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有关浮力和液面升降问题的专题复习教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浮力计算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4.小组合作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浮力计算的应用报告。报告可以涉及浮力在日常生活、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实例,并分析浮力计算在其中的作用。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深入探究的精神。
4.课后作业: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浮力计算知识。
-布置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以一个简单的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浮力计算的思考。课堂上,我会准备一个装有水的透明容器,然后放入一个金属块。学生会观察到金属块在水中沉没的现象。接着,我会提问:“为什么金属块会沉入水底?如何计算金属块受到的浮力?”通过这个实验和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布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浮力计算公式进行解答。练习题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基础题主要针对浮力计算公式的直接应用,例如计算某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提高题则涉及一些实际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在练习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解题方法,及时纠正错误,指导他们正确运用公式。
5.思考题:布置一道思考题,要求学生思考浮力计算在环保方面的应用。例如,如何利用浮力原理设计一种减少油污扩散的装置。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以提高对浮力计算知识点的掌握。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2024年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2024年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
具体包括: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浮力计算、浮力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2. 使学生了解物体浮沉条件,并能运用这些条件分析物体的浮沉状态。
3.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浮力计算。
难点:浮力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装置、浮力计算题卡。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浮力演示装置,展示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2. 知识回顾(15分钟)(1)浮力的定义及产生原因;(2)阿基米德原理;(3)物体浮沉条件。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浮力计算题为例,讲解解题步骤和技巧。
4.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浮力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10分钟)介绍浮力的应用,如轮船、潜水艇等。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定义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浮沉条件4. 浮力计算5. 浮力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与哪些因素有关?(2)计算题:一艘轮船的质量为1000t,在水中浮力为多少?2. 答案:(1)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和物体体积有关。
(2)轮船在水中浮力为1×10^7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浮力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浮力计算能力的培养;2. 教学难点中浮力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计算题解答。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有关浮力和液面升降问题的专题复习教学案
有关浮力和液面升降问题的专题复习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知道浮力概念、方向及产生原因;透彻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及“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会根据已知条件,找到计算浮力的合理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分析归纳计算浮力的四种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浮力知识的兴趣,积极主动找出浮力的计算方法, 能联系生活中的现象,体会浮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重难点1. 通过课件和实验探究,知道浮力的产生原因及计算方法。
学生会用称重法计算浮力。
2. 通过实验探究和验证,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内容直柱形容器液面升降专题:第一讲浮力压强是中考的难点之一,课时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化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压强的变化以及容器对支撑面压力压强的变化是许多考生感到难解的题目类型。
现在选一些该类型的题目,以飨读者。
例题1. 如图1所示,有一圆柱形容器和一个足够长的圆柱形金属块,其横截面积S 容:S 柱=3:1,容器中盛有水,金属 块吊在一根细线下,现将金属块慢慢放入水中,金属块上下底面始终和水面平行,求: (1)若金属块浸入水中深度达到15cm 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大多少?(2)若绳子从金属块底刚好接触水面到向下放下15cm 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大多少?解析:(1)如图1甲、乙所示,金属块浸入水中深度达到15cm 时,金属块相对于容器底下降h ,容器中水面上升为1h ∆,则有h S h S S 柱柱容)-(=∆1 (1),cm 151=∆h h +(2),由以上两式可得到cm 51=∆h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大a 11P 500=∆=∆h g p 水ρ。
(2)如图1丙、丁所示,若绳子从金属块底刚好接触水面到向下放下h=15cm 时,容器中水面升高了2h ∆;则 h S h S S 柱柱容)-(=∆2,代入数据得,cm 5.72=∆h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大a 22P 750=∆=∆h g p 水ρ。
《第十章浮力》复习教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浮力》复习教学案姓名:日期:等第:【知识梳理】一、浮力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大于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
3、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液(气)体。
4、称重法测浮力:F浮=G-F;成因法测浮力:F浮=F向上-F向下5、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结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二、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2、重点公式:F浮=G排=m排=ρ液gV排3、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4、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浮力的应用:(1)调节浮力的大小:采用“空心”增大体积,从而增大浮力,使物体能漂浮在液面上;(2)轮船采用了把它做成空心的办法,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增大浮力,使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3)潜水艇: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4)密度计是利用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来工作的。
2、物体的浮沉条件:(1)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①上浮:F浮>G;最终结果:漂浮:F浮=G;②悬浮:F浮=G;③下沉:F浮<G;最终结果:沉底:F浮+F支=G。
(2)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的平均密度可以知道,则物体的浮沉条件可变成以下形式:①ρ物<ρ液,上浮、漂浮;②ρ物=ρ液,悬浮;③ρ物>ρ液,下沉。
四、浮力大小的计算:(1)称重法测浮力:F浮=G-F;(2)成因法测浮力:F浮=F向上-F向下;(3)(漂浮/悬浮)二力平衡法:F浮=G物;(4)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m排=ρ液gV排。
【典型例题】例1、小华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先在空气中测出圆柱体的重力大小是1.0N ,然后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所示,她测得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和其底面进入水中的深度h 的对应数据如下表:(1)第1 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2)当h= cm时,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水中;(3)如改用浓盐水做实验,在图乙中再画出F-h图线。
人教版8下物理10.4浮力单元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8下物理 10.4浮力单元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第四节“浮力”的单元复习。
教材内容包括: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产生原因: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3.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
4. 浮力的计算:F浮 = G排= ρ水V排g。
5. 浮力的应用:物体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产生原因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物理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计算方法和应用。
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实验器材(浮标、石块、水槽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浮力计算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生活中浮力的现象,如船只漂浮、游泳等。
2. 知识点讲解:(1)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2)浮力的产生原因: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
(4)浮力的计算:F浮 = G排= ρ水V排g。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浮力计算题,巩固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习效果。
5. 浮力实验: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6. 物体浮沉条件:讲解物体浮沉条件,让学生学会判断物体状态。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浮力的产生原因3. 阿基米德原理4. 浮力的计算:F浮 = G排= ρ水V排g5. 物体浮沉条件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浮标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答案:测量浮标的质量m,然后将浮标完全浸入水中,测量排开水的体积V排,根据F浮= ρ水V排g计算浮力。
2. 题目:分析一个石块在水中下沉的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 综合复习教案设计
浮力的综合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沉浮的条件。
(3)归纳浮力的计算方法,找到G m V三者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浮力大小比较方法和归纳有关浮力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2)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浮力大小比较和浮力的计算教学过程三、知识储备(PPT按顺序展示,前三按组点名必答,第四题抢答设计)1.浮力的施力物体_____________,方向总是___________;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阿基米德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物体的沉浮条件:(1)F浮>G时___________;密度关系:___________(2)F浮=G___________;密度关系:___________(3)F浮<G时___________;密度关系:___________ 4、浮力计算的方法有:(1)称量法: F浮=G-F拉(适用于知道物重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时,探究实验中用得较多)(2)平衡法:F浮=G物(适用于漂浮和悬浮的物体)(3)公式法:F浮=G排=m排g=ρ液gV排(4)必用公式:密度公式_________________,重力公式________________ 四、合作探究,探究新知(一)浮力大小、变化的判断例题:(1)实验演示: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放入水中静止后谁的浮力大。
学生思考先分析,再讨论统一各组观点记录下来,不用展示。
听教师讲解: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这道题里液体密度相同,我们就要思考谁排开液体的体积多,物体体积相同,但是木块漂浮,浸入水中的体积小,铁块沉底,全部浸入液体中,所以铁块排开液体多,浮力大。
错误的小组代表站起来分析自己错在哪儿,哪儿分析的和老师分析的不同。
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的复习。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浮力的大小计算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掌握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能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3. 会运用浮力公式进行计算,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浮力的大小计算。
难点:浮力公式的灵活运用,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实验器材(如浮标、石块、水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0分钟)(1)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课本中浮力的定义,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
(2)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阐述原理的内容及应用。
(3)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引导学生运用浮沉条件判断不同物体的浮沉现象。
(4)浮力的大小计算:讲解浮力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浮力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解答,巩固课堂所学。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浮力的大小计算等关键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个浮沉现象,并写成小论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潜水艇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0 章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人教版物理 八年级下册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10 章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掌握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方法;3.能够分析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和原理;二、教学重点1.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物体浮沉的条件和原理;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示范实验所需材料:透明容器、水、不同材质的物体;2.教师准备板书工具和课件;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学生关于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猜测。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2. 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进行示范实验,将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入透明容器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同时,教师向学生解释浮力的产生原因,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3. 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板书和课件,教师对浮力的概念进行详细讲解,包括浮力的定义、浮力的产生原因以及浮力与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4. 计算浮力(15分钟)教师以实际例子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方法。
通过解析示范计算过程,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计算浮力。
5. 浮沉条件和原理(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之前的学习,通过问题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和原理。
帮助学生理解物体浮沉的背后的科学原理,包括浮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6.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小结,并进行简单的概念回顾和思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上的浮力计算练习;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概念讲解和计算浮力的方法,全面介绍了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并引导学生理解浮力与物体浮沉的条件和原理。
同时,教师提供了课堂作业和预习任务,巩固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掌握,并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整个教学过程充满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参与度较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促进学生对浮力原理的深入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_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的复习。
复习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浮力的应用。
具体章节和内容如下:1. 浮力的概念:浮力是指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2.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指出,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
3. 物体的浮沉条件:根据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可以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4. 浮力的应用: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2. 能够运用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3. 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液体密度计、浮力应用实例物品。
学具:笔记本、笔、浮力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浮力演示器展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概念。
2. 讲解浮力的概念:解释浮力的定义,强调浮力是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阐述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通过实例演示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与浮力的关系。
4. 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并通过液体密度计进行实际测量。
5.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并展示相关物品。
6. 例题讲解:通过浮力计算器给出一个浮力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浮力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
7.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的浮力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概念: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浮沉条件:根据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判断应用:船舶、救生圈等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浮力的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习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以日常生活中的浮力现象为切入点,如船只漂浮、游泳圈等,引发学生对浮力的思考。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密度、压强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提问与思考:
(1)为什么船只、游泳圈等能漂浮在水面上?
2.采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如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帮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3.引导学生关注物体浮沉条件的细节,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4.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浮力相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掌握浮力的计算和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对浮力知识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知识体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浮力现象产生兴趣,培养学习物理的热情;
2.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习题复习课教学技能
1.熟练掌握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够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
4.学会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分析题: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分析物体的浮沉状态;
(3)应用题: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学生练习与反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4.家长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
9.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浮力这一章节时,已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掌握了质量、密度、重力等基本概念,能够理解物体的浮沉现象。但在具体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学生对实验探究充满兴趣,善于观察现象,但在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方面尚需加强。此外,学生对浮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不足,需要通过教学引导,激发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1.注重知识衔接:帮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概念,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2.强化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逻辑思维:通过问题解决和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
4.拓展应用视野: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兴趣。
5.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浮力的定义,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够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
3.了解浮力的计算方法,能够求解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4.熟悉浮力的应用,如船舶、潜水装备等,并能够分析其工作原理。
3.学生回答:轮船和木筏都是因为浮力才能在水中漂浮。
4.教师引导:浮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浮力的相关知识。
(二)讲授新知,500字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的复习。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浮力的应用。
具体复习内容如下:1. 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的大小、方向以及浮力产生的原因。
2. 阿基米德原理:解释阿基米德原理的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以及如何判断物体的浮沉。
4.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2.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够判断物体的浮沉。
4. 了解浮力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
2.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3. 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器、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浮力演示器展示浮力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概念和特点。
2. 浮力的概念:讲解浮力的定义、大小和方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3.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原理,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4. 物体的浮沉条件: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利用浮力计算器进行实例计算,引导学生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
5.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应用的实际意义。
6. 随堂练习:给出浮力计算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定义: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方向:竖直向上。
阿基米德原理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的计算(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浮力计算、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等知识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强调解题方法和技巧。
4.学生互相交流解题心得,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及物体浮沉条件。
5.老师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1.针对学生对浮力计算的掌握程度,合理安排教学难度和进度,注重对浮力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训练;
2.针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差异,加强实验指导,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实验技能;
3.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3.通过浮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实践操作,巩固提高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浮力现象,从实践中巩固浮力知识。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问题解决,拓展应用
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拓展到其他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课堂小结,反馈评价
5.预习下一课内容,了解浮力与物体稳定性的关系,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教案:第十章浮力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的第十章浮力的复习。
复习的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等。
1. 浮力的概念: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 浮力的大小计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重量,即浮力 = 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4. 物体的浮沉条件: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上浮;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悬浮;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下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
2.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够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浮力计,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浮力计的工作原理,引出浮力的概念。
2. 讲解浮力的概念:解释浮力的定义,即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解释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 讲解浮力的大小计算:解释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重量,即浮力 = 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5. 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上浮;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悬浮;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下沉。
6. 举例讲解:通过展示浮力计上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解释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7. 练习题:给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十章浮力复习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教案: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教案: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的复习。
复习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浮力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浮力的大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了解浮力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
2.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3. 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
2. 浮力的概念:讲解浮力的定义,解释浮力是由于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3. 阿基米德原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讲解原理的内容,并通过实验演示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4. 浮力的大小计算:讲解浮力的大小计算公式,并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计算浮力的大小。
5. 物体的浮沉条件: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
6.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力的大小计算4. 物体的浮沉条件5. 浮力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浮力的概念,并给出一个浮力的计算公式。
2. 请描述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并给出一个应用实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思考是否清晰地讲解了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否让学生充分理解了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是否激发了学生对浮力应用的兴趣。
2. 拓展延伸:研究浮力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船舶设计、潜水艇等,并尝试设计一个浮力应用的实验或项目。
重点和难点解析:浮力的大小计算在浮力的学习过程中,浮力的大小计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容易混淆和出错的地方。
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教案:第十章浮力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的第十章浮力复习。
复习的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以及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1. 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是指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流体的重量。
2.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即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的重量,与物体在流体中的位置无关。
3. 浮力的计算:复习浮力的计算公式 F浮 = G排= ρ液gV排,以及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4. 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复习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即当物体所受浮力大于等于其重力时,物体浮在流体表面;当物体所受浮力小于其重力时,物体沉入流体。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应用,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浮力计、物体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浮力的概念,通过实验展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
2. 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运用PPT展示浮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演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关系。
4. 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等。
5. 讲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通过实验展示不同条件下物体的浮沉现象。
6. 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条件等。
8. 布置作业:复习浮力的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完成相关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流体的重量。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的重量,与物体在流体中的位置无关。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的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物体的沉浮条件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2. 能够运用浮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难点:浮力的大小计算和应用,物体的沉浮条件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发学生对浮力的思考。
2. 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定义,指出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3. 阿基米德原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4.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5. 物体的沉浮条件: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即当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悬浮;当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下沉。
6.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浮力的概念浮力 = 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浮力 = 液体密度× 排开液体的体积× 重力加速度物体的沉浮条件浮力 > 物体的重力:上浮浮力 = 物体的重力:悬浮浮力 < 物体的重力:下沉七、作业设计(1)为什么轮船能够浮在水面上?(2)为什么石头会沉入水底?2. 计算题: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0N,放入水中后,浮力为8N,求物体在水中的状态(上浮、悬浮或下沉)。
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浮力的应用。
本节课将复习浮力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运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浮力计算公式海报、实物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笔、浮力计算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正在游泳的人,提问:“为什么人能在水中浮起来?”引发学生对浮力的思考。
2. 浮力概念复习:回顾浮力的定义:“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3. 浮力计算方法复习:复习浮力计算公式:“F浮= ρ液gV排”,并解释各符号的含义。
4. 物体的浮沉条件复习:回顾物体的浮沉条件:“当物体所受浮力大于等于其重力时,物体浮在液体表面;当物体所受浮力小于其重力时,物体沉入液体底部。
”5.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6.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浮力计算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浮力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7. 随堂练习:给出几道浮力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8. 浮力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浮力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十章《浮力》复习课1. 浮力概念: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2. 浮力计算公式:F浮= ρ液gV排3. 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 重力:物体浮在液体表面浮力 < 重力:物体沉入液体底部4.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船舶、救生圈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0.1浮力 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0.1浮力复习教案浮力专题复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3)、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4)、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师所设计、进行的实验的观察、分析,回忆和加强浮力相关知识,加强对浮力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浮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浮力知识的应用,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和二力平衡的知识,认识浮力和物体的浮沉条件2、通过实验加强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教学难点:(1)通过对生活中浮力的应用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应用科学的意识。
(2)、以实验为主导,突破学生浮力知识中相关的薄弱点。
教学过程:(一)、浮力及浮力的方向:1、实验引导2、问题:我们所学的浮力有什么区别于其它力的特殊性质?学生讨论、回答5、拓展: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你能否利用此知识点和压强的相关知识,推出如图正方体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写出具体的推导过程,已知正文体的边长为L,上表面距液面的距离为h。
5、练习:把等质量的实心铜球和铁球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浸没入水中,则A、挂铁球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较大 ( )B、挂铜球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较大C、两测力计的示数相等D、无法确定(四)、物体的漂浮、悬浮条件:F浮=G1、分析:F浮=G排=G m排g= m物g m排= m物2、例题:(1)密度为0.6×103kg/m3质量为600g的木块,放盛满水的烧杯中,静止时排开水的质量为_______g ,所受浮力为_________N。
(2)质量为50g的鸡蛋放入盛有盐水的烧杯中,鸡蛋悬浮在盐水中,则鸡蛋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N(五)、浮力的应用:1、轮船:漂浮:F浮=G2、潜水艇:依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3、气球、飞艇:气囊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依靠改变自身重力、自身体积来实现上升和下降。
10浮力复习课(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教案:10 浮力——复习课学年: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的复习课。
复习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包括: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产生原因: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强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压强,从而产生浮力。
3.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公式为 F浮 = G排。
4. 浮力的计算:F浮= ρ水gV排,其中ρ水为水的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V排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5. 物体的浮沉条件: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或等于其重力时,物体浮在流体表面;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其重力时,物体沉入流体底部。
6. 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船舶、救生圈、潜水艇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及浮力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浮力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及浮力的计算方法。
难点: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实验器材(浮力实验装置、浮力计算器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2. 复习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及浮力的计算方法。
3. 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 课堂随堂练习:出一道浮力计算题,让学生现场计算并解析答案。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浮力的产生原因3. 阿基米德原理4. 浮力的计算方法5. 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 10N,放入水中后受到的浮力为 8N,求该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浮在水面或沉入水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0.04m2 (5)
p6SA = m6 g+GB = 2400 0.04N = 75N+GB (6)
5/7
1. 通过课件和实验探究,知道浮力的产生原因及计算方法。学生会用称重法计算浮力。 2. 通过实验探究和验证,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内容
直柱形容器液面升降专题:第一讲
浮力压强是中考的难点之一,课时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化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压强的变化以及容器对支 撑面压力压强的变化是许多考生感到难解的题目类型。现在选一些该类型的题目,以飨读者。
(一)求在金属块浸入液体前:
(1)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1 ; p1 = gh ;
图3
(2)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1; F1 = p1S = ghS = G液 ;
(3)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2; F2 = p1S+G = G液+G ;
(4)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2;
p2
=
G液+G S
。
(二)在金属块浸入液体后:
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竖直向下拉物体 A 的力为 F,水对杯底的压强为 p2。若 p1 与 p2 之差为 40Pa,则拉力 F 的大小为________N。(g 取 10N/kg,杠杆的质量、悬挂物体 A 和物体 B 的细绳的质量 均忽略不计)
解析:物体 B 浸没于水中时 F浮1 = 水 gVB = 0.4N (1);物体 B 有部分体
得VB
= 50cm3;B
= 7g/cm3;p
=
F浮 SB
= 300Pa
;所以选项
C 正确。
后,
例题 2.图 2 是小华利用杠杆提升浸没在水中的物体 B 的示意图。杠杆 CD 可绕支点 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C: OD=1:2,物体 A 为配重,其质量为 200g。烧杯的底面积为 75cm2,物体 B 的质量为 320g,它的体积为 40cm3。当物体 B 浸没在水中时,水对杯底的压强为 p1。当用力拉物体 A,将物体 B 提出水面一部分以
(S容-S A)h = S(A h2-h1) (4)
此时物体 A 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为 hA = hA-(h2-h1)-h ;
h1 h2 A
A
甲
乙
图3
F3+液 gSAhA = F3+液 gS(A hA-h2+h1-h)= GA (5) F浮 = 液 gSAhA (6)
F2 F3
=
5 8
=
GA-7.2N GA-F浮
将(3)带入(1)得: h
=
h(1 S1-S S1-S 2
2)+
S 2h1 S1-S 2
=
h1S1 S1-S 2
(4)
将(4)整理得: S(1 h-h1)= S1h = S 2h 。
图2
1/7
注意:(1)金属块浸入液体中的深度等于金属块相对于容器下降的高度+液体沿容器壁上升的高度。 (2)金属块底从刚好接触液面到向下放置 h 时,即金属块相对于容器下降 h(金属块没有浸没于液体中),此时
5:8,h1 为 3cm,h2 为 5cm。不计绳重,g 取 10N/kg。则物体 A 的密度是
kg/m3。
解析:设物体 A 的高度为 hA 对物体 A 进行受力分析,得:
F1 = GA
(1)
F2+液 gSAhA = GA
(2)
VA = S容h = SAhA
(3)
当物体 A 相对于容器底上升 h2 时液面下降为 h ,则有
F = G液 + G容 ;当再向容器中加入固体时,无论容器形状如何,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如何,
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变化量都等于放进去的物体的重力,即 F = G物 。
3/7
液面升降专题:第二讲
例题 1.如图 1 甲所示,底面积为 50cm2 的圆柱形玻璃筒中装有一定量的水,放在水平台面上,底面积为 10cm2 的
则 p0 等于
Pa。(g 取 10N/kg)
m/g p /Pa
1000 400
2000 800
3000 1200
4300 1600
5900 2000
7500 2400
解析:设圆柱形容器 A 的底面积为 SA,圆柱体 B 的底面积为 SB,分析题设条件知道当加水至 3000g 时,水对圆柱 形容器底 A 的压强成正比,圆柱形物体 B 仍然没有漂浮;当加水 4300g 时水对圆柱形容器 A 底的压强不再与所加水的 质量成正比,所以圆柱形物体 B 已经漂浮;依题意有:
(4)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2
;
p2
=
G液
+
F浮 S
+G
(三)求在金属块浸入液体前后:
(1)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的变化量Δp1 ;
p1
=
gh
=
ghS S
= F浮 S
(2)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的变化量ΔF1; F1 = p1S = ghS = F浮
(3)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变化量ΔF2; F2 = p1S = F浮
图1 解析:(1)如图 1 甲、乙所示,金属块浸入水中深度达到 15cm 时,金属块相对于容器底下降 h,容器中水面上升为
h1 ,则有(S容-S柱)h1 = S柱h (1), h+h1 = 15cm(2),由以上两式可得到 h1 = 5cm ;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大 p1 = 水gh1 = 500Pa 。
B 底面处产生的压强为 p。g 取 10N/kg,杠杆、悬挂物体的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则下列选项正确的
是
(
)
A.p 的大小为 500Pa
B.F 浮的大小为 0.2N C.物体 B 的密度为 7g/cm3
D.物体 B 的体积为 100cm3
解析:物体 B 浸没于水中时 F浮1 = 水 gVB (1);物体有 2/5 的
(1)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p1 ;
p1
=
g(h + h) =
gh +
ghS S
=
gh +
F浮 S
=
G液
+ F浮 S
(2)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1 ; F1 = p1S = g(h + h)S = G液 + F浮
(3)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2 ; F2 = p1S + G = G液 + F浮 + G
金属块浸入液体中的体积V = S(h + h) 。
(3)金属块从接触液面到浸入液体中深 h(金属块没有浸没在液体中),液面上升 h ,金属块的V排 = S1h = S 2h 。
例题 3. 如图 3 所示,有一横截面积为 S1、重为 G 圆柱形容器;一个足够长的直柱形金属块,其横截面积为 S2,容
器中盛有密度为 ,深度为 h、体积为V 的液体;金属块吊在一根细线下,现将金属块慢慢浸入液体中深为 h,液面上升 h ,金属块始终没有浸没于液体中。
(4)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的变化量Δp2; p2
=
F2 S
=
ghS S
=
F浮 S
(四)金属块浸入液体前后的变化量(总结)
2/7
(1)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p1
=
液 gh
=
F浮 S容
=
F S容
(其中 F
为细绳拉力变化量)
(2)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的变化量: F1 = p1S容 = 液 ghS容 = 液 gV排 = F浮
(3)当物体处于漂浮或者悬浮时,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变化量
F2 = p2S容 = 液 ghS容 = 液 gV排 = F浮 = G物
(4)当物体处于漂浮或者悬浮时,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的变化量
p2
=
F2 S容
=
F1 S容
=
液 ghS容 S容
=
F浮 S容
=
G物 S容
(5) F1
=
F2
=
液 gS容h
=
F浮 ; p
(7)
代入数据可得 A = 2.8103 kg/m 3 。
4.将圆柱体 B 竖立在圆柱形容器 A 的水平底面上,圆柱体 B 对容器 A 底面的压强为 p0。向容器 A 内缓慢注水,记录
注入水的质量 m 和所对应的水对容器 A 底面的压强 p,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已知圆柱体 B 的体积为 2800cm,
积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变化量 F浮 =(p1-p2)S容 = pS容 = 0.3N
(2);由(1)(2)得杠杆水平平衡时物体 B 受到的 F浮 = 0.1N (3);
图2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GB − F浮)OD =(F + GA)OC ,将数字带入得: F = 4.2N 。
4/7
3.如图 3 甲所示,底面积为 80cm2 的圆筒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 60cm2 的圆柱形物体
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p1 = 液gh ;
①当容器口小底大,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的变化量 F1 = p1S容 = 液 ghS容>液 gV排 = F浮
②当容器口大底小,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的变化量 F1 = p1S容 = 液 ghS容<液 gV排 = F浮
(10)无论容器什么形状,当容器中装有液体时,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容器重力和液体重力之和,即
(2)如图 1 丙、丁所示,若绳子从金属块底刚好接触水面到向下放下 h=15cm 时,容器中水面升高了 h2 ;则
(S容-S柱)h2 = S柱h ,代入数据得, h2 = 7.5cm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大 p2 = 水gh2 = 750Pa 。
例题 2. 如图 2 所示,有一圆柱形容器和一个足够长的圆柱形金属块,其横截面积分别为 S1 和 S2,容器中盛有某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