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姜黄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饼干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

饼干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

饼干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摘要】饼干,作为焙烤食品的一种,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对市面上30种的饼干品牌进行调查,研究其中所使用的添加剂,加深对食品添加剂在饼干上运用的理解。

【关键词】焙烤食品食品添加剂饼干品质质量前言饼干是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加入(或不加入)糖,油脂及其他原料,经调粉(或调浆)、成型、烘烤(或煎烤)等工艺制成的口感酥松或松脆的食品。

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将饼干分为13类,包括酥性饼干、韧性饼干、发酵饼干、压缩饼干、曲奇饼干、夹心饼干、威化饼干、蛋圆饼干、蛋卷、煎饼、装饰饼干、水泡饼干及其他饼干。

近年来,我国的饼干行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尼尔森数据显示,2008年饼干行业包装类产品的总产量为49.7万吨,同比增长8.4%,年销售收入112.7亿元,同比增长23.1%,主要厂商达能、卡夫,康师傅占比分别为11.4、10.8、8.3。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整个行业规模在快速扩大,同时产品价格也在逐渐上升。

[1]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 年全国规模以上饼干生产企业的总产量为 343.1 万 t,工业总产值为661. 3 亿元,新产品的产值达 26.2 亿元[2]中国饼干市场的发展潜力非常很大,发展空间也相当广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饼干的市场需求量仍将会呈现增长趋势。

在一年间,高中低档饼干产品并存的格局继续延续,但产品结构己发生很大的变化,低档产品所占比例逐年降低[3]。

其产品质量,取决于选择好的原辅料及工艺技术,同时也和正确选择、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很大关系。

在同样的原辅料条件下,选用合理的食品添加剂,不仅能有效提高饼干产品色、香、味,同时也能延长货架期和保存效果。

而我国用于被烤食品的添加剂有:面粉品质改良剂、乳化剂、酶制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增稠剂、甜味剂和膨松剂。

结合市场调查的结果,将重点介绍乳化剂、酸味剂、膨松剂、防腐剂以及着色剂在饼干中的运用情况。

结合专业知识,充分运用添加剂在食品工业的优势,提高饼干加工生产的质量和档次。

姜黄

姜黄

复习
1、特种经济作物概念:又称技术作物、工业
原料作物。指具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 物。广义的还包括蔬菜、瓜果、花卉等园艺 作物。 2、特点:经济作物通常具有地域性强、技术 性高、商品率高等特点,对自然条件要求较 严格,宜于集中进行专门化生产。集中化与 专门化程度均较高
经济产量:人类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 值的产品的数量和重量。 特用植物栽培的目的是获得较多的有经济价值 的产品。因此如何提高产量和品质是很重要 的。 1、重视品种选育 2、完善栽培技术措施(种子,育苗建园土肥 水,病虫等) 3.适时采收 3、改进与完善加工工艺和技术
地老虎、蛴螬于幼苗期咬食植物须根,使块
根不能形成,减低产量。防治方法:(1)每 亩用25%敌百虫粉剂2公斤,拌细土15公斤, 撒于植株周围,结合中耕,使毒土混入土内; 或每亩用90%晶体敌百虫100克与炒香的菜 粒饼5公斤做成毒饵,撒在田间诱杀;(2) 清晨人工捕捉幼虫。
六、采收加工

1、采收:冬至后,当植株茎叶逐渐枯萎,块 根已生长充实,即可采收,一直到立春前后还可收 挖。采挖不宜过早,过早块根不充实,干燥率低, 影响产量,但也不可迟延到雨水季节,因到雨水季 节时,块根水分增加,干燥时易起泡,降低产品质 量,同时也不易晾晒,采收从畦边挖深约25-30厘 米,依次将一株一株的姜黄根茎和块根挖起分别运 放。
姜黄色素是一种很好的天然黄色食用色素及染
色色素,对各种植物纤维进行染色。
姜黄素不溶于冷水,溶于乙醇和丙二醇,易溶
于冰醋酸和碱液。酸性时呈淡黄色,碱性时呈 暗红褐色。
色素使用注意事项
(1)姜黄因有特殊香辛气味,多用于
调味,如制咖喱粉。 (2)制备溶液作为着色剂使用时, 应先将本品用少量乙醇溶解后,再加水 稀释作用。 (3)本品溶液对光稳定性较差。

22-2食品添加剂姜黄素编制说明

22-2食品添加剂姜黄素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姜黄素》(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简要起草过程根据原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卫办监督函〔2012〕512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姜黄素》的制定工作列入2012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订计划,委托协议书项目编号spaq-2012-39。

上海市食品生产监督所和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作为主要承担单位,负责组织该标准的制定工作。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有:上海市食品生产监督所、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有:钟全斌、郑晔、王皓、唐雄彪、章海鹏、曹双、孙瑾、杜鉴、方明、齐立军、李林正、张志忠。

上海市食品生产监督所与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成立了标准制定工作组,召集了行业内相关企业专家参与研讨会,组织了对食品添加剂姜黄素的生产和使用情况的多次调研,确定了标准制定的原则、目标和主要任务。

走访调研了国内的姜黄素生产企业,并对我国姜黄素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开展抽样检验,综合考虑了法规要求和指标测定数据,分阶段分别在工作组内部、行业内专家、所有获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的姜黄素生产企业等范围内对标准进行了讨论和意见征求,以确保本标准的技术指标既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又符合食品添加剂行业实际情况。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一)鉴别试验本标准综合了JECFA 2003和QB 1415-91中的方法,按溶解性、颜色反应、薄层色谱法三种方法对姜黄素进行鉴别,该鉴别试验符合该产品的鉴别需要。

(二)理化指标1. 总姜黄素含量本标准中规定的总姜黄素含量,是以JECFA 2003的总色素含量要求为依据,结合国内产品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指标规定总姜黄素含量%≥90,与JECFA要求保持一致。

以JECFA中提出的分光光度法作为指标测定方法。

2. 溶剂残留通过对我国姜黄素主要生产企业的调查,国内企业主要以乙醇、丙酮、异丙醇、正己烷和或乙酸乙酯为姜黄素的提取溶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栀子黄的测定(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栀子黄的测定(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栀子黄的测定》(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包括简要的起草过程、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人等)本标准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栀子黄的测定(GB/T5009.149-2003)》进行了修订,使修订后的标准满足目前GB 2760-2011对栀子黄的使用量要求。

主要起草单位为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起草人为凌云、孙利、邢仕歌、姚美伊、雍炜、储晓刚、张峰。

标准起草小组查阅大量标准、文献资料,开展了实验条件优化、方法线性范围、检出限、灵敏度、准确度、重现性等技术内容的确定研究。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栀子黄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原有标准中第一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用栀子苷的含量来表征栀子黄,与GB 7912-2010《食品添加剂栀子黄》中规定栀子黄的主要成分为藏花酸和藏花素,栀子苷为杂质成分,相悖;第二法薄层色谱为定性方法,亦不能满足GB 2760的使用量要求。

因此,本标准选用栀子黄中主要呈色成分——藏花素和藏花酸,代替原标准中栀子苷作为定量依据,建立了食品中栀子黄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删除了第二法。

同时扩大了标准的使用范围,满足GB 2760的法规要求。

检测波长的优化:对藏花素和藏花酸进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全波长扫描,结果显示藏花素和藏花酸分别在420-450nm有最大吸收,因此选择440nm为检测波长。

色谱柱的选择:根据现有标准和文献资料,分离栀子黄主要采用反相C18色谱柱,课题组对3种色谱柱进行了比较:SUPELCOSILTM C18、Symmetry C18、Extend-C18 3种色谱柱对栀子黄均有良好的分离效果。

流动相的选择:根据标准和相关文献报道,分离栀子黄流动相大多采用甲醇-水体系、乙腈-水体系,实验考察了甲醇-水体系、乙腈-水体系、乙腈-乙酸水体系。

结果证明,甲醇-水体系与乙腈-水体系作为栀子黄的流动相都能实现良好的分离,没有明显差别。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食用单宁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食用单宁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食用单宁》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起草人(卫办监督函[2012]512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固化单宁》被列入2012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项目编号为spaq-2012-34)。

项目承担单位为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待定。

负责标准技术资料查询、收集及对比,检测方法的验证比对,样品检测及数据整理,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起草、撰写,行业内征求意见,组织标准的初审讨论会及标准报送等。

(二)简要起草过程1. 标准任务下达后,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针对制定固化单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及调研,确定了总体工作方案,并组建了标准起草工作组,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负责起草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

2. 起草工作组首先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技术标准资料,其中按照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包含三种单宁产品:固化单宁、食用单宁和单宁酸。

同时,工作组调研了国内市场产品的实际情况,发现“固化单宁”是以植物纤维素或其它物质为载体,与单宁物质结合制备而成,由于固定化用的载体不同,产品各异,只是“食用单宁”的应用方式,且目前国内企业大多直接生产高纯度的单宁,“固化单宁”几乎没有生产应用,两者的功能及使用范围也类似,“单宁酸”是用作香料批准的,与“固化单宁”性质和功能完全不同。

综上所述,工作组提出项目调整申请,建议更改标准名称为“食用单宁”,在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食品添加剂分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通过了该申请。

3.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起草工作组认真研究参考了国内外标准法规文件,为了确保产品国内外贸易的正常需求,结合目前国内市场产品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了产品的质量技术指标和相应的试验方法,形成了标准草案。

(完整word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食品添加剂

(完整word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食品添加剂

(完整word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铵磷脂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食用油脂(通常是硬化植物油)经甘油解制成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二酯的混和物,用五氧化二磷进行磷酸化反应,并用氨中和而得的食品添加剂铵磷脂。

食品添加剂铵磷脂为油质状的半固态。

2结构式其中,R可以是甘油一酯或甘油二酯。

3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 的规定。

项目指标检验方法磷(以P计),w/% 3.0~3.4 附录A中A.3氨态氮(以N计) ,w/% 1.2~1.5 附录A中A.4铅(Pb)/(mg/kg)≤ 2 附录A中A.5附录 A检验方法A.1 一般规定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之规定制备。

A.2 鉴别试验A.2.1 磷酸根的鉴别方法A.2.1.1 试剂和材料A.2.1.1.1 无水碳酸钠。

A.2.1.1.2 硝酸。

A.2.1.1.3 钼酸铵溶液。

A.2.1.2 鉴别方法称取1g试样,置于瓷蒸发皿中,加入2g无水碳酸钠,在电炉上加热灼烧,冷却后用5mL水和5mL硝酸溶解残渣,加入5mL钼酸铵,加热至沸腾,产生黄色沉淀。

A.2.2 脂肪酸和铵离子的鉴别方法将1g样品和25mL的0.5mol/L乙醇脂肪酸钾加热回流,冷凝器末端会溢出氨气,并能使石蕊试纸变色。

回流1h后冷却残余物为钾皂。

A.3 磷含量的测定A.3.1 试剂和材料A.3.1.1 硫酸。

A.3.1.2 硝酸。

A.3.1.3 高氯酸。

A.3.1.4 钒酸铵-钼酸铵溶液:分别用水溶解20g钼酸铵和1g钒酸铵,将两溶液混合,加入140mL硝酸,用水稀释至1000mL,混匀。

A.3.1.5 五氧化二磷标准贮备溶液[1mL溶液含五氧化磷(P2O5)2.00 mg]:将磷酸二氢钾(KH2PO4)在110℃烘2h,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取3.835g (精确至0.0005g),加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食品添加剂国际编码系统中文版

食品添加剂国际编码系统中文版
125
丽春红SX
127
赤鲜红
128
红色2G
129
诱惑红AC
130
131
专利蓝V
132
靛蓝
133
亮蓝FCF
140
叶绿素
141
叶绿素铜类
141(1)
叶绿素铜铭盐
141(11)
叶绿素铜钠和叶绿素铜钾复合物
142
绿色S
143
牢固绿FCF
INS编号
中文名称
INS编号
中文名称
150A
焦糖色素I-普通法
162
甜菜红
山梨醇和山梨醇糖浆
406
琼脂
421 (甜味剂)
甘露糖醇
407
卡拉胶
422 (保湿剂)
甘油
407A
加工过的麒麟海
424
热凝胶
408
焙烤酵母聚糖
425
魔芋粉
409
阿拉伯糖基半乳聚糖
410
角豆胶
411
燕麦胶
412
瓜尔豆胶
413
黄著爱尔兰
414
阿拉伯树胶
六,乳化剂、分散剂
INS编码
中文名称
INS编码
中文名称
335
酒石酸钠类
351(II)
苹果酸
335 (I)
酒后酸氢钠
352
苹果酸钙类
335 (II)
酒石酸钠
352 (I)
苹果酸氢钙
337
酒石酸钾钠
352
(II)
苹果酸钙
338
磷酸
353
偏酒石酸
339
磷酸钠类
354
酒石酸钙

第9版食品添加剂官方文件标准项目

第9版食品添加剂官方文件标准项目

第9版食品添加剂冠方文件标准项目尊敬的读者您好,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标准项目。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变食品的色、香、味和口感等特征而向食品中添加的具有特定技术效果的各种化学品。

在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管理有着严格的规定,其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在第9版食品添加剂冠方文件标准项目中,我们囊括了以下几个主要的内容:1.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及定义在这一部分,我们详细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及其各自的定义。

根据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主要分为色素、防腐剂、抗氧化剂、增稠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等多个类别,每一类别下又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化学品。

了解这些分类及其定义对于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至关重要。

2. 食品添加剂使用的限量标准在这一部分,我们列举了各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限量标准。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不宜过多,否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有着明确的规定,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这些标准执行。

3. 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注意事项在这一部分,我们提出了使用食品添加剂时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必须标明成分,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记录和归档等。

这些事项的遵守,有助于保障用户的健康和权益。

4. 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监督管理在这一部分,我们介绍了国家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监督管理措施。

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严格把关,加强了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销售、使用等多个环节的监督管理,以确保食品安全。

第9版食品添加剂冠方文件标准项目,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管理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标准,对于食品生产企业和用户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食品安全是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的大事,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的确立,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水平,保障广大人民裙众的饮食安全。

在继续探讨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标准项目时,我们进一步探讨了食品添加剂的具体种类及其使用方面的标准。

5. 对于色素的使用标准国家对于食品色素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主要包括色素的种类、用量等方面的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标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标识

6、参考“GB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
食品标签通则》实施指南”
该书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 估中心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编著”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古今兴盛皆在于实
谢 谢
2015-10
说明书的内容提出具体要求。
第七十一条要求:食品添加剂标签、 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 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生产经营者对标 签、说明书的内容负责。 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应当清楚、 明显,生产日期、保质期应当显著标注。 食品添加剂与标签、说明书的内容不 符的,不得上市销售。
二、GB29924-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
⑥、可选择标示:中英文(英文缩写)
对照名称、音译名称、商标名称、 INS号、CNS号、GB2760的编码、 FEMA编号等。
可标示形态:液体香精(油溶、
水溶)、浆(膏)状香精、粉末香精 (拌和型、微胶囊型)
4.2 成分或配料表
①、除食用香精外的食品添加 剂的配料表或成分标示
应按GB2760、产品标准、卫
c、加入的甜味剂、着色剂、咖 啡因等应按GB2760、食品添加剂的 产品质量规格标准、卫计委公告的 规定标示具体名称。
4.3 使用范围、用量和使用方法
应在GB2760和国家卫计委公告
的范围内选择标示使用范围和用量, 并标示使用方法。
介绍几种使用方法的标示:
a、根据使用某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工 艺、目的,提出使用方法。 b、可介绍溶解、分散的方法,投 放的时间,及发挥最大效果的方法等。
的复配食品添加剂:可以终端食品的全 部功能或主要功能命名。如:复配乳化剂、 复配面包膨松剂等。
④、食用香料应列出GB27602014或卫计委公告的名称。可使 用“天然、合成”说明。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关于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检验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关于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检验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关于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检验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0.06.13
•【文号】质检食监函[2010]125号
•【施行日期】2010.06.1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
正文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关于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检验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质检食监函〔2010〕1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各有关检验机构:
根据《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令第127号),国家基本有机原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机构符合承担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检验工作的条件,可承担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检验工作,检验机构名录、各机构承检范围及联系方式见附件。

各检验机构在承担生产许可检验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一)在指定的承检范围内开展检验工作,不得超范围检验。

(二)在总局指导下,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准确、高效地完成检验工作。

(三)未经总局批准,不得擅自将有关检验工作委托给其他检验机构。

(四)对在检验工作中发现涉及危害人身健康的质量问题,要进行深入研究,并及时报告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质检总局。

(五)在检验工作中,要注重经验和技术的积累,注重对检验人员的培训,特别是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检测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不断提高检验能力和检验水平。

特此通知。

附件:1、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检验机构名录及承检范围
2、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检验机构联系方式
二〇一〇年六月十三日。

安全健康的食用天然色素—姜黄

安全健康的食用天然色素—姜黄

安全健康的食用天然色素—姜黄XXXXXXXXXXXXXXXXXXXXXXX河北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摘要:最近一段时间,食品安全问题炒的沸沸扬扬,为了澄清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存在的意义,文章以姜黄为例,分析了了食用天然色素的实用价值、现状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天然色素,姜黄Safe and healthy Edible natural pigment – turmeric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河北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Abstract:At recently, the food safety problems were to bubble with noise。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food additive safety and the meaning of existence, take the turmeric for example,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ractical valu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the Edible natural pigmen.Keywords:safe;healthy;natural pigment;turmeric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之后,食品行业中潜在的滥用非食品添加物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开始显露出来。

2010年中央电视台曝光了昌黎的众多酒厂利用色素和香精勾兑假酒的大规模造假行为震惊全国,之后,地沟油、瘦肉精、毒豆芽染色馒头、染色豆和麻辣小食品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被暴露出来,一时间,人心惶惶,人人谈虎色变,食品添加剂也被推向了风口浪尖,国家卫生部门和质量监管部门也纷纷出台相关文件,对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以及终端市场进行规范。

事实上,经过深入了解之后,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所谓的食品安全问题绝大多数并非食品添加剂本身的问题。

食品添加剂 姜黄素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姜黄素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姜黄素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根茎为原料,经有机溶剂提取,再经物理方法精制而得的食品添加剂姜黄素。

2 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2.1 化学名称姜黄素:1,7-双(4-羟基-3-甲氧基苯基)-1,6-二烯-3,5-庚二酮脱甲氧基姜黄素:1-(4-羟基苯基)-7-(4-羟基-3-甲氧基苯基)-1,6-二烯-3,5-庚二酮双脱甲氧基姜黄素:1,7-双(4-羟基苯基)-1,6-二烯-3,5-庚二酮2.2 分子式:姜黄素:C21H20O6;脱甲氧基姜黄素:C20H18O5;双脱甲氧基姜黄素:C19H16O42.3 结构式:姜黄素:R1=R2=OCH3;脱甲氧基姜黄素:R1=OCH3,R2=H;双脱甲氧基姜黄素:R1=R2=H2.4 相对分子质量姜黄素:368.39(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脱甲氧基姜黄素:338.39(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双脱甲氧基姜黄素:308.39(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3 技术要求3.1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3.2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附录 A检验方法A.1 一般规定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它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中所用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试剂溶液及样品溶液,在没有注明其它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和GB/T 603的规定制备。

A.2 鉴别试验A.2.1 试剂和材料A.2.1.1乙醚。

A.2.1.2冰乙酸。

A.2.1.3氢氧化钠溶液: 0.05 mol/L。

A.2.1.4盐酸: 1 mol/L。

A.2.1.5乙醇:95%。

A.2.1.6硫酸。

A.2.1.7硅胶薄层板:称取硅胶10 g,加水20 mL,置于研钵中研磨成稀稠适宜的浆状液,均匀涂布于玻璃板上,涂层厚为0.5 mm。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1996】前言本标准代替GB 2760—8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及GB 2760—8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1988年、1989年、1990年的增补品种)》。

在修订GB 2760—86时,食品添加剂的类别是采用了GB 12493—90《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及GB/T 14156—93《食品用香料分类与编码》的分类及代码、编码,并增加美国香味料和萃取物制造者协会(FEMA)编号,按英文字母次序排列。

原标准中许多食品名称不统一,现根据有关国家标准及术语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于1977年首次发布,1996年12月进行第三次修订。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 2760—86。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D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鹤娟、陈瑶君、郑鹏然、戴滢、袁亦丞、周树南、戴寅。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者。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2493—90 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GB/T 14156—93 食品用香料分类与编码GB 14880—94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3 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应符合表1规定。

*下表已经根据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第1号修改单进行了修改。

该修改单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11月15日以质技监标函[1999]189号文批准,自2000年2月1日起实施。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目录(截至 2018 年 6 月)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目录(截至 2018 年 6 月)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目录(截至2018年6月)序号标准名称标准号通用标准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1-2017 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2-2017 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2763-2016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百草枯等43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1-2018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GB 29921-2013 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0-2014 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 9685-2016 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 GB 14880-2012 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7718-2011 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 28050-2011 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 GB 13432-2013 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 GB 29924-2013食品产品标准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干酪 GB 5420-2010 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 GB 11674-2010 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炼乳 GB 13102-2010 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 GB 19301-2010 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发酵乳 GB 19302-2010 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粉 GB 19644-2010 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巴氏杀菌乳 GB 19645-2010 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稀奶油、奶油和无水奶油 GB 19646-2010 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 GB 25190-2010 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调制乳 GB 25191-2010 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再制干酪 GB 25192-2010 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 GB 14963-2011 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速冻面米制品 GB 19295-2011 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盐碘含量 GB 26878-2011 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 GB 2757-2012 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发酵酒及其配制酒 GB 2758-2012 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面筋制品 GB 2711-2014 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豆制品 GB 2712-2014 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酿造酱 GB 2718-2014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菌及其制品 GB 7096-2014 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巧克力、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其制品 GB 9678.2-2014 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调味品 GB 10133-2014 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糖 GB 13104-2014 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淀粉糖 GB 15203-2014 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 GB 16740-2014 2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膨化食品 GB 17401-2014 2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 GB 19298-2014 2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坚果与籽类食品 GB 19300-2014 2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淀粉制品 GB 2713-2015 3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酱腌菜 GB 2714-2015 3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味精 GB 2720-2015 3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盐 GB 2721-2015 3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腌腊肉制品 GB 2730-2015 3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鲜、冻动物性水产品 GB 2733-2015 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蛋与蛋制品 GB 2749-2015 3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冷冻饮品和制作料 GB 2759-2015 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罐头食品 GB 7098-2015 3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面包 GB 7099-2015 3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饼干 GB 7100-2015 4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 GB 7101-2015 4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物性水产制品 GB 10136-2015 4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动物油脂 GB 10146-2015 4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胶原蛋白肠衣 GB 14967-2015 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油脂制品 GB 15196-2015 4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工业用浓缩液(汁、浆) GB 17325-2015 4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方便面 GB 17400-2015 4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果冻 GB 19299-2015 4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植物油料 GB 19641-2015 4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干海参 GB 31602-2015 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鲜(冻)畜、禽产品 GB 2707-2016 5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粮食 GB 2715-2016 5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熟肉制品 GB 2726-2016 5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蜜饯 GB 14884-2016 5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加工用粕类 GB 14932-2016 5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糖果 GB 17399-2016 5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冲调谷物制品 GB 19640-2016 5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藻类及其制品 GB 19643-2016 5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加工用植物蛋白 GB 20371-20165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花粉 GB 31636-2016 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淀粉 GB 31637-2016 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酪蛋白 GB 31638-2016 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加工用酵母 GB 31639-2016 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酒精 GB 31640-2016 6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 GB 2716-20186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酱油 GB 2717-20186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醋 GB 2719-2018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 GB 8537-20186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糖 GB 25595-20186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复合调味料 GB 31644-20187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胶原蛋白肽 GB 31645-2018特殊膳食食品标准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5-2010 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GB 10767-2010 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 10769-2010 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GB 10770-2010 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GB 25596-2010 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 29922-2013 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辅食营养补充品GB 22570-2014 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运动营养食品通则GB 24154-2015 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孕妇及乳母营养补充食品GB 31601-2015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及相关标准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GB 26687-2011 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料通则GB 29938-2013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GB 30616-2014 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碳酸钠GB 1886.1-2015 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GB 1886.2-2015 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磷酸氢钙GB 1886.3-2016 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六偏磷酸钠GB 1886.4-2015 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硝酸钠GB 1886.5-2015 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硫酸钙GB 1886.6-2016 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焦亚硫酸钠GB 1886.7-2015 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亚硫酸钠GB 1886.8-2015 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盐酸GB 1886.9-2016 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冰乙酸(又名冰醋酸)GB 1886.10-2015 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亚硝酸钠GB 1886.11-2016 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GB 1886.12-2015 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高锰酸钾GB 1886.13-2015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没食子酸丙酯GB 1886.14-2015 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磷酸GB 1886.15-2015 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香兰素GB 1886.16-2015 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紫胶红(又名虫胶红)GB 1886.17-2015 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糖精钠GB 1886.18-2015 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红曲米GB 1886.19-2015 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钠GB 1886.20-2016 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乳酸钙GB 1886.21-2016 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油GB 1886.22-2016 2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小花茉莉浸膏GB 1886.23-2015 2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桂花浸膏GB 1886.24-2015 2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钠GB 1886.25-2016 2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石蜡GB 1886.26-2016 3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蔗糖脂肪酸酯GB 1886.27-2015 3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D-异抗坏血酸钠GB 1886.28-2016 3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生姜油GB 1886.29-2015 3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可可壳色GB 1886.30-2015 3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乙酯GB 1886.31-2015 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高粱红GB 1886.32-2015 3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桉叶油(蓝桉油)GB 1886.33-2015 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辣椒红GB 1886.34-2015 3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山苍子油GB 1886.35-2015 3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留兰香油GB 1886.36-20154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GB 1886.37-20154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薰衣草油GB 1886.38-2015 4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GB 1886.39-2015 4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L-苹果酸GB 1886.40-2015 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黄原胶GB 1886.41-2015 4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dl-酒石酸GB 1886.42-2015 4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抗坏血酸钙GB 1886.43-2015 4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抗坏血酸钠GB 1886.44-2016 4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氯化钙GB 1886.45-2016 4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低亚硫酸钠GB 1886.46-2015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阿斯巴甜)GB 1886.47-20165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玫瑰油GB 1886.48-2015 5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D-异抗坏血酸GB 1886.49-2016 5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2-甲基-3-巯基呋喃GB 1886.50-2015 5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2,3-丁二酮GB 1886.51-20155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植物油抽提溶剂(又名己烷类溶剂)GB 1886.52-20155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己二酸GB 1886.53-2015 5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丙烷GB 1886.54-2015 5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丁烷GB 1886.55-2015 5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1-丁醇(正丁醇)GB 1886.56-2015 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单辛酸甘油酯GB 1886.57-2016 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醚GB 1886.58-2015 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石油醚GB 1886.59-2015 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姜黄GB 1886.60-2015 6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红花黄GB 1886.61-2015 6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硅酸镁GB 1886.62-2015 6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膨润土GB 1886.63-2015 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焦糖色GB 1886.64-2015 6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单,双甘油脂肪酸酯GB 1886.65-2015 6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红曲黄色素GB 1886.66-2015 7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皂荚糖胶GB 1886.67-2015 7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二甲基二碳酸盐(又名维果灵)GB 1886.68-20157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GB 1886.69-20167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沙蒿胶GB 1886.70-2015 7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1,2-二氯乙烷GB 1886.71-2015 7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胺醚GB 1886.72-2016 7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不溶性聚乙烯聚吡咯烷酮GB 1886.73-2015 7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钾GB 1886.74-2015 7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L-半胱氨酸盐酸盐GB 1886.75-2016 7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姜黄素GB 1886.76-2015 8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罗汉果甜苷GB 1886.77-2016 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番茄红素(合成)GB 1886.78-2016 8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GB 1886.79-2015 8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酰化单、双甘油脂肪酸酯GB 1886.80-2015 8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月桂酸GB 1886.81-2015 8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铵磷脂GB 1886.83-2016 8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巴西棕榈蜡GB 1886.84-2015 8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冰乙酸(低压羰基化法)GB 1886.85-2016 8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刺云实胶GB 1886.86-2015 8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蜂蜡GB 1886.87-2015 9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富马酸一钠GB 1886.88-2015 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甘草抗氧化物GB 1886.89-2015 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硅酸钙GB 1886.90-2015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硬脂酸镁GB 1886.91-2016 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硬脂酰乳酸钠GB 1886.92-2016 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乳酸脂肪酸甘油酯GB 1886.93-2015 9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亚硝酸钾GB 1886.94-2016 9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聚甘油蓖麻醇酸酯(PGPR)GB 1886.95-2015 9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松香季戊四醇酯GB 1886.96-2016 9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5’-肌苷酸二钠GB 1886.97-201510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乳糖醇(又名4-β-D吡喃半乳糖-D-山梨醇)GB 1886.98-201610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L-α-天冬氨酰-N-(2,2,4,4-四甲基-3-硫化三亚甲基)-D-丙氨酰胺(又名阿力甜)GB 1886.99-201510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GB 1886.100-2015 1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硬脂酸(又名十八烷酸)GB 1886.101-2016 10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硬脂酸钙GB 1886.102-2016 10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微晶纤维素GB 1886.103-2015 10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喹啉黄GB 1886.104-2015 10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辣椒橙GB 1886.105-2016 10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罗望子多糖胶GB 1886.106-2015 10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一钠GB 1886.107-2015 1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偶氮甲酰胺GB 1886.108-2015 1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GB 1886.109-2015 1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天然苋菜红GB 1886.110-2015 1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甜菜红GB 1886.111-2015 1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GB 1886.112-2015 1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菊花黄浸膏GB 1886.113-2015 1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紫胶(又名虫胶)GB 1886.114-2015 1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黑豆红GB 1886.115-2015 1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GB 1886.116-2015 1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羟基香茅醛GB 1886.117-2015 1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杭白菊花浸膏GB 1886.118-2015 1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1,8-桉叶素GB 1886.119-2015 1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己酸GB 1886.120-2015 1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丁酸GB 1886.121-2015 1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桃醛(又名γ-十一烷内酯)GB 1886.122-2015 1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α-己基肉桂醛GB 1886.123-2015 12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广藿香油GB 1886.124-2015 12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肉桂醇GB 1886.125-2015 12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酸芳樟酯GB 1886.126-2015 12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山楂核烟熏香味料I号、II号GB 1886.127-2016 13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甲基环戊烯醇酮(又名3-GB 1886.128-2015甲基-2-羟基-2-环戊烯-1-酮)13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丁香酚GB 1886.129-2015 13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庚酸乙酯GB 1886.130-2015 13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α-戊基肉桂醛GB 1886.131-2015 13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己酸烯丙酯GB 1886.132-2015 1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枣子酊GB 1886.133-2015 13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γ-壬内酯GB 1886.134-2015 1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苯甲醇GB 1886.135-2015 13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丁酸苄酯GB 1886.136-2015 13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十六醛(又名杨梅醛)GB 1886.137-2015 14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2-乙酰基吡嗪GB 1886.138-2015 14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百里香酚GB 1886.139-2015 14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八角茴香油GB 1886.140-2015 14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d-核糖GB 1886.141-2016 1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α-紫罗兰酮GB 1886.142-2015 14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γ-癸内酯GB 1886.143-2015 14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γ-己内酯GB 1886.144-2015 14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δ-癸内酯GB 1886.145-2015 14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δ-十二内酯GB 1886.146-2015 14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二氢香芹醇GB 1886.147-2015 1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芳樟醇GB 1886.148-2015 15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己醛GB 1886.149-2015 15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甲酸香茅酯GB 1886.150-2015 15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甲酸香叶酯GB 1886.151-2015 15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辛酸乙酯GB 1886.152-2015 15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酸 2-甲基丁酯GB 1886.153-2015 15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酸丙酯GB 1886.154-2015 15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酸橙花酯GB 1886.155-2015 15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酸松油酯GB 1886.156-2015 15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酸香叶酯GB 1886.157-2015 1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异丁酸乙酯GB 1886.158-2015 1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异戊酸 3-己烯酯GB 1886.159-2015 1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正癸醛(又名癸醛)GB 1886.160-2015 1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棕榈酸乙酯GB 1886.161-2015 16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2,6-二甲基-5-庚烯醛GB 1886.162-2015 16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2-甲基-4-戊烯酸GB 1886.163-2015 16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2-甲基丁酸 2-甲基丁酯GB 1886.164-2015 1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2-甲基丁酸 3-己烯酯GB 1886.165-2015 16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γ-庚内酯GB 1886.166-201517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γ-十二内酯GB 1886.168-2015 17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卡拉胶GB 1886.169-2016 17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5′-鸟苷酸二钠GB 1886.170-201617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5′-呈味核苷酸二钠(又名呈味核苷酸二钠)GB 1886.171-201617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迷迭香提取物GB 1886.172-2016 17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乳酸GB 1886.173-2016 17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食品工业用酶制剂GB 1886.174-2016 17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亚麻籽胶(又名富兰克胶)GB 1886.175-2016 17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异构化乳糖液GB 1886.176-2016 17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D-甘露糖醇GB 1886.177-2016 18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聚甘油脂肪酸酯GB 1886.178-2016 1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硬脂酰乳酸钙GB 1886.179-2016 18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β-环状糊精GB 1886.180-2016 18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红曲红GB 1886.181-2016 18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异麦芽酮糖GB 1886.182-2016 18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苯甲酸GB 1886.183-2016 18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GB 1886.184-2016 18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琥珀酸单甘油酯GB 1886.185-2016 18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山梨酸GB 1886.186-2016 18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山梨糖醇和山梨糖醇液GB 1886.187-2016 19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田菁胶GB 1886.188-2016 1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3-环己基丙酸烯丙酯GB 1886.189-2016 1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酸乙酯GB 1886.190-2016 1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醛GB 1886.191-2016 1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苯乙醇GB 1886.192-2016 1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丙酸乙酯GB 1886.193-2016 19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丁酸乙酯GB 1886.194-2016 19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丁酸异戊酯GB 1886.195-2016 19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己酸乙酯GB 1886.196-2016 19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乳酸乙酯GB 1886.197-2016 20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α-松油醇GB 1886.198-2016 20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天然薄荷脑GB 1886.199-2016 20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香叶油(又名玫瑰香叶油) GB 1886.200-2016 2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酸苄酯GB 1886.201-2016 20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酸异戊酯GB 1886.202-2016 20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异戊酸异戊酯GB 1886.203-2016 20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亚洲薄荷素油GB 1886.204-2016 20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d-香芹酮GB 1886.205-201620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中国肉桂油GB 1886.207-2016 2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基麦芽酚GB 1886.208-2016 2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正丁醇GB 1886.209-2016 2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丙酸GB 1886.210-2016 2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茶多酚(又名维多酚)GB 1886.211-2016 2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酪蛋白酸钠(又名酪朊酸钠)GB 1886.212-2016 2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GB 1886.213-20162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碳酸钙(包括轻质和重质碳酸钙)GB 1886.214-20162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白油(又名液体石蜡) GB 1886.215-2016 2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氧化镁(包括重质和轻质) GB 1886.216-2016 2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亮蓝GB 1886.217-2016 2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亮蓝铝色淀GB 1886.218-2016 2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苋菜红铝色淀GB 1886.219-2016 2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胭脂红GB 1886.220-2016 2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胭脂红铝色淀GB 1886.221-2016 2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诱惑红GB 1886.222-2016 2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诱惑红铝色淀GB 1886.223-2016 22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日落黄铝色淀GB 1886.224-2016 22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氧基喹GB 1886.225-2016 22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海藻酸丙二醇酯GB 1886.226-2016 22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吗啉脂肪酸盐果蜡GB 1886.227-2016 23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GB 1886.228-2016 23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GB 1886.229-2016 23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GB 1886.230-2016 23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乳酸链球菌素GB 1886.231-2016 23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GB 1886.232-2016 2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E GB 1886.233-2016 23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木糖醇GB 1886.234-2016 2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GB 1886.235-2016 23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丙二醇脂肪酸酯GB 1886.236-2016 23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植酸(又名肌醇六磷酸)GB 1886.237-2016 24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改性大豆磷脂GB 1886.238-2016 24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琼脂GB 1886.239-2016 24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甘草酸一钾GB 1886.240-2016 24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甘草酸三钾GB 1886.241-2016 2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甘草酸铵GB 1886.242-2016 24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海藻酸钠(又名褐藻酸钠) GB 1886.243-2016 24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紫甘薯色素GB 1886.244-201624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滑石粉GB 1886.246-2016 24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钾GB 1886.247-2016 2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稳定态二氧化氯GB 1886.248-2016 25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4-己基间苯二酚GB 1886.249-2016 25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植酸钠GB 1886.250-2016 25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氧化铁黑GB 1886.251-2016 25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氧化铁红GB 1886.252-2016 25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羟基硬脂精(又名氧化硬脂精)GB 1886.253-2016 25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刺梧桐胶GB 1886.254-2016 25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活性炭GB 1886.255-2016 25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甲基纤维素GB 1886.256-2016 25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溶菌酶GB 1886.257-2016 2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正己烷GB 1886.258-2016 2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蔗糖聚丙烯醚GB 1886.259-2016 2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橙皮素GB 1886.260-2016 2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根皮素GB 1886.261-2016 26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柚苷(柚皮甙提取物) GB 1886.262-2016 26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玫瑰净油GB 1886.263-2016 26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小花茉莉净油GB 1886.264-2016 2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桂花净油GB 1886.265-2016 26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红茶酊GB 1886.266-2016 26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绿茶酊GB 1886.267-2016 27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罗汉果酊GB 1886.268-2016 27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黄芥末提取物GB 1886.269-2016 27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茶树油(又名互叶白千层油) GB 1886.270-2016 27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香茅油GB 1886.271-2016 27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大蒜油GB 1886.272-2016 27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丁香花蕾油GB 1886.273-2016 27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杭白菊花油GB 1886.274-2016 27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白兰花油GB 1886.275-2016 27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白兰叶油GB 1886.276-2016 27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树兰花油GB 1886.277-2016 28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椒样薄荷油GB 1886.278-2016 2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洋茉莉醛(又名胡椒醛)GB 1886.279-2016 28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2-甲基戊酸乙酯GB 1886.280-2016 28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香茅醛GB 1886.281-2016 28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麦芽酚GB 1886.282-2016 28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基香兰素GB 1886.283-201628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覆盆子酮(又名悬钩子酮) GB 1886.284-2016 28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丙酸苄酯GB 1886.285-2016 28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丁酸丁酯GB 1886.286-2016 28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异戊酸乙酯GB 1886.287-2016 29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苯甲酸乙酯GB 1886.288-2016 2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苯甲酸苄酯GB 1886.289-2016 2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2-甲基吡嗪GB 1886.290-2016 2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2,3-二甲基吡嗪GB 1886.291-2016 2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2,3,5-三甲基吡嗪GB 1886.292-2016 2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5-羟乙基-4-甲基噻唑GB 1886.293-2016 29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2-乙酰基噻唑GB 1886.294-2016 29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2,3,5,6-四甲基吡嗪GB 1886.295-2016 29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铁铵GB 1886.296-2016 29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铵GB 1888-2014 30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二丁基羟基甲苯(BHT)GB 1900-2010 30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硫磺GB 3150-2010 30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苋菜红GB 4479.1-2010 3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黄GB 4481.1-2010 30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黄铝色淀GB 4481.2-2010 30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日落黄GB 6227.1-2010 30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明胶GB 6783-2013 30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栀子黄GB 7912-2010 30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甜菊糖苷GB 8270-2014 30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葡萄糖酸锌GB 8820-2010 3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β-胡萝卜素GB 8821-2011 3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松香甘油酯和氢化松香甘油酯GB 10287-2012 3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司盘60)GB 13481-2011 3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司盘80)GB 13482-2011 3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A GB 14750-2010 3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1(盐酸硫胺)GB 14751-2010 3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2(核黄素)GB 14752-2010 3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6(盐酸吡哆醇)GB 14753-2010 3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C(抗坏血酸)GB 14754-2010 3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GB 14755-2010 3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E(dl-α-醋酸生育酚)GB 14756-2010 3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烟酸GB 14757-2010 3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咖啡因GB 14758-2010 3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牛磺酸GB 14759-2010 3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新红GB 14888.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甘草酸三钾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甘草酸三钾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甘草酸三钾》(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根据卫办监督函【2012】512号“2012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和原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修订项目委托协议书(项目编号:spaq-2012-44)》,食品添加剂甘草酸三钾被列入2012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计划项目。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有: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起草过程:1. 2012年8月组建了标准起草工作小组,负责起草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2. 2012年8月-12月,起草工作组在广泛调研我国食品添加剂甘草酸三钾生产、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食品添加剂甘草酸三钾产品的生产水平和经营情况,确定该标准的基本框架,包括:标准名称、使用范围、技术指标、检测方法等内容,形成标准草案。

3. 2013年1月-5月,起草工作组依据信息咨询、邮件以及电话询问等形式所征求到的生产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多次对该标准涉及的指标以及方法进行研讨并修改文本,于2013年5月底完成并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4.2013年6月开始,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将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征求意见稿以信件及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有关企业和专家,广泛征求意见。

标准起草工作组认真讨论研究了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5. 2013年12月底,向秘书处递交标准的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以及相关材料。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说明如下:(一)标准名称按照《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和项目委托协议书(项目编号:spaq-2012-44),本标准名称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甘草酸三钾》。

(二)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e Bat.)及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为原料,经提取、浓缩、钾碱化和干燥等工艺而制得的食品添加剂甘草酸三钾。

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通用标准

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通用标准
4 、3.4. 1和3.4.2是并列关系 , 不是补充关系。
《食品标准与法规》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目录
Contents
1 标准的框架结构 2 标准具体条款的解读 3 标准的查询使用
一、标准的框架结构
正文
定义 使用原则 用条件
食品分类系统
附录
传统意义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 食品用香精、香料的使用规定
料中 发

作 用.
中不
22使使在在用用终终
➢食食
中 允 许 使 用 , 配 料 中 不 允 许 使 用 品品配配中中料料发发 挥
用用 中挥中工工允允艺艺许许作作使使用用
终终 产产 品品
如 添添加加剂剂 的的 最最大大使使用用 量量 何何限限 定定 ??
带入的 1 照GB2 0 定带的入关于原料3.4.2按照GB2760中规定的关于主终 添入加剂使用规定品的添加剂使用规定
中某一条款而定。
二 、食品添加剂的带入原则
(一 )带入原则① 2 、带入原则①说明 ( 1) 产品不允许用 ,配料允许用 ,且在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使用 ,检出量不超 过带入量 , 符合带入原则①。
假设食品A中不允许添加食品添加剂a ,但A使用的配料B中允许使用a , 在正常生 产工艺条件下 , 可允许从食品中检出该a ,34但其量不应该超过在配料B中的允许最大 使用量。
《食品标准与法规》 食品添加剂的带入原则
食品添加剂作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配料 ,对于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 香、味 ,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满足加工工艺的需要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 如果乱用滥用食品添加剂 ,则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我国《食品添加剂 使用标准》( GB 2760)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 则 ”和“使用规定 ”进行了的明确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姜黄》简要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根据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委托协议书(2011年)”,食品添加剂姜黄被列入2011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计划项目。

项目承担单位为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与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共同组织该标准的制定工作。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河北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河南中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河南广晔天然色素有限公司、武汉绿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紫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鹏远天然色素研究所、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科汉森(北京)贸易有限公司、森馨香精色素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辉、柴秋儿、文雁君、李惠宜、王文奇、梅元碧、刘晶晶、李凤飞、常秀莲、程建斌、冯颖雯、陈世杰、李林正、程含友、杜雅正、齐立军、王可、展亚莉、康杏芳、章文晋、杜鉴、吕忠良、展康华、梁少萍。

二、简要起草过程
标准任务下达后,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针对制定食品添加剂姜黄国家标准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确定了总体工作方案,之后组建了由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牵头,河北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河南中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河南广晔天然色素有限公司、武汉绿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紫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鹏远天然色素研究所、科汉森(北京)贸易有限公司、森馨香精色素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等多家姜黄生产单位组成的标准起草工作小组,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负责起草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

起草工作组首先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技术标准资料,在研究参考这些标准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市场产品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了产品的质量技术指标和相应的试验方法,形成标准草案。

2012年10月17日,起草工作组在山东青岛组织召开了标准研讨会,参加会议的除标准起草工作组成员单位外,还有一些应用企业和行业专家参加了会议。

与会人员对标准草案中的技术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讨论。

根据讨论结果,标准起草工作组对标准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安排相关单位对标准中的一些试验方法进行对比验证。

之后,工作组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进行多次沟通讨论,根据起草单位反馈的验证数据,完善了标准讨论稿。

2012年10月25日,起草工作组又在湖北黄石召开了标准研讨会。

根据讨论结果,标准起草工作组对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之后形成了行业内征求意见稿。

三、制标依据
在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姜黄作为着色剂,可应用在冷冻饮品、果酱、焙烤食品、调味品等很多食品中。

本标准的制定符合《食品安全法》、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经查阅,与食品添加剂姜黄相关的国内外标准有:QB 1415-1991《姜黄色素》、日本食品添加剂公定书第八版-Turmeric oleoresin,Curcumin(姜黄油树脂,姜黄素)、FCC ⅦTurmeric oleoresin(姜黄油树脂)和JECFA(2003)Curcumin(姜黄素)。

本标准结合我国目前产品实际生产和质量状况进行标准制定工作,指标和指标值的设定满足生产、经营和监管需要。

表1是姜黄国内外质量标准中理化指标的对比情况。

表2为姜黄标准试验方法对照表。

食品添加剂姜黄标准起草工作组
2013年1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