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如何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如何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

作者:陶红霞赵秀云

来源:《商情》2013年第45期

【摘要】品牌、特色专业是高职院校的核心资源,是获取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学校只有围绕创建品牌、特色专业开展各种管理活动,才能更好地抓住市场,为学校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高职院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必将从数量满足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办教育就是办学校,办学校就是办专业,专业建设是反映高校综合水平和竞争力的一项主要指标。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科学发展观,确立科学的专业建设目标。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日益激烈的竞争,满足市场对人才的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国内许多高校都在把建设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作为适应环境变化、求得生存和发展、提升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内容。

一、品牌、特色专业的内涵

关于品牌专业的内涵,不同学者的界定不尽相同。有学者认为品牌专业是指其培养出的人才质量高,在市场上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和竞争优势,受到广泛欢迎的专业。也有学者认为所谓品牌专业一般是指专业条件、建设水平、改革成果、人才培养质量整体达到一流水平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社会上知名度高、竞争优势强并受到广泛欢迎的专业。

对特色专业内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学者认为特色专业的显著特点是教学环境好、教师队伍强、实验室设备先进、现代化教学手段齐备,理论联系实际密切,特别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教学水平走在全校前列;也有学者认为专业特色可以体现在不同层面:(1)体现在专业办学过程中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2)体现在专业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上;(3)体现在专业教学上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4)体现在专业教学管理上的特色——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

二、为什么打造品牌、特色专业

打造品牌、特色专业是教学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是保持传统与特色,形成办学优势,争创同类一流奋斗目标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打造品牌、特色专业,是因为其在教育思想的先进性、专业建设的创新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时代性、专业管理的规范化及专业的特色化等五个方面具有示范性功能。打造品牌、特色专业是

专业或品牌主体一切无形资产总和的全部浓缩,是主体与客体,主体与社会,专业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知名度高、信任度高等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具有良好的形象、质量信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一定的文化,被社会、家长和学生赋予了美好的情感,在受众心目中形成了美好的印象和记忆。它还具有一般品牌所产生的巨大聚合效应、光环效应等。品牌、特色专业是一种无形资产,会给高校带来实质性的附加值,并形成品牌效应。

三、如何打造品牌、特色专业

1、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是打造品牌、特色专业的前提。品牌、特色专业的打造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更新观念,大胆超越,锐意改革和创新,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拓宽专业口径,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2、准确的定位是打造品牌、特色专业的基础。专业定位以市场价值为前提,要在广泛的社会调查和对人才市场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准确把握专业建设的方向。

3、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打造品牌、特色专业的关健。“治校兴业,人才为先;治教兴学,惟在得人”。实施品牌、特色战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的各种制度和激励机制,建设一支体现地方高校理念、敬业奉献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打造品牌、特色专业的重要手段。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必须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创新,把“满足学生上岗就业需要与满足社会用人单位需要”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理论为基、技能为本、应用为标”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强化融合,方向灵活,实施“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品质和创业精神,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5、优化课程体系、培育精品课程是打造品牌、特色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的改革和精品课程的培育是打造品牌、特色专业的重要内容。必须依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按照“整体设计、系统整合、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注重素质、强化实践、优化结构、突出特色” 的方针,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整合,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是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品牌、特色必定要在课程建设上有相应的体现。必须深化课程教学领域内的各项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课程开发、改革与建设的课程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积极争创省级、国家精品课程和课程群。

6、创新和提升是打造品牌、特色专业的动力。创新是高校实施品牌、特色战略的生命,是保持品牌、特色活力的源泉,是品牌、特色长盛不衰的原动力。专业内涵的创新包括教学内容创新和教学方法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科研创新等方面。品牌、特色升级就是在目标市场不断升级的同时,使专业品牌、特色的内涵同步升级,并由此带动专业管理手段的创新、管理水

平的提升,实现专业的科学发展。品牌、特色专业打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只有不断追求创新与卓越,才能保持品牌、特色的鲜活和与时俱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会不断提高,品牌、特色专业的建设将成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加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期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和落脚点。

参考文献:

[1]朱中华.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与评价[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

[2]冯向东.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2,(3).

[3]张金贵等.论品牌(特色)专业与高校核心竞争力[J].经济师,2 0 0 5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