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光合作用zj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第3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高中生物 第3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2.光合电子传递体的组成与功能
PSⅡ,质醌,Cytb6/f复合体,PSⅠ复合体
(1)PSⅡ
①.PSⅡ中的电子传递
②PSⅡ的水裂解放氧
离体叶绿体,在光下有氢受体存在时,所进行的分解水并放出氧气的反应,称为希尔反应(Hill reaction)。
2H2O O2+4H++4e-
3.电子传递的类型
(1)非环式电子传递指水中的电子经PSⅡ和PSⅠ一直传到NADP+的电子传递。
(2)环式电子传递指PSⅠ中电子传给Fd,再到Cytb6/f复合体,然后经PC返回PSⅠ的电子传递。
(3)假环式电子传递指水中的电子经PSⅡ和PSⅠ传给Fd后不交给NADP+而传给O2的电子传递。氧作为电子受体的反应叫做Mehler反应。
(二)、光合磷酸化
利用贮存在跨类囊体膜的质子梯度的光能把ADP和无机磷合成为ATP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
在电子显微镜下:叶绿体膜(外膜和内膜);基质;类囊体(grana:)基粒类囊体,基质类囊体。
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功能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所以类囊体膜亦称为光合膜。
(二)叶绿体的成分
叶绿体约含75%的水分。
在干物质中,蛋白质、脂类、色素、矿质元素、核苷酸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许多反应都要有酶参与.
(一)卡尔文循环
这个途径的二氧化碳固定最初产物是一种三碳化合物,故又称为C3途径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羧化阶段3-磷酸甘油酸(PGA),这是卡尔文循环第1个稳定中,这就是碳水化合物。
3、更新阶段更新阶段是PGAld经过一系列的转变,再形成RuBP的过程。
二、原初反应(primary reaction)
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换过程。

植物生理学之光合作用

植物生理学之光合作用
原初反应的实质:将光能转换为电能。 原初反应的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五、光合单位
光合单位 :存在于类囊体膜 上能进行完整光反应的最小结构单位 称光合单位
①同化一个CO2分子或释放一个分子O2, 所需的叶绿素分子数,光合单位是2500。
②吸收一个光量子所需的叶绿素分子数, 光合单位是300。
③传递一个电子所需的叶绿素分子数, 光合单位是600。
二、色素在原初反应中的作用
辅助色素和作用中心色素 作用中心色素
(reaction center pigment, 又叫主要色素,用P表示):作 用中心色素指具有光化学活性, 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少数特 殊状态的叶绿素分子,是光合 作用中直接参与光化学反应的 色素,含量少,只包括少数的 叶绿素a(Chla)
第三章 光合作用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光合作用的意义 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 原初反应 光合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 碳同化 光合作用产物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光合作用与提高产量关系 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意义 一、光合作用概念 二、光合作用的特点 三、光合作用的发现与研究历史 四、光合作用的测定方法 五、光合作用的意义
二、叶绿体的成分
水(75%)
蛋白质(占干物质 30~45%) 脂类(占20~40%)
贮藏物质(10~20%)
色素(10%)
灰分元素(10%)
三、叶绿体色素
㈠ 叶绿体色素的结构 1、叶绿素
Chla呈蓝绿色 Chlb呈黄绿色
阳生植物 Chla:Chlb=3:1 阴生植物Chla:Chlb=2.3:1
一、双光系统
1、红降现象: 2、双光增益效应或爱默生效应:两种光波照 射植物,长波红光之外加上短波红光能促进光 合效率增加的现象叫 双光增益 。

光合作用优秀课件

光合作用优秀课件
3
光合作用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4
生物技术
4
3
生物固碳:利用光合作用原理,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
生物制药:利用光合作用原理,生产生物制药,如抗生素、疫苗等
2
1
基因工程: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改造植物基因,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生物燃料:利用光合作用原理,生产生物燃料,如乙醇、生物柴油等
5
光合作用的未来发展
光合作用研究的新进展
A
光合作用效率的提高:通过基因编辑、生物工程等方法,提高光合作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B
光合作用机制的研究:深入研究光合作用的分子机制,揭示光合作用的奥秘
C
人工光合作用:通过模拟光合作用,实现人工合成有机物,为未来能源提供新的途径
D
光合作用与环境:研究光合作用对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平衡的影响,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温度对光合作用酶活性的影响:温度会影响光合作用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
二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
01
二氧化碳浓度过低,光合作用速率降低
03
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速率越快
02
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光合作用速率也会降低
04
4
光合作用的应用
农业生产
光合作用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为植物生长提供能量
挑战:光合作用机理的复杂性,需要深入研究
挑战:气候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需要研究如何应对
机遇:光合作用研究的突破,可能带来农业、能源等领域的革命性变革
机遇:新技术的发展,如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为光合作用研究提供新的手段
谢谢
02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存在的基础,因为它为所有消费者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6节光合作用课件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6节光合作用课件
(1)是一切生物和人类的物质(有机物)的来源。 (2)是一切生物和人类所需能量的来源。 (3)又是生物和人获得氧气的一个来源。
知识讲解
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怎样才能知道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呢?我们可用怎 样的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阳光和叶绿体呢?
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淀粉储存在叶中。想知道植物是 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我们可以取叶片进行淀粉测试。如果 检测到淀粉的存在,就说明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
17世纪中期,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1579~1644)曾 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 2.3千克的柳枝栽培在装有 90.8千克土壤的木桶里,并只用雨水浇灌。5年后,他发现 柳树增加了76.7千克,而泥土烘干后的质量为90.7千克,比 原来仅减少了 0.1千克。于是,他得出了结论,水分是植物 生长的养料。这个当时看起来很有说服力的实验有一个重要 的遗漏,那就是忽略了植物也可能从空气中得到物质。
1.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
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二氧化碳 + 水 光
有机物(淀粉) + 氧气
叶绿体
场所:叶绿体(厂房) 条件:光照(动力) 原料:二氧化碳、水 产物:有机物(淀粉)、氧气
3.光合作用的过程:
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光 淀粉
+
+

氧气
从泥土中吸 收的水分
释放到 空气中
4.光合作用的实质:
[物质转化] (1)把简单的无机物制成了复杂的有机物,并放出氧气。 (2)把太阳能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
[能量转化]
阳光(光能)
有机物 (化学能)

光合作用(讲义)(解析版)

光合作用(讲义)(解析版)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6节光合作用【知识点分析】一.光合作用的条件与产物1.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探究12.操作步骤与结论3.光合作用的场所与作用:光合作用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内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4.光合作用的产物探究25.结论: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氧气。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1.实验探究是否需要二氧化碳2.结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3.光合作用还需要水的参与。

三.光合作用的原理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这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反应式:3.光合作用的影响:一方面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另一方面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1.思维导图2.相互关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动植物均可进行呼吸作用把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他们共同存在于统一的有机体--植物中。

【例题分析】一、选择题1.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中,有如图所示的实验环节,(提示: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以下对该环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大烧杯中装有水,小烧杯中装有酒精B.该环节结束后叶片变成黄白色C.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D.持续加热小烧杯中的温度会达到100℃【答案】D【解析】A.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

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因此小烧杯中装的是酒精,大烧杯中装的是清水,正确。

B.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正确。

C.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正确。

D.大烧杯中的液体是水,该液体的沸点是100℃,这就保证了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不会超过100℃,因此隔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能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错误。

新浙教版八下科学第三章课件 光合作用(1)

新浙教版八下科学第三章课件 光合作用(1)
检测淀粉:碘能使淀粉变成蓝色。 碘液可以用来鉴定淀粉的存在。
教你在叶片上做画
取一株在暗处放置一昼夜的天竺葵,选择 一片绿叶,将叶的一半用铝箔纸上下两面夹住 遮光。把天竺葵放在强光下4小时,再将这片 叶取下,放在沸酒精中煮,水浴加热,到叶片 褪绿后取出,在水中浸一下清洗,摊平在玻璃 皿上,滴上碘酒。
一、光合作用的原理:
• 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 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 量的件
产物
贮存能量
场所
CO2 水
O2 有机物
3、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 它产生的葡萄糖经转化后形成了淀粉。 叶绿体内含有的叶绿素等色素,能吸收阳光
黄白色
见光部分变蓝色
该实验的步骤顺序依次是:(
①暗处理 ②叶片脱色
B )
③光照
④选叶遮光
⑥滴加碘液
B、 ①④③②⑤⑥
⑤清水冲洗
A、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③⑤②④⑥ D、 ②④⑥①③⑤
(1)叶片部分用铝箔盖严,其余部分未盖 铝箔,此处的变量是 光照 。叶片见光部分遇 到碘液显蓝色 _____,而遮光部分遇到碘液未变蓝色 _______, 这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 淀粉 。
食物、能源和氧气是人类生活的三大要 素,它们都可以由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因 此,人们称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 学反应”。光合作用是怎样进行的呢?
有人将植物的绿叶比作一个绿色 化工厂,在这个工厂里,叶绿体 就是反应车间,太阳光就是开动 机器的动力,二氧化碳和水就是 原料。这个车间源源不断地生产 出糖和淀粉等有机物,并把生产 的副产品--氧气送回到大气中。
能量的转化
阳光(光能) 有机物(化 学能) 构成生物体

第3章光合作用-PPT资料106页

第3章光合作用-PPT资料106页
photo system I (PSI): 颗粒较小,主要 分布在类囊体的非垛叠区。可被百草枯 (Paraquat)阻断电子传递。
photo system II (PSII):颗粒较大,主要 分布在类囊体的垛叠区。可被DCMU抑制。
2. 类囊体膜上的4个蛋白复合体
光系统II(PSII)复合物
组成:
PSII反应中心蛋白:D1D2
LHCII 放氧复合体(OEC)
作用: 水的光解放氧,提供电子
其中: 中心色素分子:P680 原初电子受体:Pheo 原初电子供体:Z(Tyr) 十几种多肽及QA,QB等传递体
放氧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Hill反应—离体叶绿体,加入电子受体(如Fe3+),在
COOCH3 +(CH3COO)2Cu→
COOC20H39
C32H30ON4Cu
COOCH3 + 2CH3COOH
COOC20H39
铜代叶绿素,兰绿色
d) 叶绿素不溶于水,但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有机溶 剂,chla呈兰绿色,chlb呈黄绿色。
2)类胡萝卜素:
a)组成: 胡萝卜素:C40H56,叶黄素:C40H56O2,后者是前 者衍生的二元醇。
2)温度:温度影响酶活性。最适30℃,最低2~4℃,最高40℃。 3)矿质元素:
N、Mg (chl的组成成分); Fe、Cu、Zn (chl合成的活化剂); Mn 维持类囊体结构 因缺乏矿质元素而影响chl合成,导致缺绿症chlorosis
4)水:缺水影响chl,加速分解
§3 Process of photosynthesis--
Chapter 3 Photosynthesis
§1 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性

高中生物 第三章光合作用1课件 浙科版必修1

高中生物 第三章光合作用1课件 浙科版必修1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3、温度
影响酶的活性变化
光 合 速 率
A
B C
│ │ │ ││ 0 10 20 30 40 50
温度/ ℃
4、矿质元素 提高番产茄量中措下部施叶:缘合失绿理黄施化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写出三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矿质元素符号及它们在光合 作用中的作用。 元素①___,作用______________。 元素②___,作用______________。 元素③___,作用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知,采用无糖培养基、
增加光照强度 、

增加CO2浓度
可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
光合作用速度 (CO2mg/100cm2叶·小时)CO2ຫໍສະໝຸດ 1210吸
8
入 量
6
0
4
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2
光照强度(klx)
光照强度
2、CO2浓度
光 合 作 用 的 强 度
——主要影响碳反应
0A
B
二氧化碳的含量
提高大棚中CO2含量措施
经常通风;
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
增施农家肥料等;
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番茄的幼苗分成若干组,分别置于 不同日温和夜温组合下生长(其他各种条件都相同)。 一定时间后测定幼苗的高度,结果如下表:
注:标“一”为该组合未做实验。 请根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幼苗生长最快的温度组合是:日温_3_0_℃_夜温__1_7_℃。
幼苗生长最慢的温度组合是:__1_7_℃,夜温_1_7_℃__。 (2)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别为
CO2

浙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五节光合作用 (2)

浙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五节光合作用 (2)
量。
通过合理密植、调整作物群体结构、选 此外,光合作用的研究还为农业生产的
择适宜的种植方式等措施,可以改善作 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物的光照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进而 有助于实现高效、环保、可持续的农业
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生产。
THANKS
感谢观看
03
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适宜的温度条件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植
物的生长和发育可能会受到抑制。
二氧化碳浓度
01 02 03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定范 围内,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也会相应 提高。这是因为二氧化碳浓度直接影响植物对二氧化碳的 吸收和利用,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光照强度对光合产物的影响
在光照强度较低时,植物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如葡萄糖和淀粉。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会逐渐积累更 多的有机物,如脂肪和蛋白质。
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光照强度不仅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还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影响。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植物能够 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03
光合作用的场所和所需条件
场所
叶绿体
光合作用主要在叶绿体中进行,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重要的 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 作用。
水生植物的叶绿体
水生植物的叶绿体位于细胞质中 ,并随着水流而运动,这种运动 有助于增加光合作用的效率。
所需条件
光照
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光照强度、 光谱成分和光照时间对光合作用
产生氧气
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会释放氧气,这是地球大气中氧气 的主要来源。氧气对于动物和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是呼 吸所必需的气体。

植物生理学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生理学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生理学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其反应方程式为:6CO2+6H2O+光能→C6H12O6+6O2光合作用是植物最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它不仅是植物能够生存和生长的基础,还能为其他生物提供氧气和有机物质。

光合作用通过光合色素和叶绿体等生理结构,具有高效和专一性的特点。

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光能捕获和光化学反应、以及碳固定和假单胞菌循环。

在光能捕获和光化学反应阶段,植物的光合色素(如叶绿素)能够捕获太阳光,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内,主要以叶绿体膜的光合作用单位,光系统(PSI和PSII)为中心。

光系统中的光合色素吸收太阳光,并将其能量传递给反应中心,激发电子。

通过光合色素的电子传递链,电子在PSII和PSI之间进行转移,最终转移到还原辅酶NADP+上,形成还原辅酶NADPH。

在碳固定和假单胞菌循环阶段,植物利用还原辅酶NADPH和ATP的能量,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化合物。

这个过程称为Calvin循环,也叫柠檬酸循环。

Calvin循环包括三个主要步骤:碳固定、还原和再生。

首先,二氧化碳与从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核酮糖五磷酸(RuBP)结合,形成不稳定的六碳中间体。

然后,该中间体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将其分解为两个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醇醛(3-PGA)。

最后,3-PGA经过一系列的加氢还原反应和磷酸化反应,合成出葡萄糖和其他有机物质。

光合作用的速率受到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水分等环境条件的影响。

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的饱和点后,光合速率趋于稳定。

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复杂的。

在适宜温度下,光合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因为反应速率加快。

然而,当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光合作用会受到抑制,因为高温会破坏光系统和酶的结构。

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速率越快。

水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调节植物的气孔进行的。

植物生理学第三章_植物光合作用

植物生理学第三章_植物光合作用

植物生理学第三章_植物光合作用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生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是植物通过光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叶绿体中,可以分为光依赖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光依赖反应,也称为光能转化反应。

在这一阶段,植物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捕获光能,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植物叶绿素主要吸收蓝光和红光,在吸收光能的过程中,电子跃迁激发到较高的能级,形成激发态的植物叶绿素。

在光系统II中,激发态的叶绿素通过光解水作用释放电子,产生氧气和高能电子。

这些电子被传递到光系统I中,通过电子传递链的过程产生足够的能量。

在这个过程中,氧气通过植物的气孔释放到外界,为植物提供氧气。

第二阶段是暗反应,也称为光独立反应。

在这一阶段,植物利用光能转化的化学能合成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

这个过程发生在植物叶绿体中的光合体内。

在暗反应中,植物通过卡尔文循环合成葡萄糖。

该循环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固定CO2、还原和再生。

首先,植物将甲酸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六碳分子,并通过还原过程将其分解成两个三碳分子。

然后,这些三碳分子在还原过程中转化为葡萄糖,并重新生成甲酸。

整个循环循环进行,不断合成葡萄糖。

在这个过程中,植物通过暗反应中的化学反应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其储存为有机物。

这些有机物可以被植物利用为能量和营养物质,也可以用于生长和发育。

总的来说,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生理学中的重要过程,通过光能转化产生化学能,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

这个过程不仅为植物提供了能量和营养物质,也为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深入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对于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以及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生理学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生理学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Why?
植物生理学教研室
2nd excited植si物ng的let光st合ate作用
1st excited singlet state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教研室
Triplet
ground state 植物生理学教研室
植物的光合作用
• 磷光现象 当去掉光源后, 叶绿素溶液还能继续辐射出 极微弱的红光,它是由三线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教研室 态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 这种发光现象称为磷光现象。
的化学能。(蓄积太阳能)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教研室
• 光合作用可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 化碳的平衡。 (环境保护)
• 光合作用的研究在理论上和生产 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植物生理学教研室
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二节 叶绿体及其色素(掌握)
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而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最 重要的细胞器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教研室
植物的光合作用
• 光合膜 即为类囊体膜
• (二)叶绿体的成分
• 水分 75%
– 蛋白质30~45%
– 色素8%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教研室
– 脂类20~40%
– 灰分 10%
– 贮藏物质 10~20%
植物生理学教研室
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光合色素的化学特性
高等植物的光合色素有2类: 1、叶绿素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教研室 2、类胡萝卜素
植物生理学教研室
植物的光合作用
(3) 营养元素
➢ 叶绿素的形成必须有一定的营养元素。 ➢ 氮和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铁、锰、铜、锌等则在叶绿
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有催化功能或其它间接作用。 ➢ 因此,缺少这些元素时都会引起缺绿症,其中尤以氮的影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下《光合作用》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下《光合作用》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下《光合作用》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植物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美丽的风景,还为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础。

而植物能够做到这一切,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一个神奇的过程——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简单来说,就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比如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这一过程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让植物能够从看似平凡的物质中创造出生命所需的能量和物质。

为了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发生的场所。

光合作用主要在植物的叶绿体中进行。

叶绿体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工厂”,里面有着各种复杂的结构和物质,为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条件。

在叶绿体中,有一类叫做叶绿素的物质。

叶绿素可是个关键角色,它能够吸收光能。

就像太阳能板吸收阳光一样,叶绿素能够捕捉到太阳光中的能量。

而且,叶绿素并不是单独行动的,它与其他的色素一起合作,尽可能多地吸收不同波长的光,以保证光合作用有足够的能量来源。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看看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

光合作用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

光反应阶段,就像是一场快速而激烈的战斗。

当阳光照射到叶片上时,叶绿素等色素迅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被分解成氢和氧,氧分子被释放到空气中,这就是我们呼吸所需要的氧气的来源之一。

同时,产生的氢和电子被传递给一系列的物质,形成了一种叫做 NADPH 和 ATP 的物质,它们就像是能量的“快递员”,为后续的反应提供动力。

暗反应阶段,则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建设工程。

在没有光的情况下,利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 NADPH 和 ATP,二氧化碳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被转化为有机物,比如葡萄糖。

这些有机物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也是其他生物获取能量和营养的重要来源。

那么,光合作用对我们的生活到底有多重要呢?首先,它为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提供了食物。

无论是我们吃的蔬菜、水果,还是肉类,其最初的能量都来源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

(完整版)光合作用优秀课件

(完整版)光合作用优秀课件
过程简述
光合作用可以简单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在光反应阶段,植物吸收光 能,将水分解为氧气和还原氢;在暗反应阶段,植物利用还原氢和大气中的二 氧化碳,在酶的催化下合成有机物。
光反应与暗反应区别联系
区别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需要光,产物为氧气、还原氢和ATP;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不需要 光,产物为有机物。
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还原氢和ATP,暗 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二者紧密 联系,共同完成光合作用。
能量转化与物质循环过程
能量转化
光合作用实现了光能向化学能的转化。在光反应阶段,植物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 ATP中的化学能;在暗反应阶段,这些化学能被用来合成有机物。
物质循环
光合作用参与了自然界的碳循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 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这些有机物在植物体内被利用或转化为其他生物可利用的 物质,从而实现了碳在生物圈中的循环。
(680nm)的吸收和传递;PSI产生的还原力用于NADPH的形成,而
PSII产生的氧化力用于水的光解和质子的释放。
电子传递链载体和路径选择
电子传递链载体
包括质体醌、细胞色素b6f复合体、质蓝素(PC)等。
路径选择
在光合作用中,电子从PSII传递到PSI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细胞色素b6f复合体的循环电子传递路径,二是 通过PSI的直接电子传递路径。不同植物和环境下,两条路径的选择有所差异。
除叶绿素外的其他色素,如类胡萝卜素、藻胆素等。
对光合作用影响
辅助色素能够吸收不同波长的光,扩大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同时,它们还能保护叶绿素免受强光破坏。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
分光光度法
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提取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叶绿素含 量。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的产物知识清单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的产物知识清单

第三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的产物知识清单
1.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中,
暗处理的目的是;
用黑纸把一片叶的一部分从正面和背面遮住,
目的是;水域加热,小烧杯盛放的是
大烧杯盛放的是,
酒精的作用是。

此实验,共有两次清水漂洗,
作用分别是;。

此实验,用来验证产生有机物的试剂是。

此实验,颜色变化:见光部分:由色变为色,遮光部分:由色变为色。

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有两个,一是;
另一个是。

大家注意哦,此实验不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证明产生氧气的是金鱼藻的放氧实验。

在金鱼藻的放氧实验中,怎么来检测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光合作用的意义(三个来源和一个平衡):、
、和。

3.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部分以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少部分
的氧气去到了哪里?大家想一想。

4.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是、
5.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是:由能转换为能。

6.提高光合作用的措施:一是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
例如;二是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例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章(节、目)授课计划第页二、课时教学内容第页3 细菌光合作用特点H2O,而是H2S等,不放氧CO2 + 2H2A →(CH2O) + H2O + 2A细菌叶绿素: chla(B800、B850、B890);chlb; chlc类胡萝卜素:叶黄素、胡萝卜素a)化能合成作用定义:不含光合色素的细菌在暗中利用无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同化CO2成为有机物的过程化能合成菌的类型:均为好气性细菌硝化细菌:2HNO2+O2 → 2HNO3 ΔG=-180KJ氨细菌:2NH3+3O2 → 2NO2+2H2O+2H+ΔG=-149KJ亚硝酸细菌:2NH3+3O2 → 2HNO2+2H2O ΔG=-661KJ铁细菌:Fe++→ Fe+++碳细菌:利用煤被氧化放出的能量氢细菌:利用氢被氧化成水放出的能量碳素同化作用比较表碳素同化作用三种类型的进化地位四、光合作用的意义(一)是自然界巨大的物质转换站(二)是自然界巨大的能量转换站(三)净化环境,维持大气O2、CO2 平衡注:由于光合作用,大气中的CO2大约每300年循环一次,O2大约每2000年循环一次全球范围CO2的升高,会产生温室效应(四)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光合作用是目前惟一知道的通过分解水产生O2的生物过程生物进化中两大重要事件产生条件是光合作用创造的* 好氧生物的出现*生物由海洋进入陆地(五)光合作用与工农业、国防、科技固氮蓝藻可光合放H2,作为新能源通过提高光能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密闭系统中提供O2和部分食物五、光合作用指标和测定方法(一)生理指标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或放出O2的量(mgCO2dm -2h-1或umolCO2dm–2s-1)。

光合生产率—-较长时间内的表观光合速率(干物质克数/m2.天)。

比光合速率低,也称净同化率。

表观光合速率= 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二)测定方法*半叶法*测氧仪法*红外线CO2分析仪法第二节叶绿体及叶绿体色素一、叶绿体形态结构(一)形状、大小、数目(二)叶绿体的特性:*数目不断变化 *不断运动(三)叶绿体电镜结构1、外被(外套膜):外膜、内膜2、基质(间质):流动性大,主要成分是可溶性蛋白质、淀粉粒、脂滴、核糖体、DNA、RNA3、片层膜系统:基本单位是类囊体*基粒类囊体(片层):形状规则,垛叠形成基粒*基质类囊体(片层):形状不规则,不垛叠基粒形成的意义于反应的连续进行(四)叶绿体的成分1、水:75%2 、干物质:25%蛋白质(30~40%)、脂类(20~40 %)、贮藏物(10 ~20%)、灰分(10%)、色素(8%)、核苷酸、醌类和其它物质。

二、光合色素及其理化性质(一)光合色素的种类、结构、功能chla、chlb、 chlc、chld藻红蛋白、藻蓝蛋白(藻胆蛋白)(1)绝大部分chla和全部chlb、c、d具有收集并传递光能的作用;(2)少数特殊chla具有将光能转为电能作用(Car)功能(1)辅助吸收光能(2)保护叶绿素免受光氧化破坏Car保护叶绿素免受光氧化破坏的原因Chl吸收光→第一单线态1Chl →三线态3Chl →有O2时使O2转为单线态氧1O2 →1O2氧化叶绿素Car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1O2猝灭剂.通过与3Chl作用防止1O2的产生;也可将已产生的1O2转变为基态氧分子。

藻胆素功能:辅助吸收光能(二) 光合色素的化学性质1、光合色素的提取及分离2、置换反应:镁可被H+置换形成去镁叶绿素3、铜离子的代替作用4、叶绿素的皂化:与碱反应生成叶绿素盐、叶醇和甲醇第三节光合作用的机理一、概论原初反应光反应电子传递(光合放氧)(基粒片层)光合磷酸化C3途经暗反应 C4途经碳同化(叶绿体基质) CAM途径注意:光反应过程也不都需要光,暗反应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酶也受光的调节,因此划分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界限很复杂。

光合作用的步骤1 原初反应: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光子)→电能(高能电子)2 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电能(高能电子)→活跃化学能(ATP、NADPH)3 碳同化(酶促反应,受温度影响)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碳水化合物等)三条:C3途径 ---C3植物C4途径 ---C4植物CAM途径---CAM植物问题:*在光照时间相等的条件下,间隙光照为什么比连续光照的光合速率高?(一般高40%)。

*在弱光下,提高温度不能增强光合作用,为什么?概念作用中心色素—吸收光量子被激发后,能发生电荷分离(失去电子),引起光化学反应的少数特殊状态的 Chla分子。

P680和P700聚光色素(天线色素)—不能发生光化学反应只能吸收和传递光能的色素分子(包括大部分chla、全部chl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藻红素和藻蓝素)。

光合反应中心—指类囊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原初反应的最基本的色素蛋白复合体,它至少包括作用中心色素P、原初电子受体A、原初电子供体D(D.P.A)光合单位---每吸收与传递一个光量子到作用中心完成光化学反应所需起协同作用的色素分子及作用中心。

或结合于类囊体膜上,能完成光化学反应的最小结构功能单位。

它能独立地捕获光能,导致氧的释放和NADP+还原。

光合单位 = 聚光色素系统 + 作用中心一个光合单位包含多少个叶绿素分子?依据其执行的功能而定O2的释放和CO2同化,光合单位约为2500;250~300;500~600。

三、原初反应:从叶绿素分子受光激发到最初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

⑴聚光色素吸收光能激发并传递。

⑵反应中心色素吸收光能被激发成激发态(Chl*)。

⑶ Chl*将一个电子传递给原初电子受体(A),A获得一个电子而Chl缺少一个电子。

Chl* (P*) + A Chl+( P+) + A-⑷ Chl+从原初电子供体(D)获得一个电子,Chl+ 恢复原状,D失去一个电子被氧化。

Chl+ (P+) + D Chl (p) + D+反应结果:D被氧化,A被还原 D + A D+ + A原初反应轮廓原初反应的特点⑴反应速度快,产物极微量,寿命短⑵能量传递效率高⑶与温度无关的光物理、光化学过程。

四、电子传递(一)光合作用两个光系统量子产额——以量子为单位的光合效率,即每吸收一个光量子所引起的释放O2的分子数或固定CO2的分子数(或量子效率)量子需要量——量子效率的倒数,即释放1分子O2或还原1分子CO2所需吸收的光量子数(8个)红降——在大于685nm的单一红光下,光合作用的量子效率下降的现象。

双光增益效应——在波长大于685nm的远红光条件下,再补加波长约为650nm的短波红光,这两种波长的光协同作用大大增加(大于单独照射的总和)光合效率的现象称~(Emerson效应)。

证明光合电子传递由两个光系统参与的证据:1、红降现象和双光增益效应2、光合量子需要量为8(传递1个电子需一个光量子,释放一个O2需4个电子)3、类囊体膜上存在 PSⅠ和PSⅡ色素蛋白复合体光系统——光合色素分子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色素蛋白集团定位在光合膜上。

PSI:小颗粒,中心色素P700,D是PC,A是AoPSⅡ:大颗粒,中心色素P680,D是Tyr,A是Pheo(二)电子传递和质子传递光合链——定位在光合膜上的许多电子传递体与PSⅡ、 PSI相互连接组成的电子传递总轨道,又叫“Z”链光合链组成4个复合体见图(1)PSⅡ:基粒片层垛叠区a)核心复合体:D1、D2、P680b)放氧复合体OEC:多肽、锰复合体、Cl-、Ca++c)PSⅡ捕光复合体LHCⅡ:功能:氧化水释放H+、O2、电子类囊体膜腔侧还原质体醌PQ基质一侧(2)Ctyb6-f 复合体:分布均匀*组成:Ctyb6、Ctyf、Fe–S、一个亚单位(3)PSⅠ核心复合体:位于:基质片层和基粒片层的非垛叠区组成:PSⅠ捕光复合体LHCⅠ、P700、A0 (chla)、A1(叶醌,vitK1)、Fe4-S4(FX、FA、FB)(4)ATP合酶复合体(偶联因子)位于:基质片层和基粒片层的非垛叠区组成:头部CF1(五种多肽3α3βγδε,亲水)柄部CF0(H+通道,有ATP酶活性)见图(5)PQ:质体醌可移动的电子载体,传递电子和质子----PQ穿梭(6)PC:质体青(质体蓝素),存在于类囊体腔中ATP合酶的结构“PQ穿梭”——PQ是双电子双H+传递体,可以在膜内或膜表面移动,在传递电子的同时,将H+从类囊体膜外移入膜内,造成跨类囊体膜的H+梯度,又称“PQ穿梭”。

光合电子传递类型(一)非环式电子传递:水光解放出电子经PSΙ和PSП最终传递给NADP+的电子传递。

其电子传递是开放的。

Z链1、途径:H2O → PSП→PQ →Cytb6f →PC → PSΙ→Fd →FNR →NADP+2、结果:产物有O2、ATP、NADPH3、特点:*电子传递路径是开放的,电子传递中偶联磷酸化*两个光系统串联协同作用, PQ、PC、Fd可移动*最初电子供体H2O,最终电子受体NADP+光合链的特点*光合链中有两处是逆电势梯度的“上坡”电子传递,需光能来推动(P680---P680*,P700---P700*)*光合链中的主要电子传递体有PQ、Cytf、Fe-S、PC、Fd等,其中PQ也为H+传递体。

*每传递4个电子分解2分子H2O,释放1个O2,还原2NADP+,需吸收8个光量子,量子产额为1/8,同时运转8个H+进入类囊体腔,其中4个来自水的光解,另外4个由“PQ穿梭”完成。

PQ循环——Cytb6f 也可能不把电子传给PC,而传给另一个氧化态PQ,生成半醌。

此后又从腔外接近H+,形成PQH2,构成PQ循环。

(二)环式电子传递:定义:PSΙ产生的电子传给Fd,再到Cytb5f复合体,然后经PC返回PSΙ的电子传递。

可能还存在一条经FNR或NADPH传给PQ的途径途径: PSΙ→Fd →(NADPH→ PQ)→Cytb5f→PC →PSΙ特点:电子传递路径是闭路只涉及PSⅠ产物无O2和NADPH ,只有ATP示循环及非循环电子传递图(三)假环式电子传递:定义:水光解放出的电子经PSΙ和PSП最终传递给O2的电子传递,也称Mehler反应。

最终电子受体是O2,不是NADP+,一般在强光、NADP+供应不足时发生。

途径:H2O → PSП→PQ →Cytb5f →PC → PSΙ→Fd →O2电子传递路径是开放的产物有O2、ATP、无NADPH最终电子受体是O2生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PSⅡ的H2O裂解放氧希尔反应(Hill反应)1939年英国生物化学家希尔发现,在分离的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高铁盐,照光时会放出O2,同时高铁盐被还原成低铁盐,这个反应即为希尔反应。

4 Fe3+ + 2 H2O 4 Fe2+ + 4H+ + O22H2O → O2 + 4H+ + 4e 需Mn、Cl、Ca水氧化钟或KOK钟KOK等根据一系列瞬间闪光处理叶绿体与放氧的关系提出的解释光合作用中水氧化机制的一种模型:叶绿体中的放氧复合体(根据带正电荷的多少,依次称为S0、S1、S2、S3、S4)在每次闪光后积累一个正电荷,积累到四个正电荷时(S4)能裂解2个H2O释放1个O2,获得4个电子,并回到初始状态S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