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容量,背板带宽,包转发率含义
交换容量计算
![交换容量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be248be7e009581b6bd9eb74.png)
交换容量,背板带宽,包转发率含义背板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
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上去。
但是,我们如何去考察一个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是否够用呢?显然,通过估算的方法是没有用的,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1、)所有端口容量X端口数量之和的2倍应该小于背板带宽,可实现全双工无阻塞交换,证明交换机具有发挥最大数据交换性能的条件。
2、)满配置吞吐量(Mpps)=满配置GE端口数×1.488Mpps其中1个千兆端口在包长为64字节时的理论吞吐量为1.488Mpps。
例如,一台最多可以提供64个千兆端口的交换机,其满配置吞吐量应达到64×1.488Mpps = 95.2Mpps,才能够确保在所有端口均线速工作时,提供无阻塞的包交换。
如果一台交换机最多能够提供176个千兆端口,而宣称的吞吐量为不到261.8Mpps(176 x 1.488Mpps = 261.8),那么用户有理由认为该交换机采用的是有阻塞的结构设计。
一般是两者都满足的交换机才是合格的交换机。
比如:2950G-48背板=2×1000×2+48×100×2(Mbps)=13.6(Gbps)相当于13.6/2=6.8个千兆口吞吐量=6.8×1.488=10.1184Mpps4506背板64G满配置千兆口4306×5+2(引擎)=32吞吐量=32×1.488=47.616一般是两者都满足的交换机才是合格的交换机。
背板相对大,吞吐量相对小的交换机,除了保留了升级扩展的能力外就是软件效率或专用芯片电路设计有问题;背板相对小。
吞吐量相对大的交换机,整体性能比较高。
不过背板带宽是可以相信厂家的宣传的,可吞吐量是无法相信厂家的宣传的,因为后者是个设计值,测试很困难的并且意义不是很大。
(这句话好像说反了)交换机的背版速率一般是:Mbps,指的是第二层,对于三层以上的交换才采用Mpps背板带宽资源的利用率与交换机的内部结构息息相关。
交换机性能指标背板带宽包转发率
![交换机性能指标背板带宽包转发率](https://img.taocdn.com/s3/m/bbbe6a2d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c.png)
交换机性能指标背板带宽包转发率交换机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设备,用于连接局域网中的多个设备,实现数据的快速交换和传输。
交换机的性能指标是评估其性能和可扩展性的重要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交换机的性能指标,包括背板带宽和包转发率。
背板带宽是交换机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
它表示交换机内部用于连接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之间的背板通信的带宽容量。
背板带宽越高,交换机的数据传输速度就越快。
背板带宽通常以Gbps(千兆比特每秒)为单位进行衡量。
在选择交换机时,应选择与网络流量需求相匹配的背板带宽,以确保交换机能够处理网络中的数据流量。
包转发率是指交换机能够转发的数据包数量与接收数据包数量之间的关系。
它表示交换机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包转发率通常以每秒转发的数据包数量(PPS)为单位进行衡量。
较高的包转发率意味着交换机可以同时处理更多的数据流量,提供更高的网络性能。
交换机的包转发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交换机的处理能力、内存容量、转发引擎的性能等。
高性能交换机通常采用专用硬件和高速缓存来提高包转发率。
包转发率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交换机的光纤端口数量、交换机的交换矩阵等。
除了背板带宽和包转发率,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性能指标需要考虑。
其中包括交换机的时延、丢包率、帧转发率等。
时延是指从数据包进入交换机到离开交换机的时间延迟。
较低的时延对于实时应用程序(如语音和视频通信)非常重要。
丢包率是指交换机丢弃的数据包的比例,较低的丢包率可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帧转发率是指交换机每秒能够处理的以太网帧数量,较高的帧转发率表示交换机可以处理更多的网络流量。
在选择交换机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性能指标,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权衡。
对于大型网络和高负载环境,高性能的交换机是必需的,以确保网络的高性能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交换机的可扩展性和管理功能,以适应未来的网络扩展和需求变化。
总之,交换机的性能指标是评估其性能和可扩展性的关键指标。
背板带宽和包转发率是交换机的重要性能指标,影响着交换机的数据传输速度和处理能力。
包转发率与背板带宽释疑
![包转发率与背板带宽释疑](https://img.taocdn.com/s3/m/73d7991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4a.png)
---------------------------背板带宽释疑------------------------------- 我们通常将集线器比作是单车道高架桥,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辆车通过;而将交换机比喻为多车道立交桥,任何两个方向的车都可以同时通行,而互不妨碍。
因此,集线器是共享带宽,而交换机则是独享带宽。
事实上,交换机正如同立交桥一样,彼此的通讯能力并不完全相同,否则,北京也就不会总是出现塞车了。
一般来讲,立交桥的通行能力会受到桥的物理结构和车道数量的限制。
同样,交换机也会受到背板带宽的限制。
一、背板带宽与转发速率所谓背板带宽,是指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与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
背板带宽标志了交换机可提供的数据交换能力,单位为Gbps。
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同时价格也会越高。
背板带宽好像是立交桥的车道总和,车道数量越多,车辆的通行能力也就越高,也就越不可能塞车。
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从几Gbps到上百Gbps不等,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是否够用,可以借助以下公式进行计算:背板带宽≥(千兆端口数量×1Gbps+百兆端口数量×100Mbps)×2只有背板带宽达到该数值,交换机才有可能实现数据的全双工无阻塞交换,发挥最大的数据交换性能。
一般来说,固定端口交换机背板带宽较低,而模块化交换机背板带宽较高。
原因很简单,前者大多为工作组交换机,而后者则是骨干交换机和中心交换机,需要及时处理大量的并发访问。
背板带宽与吞吐量并称交换机的两大重要参数。
事实上,背板带宽只是表明交换机可能达到的最大转发能力,而吞吐量则表示交换机实现的最大处理能力。
就像好10车道的立交桥理论上可以同时通行10辆车,而事实上,由于设计瑕疵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车流量事实上并不没有那么多。
因此,交换机的吞吐量能否满足数据无阻塞传输的需要,可以借助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吞吐量(Mpps) ≥千兆端口数×1.4881Mpps+百兆端口数×0.1488Mpps其中1个千兆端口在包长为64字节时的理论吞吐量为1.488Mpps,而1个百兆端口线速包转发率。
交换机介绍精要
![交换机介绍精要](https://img.taocdn.com/s3/m/2b36324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70.png)
非POE模块化产品 要敷设网络线和电源线,增加施工量,增加成
本,延长工期。 电源线和网络线单独敷设,容易造成干扰。 采用固定功率的电源适配器供电,供电过程中
造成电能的浪费。
维护的成本高,需要维护的对象有电源线、网 线、电源插座、电源适配器等。
供电的范围比较宽广,要分散到各个摄像机。
前端要隐藏电源适配器等,影响美观。
有背为1板62.2根带5G。宽,背=板3.带12宽● ●5G增×1大2背背(一根倍板板总)线带容)宽量×2(的取组)标决×2(准与双是背引擎板≥)×布212×(线槽端位,)口=一1数80般0量G来=×1.8说T端。,(口后背续带引板擎宽容的总量线速都率也会会升级 交换容量=30G×2(大双引于擎)交×1换2(槽机位容)=量720G进。因行为布目前线销售,的引交擎换只用机了一背组总板线容,二量代引和擎推交出换后,容每个引擎用两 组系端,,口9容则5产量交品换=2的容4G总量E线=×17采2量换2=0用G28一背×8B82/G=10般板E1B;.4编4(持仅T码后,,平更续背故还板为换,有总3更线.1交但2带高5G宽密换是×升度12级机现的×后0G.E板在8,端=交3口就一0换G板)容可些推量出变以设,为支提计2持.88更T升中。大(整,的3端0机为G口的容性了交量换)能以容量后,和每一能槽不般位背也更板有一定的关
POE (Power Over Ethernet)指的是在现有的以 太网Cat.5布线基础架构不作做何改动的情况下, 在为一些基于IP的终端(如IP电话机、无线局域 网接入点AP、网络摄像机等)传输数据信号的 同时,还能为此类设备提供直流供电的技术。 该方式主要用于高清网络数字监控系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oE供电技术优势
交换机的性能指标的几个重要概念
![交换机的性能指标的几个重要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9ba35205fad6195f312ba66b.png)
线速(转发)背板带宽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
背板带宽标志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单位为Gbps,也叫交换带宽,一般的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从几Gbps到上百Gbps不等。
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越高。
一般来讲,计算方法如下:1)线速的背板带宽考察交换机上所有端口能提供的总带宽。
计算公式为:端口数*相应端口速率*2(全双工模式)如果总带宽≤标称背板带宽,那么在背板带宽上是线速的。
2)第二层包转发线速第二层包转发率=千兆端口数量×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0.1488Mpps+其余类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如果这个速率能≤标称二层包转发速率,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二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速。
3)第三层包转发线速第三层包转发率=千兆端口数量×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0.1488Mpps+其余类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如果这个速率能≤标称三层包转发速率,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三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速。
那么,1.488Mpps是怎么得到的呢?包转发线速的衡量标准是以单位时间内发送64byte的数据包(最小包)的个数作为计算基准的。
对于千兆以太网来说,计算方法如下:1,000,000,000bps/8bit/(64+8+12)byte=1,488,095pps 说明:当以太网帧为64byte时,需考虑8byte的帧头和12byte的帧间隙的固定开销。
故一个线速的千兆以太网端口在转发64byte包时的包转发率为1.488Mpps。
快速以太网的统速端口包转发率正好为千兆以太网的十分之一,为0.1488Mpps。
*对于万兆以太网,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14.88Mpps。
*对于千兆以太网,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1.488Mpps。
*对于快速以太网,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0.1488Mpps。
010 背板带宽、交换容量与包转发率
![010 背板带宽、交换容量与包转发率](https://img.taocdn.com/s3/m/470b310516fc700abb68fc3c.png)
背板带宽、交换容量与包转发率背板带宽:表示的是我们的接口处理器或者接口卡和核心交换引擎之间的速度,大家可能都知道我们计算一个交换机要达到线速转发的一个背板带宽的标准是》=2*端口数量*端口带宽哈,大家也看得到现在的交换机标称的背板带宽都大于我们的那个理论值,但是交换机的线速转发的实际情况并不一定是这样,那是因为他还不是最核心的参数。
交换机背板是设计值,可以大于等于交换容量(此为达到线速交换机的一个标准)。
厂家在设计的时候考虑了将来模块的升级,比如模块从开始的百兆升级到支持千兆、万兆,端口密度增加等。
背板带宽一般是指模块化交换机。
它决定了各模板与交换引擎间的连接带宽的最高上限。
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
背板带宽标志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单位为Gbps,也叫交换带宽。
交换容量:表示的是我们的交换机的核心的交换引擎的转发速率一般单位用bps来表示哈,他是和缓存(BUFFER)的位宽及其总线频率有关,例如一台交换机的缓存为96而总线频率为133,那么他的交换容量为96*133=12......,其实现在设备厂家的部分工程师已经认为背板带宽这个概念没有意义了,而交换容量和下面要说的转发率才决定交换机的性能,而这个参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换机矩阵。
交换容量(最大转发带宽、吞吐量)是指系统中用户接口之间交换数据的最大能力,用户数据的交换是由交换矩阵实现的。
交换机达到线速时,交换容量等于端口数×相应端口速率×2(全双工模式)。
包转发率:其实这个包转发率说的是三层的包转发率,上面的交换容量说的是二层的包转发率。
三层包转发率的计算,简单说一下,千兆的端口转发率是多少呢?1000,000,000bps*8*(64+8+12)=1.488M,8表示8个bit,而64+12+8表示的是一个数据字段为64字节的帧,在网络上传输时候实际所使用的字节数哈,8字节的头部以及12字节的其他开销。
汇聚层交换机参数
![汇聚层交换机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fd0c0c9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1.png)
汇聚层交换机参数汇聚层交换机是网络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汇总和转发数据。
以下是汇聚层交换机的一些关键参数:1. 背板带宽:这是交换机内部交换数据的最大能力,表示为Gbps(千兆位每秒)。
高背板带宽意味着交换机可以同时处理更多的数据流。
2. 转发速率:表示交换机每秒能够转发的数据包数量。
转发速率通常以Mpps(百万包每秒)为单位。
高转发速率可以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
3. 端口密度:指交换机上可以支持的端口数量。
高端口密度可以方便更多设备接入,减少网络设备的数量,降低布线难度和成本。
4. 冗余设计:包括电源冗余和模块冗余。
电源冗余可以保证交换机在某个电源故障时仍能正常工作;模块冗余可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5. 扩展性:表示交换机未来能够支持更多的端口或者更高级别的功能的能力。
良好的扩展性设计可以使设备在未来升级时不需要更换整个设备。
6. VLAN支持: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种将局域网从逻辑上划分为多个独立网段的方法,可以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汇聚层交换机应支持VLAN功能。
7. QoS支持:服务质量(QoS)是一种控制网络传输的方法,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汇聚层交换机应支持QoS功能,以便对不同优先级的数据流进行控制。
8. 安全性:包括对MAC地址过滤、端口安全、IP过滤等安全特性的支持,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9. 管理功能:包括对设备进行配置、管理和监控的工具和命令行接口(CLI)。
良好的管理功能可以方便设备的部署和管理。
10. 兼容性:指汇聚层交换机应与上层和下层设备兼容,以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选择汇聚层交换机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网络规模来考虑这些参数,以选择最适合的设备。
交换机性能指标背板带宽包转发率
![交换机性能指标背板带宽包转发率](https://img.taocdn.com/s3/m/5694d68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f.png)
交换机性能指标背板带宽包转发率交换机是计算机网络中重要的网络设备之一,用于连接多个网络设备,实现网络中的数据传递和通信。
交换机的性能指标包括背板带宽和包转发率两个主要方面。
背板带宽是指交换机内部用于连接各个接口模块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带宽。
背板带宽决定了交换机在处理数据时的最大速度。
背板带宽以Gbps (千兆位每秒)或Tbps(万兆位每秒)为单位进行表示。
较高的背板带宽意味着交换机可以更快地处理和转发数据,从而提供更高的网络传输速度和效率。
包转发率是指交换机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和转发的数据包数量。
包转发率以每秒转发的数据包数量(pps)为单位进行表示。
包转发率的大小取决于交换机的硬件设计和转发引擎的性能。
较高的包转发率意味着交换机可以更快地处理和转发数据包,从而提供更高的网络吞吐量。
除了背板带宽和包转发率外,还有其他一些与交换机性能相关的指标,包括端口速率、缓存容量、转发表容量和转发延迟。
端口速率是指交换机每个端口支持的最大传输速率。
端口速率通常以Mbps(百万位每秒)或Gbps为单位进行表示。
较高的端口速率意味着交换机可以处理更高速率的数据流,从而提供更高的网络带宽。
缓存容量是指交换机用于暂存数据包的存储容量。
缓存容量越大,交换机可以暂存更多的数据包,减少数据丢失的可能性,并提高网络性能和稳定性。
转发表容量是指交换机可以存储的MAC地址表和IP地址表的最大容量。
转发表容量的大小取决于交换机的硬件设计和存储器大小。
较大的转发表容量意味着交换机可以支持更多的网络设备,并提供更高的网络扩展性。
转发延迟是指交换机处理数据包所需的时间。
转发延迟的大小取决于交换机的硬件设计和转发引擎的性能。
较低的转发延迟意味着交换机可以更快地处理和转发数据包,从而降低网络传输的延迟。
总体来说,交换机的背板带宽和包转发率是衡量交换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较高的背板带宽和包转发率意味着交换机可以提供更高的网络带宽和吞吐量,满足网络中大量数据传输的需求。
路由器背板交换能力
![路由器背板交换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34e1d67a1eb91a37f1115cbf.png)
三、交换容量是指什么?转发率是指什么?
H3C低端LSW交换均采用存储转发模式,交换容量的大小由缓存(BUFFER)的位宽及其总线频率决定。即,交换容量=缓存位宽*缓存总线频率=96*133=12.8Gbps
2、 端口容量是如何计算?
我司低端LSW端口均支持全双工,因此交换机端口容量是其能够提供端口之和的两倍。即,
3)第三层包转发线速
第三层包转发率=千兆端口数量×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0.1488Mpps+其余类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如果这个速率能≤标称三层包转发速率,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三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速。
那么,1.488Mpps是怎么得到的呢?
包转发线速的衡量标准是以单位时间内发送64byte的数据包(最小包)的个数作为计算基准的。对于千兆以太网来说,计算方法如下:1,000,000,000bps/8bit/(64+8+12)byte=1,488,095pps 说明:当以太网帧为64byte时,需考虑8byte的帧头和12byte的帧间隙的固定开销。故一个线速的千兆以太网端口在转发64byte包时的包转发率为1.488Mpps。快速以太网的线速端口包转发率正好为千兆以太网的十分之一,为148.8kpps。
端口容量=2*(n*100Mbps+m*1000Mbps)(n:表示交换机有n个100M端口,m:表示交换机有m个1000M端口),
3、转发能力是如何计算?
我司LSW全部为线速转发,考验转发能力以能够处理最小包长来衡量,对于以太网最小包为64BYTE,加上帧开销20BYTE,因此最小包为84BYTE。
我们购买交接机最佳性能,就是要求这款交换机做到了线性无阻塞传输。我们如何去考察一个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是否够用呢?如何去确定你买的交换机设计是否合理,存在阻塞的结构设计呢?
交换机的背板容量、交换容量和包转发能力
![交换机的背板容量、交换容量和包转发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01d8535a7e21af45b307a8d7.png)
交换机的背板容量、交换容量和包转发能力背板容量指的是背板整个的交换容量,交换容量指cpu的交换容量,包转发指的是三层转发的容量一、交换机背板带宽含义 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
背板带宽标志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单位为Gbps,也叫交换带宽,一般的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从几Gbps到上百Gbps不等。
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越高。
背板带宽资源的利用率与交换机的内部结构息息相关。
目前交换机的内部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共享内存结构,这种结构依赖中心交换引擎来提供全端口的高性能连接,由核心引擎检查每个输入包以决定路由。
这种方法需要很大的内存带宽、很高的管理费用,尤其是随着交换机端口的增加,中央内存的价格会很高,因而交换机内核成为性能实现的瓶颈; 二是交叉总线结构,它可在端口间建立直接的点对点连接,这对于单点传输性能很好,但不适合多点传输; 三是混合交叉总线结构,这是一种混合交叉总线实现方式,它的设计思路是,将一体的交叉总线矩阵划分成小的交叉矩阵,中间通过一条高性能的总线连接。
其优点是减少了交叉总线数,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总线争用;但连接交叉矩阵的总线成为新的性能瓶颈。
我们购买交接机最佳性能,就是要求这款交换机做到了线性无阻塞传输。
我们如何去考察一个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是否够用呢?如何去确定你买的交换机设计是否合理,存在阻塞的结构设计呢?显然,通过估算的方法是没有用的,笔者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1、所有端口容量X端口数量之和的2倍应该小于背板带宽,可实现全双工无阻塞交换,证明交换机具有发挥最大数据交换性能的条件。
2、满配置吞吐量(Mbps)=满配置GE端口数×1.488Mpps,其中1个千兆端口在包长为64字节时的理论吞吐量为1.488Mpps。
例如,一台最多可以提供64个千兆端口的交换机,其满配置吞吐量应达到64×1.488Mpps = 95.2Mpps,才能够确保在所有端口均线速工作时,提供无阻塞的包交换。
思科交换机容量-背板带宽-包转发率-术语解释
![思科交换机容量-背板带宽-包转发率-术语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1d36c1bb7360b4c2e3f642e.png)
个人理解交换容量=背板带宽,而且现在基本都用交换容量吧,可能是因为模块化设备的缘故吧。
通俗说就是这样:交换机就是水桶,处理的数据就是水滴。
这个桶有个洞,他的流速就是包转发率。
所以,桶大固然很好,因为同时进交换机的数据多了,但是洞太小也不好,因为水出的慢,所以这两个指标决定着交换机的性能。
有时候你看莫交换机号称背板多少t,但是实际效率不如cisco。
包转发率得计算和背板带宽得计算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
背板带宽标志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单位为Gbps,也叫交换带宽,一般的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从几Gbps到上百Gbps不等。
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越高。
一般来讲,计算方法如下:1)线速的背板带宽考察交换机上所有端口能提供的总带宽。
计算公式为端口数*相应端口速率*2(全双工模式)如果总带宽≤标称背板带宽,那么在背板带宽上是线速的。
2)第二层包转发线速第二层包转发率=千兆端口数量×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0.1488Mpps+其余类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如果这个速率能≤标称二层包转发速率,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二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速。
3)第三层包转发线速第三层包转发率=千兆端口数量×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0.1488Mpps+其余类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如果这个速率能≤标称三层包转发速率,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三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速。
那么,1.488Mpps是怎么得到的呢? 包转发线速的衡量标准是以单位时间内发送64byte 的数据包(最小包)的个数作为计算基准的。
对于千兆以太网来说,计算方法如下:1,000,000,000bps/8bit/(64+8+12)byte=1,488,095pps 说明:当以太网帧为64byte时,需考虑8byte的帧头和12byte的帧间隙的固定开销。
二层交换机交换容量和包转发率计算
![二层交换机交换容量和包转发率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dc171a3e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14.png)
⼆层交换机交换容量和包转发率计算这是在中关村⽹站截取的H3C S5048E⼆层交换机参数,以此交换机参数为例⼦计算。
标注:评价⼀台⼆层交换机性能,不能只看接⼝速率和接⼝数量,还要从交换容量和包转发率⼀起衡量。
1、背板带宽背板带宽,是指交换机接⼝处理器或接⼝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数据量。
背板带宽标志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
背板带宽是模块化交换机上的概念,固定端⼝交换机不存在这个概念,固定端⼝交换机的背板容量和交换容量⼤⼩是相等的。
交换机背板速率单位⼀般为Mbps,指的是⼆层,对于三层以上交换才采⽤Mppsbps = bit/s,每秒⽐特数pps = packet/s,每秒包数2、交换机容量计算⽅法交换机的交换容量,是指交换机接⼝处理器或接⼝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数据量。
交换容量表明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单位是Gbps交换机端⼝数量*相应端⼝速率*2(全双⼯)48*1000Mbps*2=96000Mbps=96Gbps交换机容量(交换机的总带宽,也称端⼝总带宽) ≤ (⼩于等于) 背板带宽如果交换机容量⼩于等于背板带宽,那么背板带宽上是线速的。
3、包转发率计算⽅法包转发率,⽤来衡量⽹络设备转发数据能⼒的标准,包转发率以数据包为单位,体现了交换机的交换能⼒,单位是pps1Byte(字节)=8bit(位)举例说明100Mbit/s的以太⽹络,100M换算成Byte则是100 000/8=12500KByts/s=12.5MByte/s也就是说100Mbit/s的带宽以太⽹络每秒传输12.5MByte数据⼤⼩的⽂件。
在以太⽹的数据包中,最⼩的数据包的⼤⼩是64Byte/s,加上8个Byte的前导字节以及12个Byte帧间间隙,合计就是84Byte。
那么⽤12500000/84=148809Bpps,所以就可以得到在100M吞吐量单向环境下的每秒最⼤的包转发个数148809B pps,换算成K即为148.8K pps,也就是0.1488M pps。
交换机背板及交换机容量
![交换机背板及交换机容量](https://img.taocdn.com/s3/m/accee6f076a20029bd642d77.png)
交换机的背板容量、交换容量和包转发能力背板容量指的是背板整个的交换容量,交换容量指cpu的交换容量,包转发指的是三层转发的容量一、交换机背板带宽含义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
背板带宽标志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单位为Gbps,也叫交换带宽,一般的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从几Gbps到上百Gbps不等。
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越高。
背板带宽资源的利用率与交换机的内部结构息息相关。
目前交换机的内部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共享内存结构,这种结构依赖中心交换引擎来提供全端口的高性能连接,由核心引擎检查每个输入包以决定路由。
这种方法需要很大的内存带宽、很高的管理费用,尤其是随着交换机端口的增加,中央内存的价格会很高,因而交换机内核成为性能实现的瓶颈;二是交叉总线结构,它可在端口间建立直接的点对点连接,这对于单点传输性能很好,但不适合多点传输;三是混合交叉总线结构,这是一种混合交叉总线实现方式,它的设计思路是,将一体的交叉总线矩阵划分成小的交叉矩阵,中间通过一条高性能的总线连接。
其优点是减少了交叉总线数,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总线争用;但连接交叉矩阵的总线成为新的性能瓶颈。
我们购买交接机最佳性能,就是要求这款交换机做到了线性无阻塞传输。
我们如何去考察一个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是否够用呢?如何去确定你买的交换机设计是否合理,存在阻塞的结构设计呢?显然,通过估算的方法是没有用的,笔者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1、所有端口容量X端口数量之和的2倍应该小于背板带宽,可实现全双工无阻塞交换,证明交换机具有发挥最大数据交换性能的条件。
2、满配置吞吐量(Mbps)=满配置GE端口数×1.488Mpps,其中1个千兆端口在包长为64字节时的理论吞吐量为1.488Mpps。
例如,一台最多可以提供64个千兆端口的交换机,其满配置吞吐量应达到64×1.488Mpps = 95.2Mpps,才能够确保在所有端口均线速工作时,提供无阻塞的包交换。
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交换容量,包转发率区别
![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交换容量,包转发率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d7f647d084254b35eefd34fc.png)
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交换容量,包转发率区别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交换容量,包转发率区别背板带宽指的是背板整个的交换容量,交换容量指cpu的交换容量,包转发指的是三层转发的容量一、背板带宽1。
交换机背板带宽含义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也叫背板容量,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
背板带宽标志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单位为Gbps,一般的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从几Gbps到上百Gbps不等。
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越高。
2.交换机的内部结构背板带宽资源的利用率与交换机的内部结构息息相关。
目前交换机的内部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共享内存结构,这种结构依赖中心交换引擎来提供全端口的高性能连接,由核心引擎检查每个输入包以决定路由。
这种方法需要很大的内存带宽、很高的管理费用,尤其是随着交换机端口的增加,中央内存的价格会很高,因而交换机内核成为性能实现的瓶颈;二是交叉总线结构,它可在端口间建立直接的点对点连接,这对于单点传输性能很好,但不适合多点传输;三是混合交叉总线结构,这是一种混合交叉总线实现方式,它的设计思路是,将一体的交叉总线矩阵划分成小的交叉矩阵,中间通过一条高性能的总线连接。
其优点是减少了交叉总线数,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总线争用;但连接交叉矩阵的总线成为新的性能瓶颈。
3.线性无阻塞传输我们购买交接机最佳性能,就是要求这款交换机做到了线性无阻塞传输。
我们如何去考察一个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是否够用呢?如何去确定你买的交换机设计是否合理,存在阻塞的结构设计呢?计算公式:A、所有端口容量X端口数量之和的2倍应该小于背板带宽,可实现全双工无阻塞交换,证明交换机具有发挥最大数据交换性能的条件。
B、满配置吞吐量(Mbps)=满配置GE端口数×1.488Mpps,其中1个千兆端口在包长为64字节时的理论吞吐量为1.488Mpps。
例如,一台最多可以提供64个千兆端口的交换机,其满配置吞吐量应达到 64×1.488Mpps = 95.2Mpps,才能够确保在所有端口均线速工作时,提供无阻塞的包交换。
交换机的背板容量、交换容量和包转发能力
![交换机的背板容量、交换容量和包转发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2aa7cf87453610661fd9f42a.png)
一般来讲,计算方法如下:1)ﻫ线速的背板带宽 考察交换机上所有端口能提供的总带宽。计算公式为端口数*相应端口速率*2(全双工模式)
如果总带宽≤标称背板带宽,那么在背板带宽上是线速的。2)ﻫ第二层包转发线速 第二层包转发率=千兆端口数量×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0.1488Mpps+其余类 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如果这个速率能≤标称二层包转发速率,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二层交 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速。ﻫ3)第三层包转发线速ﻫ第三层包转发率=千兆端口数量×1.488M pps+百兆端口数量*0.1488Mpps+其余类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如果这个速率能≤标称 三层包转发速率,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三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速。ﻫ那么,1.488Mpps 是怎么得到的呢?ﻫ包转发线速的衡量标准是以单位时间内发送64byte 的数据包(最小包) 的个数作为计算基准的。对于千兆以太网来说,计算方法如下:1,000,000,000bps/8 bit/(64+8+12)byte=1,488,095Mpps 说明:当以太网帧为64byte 时,需考 虑8byte 的帧头和12byte 的帧间隙的固定开销。故一个线速的千兆以太网端口在转发64 byte 包时的包转发率为1.488Mpps。快速以太网的线速端口包转发率正好为千兆以太 网的十分之一,为148.8kpps。*ﻫ对于万兆以太网,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14.88 Mpps。*ﻫ对于千兆以太网,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1.488Mpps。*ﻫ对于快速以太 网,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0.1488Mpps。*ﻫ对于 OC-12的 POS 端口,一个线速 端口的包转发率为1.17Mpps。 *对于 OC-48的POS 端口,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468MppS。ﻫ所以说,如果能满足上 面三个条件,那么我们就说这款交换机真正做到了线性无阻塞;
交换机选型要点:制式、端口密度、端口带宽、交换容量、包转发率
![交换机选型要点:制式、端口密度、端口带宽、交换容量、包转发率](https://img.taocdn.com/s3/m/68174f8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1.png)
交换机选型要点:制式、端口密度、端口带宽、交换容量、包转发率交换机选型要点:(1)制式(盒式交换机/框式交换机)(2)功能(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3)端口数量(4)端口带宽(5)交换容量(6)包转发率制式1、交换机制式:当前的交换机主要分为盒式和框式。
盒式交换机样例图:框式交换机样例图:2、盒式交换机(1)盒式交换机皆可以理解成一个铁盒子,一般情况下盒式交换机是固定配置,固定端口数量,固定电源模块、风扇等;因此盒式交换机不具备扩展性。
(2)为了提高扩展性,盒式交换机可以支持堆叠技术,可以将多台盒式交换机逻辑上组成一台交换机。
(3)正常情况下,盒式交换机应用在一个网络的接入层或者汇聚层。
3、框式交换机框式交换机基于机框,接口板卡、交换板卡、电源模块等都可以按照需求独立配置,框式交换机的扩展性一般基于槽位数量。
框式交换机一般应用在一个网络的核心位置。
如上图组网所示:数据中心网络中,CE5800、CE6800、CE8800都是盒式设备,一般作为接入层使用;CE128是框式设备,一般作为核心层使用。
因此,在设备选型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交换机的使用层级判断选择盒式交换机还是框式交换机。
功能1、交换机按照工作协议层分类:交换机可以分为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
2、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区别(1)二层交换机: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上交换机,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编址、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控。
(如下图所示,二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可以处理数据帧)(2)三层交换机:一个具有三层交换功能的设备,即带有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第二层交换机,但它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并不是简单地把路由器设备的硬件及软件叠加在局域网交换机上。
(如下图三层交换机工作在网络层,可以处理数据包)端口数量1、交换机端口数量:(1)盒式交换机一台交换机可以提供的端口数量,对于盒式交换机每一种型号基本是固定的,一般提供24个或48个接入口,2-4个上连接口。
背板带宽.包转发率.吞吐量·区别·计算方式
![背板带宽.包转发率.吞吐量·区别·计算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1baf9abf1a37f111f1855bcc.png)
在包长为 64 字节时的理论吞吐量为 1.488Mpps。例如,一台最多可以提供 64 个 千兆端口的交换机,其满配置吞吐量应达到 64×1.488Mpps = 95.2Mpps,才能 够确保在所有端口均线速工作时,提供无阻塞的包交换。
背板带宽与端口速率计算现在的交换机厂商在技术上到处忽悠我们的中国的用户提出的技术参数在的不得了让用户摸不清头脑希望我们的用户能正确对待参数一计算公式说明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
背板带宽与端口速率计算
现在的交换机厂商在技术上到处忽悠我们的中国的用户,提出的技术参数在的不得了,让用户摸不清头脑, 希望我们的用户能正确对待参数!!!
二是交叉总线结构,它可在端口间建立直接的点对点连接,这对于单点传输 性能很好,但不适合多点传输;
三是混合交叉总线结构,这是一种混合交叉总线实现方式,它的设计思路是, 将一体的交叉总线矩阵划分成小的交叉矩阵,中间通过一条高性能的总线连接。 其优点是减少了交叉总线数,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总线争用;但连接交叉矩阵的 总线成为新的性能瓶颈。
其优点是减少了交叉总线数,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总线争用;但连接交叉矩 阵的总线成为新的性能瓶颈。
“目前,背板都采用无源设计。背板总线技术主要有三种:LVDS、LVTDL、GLT 等。对于如 2.5Gbit/s 和 2.5Gbit/s 以下中低速系统,由于系统容量不是非常大,系统的瓶颈不在背板总线,所以对 背板总线速率没有严格要求,一般采用 LVTDL 或 GLT 技术,背板总线为 77Mbit/s 或 38Mbit/s, 如此已经完全满足系统的要求。倘若采用 LVDS(低压差分信号)技术使背板总线速率提高到 622Mbit/s,除了方便背板布线外对系统几乎没有优化作用。对于高速通信系统,如 10Gbit/s 或其以上设备,由于系统速率和交叉容量非常高,对背板总线的速率和布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一般采用 LVDS 技术。目前业界的背板速率一般为 622Mbit/s 或者 777Mbit/s。”
核心交换机六个基础知识
![核心交换机六个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464fdd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ba.png)
核心交换机六个基础知识背板带宽也称交换容量,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就像是立交桥所拥有的车道的总和。
由于所有端口间的通信都需要通过背板完成,所以背板所能提供的带宽,就成为端口间并发通信时的瓶颈。
带宽越大,提供给各端口的可用带宽越大,数据交换速度越大;带宽越小,给各端口提供的可用带宽越小,数据交换速度也就越慢。
也就是说,背板带宽决定着交换机的数据处理能力,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
若欲实现网络的全双工无阻塞传输,必须满足最小背板带宽的要求。
计算公式如下背板带宽=端口数量×端口速率×2提示:对于三层交换机而言,只有转发速率和背板带宽都达到最低要求,才是合格的交换机,二者缺一不可。
例如,如何一款交换机有24个端口,二、二层三层的包转发率网络中的数据是由一个个数据包组成,对每个数据包的处理要消耗资源。
转发速率(也称吞吐量)是指在不丢包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数据包数量。
吞吐量就像是立交桥的车流量,是三层交换机最重要的一个参数,标志着交换机的具体性能。
如果吞吐量太小,就会成为网络瓶颈,给整个网络的传输效率带来负面影响。
交换机应当能够实现线速交换,即交换速率达到传输线上的数据传输速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交换瓶颈。
对于三层核心交换机而言,若欲实现网络的无阻塞传输,这个速率能≤标称二层包转发速率和速率能≤标称三层包转发速率,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二层和第三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速。
那么公式如下吞吐量(Mpps)=万兆位端口数量×14.88 Mpps+千兆位端口数量×1.488 Mpps+百兆位端口数量×0.1488 Mpps。
算出的吞吐如果小于你交换机的吞吐量的话,那就可以做到线速。
这里面万兆位端口与百兆端口如果有就算上去,没有就可以不用算。
对于一台拥有24个千兆位端口的交换机而言,其满配置吞吐量应达到24×1.488 Mpps=35.71 Mpps,才能够确保在所有端口均线速工作时,实现无阻塞的包交换。
交换机、路由器主要技术指标
![交换机、路由器主要技术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7f990199ec3a87c24028c4b4.png)
并发连接数是路由器能够同时处理的点到点连接的最大数目,它反映出路由器设备对多个连接的访问控制能力和连接状态的跟踪能力,这个参数的大小直接影响路由器所能支持的最大信息点数。
一、交换机的性能指标
1.背板带宽:是指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是交换机的重要指标之一。背板带宽标志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单位为bps.
计算公式:背板带宽=端口数量*端口速率*2
2.包转发率(吞吐率):是指在不丢包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转发的数据包的数量,单位:pps(package per second).
5.每秒新建连接数:是指路由器再单位时间内所能建立的TCP/IP连接数量。
6.時延与時延抖动
時延是指数据包的第一个比特进入路由器到最后一个比特从路由器输出的时间间隔。与数据包长度和链路速率有关。一般要求对1518Byte及以下的IP分组的時延要小于1ms.
时延抖动是指時延的变化。数据业务对时延抖动要求不高,一般不把時延抖动作为衡量高速路由器的主要技术指标,但是对视频、语音等实时业务,该指标就很重要。
7.背靠背帧数
是指最小帧间隔发送最多数据包不引起丢包时的数据包数量。该指标用于测试路由器的缓存能力。
路由器的存储器主要有四中类型:
RAM,ROM,NVRAM,FLASHRAM
A.RAM:提供临时数据的存储,主要包括路由表信息,ARP的高速缓存信息和运行配置文件(running-config)等,便于CPU迅速访问;
B.ROM:相当于计算机的BIOS,用于保存设备的引导文件,包括系统加电自检代码和系统引导区代码,主要用于系统初始化。通常还保存了备份的IOS操作系统。
核心交换机参数概念详解,交换机VLAN基础与划分及配置实例,搞不清的弱电人进来看看!
![核心交换机参数概念详解,交换机VLAN基础与划分及配置实例,搞不清的弱电人进来看看!](https://img.taocdn.com/s3/m/86a5a7d05a8102d277a22fa3.png)
核心交换机参数概念详解,搞不清的弱电人进来看看!核心交换机参数概念详解一、背板带宽背板带宽也称交换容量,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就像是立交桥所拥有的车道的总和。
由于所有端口间的通信都需要通过背板完成,所以背板所能提供的带宽,就成为端口间并发通信时的瓶颈。
带宽越大,提供给各端口的可用带宽越大,数据交换速度越大;带宽越小,给各端口提供的可用带宽越小,数据交换速度也就越慢。
也就是说,背板带宽决定着交换机的数据处理能力,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
若欲实现网络的全双工无阻塞传输,必须满足最小背板带宽的要求。
计算公式如下背板带宽=端口数量×端口速率×2提示:对于三层交换机而言,只有转发速率和背板带宽都达到最低要求,才是合格的交换机,二者缺一不可。
例如,如何一款交换机有24个端口,背板带宽=24*1000*2/1000=48Gbps。
二、二层三层的包转发率网络中的数据是由一个个数据包组成,对每个数据包的处理要消耗资源。
转发速率(也称吞吐量)是指在不丢包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数据包数量。
吞吐量就像是立交桥的车流量,是三层交换机最重要的一个参数,标志着交换机的具体性能。
如果吞吐量太小,就会成为网络瓶颈,给整个网络的传输效率带来负面影响。
交换机应当能够实现线速交换,即交换速率达到传输线上的数据传输速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交换瓶颈。
对于三层核心交换机而言,若欲实现网络的无阻塞传输,这个速率能≤标称二层包转发速率和速率能≤标称三层包转发速率,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二层和第三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速。
那么公式如下吞吐量(Mpps)=万兆位端口数量×14.88Mpps+千兆位端口数量×1.488Mpps+百兆位端口数量×0.1488Mpps。
算出的吞吐如果小于你交换机的吞吐量的话,那就可以做到线速。
这里面万兆位端口与百兆端口如果有就算上去,没有就可以不用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换容量,背板带宽,包转发率含义
背板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
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上去。
但是,我们如何去考察一个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是否够用呢?显然,通过估算的方法是没有用的,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1、)所有端口容量X端口数量之和的2倍应该小于背板带宽,可实现全双工无阻塞交换,证明交换机具有发挥最大数据交换性能的条件。
2、)满配置吞吐量(Mpps)=满配置GE端口数×1.488Mpps其中1个千兆端口在包长为64字节时的理论吞吐量为1.488Mpps。
例如,一台最多可以提供64个千兆端口的交换机,其满配置吞吐量应达到 64×1.488Mpps = 95.2Mpps,才能够确保在所有端口均线速工作时,提供无阻塞的包交换。
如果一台交换机最多能够提供176个千兆端口,而宣称的吞吐量为不到261.8Mpps(176 x 1.488Mpps = 261.8),那么用户有理由认为该交换机采用的是有阻塞的结构设计。
一般是两者都满足的交换机才是合格的交换机。
比如:
2950G-48
背板=2×1000×2+48×100×2(Mbps)=13.6(Gbps)
相当于13.6/2=6.8个千兆口
吞吐量=6.8×1.488=10.1184Mpps
4506
背板64G
满配置千兆口
4306×5+2(引擎)=32
吞吐量=32×1.488=47.616
一般是两者都满足的交换机才是合格的交换机。
背板相对大,吞吐量相对小的交换机,除了保留了升级扩展的能力外就是软件效率或专用芯片电路设计有问题;背板相对小。
吞吐量相对大的交换机,整体性能比较高。
不过背板带宽是可以相信厂家的宣传的,可吞吐量是无法相信厂家的宣传的,因为后者是个设计值,测试很困难的并且意义不是很大。
(这句话好像说反了)
交换机的背版速率一般是:Mbps,指的是第二层,
对于三层以上的交换才采用Mpps
背板带宽资源的利用率与交换机的内部结构息息相关。
目前交换机的内部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共享内存结构,这种结构依赖中心交换引擎来提供全端口的高性能连接,由核心引擎检查每个输入包以决定路由。
这种方法需要很大的内存带宽、很高的管理费用,尤其是随着交换机端口的增加,中央内存的价格会很高,因而交换机内核成为性能实现的瓶颈;二是交叉总线结构,它可在端口间建立直接的点对点连接,这对于单点传输性能很好,但不适合多点传输;三是混合交叉总线结构,这是一种混合交叉总线实现方式,它的设计思路是,将
一体的交叉总线矩阵划分成小的交叉矩阵,中间通过一条高性能的总线连接。
其优点是减少了交叉总线数,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总线争用;但连接交叉矩阵的总线成为新的性能瓶颈。
交换机的交换容量
交换机的交换容量又称为背板带宽或交换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
交换容量表明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单位为Gbps,一般的交换机的交换容量从几Gbps到上百Gbps不等。
一台交换机的交换容量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越高。
我们如何去衡量一个交换机的交换容量是否够用呢?
1)所有端口容量乘以端口数量之和的2倍应该小于交换容量,这样可实现全双工无阻塞交换,证明交换机具有发挥最大数据交换性能的条件。
2)满配置吞吐量(Mpps)=满配置端口数×1.488Mpps,其中1个千兆端口在包长为64字节时的理论吞吐量为1.488Mpps。
交换容量资源的利用率与交换机的内部结构息息相关。
目前交换机的内部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共享内存结构,这种结构依赖中心交换引擎来提供全端口的高性能连接,由核心引擎检查每个输入包以决定路由。
这种方法需要很大的内存带宽、很高的管理费用,尤其是随着交换机端口的增加,中央内存的价格会很高,因而交换机内核成为性能实现的瓶颈;二是交叉总线结构,它可在端口间建立直接的点对点连接,这对于单点传输性能很好,但不适合多点传输;三是混合交叉总线结构,这是一种混合交叉总线实现方式,它的设计思路是,将一体的交叉总线矩阵划分成小的交叉矩阵,中间通过一条高性能的总线连接。
其优点是减少了交叉总线数,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总线争用;但连接交叉矩阵的总线成为新的性能瓶颈。
交换容量和包转发率之间什么关系
转发带宽=包转发速率*8*(64+8+12)=1344*包转发速率
但当我看到CISCO Catalyst 3560G-24TS--24的参数的时候,无法验证该公式。
Cisco Catalyst 3560G-24TS--24个以太网10/100/1000端口,4个SFP千兆位以太网端口;1RU
32Gbps转发带宽
基于64字节分组的转发速率:38.7Mpps
我判断该交换机不是线速交换机。
如果是线速,转发速率=(24+4)*1.48809=41.66652M,
转发带宽=(24+4)*1*2=56G
是不是公式错了,但很多产品的参数都验证了该公式啊
交换容量和转发速率(华为的)
交换容量和转发速率:
1、我公司低端LSW交换均采用存储转发模式,交换容量的大小由缓存(BUFFER)的位宽及其总线频率决定。
即,交换容量=缓存位宽*缓存总线频率=96*133=12.8Gbps
2、端口容量是如何计算?
我司低端LSW端口均支持全双工,因此交换机端口容量是其能够提供端口之和的两倍。
即,端口容量=2*(n*100Mbps+m*1000Mbps)(n:表示交换机有n个100M端口,m:表示交换机有m个1000M端口),
3、转发能力是如何计算?
我司LSW全部为线速转发,考验转发能力以能够处理最小包长来衡量,对于以太网最小包为64BYTE,加上帧开销20BYTE,因此最小包为84BYTE。
对于1个全双工1000Mbps接口达到线速时要求:转发能力=1000Mbps/((64+20)*8bit)=1.488Mpps
对于1个全双工100Mbps接口达到线速时要求:转发能力=100Mbps/((64+20)*8bit)=0.149M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