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0年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趋势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前沿特色——改革开放30年江苏城市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城市通过资源要素的集约利用与合理 配置 . 以
最 小 的投 入创 造 最 大 的效益 . 足人 类 生 产先 进 性 、 满
() 1不断致力解决城乡二元结构 , 实现城市现代 化与农村发展的一体共进 , 是江苏 3 年城乡发展 的 O 基 本 主线 。城 乡二 元 结构 是 全 球 特别 是 发 展 中 国家
M0 DERN E C0N0MI S C RE EARC H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前沿特色
— —
改革开放 3 O年江苏城市发展 的 回顾与展望
张颢瀚
内容提要 : 城市化是改革开放 3 年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与理论问题 。 0 江苏的城 市化与城 市 发展走在全 国前列 , 形成 了一些具有我 国城市化前沿的特 色, 对全国产生 了示范与借鉴意义。该文对江苏城 市
17 年降低 了 0 6 ,在全国各 省市 中仅次于北 京 98 .5 9 (. 4 , 08 )位居第二 ; 6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06 江 20 年
苏 农 村 全 面 小 康 综 合 实 现 度 达 6 .% , 比 全 国 08
集聚 、 城市集约 、 口集 中互动一体 的可持续发展 , 人 以工业化为主动力 , 经济 、 社会 、 化的协调发展 以 文
化、 现代化 的一体推进 , 展示 了城市化 、 现代化 的基 本方 向, 这是江苏 3 年城市发展 的主题。 0
1 以思 想解 放 为 先导 。探 索符 合 江 苏 实 际的 城 .
市化 道 路
江苏的城市发展 , 以思想解放为先导 , 以科学发 展的思想为引领 , 探索出符合实际、 富有特色的发展
市发 展 水平 较 高 、速 度较 快 ,遇 到 的 问题 也 比全 国
中国未来20年的经济走势
中国未来20年的经济走势来源:经济决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连续保持了近20年的快速增长,1980~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9.8%,1997年以后,随着软着陆的成功,中国经济遇到了经济增长趋缓、大量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和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
在困难面前,人们对未来经济发展提出了种种猜测,有人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能量已经释放,经济将从此进入低速增长阶段;还有人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下滑属于周期性现象,将来还会保持9%以上的增长速度;•另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较高增长,但达到9.8%的增长速度将是个别现象。
利用现代经济学理论,结合中国的改革实践,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模型研究”,对未来中国20年的经济增长作出了预测。
1、决定未来经济增长因素通过对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制度变革和对外开放等一系列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和判断,该课题认为,决定中国未来经济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是:①经济体制的变革。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封闭经济走向开放经济,是中国最近20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的首要原因。
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提高了人们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优化了资源配置,从而提高了经济的效率,加快了经济增长的速度。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开放经济。
开放经济的实质是商品和生产要素更加自由的流动。
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国际和国内流动,都有助于经济增长。
②后发优势。
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中国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资本将是相对稀缺的,因此引进外资是中国的长期政策。
通过引进外资和国际贸易,我们可以发挥后发优势,通过模仿、学习,以较低的成本、较短的时间提高本国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知识和技术可以通过劳动力的培训和本国管理经济的训练或通过外国企业与本地零部件供应商的联系从外国企业外溢到本国。
本国企业可以通过考察来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的前景与挑战
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的前景与挑战∙作者:巴曙松来源:《改革与战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以及国民财富水平的迅速提升都与方兴未艾的城市化浪潮息息相关。
展望未来10-20年,中国的城市化会继续进行,并且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还可能加速。
此外,城市化的推进还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转型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在应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的经济率先复苏,从增长动力上分析,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动力来源就是快速推进的城市化。
从发展趋势看,无论是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城市化都将是重要的主题之一。
一个13亿人口大国的城市化问题不但直接决定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也有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划分,1958-1965年为城市化波动较大阶段,1966-1978年为城市化停滞发展阶段,1979-1991年为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1992-2008年为城市化稳定发展阶段。
从目前的趋势看,中国经济可能以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为契机,重新进入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阶段。
一、城市化:现实与前景根据官方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总人口为13.21亿,其中城市人口5.93亿,城市化率达到44.9%。
从表面上看,对于人均GDP刚超过2500美元的人口大国而言,这一成就十分显著。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城市化率尚不足20%,这意味着在过去30年时间里,中国成功创造了3.8亿个城市居民。
据此,许多观察家认为,城市化水平的显著提高是中国经济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甚至进一步认为中国的城市化步伐是世界上史无前例的宏伟现象。
然而,从跨国比较的视野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并不是那么耀眼,仍然有巨大的推进空间。
从城市规模来看,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的城市化速度似乎也有惊人的表现。
目前而言,中国已有660多个城市,包括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平均辖区人口125万人,另外还有374个县级市,辖区平均人口为15万,其中120个较大城市所创造的GDP总和占全国GDP总量的75%(世界银行,2007)。
中国未来二十的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二十的发展趋势seek; pursue; go/search/hanker after; crave; court; woo; go/run after1.城市化进程未来二十年,城市化仍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主旋律.到2030年,有6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中国改革的主轴是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是城市化进程,因此,城市化仍将扮演核心角色,城市化不仅仅意味着农转非,更意味着在中华大地上,以人口集群和都市消费为核心的生活方式将渗透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城乡结合部,地级市,县,中心城镇将成为城市化的主战场,县和城镇的居民消费升级将创造未来创业的重要机会,以地级市的为核心落地于各城镇的连锁服务商业模式将出现爆发性增长,蕴含巨大的商业机会.2.全球化与中国崛起全球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未来二十年,中国将加速融入全球化,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经验将更有影响力和案例价值,未来的全球化,是中国崛起的全球化,或者说,中国崛起将成为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贸易摩擦,汇率问题,资源争夺,金融安全,局部军备竞赛将成为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的困扰.3.资本的力量进一步凸显和强化未来二十年,随着资本效率和资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资本将在中国扮演更加举足轻重的角色,金融市场的规范,地下金融的漂白,民间投资规模的增大,民间资本的壮大是未来二十年金融发展的主旋律.中国将迅速形成规模惊人的民间金融财团,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这股力量与国家资本一道形成颇具影响力的中国资本,可能在未来的20年内发动局部的金融战争,成为国际金融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4.政治更加民主,制度更加科学未来二十年,中国的政治改革将进入深水区,虽然举步维艰,但前途光明.基于经济发展的考虑和稳定的考虑,县一级基层政府将成为改革的突破口和落脚点,同时国家还会象征性的搞一些部门改革,由于触及部门既得利益,改革成本高阻力大成功率低,所以针对政治改革,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默契的走走形式,不会有实质进步.5.健康问题凸显,上升为社会问题未来二十年,将有超过半数的中国国民被健康状况困扰.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医院日渐忙碌.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在未来二十年将急剧恶化.主要原因有:a环境污染,中国的粗放型加工经济破坏了沿海生存环境后,在基于成本考虑的内迁过程中,将给原本就脆弱的环境造成更大的负担,再过20年,由于长达50年的污染物累积和环境持续恶化,中国将有三分之二的国土不适于人居.环境污染残留经由食物进入人体造成人体病变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癌症,新生儿畸形,高血压,极端气候引发的急病等疾病发病率将不断走高.b生活方式,暴饮暴食,富营养化,缺乏锻炼等因素将导致亚健康人群不断增加.到2030年,80后人到中年,他们的健康问题将更加凸显,由于小时候为升学读书缺乏锻炼,工作后为买车买房疲于奔命,这一代人将成为健康状况让人堪忧的一代,90后估计要好一点,但缺乏锻炼的生活方式会让这代人付出巨大代价,人到中年后一切问题将凸显.c老龄化未来二十年中国的老年人口会突破3亿,他们的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这些因素将导致健康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与之相关的医疗服务,医保制度,食物安全,水源安全等将持续成为社会热点.健康将成为社会问题.6.养老问题将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将在2020年前后开始展现其巨大的弊端——人口结构倒挂,老龄化加速,人口红利迅速消失,彼时,未富先老将是50后及60后的真实写照,很多50后60后甚至70后都将面临无力养老的尴尬局面,国家社保亏空不断加剧,很有可能国家将把退休年龄延长5至10年.老有所养这一中国古人的美好愿望可能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接受重大考验.建议大家未雨绸缪.健康问题及养老问题将让很多50后60后晚景凄凉.7.出现全球高端制造中心中国的出口加工业并不像媒体所描述的那么一无是处,事实上加工业解决了中国很重要的就业问题,这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同时由于中国制造的优势不断富集,配套不断完善,在“替他人做嫁衣裳”的过程中中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技术,人才,项目,管理流程.未来的20年,小商品,服装等初级产品的加工制造将逐步萎缩,而在电子微电子,汽车,飞机,高速列车,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中国将在全球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资本,技术,人才,环境,配套,产业集群等力量的聚集,将让中国诞生几个全球顶级的高新技术及尖端产品制造中心,在芯片,消费电子产品,通讯设备,高速列车,物联网,软件开发等前沿领域,中国都将具备全球领先的技术和制造能力,并通过制造走向研发,到2030年,中国制造的附加值将进入全球前列.并将彻底改变初级加工的产业结构.未来20年,中国的制造业将全球领先.8.形成强大的电子商务产业集群中国的电子商务由于有大量外贸企业的支撑,发展很是迅速,如今,内贸外贸都更加依赖电子商务,随着物流体系及金融配套的完善,未来中国的电子商务将发展迅猛,并形成强大的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电子商务领域将越发热闹,电子商务的发展,将给中国的零售业及商超等业态带来巨大影响,传统商超所扮演的终端角色将受到巨大的冲击,未来,百货商超的功能将逐步由产品销售转化为产品体验和客户服务终端,而产品的销售将主要由互联网来完成.9.中产阶级的话语权有所增加这个很好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产阶级在西方可能将走向没落,但在中国,中产阶级还将处于上升阶段,毕竟菱形结构的社会更加易于管理,人们幸福指数也更高.代表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价值观会有新一轮的普及,追求品味,讲情调,重视感官享受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还将继续,并且,中产阶级会成为最幸福的一个阶层.随着人数和队伍的壮大,他们将持续加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话语权,同时由于追求稳定不思进取,他们的危机也将日益凸显——国家肯定优先考虑特权阶级和弱势群体的利益,至于中产阶级,没有多少人会关心他们.10.价值观和价值体系更加个性化和个体化这个毋庸置疑,消费文化还会一如既往的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随着个体权利意识的觉醒,人们的追求将更显多元化,主流价值观则是以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的个人主义文化,一切的艺术作品,强调个性个人的,都将流行,未来二十年的文化主流是个性表达和个人实现.社会表现出对个人的更多宽容,比如对性取向,个人嗜好,行为艺术等,在未来的二十年,有一种强烈的反歧视风潮出现,核心不是女权主义,而是反对针对少数派的歧视.女权主义在中国没有市场,因为中国女人非常聪明,女权主义的胜利对女人并没有利益上的好处,女权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女性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基础上的,美国女人普遍讨厌男人对自己横加干涉指手画脚,因为美国女人普遍拒绝依附于男人,经济的独立和社会责任的承担让美国女人的权利得到尊重,女权主义也被普遍接受,但是,很多中国女人并不打算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也不愿意自我经济独立,所以她们将继续成为有钱男人的附庸和玩物,享受不劳而获的生活,一旦搞女权主义,她们就得放弃不劳而获的生活,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当然,还有少数中国女人正在凭借自身对社会的贡献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她们不需要谈女权,因为她们是独立的,不是男人的附庸.11.环境极端恶化中国环境破坏之严重,可能远非我们可以想象.年复一年的极端天气,西南的大面积干旱和夏季的毁灭性洪水,都是明证.北方荒漠化,全国性洁净水资源枯竭,固态垃圾处理,固体废弃物污染,将成为严峻挑战.未来的二十年,中国的环境污染还将进一步恶化,主要原因有:1.我国的GDP经济决定论,以破坏环境换取GDP的粗放型经济将长期存在.2.基层领导干部管理水平低下,缺乏环境责任意识,为求官位不择手段.3.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过于依赖环境不友好的工业企业,这就决定国家决策层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过程中将左右为难,举步维艰,保护环境将长期成为不折不扣的口号,这是今天中国内部利益集团博弈的必然结果.走出困境看来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增加环境指标在各级官员考核的权重,甚至一票否决,但是,执行此项措施的结果极有可能是环保数据造假泛滥成灾,而环境问题仍旧日趋严重.中国老百姓以及所有生活在中华大地的各族儿女们,将共同承受环境破坏给自己生活带来的种种痛苦和折磨,包括恶劣天气,极端气候,特殊疾病,不孕不育,不干净的水和食物,空气污染等等.12.资源的价格保持稳定,相对价格将下降随着全球对洁净能源的研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各种替代品纷至沓来,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传统资源的价格是保持稳定的,并可能出现价格下降,全球石油价格在未来15年内将出现下降趋势,煤可能在30年内退出历史舞台,金属的替代品越来越多这里说的金属不是指贵金属和稀有金属,价格也将下降.唯一价格可能上升的是医药原料,尤其是基因类药物的生产原料.未来10年内,人类将研制成功真正意义上的基因治疗药物,这将是医学界最具革命意义的消息,从此,人类的疾病治疗将进入基因时代,个性化的精准的治疗方案得以成为现实.传统药物也将加速升级,药物或许彻底摒弃副作用.因此,基因药物原料需求的爆炸性增长将使其价格不断走高.13.物价将持续攀升未来二十年中国还将处于人口增,由于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国的物价还将持续攀升,尤其是食品.大家都注意到小宗农价格干辣椒生姜绿豆大蒜部分药材价格根本无法,原因何在最主要的原因是化的过程毁灭了大量的土地,原本种辣椒的菜地上如今长满了工厂和,于是相对的供不应求让价格暴涨,这和串通涨价一点关系没有.同时,原本安心种绿豆的农民如今都到镇里或者县城打工去了,同样的道理,除了粮食价格这个国家不敢怠慢和廉价季节性蔬菜,其他食品价格会一直上涨.顺便说说房价,很多人对最近几个月房租价格暴涨疑惑不解,其实道理也很明白,主要原因并不是中介们炒作,而是旧城改造和城市.原本住在城中村的数量众多的蚁族被拆迁驱赶,要么住好的房子,要么离开,蚁族根本没有,只有通过合租分摊,房租涨价是必然.房租价格将等于或者高于商品房的月供,所以,房租价格还将上涨.直到城市人口出现下降为止这个现象在大城市10年内不会出现,想想每年到大城市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就明白了.至于,商品房价格,个人以为,只有到普通的买房出现亏损的时候比如08年的断供,房价才会下跌,问题是,已经绑架了中国,成为了一种的鸦片,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我的看法,国家宁愿用的方式来剥削国民,也不愿意让持续下降.所以,国家会用的方式多多发行就行了来保持房地产的稳定,结果是其他物价继续暴涨.14.城市贫民成为社会最低层,成为社会犯罪的主要力量未来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贫困人口的数量将超过农村,并成为真正意义的绝对贫困人群,这些城市贫活在成本高昂的城市中,生活来源是自己的,一旦立即出现生存危机.他们从事着低附加值的简单的工作,随时有被替代的危险.他们由于长期的生活不稳定很难找到对象特指男性,很多人因此被迫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们是盗窃,抢劫,强奸等犯罪的主要实施者.社会应该健全体系,同时加强对基层的,加强基础教育的度,尽力确保公民义务教育.其实,没有人想贫穷,没有人愿意贫穷,贫穷是一个社会问题,消除贫穷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应有之义.在今天的中国,由于的畸形,很多人把贫穷等同于耻辱,这种对贫穷群体的讥笑和蔑视是极端病态的社会行为,那些不高的普通劳动者,只要不是好吃懒做,是值得我们同情的,是我们帮助和关心的.比如环卫工人,冬天,凛冽寒风吹过的早晨,他们在默默的扫雪保持城市交通的通畅,夏天,火辣太阳炙烤的大街,是他们无言的清扫美化着的街道,他们辛苦而卑微的活着,收入不高,可能还要用微薄的薪水为自己在繁华城市读书的儿女缴纳昂贵的学费生活费,他们勤勤恳恳却处处遭人白眼.在我看来,所有人都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看不起他们相反,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那些靠坑蒙拐骗,靠假冒伪劣,靠倒买倒卖,靠炒房炒地,靠污染环境,靠道德沦丧而发家的人,才是被鄙视和嘲笑的.今日中国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太过狭窄和功利,导致大批无良,因为有钱而成为社会膜拜的对象,却没有人去追问:他污染环境了吗他了吗他是黑社会吗他搞权钱交易了吗他了吗他做慈善了吗没有人追问,没有人关心.大家只关心他们的豪宅游艇私人飞机明星情人,他们所到之处,人们顶礼膜拜狂热鼓掌,虚心的请教发财经,幻想着从他们身上学到所谓的成功经验从而一夜暴富,然后他们的豪宅游艇私人飞机明星情人.事实上,这种所谓的成功的商人,他们是不可能将自己的发财真经和盘托出的,道理很简单,教会了你对他有好处吗传说中的确实写了几本书教大家做,但是,他出书的目的是通过书的畅销来赚取银子,不是为了教你做企业的经验.他的书我看了很多遍,没有看到多少有的,远不如看道德经有意思.希望大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冷静思考,客观的分析和评估别人的价值,多多关心社会的公平公正,力所能及的帮助自己身边的,这个世界既是我们的,也是他们的,卑微,不是下贱,你可以忽视他们,但请千万不要嘲笑他们15.性别问题日渐突出中国以来的重男轻女思想将让中国未来的男人付出高昂的代价,性别鉴定,选择性人工流产女性胎儿,生育政策,让男多女少成为残酷的现实.有数据表明,中国男女婴儿出生比例长期等于或高于116比100,有专家认为问题没有数据所示那么严重,肯定存在女婴性别漏报问题,这个看法笔者持保留意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将长期保持3500万或以上光棍的庞大人群.这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必然结果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犯罪率增高;男子的娶亲增高;性持续发达;性传染疾病发病率增高;艾滋病难度进一步加大;离婚率上升持有“是女人就可以,管她已婚未婚”观念的男人将不断增加.未来十年,90后及00后男性的择偶压力是最大的,很多90后不得不80后剩女,或者将婚姻大事寄希望于2000后.90后及00后男性注定要成为父辈“选择性堕胎”的最大牺牲品.而那些自以为聪明的实施了“选择性堕胎”行为的父母,将为自己家公子的老婆问题操劳终生.他们必须努力劳动,这样才能为自家公子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家庭条件和择偶筹码,而这些努力劳动的成果,将直接变成女方父母的额外收获,因为他们的女儿是追求者众多的稀缺.社会,往往以让人啼笑皆非的方式愚弄我们的自作聪明.16.水资源将迅速短缺,水价急剧上涨水是生命之源.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问题在于,中国的地表水被不断破坏,饮用水将成为大问题.继黄河断流之后,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也将步入断流后尘.到冬季,中国进入少雨季节后,很多地区会落入无水可喝的境地.因此,水净化与水必将成为未来二十年的社会热点行业,饮用水的还会不断上升,直到富人喝净水,穷人喝受污染的水为止.如果再不加大力度保护中国的淡水资源,不把关键流域的造纸化工等重污染企业彻底关停,那后果不堪设想.贫富差距将演变成抵御有害物质威胁的差距,饮鸩止渴将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写照.这个领域极有可能爆发性事件.17.中国将形成威振全球的,并发起多起区域和金融动荡未来二十年,中国的将“走出去”,在国际社会扮演重要角色,不仅将扮演的角色到非洲与南美洲,而且将成为一股强大的资本,转战全球.随着中国金融人才的饱和和过剩,他们将发力,小宗等金融市场,形成蔚为壮观的金融乱象.18.火灾的数量爆发性的增长,建筑问题给国民造成巨大负担有心人会发现,上世纪末以来,中国的建筑质量一年不如一年.近年来楼歪歪楼垮垮事件此起彼伏,房屋建筑质量问题一直饱受诟病.商一方面要自己的高额,另一方面,他们要承担高得离谱的税费负担,还要拿出大把银子打点各级官员,只好选择牺牲房屋建筑质量,反家买房也是用来投资的.还记得汶川地震中倒塌的那些校舍吗有些倒塌的学校教学楼竟然根本没有地基现在早已成了受难学生的天然尸骨坑了那些教学楼的墙是在没有打地基的地面上砌起来的我始终无法理解那帮无良教授为什么会得出地震灾区房屋建筑质量没有问题的荒唐结论的,这帮无良的畜生一定要背历史的骂名的.在中国大家为了房子艰苦奋斗,到头来,却发现自己的房子质量很差,是不是很讽刺近年来新建的商品房使用寿命乐观估计不会超过30年.很多人会发现,自己刚买不久的新房问题不断,房贷还没有还清就不得不买第二套房子.整个民族都要为房地产那种质量低下的付出代价.火灾频发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未来中国家庭的家用电器数量还将增加,用电会更加紧张,而中国的电线由于质量问题,老化严重,无法承担高负荷的工作,因为电线老化引发的火灾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笔者曾经剪开过一根电线,发现电线厂商为了节约,把电线的金属导体做的比头发丝还细.此外,建材质量的劣质也是司空见惯,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会让我们温馨的家变得危机四伏.19.私有的问题将日益尖锐,并可能修改宪法的颁布一直被认为是法律界的重要事件,对的承认和保护是发展趋势,宪法中与私有权相抵触和相矛盾的条款将面临被修改的命运.未来二十年,对公的限制和对公民权利的维护,将是中国立法的一个趋势.对法律我是外行,其他不多说,希望法律界的朋友多多补充.20.中国富裕阶层和阶层将加快移民步伐这个趋势很明显,移民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天涯的朋友们也早就知道,西方发达国家不仅环境好,体系完善,物价便宜,而且比较开明,能够宽容和接纳外来文化.看一个是否有国际,很直观的一个是在那个城市有多少种不同的语言在被使用.在纽约,我们随时随地可以听到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法语,中文等等,这是纽约的魅力和全球影响力.中国富裕阶层移民的原因有:1.追求更好的生活和环境;2.防止被,很多房地产商知道自己建造的房子有问题,为了防止找他们的麻烦,他们会在大赚一票后立马移民走人,烂摊子留给别人去收拾.那些贪官们也会紧一切可能开溜.3.体验全新的生活;4.寻找新的机会.他们的移民最大的阻力是外语水平太低.技术精英阶层移民趋势更加明显.有人笑谈是外国人才的培养基地,有明中国精英阶层的民族认同感非常低,为国奉献的意愿很低,追求自由生活的想法很强烈.他们的移民还会一如既往.中国富裕阶层和技术阶层加快移民步伐,对中国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有兴趣的朋友去看看菲律宾的现代史,美国在二战以后在菲律宾建立了完善的现代政治,包括议会,政府,最高法院等,可惜的是,那时候菲律宾的军阀们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权,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瓜分国家,然后移民海外,导致菲律宾一直贫穷.中国富裕阶层如果也卷走大笔财富,对中国来说.后果也不乐观吧.好了,基本观点的陈述终于结束了.首先真的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大力支持这篇帖子的发表只有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能得到如此的关注实在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的.2010年7月30日本帖还成为了天涯财经板块的头条,实在让我受宠若惊.认真的看了网友的回复,拍砖的有,支持的有,打酱油的有,认真探讨的有,看得出来,大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充满了关注不论你是拍砖者还是支持者,我想,大家对未来中国的前景的关心是一致的特别让人欣慰的是,在我的帖子上没有看到过激言论,这足以说明中国网民的素质正在不断提高.我一直坚持认为: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不是城市化,不是,是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努力中国进步的核心力量是中国人素质的全面提升,这里所说的素质不仅指道德,还包括经验心态等因素.简单的说说我自己吧,我是江西省赣州崇义县的客家人赣州市的宋代防洪现在很有名了,我很自豪;崇义县有风景秀丽的阳岭,是山清水秀的原始森林和天然氧吧,我代表好客的客家老表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一直在从事的工作,现在在一家上班,负责为客户提供.从事营销工作将近8年,我深深的体会到发现客户,了解非常重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对行为的分析和洞察是决定一个成败的关键所以,我一直以来非常关注和行为学的研究,同时,一个好的营销策划方案必须紧扣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趋势,做企业就是做未来所以我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分析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并力图找到发展趋势和核心要素.这篇文章是我近三年来通过大量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展望_陈锋
10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①1978年~1984年。
该阶段的城镇化以农村改革产生的“推力”为主要动力;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乡镇企业成为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到1984年,全国乡镇企业实现产值1 245.4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6.3%,吸收非农产业的就业人数达5 208万人,占全国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30.1%;在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下,农民自发建设小城镇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诞生了一大批以浙江龙港镇等为代表的明星小城镇。
②1984年~1992年。
该时期的城镇化以城市改革产生的“拉力”为主要动力;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国家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了城市;对国有企业全面推行“拨改贷”,深化企业“承包制”,实施“利改税”,推动了以轻工业为代表的城市工业的全面发展;城市工业的恢复性增长,推动诞生了以福建晋江、湖北沙市、广东顺德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明星城市,有力地带动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
1985年~1992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24.5%提高到了34.3%,第三产业实现就业人数由8 359万人增加至1.3亿人,所占就业比重由16.8%上升到19.8%;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入。
继1980年首批4个经济特区后,1984年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将长三角、珠三角、厦漳泉划为经济开放区,1988年将海南全省批准为经济特区,1990年又开发了浦东新区。
沿海开发开放区域的不断扩大,在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同时,还推动了资本密集型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各种层次的就业岗位;在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同时,还推动了大批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
③1992年~2003年。
这一时期的城镇化以市场化改革和体制转轨为主要动力;房地产与土地制度的有机结合,成为这一时期城市建设的主要动力;全国普遍设立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展望□ 陈 锋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书记)居环境质量得到提高。
2024年全球城市化率持续提升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未来城市化率提升的区域和城市群
欧洲:德国、英国、法国等 地区
非洲:尼日利亚、埃及、南 非等地区
亚洲:中国、印度、东南亚 等地区
美洲:美国、加拿大、巴西 等地区
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 等地区
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 京津冀等地区
未来城市化率提升的驱动因素和趋势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经济发展:城 市化是经济发 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全球经济 的增长,城市 化率也将持续
提升。
人口迁移:随 着农村人口向 城市迁移,城 市人口将持续 增加,推动城 市化率的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的完善和 升级,将吸引 更多的人口向 城市迁移,推 动城市化率的
提升。
添加标题
政策支持:各 国政府对城市 化发展的政策 支持,如土地 政策、财政政 策等,将促进 城市化率的提
升。
历年全球城市化率变化
1950年:全球城市化率约为30% 1980年:全球城市化率约为40% 2000年:全球城市化率约为50%
2020年:全球城市化率约为60%
预计2024年:全球城市化率将超过65%
城市化率增长速度:近年来有所放缓,但 仍保持增长趋势
全球城市化率分布情况
发达国家城市化率普遍较高,如美国、日本、德国等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相对较低,如印度、巴西、南非等 非洲城市化率最低,但增长速度较快 亚洲城市化率增长最快,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日本城市化率对环境和社会产生 了一定的影响,如城市拥堵、环 境污染等
印度城市化率
印度城市化率逐年上升 主要城市: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等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 政府政策: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
陆铭 中国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的未来之路_城乡融合_空间集聚与区域协调_陈钊
中国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的未来之路: 城乡融合、空间集聚与区域协调陈 钊 陆 铭 许 政内容提要 在中国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上,如果片面限制大城市的扩张,鼓励小城镇发展,片面强调区域经济的均等化,将无法充分发挥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中经济集聚发展的好处。
为此,必须克服思想上的认识误区,打破城乡间和地区间分割的制度障碍,促进城市内部的社会和谐,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并由此最终实现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市化 空间集聚 区域经济发展引 言中国未来城市化与区域发展有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其一是为了追求短期的区域发展平衡而牺牲城市化中的集聚效应,其二则是充分发挥城市化中的集聚效应并在长期内实现区域的平衡发展。
前者很可能导致中国长期增长潜力的丧失,而后者更可能使中国实现城乡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对这两条道路的抉择是中国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的战略抉择。
未来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持续和快速提高将是一个同时影响中国和世界发展的进程。
历史地看,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之后,城市化比率却仍然只有43.9%。
①据预测,如果中国每年的城市化比率以1.5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即每年约有1000万人口进入城市,那么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也才达到60%左右。
也就是说,中国城市化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然而,我们在指出中国城市化的潜力时,往往只关注总体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却没有意识到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地区差异显著、经济增长持续的大国,伴随着市场化和全球化过程中要素流动性的不断增强,在城市化进程的背后更为重要的将是中国城市的区域布局的持续调整和城市内部集聚效应的加强。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城市发展中的集聚效应的确正在加强,但与此同时,中国滞后的城市化进程使这一集聚效应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事实上,在中国城市化和区域发展问题上,我们还存在着若干认识上的误区。
因此,中国的城市化和区域发展需要进一步顺应市场规律,在城乡融合、空间集聚与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更合理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2024年全球城市化发展趋势分析
识别和分析基础设施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采取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保障投资安全 。
智能城市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应用
智能化交通系统
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优化城市 交通管理,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 交通拥堵和排放污染。
智能化能源系统
推广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等技术 ,构建安全、高效、清洁的城市能源 体系。
城市化进程。
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
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对城市化的影响日益 凸显,如海平面上升、城市热岛效应等,
对城市规划和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人口增长与迁移
人口增长和迁移是城市化的重要动力,但 也会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压力 。
社会稳定与治理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稳定和治理问题也不 容忽视,如贫富差距、社会治安等,需要 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社会经济不平等
城市化进程中,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等问题日益突出 ,需要采取措施促进社会经济平等。
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
城市化对气候和环境产生巨大压力,需要推动绿色低 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机遇挖掘
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
随着科技进步,智能化和数字化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为城市管理、交通、能源 等领域带来创新机遇。
绿色低碳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绿色低碳发展将成为未来城市化的重要方向,推动可再生能 源利用、绿色建筑等领域的发展。
包容性和共享性增强
未来城市化将更加注重社会包容性和共享性,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应对策略制定和持续改进方向
01
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社会创新与跨界合作
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及面临的问题
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及面临的问题摘要:近年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城镇化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简述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及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中国城镇化;趋势;问题一、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1、城镇化发展模式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型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快了城镇化建设,仅用30年左右时间城镇化率提高了3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近1% 的增长率。
按照国际城镇化发展规律,城镇化率在30%后开始加速,达到70% 后趋于平缓,我国还有约20 个百分点的差距,按年均不低于1% 的速度,快速城镇化时期还将持续15 ~20 年。
但是,我国如此快的城镇化率,是建立在低成本的因素上,包括土地和劳动力的低成本、相当一部分人的低社会保障,以及较低的公共服务能力等。
随着城镇化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发生深刻的变化,未来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亟待转型。
传统粗放型城镇化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减少、环境资源的瓶颈制约、对公共服务需求的提高,这些因素要求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城镇化建设将从空间城镇化模式转向人口城镇化,更加关注提供城市居民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和城市功能的完善,通过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和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等途径提高城市整体消费能力。
随着工业化的纵深发展,城镇的发展将从注重规模建设向改善城市功能转变,注重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现代服务业水平,提供为工业化发展所需的高端人才。
2、城镇化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30 % 一70 % 时, 城镇化将处于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
未来20 年, 我国城镇化将继续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并将经历高峰发展时期和接近拐点发展时期;估计中国城镇化的拐点在65 % 一75 % 之间;2030 年左右将达到城镇化的拐点;未来我国城镇化的目标是, 争取在20 年内完成城市化的历史任务, 以赶上和超过世界城市化的平均水平(据估计,世界城市化将于2050 年达到70 % 的水平)。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据国家建设部《2003年城市建设统计公报》显示,至2003年末,我国设有城市660个,城市人口近3.38亿,城市面积39.9万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为33%左右。
世界城市化的平均水平1998年为55%。
在工业革命之后,中国的城市化之所以长期处于落后的状况,是因为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走的是一条十分曲折,时而又不断反复的艰难道路.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个阶段近代史之前的中国城市化,因为它对中国今天城市化的发展不具有现代化意义上的启示作用,因此本文不予涉及。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100年内,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具有近、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个阶段。
它的发展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平衡。
东南部城市化进程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则远不如东南沿海,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
城市工业化特征差距悬殊。
比如东南沿海的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城市不仅在城市规模上迅速扩张,而且其工业化进程也较迅速。
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甚至不处在工业化进程之列。
东南沿海城市的建筑、通讯、工厂、商业、交通已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有了相当程度的联系。
譬如上海外滩一条街的高楼大厦,青岛的洋楼区。
而其他不发达地区城市则不具备这些工业化的明显特征。
城市的商业化功能不显著。
有一种说法,西方资本主义的每个城市都是以市场为中心的,而中国城市是以官府、衙门为中心的,象北京,紫禁城是它的中心。
而市场则散布在四周,比如菜市口、花市、瓷器口都在边上而不在中心。
这一阶段的城市中心是属于官府,城市的政治、军事的特征和意义更为显著和重要,也就是说,中国城市形态上商业化的功能不占主导地位。
城市文化畸形发展。
由于列强的入侵,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已经受到了西方文化较大的影响。
同时,由于长期的封建文化的熏陶,中华民族的一些风俗、传统习惯、戏剧、本土文化也占有一定的空间,这二种不同的文化在同一个城市空间里共存,相互影响但又并行发展着,实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种奇特现象。
2023年计划:城镇化加速推进
2023年计划:城镇化加速推进2023年计划:城镇化加速推进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
2023年,我们的城镇化加速推进的目标是,使城镇化率达到70%。
具体的实现方式和措施,以下是本文要探讨的。
一、城镇化的意义城镇化对于中国来说,意味着经济、文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城镇化可以带来以下好处:1.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城镇化可以为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居住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促进经济发展:城镇化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生产力水平,为国家发展奠定基础。
3.优化资源配置:城镇化可以优化资源的配置,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基础设施和资源,避免浪费。
二、城镇化的进程从2000年开始,中国开始开展大规模的城镇化工作。
当时的城镇化率只有36%,与目标70%的差距相当大。
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取得了一些进展,城镇化率已经提高到了60%左右。
但是,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们需要更加积极的措施来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1.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要严格把控。
同时,城市建设也要尽快推进,增加城市的人口容纳量。
2.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包括交通、水利和能源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
3.控制城市的人口流入:城市的人口流入是推动城市化的重要力量,但是同时也容易导致城市的危机。
我们必须加强对城市人口的控制,把城市的人口流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4.发展新型城镇化:近年来,新型城镇化不断发展,即以产业为带动,以人为中心,以新型城市化、城乡融合化为主要特征的城镇化。
发展新型城镇化是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保障,将会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城镇化的未来城镇化的进程是长期的,可以说永无止境。
未来,城镇化将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城市的国际化将会加强,中国的城市将会更加具有国际化的气息。
预言30年后的中国乡村
中国城市自1987年—2007年三十年的发展超越了我们儿时的梦想,这种变化已经让几代人被历史淘汰,更多的都市人不认识自己的城市了,很多城市的连司机都必须要有GPS 才能找到游客去的地方。
三十年之后,中国又开始了一轮新的改革,就是2006年—2036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沿着我们30年的改革之路,中国近百年历史走上了复兴的道路。
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今天,中国才开始有了一点自尊,这个自尊不会停止,因为中国政府正在着手中国农村的全面改革。
从新农村建设到城乡一体化,农民、农村、农业的富裕才是中国真正复兴的开始。
我们经历了城市改革的30年,今天我们又在见证乡村新农村的未来会是怎么样?……我想再有一个渴望成真的梦想,但还是要先假设一下或者是预言一次,那就是三十年之后的中国乡村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一、空心村为中国乡村带来希望中国乡村逐步变为空心村,年轻人、有文化的人、考大学的和高中生等都奔向城市,去当白领、公务员、做生意、当领导,不管在城市好与不好,他们就是不再回到乡村,因为那里的生活已经不属于他们了。
这就像中国80年代以来逐步扩大的人群流动,开始不受粮票与单位公章的制约,中国的最底层人,小贩小商、街道上的闲散人员、企业中的编外人员等等,他们在无奈中感觉到了某种希望,开始有了新的目标,有了自己的选择,有了自己的价值。
但是人们最担心的是这样一批人能否承担中国的改革大任?但今天的实事却是——物极必反,中国的这些改革成功了。
今天我们不少学者与城市人批评政府的政策,农村有文化的人都奔向城市,相当于再一次剥夺了农村的文化资源,使乡村一天天的更加没有文化和劳动力。
不!这30年中国农村的粮食年年在增产,农村的空心现象并没有让农业减产,新农村建设也进行得轰轰烈烈。
上面的话正好相反,如果真的把农民从城里叫回到乡村,那才是专家与城市人剥削了农民的希望,因为今天农民70%的收入来自城市。
把农民叫回来也可以,问题是他们做什么?所学的知识用在那里?我在想,三十年后,那时再回到乡村土地上的人不是曾经走出去的农民,而是从城市奔向农村的大学生和工人。
中国人口未来30年趋势及影响
中国人口未来30年趋势及影响未来30年中国人口的趋势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育率、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等。
这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中国的生育率已经下降,并有可能继续下降。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长期以来对生育率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同时也减少了人口红利。
虽然政府去年宣布允许夫妻可以生育更多孩子,但预计这不会显著改变生育率趋势。
未来30年,中国的生育率可能维持在较低水平,导致人口增长放缓,人口红利逐渐减弱。
其次,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将加剧。
随着生育率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将不断提高。
这将给中国的养老、医疗等社会服务体系带来巨大压力。
政府需要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挑战,加强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
同时,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将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劳动力的减少将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给企业带来新的挑战。
但老年人口的增多也将带动消费需求的增长,特别是医疗、养老和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
政府应该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效率,以应对人口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此外,人口迁移也将对中国的人口趋势产生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将流向城市。
这将加剧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环境污染、社会保障等。
政府需要统筹规划,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未来30年中国人口的趋势将受生育率下降、老龄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政府需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加强养老保障、医疗服务等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应对人口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创造一个更加繁荣和幸福的未来。
新中国城市化:历程、问题与展望
新中国城市化:历程、问题与展望张超【摘要】新中国城市化经过围绕工业化建设生产型城市(1949-1978年)、城市体制改革拉动(1979-1990年)、城市外部扩张和内部重组加速(1991-1999年)3个阶段后,进入城乡统筹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城市化主要存在失地农民、生态环境、资源和城市发展均衡4个重大问题;未来城市化的新布局主要体现在深度城市化、低碳生态城市、组团城市群以及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方面.微观上要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劳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制度性障碍,改革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中观上要解决好资源环境问题,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宏观上要统筹城乡发展,以大带小,构建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机制,促进城市群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期刊名称】《西部论坛》【年(卷),期】2010(020)004【总页数】8页(P73-80)【关键词】城市化;城市均衡发展;城乡统筹;失地农民;低碳生态城市;城市群;小城镇【作者】张超【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成都,611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1.1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不仅在改变着中国,也在改变着世界,因此,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把握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演进回顾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城市化发展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学术界对此做出了大量总结。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 Ray M.Northam(1975)[1]的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把城市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
应当指出,S型城市化发展理论作为基于西方城市化进程的经验规律符合城市化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正常发展过程,有助于理解现实的城市化差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并不具有普适性,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城市化任务艰巨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特点、问题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特点、问题与未来发展的趋势【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我国城市化发展特点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虽然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遭遇了这样那样的阻碍,但是由于我国的整体目标明确,所以前景一片大好。
【关键词】城市化城镇人口增长率城市化问题发展趋势【论点】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与地域空间的变化。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
发展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技能和素质的提高,提高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使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达到和谐发展。
【正文分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我国的城市化逐渐走出了自身的特色。
但是我国城市化的滞后给中国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
我国城市化发展特点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城市化稳步持续发展,速度加快。
在1950~1980年间,我国城镇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平均增长速度只有0.13%,远低于同期的世界平均速度0.36%,而近十年我国的城市化速度远远快于世界。
不过,与国外相比,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人口数量却很大。
2.城市化发展的区域重点发生了转移。
解放以后,我国沿海地区的城镇人口在全国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八十年代,则成上升趋势,增长的重点转移到了沿海省和一些内地重点建设省份。
3.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的实际增长率大幅度回升。
在六七十年代我国大城市的人口实际增长率很低,低于全部城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和全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到了八十年代,全国各地城市人口增加均加快,而大城市尤为明显,虽增长率仍低于平均水平,但是增长指数较六七十年代相比是最高的。
未来30年中国城市发展十大新趋势
到 2025 年 ,
中国将新增城 市人 E l
3
5
.
亿,
其 中流 动 人 口 将
超过
2
4
.
亿。
五 是现 代服务业 主导城市经 济 , 中国城市将实现从 “ 工
业 经 济” 向 “ 服务经 济” 的战略转型 。 六 是 城 乡经 济社 会 发展 一 体化新格局 基 本形 成 。 特别 是
户籍制度 、 土 地 制度 、 社会保 障制度 、 金融制度 、 公共服 务 制度改革将成为加速城 乡一 体化的重要 引擎。
小 时 、 新 中国成 立 60 周
卢 武 铉 、 红 衫 军 、 猛 虎 组 织 、 奥 巴 马 就 职 、 关 塔 那 摩 监 狱 、 伊 朗 大 选 、 法 航 失 事客 机 、
内 尔地 区 、
铸 “
铅 行动” 。
补 布 骗 “
门” 、
兽 首 、 医 药卫 生 体 制 改 革 、 西 藏 民 主 改 革 50 周 年 、 房 市 、 武 隆 山 体 滑坡 、 防 灾减 灾 目 、 整 顿 低 俗 之 风 、 “ 小金 库” 治 理 、 大 学生就 业 难 、 中国渔 政 3 1 1 。
两 岸 关 系 和 平 发 展 、 《告 台 湾 同 胞 书 》3 0 周 年 、 台 北 市 立 动 物 因 、 第 三 次 陈 江 会 、 两 岸 空 中 定 期 航 班 、 共 同 打 击 犯 罪 、 中华 大 辞 典 、 双 赢 之 旅 、 台 商 、 大 陆 行 。
社 会 问题 专题
躲 猫 猫 、 满 文 军 、 许 宗衡 、 徐 梗 荣事件 、 瘦 肉精 、 嫖 宿 幼 女 案 、 邓 玉 娇 案 、 罗彩 霞事件 、 成 都公 交 车 燃 烧 、 “ 5 7 ” 交通 肇事案 。
中国经济未来最有前景的十大行业和领域
中国经济未来最有前景的十大行业和领域中国经济未来最有前景的十大行业和领域中国经济存在的主要机会,分为三个部分:中国政府目前手中控制的资源到底有多少;中国经济的增长的潜力;中国经济未来最有前景的行业和领域。
中国政府家底是多少呢?不计其数,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全国所有的土地、森林、湖泊、矿山等等自然资源,这些资源的价值是不可限量的,政府在非常时刻可能会动用一切手段,而出售这些国有资产是最简单、最有成效的办法;二、政府拥有中央银行,可以在出现还债困难时,直接开动印钞机;三、政府控制了1XXXX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四、政府拥有大量国有企业的股权、其价值数以万亿计;五、政府每年可以从老百姓手里收取5万亿左右的税收及其他财政收入,而且只要经济不出现大的波动,这个数字将会以15%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增长,政府还拥有加税的权利;六、政府拥有军队、司法等强制国家机器可以在非常时期采用强制手段。
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潜力:一、中国人口基数大,市场潜力无穷,消费者尽管很穷,但是吃穿用住行、生老病死等刚性的消费支出潜在的市场容量相当大;二、中国已经出现了富裕阶层,奢侈消费潜力巨大,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三、人口素质逐步提高,劳动力素质逐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生产效率提高的潜力较大;四、国家利用对经济的控制力,引导市场发展的力量不可小视;五、三十年的改革发展已经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六、城市化是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城市化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公共服务需求等等一系列需求;七、中国企业慢慢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争夺资源和市场等等。
中国未来最有前景的行业是什么?我写这一段的主要目的是给大家择业、投资等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指导意见。
按照前景的优劣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行业:1、排在第一位的是水务行业,包括水资源、污水处理、海水淡化技术等。
很多朋友或许会说,为什么会是水呢?因为水是一种谁也离不开的、不可替代的、再生有较大成本的资源;而某种资源价值的高低取决于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或者说资源的稀缺性。
【论文】中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分析与研究论文报告
【关键字】论文中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分析与研究论文报告“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必然趋势和动力核心提示:当前影响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尤其是外需的萎缩对国内经济带来的负效应需要内需来添补。
而从内生发展动力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
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影响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尤其是外需的萎缩对国内经济带来的负效应需要内需来添补。
而从内生发展动力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
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经济发展和就业空间,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当前影响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尤其是外需的萎缩对国内经济带来的负效应需要内需来添补,而从中国内生发展动力看,城镇化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
继续加快城镇化建设,仍将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近几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已步入快速发展期。
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1.7亿增加到2011年的6.9亿,30多年来增加了5亿人,其中有相当数量是进城的农民工。
城镇人口的比重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1年的51.3%;农村人口比重由82.1%下降到48.7%。
2011年,城镇人口达69079万人,比上年增加2100万人,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与上年相比,上升1.32个百分点;乡村人口65656万人,减少1456万人。
城镇人口比乡村人口多3423万人。
世界城镇化历史表明,城镇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城镇化率处于30%-70%之间是城镇化中期阶段,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十六大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2002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096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来30年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趋势一.未来30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未来二十年是中国区域经济变化最剧烈的时期。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经济格局也将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
(一)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继续扩大,人均收入差距可望缩小随着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地带仍将是投资的热点地区。
首先,从石油、铁矿、粮食、棉花等重要资源的供给来看,国内的储量不足;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大多是从资源开发起步的,而资源开发一般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等特点,勘察开发和生产的成本高。
海外进口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仍具有较大的竞争力,我国的产业结构将偏重于制造业而非采掘业,虽然东部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不断加快,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布局的重心仍在沿海。
其次,沿海地区的产业密集度高,企业之间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分工关系,以降低生产成本。
再次,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相对较低。
西部建设所需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往往高出沿海城市好几倍,这自然会影响到对西部投资的经济效果。
另外,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国土面积小,社会管理成本低。
西部地区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事业总水平明显低于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管理水平低,管理成本高。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西部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与东部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有望缩小。
为了改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国家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财政转移支付和用于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的资金也会不断增加。
政府投资的倾斜有利于提高西部地区人民收入的提高。
东西合作的加强、城市规模的扩大、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企业活力的提高,不仅能够增加就业,而且能够提高工资水平。
随着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改善、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全国劳动力市场的建立,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和人口将随着东部地区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向东部地区流动,西部地区的人口可能出现减少的趋势。
“分子”增加,“分母”减少,人均收入必然增加,相应东部地区的“分子”“分母”同比例增加,因此二者的差距是有望缩小的。
(二)三大城市群继续主导中国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显著特征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经济规模占全国的比重越来越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引擎。
长三角在上海的辐射带动下,外资增长迅猛,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加工基地。
未来30年,长三角的腹地将继续扩大,江苏、浙江全部、安徽一部分地区都将进入长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地区将和香港、澳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其优势更大,辐射力更强。
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各大城市特色和优势十分明显,互补作用强,北京具有政治、文化和高科技的优势、天津具有港口和制造业的优势,石家庄具有商贸业的优势,一旦突破行政的藩篱,发展潜力就会迅速释放出来。
可以肯定,三大城市群在未来30年仍将主导中国经济的发展,其他地区都难以望其项背。
(三)一大批中等城市成长为大城市,新的城市群不断涌现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和城市建设方针的改变,抑制大城市发展的诸多因素将不复存在,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将大大加快。
中等城市最有发展潜力,且多是区域经济的中心,随着户籍制度的变革和市场化的推进,许多中等城市将迅速成长为大城市。
到2030年,我国100万人以上的城市数量将超过100座,50万人以上的城市数量将超过200座,绝大多数的地区级城市都将跻身于大城市的行列。
省域范围内将形成多个经济中心,规模不等的城市大都是相应不同范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它们不仅集聚着区域内先进的制造业,也是区域内的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对区域的经济活动起着调节、辐射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省的经济中心有可能与行政中心出现偏离,比如已经形成或初见端倪的新的省内经济中心有青岛、大连、厦门、深圳、包头等等。
此外,随着各省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各省区经济的发展,会逐步改变省内单一经济中心的格局,逐步发展起一批新的经济增长极。
除了三大城市群之外,新的城市群将不断涌现。
现在已露端倪的有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江淮地区、湖南中部、吉林中部、北部湾、天山北坡等都有希望成为新的城市群。
大大小小的城市群、产业带和经济圈将推动区域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并对“诸侯经济”形成冲击。
(四)京广线中段和长江中游地区可望崛起这一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和安徽的沿江沿湖地区,以前被称为中原五省,是中国交通条件最好,资源比较丰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却比较缓慢。
近年来,经济发展开始加速,优势重新显现出来。
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的经济区,如武汉、襄樊、宜昌三角区,长沙、株州、湘潭经济区,南昌、九江和景德镇经济区,安徽沿江经济带。
京广铁路沿线的大中城市发展很快,武汉、长沙、郑州三大城市呈遥相呼应之势。
钢铁、汽车、食品、机械制造等产业已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这一地区有望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地区以满足内需为主的消费品、中间产品和投资品并重的制造业中心。
(五)中国经济重心有北移的趋势中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东南沿海地区,这是由不同区域所具备的各方面的条件决定的。
改革开放以来,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两处形成了中国经济增长核心区。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经济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带动二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
从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心向西的转移存在着一些客观限制。
无论从历史的发展,还是从区位条件来分析,北部沿海地区有足够的理由成为潜在经济增长核心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水资源条件的改善,制约北部沿海地区发展的因素将逐步化解,经济重心向北转移的趋势有可能成为现实,广义的环渤海地区的重化工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
(六)国际合作继续加快,次区域经济合作加强1978年以来,中国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在深化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适应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往来。
对外开放的空间格局由80年代的沿海逐步扩大到90年代的沿江、沿边和广大内陆城市,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多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经济发展格局。
美国的金融危机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为了化解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将不断加快,中国与相邻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将得到加强,逐步形成若干个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区。
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包括中国的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与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东部地区、蒙古;东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包括中国的华南、西南地区与东南亚诸国;中亚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包括中国的西北地区与中亚诸国;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包括中国西南西北地区与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等国。
中国周边次区域经济合作区的形成和发展必将有利于中国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格局,加速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
二、未来30年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趋势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速度的快慢,最终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根据国际城市化的规律性,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以后,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因此,21世纪,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将会加快,并逐渐缩小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城市发展也将出现多样化的态势。
(一)我国将进入加速城市化时期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已经成功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国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已经具备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1.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将有力地推动城市化进程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2020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
我国国民经济已步入平稳发展的阶段,这无疑为城市化的加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改革的深入为城市化加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的城乡隔离的二元结构将会改变,现行的户籍制度将根本改革,影响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将基本消除,过去在一定程度上被压抑的城市化潜能将得到释放。
城市化同工业化、城市化同经济增长的关系将渐趋协调,城市在外延上的扩张的同时,注重内涵发展壮大将为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特别是多数中等城市和小城市,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经济实力和素质的增强和提高,对城市化将形成明显的推动。
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也将由于户籍制度的松动、社会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大,人口增长速度也会加快。
此外,大城市的辐射作用,对中小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3.城市化发展规律表明我国将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根据发达国家走过的城市化道路来分析,城市化的发展从起步开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早期、中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城市化水平在10%至30%以下为早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在30%至70%之间为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为成熟期阶段。
城市化中期阶段所耗用的时间,一般比早期阶段所耗用的时间少,如英国在城市化中期所耗用的时间比早期阶段少一半,也就是说,在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将是加速发展的时期。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超过40%,可以预料,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加快。
(二)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城市化水平决定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和人口城市化的各项政策,但城市化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惯性作用。
根据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许多专家进行了预测。
据有关专家预测,进入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每年可增长1个百分点,高于1949~1997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也高于1979~1999年的平均发展速度。
到203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超过70%,全国的总人口达到15亿,市镇总人口将超过10亿。
城市化不仅仅是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且也是文化扩散和融合交替发展的过程,因此,影响城市化的因素是众多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而且有自然、历史以及人文等因素,要把所有的因素都考虑其中,做出令人信服和十分精确的预测,几乎是不可能的。
根据事物发展的历史趋势,综合考虑影响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做出相对的大致的预测,是有一定意义的。
(三)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功能作用将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和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对城市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因此,未来中国城市将向国际化、连绵化、生态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1.国际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城市与世界交往日渐频繁,城市发展的国际性因素逐年增多,中国的一些特大城市将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国际化大都市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产物,早在19世纪初,伦敦已成为国际性的城市,近30年来,由于生产力与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建设国际性城市已成为世界各国大城市发展的趋势。
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也迅速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一些大的跨国公司纷纷在各国设立分支机构;国际金融业务不断扩大,促进了各国金融体系的国际化;现代化交通和通讯使空间概念大大改变,为国际化都市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