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然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合集下载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异常天气、地质活动等现象,如地震、洪水、旱灾等。

这些灾害不仅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也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困扰。

本文将探讨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洪水对农业的影响洪水是指河流、湖泊等水域突发性的大规模涨水现象。

洪水常常将平原地区的耕地淹没,导致农作物受损甚至死亡。

洪水流失了大量的土壤和养分,使土地贫瘠,无法再种植农作物。

此外,洪水还带来了水稻病害和虫害的大量滋生,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应对措施:农民可以在防洪堤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加强河道疏浚,增加排水设施的建设,从而减少洪水对农业生产的破坏。

此外,科学合理的农田布局和良好的耕地管理也是减轻洪水对农作物影响的重要途径。

二、旱灾对农业的影响旱灾是指由于降水不足造成的土地干旱的自然灾害。

旱灾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长期的旱灾还会引发土壤盐碱化问题,使土地变得贫瘠,不适合农作物种植。

应对措施:农民可以采取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微喷等方式,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同时,在农作物选择上,选择耐旱性强的品种,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此外,加强水库建设、开展节水宣传教育也能够减轻旱灾对农业的影响。

三、地震对农业的影响地震是指地壳发生剧烈震动的地质现象。

地震对农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震会破坏灌溉系统和水利设施,导致农田无法有效灌溉。

其次,地震会导致土地滑坡和地表裂缝,使得土壤流失,不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此外,地震还可能导致农产品储存设施的损毁,造成农作物的大量损失。

应对措施: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采取防震措施,如固定灌溉设备,加固储存设施等。

此外,农民可以选择在地震频发地区进行多样化种植,降低地震风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结: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具有极大的影响,但通过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可以减轻这些灾害带来的损失。

在实践中,农民和政府应密切合作,共同致力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作物抗灾能力,以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自然灾害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自然灾害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自然灾害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一种常见的现象。

大地震、洪水、干旱、飓风等自然灾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些自然灾害中,农业是最易受影响的领域之一。

本文将探讨自然灾害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应对策略。

首先,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是破坏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例如,洪水可能淹没耕地,而干旱则会导致作物无法正常生长。

这些灾害使得土壤贫瘠、失去肥力,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农民们投入的努力和资源可能会付诸东流,导致农业收入减少,农民生活水平下降。

此外,自然灾害还可能破坏农业基础设施,如灌溉系统、农业机械等,使农民无法正常开展农业活动。

这种破坏将长期影响农业发展。

其次,自然灾害也对农业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一方面,自然灾害会破坏农产品的种植、丰收和运输环节,导致供给减少。

例如,洪水可能冲毁农田,导致农产品的供应不足。

这将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进而影响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另一方面,自然灾害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由于洪水灌溉,农产品可能受到水淹和病虫害的影响,从而使产品质量下降。

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健康风险,也会导致他们对农产品的信任和购买意愿下降。

因此,自然灾害引发的农产品供需失衡和质量下降可能会对农业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然而,面对自然灾害对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首先,我们可以加强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相应的补偿和救助。

农业保险可以为农民提供经济支持,从而降低自然灾害对其生计的影响。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动农作物的抗灾性能和产量增长。

通过培育抗旱、耐涝、耐虫害等特性的新品种,提高农作物的适应能力,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冲击。

此外,建设完善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收集和传递自然灾害的信息,有助于农民做出及时的决策和应对措施。

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发展的多样性来应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传统农业模式通常以单一作物种植为主,一旦遭受自然灾害,整个农业系统可能会面临崩溃。

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及应对

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及应对

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及应对自然灾害是一种不可预测且具有突发性的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干旱、风暴等。

这些灾害对农作物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以及农业生产者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首先,让我们看看地震对农作物的影响。

地震会导致土地的震动、塌陷和地壳的移位,从而破坏农田的土壤结构,使得农作物的接受土壤营养和水分的能力降低。

此外,地震还可能导致水源破坏或污染,进一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为了应对地震的影响,农业生产者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例如建造坚固的渠道和水库来保护水源,选择抗震性较好的农作物品种,以及定期进行土壤检测和改良。

洪水是另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洪水会淹没农田,冲刷土壤和植物,造成农作物的死亡或减产。

此外,洪水还会带来水质污染和病虫害的扩散,对农作物的健康和品质造成威胁。

农业生产者可以通过修建防洪堤和水利设施,以及采用适应洪水的耐水性农作物品种来减少洪水对农作物的影响。

此外,及时疏浚农田排水系统、加强病虫害防治措施也是必要的。

干旱是一种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的自然灾害。

干旱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农作物遭受干旱时,其光合作用受限,导致产量减少。

为了应对干旱的影响,农业生产者可以采取节水灌溉技术,例如滴灌和微喷灌,减少用水量的浪费。

另外,农业生产者还可以选择旱生农作物品种,这些品种对干旱条件更为耐受。

农作物覆盖层和土壤改良措施也可以帮助保持土壤湿度,并减少水分蒸发。

风暴是自然灾害中常见的一种,例如台风、龙卷风等。

风暴带来的强风和暴雨会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破坏。

强风可以折断或推倒农作物,暴雨则可能引起泥石流和土壤侵蚀,对农田和农作物造成损失。

因此,农业生产者可以修建风抵挡围墙和防护网,以保护农作物免受强风的摧残。

此外,及时修复农田和排水系统,加强土壤保护措施也是必要的。

总之,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生产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然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者采取的应对措施可以减轻这些影响。

自然灾害对农业和粮食安全的影响

自然灾害对农业和粮食安全的影响

自然灾害对农业和粮食安全的影响自然灾害是指地球上发生的自然原因引起的剧烈破坏和灾难性事件,如地震、洪水、干旱、台风等。

这些自然灾害不仅对人类的生活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影响,还直接影响着农业产出和粮食安全。

本文将探讨自然灾害对农业和粮食安全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洪水对农业和粮食安全的影响洪灾常常导致土地水浸、农作物倒伏和农田退化等问题,对农业产出和粮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首先,洪水会直接淹没耕地和农田,造成农作物大量死亡,影响粮食产量。

其次,洪灾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侵蚀和流失,进一步降低土地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加剧粮食不足的风险。

因此,应该加强洪灾防治和防洪能力的建设,保护农田和农作物不受洪灾侵害,以确保粮食安全。

二、干旱对农业和粮食安全的影响干旱是指降雨量明显不足,土地缺水的情况。

干旱对农业和粮食安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干旱导致农田缺水,使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和发育,减少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影响粮食的供应。

其次,干旱还可能引发土地沙化和退化,进一步削弱土壤肥力,使农业生产更加困难。

因此,我们应加强干旱监测和预警,采取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抗旱能力,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三、地震对农业和粮食安全的影响地震是指地壳发生剧烈震动和变形的自然现象,对农业和粮食安全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地震会破坏农田和农作物的基础设施,如灌溉系统和渠道,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粮食供应。

其次,地震会引发山体滑坡和土地塌陷,导致农田丧失和荒芜,使土地难以继续耕种和种植作物。

因此,我们应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保护农田和农作物免受地震破坏。

四、台风对农业和粮食安全的影响台风是一种强大的气象系统,常常伴随着强风、暴雨和洪水。

台风对农业和粮食安全带来了多重威胁。

首先,台风的强风和暴雨会摧毁农作物和果树,减少粮食和水果的产量。

其次,台风引发的洪水还可能淹没农田和耕地,使土地变得贫瘠和不可耕种。

《2024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对荒漠化、土地退化和粮食安全的影响》范文

《2024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对荒漠化、土地退化和粮食安全的影响》范文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对荒漠化、土地退化和粮食安全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的日益变化,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其中,荒漠化、土地退化和粮食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将探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对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影响,并分析其背后的成因和应对策略。

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及其成因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什么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这类事件包括干旱、洪涝、极端温度、暴风雪等,其特点是超出了常态天气的变化范围。

这些事件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主要成因包括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导致的全球变暖、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等。

三、极端天气对荒漠化的影响荒漠化是指土地逐渐失去其生产能力,变为沙漠或荒漠的过程。

极端天气如干旱和高温会加速这一过程。

在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蒸发过快,植被无法得到足够的水分而死亡,导致土地裸露,进而引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加速了土地的荒漠化。

此外,高温还会导致土壤盐碱化,进一步破坏土地的生产力。

四、极端天气对土地退化的影响土地退化是指土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现象。

与荒漠化类似,极端天气也是导致土地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频繁的洪涝会导致土壤侵蚀严重,土壤中的养分流失;而极端温度则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产量,长期下来会导致土地的生产力下降。

此外,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等也是导致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

五、极端天气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粮食安全是指人们能够获取足够的、安全的、有营养的食物以维持生活和健康。

由于食物生产大多依赖于土地和水资源,因此极端天气的频发对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干旱和高温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而洪涝则可能直接淹没农田或破坏农田基础设施。

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病虫害增多也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粮食价格波动和粮食短缺问题,进而影响粮食安全。

六、应对策略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性的应对策略:1. 推广绿色农业技术:通过提高农田的抗旱抗涝能力,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作物的抗逆性等措施来增强农田的生态保护能力。

农业防灾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农业防灾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农业防灾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自然灾害对农业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农业防灾则成为减轻这些影响、保障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农业防灾的意义、主要措施以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一、农业防灾的意义自然灾害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威胁之一,包括洪涝、旱灾、冻害、台风、地震等。

这些灾害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歉收,损失严重时更可能导致农民生活困难,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受阻。

因此,农业防灾具有如下重要意义:1. 保障粮食安全:农业是粮食的主要生产来源,农业防灾可以减小农作物减产风险,确保粮食供应。

2. 维护农民生活:自然灾害往往导致农民收入减少,甚至负债累累。

农业防灾可以帮助农民度过困难时期,维护其生活品质。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防灾措施可以降低生产风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防灾的主要措施农业防灾主要包括减灾和防灾两个方面。

减灾是指在自然灾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通过科学手段降低灾害损失;防灾则是指在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采取一系列预警和保护措施。

1. 减灾措施(1)优选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品种:选择能耐旱、耐涝、抗病虫害的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灾能力。

(2)合理耕作管理:包括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土壤保墒等措施,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减轻灾害对农作物的冲击。

(3)人工降雨和排涝:通过人工方法增加降雨、排除积水,减轻洪涝灾害对农田的影响。

2. 防灾措施(1)建立灾害预警系统:通过监测气象、地质等因素,预测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程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堤坝、防风林、水利工程等的建设,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

(3)推广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监测并及时获取灾情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农业防灾对农业的影响农业防灾措施的实施可以显著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对农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农业防灾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通过科学灌溉、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等措施,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得到改善,产量和质量得到提高。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影响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影响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影响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无法预知与预测的、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现象。

这些灾害包括洪水、旱灾、台风、地震等。

由于其突发性和难以控制性,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具体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洪水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影响洪水是指河水溢出堤岸,水位上升严重造成低洼地区或沿岸地带内陆的大面积淹没。

洪水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了以下影响:1. 造成农田被淹。

洪水会淹没农田,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受阻,甚至完全丧失。

农民的劳动成果和投资也将付诸东流。

2. 洪水冲毁农田基础设施。

洪水对农田基础设施,如水利设施、田间道路和种植设备等造成破坏,影响农业生产效率。

3. 洪水导致粮食储备减少。

洪水造成农作物歉收和储存设施的损坏,粮食储备减少,给粮食安全带来威胁。

针对洪水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洪水预警和监测体系。

提前预警洪水,及时疏散农民和转移农作物,减少洪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改善农田排水系统。

加强农田排水设施建设,提高抗洪能力,减少农田被淹和农作物损失。

3. 加强灾后恢复工作。

灾后及时修复农田基础设施,提供实施农业生产所需的支持和帮助。

二、旱灾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影响旱灾是指长时间缺乏有效降水而导致的水资源紧缺和土壤干旱。

旱灾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了以下影响:1. 水资源短缺。

旱灾导致水源减少,农田灌溉受限,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和发育。

2. 土壤干旱。

旱灾引发土壤干旱,导致农作物根系生长受阻,减少产量并影响作物质量。

3. 粮食减产和价格上涨。

旱灾造成农作物歉收,粮食供应减少,导致粮食价格上涨,给粮食安全带来威胁。

针对旱灾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1. 发展节水农业。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田用水量,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

2. 加强水资源管理。

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护水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的影响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的影响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的影响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无法避免的一部分,它们对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洪涝灾害、旱灾、地震还是台风,都会对农田、农作物和农民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本文将探讨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洪涝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洪水可以淹没农田,冲毁庄稼,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此外,洪水还会冲走农田中的肥料和农药,对土壤质量造成破坏。

洪涝灾害还可能导致灌溉系统受损,进一步影响农业生产。

因此,在防灾减灾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农田排水系统和加固堤坝,以减轻洪涝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其次,旱灾是另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同样造成了严重威胁。

旱灾导致土壤干旱,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农田缺水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从而影响粮食供应。

为了应对旱灾,我们需要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引进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和喷灌,减少水的浪费。

此外,通过合理的农作物轮作和土壤保水措施,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减轻旱灾对农业的冲击。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虽然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其间接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

地震可能导致土地塌陷、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破坏农田和农作物。

此外,地震还可能破坏农田周边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和灌溉系统,影响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因此,我们需要在地震易发地区加强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抗震能力。

最后,台风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会摧毁农田和农作物,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此外,台风还会引发山洪和泥石流,进一步破坏农田和农作物。

为了减轻台风对农业的影响,我们需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提醒农民采取防灾措施。

同时,加强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灾害损失的补偿,减轻其经济压力。

综上所述,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

自然灾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自然灾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自然灾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1. 自然灾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 暴雨洪涝:导致土地积水浸泡,致使小麦生长需要的氧气不足,影响小麦正
常呼吸,根部受损等。

- 高温干旱:导致小麦失水、蒸腾强烈、呼吸不畅,直接影响其正常生长,特别是
影响小麦的开花和结实。

- 冰雹风灾:会破坏小麦的葉片和茎秆,影响其光合作用和正常的生长发育。

2. 防御措施
- 暴雨洪涝:改进土地排水,建立排涝系统,修筑拦河堤坝,培育小麦耐淹性
品种等。

- 高温干旱:加强小麦水分管理,适时浇水,减少灌溉面积,保持适度湿润。

同时,利用覆盖物遮荫,降低小麦的范围及温度等。

- 冰雹风灾:建设防护林带,种植高低错落的防风林,加强小麦体质强度,同时及
时采取应急措施,如覆盖或避风等。

3. 小麦产业防灾减灾的意义
- 增加小麦的生产稳定性,提高延续性,减轻农民的经济压力,推动粮食安全
及农村可持续发展。

- 增强小麦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经济损失,节约国家财政投入,同时提高农业
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 建立小麦产业防灾减灾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培育小麦防灾减灾专业队伍,提高农
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推动科技与农业的融合,促进农业现代化。

4. 其他建议
- 常态化检验小麦土地、气象状况,学会利用灾后时间进行小麦底肥施用、沟边沟七整理、田间中耕等管理措施,更快的使小麦得以康复。

- 引导农民加入小麦产业合作组织,分享防灾减灾技术和技能、共享物资等,成为稳定的互助共赢关系体系,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

- 建立和完善小麦防灾减灾的法律制度和机制,为农业灾害预警、监测、防范和应急救援提供法规支持和制度保障。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农业生产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直以来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其中自然灾害无疑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破坏性,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和影响。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涝、干旱、台风、地震、病虫害等。

洪涝灾害会淹没农田,冲毁农作物和农业设施,导致土壤肥力流失,农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颗粒无收。

干旱则会使土地干裂,农作物缺水,生长缓慢甚至死亡,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会摧毁农作物,破坏农田和农业设施。

地震不仅会直接破坏农田和农业基础设施,还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长期的影响。

病虫害的爆发会迅速蔓延,大量侵蚀农作物,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多方面且深远的。

首先是直接的经济损失。

农作物的损毁、农业设施的破坏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修复和重建。

这对于农民和农业企业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可能导致他们陷入经济困境。

其次,自然灾害会破坏农业生态环境。

土壤的肥力下降、水土流失、水资源污染等问题,都会影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再者,自然灾害还会影响农产品的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当灾害导致农产品大量减产时,市场供应不足,价格往往会大幅上涨,这会给消费者带来经济压力,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

修建坚固的农田水利设施,如灌溉渠道、排水系统等,可以有效地应对洪涝和干旱灾害。

加强农田防护工程,如建设防风林、护坡等,可以减少台风等灾害对农田的破坏。

同时,改善农村的交通和电力设施,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运输救援物资和保障农业生产的基本需求。

推广农业保险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农业生产面临着诸多风险,通过购买农业保险,农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损失时可以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降低他们的生产风险,增强恢复生产的能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提高保险的覆盖范围和赔付标准,鼓励更多的农民参与保险。

《2024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对荒漠化、土地退化和粮食安全的影响》范文

《2024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对荒漠化、土地退化和粮食安全的影响》范文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对荒漠化、土地退化和粮食安全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逐渐增多,频繁地影响各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

这些事件不仅对局部地区的气候模式产生深远影响,也对荒漠化、土地退化和粮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对荒漠化、土地退化的影响,以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并分析其背后的成因和应对策略。

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荒漠化1. 荒漠化的定义与成因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过度耕作等人类活动,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植被减少,最终形成荒漠的过程。

2.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1)频繁的干旱和暴雨:极端干旱事件会导致土壤水分流失,植被枯死,加剧荒漠化进程;而暴雨则可能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等灾害,冲刷表土,破坏植被。

(2)气温升高: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加剧了干旱的严重性,进而推动荒漠化的扩展。

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土地退化1. 土地退化的定义与类型土地退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导致的土地质量下降,包括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等。

2.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作用机制(1)强风和沙尘暴:强风和沙尘暴会加速土壤侵蚀,破坏地表植被,导致土地退化。

(2)冰冻和融雪:极端的冰冻和融雪会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加剧水土流失。

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1. 粮食生产的现状与挑战粮食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而极端的天气气候事件对粮食生产产生负面影响。

2. 影响路径(1)产量减少:干旱、洪涝、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会直接导致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2)种植成本增加:极端天气事件导致农业生产过程中人力、物力投入增加,提高了种植成本。

(3)农产品价格波动: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导致农产品市场供应不稳定,引发价格波动。

五、应对策略与建议1. 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的应对措施(1)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植树造林、恢复植被等措施,提高土地生产力,减缓荒漠化和土地退化进程。

(2)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放牧和过度耕作。

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与防范

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与防范

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与防范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无法预测和控制的灾难性事件。

在农业领域,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常常是灾难性的。

本文将探讨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防范措施来降低灾害的风险。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由于强降雨、山洪暴发或河流泛滥等原因造成的灾害。

洪涝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田淹水:洪涝灾害导致农田淹水,给庄稼的生长带来严重的影响。

水淹过程中,庄稼无法正常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根系会因为缺氧而受到损害,造成植物凋谢甚至死亡。

2. 农作物减产: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破坏会导致产量下降。

庄稼在洪水中被冲刷,土壤的肥力下降,病虫害也容易滋生,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直接威胁。

3. 供水中断:洪涝灾害还可能导致供水中断,造成农作物缺水,给农业生产带来更大的困难。

为了应对洪涝灾害的影响,农业部门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建设排水系统:加强农田排水系统的建设,包括修建排水沟和控制水位的设施,提高抗洪能力,减少农田受淹的程度。

2. 选择抗旱品种: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选择适应洪涝灾害的抗旱品种,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提高作物的抗洪能力和适应性。

3. 加强预警监测:建立洪涝灾害的预警系统,及时监测降雨情况和水位变化,提前采取措施,保护农田和农作物。

二、干旱灾害干旱灾害是指长时间缺乏有效降水导致土壤干燥的情况。

干旱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农作物生长受限:缺乏水分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限,养分吸收减少,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 土壤贫瘠:长期干旱会导致土壤失去湿润,养分流失严重,土壤变得贫瘠,难以支持植物的正常生长。

3. 水资源短缺:干旱导致水资源的枯竭,给农业灌溉带来困难,增加了农作物缺水的风险。

为了应对干旱灾害的影响,农业部门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科学灌溉:采用科学的灌溉方法,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例如,通过滴灌、喷灌等方式,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的情况,提高灌溉效率。

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的原因及对策

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的原因及对策

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的原因及对策粮食作为人类的主要粮食来源之一,其生产安全十分重要。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粮食生产安全面临很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的原因以及针对这些原因的解决方案。

一、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化引起的气候灾害,如旱灾、洪涝、风灾和地震等,都会对粮食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

例如,旱灾会导致作物长势和产量下降,洪涝则会破坏种植区域的土壤结构和作物生长环境。

而对于地震来说,如果震中附近的种植区域,因为地震而遭受影响,那么作物生长的基础根基极有可能被破坏,导致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种植生产。

因此,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政府和农民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

政府要关注气象、地质等变化,建立健全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并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农民和粮食生产安全。

2.改善土壤和水资源管理。

政府和农民应该注重土壤和水资源管理,尽可能减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影响,保持耕地、灌溉设施的健康,改善土壤肥力,让作物更好地生长。

3.加强粮食保存,防止供应中断。

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粮食保存和供应体系,面对自然灾害导致的供应中断,准备充足的灾害救援物资,并在粮食储备和调剂方面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二、细菌污染细菌污染也是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种植过程中,如果使用了不干净的肥料、水源和种子,以及出现了病虫害,则可能导致细菌污染,影响粮食的质量和产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使用高品质的种子、肥料和水源。

政府和农民应该确保种子、肥料和水源的质量,避免使用污染物。

2.加强病虫害防治。

政府和农民应该制定并严格执行病虫害防治规范,并及时检查和清除病虫害,避免细菌等微生物的侵入。

3.强化生产和质量管理。

政府和农民应该加强对粮食生产环节的管理,如种植、收割、储存等环节,以确保粮食质量和安全。

三、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也是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的因素之一。

其中包括过度种植、化学肥料和农药的过度使用等。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七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二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七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二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

第二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一、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1.粮食安全概念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环节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和进出口地位是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2.我国的粮食安全(1)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目标是什么?提示:建立在国内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需要粮食总产量与粮食需求量大致持平。

(2)影响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因素有哪些?提示: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耕地所在区域的热量、水和光照等资源的时空配置。

二、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途径我国现状扩大耕地数量1949年以前是增加粮食总产量的主要途径目前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主要依靠增加人力、物质和技术投入从耕地利用率、养分和水热资源保障能力、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水平等各个环节挖掘潜力三、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1.国家粮食安全战略(1)请说出我国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提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2)说出我国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目标。

提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3)我国未来粮食安全面临哪些挑战?提示:①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勉强平衡状态。

②粮食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矛盾突出。

③受耕地、水资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粮食产量继续增长难度越来越大。

④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波动,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2.耕地资源保护必要性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不能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而是要保护耕地资源,确保我国的耕地数量和生产能力政策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划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耕地红线,确保耕地保有量在18亿亩以上,确保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措施数量已确定的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已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建设占用多少基本农田,就要补充多少,做到占补平衡质量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及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高效节水等一系列水土资源保护项目,确定了不同区域的耕地质量提升任务命题视角(一) 耕地资源及开发现状演绎法学习一、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特点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2.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1)我国耕地资源的总体特点特点表现数量耕地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质量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优质耕地少空间分布耕地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后备资源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开发难度大(2)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3)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的特点二、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1.我国耕地资源数量问题及变化趋势2.我国耕地资源质量问题及变化趋势3.我国耕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1)耕地集约利用:指通过加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辅之以先进技术和管理,达到在单位面积耕地上获得更高产出效益的一种耕地利用方式。

论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其治理

论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其治理

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其治理1. 引言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对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治理措施。

2. 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2.1 水灾水灾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特别是在江河流域和沿海地区。

水灾对农业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淹没农田:水灾会导致大面积的农田淹没,造成庄稼被水浸泡,大量庄稼死亡或受损。

•侵蚀土壤:水灾引起的水流冲击和水淹会侵蚀农田土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农田的耕作能力。

•病虫害传播:水灾会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迅速传播,增加农作物损失。

2.2 干旱干旱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干旱对农业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作物死亡:干旱导致农田缺水,作物无法正常生长发育,严重的干旱条件下作物甚至会死亡。

•农田退化:长期的干旱导致农田土壤湿度过低,土壤沙化加剧,农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

•农业资源短缺:干旱条件下,农业用水供应不足,农业资源短缺,影响农业生产能力。

2.3 地震地震是我国各地都有可能遭遇的自然灾害。

地震对农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田破坏:地震可能导致农田的破坏,包括地表裂缝、土壤沉降等,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

•水源变化:地震可能会导致地下水源发生变化,农田供水受到影响,对农业生产带来困难。

•害虫暴发:地震后,由于农田土壤发生改变,地下害虫数量可能会迅速增加,给农业生产带来威胁。

3. 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针对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我国采取了多种治理措施以减轻灾害损失和保障农业生产:3.1 技术手段的应用•水灾治理:采用抢险救灾措施,包括修建堤坝、排水系统等,提高农田抗洪能力。

•干旱治理:利用现代化的灌溉技术,如滴灌、微灌等,提高农田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地震预警:建立地震监测系统,及时预警地震,减少人员伤亡和农田破坏。

灾害与粮食安全

灾害与粮食安全

灾害与粮食安全灾害是指自然或人为引起的突发事件,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

对于农业来说,灾害可能导致农作物的减产或毁灭,给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带来巨大的压力。

这篇文章将探讨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1. 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1. 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地震和台风等,对农田和农作物有直接的破坏作用。

洪灾会淹没农田,干旱会造成作物死亡,地震和台风会毁坏农田基础设施。

这些灾害会导致粮食减产或完全丧失,对粮食供应链产生巨大压力。

1.2. 人为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除了自然灾害外,人为灾害如战争、冲突和恐怖袭击等也会对粮食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

战争和冲突会破坏农田、农作物和农业基础设施,导致粮食生产能力下降。

恐怖袭击可能破坏粮食储藏设施和粮食供应链,进一步加剧粮食安全问题。

2. 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威胁2.1. 粮食供应不稳定性灾害对粮食生产的直接影响会导致粮食供应的不稳定性。

当灾害发生时,粮食减产或完全丢失可能导致粮食价格上涨,增加人们的经济负担。

此外,粮食供应不稳定也可能导致粮食短缺和供应中断,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风险。

2.2. 粮食品质和安全问题灾害可能导致粮食品质和安全方面的问题。

例如,洪灾可能导致粮食受到污染,干旱可能使粮食产生有害物质,地震和台风可能使储存的粮食受到污染或破坏。

这些问题会威胁人们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3. 应对灾害的策略3.1. 建立灾害应对机制政府和社会应建立健全的灾害应对机制,包括预警系统、应急响应机制和风险管理措施。

这些机制可以帮助及早发现灾害,并快速采取应对措施,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3.2. 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农民和农业从业者应接受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农业抗灾能力。

他们应学习如何应对自然灾害,采取适当的农业措施以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比如建设抗旱设施和防洪设施。

3.3. 多样化粮食生产方式多样化粮食生产方式是缓解灾害对粮食安全威胁的重要策略之一。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自然灾害是指地球上自然界非人为因素所引起的突发性、破坏性事件,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等。

这些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导致农作物减产、灾害损失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农业部门采取了多种策略来减少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

首先,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灾害的直接破坏性。

例如,洪水会淹没农田,破坏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干旱会导致土壤干燥,使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台风则可能造成农作物倒伏或大面积秸秆飞散。

这些灾害导致农田的耕种面积减少、农作物的产量下降,从而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在应对这些影响时,农业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首先,加强灾前准备工作是关键。

农业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系统,及时获得灾害预警信息,并通过合理的合作机制将信息传递给农民。

此外,在耕种过程中,农业部门也要提供农民可行的抗灾建议,例如合理选择品种、改进田间管理等。

其次,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必要的。

在洪涝和干旱频发的地区,农田排水和灌溉设施的建设都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排水可以有效减少洪涝对农田的影响,而灌溉则能提供干旱时期所需的水源。

通过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可以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程度。

第三,推广科学技术应用也是减少自然灾害影响的一种途径。

如今,农业科技已经取得了许多突破,例如遥感技术、灾害预警系统等。

通过利用这些科技手段,农业部门能更准确地预测灾害的到来,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灾害对农作物的破坏。

最后,建立健全的灾后救助体系也是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方面。

灾后救助不仅仅是提供一次性物资支持,更是要帮助受灾的农民尽快恢复生产能力。

因此,在灾后救助中,农业部门应该提供灾后种子、农药、肥料等支持,帮助农民重新种植作物,恢复生产。

综上所述,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挑战着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农业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包括加强灾前准备、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科学技术应用和建立健全的灾后救助体系等。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应对策略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永恒主题之一。

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之一,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尤为显著。

本文将从不同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首先,水灾是我国农业生产中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每年夏季雨季,洪水会席卷农田和农作物。

洪水不仅给农作物带来极大的损失,还会破坏农田的肥力以及水稻的生长环境。

应对洪水的策略之一是改善农田排水系统,加强堤防的建设以及提高农民的防洪意识。

此外,在选择品种时,也应优先选择适应多雨季节的作物,以减轻洪水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

其次,干旱是另一个严重威胁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

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干旱在我国的农田中越来越常见。

干旱导致农作物缺水,生长受阻,降低了产量和品质。

为了对抗干旱,农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合理灌溉、改善土壤保水能力和培育抗旱作物等。

此外,政府和农民还可以通过建设水利工程和灌溉设施来提高农田的抗旱能力。

此外,冰雹和冻害也是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

冰雹可能造成农作物叶片、茎干等严重的伤害,并且降低了果实的品质。

而冻害则使作物凋谢、结实受阻。

对于这些自然灾害,农民可以采取覆盖农膜、建立遮阳棚等方式来减轻其对农作物的影响。

此外,通过选择抗冻、抗雹的作物品种,也能够有效地降低这些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

最后,地震和洪水可以导致土壤的滑坡和沉降,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

应对这一问题,农民可以进行适当的土壤保护与修复。

例如,通过合理的耕种方式,控制水土流失,预防土壤沉降。

此外,政府可以加大对农田的修复力度,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补贴。

综上所述,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有着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来减轻这些负面影响。

这不仅需要农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还需要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支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并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粮食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策略选择

我国粮食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策略选择

我国粮食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策略选择1. 前言粮食是人民生活的基石,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入手,分析各种因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2. 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我国粮食安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地震、洪涝、干旱、风灾等自然灾害每年都会造成严重的粮食损失。

2.2 农业生产水平农业生产水平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关键因素。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种植结构单一,耕地资源供给不足等问题,都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2.3 环境保护问题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直接影响了粮食资源的产出。

近些年,雾霾等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空气、水源受到污染,很多土地受到破坏,严重制约了粮食生产。

2.4 土壤污染问题我国土壤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土地资源质量和产能受到较大影响。

土壤污染导致种出的作物中会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2.5 科技进步问题科技进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尤其是在粮食生产效率提高、耕地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在这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 应对策略针对上述影响因素,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推动高效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

高效农业建设需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利润空间,推动农业从传统粗放型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3.2 保障耕地资源保障耕地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应加强保育耕地工作,控制非农转移用地、荒地等非法占用,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推进稻谷优秀品种、耐热性、抗病性种植。

3.3 加大农药、化肥的管理力度重视农药、化肥的管理力度,减少成本并提高产品品质,采用环保型、高效型农药、化肥产品,同时控制施肥量合理使用,减轻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而其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探究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应对方法。

一、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洪涝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和具有破坏力的类型之一。

洪涝灾害往往导致农田被淹没、农作物受损甚至死亡。

洪涝灾害还会引发水土流失等问题,进一步影响农业生产。

此外,洪涝还会造成农作物的营养流失,从而降低粮食的质量。

针对洪涝灾害,农民和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其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影响。

首先,建设高效排水系统是关键。

农田的排水系统应该能够及时排水,避免水logging。

其次,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梯田和植被覆盖等措施,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和农田被侵蚀的风险。

二、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干旱是另一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

干旱灾害会导致农田缺水,从而使作物生长受阻。

在干旱条件下,农民不仅需要支付昂贵的灌溉费用,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保护农作物免受干旱的影响。

此外,干旱还会使土壤变干燥,降低农田的肥力。

为了应对干旱灾害,农民可以使用节水灌溉技术。

例如,滴灌和渗灌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并提供作物所需的水分。

此外,还可以采取合适的种植模式,选择抗旱性强的作物和作物品种。

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补贴和支持,鼓励农民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和抗旱作物。

三、台风和飓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台风和飓风是热带地区经常遇到的自然灾害。

它们带来的暴风雨和风暴潮常常破坏农田和农作物。

飓风还可能损坏农业设施和基础设施,如温室和灌溉系统。

这些灾害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减少台风和飓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民可以在种植季节前采取预防措施。

例如,加固农田边界和建筑物,以减少倒伏和损坏的风险。

此外,在台风和飓风预警发出后,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如收割成熟农作物、储存粮食等。

政府还可以提供适当的保险和补贴,帮助农民恢复农业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自然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粮食产量不仅与一国的耕地面积、农业劳动人口、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科技水平等因素相关,还与一国的自然灾害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自古以来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范围广,极易受灾害袭击且受灾严重。

因此,要制定恰当的粮食安全政策必须研究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本节分析所用数据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所调查的2004~2008年农民种粮行为的微观数据;另一类是基于年鉴数据,涉及国家自然灾害及粮食产量的宏观数据。

Chapter twoThe influence of the natural calamities on food security Grain production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se factors, such as the arable land area of a nation, the population of farming,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technology, but also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natural calamities.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natural calamities in China are varied with high frequency, covering large areas, and easy to be seriously affected by them. Therefore, we need to make appropriate grain security policies by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to the grain production caused by natural disasters. In this chapter, the data we will utilize fall into two categories: one is the micro data concerning the grain production behaviors of farmers based on our survey between 2004 and 2008, and the other grounds on the data of yearbook related to the natural calamities and the grain output in China.1.农户受灾情况分析我们在对农户种粮行为进行问卷调查时,询问了2004~2008年经历灾情的农户受灾及减产情况,收到有效问卷1619份。

表13-1显示,2004~2008年受灾农户占调查农户的百分比相当稳定,除一年为20.07%外,其余均为22%稍高。

受灾农户平均减产15%~21%,平均为17.27%,且有相当的稳定性,没有趋势性变化。

1.An analysis on farmers’ disaster situationDuring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concerning the production behaviors of farmers’, we enquired those suffered the disasters between 2004 and 2008 about their production situation, and got 1619 valid questionnaires. Table 13-1 shows that the farmers affected had a quite stable proportion in the survey during that period, except one year 20.07%, the others being 22% or more. The affected farmers’ crops got a production by 15%~21%, and 17.2 7% on average, and this situation was stable, having no changes in tendency.Table 13-1: The Affected Farmers’ SituationYearAffected farmersPercentage they occupied in our surveyTheir average reduction percentage表13-1 受灾农户情况2.全国受灾情况分析《中国统计年鉴2009》报告了历年农业受灾面积、成灾面积。

受灾面积是指如冰雹、大风暴、洪涝灾害、持续干旱、台风、暴雪等自然灾害造成农业损失所覆盖的面积。

成灾面积是指在遭受上述自然灾害的受灾面积中,农作物实际收获量较常年产量减少3成以上的播种面积。

据此计算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以及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的比例。

图13-1报告了受灾比例、成灾比例,图13-2报告了成灾面积与受灾面积之比。

2. An analysis on the disaster situation in our nation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9 gives us a clear description about the affected area and disastrous area of agriculture in the past years. The affected area refers to the area where natural disasters, such as hails,storms, floods, sustaining droughts, typhoons or blizzards, hit and caused certain damage. The disastrous area refers to the place where any of the natural disasters given above attack and crops have a production by 30% in contrast with the ordinary years. Based on these, we can calculate the proportion of the affected area and the disastrous area in the sown area. Table 13-1 shows us the affected area and the disastrous area, and table 13-2 represents the proportion of them accordingly.The affected percentageThe disastrous percentageThe percentage they occupy in the sown areaYearTable 13-1: the ratio between the affected area and the disastrous area Source from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9The ratio of the disastrous area occupied in the affected area图13-1 受灾比例、成灾比例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图13-2 成灾面积与受灾面积之比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得出如下基本判断:第一,中国农业仍然受自然灾害影响较重,1978~2008年平均受灾比例达31.60%,成灾比例达16.84%。

就我们所调查的河南地区来说,受灾农户占调查农户的百分比仅为22%左右,受灾农户平均减产为15%~21%,可能与全国相比,河南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小。

第二,从全国范围来说,自然灾害发生的波动性相对较小。

从1978到2008年,受灾比例和成灾比例波动的幅度较小;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影响也相对稳定,表现为成灾与受灾面积比相对稳定。

第三,以上两点意味着,自然灾害可以对局部地区造成重大影响,甚至颗粒无收,但不会对全国的粮食生产及安全带来重大影响。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这一特征决定了中国每年都会面临自然灾害,但很难形成全国性的自然灾害,这与幅员狭小的国家有着明显的差别。

这使得中国的粮食产量表现出相当大的稳定性,中国粮食总产量的大波动往往是政策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灾害的产物。

因此,我们不应该过分夸大自然灾害对全国粮食产量的影响。

将来中国应重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改善中国交通运输的基础建设从而提高中国粮食在空间上的调拨能力,如此,自然灾害对中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将会进一步缩小。

Based on the analyses we’ve made above, we can make some fundamental judges as follows:Firstly, the agriculture in China is still influenced badly by natural disasters. The average affected proportion was 31.60% between 1978 and 2008, the disastrous proportion amounted to 16.48%. In terms of the area of Henan province we surveyed, the farmers of affected accounted for only about 22%, and the average reduction of their farming production ranges from 15% to 21%. Possibly, compared with other areas in China, Henan province is less affected by natural disasters.Secondly, in terms of the whole nation, the occurrence of natural disasters fluctuate relatively less. From 1978 to 2008, the proportion of amplitude fluctuations in both affected and disastrous is less as well. The effects caused by natural disasters are relatively stable, featured by the stable percentage of the affected area and the disastrous area.Thirdly, the two points we’ve mentioned above mean that natural calamities may cause significant loss to some certain areas, even to the degree that not a single grain is reaped, whereas they can not bring abouta fatal influence on our national grain production and security. As we all know, China is a vast country, and this trait determines that our country is likely to be confronted with natural calamities annually. However, it is quite difficult to form a national one, which is clearly different from those small countries. This character makes China’s grain production quite stable, and those major fluctuations are mainly the outcome of policy, not because of natural calamities. So, we should not exaggerate the effects to the grain production caused by the natural disasters. In the future, China needs to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thereby enhancing the ability to withstand natural disasters. By means of improving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gradually in China, we can promote the ability to allocate in space. Only by doing so can we make the bad influence on grain production caused by natural disasters reduce to a small and limited degree.此外,中国从北方到南方一年可耕种的作物从一熟到三熟,这意味着,如果粮食一旦短缺,提高复种指数也可在短时间内(不超过半年)有效增加粮食产量,从而缓解粮食短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