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粤教语文必修2课件:第三单元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3_9 议论散文两篇课件 粤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3_9 议论散文两篇课件 粤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b000ee1516fc700abb68fc57.png)
2. 字形辨认 suǒ(琐)碎 suǒ(锁)链 suǒ(唢)呐 zhēn(斟)酌 kān(勘)误 zhà n(湛)蓝 严 jù n(峻) jùn(竣)工 疏 jùn(浚)
3.词语辨析
(1)直接· 直捷 直接:不经过中间事物的;不通过第三者。 直捷:不拐弯抹角。 例:有评论认为,朝鲜宣判韩裔美国人裴俊浩15年劳教是为 直接 了__________ 与美国就目前局势展开对话,只是这种目的没 直捷 有__________ 表达而已。
(2)接踵而来· 摩肩接踵 接踵而来: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到来,形容来
者很多,络绎不绝。
摩肩接踵:肩膀碰着肩膀,脚跟连着脚跟,形容人多拥挤。 只用来形容人多。
逻辑缜密,文笔老辣,机趣盎然,嬉笑、讥讽、幽默、夸
张、拟人、引经据典、类比取譬、小说 笔法„„俱 成 文 章,文风行云流水,几达于“无技巧”之境,可谓自成一 家。
1. 字音辨识 (1)单音字 搅 动 (jiǎo) 镶嵌 (qià n) 飒 至 (sà ) . . . 凭眺 (tià o) 寒暄 (xuān) 鸟窠 (kē) . . . 双瞳 (tó nɡ) 嘈 杂 (cá o) 谦逊 (xù n) . . . 静谧 (mì ) 揪 心 (jiū) 扯 断 (chě) . . .
第三单元让唐代的大诗人张籍这样忐 忑不安?“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 临发又开封。”是什么让宋代的女 词人李清照这样痴痴地期盼?“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
时,月满西楼。”又是什么让明代的游子袁凯这样归心如
箭?“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 乡。”是书信,是那承载着亲情、爱情与乡情的书信。但 这美好情感的使者正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朋友,你还写 信吗?
◆ 背景呈现 ◆ 《窗》选自钱钟书先生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集子中的 散文写于上个世纪40年代。钱先生曾谦虚地说他的这几篇散文 不过是如同中国旧书上的眉批,补的是人生这部大书的空白。
粤教版语文必修2同步教学课件09 议论散文两篇-窗ppt课件
![粤教版语文必修2同步教学课件09 议论散文两篇-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bc07bfec3a87c24028c4e9.png)
《围城》(长篇小说) ---城外的人 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钱钟书的图片
给下列红字注音,并解释词语的意义: 凭眺(tiào ):在高处向远处看(多指欣赏风景)。 奢侈( shēchǐ):花费大量的钱财追求过分的享受。 斟酌(zhēnzhuó):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
或是否适当。 窥见(kuī ):看出来或察觉到。 眸子(móu): 本指瞳仁,泛指眼睛。
第一部分
“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里坐不住,就 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 “太贱了”具体指什么?为什么的,
没有生气;鸟语琐碎而单薄。
这样说的好处:表意准确,用语新颖传
神,而且为下文揭示窗的作用和意义作好了
铺垫 。
语言精练(精彩的句子)
作者为什么说“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呢? 为什么又用“画配了框子”来作比喻呢?
享受. • 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 • 语言的幽默性: • “一个外来者,……顾不得你的欢迎和拒绝了.”
修辞手法
对比: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
表示享受.
引用:陶渊明的诗《归去来辞》.
比喻: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用典:“据爱克曼记一八三0四月五日的谈
话,……看不出他们的心境。”
1、应以审美的眼光享受生活,注重个人主体 性的存在,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
2、《窗》充满着人生的哲理,屋子是人类进 化的产物,但人不能因保护自己而隔断与外界 的联系,窗子就代表着“占领”与“享受”, 是人的精神世界对大自然的一个胜利。
第三部分
讨论:1、如何理解“关窗的作用等于闭
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 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 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 静地默想” ?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议论散文两篇配套课件 粤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议论散文两篇配套课件 粤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4bed8d03770bf78a642954c7.png)
第三十七页,共69页。
8.怎样理解“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这个(zhège)句子的含 意?
[对应考点(kǎo diǎn):理解句子的含意]
提示: “牧放的马群”表面是说受人管束,没有自由, 只有(zhǐyǒu)群体,没有隐私的马群。实际上是说人和动物不 同,有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隐秘需求,需要自己独立的天地。
第二十九页,共69页。
2.如何理解“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 (chuāng zi)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句话?
[对应考点:理解(lǐjiě)句子的含意]
提示:我们进门,表示(biǎoshì)有所追求和询问,体现的是人的 一种欲望;入窗是一种“不礼貌的追求”,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占领, 是一种享受心理的体现。
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
第八页,共69页。
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 研究员。他善于用幽默、辛辣的笔法讽刺时态弊端。语言 (yǔyán)风趣幽默,妙趣横生。著有文论《管锥编》,对中国著 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 辨析。
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 《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文论《谈艺录》。
第四十页,共69页。
2.对比手法的运用 《窗》第一段用对比的手法将屋外春天的景色与通过窗子 看到的景色进行对比,为此作者说屋外的春天不好,春天需要 嵌在窗子里看。第二段将门和窗的不同意义进行对比,有了门, 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bùbì)出去。《门》的第 七段拿开门与关门进行对比,开门意味着重聚、和解、喜悦、 安慰,关门意味着结束、悲伤。
第二十四页,共69页。
2.《门》 《门》中作者认为“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 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认为人生就是由 不断地开门和关门组成的。“开门”预示着一个(yī ɡè)新的开 始、新的发现,“关门”意味着一个(yī ɡè)结束。人生包含着 一个(yī ɡè)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它不因人的意愿而改 变。
8.怎样理解“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这个(zhège)句子的含 意?
[对应考点(kǎo diǎn):理解句子的含意]
提示: “牧放的马群”表面是说受人管束,没有自由, 只有(zhǐyǒu)群体,没有隐私的马群。实际上是说人和动物不 同,有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隐秘需求,需要自己独立的天地。
第二十九页,共69页。
2.如何理解“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 (chuāng zi)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句话?
[对应考点:理解(lǐjiě)句子的含意]
提示:我们进门,表示(biǎoshì)有所追求和询问,体现的是人的 一种欲望;入窗是一种“不礼貌的追求”,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占领, 是一种享受心理的体现。
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
第八页,共69页。
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 研究员。他善于用幽默、辛辣的笔法讽刺时态弊端。语言 (yǔyán)风趣幽默,妙趣横生。著有文论《管锥编》,对中国著 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 辨析。
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 《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文论《谈艺录》。
第四十页,共69页。
2.对比手法的运用 《窗》第一段用对比的手法将屋外春天的景色与通过窗子 看到的景色进行对比,为此作者说屋外的春天不好,春天需要 嵌在窗子里看。第二段将门和窗的不同意义进行对比,有了门, 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bùbì)出去。《门》的第 七段拿开门与关门进行对比,开门意味着重聚、和解、喜悦、 安慰,关门意味着结束、悲伤。
第二十四页,共69页。
2.《门》 《门》中作者认为“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 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认为人生就是由 不断地开门和关门组成的。“开门”预示着一个(yī ɡè)新的开 始、新的发现,“关门”意味着一个(yī ɡè)结束。人生包含着 一个(yī ɡè)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它不因人的意愿而改 变。
粤教版语文必修2同步教学课件: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门PPT优选课件
![粤教版语文必修2同步教学课件: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门PPT优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13f6d2a0116c175e0e482d.png)
课堂拓展: 领悟平凡中见深意的观察方法
和思想方法。 作业
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某个事 物,写出你对它的独特的感悟,力 求有新意,写在《知行录》。
2020/10/18
25
ks5u精品课件
常见的事物 里能生新意。
2020/10/18
26
2020/10/18
27
2020/10/18
28
2020/10/18
23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抒写自己对人生
的探讨,而要选择“门”和“窗”
这样一种具体的事物来寄托自己的
思想?
深刻的思想或者抽象的道理往往会令
人难以理解,而如果能借助某种具体的
事物为媒介,就可以变得浅显易懂,形
象可感,同时也能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
生动性。这种表现手法就是象征。
关键是联想。
2020/10/18
24
——人生包含着一个个重要阶段的开 始和结束。(2分)
2020/10/18
20
如何理解“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 回的。”?
——当一个过程终结之后,再想让 它重现是不可能的。(2分)
2020/10/18
21
那么你们,对开门和关门又有什么 样的看法?
不同的人生经历,对生命就有不同 的感悟。
2020/10/18
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
“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
的表白。” “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
个结束。”
第8段: “开门和关门是严峻的生命流动
的一部分。”
第9段: “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
2020/10/18
8
1、文章的中心句是哪句?在文章中 有什么作用?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9议论散文两篇课件粤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9议论散文两篇课件粤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2d6390efb14e852458fb57e8.png)
1941 年回家探亲时,因沦陷而羁居上海,写了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 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53 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 所任研究员。著有《管锥编》(曾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 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钱锺书在文学、国 故、比较文学、文学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此处合乎语境。
[常识·速览]
[识作者] 钱锺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 1933 年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5 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 年毕业于英国 牛津大学,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 年秋 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 范学院英文系主任。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莫利在《门》一文中说“各种各样的门……”是呀,我们这一生要面对许 多门,要经历无数次的开门、关门。虽然只是一扇简单的门,却能隔绝两个不 同的空间。仅仅隔着一扇门,门里和门外的风景却大不相同。有时,我们勇敢 地推开某一扇门,看到了精彩的、未知的世界;有时,要想推开某一扇门,可 能要费尽千辛万苦。门,就是这样多种多样,既令人神往,又令人费解;既充 满神秘,又布满陷阱。
阶
阶
段
段
一
四
阶
阶
段
段
二
9 议论散文两篇
五
阶 段 三
学 业 分 层
测
评
本课话题 ——心窗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 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 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 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 一门一窗一人生。人生正如“开门”、“关门”一样,意味着一个个重要 阶段的开始和结束,它不是人的意愿所能左右的,没有哪一种人生是倒着走的, 人生应该只有一个目标,一种宗旨:向前进。在前进中追寻,追寻又失去。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议论散文两篇配套课件 粤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 议论散文两篇配套课件 粤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adf80e3c08a1284ac950432e.png)
四、阅读《窗》第4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5.[对应考点一] “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这句话的含
意是什么? 提示: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 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 解读:本题考查的是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 能力。 指津: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 分析句子的结构,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②结合语 境、联系上下文和与文句相对应的解说句,结合段
[探究结论] 直接抒写深刻的思想或者抽象的道理往往会令 人难以理解,而如果能借助某种具体的事物来抒写这些思想、 道理,或通过某种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 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就可以使深刻的思想变得浅显易懂, 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可感,同时也能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 生动性。这种象征手法是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门》 就是运用了象征手法,写的是具体的“门”,表达的却是作 者对社会以及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只有了解门的象征意义, 才能理解整篇文章的寓意。
写法归纳 1.巧用比喻和对比 《窗》中作者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通过简单的例子讲 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俗易懂。尤其是作者将窗比为房屋 的眼睛,十分形象地道出了窗对于屋内人与屋外人的意义。 文章第二自然段集中使用对比,巧妙地将门和窗对于人的不 同意义进行对比,从而将自己的独到见解准确地阐述出来, 自然引出文章的中心“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
[背语基·厚积薄发]
一、字音认读
(一)单音字 1.搅.动( jiǎo) 3. 镶.嵌.( xiāng)( qiàn ) 5.飒.爽( sà )
2.琐.碎( suǒ) 4. 隔.膜.( gé )( mó) 6.奢.侈.(shē )(chǐ )
7.希冀.( jì ) 9. 斟.酌.( zhēn)( zhuó) 11.鸟窠.( kē ) 13.静谧.( mì)
【语文】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课件(粤教版必修2)
![【语文】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课件(粤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ca01265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9.png)
门:保护、需要 由不得人 实用性
窗:奢侈、享受 自由自主 审美享受
门:人的进出口
人臣服于自然
窗:天的进出口
人驯服了自然
“《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 窗,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了 一半。” 句中的“一半”具体指什么,另 “一半”具体指什么?
“一半”指窗和眼睛一样都可以看到外面, 另“一半”指窗也和眼睛一样,从外面也 可以看到里面的东西。
写作手法——象征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抒写自己对人生 的探讨,而要选择门这一种具体事物 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直接抒写深刻的思想或抽象的道理 往往会让人难以理解,借助具体形象 表现与之相近的思想感情,可以使形 象可感,思想浅显,内容生动。
同学们在写作中可以学习这种写法。
全文脉络 一(1):由春天引出窗的形象 和作用。
窗 二(2—3):门与窗的比较。
三(4):窗是房屋的眼睛。
品读鉴赏
“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里坐不住,就 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 为什么说“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 呢?为什么又用“画配了框子”来作比喻 呢?
窗外:(阳光)多、(春风)懒、(鸟语)碎
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 文,找出文中能 反应作者行文 线索,集中体 现作者感悟的 语句。
第1段: “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 的动作。” 第2段: “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 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最熟悉 的屋子。” 第3段: “当我再一次打开这扇门时,会 产生什么事情呢?” 第4段: “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 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第5段: “开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
一(1)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 深的动作。(统领全篇)
窗:奢侈、享受 自由自主 审美享受
门:人的进出口
人臣服于自然
窗:天的进出口
人驯服了自然
“《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 窗,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了 一半。” 句中的“一半”具体指什么,另 “一半”具体指什么?
“一半”指窗和眼睛一样都可以看到外面, 另“一半”指窗也和眼睛一样,从外面也 可以看到里面的东西。
写作手法——象征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抒写自己对人生 的探讨,而要选择门这一种具体事物 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直接抒写深刻的思想或抽象的道理 往往会让人难以理解,借助具体形象 表现与之相近的思想感情,可以使形 象可感,思想浅显,内容生动。
同学们在写作中可以学习这种写法。
全文脉络 一(1):由春天引出窗的形象 和作用。
窗 二(2—3):门与窗的比较。
三(4):窗是房屋的眼睛。
品读鉴赏
“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里坐不住,就 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 为什么说“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 呢?为什么又用“画配了框子”来作比喻 呢?
窗外:(阳光)多、(春风)懒、(鸟语)碎
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 文,找出文中能 反应作者行文 线索,集中体 现作者感悟的 语句。
第1段: “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 的动作。” 第2段: “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 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最熟悉 的屋子。” 第3段: “当我再一次打开这扇门时,会 产生什么事情呢?” 第4段: “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 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第5段: “开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
一(1)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 深的动作。(统领全篇)
粤教版语文高一必修2同步 3.9议论散文两篇
![粤教版语文高一必修2同步 3.9议论散文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afa8353c1ec5da51e2700c.png)
4.休戚相关 息息相关 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如:人民与祖国休戚相 关。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如:个人荣誉与 集体息息相关。
理解文本 1.作者为什么说“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为什 么又用“画配了框子”来作比喻?
【答案】因为作者认为屋外的春天太贱了,如果在屋子 透过窗子看春天,由于屋里的阴深、沉闷、寂静,反而会觉 得春天更明亮、有生气和喧闹。因为春光是美丽如画的,作 者欣赏的又是在屋子里透过窗子看春天,窗子就像画框一样, 所以用“画配了框子”来作比喻。
探究文本 《门》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抒写自己对人生的探讨,而要选 择“门”这样一种具体的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答案】直接抒写深刻的思想或者抽象的道理往往会令 人难以理解,而如果能借助某种具体的事物表现来抒写这些 思想道理,就可以使深刻的思想变得浅显易懂,使抽象的道 理变得形象可感,同时也能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门》 就是运用这种手法,写的是具体的“门”,表达的却是作者 对社会以及人生终极的思考和感悟。只有理解了门的象征意 义,才能理解整篇文章的寓意所在。
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保持精 神上的自由。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 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柏拉图也说:“胸中 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
或者用孔子的话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我非常喜 欢关于苏格拉底的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 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 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的确,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 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 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相去不远了。
镶.嵌.(xiāng qiàn)
隔膜.(mó) 飒.至(sà)
高中语文 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课件 粤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课件 粤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88b051856529647d272852ce.png)
tó nɡ 双瞳 ______ .
mó u 眸 子 ______ .
cá o 嘈 杂 ______ . xù n 谦逊 ______ .
栏 目 链 接
惊讶 ______ yà . 忧郁 ______ yù . 扯 断______ chě . 接踵 ______ zhǒnɡ .
彬彬 有礼______ bīn . 静谧 ______ mì .
chù
huǎnɡ
xù
jì xì
huà nɡ
ló nɡ lǒnɡ
栏 目 链 接
2.写对字形
博 搏 膊
膜
漠
暄
栏 目 链 接
冀
翼
喧
煊 渲
3.解释词义
(1)琐碎: 细小而繁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镶嵌: 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编》、诗文评论《谈艺录》、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短篇小说《人· 兽· 鬼》和长篇小说《围城》等。有“当代 第一博学鸿儒”之称。
作 者 简 介
莫利 (1890—1957) ,美国著名作家,生于宾夕法尼
亚州哈佛福市。著有小说《特洛伊木马》、小品文集《桑
பைடு நூலகம்迪加夫酒》等。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第三单元
散文(2)
9 议论散文两篇
栏 目 链 接
作 者 简 介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 人。 1933 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 大学任教。 1935 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 1937 年毕业于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 1953 年后,在北京 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代表作有学术著作《管锥
粤教语文必修二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课件1
![粤教语文必修二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355b155fcfc789eb172dc8d4.png)
1.注音
(1)
搅.动__ji_ǎo___
镶嵌._q_ià_n___
栏
目
隔.膜___ɡé___
飒.至___sà___
链 接
奢.侈._s_h_ē_c_h_ǐ
鸟窠.___kē___
兽窟.___k_ū __
驯.服__x_ù_n__
斟.酌__z_h_ēn__
双瞳.__tó_n_ɡ__
眸.子__m_ó_u__
术著作《管锥编》、诗文评论《谈艺录》、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目 链
短篇小说《人·兽·鬼》和长篇小说《围城》等。有“当代第一博学鸿 接
儒”之称。
作者 简介
莫利(1890—1957),美国著名作家,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哈佛 福市。著有小说《特洛伊木马》、小品文集《桑迪加夫酒》等。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这样就可
以使深刻的思想变得浅显易懂,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可感,同时也能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这种象征手法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
《门》就是运用了象征手法,写的是具体的“门”,表达的却是作者对
栏 目
社会以及人生终极的思考和感悟。只有理解了门的象征意义,才能理解
而又害怕外界的纷乱的一种矛盾的心境;又有人认为作者是在针砭时 栏
弊,因为外在的环境让人极不满意,唯关窗闭眼能逃避到梦中去。
目
链
接
精读 探究
(2)“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 何等样的奥秘”这两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关门的含义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议论散文两篇课件粤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议论散文两篇课件粤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3c9a4cb050e2524de5187eeb.png)
《窗》 一、阅读《窗》第 1~2 段,回答问题。 1.作者为什么说“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视野狭小,看见的东西就觉得越发珍贵。相反, 视野开阔,看见的东西就不觉稀奇了。“物以稀为贵”, 作者从侧面说明了任何事物只有加以衬托和限制,才会 显得珍贵。
4.辨形认字
shǔ( )假 (1)shǔ( )名
希jì( ) (3)羽yì( )
奢mí( ) mí( )烂 (5)羁mí( ) 风mǐ( )
cháo( )穴 (2)kē( )臼
严jùn( ) (4)疏jùn( )
tónɡ( )仁 (6)一zhuànɡ( )房子
3.思考体会象征手法在《门》中的表达效果。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门》一文充分运用象征手法,使文章充满了
2.如何理解“所以,允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 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们进门,表示有所追求和询问,体现的是人
的个性不同所致,而是有着不同的内涵,开门只是一个 动作,却有着复杂而神秘的意义。本段具有承上启下的 作用。
7.怎样理解“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这个句子 的含意?
高中语文新同步粤教必修2课件:第3单元 9 议论散文两篇
![高中语文新同步粤教必修2课件:第3单元 9 议论散文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7639da312b3169a551a420.png)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答案] xuān chǐ móu cáo jiǎo xiānɡ qiàn sà jì kē xùn jiū mì zhǒnɡ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给给交予给((
) )
脉脉含络情(脉脉() )
[答案] jǐ ɡěi mài mò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语境辨析法 当太阳笼.( )罩树林的时候,挂在树上的笼.( 与那些自由的鸟儿们唱和起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莫利(1890—1957),美国作家。 著有小品文集《桑迪加夫 酒》,小说《特洛伊木马》《基蒂·福伊尔》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窗》的作者钱锺书曾在国内外文艺界刮起一阵“钟书热”, 他带着“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以旁观者的姿态对世道人 心发表看法,博闻善说,睿智幽默,妙语横生,启人心智。《窗》这 篇文章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成语运用的正误,并
改正。
一扇轻轻关上的门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每一个人
都知道把门关上之后接.踵.(chónɡ)而.来.的揪.(jiū)心.之痛,尤其是当所 爱的人音.容.婉.在.左右,而人已远去之时。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子里的鸟儿
[答案] lǒng lóng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写对字形
suǒ(
suǒ( suǒ(
)碎 zhēn(
)链 kān( )呐 zhàn(
)酌 严jùn( )
)误 jùn( )工 )蓝 疏jùn( )
高中语文 第九课议论散文两篇课件 粤教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九课议论散文两篇课件 粤教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9f076420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8.png)
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为什么说 “开门和关门是严 峻的生命流动的一部分。”
请找出文中关于“门”、 “开门”、“关门”的含义
门:把事物加以掩盖,是隐 秘、 回避的象征 开门=开始,进入未知(兴奋) 关门=结束(悲伤) 生命就是不断的开始和结束
回忆我们之前学习的《窗》 这篇课文,为什么门和窗这两种 平常之物在作者笔下变得如此意 蕴深远,并藉此写出世间百态?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抒写自己对 人生的探讨,而要选择“门”和 “窗”这样一种具体的事物来寄 托自己的思想?
深刻的思想或者抽象的道理往 往会令人难以理解,而如果能借助某 种具体的事物为媒介,就可以变得浅 显易懂,形象可感,同时也能增强文 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这种表现手法 就是象征。
关键是联想
常见的事物 里能生新意。
你就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
你,是雪,是雾,是雨,还是好太 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
比喻:屋子的本意,只像鸟窠 兽窟
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 《归去来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
“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 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
边框的存在,能让人注意 到平时忽略了的风景
因为边框对大自然作了取舍
各段的中心句
Hale Waihona Puke 1、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就好比画配 了框子(窗子的作用)
门 2、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许我们占领,和
窗 表示享受。(窗大通了人与自然的隔膜)
窗 的
3、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
(窗是人对自然精神上的胜利)
高一语文同步:第三单元-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粤教版必修2)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高一语文同步:第三单元-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粤教版必修2)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5cf43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e5.png)
门 1.门是一道屏障。它挡住了一切外来旳喧嚣,让 门内旳人感到安全惬意。除了房门,每个人都有一扇透 明度不同旳心门。与房门不同旳是,心门旳“阻挡”是有 选择性旳:一种真挚恳切旳声音往往能够轻而易举地叩 开人旳心门;相反,到处屡吃闭门羹旳人,则要反思一 下自己了。
2.有些东西,本可一目了然。一旦被门隔着,就 显得朦朦胧胧,虚虚实实,分外诱人。门外本拥有一片 迷人旳云彩,却希冀踏进那深不可测旳门内。哪怕是阴 影,也会把它看成怎样怎样漂亮旳梦幻。门内本有温馨 旳友谊,却去企盼门外渺茫旳海市蜃楼。哪怕是广袤沙 漠,也说它是遍地黄金。
四、阅读《门》5~9段,回答下列问 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二)解读文本精要 7.第5段为何要交代开门旳多种方式?
[相应考点:了解文意]
提醒:不同职业旳人旳开门方式不同,并不但仅 因为人旳个性不同所致,而是有着不同旳内涵,开门只 是一种动作,却有着复杂而神秘旳意义。本段具有承上 启下旳作用。
8.怎样了解“人不是在一起牧放旳马群”这个句子旳含 意?
[技法指导]
怎样利用以小见大法 以小见大指从小旳能够看出大旳,指经过小事能够看出 大节,或经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在写作中,不但要注意使用那些大旳事件来反应大旳主题。 有时候,一件小事照样能够揭示深刻旳主题。在写作中,要学 会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过小题材反应大主题。 怎样才干使我们旳文章更加好地做到“以小见大”呢?应该 做到下列几点:
三、阅读《门》1~4段,回答下列问
题。
提出(一观)梳点理行开文门脉的络奥秘 (二)解读文本精要
门与命运关系
门的象征意义
6.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旳动
作。”、“开门”和“关门”旳含义分别是什么?
[相应考点:了解词语旳含义]
2.有些东西,本可一目了然。一旦被门隔着,就 显得朦朦胧胧,虚虚实实,分外诱人。门外本拥有一片 迷人旳云彩,却希冀踏进那深不可测旳门内。哪怕是阴 影,也会把它看成怎样怎样漂亮旳梦幻。门内本有温馨 旳友谊,却去企盼门外渺茫旳海市蜃楼。哪怕是广袤沙 漠,也说它是遍地黄金。
四、阅读《门》5~9段,回答下列问 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二)解读文本精要 7.第5段为何要交代开门旳多种方式?
[相应考点:了解文意]
提醒:不同职业旳人旳开门方式不同,并不但仅 因为人旳个性不同所致,而是有着不同旳内涵,开门只 是一种动作,却有着复杂而神秘旳意义。本段具有承上 启下旳作用。
8.怎样了解“人不是在一起牧放旳马群”这个句子旳含 意?
[技法指导]
怎样利用以小见大法 以小见大指从小旳能够看出大旳,指经过小事能够看出 大节,或经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在写作中,不但要注意使用那些大旳事件来反应大旳主题。 有时候,一件小事照样能够揭示深刻旳主题。在写作中,要学 会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过小题材反应大主题。 怎样才干使我们旳文章更加好地做到“以小见大”呢?应该 做到下列几点:
三、阅读《门》1~4段,回答下列问
题。
提出(一观)梳点理行开文门脉的络奥秘 (二)解读文本精要
门与命运关系
门的象征意义
6.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旳动
作。”、“开门”和“关门”旳含义分别是什么?
[相应考点:了解词语旳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常的事物,非凡的感悟,这就是我们从两位作家 的作品中感悟到的。 2.对比手法的运用。 《窗》的第一段用对比手法将屋子外的春天(阳光
到处都是,风懒洋洋的,鸟语琐碎而单薄)与屋子
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寂寞。说明归去的原因,
又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感情。“当路谁 相假,知音世所稀”既照应了前四句思归惜别的内 容,又是后两句写归隐态度之坚决的依据。
孟浩然要回故乡隐居,与王维分别,他是把王维作 为知音。朝廷中没有人帮助,求仕无望,孟浩然只 能归去故乡,寂寞地度过余生。诗里有对朝廷压抑 人才的怨愤,有不忍远别知心朋友的留恋,还有怀 才不遇的嗟叹。 【思考】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被认 为是全诗的重点。试分析这两句表达的内容和感情, 并联系全诗,简要说明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5.门会不会逗引风和太阳?如果不会,门和窗的 意义究竟又有什么不同呢?如何理解“门许我们追 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名师点拨】 人为了生存,必须通过门从屋里出 去,匍匐于大自然的怀抱,劳动生息,生死歌哭, 做自然的奴隶;而窗隔开了人与自然的心理距离, 将人与自然的生存、生死关系转化为审美欣赏和享 受的关系,借此,人执行了主人的意志,保全了人 性。可以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洞开 的是人的世俗社会,通向人的动物性存在;“窗子 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洞开的是人的精神世界, 通向人的人性存在。作者发人之所未发,见解独到, 充满着人生的哲理。
zhēn斟酌 kān勘误 n湛蓝 zhà
三、词语辨析 (1)严峻· 严肃 严峻:(问题、情况)严肃,严厉。 严肃:(神情、气氛)使人感到敬畏。 严肃 例:从总指挥_________的神情上,大家看出了问 题的 ________性,其实,谁都知道,这是关系到 严峻 几十号人身家性命的问题。
[三楼] 呵呵,楼上的各位分析地真精彩!综合各位的观点, 我补充如下,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人和动物是有区 别的,人有思想情感,有隐秘需求,需要一个属于
自己的思考的空间和独立的天地,只有在这样的天
地里,人才能思想的更深刻,工作的更有成效,约 束、管制只能使其相反。
写作素材积累
技法借鉴 1.从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不一般的生活 感悟。 门和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物。但 由于作者深刻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从中挖掘 出深刻的道理。钱钟书为我们揭示的“窗”主要 意义是:窗子表示享受,它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 奢侈,它可以算作是房屋的眼睛。而《门》的作 者莫利告诉我们:开门和关门是生命的一部分, 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3)接踵而来· 摩肩接踵 接踵而来: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
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例:①日本“3· 11”地震后,海啸、核污染、余震 接踵而来 ___________,使本来就艰难的灾后重建工作雪 上加霜。
②国庆期间,许多旅游景点游人如织, 摩肩接踵
使人精力集中,高效率地工作学习;人应该有一个 属于自己的地方,不能只追求热闹,像马那样成群 结队。不知当否?请教各位。
[沙发] 我的理解与你不完全相同,我认为应该这样理解: “牧放的马群”的含义是受人约束,没有自由和属 于自己的隐私的空间。联系这段文字前面的语句:
“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
3.第二段作者着重阐述了门和窗的不同意义,说 “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门许我们追 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作 者是如何论述这一观点的? 【提示】 作者采用先破后立,横向铺陈。先驳斥 了把“有没有人进来出去”作为门和窗的根本分别; 再举“赏春”一事说明窗有“赏春”功能而门没有; 继而又引用陶渊明的诗句证明,从容主宰自己生活 的“羲皇上人”确实可以通过窗户来获取享受;后 面又引用缪塞的“妙语”和学习的“捷径”说明通 过“窗”执行自己的意志的是真正的主人。在这里, 作者广征博引,铺陈设譬,信手拈来,直指心灵。
(2)息息相关· 休戚相关 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 密切。 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
利害相关。
息息相关 例:①环境和我们的生活_____________,保护 环境,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休戚相关 ②作为一个集体,我们____________,荣辱与共。
第9课
议论散文两篇
诗海探珠 留别王维 [唐]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 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 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 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 还掩故园扉。
【赏析】
《留别王维》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将离长
安、赠别王维之诗作。孟浩然入长安无功而返,心 中惆怅。诗中“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是不遇的 叹息,既写出了落第后门前冷落,车马稀疏的景象,
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⑤ 眼 花 缭 乱 : 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 ⑥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彬 彬 有 礼 :
(2)多音字
射箭shè . 射 右仆射yè . 脉搏mà i . 脉 脉脉mò . 单薄bó . o 薄薄脆bá . 薄荷bò .
二、字形辨认 suǒ琐碎 suǒ锁链 suǒ唢呐
严jù n峻 jù n竣工 n浚 疏jù
4.“开门”和“关门”在人生中的含意是什么? 为什么说它们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提示】 “开门”指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 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
形式,“关门”指一个结束。因为“开门”和“关
门”有着丰富的生活内容,有着至乐的情绪体验, 也有着完美丰富生活完结时的悲壮,它们是严峻的 生命流动的一部分,它们是如此的重要,所以说“ 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自成一家。
六、整体预知
①窗子里的春天明亮、寂静、有生气,春天应该 镶嵌在窗子里看。引起下文 门表示欲望 ②初步阐述门和窗的不同意义 窗表示享受 窗 门是人的需要 ③进一步阐述门和窗的不同意义 窗表示人的奢侈 ④揭示窗的特点:窗是房屋的眼睛
基础自主学案 第 9 课 议 论 散 文 两 篇 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譬如(pì ) 寒暄(xuān) . .
鸟巢(chá o) . 眸子(mó u) 接踵(zhǒnɡ) 揪心(jiū) . . . 静谧(mì 嘈杂(cá o) . ) .
《门》就是运用了象征手法,写的是具体的“门”,
表达的却是作者对社会以及人生终极的思考和感悟。
只有理解了门的象征意义,才能理解整篇文章的寓
意所在。
[细剖· 深析] [楼主] 在莫利的哲理散文《门》中,有一句话特别耐人寻 味:“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人不
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我理解为,安静的环境能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观点:开门和关门是 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第二部分第2~6段,门的性质:隐秘、回避 门 的象征 第三部分第7~9段,开门和关门是人生的 一部分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窗》中为什么说奢侈是更高的进化阶段? 【提示】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窗比门代表更 高的人类进化阶段”。世人做屋子,先有门,后来 慢慢地才学会开窗子。门满足了人的物质需要—— 生存(保护);窗子满足了人的精神需要——享受(奢 侈)。物质需要的满足,是人的动物性生存的第一 要素,是由不得你我的,所以是不自由的。精神需 要的满足,是人的动物性生存需要满足后的高一层 需要的满足,因而可视为一种“奢侈”,一种享受。 只有在这种奢侈的享受中,人才是自由的。
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 号槐聚。江苏无锡人。1933年 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 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后赴英国留学,获副博士学 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 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 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围城 《______》、短篇小说集《人· 鬼》、散文集 兽· 《写在人生边上》、文论《谈艺录》、《管锥编》 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 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 小 心 翼 翼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给环保和安全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
四、词语释义 问寒问暖。 ①寒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希望。希望得到。 ②希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羲皇上人: 太古之人。羲皇,伏羲氏,传说中的古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原形容太平盛世。后比喻大家看得非常清楚 ④光天化日: 的场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克里斯托弗· 莫利(1890-1957),美国作家,生于 宾夕法尼亚州哈佛福市。主要作品有小品文集 桑迪加夫酒 《_____________》 、 小 说 《 特 洛 伊 木 马 》 、 《基地· 福伊尔》等。本文选自《外国散月北京第一版,译
者夏月)。 2.资料链接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
6.为什么门和窗这两种平常之物在作者笔下变得 如此意蕴深远,并借此写出世间百态?作者为什么 不直接抒写自己对人生的探讨,而要选择“门”和 “窗”这样一种具体的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名师点拨】 直接抒写深刻的思想或者抽象的道 理往往会令人难以理解,而如果能借助某种具体的 事物来抒写这些思想道理,或通过某种特定的具体 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这样就可以使深刻的思想变得浅显易懂,使抽象的 道理变得形象可感,同时也能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 生动性。这种象征手法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