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精彩对话集

合集下载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智慧对话:解读真理的多面向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智慧对话:解读真理的多面向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智慧对话:解读真理的多面向
摘要
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他的对话录中包含着丰富的智慧对话,解析了人类思
想和真理的多面向。

本文将就柏拉图对话录中一些精彩的对话进行解读,探讨其中隐藏的智慧和启示。

1. 对话一:对于真实世界的观察
在柏拉图对话录中,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经常讨论真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

柏拉图认为真实世界是一种理念或者形式的存在,而我们所见到的世界只是真实世界的投影。

他强调通过理性思考和深入探讨,才能够把握真实世界的本质。

2. 对话二:道德与真理的关系
柏拉图对话录中也探讨了道德和真理的关系。

他认为真理是与道德密切相关的,只有明智和正义的人才能够接近真理。

因此,人类应该追求道德和真理的统一,以实现自身的完善和升华。

3. 对话三:智慧对话的启示
通过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智慧对话,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角度,探讨真理的多面向。

这些对话不仅启迪我们的思维,也引领我们追求智慧和真理的道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些对话中的智慧,提升自己的认知和境界。

结语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智慧对话是古代哲学思想的珍贵遗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
想和智慧。

通过对这些对话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真理的多面向,引领我们逐步接近智慧的殿堂。

让我们一起走进柏拉图的世界,感受他对真理探索的坚定信念和深刻见解。

以上内容就是我对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智慧对话的解读,希望能够给您带来一些
启示和思考。

如果您对这些对话感兴趣,不妨深入研究,探寻更多的智慧和真理。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哲学对话:智慧的交融与碰撞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哲学对话:智慧的交融与碰撞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哲学对话:智慧的交融与碰撞
引言
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重要的一位,他写下了很多引人深思的哲学对话,展现出了他对智慧和真理的执着追求。

在柏拉图的对话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哲学家们之间关于智慧、道德、政治等问题的探讨和碰撞。

本文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柏拉图对话录中的哲学世界,探讨智慧的交融与碰撞。

对话一:苏格拉底与老实人
苏格拉底是柏拉图对话录中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以质问和辩论的方式引领对话。

在和一个自称“老实人”的人的对话中,苏格拉底试图通过质疑他们之间关于正义和智慧的概念。

这段对话表现出苏格拉底对于真理的坚持和对智慧的探求。

对话二: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们之间的对话围绕着形而上学、伦理学等问题展开。

柏拉图强调理念的绝对性和智慧的超然性,而亚里士多德则强调经验和实践的重要性。

他们之间的对话体现了不同智慧之间的碰撞和对话的精神。

总结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哲学对话不仅是对古希腊哲学的重要贡献,更是对人类智慧探索的精神表达。

在不同哲学家的思想碰撞中,智慧得以交融、凝聚,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让我们继续关注智慧之间的碰撞与交融,探索更加深刻的哲学思考。

以上是关于柏拉图对话录中的哲学对话:智慧的交融与碰撞的详细内容,请大家阅读后,围绕此主题展开更深入的思考与讨论。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语录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语录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语录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语录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语录吧,语录是言论的实录或摘录。

那什么样的语录才是走心的语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语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语录11、如果把世上每一个人的痛苦放在一起,再让你去选择,你可能还是愿意选择自己原来的那一份。

2、好的婚姻仅给你带来幸福,不好的婚姻则可使你成为一位哲学家。

3、最热烈的爱情会有最冷漠的结局。

4、我们的需要越是少,我们越近似神。

5、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6、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

7、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8、任何确实的实验都说明,任何一种生理或心理的疾病都能靠吃素和喝纯水而减轻病情。

9、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并没有智慧,不论大的还是小的都没有。

10、德行就是知识或美德,即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

11、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

12、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13、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

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啦通向真正知识的门。

灵魂从肉体14、告诉我你的朋友,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15、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16、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

17、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哲学家告诉我们,“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

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

18、暗恋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

19、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20、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21、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

22、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

23、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24、我到处走动,没有做别的,只是要求你们,不分老少,不要只顾你们的肉体,而要保护你们的灵魂。

申辩篇解读

申辩篇解读

申辩篇解读一、申辩概述《申辩篇》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收录在《柏拉图对话集》中。

该篇对话主要讲述了苏格拉底被指控煽动年轻人反对旧制度,并被判处死刑。

在法庭上,苏格拉底进行了申辩,为自己辩护,并阐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

二、历史背景《申辩篇》的历史背景是古希腊雅典城邦的政治危机。

当时,雅典处于民主制向僭主政治转变的动荡时期,各种政治力量互相角逐。

苏格拉底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和哲学家,他的思想和言行在政治上被视为异端和反动,因此成为了政治迫害的牺牲品。

三、人物特点苏格拉底是《申辩篇》中的主角,他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被誉为西方哲学史上的奠基人之一。

他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为了捍卫自己的信仰和理念,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同时,他也是一个机智幽默的人,善于用巧妙的言辞和反问来引导人们思考问题。

四、故事情节《申辩篇》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着苏格拉底的申辩展开。

在法庭上,苏格拉底对自己的罪名进行了反驳,并阐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

他指出,哲学是一种探索人类存在和真理的力量,而不是反对政府的阴谋。

他批评了当时雅典的腐败和道德沦丧,认为这是导致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最后,他拒绝了法庭的要求,不肯放弃自己的信仰和理念,最终被判处死刑。

五、语言艺术柏拉图作为一位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在《申辩篇》中展现了高超的语言艺术。

他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反问、排比、对比等,表达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他的语言简练明快、表达准确,使得读者能够深入理解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和精神境界。

六、主题思想《申辩篇》的主题思想是探讨人类存在和真理的问题。

苏格拉底认为,哲学是一种追求真理的力量,它能够引导人们思考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同时,他也强调了道德和精神的价值,认为这是人类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苏格拉底的申辩,读者可以深入思考人类存在和真理的本质问题,以及道德和精神的价值问题。

七、社会意义《申辩篇》的社会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当时雅典社会的政治危机和道德沦丧。

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关于爱情婚姻幸福外遇与生活

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关于爱情婚姻幸福外遇与生活

柏拉图和老‎师苏格拉底‎的对话‎以下是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几段对‎话,是关于‎爱情、婚姻‎、幸福、外‎遇与生活的‎,这个几段‎极能启发人‎的对话,其‎中饱含了哲‎人的思考与‎启示。

‎(1)关于‎爱情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

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2‎)关于婚姻‎又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叫他到彬‎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适‎合用来当圣‎诞树用的树‎材,但只可‎以取一次。

‎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充满信心‎地出去。

‎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稀疏的‎杉树。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柏拉图回答‎老师:“因‎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婚‎姻”(‎3)关于幸‎福还有‎一次,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麽是‎幸福?‎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这片田‎野,去摘一‎朵最美丽的‎花,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於‎是柏拉图去‎做了。

许久‎之后,他捧‎著一朵比较‎美丽的花回‎来了。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美丽的‎花了?‎柏拉图说‎道:当我穿‎越田野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朵美丽‎的花,我就‎摘下了它,‎并认定了它‎是最美丽的‎,而且,当‎我后来又看‎见很多很美‎丽的花的时‎候,我依然‎坚持著我这‎朵最美的信‎念而不再动‎摇。

柏拉图《对话录》片段

柏拉图《对话录》片段

柯里西亚斯:苏格拉底,对于普通的一个奇怪的传说,你可以不相信,但是,对于亚特兰蒂斯,绝对是真实的,因为梭伦是希腊有史以来最贤明的七个人之一。

他是我们家族的先祖,也是我曾祖的最好的朋友,他曾在自己的许多篇中提及过它;我的曾祖告诉我的祖父,然后我的祖父又告诉我们,要我们记住曾经在亚特兰蒂斯有过如此古老而伟大的文明,但他已经随着那个文明的消失和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被-人类遗忘。

但正是因为只有他还能铭记,所以他才是我们中最伟大的人,如果我们能用合适的方法证实他的这些叙述,那:降是对我们先人的最好的感恩……苏格拉底:我对此也十分赞同口可是问题是,怎样才能证明梭伦所描述的这个著名的古代城邦绝不仅仅是一个传说,而是真实的历史呢?柯里西亚斯:下面我将为您讲一个我从一位长者那里听来的关于古代世界的故事。

那时我的曾祖已经将近90岁的高龄了,而我当时还不到10岁。

今天的青年成年标志在当时被称为阿帕图里亚节;按照传统,在这个节日上,所有的父母要奖赏自己的孩子朗诵诗歌,这其中的许多就是梭伦的作品,在那个时代,他的诗是非常受年轻人欢迎的。

作为我们家族的一名成员,他不仅是最贤明的人,而且也是最高贵的诗人。

我依然记得家族中的老者也非常赞赏梭伦的学识和为人,每当提及梭伦,他们总会微笑着说:“如果梭伦也像其他诗人那样,将诗作为毕生的追求,在他从埃及回来以后将所有见闻和经历整理成书,在回到家乡后没有受到各种派系纠纷的困扰,不用将精力牵扯到其他无谓的纷争中去,那么他很可能会成为像荷马与赫西奥德一样的伟大诗人。

”“那么他的诗都是关于什么方面的呢,柯里西亚斯?”一位对梭伦不甚了解的人问道。

“雅典人曾经做过的所有世上最伟大的创举,那些本应该更加令世人瞩目,但却由于时代的堕落以及缔造历史的人们的消亡而没能流传下来的先辈往事。

”“那就讲给我们听听吧!”另一位说道,“他是从哪里又是怎样听到的这些古代的事情的?”答曰:“在埃及三角洲,也就是尼罗河分流的地方,在那里有一块叫作萨以斯的地方,历史上曾经有一座伟大的城市也叫萨以斯,第26王朝国王阿玛西斯(Amasis)即出生于此。

(完整word版)柏拉图对话录之《斐多》

(完整word版)柏拉图对话录之《斐多》

柏拉图对话录之《斐多》序言柏拉图对话录之《斐多》篇的内容是哲人苏格拉底在就义的当日,与其门徒讨论正义和不朽,以及服毒而死的过程。

在西方文化中,论影响之深远,几乎没有另一本著作能与《斐多》相比。

因信念而选择死亡,史上这是第一宗。

苏格拉底生在动荡的时代。

伯罗奔尼撒的故事,令现存的价值观受到了怀疑。

从业石匠的苏格拉底,在雅典的市集内牵引市民参与讨论:什么才是正确的思想和行为。

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方法,后世称为“接生法”:苏格拉底并不作长篇大论,而是提问,在往返之间令对方渐渐自缚于矛盾,而从困境中获得新见地。

他在公元前399年在雅典受控被判死刑。

从柏拉图对话录之《辩护》中,我们得知他的罪名是误导青年、颠倒是非黑白,以及否定希腊传统神祇的存在。

事实上,恐怕嫉妒和毁谤才是他被控的主因。

苏格拉底本人不曾留下文献。

可想而知,柏拉图对话录中苏格拉底所说的话,不尽出于其口,其中有不少应是柏拉图借老师的口说话。

《理想国》内最脍炙人口的意志论即是其中一例。

苏格拉底的风韵神态令门徒心仪,倒是显而易见的。

而这种风韵和他的相貌无关,纯粹是灵魂的外发力量。

从另一对话录《酒会》中可以得知,他又胖又矮、相貌奇丑、酒量惊人、充满反讽,而且能言善辩。

在《斐多》中,苏格拉底予人的印象最为活泼而深刻。

如果他要苟且偷生,大可以逃往其它城邦,或答应从此保持沉默,不再到雅典街头与人论道。

但他拒绝背叛他的信念。

即在今日,他在就义前从容不惧,与门徒侃侃论道的情景仍令人惊叹向往。

苏格拉底一再呼唤他内在的“灵祇”,指引他正直的途径。

我们可以说,在西方文化中,苏格拉底第一个发现了个人良知。

对他来说,这个内在的声音并不限于个人,而是指向一个更高的层次,是人类共同的价值。

哲学既是对智慧和正义的热爱,也就是团结人类社群和宇宙的义理定律。

由此观之,哲学是幸福快乐永不枯竭的源泉,因此能战胜死亡。

苏格拉底的审判和他最后时刻的描述,至今还是西方伦理学的基础。

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中,自然有不同的传统,但与西方文化也有很多相通之处。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智者之言:探索真理之光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智者之言:探索真理之光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智者之言:探索真理之光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是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其著作《柏拉图对话录》被誉为西方哲学的经典之一,其中记录了众多对话,讨论了诸多命题,引领着人们追求真理的道路。

以下将解读其中的智者之言,探索真理之光。

对话一:关于“美”的讨论
在对话中,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展开了关于“美”的讨论。

他们认为真正的美不在于外在表象,而是内在品质的流露。

智者指出人们对美的理解应该超越表面,从内心去探索。

对话二:理性与情感的平衡
柏拉图在对话录中提出了理性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智者告诉我们,只有理性与情感相辅相成,平衡发展,才能更好地认识真理。

过于理性或过于情感都会让我们失去感知真理之光的机会。

对话三:进取与谦逊的品质
在对话录中,智者对进取与谦逊的品质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们认为,只有保持谦逊心态,不断进取,才能接近真理之光。

谦虚是智者的美德,也是找到真理的钥匙。

结语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智者之言,引领我们走向理性与智慧之道。

通过探索真理之光,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成为更有智慧的人。

让我们跟随智者的引领,继续探索真理之光,拓展我们的思维宇宙。

以上,就是对柏拉图对话录中智者之言的探索和解读。

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感谢您的阅读!
以上文字仅供参考,因为Markdown有其格式要求,若需调整或校对,您可以告诉我。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经典对话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经典对话

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老师,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稻田,摘一株最大最金黄的麦穗回来,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只能摘一次。

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却空着手回来。

苏格拉底问:怎么空手回来了?柏拉图说道:当我走在田间,曾看到过几株特别大特别灿烂的麦穗,可是,我总是想着前面也许会有更大更好的,于是就没有摘。

但是,我继续走的时候,看到的麦穗,又总觉得还不如先前看到的好,所以~~~~~~苏格拉底说:这就是爱情。

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老师,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树林,去砍一棵最粗最结合的树回来,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只能砍一次。

柏拉图去做了。

许久之后,他带了一棵并不算最高大粗壮却也不算赖的树回来。

苏格拉底我问:怎么只砍了这样一棵树?柏拉图说道:当我穿越树林的,看到几棵非常好的树。

这次,我吸取了上次麦穗的教训,看到了这颗树还不错,就选她了吧。

我怕我不选它,就又会错过了砍树的机会而空手而归,尽管它并不是我碰见的最棒的一棵。

苏格拉底说:这就是婚姻。

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老师,什么是幸福?苏格拉底说:我请穿越田野,去采一朵最美丽的花,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只能采一次。

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捧着一朵还算比较美的花回来。

苏格拉底问:这就是最美丽的花了?柏拉图说道:当我穿越田野,我看到了这朵美丽的花,我就摘下了它。

我告诉我自己,要坚信手中的这朵花就是最美丽的。

当然,我后来又看见好多美丽的花,但我依然坚持,认定我这朵最美丽,不再动摇。

所以,现在,我把最美丽的花带来了。

苏格拉底说:这就是幸福。

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老师,什么是艳遇?苏格拉底说:你再到树林走一次吧,去摘一支最好看的花,这次没有规则,只要最后带一支回来就可以了。

柏拉图去做了几个小时后,他带回了一支颜色艳丽但稍显枯萎的花。

苏格拉底问:这就是你反复挑选之后,带回的最好的花吗?柏拉图回答:我找了很久,发觉这就是盛开得最大最好的花,但我采下来带回来的路上,它就逐渐枯萎下来了,就像您看到的这样,我想,大概是我采下它的时候,它已经盛开到了极限,所以~~~~~~~~苏格拉底说:这就是艳遇。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与柏拉图的对话篇章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与柏拉图的对话篇章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与柏拉图的对话篇章概述苏格拉底(Socrates)和柏拉图(Plato)是古代希腊哲学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两位人物。

他们的对话和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整个西方哲学传统,并对后世思想家产生了重要的启发和影响。

本文将介绍苏格拉底的主要哲学思想,并探讨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之间的对话篇章。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1.知识与无知苏格拉底对自己并没有展示出过多知识,相反,他坚信人们内心都存在着无知。

他认为真正智慧的人是那些能意识到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并且努力寻求真理。

2.慎独和审问苏格拉底强调个体内省、自我反省以及批判性思维。

他鼓励人们质疑传统观点,审视自己的信念,并通过艰难而富有启发性的对话来揭示真理。

3.美德与道德苏格拉底相信人们的行为是受到他们对善和美善的追求的驱使。

他认为道德价值是可以被理性找出的,通过探索真理和反思自己来实现心智的净化。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之间的对话篇章在苏格拉底逝世后,他最杰出学生之一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了更加系统和完整的理论框架。

1.《对话录》柏拉图写了许多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的对话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国家》,《茶津铭文》等。

2.形而上学柏拉图从苏格拉底得到启发,提出了哲学中著名的“理念”概念。

他认为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有其本质存在于理念境界中。

这种哲学观点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哲学。

3.政治哲学在《国家》一书中,柏拉图探讨了关于合理政治组织及个体与社会关系等问题。

他建议通过完善法律和教育实现一个正义而有序的社会结构。

结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古代希腊哲学的重要代表,他们的哲学思想提出了一种独特而重要的理性探索方法。

通过慎独、审问、对话以及追求真理和道德美善,他们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成为西方思想传统的基石。

正因如此,掌握并理解他们的思想对于深入理解西方文化与人类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苏格拉底的申辩》

《苏格拉底的申辩》

《苏格拉底的申辩》
《苏格拉底的申辩》是柏拉图所著的哲学对话集《苏格拉底辩论集》中的一篇对话,记录了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上辩护自己的情景。

这篇对话发生在苏格拉底被控误导年轻人,玷污神灵及煽动叛乱罪名的时候。

苏格拉底在法庭上辩护自己,并试图证明自己并未腐化年轻一代,而是正直的思想家。

他坚称自己的探索和引导年轻人思考是为了实现真理和伦理的追求,以及为了提高人的智慧和品格。

在辩护过程中,苏格拉底以对话的形式与控告人辩论。

他通过问问题来激发辩论并揭示对方的错误观点和逻辑。

他辩称自己并未教授任何具体的学说和理论,而是倾向于使人们自己思考和反思。

苏格拉底还试图证明自己并非是煽动叛乱的意识形态,而只是一个探索真理的人。

然而,这个辩护并没能说服陪审团,最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并被判处死刑。

《苏格拉底的申辩》记录了苏格拉底最后的思想和对自己濒临死亡的态度,凸显了他对真理和道德的坚守,以及他对审判过程的批判和怀疑。

《苏格拉底的申辩》是古希腊哲学中的经典之作,深刻反思了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和人性的问题。

它将思想家与民众的观念冲突置于法律和道德之下,对社会的行为和思想自由提出了挑战。

这篇对话也成为了公民责任和个人信念之间的矛盾和辩论的象征。

(完整word版)柏拉图对话录之《斐多》

(完整word版)柏拉图对话录之《斐多》

柏拉图对话录之《斐多》序言柏拉图对话录之《斐多》篇的内容是哲人苏格拉底在就义的当日,与其门徒讨论正义和不朽,以及服毒而死的过程。

在西方文化中,论影响之深远,几乎没有另一本著作能与《斐多》相比。

因信念而选择死亡,史上这是第一宗。

苏格拉底生在动荡的时代。

伯罗奔尼撒的故事,令现存的价值观受到了怀疑。

从业石匠的苏格拉底,在雅典的市集内牵引市民参与讨论:什么才是正确的思想和行为。

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方法,后世称为“接生法”:苏格拉底并不作长篇大论,而是提问,在往返之间令对方渐渐自缚于矛盾,而从困境中获得新见地。

他在公元前399 年在雅典受控被判死刑。

从柏拉图对话录之《辩护》中,我们得知他的罪名是误导青年、颠倒是非黑白,以及否定希腊传统神祇的存在。

事实上,恐怕嫉妒和毁谤才是他被控的主因。

苏格拉底本人不曾留下文献。

可想而知,柏拉图对话录中苏格拉底所说的话,不尽出于其口,其中有不少应是柏拉图借老师的口说话。

《理想国》内最脍炙人口的意志论即是其中一例。

苏格拉底的风韵神态令门徒心仪,倒是显而易见的。

而这种风韵和他的相貌无关,纯粹是灵魂的外发力量。

从另一对话录《酒会》中可以得知,他又胖又矮、相貌奇丑、酒量惊人、充满反讽,而且能言善辩。

在《斐多》中,苏格拉底予人的印象最为活泼而深刻。

如果他要苟且偷生,大可以逃往其它城邦,或答应从此保持沉默,不再到雅典街头与人论道。

但他拒绝背叛他的信念。

即在今日,他在就义前从容不惧,与门徒侃侃论道的情景仍令人惊叹向往。

苏格拉底一再呼唤他内在的“灵祇”,指引他正直的途径。

我们可以说,在西方文化中,苏格拉底第一个发现了个人良知。

对他来说,这个内在的声音并不限于个人,而是指向一个更高的层次,是人类共同的价值。

哲学既是对智慧和正义的热爱,也就是团结人类社群和宇宙的义理定律。

由此观之,哲学是幸福快乐永不枯竭的源泉,因此能战胜死亡。

苏格拉底的审判和他最后时刻的描述,至今还是西方伦理学的基础。

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中,自然有不同的传统,但与西方文化也有很多相通之处。

柏拉图对话录

柏拉图对话录

柏拉图对话录柏拉图对话录Dialogue Ofplata〔古希腊〕柏拉图著主编序言苏格拉底是一位雅典雕塑家之子,出生于公元前469年,在父亲的培养下接受艺术的熏染,但早年便放弃并投身于真理与美德的探寻。

在战争与和平的年代,他以平民的身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忍受贫苦带来的艰辛。

对于他那泼辣的妻子,也以平静冷漠的态度相与处之。

他并未跟随他那个年代其他哲学家们的潮流去施以正规教学,而是专注于主要靠提出问题的方式和人们聊天、探索,以引起同龄人——尤其是青年人的注意,或使他们做出理智的思考和合理的举动。

他以自己的无知而非知识广博而闻名,他极愿意向自称博学的人学习,因此著名的“苏格拉底讽刺”便在他的这种态度中体现出来。

然而,这类谈话不可避免地将导致那些即将成为国家教员的人减少。

他们在卸下伪装的面具后会感到愤怒,在被质问者们教导时会表现出谦逊与求知的欲望。

当然这种习惯将遭受别人的敌意,而苏格拉底最终也因为劝说信其他的神灵,并败坏青年人的思想而遭到控告。

他的辩护,正如将在《申辩篇》中看到的那样,以他一如既往的信念坚定的风格表现出来,他也丝毫不畏惧结果。

要是他能以服从的语气说话,那么他完全有可能轻而易举地逃脱死刑,但他还是在公元前399年死去了,成了执着投身于真理的牺牲品。

苏格拉底从未写过任何东西,我们所学到的关于他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他的弟子色诺芬和柏拉图。

柏拉图也是雅典人,约公元前428年生于一个显赫的家庭。

他在20岁时成为苏格拉底的弟子,在他的导师死后,他游遍埃及、西西里岛以及其他一些地方,在大约公元前388年回到雅典,在一个体育馆附近的一个花园里创办了他的哲学院,称之为“柏拉图学园”,在这里度过了他余生的四十年。

他的学生中能与他的哲学声望相匹敌的是亚里士多德。

与苏格拉底不同的是,柏拉图并不参与雅典公民生活,反而对政治哲学颇感兴趣,据说国内外的政客们都前来向他咨询。

柏拉图的所有作品都得以保留,除此处发表的那些以外,还包括:《理想国》《会饮篇》《斐多篇》《普罗泰哥拉》《泰阿泰德》《高尔吉亚》,以及许多其他作品。

柏拉图对话集[精华]

柏拉图对话集[精华]

柏拉图对话集苏格拉底的申辩篇我这才明白了一件事:诗人们创作并不是靠智慧,而是靠天分、凭灵感,正如先知和解说神签的人一样;因为这些人也说出很多美好的话,却不明白自己说的是什么意思。

我觉得很明显,诗人们的情况也没有什么两样。

同时我也发现,他们凭着能写诗,就以为自己在其他方面也很智慧,其实一窍不通。

P31因为我来来往往所做的无非是劝告各位,劝导青年人和老年人,不要只关心自己的身体和财产,轻视自己的灵魂;我跟你们说,美德并非来自钱财,钱财和一切公私福利都来自美德。

P41你们如果置我于死地,是很不容易找到另外一个人来顶替的,这个人附在城邦上,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说,好像牛虹附在马身上,这匹骏马由于太大太肥,年龄末老就行动迂缓,需要叮一叮才能焕发精神。

我想是神灵把我拴在城邦上的,具有这样一种资格,可以走来走去,激发、催促和责备你们每一个人,整天不停地到处紧跟着你们。

P42请不要因为我说实话而不高兴。

因为一个人如果刚正不阿,力诽众议,企图阻止本邦做出许多不公不法的事,就很难保全生命。

一个人如果真想为正义而斗争,又不想活一个短暂的时期,那就只能当一名平头老百姓,决不能做官。

P43如果我又说,人所能做的最大的好事,就是天天谈美德以及其他你们听见我谈的东西,对自己和别人进行考查,不经考查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那你们就更加不肯相信我的话了。

P50可是公民们,逃避死亡并不很难,逃避邪恶却难得多,因为邪恶跑得比死亡快。

P51因为死的状态有两种可能:死可能是绝对虚无,死者全无知觉;死也可能像人们说的那样,是灵魂从这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

P53现在我们各走各路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

这两条路哪一条比较好,谁也不清楚,只有神灵知道。

P55会饮篇一切行动,专就其本身看,并没有美丑之分。

比如我们此刻所做的事,如饮酒、唱歌或谈话,本身都不能说美,也不能说丑。

美和丑起于做这些行动的方式。

做的方式美,所做的行动就美,做的方式丑,所做的行动也就丑。

柏拉图对话录__第1卷

柏拉图对话录__第1卷

柏拉图对话录__第1卷第 , 页这个集子开头的三篇对话是对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及去世的解释。

我们不知道柏拉图写作这些对话的顺序,但是阅读柏拉图的著作有很好的理由从围绕苏格拉底这位主要人物之死的这几篇对话开始。

因为只有在这些对话中,苏格拉底代表他自己讲话,而在其他对话中,尽管他几乎总是主要发言人,但很少是在讲他本人的意思。

在柏拉图的三篇晚期对话中,苏格拉底只是个听众,而在最后一篇对话中,他根本就没有出现。

在开头的这三篇对话中,苏格拉底详细地谈论了他的生平和信仰。

在《申辩篇》中,苏格拉底受到一桩最严重的指控,出席雅典法庭受审,向他的同胞公民辩白自己。

他受到的指控主要是:“苏格拉底有罪,他腐蚀青年人的心灵,相信他自己发明的神灵,而不相信国家认可的诸神。

”众所周知,苏格拉底在这篇对话中提供了他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的细节。

被判处死刑后,苏格拉底表示接受判决并作最后陈述,这些话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他的为人,而这样的描述似乎在其他任何对话中都没有出现过。

伟大的精神领袖和伟大的圣人总是在装饰着历史的篇章,但是苏格拉底与他们中的任何一位都不同。

他确实是一位神的仆人,生活在对神的完全服从之中,总是幽默地讥讽这个人的世界。

他耗费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点燃每个人内心的善的火第 , 页花,使之成为烈焰。

他反对盲目的固执、愚蠢的欺骗、自我主义的冷漠。

当他遭到失败,给自己招惹来凶恶的敌人时,他感到有点儿后悔但又感到有趣,表现出一种悲哀的同情,因为他关心每一个人,就好像他在对自己说“我们是多么愚蠢的儿童啊~”苏格拉底从来没有宣判他人有罪。

《申辩篇》为我们了解苏格拉底的为人提供了最清晰、最重要的线索。

先生们,我不知道我的原告对你们有什么影响,但对我来说,我几乎要被他们弄得发昏了,因为他们的论点是多么令人佩服啊。

不过,另一方面,他们说的话几乎没有一个字是真的。

在他们的连篇假话中有句话尤其使我感到惊讶,我指的是他们对你们说,你们一定要小心,别让我把你们给骗了,言下之意就是说我是一个娴熟的演说家。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精彩对话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精彩对话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精彩对话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颗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图充满信心地去了。

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地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难的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爱情是一种理想,而且很容易错过。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

苏格拉底叫他到杉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适合当圣诞树用的树林,但只可以取一次。

这次柏拉图充满信心地出去。

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稀疏的杉树。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柏拉图回答老师:“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婚姻,婚姻是一种理智,是分析判断,综合平衡的结果。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外遇。

苏格拉底家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枝最好看的花,柏拉图又充满信心的出去。

两个小时之后,他精神抖擞地带回了一枝艳丽但枯萎的花,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花吗?”柏拉图回答老师:“我找了两个小时,这是盛开最美丽的花,但我采下带回来的路上,它就逐渐枯萎下来。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外遇。

外遇是诱惑,它也犹如一道闪电,虽明亮,但稍纵即逝。

而且,追不上,留不住。

”有一天,柏拉图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

苏格拉底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枝最好看的花。

柏拉图有了以前的教训,又充满信心的出去。

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

苏格拉底走进树林去找她,最后发现柏拉图已在树林里安营扎寨。

苏格拉底问他:“你找到最好看的花了么?”柏拉图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最好看的花。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对话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对话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对话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对话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雅典监狱中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就要被处决了。

只见他衣衫褴褛,散发赤足,而面容却镇定自若。

打发走妻子、家属后,他与几个朋友侃侃而谈,似乎忘记了就要到来的处决。

直到狱卒端了一杯毒汁进来,他才收住“话匣子”,接过杯子,一饮而尽。

之后,他躺下来,微笑着对前来告别的朋友说,他曾吃过邻人的一只鸡,还没给钱,请替他偿还。

说完,老人安详地闭上双眼,睡去了。

这位老人就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前470—前399年),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

他的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母亲是接生婆。

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

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

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清教。

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

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等。

他曾三次参战,当过重装步兵,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

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

无论酷署严寒,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

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

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

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

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

他的哲学主要研究探讨的是伦理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经常和人辩论。

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人产生新思想。

他从个别抽象出普遍的东西,采取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四个步骤。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中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美学史上第一篇系统地探讨美学问题的文章,全文通篇由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和古希腊赫赫有名的诡辩论学者希庇阿斯的对话呈现。

二人对“美本身”这个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探讨,看完整篇文章感觉像观看了一场精彩的辩论赛。

文章开篇,苏格拉底问有学问的人之所以有学问,是由于学问;一切善的东西之所以善,是由于善。

学问和善都是真实的,否则他们就不能发生效果。

美的东西之所以美,是否也由于美?美也是一个真实的东西?希庇阿斯认为美是一个真实的东西,因而把问题理解成“什么东西是美的”,他说美就是一位漂亮小姐。

苏格拉底用一匹漂亮的木马、一个美的竖琴、一个美的汤罐举例反驳希庇阿斯,证明在这个世界上美的东西太多了,又引用赫拉克利特说过“最美的猴子比起人来还是丑”推出“最美的年轻小姐比起女神也还是丑呢”。

(苏:如果你说凡是美的那些东西真正是美,是否有一个美本身存在,才叫那些东西美呢?)可见希庇阿斯把美看成了一个个体,落实在某个具体事物上,用个别定义普遍,显然这是不合理的。

他理解的美是相对的,而苏格拉底问的是“美本身,可以把它的特质传给一件东西,才使那件东西成其为美”,这种美是永恒的,是绝对存在的。

希庇阿斯随即说到“美就是黄金”,一件东西只要镶上黄金得到点缀就成其为美了。

苏格拉底用艺术家菲狄阿斯雕刻的雅典娜女神像没有用黄金而是用象牙的例子再一次反驳他,证明美并不一定是黄金所赋予一切事物的。

在上述美是漂亮小姐和黄金这两个观点被否定后,他们围绕“恰当”与“美”的关系展开讨论,二人都同意“美最不容易被赏识”,“如果承认恰当就是美本身,而且能使事物在实际上和在外表上都美,美就不应该不易赏识了”,柏拉图将外在美和内在美分裂了,认为二者是不能在同一事物中同时出现的,有了内在美就不能成为产生外在美的原因,从而得出“恰当产生外表美”,但“恰当不是美本身的结论”。

讲到这里我不是很认同柏拉图的观点,他。

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精彩对话集

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精彩对话集

位值原则培训示例例1证明:当a>c时,abc-cba必是9的倍数。

例2有一个两位数,把数码1加在它的前面可以得到一个三位数,加在它的后面也可以得到一个三位数,这两个三位数相差666,求原来的两位数。

例3a、b、c是1至9中的三个不同的数码,用它们组成的六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之和是(a+b+c)的多少倍?例4用2、8、7三张数字卡片可以组成若干个不同的三位数,所有这些三位数的平均值是多少?例5一个三位数,各位数字的和为15,百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小5,如果把个位和百位对调,那么得到的新数比原来的3倍小39,求原来的这个三位数。

例6一个两位数,各位数字的和的5倍比原数大6,求这个两位数。

例7一个三位数的个位上是2,如果把这个数的个位上与百位上的数字对调,原数就比新数的2倍多52.,求这个数。

例8将一个三位数的数字重新排列,在所得到的三位数中,用最大的减去最小的,正好等于原来的三位数,求原来的三位数。

培训练习1.证明:一个三位数减去它的各个数位的数字之和后,必能被9整除。

2.一个三位数减去它的各个数位的数字之和,其差46a还是一个三位数,求数码a。

3.如果一个自然数的各个数码之积加上各个数码之和,正好等于这个自然数,我们就称这个自然数为“巧数”。

例如,99就是一个巧数,因为9×9+(9+9)=99,可以证明所有的巧数都是两位数。

请你写出所有的巧数。

4.有一个两位数,如果把数码1加在它的前面,那么可得到一个三位数,如果把1加在它的后面,也可以得到一个三位数,而且这两个三位数相差414,求原来的两位数。

5.如果把数码5加写在某自然数右端,则该数增加a111,这里a表示一个看不清的数码,求出这个数。

6.有一个三位数,把它的个位数移到百位上,百位和十位上的数码相应后移一位成了一个新的三位数,原三位数的2倍恰好比新三位数大1,求原来的三位数。

7.一个三位数,个位上数字是4,如果将这个数的个位上数字与百位上数字对调,则得到的新数比原数小297,原数是多少?8.一个三位数,个位数字是5,如果将个位上数字移作百位上数字,百位上数字移作十位上数字,十位上数字移作个位上数字,那么所成的新数比原数大342,原数是多少?9.有一类三位数,它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12,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积是30,所有这样的三位数的和是多少?10.在两位自然数的十位与个位中间插入0至9中的一个数码,这个两位数就变成了三位数,有些两位数中间插入某个数码后变成的三位数,恰好是原来两位数的9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精彩对话集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婚姻、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外遇、什么是生
活?
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微笑着说:“你去麦田里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麦穗回来,在这过程当中,只允许摘一次,并且只能往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按照苏格拉底的话去做,很久才回来。

苏格拉底问他摘到没有?
柏拉图摇摇头说:“开始我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但是最后空手而归!”
苏格拉底继续问道:“什么原因呢?”
柏拉图叹了口起气说:“很难得看见一株不错的,却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无奈只好放弃;于是,再往前走,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可是我越往前走,越发觉不如以前见到的好,所以我没有摘;当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原来最大的最饱满的麦穗早已错过了,只好空手而归咯!”
这个时候,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装饰用的树。

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

今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

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悔,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再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幸福?”苏格拉底就叫他到田园里去摘一朵最美的花,其间同样只能摘一次,而且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照着苏格拉底的话去做了。

这一次,他带了一朵美丽的花回来了,苏格拉底又问了他同样的问题。

这次柏拉图是这么回答的,他说我找到一朵很美的花,但是在继续走的过程中发现有更美的花,我没有动摇,也没有后悔,坚持认为自己的花是最美的,事实证明花至少在我眼里是最美的。

苏格拉底又说:“这就是幸福!”人生就正如穿越麦田和树林,只走一次,不能回头。

要找到属于自己。

最好的麦穗和大树,你必须要有莫大的勇气和相当的付出。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

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
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在那里,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人,到了这世界我们都分裂为二。

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这个词也来自柏拉图的理论)。

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恋情”。

在他的理论中, 没有哪一半是比较重要的, 所以, 男女是平等的。

而且, 在观念世界的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对象。

他/她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也正在寻找着你。

柏拉图式的爱情,只是站在爱人的身边,静静的付出,默默的守候,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拥有,即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却仍然执迷不悔,也就是这种不求回报的原因,注定了它悲剧的结局后,也只能是一条在远处守候的平行线,只留下回忆中,美好的片段,当作永恒!
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外遇?”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

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柏拉图又充满信心地出去。

两个小时之后,他精神抖擞地带回了一支颜色艳丽但稍稍焉掉的花,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花吗?”柏拉图回答老师:
“我找了两小时,发觉这是最盛开最美丽的花,但我采下带回来的路上,它就逐渐枯萎下来”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外遇”。

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柏拉图有了以前的教训
,又充满信心地出去,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

苏格拉底只好走进树林里去找他,最后发现柏拉图已在树林里安营扎寨。

苏格拉底问他:“你找着最好看的花么?”柏拉图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最好看的花吗。

”苏格拉底问:“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呢?”柏拉图回答老师:“我如果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萎。

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

所以我就在它还盛开的时候,住在它边上。

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

这已经是我找着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你已经懂得生活的真谛了。


人生就正如穿越麦田和树林,只走一次,不能回头。

要找到属于自己最好的麦穗和大树,你必须要有莫大的勇气和付出相当的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