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与南渡前后词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唐宋时期文坛上最杰出的女词人之一,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在南渡前后的词作品中展现了不同的创作风格,特别是在表现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品风格的变化。
一、南渡前后的生活背景南渡前后是李清照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时期,从南渡前期开始到南渡后期结束,约长达五年时间。
南渡前期,李清照还没有离开北方,生活在一片动荡不安的战争环境之中,这对她的感情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对她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南渡后期,李清照来到了南方,此时,她已经成为一名熟练的词作家,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改善,这种背景也对她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新的影响。
二、思想感情的表现李清照南渡前后的思想感情表现有很大差异。
南渡前期,李清照写的词大多表现出对战乱和政治动荡的悲愤,如《如梦令》中那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反映了她对北方战乱的厌倦和绝望。
还有《如梦令》的“别时容易见时难”,表达了她对亲人离去的思念和无助感。
这些词作充满了较为激烈的情感,表现出李清照南渡前期的悲愤。
南渡后期,李清照的思想感情表现则更多地体现了她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词作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如梦令》中“白露未晞梧叶稀”,《点绛唇》中“莺啼燕语绮楼前”,《声声慢》中“深院静,只闻钟鼓声,夜阑卧听风吹雨”的描绘,赋予作品以极致美感。
此外,李清照对自我生命的思考也体现在她的词作中,如《如梦令》中“凄凄别后两应同”,《如梦令》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对生命的瞬息感和珍视生命的态度。
南渡后期的李清照词作更多地抒发了内心的孤独和哀思,但却不失秀雅和平和之感。
三、艺术风格的变化南渡前后的艺术风格也有较大的变化。
南渡前期,李清照的词作语言简练、雄浑,节奏明快而悲壮,如《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放气势,充满了豪迈和悲壮。
而南渡后期,李清照的词作则更多地追求细致入微、柔和清雅的效果,如《如梦令》中“对影成三人,伤离别,身虽在,心长在”,《点绛唇》中“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都表达了她更加精细的艺术表现力。
李清照与南渡前后词
李清照与南渡前后词李清照与南渡前后词一、南渡词人婉约:李清照、朱敦儒、叶梦得、朱淑贞豪放:张元幹、陈与义、李纲、岳飞二、李清照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调元(一)李清照的《词论》1、《词论》(节选):2、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1)“五音”、“五声”、“六律”、“清浊”等词语的含义。
(2)对苏轼等人的批评。
(3)“别是一家”说与苏轼“自是一家”说比较。
词论:词别是一家,对苏轼等人的批评柳永: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端礼):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晏殊、欧阳修、苏轼:皆句读不茸之诗尔王安石:人必绝倒,不可读也晏几道:苦无铺叙贺铸:苦少重典秦观:专主情致,而少故实黄庭坚:尚故实而多疵病(二)李清照前期生活和创作1、前期生活:2、李清照前期词:《如梦令》其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醉花阴》(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词作主要表现一个少女、少妇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内容多写自然美景与闺阁生活,也抒写了夫妇之间的离别相思,她热烈而大胆地表露爱情、讴歌爱情,在客观上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冲击,总的来说,此期的作品词调明亮轻快,洋溢着青春活力,代表作品有《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醉花阴》(薄雾浓云)、《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
3、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貌题材上以吟唱爱情、人生为主,意象多从室内外和日常起居中选择,风格委婉轻盈。
(三)李清照后期生平与创作1、李清照家破夫亡和中晚年的漂泊。
2、李清照后期词作。
《声声慢》《渔家傲》《永遇乐》后期的词作主要表现她晚年的凄凉身世之感和寂寞愁苦之情,这些作品或触景生情,或托物寓意,委婉而深沉地抒发她的故土之恋、家国之恨,把个人的遭遇和时代的不幸交织在一起,具有更为丰厚的情感内涵,词调也转为沉郁凄怆、悲凉哀惋,代表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镕金)等。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作以爱情题材为主,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情感和矛盾的心境,而在南渡前后,她的创作风格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南渡前,李清照的词作多以婉约隽永、感伤忧愁为主,展示了她对生活的痴迷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例如《如梦令》一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意境,表达了李清照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她将自己的内心情感与外在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虚幻、如梦如幻的感觉。
在南渡后,李清照的词作风格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由于南渡后的生活环境与以往截然不同,使得她的作品更加直接和真实。
例如《鹧鸪天·洞房昨夜停红烛》一词:“唱弄晚妆初睡,犹冷却无寒食。
蓬门引无限春色。
”她用平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婚姻生活的欢愉和人生的希望。
她所处的环境给予了她新的创作灵感,使得她的词作更具有现实感和生活气息。
在南渡前后,李清照的词作风格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她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南渡前的词作更加强调离愁别绪和人情世故,展示了她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思念之情。
而南渡后的词作则更加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她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第二,她的语言表达更加直接和真实。
南渡前的词作常常使用隐喻和意象,给人以虚幻和梦幻的感觉。
而南渡后的词作则更加平实和真挚,用更直接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风格有所变化,南渡前的词作多以婉约隽永、感伤忧愁为主,而南渡后的词作更加直接、真实,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写。
她的词作生动地展现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变迁,也反映了她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希望。
无论是南渡前后,李清照都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才华横溢的词作赢得了后人的赞誉和喜爱,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而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风格也各有特点,对于研究她的词作以及宋代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李清照南渡前后的生活背景、文学环境以及词作风格等方面来探讨她的词作变化。
我们需要了解李清照南渡前后的生活背景。
南渡是指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南渡江南的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南宋初年,也是李清照词作风格发生变化的重要节点。
南渡之前,李清照生活在北方,她的词作风格更加豪放洒脱,秋风萧瑟,庐山谁秀发自天然。
而南渡之后,她来到了江南,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直接影响了她词作风格的转变。
南渡前后的文学环境也对于李清照的词作风格产生了影响。
南宋初年,文学盛行,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文学环境十分浓厚。
南渡之前,李清照生活在北方的文学氛围中,受到了北方文人的影响,她的词作风格也更加豪放大气。
而南渡之后,她来到了江南,文学环境不同于北方,江南的文学风格更加细腻柔情,这也直接影响了李清照词作风格的变化。
我们来探讨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风格变化。
南渡前的李清照,她的词作风格更加豪放洒脱,具有北方的豪气和大气,如《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种豪放的气势在她的词作中十分明显。
而南渡后的李清照,她的词作风格变得更加细腻柔情,如《如梦令》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种柔情细腻的情感在她的词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风格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这与她的生活背景、文学环境以及个人情感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南渡前的豪放洒脱与南渡后的细腻柔情,展现了她词作艺术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也体现了她作为女词人在宋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希望有更多的学者能够对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风格变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她的词作和宋代文学的发展。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内容提要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词人,她被誉为“婉约之宗”,现在存词近50首,李清照的词风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风清丽明快,后期凄婉沉郁。
南渡前的李清照,基本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小天地,词的内容不过是伤春别恨,没有什么创新。
但她大胆地表现了一个贵族少女、少妇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风雅情调,以及对丈夫的思念。
南渡后,国破家亡,多年惨淡经营所积存的金石书画也毁于一旦,接二连三的打击,颠沛流离的痛苦,因此词风突变。
哀怨、悲愤之情渲染强烈,作品中蕴涵着深刻的故国情思。
李清照无论是南渡前还是南渡后,她的词都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至性的感情代代流传。
她的词擅长白描,在用事、构思、炼字酌句上都有独立性,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
李清照是北宋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成长的词作家,所以她的词别具特色,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
关键词:李清照;前后词风;不同点;相同点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词人,被誉为婉约词之宗。
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光芒。
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化长廊中也是罕见的。
她的词①,既沿袭了婉约派的传统,又兼取豪放派之长,极富生活气息,语言朴素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质在两宋词坛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
一、前后期词风的不同点李清照的词风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清丽明快,后期凄婉沉郁。
这种风格上的变化与她的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坎坷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
所以,我们从三个时期加以分析。
1、贵族少女天真快乐的生活她生长在一个文学气氛很浓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个散文家和学者,母亲王氏也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在这种学术空气很浓的家庭里受到极好的熏陶,对于她后来的文学成就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的词生动地描写了贵族少女无忧无虑的游乐生活和惜花饮酒的闲情雅趣,基调开朗、乐观,充满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爱情的渴望。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内容提要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词人,她被誉为“婉约之宗” ,现在存词近50 首,李清照的词风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风清丽明快,后期凄婉沉郁。
南渡前的李清照,基本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小天地,词的内容不过是伤春别恨,没有什么创新。
但她大胆地表现了一个贵族少女、少妇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风雅情调,以及对丈夫的思念。
南渡后,国破家亡,多年惨淡经营所积存的金石书画也毁于一旦,接二连三的打击,颠沛流离的痛苦,因此词风突变。
哀怨、悲愤之情渲染强烈,作品中蕴涵着深刻的故国情思。
李清照无论是南渡前还是南渡后,她的词都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至性的感情代代流传。
她的词擅长白描,在用事、构思、炼字酌句上都有独立性,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
李清照是北宋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成长的词作家,所以她的词别具特色,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
关键词:李清照;前后词风;不同点;相同点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词人,被誉为婉约词之宗。
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光芒。
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化长廊中也是罕见的。
她的词①,既沿袭了婉约派的传统,又兼取豪放派之长,极富生活气息,语言朴素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质在两宋词坛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
、前后期词风的不同点李清照的词风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清丽明快,后期凄婉沉郁。
这种风格上的变化与她的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坎坷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
所以,我们从三个时期加以分析。
1、贵族少女天真快乐的生活她生长在一个文学气氛很浓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个散文家和学者,母亲王氏也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在这种学术空气很浓的家庭里受到极好的熏陶,对于她后来的文学成就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的词生动地描写了贵族少女无忧无虑的游乐生活和惜花饮酒的闲情雅趣,基调开朗、乐观,充满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爱情的渴望。
李清照真切表达南渡之后受尽磨难的诗句
李清照真切表达南渡之后受尽磨难的诗句南渡之后受尽磨难,
心如沧海欲寻安宁。
岁月烟云流转尽,
唯有寂寥渐添情。
离乱时节有谁懂,
颠簸岁月泛舟中。
琴音弦断凄凉夜,
鸿雁归程无处逢。
泪水洒尽江南岸,
痛苦之中展笑颜。
眸子犹存千年旧,
怀念往事成心殇。
渡水南归受尽苦,
岁月如剑戮心魂。
青灯照亮寒夜梦,
悲伤心事绕心间。
南渡悲歌泪满衣,
江南风景已不齐。
浮生苦短何须叹,
温柔早已成过去。
悠悠往事如风烟,
南渡之后更寂寥。
磨难折磨心灵碎,
寒夜孤影伴无聊。
南渡之后情何在,
泪水涟漪侵心扉。
几番春秋轮回处,
一生痛苦写心诗。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而著称于世。
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在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揭示了她在南渡后生活和情感经历的影响。
本文将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以展示她独特的诗词风格及其在南渡后所发生的变化。
南渡前的李清照以豪放、豪情、词锋犀利、辞藻华丽著称。
以《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绿杨烟外晓寒声,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描写手法和清丽的意境表达了她内心的狂放豪情。
《声声慢》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落”“庭前昨夜共酒,吹灯微醉一相对”则以华丽细腻的笔法刻画了她的伤感与愁苦。
整体而言,南渡前的李清照所写词作风格独具特色,虽以豪放、豪情为主,但仍有清丽细腻的一面。
南渡后的李清照词作风格却有了明显的变化。
她开始更加注重内心的热情与深情,词作表现出更多的柔情、深情和愁思,其中情感的厚重和悲凉感更为浓烈。
以《一剪梅》为例,南渡后的李清照用简单明快的语言表现了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将自己的深情和愁思化为最真实的表达。
整首词虽以简单清丽而著称,但其中蕴含的悲凉感却是南渡后李清照词作的特点之一。
这种深情与厚重的情感在南渡后的李清照词作中得到了更为完美的表达。
南渡后的李清照词作中也有更多的牵挂和回忆的情感。
以《浪淘沙·北戍弦歌》为例,其中包含了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之情,其词作中情感的真挚和深切程度也较之南渡前有了显著增强。
可以看出,南渡前后的李清照词作在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变化。
南渡前的词作以豪放、豪情为主,清丽细腻的一面并不明显;而南渡后的词作则注重内心的热情与深情,更多地表现出柔情、深情和愁思,其中情感的深厚和悲凉感更为浓烈。
整体而言,南渡前后的李清照词作虽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她独特的诗词风格及其在南渡后所发生的变化。
她的词作以其深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而著称于世,成为中国古代词坛的瑰宝。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比较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比较明萌萌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的词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被称为“婉约之宗”。
李清照的人生以南渡为界分为两个时期,由于人生经历的不同,词人心境的不同,词风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前期词风多为明朗美好、清新自然,偶有相思之愁;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在颠沛流离之间,她的心中更多的是凄苦与孤寂,词中也流露着哀怨与悲怆。
关键词:李清照;词风;人生经历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北宋末年表面繁华、危机四伏,南宋初年动乱不已、偏安江左,而她恰经历了这一切,多舛的命运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她的词风。
北宋于1126-1127年发生了靖康之难,徽、钦二帝皆被金人掳去,宋室被迫南迁临安(今江苏杭州)。
南渡前,安定幸福的生活使她善用活泼的语言,表达少女时期的闲愁。
与丈夫短暂的离别,其词中也表现出些许相思的苦涩。
靖康之难,李清照与千千万万民众卷入离乱之中,战火改变了她的生活,加之其丈夫去世,她由一位闺阁才媛变成了“飘流遂与流入伍”的难民,凄苦深沉、低回婉转也变成了后期其词的主旋律。
国土沦丧、家破人亡——宋室南渡对她的词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椅梅回首,却把青梅嗅”1.闲趣之风抒烂漫情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恪藏书甚富。
过人的天赋和家庭的熏陶使少女时期的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能随意自如。
从小生活在宽松明朗的氛围中,她的性格中也就有了一般“大家闺秀”没有的开朗率真,这个时期她的词中尽是生活中的闲趣。
以一首《如梦令》为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词人为回忆一次有趣的郊游而写的。
“常”字有两种解释:一为将“常”理解为时常、经常,整句便可作“时常记起在日暮时分”之解;另一种则认为“常”与“尝”通用,即曾经,作者忆起曾经的一次游玩经历。
笔者采用第二种解释,李清照记起曾经的一次愉悦的游玩经历。
李清照南渡前后用词对比研究
李清照南渡前后用词对比研究一、本文概述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情感内涵,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生平跨越了南北宋两个时期,其中,南渡成为了她人生和创作的重要转折点。
南渡前后,李清照的词作在风格、主题和情感表达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研究李清照南渡前后的用词差异,揭示其词风转变的内在动因和深层含义,以期对李清照的文学创作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包括她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以及南渡事件对她的影响。
然后,通过对比分析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从用词选择、意象构造和情感表达等方面,探讨其词风的转变及其原因。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挖掘李清照南渡后词作中所蕴含的深层情感和社会意义,以揭示其词作的独特价值和历史地位。
本文将对李清照南渡前后用词对比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并指出这一研究对于理解李清照文学创作和宋代词坛发展的重要意义。
本文也期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够为当代文学创作和批评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李清照南渡前词作风格分析李清照,这位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宋代女词人,其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清丽,深受后人喜爱。
南渡前,她的生活相对安逸,主要居住在汴京(今河南开封),那时她的词作多反映闺中生活、离愁别绪以及自然风光,风格清新明快,情感细腻。
南渡前的李清照词作,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著称。
她的词作中,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对爱情、生活的感悟。
如《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以溪亭日暮为背景,通过描绘词人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的情景,展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还表现出对离愁别绪的深刻体会。
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南渡前后咏物词
李清照南渡前后的咏物词风格有明显的变化,这主要与她的生活经历和心境有关。
南渡前,她的咏物词多写悠闲生活,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如《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她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南渡后,由于生活经历的巨大变化,李清照的咏物词转向了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故国的思念。
在《声声慢》中,她写到“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里通过对黄花的描绘,隐喻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深切的哀愁和孤独。
总的来说,南渡前后李清照的咏物词表现出了不同的主题和情感,但都展现了她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人生的敏锐观察力。
李清照和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1030
李清照与南渡前后 词风的演变
从1127年到1160年左右的这段时间,是 宋词发展史上由北宋词向南宋词的过渡期。 从作家队伍来说,这一时期的代表人 物多是由北宋入南宋的词人,如李清照、 陈与义、朱敦儒、李纲、张元干、岳飞、 叶梦得、胡铨、赵鼎等。 另一方面,从创作来说,也鲜明地体 现了过渡期的特点,即这一时期的词人虽 然有一定的个性,但更多的是起着承上启 下的作用。 他们早期的词一般多是婉约词,和平 安定,吟风弄月,这显然承接了北宋后期 的特点,而后期的词表现战乱、苦难与个 体理想失落的苦闷。这一时期的词则往往 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结合 在一起,忧伤与愤慨成为最普遍的情绪, 进一步扩展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增强 了词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赵明诚幼时曾梦见自己读了本奇书,醒來 时只记得其中三句:
「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
赵明诚不解其含意,便告訴父亲。赵挺之 擅於解赵明诚梦,笑道:「『言与司合』是 “ 词 ” 字,『安上以脫』是 “ 女 ” 字, 『芝芙草拔』是 “ 之夫 ” 兩字,你将來会是 个『词女之夫』啊!」 后來赵明诚果然娶了李清照这位女詞人,应 验了儿时的梦境。
一、“别是一家”的词论
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明 确提出了诗词分野问题。 她反对以诗为词、以文为词,词对音乐性和 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认为仅像诗那样 要分平仄,要求词 “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 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 歌”。 主张词要有典雅、协音律、铺叙、有情致, 反对“词语尘下”。
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 李纲《苏武令》(塞上风高) 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 (梦绕神州陆)、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其他如叶梦得、胡铨、赵鼎
李清照塑像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影响深远,在宋代文坛有着重要的地位。
李清照南渡前后,其词的创作风格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题材、语言风格以及情感表达上。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题材有所不同。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主要以婉约之风闻名,词中描绘的是幽情、离愁、别离等美好而忧伤的情感。
《声声慢》中的“只有相思无尽处,只有情话不知疲”一句,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情的爱恋。
而南渡后,李清照的词的题材扩展,不再局限于内心的私人感受,也包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她以直观的文字描绘自然景色,如《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一句,表达了对景物的赞美与追忆。
她也写了一些对家国兴亡的关注和思考,如《如梦令》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一句,反映了祖国的危亡以及自身为之努力的决心。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语言风格也有所改变。
南渡前,她的词语言简练、清丽雅致。
她巧妙地运用了细腻的意象和含蓄的表达,使词的意境更加优美。
《如梦令》中的“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一句,通过烟柳的形象来表达深情的离愁。
而南渡后,李清照的词的语言更加生动活泼,更贴近生活的现实。
她使用更为通俗的词汇,表达真实的感受。
如《一剪梅》中的“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句,富有动感的描写了思念之情和生活中的追求。
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在题材、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等方面都有所变化。
南渡后,她的词的题材更加广泛,语言更加生动活泼,情感表达更为平和。
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李清照词人形象的发展和成熟,也反映了她对社会和现实的深度思考。
李清照的南渡后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词人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作比较鉴赏
课堂小结
• 1、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意象、意见、手 法、情感)
• 2、在理解词的内容后,通过鉴赏,体味词中 表达的情感。
• 3、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学会鉴赏词的方法。
• (品读意象+品析意境+鉴赏手法+提炼情感)
第二课时
•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作比较鉴赏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 摘?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 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
比较鉴赏:知人论世(时代、处境):
• 《醉花阴》(早期)新婚不久,情投意合, 暂别新郎。
• 《声声慢》(晚期)南渡后,山河破碎、 丈夫离世、晚年生活凄苦。
意象、意境
• 《醉花阴》:薄雾浓云 瑞脑 金兽 重阳 纱 厨 半夜 东篱 酒 黄昏 帘卷西风 黄花(幽 雅清闲宁静的意境气氛 )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 词中精彩之笔,是千古传诵的佳句,说说李清 照这三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 “莫道不消魂”,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 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 “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 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 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有了时令与 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 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创造出一个凄清 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
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 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 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 成就为最高。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 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 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 了《金石录》。金兵入据中原,清照举家南逃。 后明诚病故,战乱中书籍文物大部分散失,孤独 一身,各地漂泊,境遇极其悲苦。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为宋代词坛的代表作,被称为“南渡前后词”。
这些词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美学特点,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我们来分析一下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在南渡前后的两个阶段,李清照的词风格有了一些不同之处。
南渡前的李清照词,以其清新、含蓄、细腻、婉约的风格而著称。
她善于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内心深情而又细腻的情感。
在词的形式上,她不拘泥于传统格律,运用自由度大、押韵丰富的韵律,使得她的词显得更加自然流畅。
这种风格的词作品,清新脱俗,且凝聚了词人对生活的深情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成为了当时文坛的佳话。
南渡后的李清照词,其风格则呈现出与以往略有不同。
她在词中加入了更多的现实情感和生活体验,字里行间透露着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体验。
这些词作品更显浓烈、激情,但同时也显得更加深刻、感人。
她的词中体现了更多的悲凉和苦闷之情,显示了词人在经历了一些苦难和磨难之后,对人生的更深刻理解和感悟。
这些词作品以其生动、真挚、感人之情,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和赞誉。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既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又有些微的变化。
这些词作品以其清新、婉约、含蓄、真挚的情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要分析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就必须谈到她的写作题材和艺术手法。
首先是写作题材。
李清照的词以女子的人生体验为主题,她以女子之情为描写对象,描绘了女子在家庭、婚姻、情感关系中的痛苦和忧伤。
她的词题材广泛,涉及到家庭生活、自然风光、社会风情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她对人生百态的感悟和思考。
其次是艺术手法。
李清照的词在艺术手法上,注重以意境渲染、以情景抒发,使得她的词作更具有真情实感、生动自然的特点。
她擅长用对比手法,以及运用比兴、寓情于景,使得她的词作更加具有鲜明的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
我们要分析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还必须谈到她对词的独特理解和独特贡献。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差异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差异摘要:李清照被称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历来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女词人,她在南渡前后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她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闺中的生活及情趣,词风活泼明快,清新自然。
而南渡后,生活的苦难及社会的变化,是指多写家国之痛,身世之幽,词风趋于消极,哀愁苦痛。
所谓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可以这样说,李清照的全部词作,构成了一部描绘人生变化、展现心灵路径的伟著,从她的词作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她生活和思想上的巨大转折,从她的词作中,我们逐渐推断出生活和爱情的双重悲剧是造成李清照词风前后迥异的客观原因,那个风云不定的动乱年代必然会改变作者的词风。
关键词:婉约派语言风格意象题材艺术表现形式李清照被称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历来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女词人,她的词不仅在女词人当中无人堪比,甚至与众多杰出男词人的词作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清照(约1084--约1155)出生于宋代,自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还是词,被誉为婉约正宗,她的词被称为“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
其独树一帜的“易安体”,从宋代文坛流传至今。
其词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
李清照的词作和她丰富跌宕的生平遭遇是分不开的。
靖康之变将她的生活划分为美满幸福与困苦流离。
传统上对李清照词的研究,都以赵宋南渡为界(1127年)分为前后两期,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其词风格的演变。
前期,李清照的词一般描写的是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语言欢快自然,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反映爱情生活,歌唱离情别意,可见当时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
后期,她遭遇国变,家破人亡,颠沛流离,受尽人间残酷的折磨,词风由婉约趋于含蓄深沉或贴激情豪迈,词的内容多为家国之痛、身世之幽。
其悲凉凄苦的感情基调,是那个时代现状实情的艺术体现。
寻着诗人南渡前后不同思想境界的行走轨迹,我们能逐步感受到李清照的词风由清丽婉约到沉郁激昂的变化过程。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内容与风格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内容与风格李清照:中国宋代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在南渡前后词风变化很大:1、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及情趣,词风活泼明快、清新自然;2、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由婉约趋于含蓄深沉又贴激情豪迈,作品变成多写家国之痛、身世之幽,情调低沉。
李清照前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
如[如梦令]二首,活泼清新,语意隽秀。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描绘了孤寂的生活,抒发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宛转,清俊疏朗,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憧憬美好的爱情生活,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南宋时,李清照的作品与前期相比变化较大,表现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
如《咏史》、《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诗文的思想性都提高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南渡后的词也与前期风格迥异,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
如[菩萨蛮]、[蝶恋花]以及慢词[永遇乐]等,寄托了强烈的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
如[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生活晚景融为一体,悲伤愁绪渲染极致,可以说这是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词具有浓厚的抒情性,能运用巧妙的构思,选取一些生活片断写入词中,具体细致地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她又善于用白描手法摹写具体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含蓄委婉,朴实自然。
清照词风以婉约为主,但也偶有豪放之作,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被称为“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
清照词的语言优美精巧,独具特色,如她笔下的花树是“绿肥红瘦”,天气是“浓烟暗雨”、“风柔日薄”。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其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她的词风秀媚动人,表达了她作为女性的婉约柔美和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思考。
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风格也有所不同,南渡前的词作更为豪放激昂,而南渡后的词作则更为婉约含蓄。
下面我们将对这两个时期的词作风格进行分析。
首先是南渡前的词作风格。
南渡是指南宋初年政治上的一次大变革,这对当时的社会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风格较为豪放激昂,这与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有一定的关系。
她的词作充满了激情和豪气,表现出她的个性和对现实的反抗。
例如《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表现出对于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而“微云孤鹤,伴我终老”则表达了对孤独和终老的无奈和苦闷。
在这些词作中,李清照表现了对于生活的热情和个性的追求,展现出了她对于南宋变革的关注和对于人生的感慨。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幼聪慧善良,自弹琴写诗,为后人赞誉。
李清照南渡前后,其词体风格也有所变化,今文就试论其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李清照南渡前期,她的词作平淡中见精湛,词风清新脱俗,与词人辈出的北宋词坛有所区别。
她的词不仅形式简练清丽,而且含意深刻,具有诗意。
其词多为抒发哀思,感慨生命短暂,以及对生活的感知。
如《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惜时感怀,抒发诗人的感叹之情。
这首词意境表现深刻,诗人真实感情,引人深思。
又如《如梦令》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歌咏的领域是追遥挽回不可目睹的青春,所脱发出深深的思恋之情,令人感伤。
李清照南渡后期,词偏重于描写个人情感、生活喜悦和家国情怀,语言热烈、朴实、自由。
如《声声慢》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都门桥下游冶处,爱君刘阮故相逢。
” 委婉的描写情意,以及对故人深挚的思念,词情酸婉。
这首词体现出了词人的朦胧美和花间派的特色。
又如《如夜雨声》中“断不信韶华红粉,空负年华,偷将烟火寄微茫。
”以简单的笔法,铺陈出作者浓郁的情感和激昂的心情,风格自然而然。
这首词写尽了她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出了对现实的深深关切。
总的来说,李清照南渡前期的词,意境深远,感情浓郁,词体清新脱俗,具有诗性;南渡后期的词,语言热烈自由,追求朦胧美,突显个人情感以及家国情怀,不仅具有词人的风范,还带有浓烈的时代气息。
可以说,李清照南渡前后,不断地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
无论前期还是后期,都是李清照不可缺少的艺术瑰宝。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李清照
第一节 李清照 【作品讲读】《声声慢·寻寻觅觅》
起首连用七组叠字,颇受前人推崇。
罗大经《鹤林玉露》:“起头连叠七字,以一妇人 创意出奇如此。。”
张端义《贵耳集》:“易安《秋词·声声慢》,此 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 十四叠字者。后叠云‘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 字,俱无斧凿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李清照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评析这七组叠字曰: “……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亦。又继之凄 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不 堪任。故终之于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 似此步步写来,自信而疑,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 多细腻,不然,将求叠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一涉 堆砌,则叠字不足巧矣。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 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南渡词人他们为救亡图存而呐喊呼号,并日益 贴近社会现实生活,去表现战乱时代民族、社会的 苦难忧患和个体理想失落的压抑苦闷。
南渡词进一步扩展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加 强了词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第一节 李清照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
一、“别是一家”的词论
李清照有《词论》一文,提出词“别是一家”
之说,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明确
提出了诗词分野问题。
第一节 李清照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
一、“别是一家”的词论
李清照反对以诗为词、以文为词,要求词
“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以便协律可歌。
主张词要典雅、协音律、铺叙、有情致,反对
“词语尘下”。
第一节 李清照 二、李清照的词作
第一节 李清照
三、李清照词作艺术特色 1.善选取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与南渡前后词
一、南渡词人
婉约:李清照、朱敦儒、叶梦得、朱淑贞
豪放:张元幹、陈与义、李纲、岳飞
二、李清照词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调元
(一)李清照的《词论》
1、《词论》(节选):
2、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
(1)“五音”、“五声”、“六律”、“清浊”等词语的含义。
(2)对苏轼等人的批评。
(3)“别是一家”说与苏轼“自是一家”说比较。
词论:词别是一家,对苏轼等人的批评
柳永: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端礼):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
晏殊、欧阳修、苏轼:皆句读不茸之诗尔
王安石: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晏几道:苦无铺叙
贺铸:苦少重典
秦观:专主情致,而少故实
黄庭坚:尚故实而多疵病
(二)李清照前期生活和创作
1、前期生活:
2、李清照前期词:《如梦令》其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醉花阴》(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词作主要表现一个少女、少妇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内容多写自然美景与闺阁生活,也抒写了夫妇之间的离别相思,她热烈而大胆地表露爱情、讴歌爱情,在客观上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冲击,总的来说,此期的作品词调明亮轻快,洋溢着青春活力,代表作品有《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醉花阴》(薄雾浓云)、《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
3、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貌
题材上以吟唱爱情、人生为主,意象多从室内外和日常起居中选择,风格委婉轻盈。
(三)李清照后期生平与创作
1、李清照家破夫亡和中晚年的漂泊。
2、李清照后期词作。
《声声慢》《渔家傲》《永遇乐》
后期的词作主要表现她晚年的凄凉身世之感和寂寞愁苦之情,这些作品或触景生情,或托物寓意,委婉而深沉地抒发她的故土之恋、家国之恨,把个人的遭遇和时代的不幸交织在一起,具有更为丰厚的情感内涵,词调也转为沉郁凄怆、悲凉哀惋,代表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镕金)等。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李清照在她的《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说,强调了词与诗的区别,特别突出了词在艺术上的独特性,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立地位。
有《漱玉词》。
3.李清照后期词的风格特点。
“易安体”的风格特色。
(四)女性词特征:
1.女性自我形象的系列展示
(1)少女:聪颖、活泼、调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2)少妇:细腻敏感,深于情感。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
(3)嫠妇:饱经忧患,多愁善虑,不忘故国---《永遇乐》---《声声慢》
《声声慢》: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通过抒写作者在深秋黄昏的真切感受,倾诉了她国破家亡、夫死寡居的无限愁苦,抒发了她百无聊赖、无所寄托的浓重悲哀,也曲折地反映出忧时伤乱的爱国情绪,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
2.女性自我情怀的抒发
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用生命承载苦难的痛苦精神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南歌子》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最杰出的词人,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
她的词向来被视为“婉约正宗”,在后世被推崇为当行本色的典范。
其词作能自出机杼而不依傍古人,时人称之为“易安体”。
易安词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女性的身份塑造抒情主人公多愁善感、缠绵凄惋的自我形象,真实地展现了词人的情感历程和内心世界,打破了以往“男子作闺音”的传统格局,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女性自觉意识。
(2)善于以委婉曲折的笔调来表现复杂微妙的情感变化,在起伏回环的语脉中传写出女性特有的深婉细腻的心理状态;善于捕捉稍纵即逝而又难以言传的真切感受,并运用化虚为实的手法,使之形象化、具体化。
(3)语言独具个性,极善于从日常生活口语中精心提炼出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以俗为雅,化腐朽为神奇;也善于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因而其语言既清新淡雅,又通俗浅易,既有典雅的文人趣味,又有浓烈的生活气息。
(五)艺术技巧
1.善于描绘事物细节和具体情节,来表达人物复杂的思想和情感外
《声声慢》:淡酒、急风、归雁、黄花、梧桐、细雨
2.运用婉曲回环的手法, 给人一唱三叹、韵味悠深之感
《凤凰台上忆吹箫》: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3.善于把抽象无形的感情形象化、具体化
“愁”有形体、长度、浓度、重量、量器、伤人、走窜
4.锤炼语言见“本色”
(1)语言清新,自然本色,明白如话,生动形象,饶有余韵
(2)善于提炼口语,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3)善于从生活中自铸新语来生动地描绘事物
(4)叠字、叠句的运用
(六)“婉约”之正宗
王士祯《花草蒙拾》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
”
易安体:李清照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调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七)中西比较:李清照与白朗宁夫人
朱敦儒
1. 朱敦儒是一个心路历程较为曲折、词风也不断变化的词人。
南渡之前,他身为太平之世的布衣高士,以清高狂放自许,词作也以超脱尘世、笑傲王侯为主调,多写其名士风流、裘马轻狂的生活,词风婉丽明快,代表作品有《鹧鸪天》(我是清都山水郎);南渡之初,饱经离乱之苦,由难民――隐士而变成倾向抗战、关怀国事的从政者,词作境界遂大,多忧国伤世之作,唱出了时代的悲凉之音,词风沉郁苍凉,代表作品有《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经过仕途沉浮后,他晚年又消极退隐,重新回归到早年的潇洒出尘之路,词作主要写隐逸生活的情趣,词风清旷闲淡,代表作品有《好事近•渔父词》六首。
有《樵歌》(一名《太平樵唱》)传世。
2. 朱敦儒的词一扫北宋末年绮靡雕琢之习,继承苏轼而又有发展变化,自成一家,被称为“朱希真体”,在两宋之交的词坛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他是以词言志这个大派别中介于苏轼和辛弃疾之间的过渡性人物。
其词的艺术特点主要有:
(1)其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抒情自我化的词风,进一步发挥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一生心态情感的变化,具有鲜明的自传性特点。
(2)其词的风格虽然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演变,但就基本情调而言,仍以学苏轼的旷达超逸为主,词境略有扩大。
(3)其词常常以寻常口语、俚语度入音律,语言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把士大夫之词引向通俗化,使词恢复生动活泼的“本色”。
张元幹和张孝祥
1. 南宋前期词坛出现了一批爱国士大夫词人,他们的词直面现实的苦难,以呼吁抗战、谴责权奸、感怀时事为创作主题,充满了强烈的战斗性和批判性,在词风上激昂慷慨、刚健悲壮,成为上承苏轼豪放风格,下开辛派词人先河的重要作家,这其中以张元幹、张孝祥成就最高。
张元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词多花间樽前之作与绮罗香泽之态,风格妩媚秀雅;
南渡之后,他的创作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用词直接反映现实、干预政治,提高了词的社会地位,加强了词的社会功能,雄放悲凉,遒劲慷慨成为此期的创作主调,作品大都洋溢着一股抑塞磊落之气。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历来被推为张词的压卷之作。
有《芦川词》。
2. 张孝祥把苏轼作为效仿的楷模,一方面学苏词的“豪”,另一方面则学苏词的“放”,因而其词作大体上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感怀时事的豪壮慷慨之作,这些作品的内容大多涉及到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和朝廷内部的和战之争,洋溢着蹈厉骏发、激越豪迈的爱国主义激情,直抒胸臆,淋漓酣畅,最能体现时代的精神。
另一类是抒发个人逸怀浩气的潇洒出尘之作,这些作品大都是以词来吟咏人生情怀,超旷飘逸,最能体现词人胸襟的坦荡、阔大,也表现出词人对现实的超越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代表作品有《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念奴娇》(洞庭青草)。
有《于湖词》(一作《于湖居士长短句》)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