成共同得目标。(简单相互作用阶段)
4、合作游戏:最复杂得游戏型式,儿童会相互合作以达到共同 得目标,她们能将工作做必要得分配以在协作中完成任务,
她们能扮演互补得角色。(互补得相互作用阶段)
3岁:识别“快乐”得情绪 3-4岁:识别“伤心”或“生气”等消极情绪 4-5岁:识别“恐惧”情绪 小学中期:识别“自豪、羞愧、内疚”等情绪
情绪推理能力得发展
促进幼儿情绪推理能力发展得因素: 亲子关系
能认同孩子得情感反应并明确地教孩子多 种情绪;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5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声音交流
婴儿通过哭声、笑声等 声音表达情感需求,引 起父母的关注和回应。
玩具和游戏
父母通过与婴儿共同玩 耍、使用玩具等方式增 进情感交流,促进亲子
关系发展。
03
同伴关系与游戏行为
同伴关系形成过程
1 2
婴儿早期同伴交往经历
婴儿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里就开始对其他婴儿产 生兴趣,这种早期的同伴交往经历为日后同伴关 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采用鼓励式教育,关注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有助于提高孩 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社会交往
个人成就
பைடு நூலகம்
鼓励孩子参与社交活动,与同龄人建立良 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其社交技能和自信心 。
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和挑战自己,培养其解 决问题的能力和成就感,有助于提高自尊心 和自信心。
05
道德情感与亲社会行为
学校教育
学校是婴儿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场所,教师通过课程和活动设计,培养婴儿的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 。学校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鼓励婴儿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合作精神、责任感和公正意识等品质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婴儿的道德情感发展。
06
总结与展望
婴儿社会性发展成果回顾
情感交流能力
道德情感萌芽及表现
同情心
婴儿开始表现出对其他人的痛苦 或不幸的关注和同情,尝试安慰
或帮助他人。
正义感
婴儿开始理解公平和正义的概念 ,对不公正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和
反感。
内疚感
当婴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违反了 道德标准时,会产生内疚感,表
现出悔恨和道歉的行为。
亲社会行为培养途径
观察学习
01
婴儿通过观察周围人的行为和反应来学习亲社会行为,如分享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课件
儿童心理发展干预策略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调整儿童的思维方 式、行为习惯等,改善 其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
。
家庭治疗
针对家庭环境、家庭关 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 家庭治疗,促进儿童心
理发展。
游戏疗法
利用游戏的形式,引导 儿童表达情感、释放压 力,提高其心理适应能
力。
团体疗法
通过组织儿童参加团体 活动,促进其社交技能 和情感表达能力的提高
详细描述
儿童的自我概念是指他们对自己身份的认识 和评价,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明确和稳定。 自我控制能力则是指他们调节自己行为和情 绪的能力,也是儿童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 方面。在儿童期,通过教育和引导,可以帮 助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控制能力
,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CHAPTER 05
。
家庭与学校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 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孩 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
学校教育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 通过学校教育,提供全面的心 理发展支持和引导。
家校合作
家庭与学校应密切合作,共同 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及 时发现和解决孩子面临的心理 问题。
社会支持
社会各界应关注儿童心理发展 ,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促
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ppt课件
目 录
• 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 儿童认知发展特点 • 儿童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特点 • 儿童个性发展特点 • 儿童心理发展的评估与干预
CHAPTER 01
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婴幼儿期情绪及社会功能发育培训课件
婴幼儿期情绪及社会功能发育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婴幼儿期情绪及社会功能发育进行深入讲解,内容涉及教材第四章“婴幼儿心理发展”中的第三节“情绪与社会功能的发育”。
具体内容包括婴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与阶段,情绪表达的种类及影响因素,以及社会功能在婴幼儿期的发展表现和促进策略。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婴幼儿情绪发展的基本特点和阶段。
2. 掌握婴幼儿情绪表达的方式和影响因素。
3. 学会引导婴幼儿社会功能发展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婴幼儿情绪表达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社会功能发展的促进策略。
教学重点:婴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与阶段,情绪与社会功能发展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婴幼儿情绪发展PPT、教学视频、实物模型。
2. 学具:婴幼儿情绪发展手册、观察记录表、实践操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婴幼儿情绪表达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讲解婴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与阶段。
(2)分析婴幼儿情绪表达的种类及影响因素。
(3)介绍社会功能在婴幼儿期的发展表现和促进策略。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案例,讲解如何识别和应对婴幼儿情绪问题。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实际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婴幼儿情绪引导和社会功能发展场景。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与阶段婴幼儿情绪发展的四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2. 婴幼儿情绪表达的种类及影响因素情绪表达的四种方式影响情绪表达的因素3. 社会功能在婴幼儿期的发展社会功能的发展表现促进社会功能发展的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具体的婴幼儿情绪问题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2. 答案:(1)案例描述:简要介绍案例背景和婴幼儿的基本情况。
(2)问题分析:分析案例中婴幼儿情绪问题的原因。
(3)解决方案: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深入了解婴幼儿情绪及社会功能发育的最新研究成果。
婴幼儿社会性情绪发展及其特征课件
当幼儿逐渐能思考问题后,情绪调节过程进入 象征水平,他们把假装游戏作为表达情绪的途 径。
19
谢谢
20
10
0-3岁婴幼儿情绪发展的特征
情绪表达的发展特征
婴幼儿的情绪表达主要是通过表情来实现,2岁 开始开始用词语来表达情绪,快接近3岁,会经 常讨论自己的情绪,并尝试积极主动地控制情 绪,开始用语言来辅助情绪的自我调节。
11
0-3岁婴幼儿情绪发展的特征
情绪理解的发展特征
1.移情能力的发展 0-1岁,婴幼儿对他人的情绪反应大都从自身的 感受和体验出发。例如:听到其他婴儿的哭声 自己也会跟着哭起来。
婴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指导
1
社会性情绪发展及其特征
2
婴幼儿会因为某个需要没被满足而嚎啕大哭,甚至满地 打滚摔东西打人,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
3
很多婴幼儿在家里天不怕地不怕,在外面却总是躲在父 母身后,不叫人也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这是为什么 呢?
4
现
嚎啕大哭,打滚摔东西打人
象 窝里横
对自己或他人情 绪识别和表达所 产生
14
0-3岁婴幼儿情绪发展的特征
情绪理解的发展特征
2.同情心的发展 2岁开始,幼儿能理解他人的情绪,并试图弄清 导致情绪产生的原因。 例如:看到同伴哭了,幼儿过来安慰他,并询 问导致哭的原因。
15
0-3岁婴幼儿情绪发展的特征
情绪调节的发展特征
婴儿调节能力的增强依赖于注意机制和简单运 用技能的发展,并使其能够协调运用注意集中 和注意分散来调节自己积极和消极的情绪体验, 如婴儿通过转头、吸吮手指等策略缓和自己的 情绪。
社会性情绪
5
社会性情绪发展及其特征
社会性情绪概念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ppt)
自尊的发展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价值的评价而产 生的情感体验,是自我发展的最重要 的方面。
4岁左右的幼儿开始出现自尊。
自尊的特点
幼儿自尊的特点: 他们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问题的难度; 他们对自己的描述和评价非常零乱,还不 能对自己作一个整体的评价。
观看“延迟满足”实验视频。
延迟满足: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 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 放弃眼前的诱惑。
“延迟满足”实验的研究结果
自控能力强的幼儿: 学业优秀 社会交往能力强,人际关系良好 自信、坚强、自我效能感高
第二节 自我的发展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自我概念
2.同伴影响。在5、6岁,孩子们就能够用社会比 较来评价自己与同学之间的不同,并以此评判他 们的行为比同伴更好或更坏。这种比较随着年龄 增长越来越多、越来越微妙的自我评价,在孩子 们的能力和总体自尊方面有重要作用。
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征:
幼儿往往把成人对自己的评价直接等同于自己 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他们的自我评价基本上是 成人对他们评价的简单重复;
3岁:识别“快乐”的情绪 3-4岁:识别“伤心”或“生气”等消极情绪 4-5岁:识别“恐惧”情绪 小学中期:识别“自豪、羞愧、内疚”等情绪
情绪推理能力的发展
促进幼儿情绪推理能力发展的因素: 亲子关系
能认同孩子的情感反应并明确地教孩子多 种情绪;
与母亲有更好的依恋关系 父母与幼儿经常交流情感体验 与同伴的互动关系
社会交 情绪特 语言能 游戏行 玩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儿情绪的发展
情绪的功能与发生 婴儿的情绪表达 婴儿的情绪体验 婴儿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 婴儿情绪的社会化与自我调节 早期道德感的萌芽
气质及其发展
气质结构 气质的测量 气质的稳定性 遗传和环境对气质的影响
婴儿期社会交往的发展
婴儿的情绪表达能力 VS 早期社会性的发 展
虽然婴儿的情绪表达能力还很幼稚,但很明显, 婴儿所展现出的情绪能与照顾者之间起到沟通交 流的作用,并影响照料者对婴儿的反应。 婴儿的情绪表达帮助婴儿与他们的亲密同伴“逐 渐了解对方”、亲近对方(Tronick, 1989)。
三 婴儿的情绪体验
积极情绪的发展:快乐 消极情绪的发展
依恋的概述 依恋的发展 对依恋的解释 依恋类型及其测量 形成安全依恋关系的条件 依恋与日后发展 日托机构与婴幼儿早期的社会性发展 从对父母的依恋发展到与同伴的社会交往
婴儿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生——自我认识 自我分类的产生 自我控制的出现
一、情绪的功能与发生
气质结构
儿童类型 活动水平 节律性 分心 探究与退缩 适应性 注意广度和持久性 反应的强度 反应阈限 心境的性质 容易的 较适中 很有节律 多变 积极探究 很易适应 高或低 低或适度 高或低 积极的 慢慢活跃起来的 多变 多变 多变 最初有退缩 慢慢的适应 高或低 适度的 高或低 少许否定的 困难的 多变 无节律 多变 退缩 慢慢的适应 高或低 强烈的 高或低 否定的
孟昭兰(1997)把婴儿的情绪功能归纳为 以下四点: 情绪有适应功能; 情绪具有驱动功能; 情绪有行为组织功能; 情绪具有交流功能。
一、情绪的功能与发生
情绪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出生到1个月内):新生儿具有的 一系列基本情绪是感兴趣、痛苦、厌恶和快乐 的面部表情。 第二阶段(出生1-7个月):其他的基本情绪 如愤怒、悲伤、欢乐、惊讶和害怕等在2-7个 月期间陆续显现(Izard et al., 1995)。 第三阶段(出生6个月以后):出现的情绪是 惊奇、害羞和嫉妒。
六、早期道德感的萌芽
早期移情能力的发生、发展
1岁或更小的孩子就已经具有区分别人情绪的 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移情能力也表现出个体差异。 这与父母平时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有关。
六、早期道德感的萌芽
其他道德感的萌芽
2、3岁的儿童已经产生了简单的道德感。 2周岁左右的婴儿在无法适应别人强加的行为 标准时,也可能会表现出不安。 婴儿表现出的最初的道德感与他们对父母标准 和评价的内化有关。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年幼儿童都具有这种能力, 这可能是2岁左右儿童认知发展的结果。 但此时的道德感体验还不是儿童自觉、主动的 体验。
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
婴儿很早就注意到情绪的某些声音信号,并会 给予回应,如新生儿听到其它婴儿啼哭时,自 己也会开始哭闹。 婴儿对他人面部表情的识别和解释发展略晚。
四、婴儿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
最初的情感交流 婴儿的社会性参照(social referencing)
婴儿开始监控父母对于不确定情境的情绪反应,并 利用得到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行为(Feinman, 1992),这就是社会性参照; 儿童能用这种方法获得情绪 方面的知识。
气质分类的三种方案
Thomas和Chess(1977) 容易型 困难型
高度的适应、积极和缓和的情绪状态;接受挫折时很少有大吵大闹 缺少适应性,情绪强烈,通常是消极的
缓慢适应型 在新环境中不安、害羞,但逐渐变得越来越积极和适应
Buss和Plomin(1984) 情绪性 活动性 社会交往性 消极情绪性 控制性 外倾性
婴儿的哭
第一阶段:生理-心理激活(出生-1个月)。 有生理需求。 第二阶段:心理激活(1个月)。一种低频、 无节奏的没有眼泪的“假哭”。这种哭泣通 常意味着婴儿需要得到注意或照看。 第三阶段:有区别的哭泣(2个月-22个月)。 在这一阶段,不同的人可以激活或终止婴儿 的哭泣。
二、婴儿的情绪表达
指对刺激反应的数量,无论表现的是不安、恐惧还是愤怒 指运动的强度和速度,即使很小的婴儿在这方面已经显示出稳定差异 儿童喜欢群居还是独处的程度。寻求或引发他人注意和接触上有差异 包括伤心、恐惧、缺乏抚慰和经历挫折 个体施加限制、抑制和意识的程度 包括不害羞、冲动和强烈的快乐
Rothbart, Ahadi, Hershey, Fisher(2001)
一、气质结构
气质(Tempor)是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由生物因素 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使人的活 动带有色彩,形成个人的风格。 托马斯、切斯等人(Thomas, Chess & Birch, 1970)发现了 三类儿童: “容易型”的儿童(easy child),40%的孩子属于此类; “困难型”的儿童(difficult child),10%的孩子属于此 类; “缓慢适应型”的儿童(slow-to-worm-up child);
伤心的情绪 害怕的情绪 怯生是婴儿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出的害怕反 应,也被称为陌生人焦虑(stranger anxiety)。 害怕与母亲分离,被称为“分离焦虑” (separate anxiety)。
自我意识的情绪(self-conscious emotions)
四、婴儿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
五、婴儿情绪的社会化与自我调节
在婴儿早期,父母与其的互动 过程是婴儿学习情绪表达规则 的第一课堂。 在出生的头几个月里是照料者 调节着婴儿情绪的觉醒状态, 当到了6个月左右,婴儿在调节 自己的消极情绪方面取得了一 些进步。 照顾者,母亲也参与了婴儿情 绪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中。 在婴幼儿阶段,孩子们情绪掩 饰的能力也有发展。
二、婴儿的情绪表达
婴儿微笑是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第一阶段:自发微笑(0-5周),主 要是用嘴作怪相,可以是自发的笑 或反射性的笑, 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3-4周起),由外源性刺激引起的。 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5-6个月起),对熟悉人的脸和不 熟悉人的脸,作出不同的反应。
二、婴儿的情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