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心电图的解读及正常心电图的特征

合集下载

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是

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是

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是一、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1. 心率:正常范围为60-100次/分钟。

心率偏低称为心动过缓,偏高称为心动过速。

2. R-R间期:指两个R波之间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6-1.2秒。

R-R间期偏短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原因引起,偏长则可能是由于窦性心律不齐等原因引起。

3. 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08-0.12秒。

P波的增宽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房颤等原因引起,P波的缺失可能是由于房性停博、心房颤动等原因引起。

4. PR间期:指从P波的开始到Q波的开始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12-0.20秒。

PR间期延长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等原因引起,缩短可能是房室早搏等原因引起。

5. 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06-0.10秒。

QRS波群的增宽可能是由于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原因引起。

6. QT间期:指从Q波的开始到T波的结束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36-0.44秒。

QT间期延长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7. ST段:指从QRS波群的结束到T波的开始的水平段,正常范围为-0.5-0.5毫伏。

ST段的抬高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原因引起。

8. T波:代表心室复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16-0.36秒。

T波的倒置或宽厚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二、治疗方法1. 心脏复苏:心脏复苏是指在心脏停跳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心脏重新开始跳动。

包括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和电除颤等。

2. 药物治疗:心电图异常还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

例如心律平、贝塔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可以用来控制心律失常,一氧化氮等药物可以用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

3. 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是植入在病人体内的一个小装置,通过电极与心脏连接,可在需要时向心脏输送电信号,以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心率。

常见的有单腔起搏器和双腔起搏器。

三、注意事项1. 了解病史: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以及药物过敏等情况,有助于更好地诊断和治疗。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征分析与解读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征分析与解读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征分析与解读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变化而获得的一种医学检查方法。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征的分析与解读对于心脏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正常心电图波形特征进行详细解读。

1. P波P波是心房除极过程的反映,代表心房肌收缩。

在正常心电图中,P波应呈现正向波形,通常为圆锥形,时间上限不超过0.12秒,并且形态应该一致。

异常的P波形态可能暗示心脏病变或心房电活动异常。

2. PR间期PR间期是P波起始至QRS波群起始的时间,代表心房传导至心室的时间。

在正常心电图中,PR间期一般为0.12-0.20秒,过长或过短的PR间期可能提示房室传导障碍或心脏疾病。

3. QRS波群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过程的电活动。

在正常心电图中,QRS波群时间一般在0.06-0.10秒之间,形态应该呈现正向波形。

异常的QRS波群形态可能暗示室性异位灶的存在或心室传导异常。

4. ST段ST段是QRS波群终止至T波起始的水平线段。

在正常心电图中,ST段呈现与基线平行的水平线,如果ST段出现下斜或上斜,则可能暗示心肌缺血或心肌损伤。

5. T波T波代表心室复极过程的电活动。

在正常心电图中,T波应该是正向的,形态多样,但一致。

尖、高或倒置的T波可能提示心肌缺血、心肌损伤或电解质异常。

6. QT间期QT间期是心室除极至再极化完成的时间,代表心室去极化和复极化的总时间。

在正常心电图中,QT间期与心率密切相关,需要根据心率进行校正。

过长或过短的QT间期可能提示心室去极化异常或心脏电解质异常。

通过对正常心电图波形特征的准确分析与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心脏电活动的异常情况,进一步指导诊断和治疗。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正常心电图波形特征也会受到年龄、性别、体位、心率、心电图导联位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接受心电图检查时,医生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行判断。

总结起来,正常心电图波形特征分析与解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心脏疾病筛查和诊断手段。

诊断心电图知识点总结

诊断心电图知识点总结

诊断心电图知识点总结一、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来反映心脏功能的一种检查方法。

心脏的电活动主要由心脏肌细胞的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所产生,这种电活动可以在体表上被检测到并记录下来。

心电图的记录是通过体表电极将心脏的电活动传导到纸上形成图形来完成的。

心电图的记录包括心电图波形(P波、QRS波和T波)和时间间隔的测量,通过对心电图的分析可以获得心脏的许多信息,例如心率、心律、心室肥大、心室复极化异常等。

二、正常心电图的特征1. P波:P波是心房去极化的电活动,代表心房收缩。

在心电图上,P波通常应该是正向的,并且形态规则,持续时间正常。

2. PR间期:PR间期是P波结束到QRS波开始的时间间隔,它代表心房去极化到心室去极化的传导时间。

正常情况下,PR间期的持续时间应该在0.12-0.20秒之间。

3. QRS波:QRS波是心室去极化的电活动,代表心室收缩。

在心电图上,QRS波通常应该是对称的,形态规则,持续时间正常。

4. ST段:ST段是心室去极化到复极化的时间间隔,它代表心室肌收缩的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ST段应该是等电位水平的,并且与基线平行。

5. T波:T波是心室复极化的电活动,代表心室舒张。

在心电图上,T波通常应该是对称的,形态规则,持续时间正常。

6. QT间期:QT间期是心室去极化的整个时间间隔,它代表心室去极化的总时间。

正常情况下,QT间期的持续时间应该在0.35-0.44秒之间。

以上是正常心电图的一些特征,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了解这些特征可以帮助他们快速诊断心电图的异常情况。

三、心律失常的诊断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搏动节律异常,主要包括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和心律不齐等情况。

心电图的诊断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心动过缓:心动过缓是指心率低于60次/分钟,常见的心动过缓有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在心电图上,可以通过测量RR间期和观察P波与QRS波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心动过缓的类型。

正常心电图知识点总结

正常心电图知识点总结

正常心电图知识点总结一、心电图的基本概念1. 心电图的产生原理心脏是一个由心肌组成的具有自主节律、自动传导和兴奋传导功能的脏器,心肌细胞通过电生理活动产生的电信号,产生心脏电活动。

这种电活动经皮肤表面传导到表面的电极上,形成的记录称为心电图。

2. 心电图的记录方法心电图是通过将心脏电活动传导到体表上,经过放大、滤波、放大和记录等步骤,形成纸带上的图形。

常见的记录方法有静态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

静态心电图是通过将电极贴在患者的皮肤上,记录一段时间内的心电活动。

动态心电图通常是指24小时动态心电图,通过患者佩戴便携式心电图仪器,持续记录24小时内的心电活动。

3. 心电图的波形正常心电图包含有P波、QRS波群和T波,它们代表了心脏不同阶段的电活动。

P波代表心房的兴奋传导,QRS波群代表心室的兴奋传导,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

这些波形的形态和持续时间都可以用来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

二、正常心电图的特征1. P波P波是由心房兴奋传导所产生的,其形态应该是相对正常的,持续时间通常在0.06-0.12秒之间。

在Ⅱ、Ⅲ和aVF导联中,P波应该是正向的,而在aVR导联中为负向。

2. PR间期PR间期是指从P波开始到QRS波群开始的时间,通常持续时间在0.12-0.2秒之间。

正常的PR间期可以反映房室结和心室肌细胞的兴奋传导情况,对于心房、心室和传导系统的异常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3. QRS波群QRS波群是由心室兴奋传导所产生的,其持续时间应该在0.06-0.1秒之间。

在Ⅰ、aVL、V5和V6导联中,QRS波群应该是正向的;在Ⅱ、Ⅲ和aVF导联中,QRS波群应该是负向的。

4. ST段ST段是从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的一段时间,通常是等电位的。

ST段的抬高或压低可以反映心肌缺血或损伤等病理性改变。

5. T波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其形态应该是相对正常的,通常是正向的。

T波的改变可以反映心肌再极化异常,如低钾血症、心肌缺血和心肌病等疾病。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解读与识别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解读与识别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解读与识别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通过记录心肌电活动变化而得到的一种图形记录。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解读与识别对于评估心脏健康和诊断心脏疾病至关重要。

在正常心电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系列特征明显的波形。

1. 正常心电图的标准导联常用的心电图标准导联有12导联,包括I、II、III、aVR、aVL、aVF、V1-V6。

这些导联可同时或分别对心脏进行观察,并提供全面的心脏电活动信息。

2. P波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正常心电图中的P波通常呈现正常形态,宽度小于0.12秒,高度不超过2.5mm,并且在所有导联上形态应该一致。

P波的异常形态可能表明心房除极过程异常,如房性异位心律、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

3. QRS波群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过程,具有更大的振幅和更长的持续时间。

正常QRS波群通常呈现三相形态,并且持续时间在0.06秒至0.1秒之间。

不同导联上的QRS波形应高度一致。

QRS波群变异可能表明心室除极过程异常,如束支传导阻滞、心室肥厚或室性异位心律。

4. ST段和T波ST段是从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的水平段。

正常情况下,ST段应该是等电位的,即与基线平行。

T波代表心室再极化过程,通常是正向的。

ST段抬高或压低以及T波倒置可能表明心肌缺血或其他心肌病变。

5. QT间期QT间期从QRS波群的开始到T波结束的时间。

正常QT间期的长短与心率有关,一般认为0.36秒至0.44秒是正常范围。

QT间期延长可能与心室复极异常有关,如药物引起的QT间期延长或遗传性长QT综合征。

6. 心率和心律正常心电图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相邻两个R波的时间间隔来确定心率。

正常成人的静息心率通常在60-100次/分钟之间。

心律通常是规则的。

心率过缓或过快以及心律失常可能是心脏疾病的指标。

7. 微小波形除了以上主要波形以外,正常心电图中还可能出现一些微小波形,如U波、房性少波或房室交界区折返波。

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和解读方法

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和解读方法

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和解读方法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检测心脏功能的一种常用方法。

在心电图上,不同的波形代表了心脏在不同阶段的电活动,通过对波形的解读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疾病,评估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

下面是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和解读方法。

1. P波:P波是心房除极的电活动,代表了心房的收缩。

正常情况下,P波应为向上的波形,持续时间应该小于0.12秒。

如果P波呈现异常形态或存在P波消失,则可能表示患者存在心房扩大、心房颤动等问题。

2. PR间期:PR间期是从P波开始到QRS波群开始的时间,反映了心房传导到心室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PR间期应为0.12-0.20秒。

在某些心脏疾病中,PR 间期可能会延长,表示心房与心室传导存在问题。

3. QRS波群:QRS波群是心室除极的电活动,代表了心室的收缩。

正常情况下,QRS波群应为向下的波形,持续时间一般在0.06-0.10秒之间。

如果QRS波群呈现异常形态,可能表示存在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等疾病。

4. ST段:ST段标志着心室收缩结束到复极开始的时间,反映了心室肌肉的缺血或损伤情况。

正常情况下,ST段应在等电位线上,如果ST段呈现抬高或压低的情况,可能表示患者存在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问题。

5. T波:T波是心室复极的电活动,代表了心室的充分复极和恢复。

正常情况下,T波应为向上的波形,如果T波呈现异常形态,可能表示心室电解负荷失衡、电解负荷异常等问题。

6. QT间期:QT间期是从QRS波群开始到T波结束的时间,代表了心室的去极化和复极化。

正常情况下,QT间期应根据心率进行校正,并且男性和女性的标准有所区别。

如果QT间期延长,可能表示患者存在心动过缓、心肌炎等问题。

解读心电图的方法:1. 观察整体波形特征:首先需要观察整个心电图的波形特征,包括是否存在异常形态、是否有漏搏或心律失常等。

这些整体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心脏疾病。

2. 计算各个间期的时间:根据心电图上的标尺,可以精确测量P波、PR间期、QRS波群、ST段、T波、QT间期等的时间长度。

心电图的正常图形解读与异常判读

心电图的正常图形解读与异常判读

心电图的正常图形解读与异常判读一、什么是心电图?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利用心脏肌肉在工作时产生的电活动记录下来的一种检查方法。

通过测量心脏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电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特定的波形图形,可以了解心脏是否存在异常。

二、正常心电图的特征1. P波:P波代表房室结激动传导,通常应该是呈正向并尖锐而对称的波峰。

2. QRS波群:QRS波群代表室性激动传导过程,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波峰和凹陷,其中R峰为最高点。

3. T波:T波代表室性肌肉复极化过程,应该是倾斜向上并光滑的。

三、常见异常心电图1. 心率失常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时,P波消失且心房未能同步收缩。

房室传导阻滞:QRS间期延长或QRS波形变异。

室性早搏:提前出现一个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2. 心室肥厚左心室肥厚:R波振幅增高、胸前导联的S波深度增加。

右心室肥厚:右胸导联V1中,R波增高或者S波减低。

3. 心脏缺血缺血性ST段改变:ST段抬高或压低超过0.1mV。

心肌梗死:出现持续性ST段抬高和Q波。

4. 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加快,P波形态正常。

室性心动过速:心率加快,QRS波形畸形。

5. 其他异常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钙、低镁等可以引起T波改变。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类)可引起心电图异常。

四、专业判读与建议对于一份心电图的判断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以下是一般的建议:1. 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分析。

2. 判断是否存在临床症状和体征。

3. 检查患者的基础资料,如年龄、疾病史等。

4. 结合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如心肌酶谱、心脏超声等。

五、心电图的应用心电图不仅可以用于判断患者的疾病情况,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1. 心电监测: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电活动,对病情进行及时评估。

2. 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通过心电图的分析,确定异常节律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评估药物疗效:观察药物对心脏电活动的影响,调整治疗方案。

心电图中正常心脏电活动的特征波形

心电图中正常心脏电活动的特征波形

心电图中正常心脏电活动的特征波形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查工具,用于评估心脏是否正常工作。

在正常心脏电活动中,可观察到多个特征波形,其中包括P波、PR间期、QRS波群、ST段和T波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特征波形以及它们在心电图中的表现。

1. P波:P波是心房肌收缩过程中产生的电活动。

在心电图中,P波通常呈现为一个向上的波形,持续时间约0.08秒,高度小于2.5毫伏。

正常情况下,每一个心跳都会有一个P波,表示心房的收缩。

两个连续的P波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隔,即正常的心率。

2. PR间期:PR间期是指P波开始到QRS波群开始的时间间隔。

在心电图中,PR间期通常为0.12秒到0.20秒之间。

该间期表示心房在收缩后传导到心室的时间,若过长说明传导系统可能存在问题。

3. QRS波群:QRS波群是指心室肌收缩过程中产生的电活动。

在心电图中,QRS波群通常表现为一个向下的Q波,后跟一个向上的R波,最后是一个向下的S波。

正常情况下,QRS波群的持续时间约为0.06秒至0.10秒,高度小于2.5毫伏。

QRS波群代表心室的收缩,其形态和持续时间可以用来判断心室的肌肉质量和电活动的传导情况。

4. ST段:ST段是QRS波群后到T波开始的水平线段。

在心电图中,ST段应该是平坦的,与基线水平对齐。

ST段偏移可表示心肌缺血或损伤的存在。

ST段抬高可能是心肌梗死的表现,而ST段压低则可能出现心肌缺血。

5. T波:T波是心室肌复极过程中产生的电活动。

在心电图中,T波通常为一个向上的波形,持续时间约为0.10秒至0.25秒,高度小于5毫伏。

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其形态和持续时间可用于评估心室肌肉质量和电活动的传导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描述的波形是正常心脏电活动的特征。

如果出现异常的波形,如疑似心房颤动、心室颤动、束支传导阻滞等,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心电图是评估心脏状况的重要工具,但临床医生通常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3心电图的解读及正常心电图的特征(精编资料 )

3心电图的解读及正常心电图的特征(精编资料 )

---------------------------------------------------------------最新资料推荐------------------------------------------------------ 3心电图的解读及正常心电图的特征(精编资料) 心电图的解读及正常心电图的特征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一、心电图的解读最常用的心电图记录仪是使用热敏打印纸的直接记录型仪器。

现在数字化记录仪是最广泛使用的工具。

无线心电图设备也越来越普遍。

心脏的电活动通过金属线传导到放在不同位置的称为导联的金属板,心电图能够记录这些电活动。

标准 12 导联心电图(I、II、III、VR、VL、VF 和 V1-V6)必须用 3、6 或 12 个同时记录的导联同时操作,这取决于心电图通道的数目。

心电图导联便于操作,并根据它们解剖的连续顺序(VL、I、VR、II、VF、III)进行恰当标识。

这有助于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时显示两个相邻导联的任何 ST 段的偏移。

心脏产生的电流通过线路或由无线电传输给记录装置,这个装置基本由一个能放大电信号的放大器和一个能移动标记针的电流计组成。

电流针的移动与患者心脏产生的电位幅度一致。

这个电位有一个向量的表达。

标记针记录正向或负向的投影依赖于特定导联的外置电极是面向1 / 13除极或复极向量的头端还是尾端电流针的移动与患者心脏产生的电位幅度一致。

这个电位有一个向量的表达。

标记针记录正向或负向的投影依赖于特定导联的外置电极是面向除极或复极向量的头端还是尾端(对应电偶的正电荷或负电荷),而不管电流强度是移近还是远离导联的正极。

尽管不是必须由医生进行心电图描记,但也要受过培训的人员操作。

在分析心电图之前,必须确保记录准确(II=I+III)、校准精确(1cm=1mV)并有平滑坡度的校准曲线。

电压通常是 1cm=1mV,记录速度是 25mm/s。

心电图的正常解读与异常分析

心电图的正常解读与异常分析

心电图的正常解读与异常分析一、引言心电图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通过电极记录心脏传导系统产生的电信号,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

正常的心电图结果可以提供有关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信息,并且能够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各种心脏病变。

本文旨在介绍心电图正常解读以及常见异常分析。

二、心电图的正常解读1. 心电图采集过程心电图采集需要将导联贴到患者的胸部和四肢上,形成12个标准导联或多道心房导联。

经过放大、滤波和放大等处理后,信号被记录下来。

2. 基本波形与间期(1) P波:代表心房除极,应该是尖锐且对称的。

(2) PR间期:指P波开始到QRS波群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12-0.20秒。

(3) QRS波群:代表室壁起搏除极,其中QRS应该窄于0.10秒。

(4) QT间期:从QRS波群开始到T波结束所经历的时间,正常范围应根据性别和心率来调整。

(5) ST段:是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的水平线段,通常应与基线相平行。

3. 心率的计算心电图上的每小格可以代表0.04秒,标准心电图纸上每一厘米有25个小格。

通过数出R波数量并除以时间长度,可以得到心率。

正常的成人心率范围在60-100次/分。

4. 等电位线与导联间关系等电位线是指处于静息状态下测得的心肌细胞脱极后呈现出等电势状态时的记录。

每个导联都记录了不同位置和角度下的信号,从而提供了全面的视角和信息。

三、常见异常分析1.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心房颤动是一种快速而不规则的心跳,由心脏上部产生连续且不协调的搏动。

在心电图上,R波消失了,并且看不到P波;代之以快速、细小而不规则振动。

2. 房室传导阻滞(1)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延长,大于0.20秒。

(2)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主要特征是室上性搏动被逐渐地舍弃而未前传到心室。

(3)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指的是心房激动无法通过房室结到达心室。

3.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表示心脏供血不足,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心电图波形的正常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心电图波形的正常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心电图波形的正常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心电图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工具,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

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医生会观察并分析心电图波形的特征,以了解患者心脏的电活动情况。

正常的心电图波形具有一定的特征,它们反映了心脏在不同阶段的电活动和传导状态。

以下是心电图波形的正常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的详细描述。

1. P波:P波代表心房的收缩。

正常情况下,P波应为正向波,振幅通常小于0.25mV。

P波的时限通常在0.08-0.12秒之间。

如果P波异常,可能表明存在心房肥大、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等异常情况。

2. PR间期:PR间期是指从P波的起点到QRS波群起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正常情况下,PR间期在0.12-0.20秒之间。

PR间期的延长可能表明房室传导阻滞。

3. QRS波群:QRS波群代表心室的除极和收缩。

正常情况下,QRS波群通常呈现为一个小的Q波、一个向上的R波和一个向下的S波。

QRS波群的时限一般在0.08-0.12秒之间。

如果QRS波群持续时间延长,可能表明存在心室肥大、束支阻滞或室性心律失常等异常。

4. ST段:ST段位于QRS波群结束时到T波开始之间。

正常情况下,ST段应与基线水平保持平行。

ST段的抬高或压低可能表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心室肥厚等异常。

5. T波: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

在正常情况下,T波通常为正向波,形状可以是圆润或稍微尖锐。

T波的振幅与QRS波群的振幅相仿。

T波的倒置或高耸可能表明心肌缺血或电解质紊乱等异常。

6. QT间期:QT间期是指从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间隔。

正常情况下,QT间期会随心率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如果QT间期延长,可能表明存在心室肌抑制、电解质紊乱或药物影响等异常。

心电图波形的正常特征对于诊断心脏疾病和监测患者的病情非常重要。

通过分析心电图波形,医生可以判断心脏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等病变。

例如,心房颤动常常表现为无规则的心房波,QRS波群正常。

心电图分析标准

心电图分析标准

心电图分析标准1.引言心电图(gram,简称ECG)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而绘制的图形,被广泛用于诊断心脏疾病和评估心脏功能。

心电图分析是通过对心电图图像进行解读和判断,来确定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电图分析标准,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心电图结果。

2.心电图波形解读心电图包含多个波形,每个波形代表不同的心脏电活动。

以下是常见的心电图波形及其解读:P波:表示心房收缩(atrial n)的电活动。

QRS波群:代表心室收缩(___)的电活动。

T波:反映心室复极(ventricular ___)的过程。

3.常见心电图异常心电图的异常可以提示心脏疾病或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及其可能的意义:心律失常(arrhythmia):包括心率过快或过缓、心跳不规则等。

这些异常可能与心脏节律异常或其他心脏病症相关。

心室肥大(ventricular ___):心电图上的QRS波群增大或扩展,可能表示心室肥大,可能由高血压等因素引起。

Q波变异(Q wave abnormalities):Q波过度深大或消失,可能表示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肌损伤。

ST段异常(ST segment abnormalities):ST段抬高或压低,可能与心肌缺血、心肌损伤或其他疾病相关。

4.心电图评价心电图的评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包括波形解读、异常判断以及与患者症状和病史的结合。

下面是一些评价心电图的常见要点:心率(heart rate):正常成年人的心率通常在60-100次/分钟,心率过快或过慢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

R-R 间期(R-R intervals):用于检测心率的规律性,间期不规则可能提示心律失常。

P波和PR间期(P waves and PR intervals):评价心房收缩是否正常,正常情况下P波存在且PR间期在0.12-0.20秒之间。

QRS波群时限(QRS n):正常情况下QRS时限不超过0.12秒,超过该值可能表示心室传导异常。

正常心电图解读

正常心电图解读
心电图机通过导联系统将心脏电信号传导到记录纸上,形成心电图图形。
心电图机有多种导联方式,常用的有12导联和18导联。
导联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医生对患者的诊断需求。
P波
QRS波群
T波
QT间期
01
02
03
04
反映心脏左右心房的电生理活动,正常值小于0.12秒。
反映心脏左右心室的电生理活动,正常值在0.06-0.10秒之间。
诊断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心电图上出现ST段和T波的异常改变,提示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VS
心电图的监测有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心肌缺血药物等。
非药物治疗
心电图的监测有助于医生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非药物治疗,如心脏康复训练、导管消融等。
反映心脏心室肌的复极化过程,正常值在-0.5~+0.5mV之间。
指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正常值在0.32~0.44秒之间。
02
CHAPTER
正常心电图解读
总结词
P波代表左右心房的除极过程,是心电图的第一个波。
详细描述
P波在正P波的形态在某些导联上可以略有差异,这是由于心房除极过程中不同部位的电位差所引起的。
心房的电信号异常,导致心跳提前。
房性早搏
心房的电信号异常,导致心跳不规则。
心房颤动
心房的电信号异常,导致心跳传导受阻。
房室传导阻滞
心室的电信号异常,导致心跳提前。
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
室颤
心室的电信号异常,导致心跳过快。
心室的电信号异常,导致心跳不规则。
03
02
01
窦房结的电信号传导受阻。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分类和解读方法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分类和解读方法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分类和解读方法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是记录心脏电活动的一种常见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通过心电图的分类和解读,医生可以了解心脏的节律、传导异常、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等情况,对诊断心脏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正常心电图波形的分类和解读方法,并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一、心电图波形的分类1. P 波:P 波代表心房的除极(depolarization)。

正常情况下,心房除极由窦房结发起,呈向上的双峰波。

异常的 P 波可能表明心房扩大或房室传导异常。

2. PR 间期:PR 间期是指从 P 波开始到下一波群(QRS 波群)起点的时间。

正常 PR 间期为0.12-0.20 秒。

延长的 PR 间期可能表明房室传导延缓。

3. QRS 波群:QRS 波群反映的是心室的除极(depolarization)过程。

正常情况下,QRS 波群较短且呈尖峰状。

QRS 波群持续时间超过 0.12 秒可能提示束支传导阻滞、心室肥厚或其他心脏病变。

4. ST 段:ST 段是连接 QRS 波群和 T 波的水平线段。

在正常心电图中,ST 段应该是等位线,并与基线平行。

ST 段的抬高或压低可能表明心肌缺血或心肌损伤。

5. T 波:T 波代表心室的复极(repolarization)。

正常的 T 波应该是正向的,即向上的波峰。

T 波的倒置或高耸可能表明心肌缺血、心肌炎症或电解质紊乱。

6. QT 间期:QT 间期是指从 QRS 波群起始到 T 波结束的时间。

正常 QT 间期因年龄和心率而异。

QT 间期延长可能表明心室肌动作电位延长,从而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

二、解读心电图波形的方法1. 分析节律与心率:首先,观察 P 波与 R 波的间距,以确定心率的规律性。

正常情况下,心房和心室的节律应该规律且一致。

2. 优先检查 P 波形态:正常的 P 波形态应该是双峰的,且振幅适中。

异常的 P 波形态可能表明心房扩大或房室传导异常。

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分析心电图波形是临床上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血管疾病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

通过观察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判断心脏的电传导情况、心律和心肌梗死等心脏病变的存在与程度。

下面将对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

1. P波:P波是由心房除极产生的电势波。

正常情况下,P波应呈现一个正向的、圆顶和圆底的形态。

P波的持续时间通常在0.08秒以内,高度在2.5毫伏左右。

异常P波可能表现为延长、增高或变形,这可能是心房扩大、心肌梗死或传导异常的表现。

2. PR间期:PR间期是指P波开始到QRS波群起始的时间间隔,反映了心脏房室传导时间。

正常PR间期在0.12-0.20秒之间。

若PR间期延长可能表明房室传导延迟,如房室传导阻滞。

若PR间期缩短可能表明房室旁道传导。

3. QRS波群:QRS波群用于评估心室的除极情况。

QRS波群通常应该小于0.12秒,呈现一个向下的Q波、一个向上的R波和一个向下的S波。

QRS波群的增宽可能表明室内传导系统的异常,如束支传导阻滞。

而QRS波群增高可能是心机梗死的表现。

4. ST段:ST段在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之间。

ST段的形态通常应该是水平或稍微上斜的。

若ST段呈现抬高或下降的情况可能是心肌缺血或损伤的表现。

5. T波: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

T波应该是圆顶和圆底的,与QRS波群形态相反。

正常情况下,T波的振幅不应该超过QRS波群振幅的一半。

异常T波可能表明心绞痛、心肌梗死或电解质紊乱等疾病的存在。

6. QT间期:QT间期是指心室起搏至复极的完全过程,它是室颤和室速的易感性指标。

正常情况下,QT间期在男性小于0.44秒,女性小于0.46秒。

若QT间期延长可能会导致心室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

通过对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心脏的除极传导情况、心律状态以及心肌的缺血和损伤情况。

这对于诊断心血管疾病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3心电图的解读及正常心电图的特征

3心电图的解读及正常心电图的特征

心电图的解读及正常心电图的特征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一、心电图的解读最常用的心电图记录仪是使用热敏打印纸的直接记录型仪器。

现在数字化记录仪是最广泛使用的工具。

无线心电图设备也越来越普遍。

心脏的电活动通过金属线传导到放在不同位置的称为导联的金属板,心电图能够记录这些电活动。

标准12导联心电图(I、II、III、VR、VL、VF和V1-V6)必须用3、6或12个同时记录的导联同时操作,这取决于心电图通道的数目。

心电图导联便于操作,并根据它们解剖的连续顺序(VL、I、VR、II、VF、III)进行恰当标识。

这有助于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时显示两个相邻导联的任何ST段的偏移。

心脏产生的电流通过线路或由无线电传输给记录装置,这个装置基本由一个能放大电信号的放大器和一个能移动标记针的电流计组成。

电流针的移动与患者心脏产生的电位幅度一致。

这个电位有一个向量的表达。

标记针记录正向或负向的投影依赖于特定导联的外置电极是面向除极或复极向量的头端还是尾端(对应电偶的正电荷或负电荷),而不管电流强度是移近还是远离导联的正极。

尽管不是必须由医生进行心电图描记,但也要受过培训的人员操作。

在分析心电图之前,必须确保记录准确(II=I+III)、校准精确(1cm=1mV)并有平滑坡度的校准曲线。

电压通常是1cm=1mV,记录速度是25mm/s。

ST段的细微变化在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十分重要,为了更好的分析这些变化,有时会将心电图适当的放大以便于观察。

解读心电图可以是人工解读或者自动解读。

尽管现代心电图设备能够对异常心电图进行推测诊断,但我们不能仅仅完全依靠自动解读来获取诊断。

通常对不同间期和波形(心率、PR、P、QRS、QT)采用自动测量。

但仍然建议临床医生对自动解读的心电图诊断应进行仔细分析。

此外,心电图曲线应该结合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整体分析。

我们的观点认为,自动解读可用于健康体检工作,尤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解读与分析方法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解读与分析方法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解读与分析方法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变化而形成的图形,对于正常心电图波形的解读与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1. 确认记录方法和标准化:首先要确认心电图的记录方式和标准化是否符合要求。

心电图记录过程中,应该注意患者的体位、导联贴附的正确性,以及记录过程中的等基准线、时间和电压标定。

同时,还需要对记录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如运动、肌肉震颤等)进行判断和排除,确保波形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 观察基本波形:正常心电图包括P波、QRS波群和T波。

P波代表心房的除极过程,QRS波群代表心室的除极过程,T波表示心室的复极过程。

观察P、QRS和T波的形态、振幅、时间、间距等参数,可以初步评估心脏的传导功能和除极、复极过程的正常性。

- P波通常应该为正负相交曲线,代表心房除极,如果出现变形、振幅增高或减低,可能提示心房肥大、心房异位起搏点激动等异常;P波的时间一般在0.06-0.12秒之间,长于0.12秒可能提示房室传导阻滞。

- 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一个向下的Q波、一个向上的R波和一个向下的S波组成,其时间一般在0.06-0.1秒之间。

波形形态的异常可能提示心肌梗死、心肌肥厚、束支传导阻滞等疾病。

- T波表示心室的复极,应该是一个向上的波形,其振幅和形态有一定的个体差异。

T波改变可能反映不同的心脏异常,如缺血、心肌损伤、电解质紊乱等。

3. 分析心电图的节律性:观察心电图中R-R间期的规律性,可以判断心脏节律的正常性。

正常情况下,心室的R-R间期通常是相等的,如果出现R-R间期的不规律或变异过大,可能提示心律失常的存在。

此外,注意观察心房和心室的节律和相对关系,可以判断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等特殊心律失常。

4. 评估心室肥大和传导阻滞:通过观察QRS波群的振幅和时间来评估心室肥大和传导阻滞的存在。

心室肥大通常会导致QRS波群振幅的增高,心室内传导阻滞如左束支传导阻滞和右束支传导阻滞则在QRS波群的形态上有特殊的改变。

心电图结果解读

心电图结果解读

心电图结果解读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常用的临床诊断工具,用于检测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医生评估心脏的健康状况以及诊断心脏疾病。

正确解读心电图结果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电图结果的解读方法和常见心电图图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电图检查结果。

一、正常心电图的特征正常心电图显示的是一系列特定形态的波形,其中包括P波、QRS波群和T波。

P波代表心房收缩,QRS波群代表心室收缩,T 波代表心室复极。

正常心电图的特征包括:1. P波:幅度标准、形态正常,表示心房正常激动;2. QRS波群:时限正常,幅度标准,表示心室正常激动;3. T波:形态正常,峰值与QRS波群的方向一致,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4. 心率:正常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

二、常见心电图异常结果的解读1.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活动的规律性发生变化,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房颤动等。

在心电图上,可以通过心跳间期的长短、P波和QRS波群的关系等来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及严重程度。

2. 心室肥大心室肥大是由于心室负荷过重或心肌疾病引起的心室肥厚。

心电图上表现为QRS波群增宽、振幅增高,可能伴有ST段压低、T波倒置等。

3. 心脏缺血和心肌梗死心脏缺血和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

心电图上表现为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可能伴有Q波出现。

4. 传导阻滞传导阻滞是指心脏内传导组织的冲动传导受阻,呈现为激动延迟或阻断。

心电图上表现为PR间期延长、QRS波群增宽。

5. 其他异常除上述常见心电图异常外,还可以出现各种其他异常结果,如心肌炎、心包炎等。

对于这些异常结果,需要结合临床情况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三、心电图结果的申请与分析心电图的申请和分析应由具备相关医学背景的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进行。

在申请心电图时,需要提供详细的病史、症状描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以帮助医生正确解读心电图结果。

正常静息心电图波形的解读及与运动心电图的对比分析

正常静息心电图波形的解读及与运动心电图的对比分析

正常静息心电图波形的解读及与运动心电图的对比分析心电图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心脏的电活动。

通过观察心电图波形,可以提供有关心脏状况和功能的重要信息。

在解读正常静息心电图波形时,我们可以了解心脏的基本功能状态,并将其与运动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正常静息心电图波形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 P波:P波代表心脏的心房收缩,通常应具有均匀、对称的外观。

在Ⅱ导联上,正常的P波应该是向上的,其幅度通常在2.5毫伏以下。

同时,P波的持续时间一般应在0.06秒至0.12秒之间。

2. PR间期:PR间期代表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传导时间。

正常范围应为0.12秒到0.20秒,过长可能表明传导延迟,过短则可能意味着传导障碍。

3. QRS波群:QRS波群代表心室的兴奋与收缩。

正常情况下,QRS波群应该是窄、均匀的。

在Ⅱ导联上,正常QRS波群的持续时间为0.06秒至0.10秒。

4. ST段:ST段代表心室收缩后的复极过程。

正常情况下,ST段应该处于等电位线上方,与基线平行。

5. T波: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

正常的T波应该是向上的,其幅度一般应该小于或等于相应的R波。

同时,T波应该与QRS波群具有相同的方向。

与正常静息心电图相比,运动心电图在运动期间捕获心脏的电活动,并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运动心电图通常在运动负荷测试中使用,以评估心脏在体力活动中的反应。

在正常情况下,运动心电图的波形与静息心电图类似。

然而,由于运动期间心脏代谢活动的增加,运动心电图可以展现一些变化,如心率的增加、ST段压低或抬高等。

这些变化可以帮助评估心脏对体力活动的适应性。

运动心电图波形的解读需要与运动负荷程度进行对比。

在运动负荷增加时,心脏的电活动也应该相应增加。

例如,运动负荷增加时,心率的增加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通过比较运动期间和静息期间的心电图波形,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些变化,从而评估心脏在不同负荷情况下的功能状态。

除了心电图波形本身,解读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例如病史、临床症状和体检结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的解读及正常心电图的特征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一、心电图的解读最常用的心电图记录仪是使用热敏打印纸的直接记录型仪器。

现在数字化记录仪是最广泛使用的工具。

无线心电图设备也越来越普遍。

心脏的电活动通过金属线传导到放在不同位置的称为导联的金属板,心电图能够记录这些电活动。

标准12导联心电图(I、II、III、VR、VL、VF和V1-V6)必须用3、6或12个同时记录的导联同时操作,这取决于心电图通道的数目。

心电图导联便于操作,并根据它们解剖的连续顺序(VL、I、VR、II、VF、III)进行恰当标识。

这有助于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时显示两个相邻导联的任何ST段的偏移。

心脏产生的电流通过线路或由无线电传输给记录装置,这个装置基本由一个能放大电信号的放大器和一个能移动标记针的电流计组成。

电流针的移动与患者心脏产生的电位幅度一致。

这个电位有一个向量的表达。

标记针记录正向或负向的投影依赖于特定导联的外置电极是面向除极或复极向量的头端还是尾端(对应电偶的正电荷或负电荷),而不管电流强度是移近还是远离导联的正极。

尽管不是必须由医生进行心电图描记,但也要受过培训的人员操作。

在分析心电图之前,必须确保记录准确(II=I+III)、校准精确(1cm=1mV)并有平滑坡度的校准曲线。

电压通常是1cm=1mV,记录速度是25mm/s。

ST段的细微变化在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十分重要,为了更好的分析这些变化,有时会将心电图适当的放大以便于观察。

解读心电图可以是人工解读或者自动解读。

尽管现代心电图设备能够对异常心电图进行推测诊断,但我们不能仅仅完全依靠自动解读来获取诊断。

通常对不同间期和波形(心率、PR、P、QRS、QT)采用自动测量。

但仍然建议临床医生对自动解读的心电图诊断应进行仔细分析。

此外,心电图曲线应该结合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整体分析。

我们的观点认为,自动解读可用于健康体检工作,尤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

要点提示:人工解读遵循的顺序包括:1 测量心率;2 观察节律;3 测量PR间期、PR段和QT间期;4 计算心脏的电轴;5 依次分析心电图的不同波形和段(P、QRS、ST、T和U波)。

二、正常心电图的特征解读心电图时应常规评估不同条目。

1、心率静息时窦房结的节律通常为60-90次/分。

分析心电图的心率有几种方法。

描记纸被分为5mm的正方形,除此之外,又被分成更小的1mm的正方形。

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测量心率:(1)观察两个连续R波之间5mm空格的数目(当走纸速度为25mm/s时,5mm空格等于0.20s),根据R-R 间期计算心率的方法见表1。

(2)观察6s内RR周期的数目(每5个5mm空格等于1s),用这个数乘以10。

这是存在心律失常时计算心率的最好方法。

(3)使用一个合适的尺子(图20)。

表1图20图20心率、PR间期和QT间期的测量。

左图为I、II、III导联放大的P-QRS-T。

心率:箭头所示为QRS波群起始。

从箭头开始测量两个心动周期(RR周期)。

这个长度和标尺上的心率相关。

如图所示,心率为61bpm。

PR间期的测量通过三通道设备。

准确的PR间期测量:从P波的最起始处(在给定导联上,本例为III导联)至QRS波群的最起始处(任一导联上,本例仍为III导联)之间的最大距离。

QT间期的测量:第一个周期的QT间期应从Q波的起始至T波的结束(400ms)。

校正的QT(QTc)(与心率相关的QT)可以通过标尺获得,通过两个RR周期结束的位置与标尺上的QTc对应即可得知-本例QTc=0.39(390ms)。

正常的QTc不超过与心率对应数值的10%-15%。

2、心律心律可以是正常的窦房结心律(窦性心律)或异位心律。

根据环-半区域相关性,当P波在I、II、VF 和V2-V6导联是正向,在III和V1导联是正向或±,在VL导联是正向或-/+,在VR导联是负向时,被认为是窦房结心律。

根据向量环的旋转(窦性心律时逆时针旋转,异位心律时顺时针旋转),图21解释了为什么正常窦房结心律时P波在V1和III导联是±,而在房性异位节律时V1和III导联异位P波的形态是-/+。

同样的相关性有助于理解其它导联P、QRS或T波的形态。

例如,当向量环电轴在+60°左右时,VL导联窦性P波的形态为-/+。

图21图21 窦性P波(在FP和HP逆时针旋转,III导联和V1导联形态为±,VL导联为-/+),异位P 波(顺时针旋转,III导联和V1导联形态为-/+,VL导联为±)。

3 、PR间期和PR段PR间期是从P波起始到QRS波群起始的距离。

如何进行其测量如图20所示。

成人正常PR间期为0.12s~0.20s(在老年人可达到0.22秒,在新生儿可小于0.12秒)。

PR间期延长见于房室(AV)阻滞,短PR间期见于预激综合征和不同的心律失常。

PR段是从P波终末至QRS波起始的距离,通常在等电位线水平。

但心腔内记录可以看到希氏束除极。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时表现为PR段下降,与上升的ST段构成一个弓形图形。

在心包炎和其它累及心房肌的情况如心房梗死,可以看到压低或更常见的抬高的PR段。

图204、QT间期QT间期代表了除极(QRS波群)和复极(ST段和T波)的总和。

通常情况下,尤其在T波平坦或存在U波时,很难恰当的测量QT间期。

通常认为应当采用一致的方法进行QT间期测量,以确保要进行连续的QT间期研究时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

最常推荐的方法是把复极的结束看作是T波下降支切线与等电位线的交点(图20左)。

通过计算同步12导联QT间期的中位数能够得出最好的结果。

根据心率校正QT间期是必要的(QTc),有心率校正公式,最常用的是Bazzet和Fredericia公式。

在临床实践中,可以通过标尺测量QTc,一般情况下其数值不应超过对应其心率数值的10%(图20)。

QT间期延长可见于先天性长QT综合征、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和应用某些药物。

一般认为,药物不得使QTc延长超过30秒,超过60秒可能会导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的发生及引起猝死。

但TdP很少会发生,除非QTc超过500ms。

QT间期缩短可见于早期复极、洋地黄效应,并少见于一些与猝死相关的遗传性疾病,通常后者情况下的QT间期小于300ms。

图205、P波P波是心房除极波总体来说,其高度不超过2.5mm,宽度不超过0.10秒,圆形、正向,但根据环-半区关系,P波在V1和III导联可以是±,在VL可以是-/+。

6、QRS波QRS波与心室除极有关。

根据环-半区关系,在不同导联其形态也不同。

QRS波宽度不应小于0.10s,R波在V5和V6导联的高度不应超过25mm,在I、VL导联不应超过20mm,但在VL导联,其高度超过15mm通常被认为是异常的。

此外,Q波必须是窄(小于0.04秒)并快速记录的,通常不超过其后R波的25%,但在III、VL、VF导联例外。

图18图18 显示了在未旋转的心脏(A)、垂直旋转的心脏(B)及水平旋转心脏(C)的这种相关性。

7、ST段和T波T波及其前的ST段产生于心室的复极。

根据环-半区关系,成年人的T波除VR导联(因为T环位于该导联的负极半区)外都是正向,并且上升支慢于下降支。

T波在V1导联通常是负向、平坦或偶尔轻度正向,有时在V2导联也可以是平坦或轻度负向,甚至有时在妇女和黑人的V3导联也是如此。

在III和VF导联,T波可以是平坦甚至轻度负向。

在儿童,右胸导联看到典型形态的负向T波是正常的(儿童复极)。

正常情况下,ST段位于等电位线水平或表现一个伴上升趋势的轻度压低(<0.5mm),或表现为与等电位线有关的轻度弓背向上抬高,在V1-V2导联明显。

图22显示了正常ST-T形态的变异。

健康人V1导联可见马鞍型(图22G),尤其在漏斗胸或V1-V2导联位于较高位置(第二肋间)时。

这种波形应与II型Brugada波形鉴别。

早复极的波形(图22D)和ST段弓背向下抬高2~3mm在中间心前区导联尤为常见。

早复极的ST段抬高在运动时可恢复正常。

当相同导联出现ST段抬高时,应除外急性心包炎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偶尔在T波之后出现一个小波,称作U波,常常表现为与T波的方向相同。

图22图22 没有心脏疾病时ST段和T波不同形态的正常变异。

(A)、(B)正常变异。

(C)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一个22岁男性在跳伞过程中通过连续Holter监测记录的心电图。

(D)早复极。

(E)一个3岁儿童的正常复极。

(F)一个75岁没有心脏病的老年男性。

(G)一个有漏斗胸的20岁男性。

ST抬高为正常变异(马鞍型)。

8、额面QRS电轴的判定当QRS电轴为+60°时,I、II、III导联为正向,但根据II=I+III法则(评估P波和T波电轴遵循同样的法则),II导联正向波更高(图23A)。

当电轴左移,从+60°移至+30°一直到-120°时,QRS波群从III导联开始变为负向,电轴每向左移动30°,QRS波群就从正向变为正负等电位双向,再从正负等电位双向变为负向(图23A、B和24A)。

当电轴右移,从+60°到90°一直到-120°时,QRS波群再变为负向,但从I导开始,电轴每向右移动30°,QRS波群就从正向变为正负等电位双向,然后从正负等电位双向变为负向(图23A、C和24B)。

应用这种方法,QRS电轴可以在额面上以30°近似值计算。

为了更加准确的定位,需要查看VR、VL和VF导联的形态。

例如,I、II、III导联R波为正向,提示QRS电轴在+60°左右。

如果我们观察VL导联,电轴确切定位在+60°的QRS形态是正负等电位双向的。

根据环-半区关系,如果VL导联QRS波正向大于负向,那么电轴位于+30°和+60°之间,如果QRS波负向大于正向,那么QRS 电轴在+60°到+90°之间。

P、QRS和T波的电轴的正常范围如下:(1)P电轴:正常情况下大于90°,位于+30°到+70°之间;(2)QRS电轴:通常在0°~+80°,但在健康人偏左,而在虚弱者更偏右。

(3)T电轴:通常在0°~+70°。

当QRS电轴偏左时T波电轴也更偏左。

但当QRS电轴偏右时,某些情况下T波电轴在0°~-30°之间。

图23图24图24 QRS电轴从+60°向左(A)和向右(B)每移动30°时QRS形态的改变9、心脏转位在没有明显旋转的心脏,QRS电轴在+30°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