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讲课提纲 第5章 H-O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两国需求偏好相同(SIC的位置和形状相同)
(7)、在两国内两种商品和两种要素市场均完全竞争
(8)、要素在一国内可自由流动但在两国间不能流动 (若无贸易同种要素价格的国际差异不能消除) (9)、没有运输成本、关税或其他贸易壁垒(自由 贸易;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在自由贸易时要大于有 壁垒的情形)
(10)、两国资源均得到了充分利用 (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
◆4-1狭义H-O定理:
—各国要素丰裕度(或相对要素禀赋状况)的差异是各国 具有生产某种商品相对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因此 也称要素比例或要素禀赋理论)— 每个国家都应该分工生产、并出口本国相对丰裕且便宜 的要素密集型商品,如此分工和贸易使双方均获利。

PX(B)=1.5Y
贸 易 前
Y 。 B’ B。 E 。 A 0
PX(A)= PX(B)



PX(A) W / R ( B

W / R ( A )
W/R(A) =W/R(B)
W/R

下图示为相对价格均等化。 贸易前:
W/R(A)<W/R(B)→PX(A) <PX(B)→ 分工和贸易。
贸易后:
QX(A)↑; QY(A)↓
W(A)↑,R(A)↓
DL(A)↑,DK(A)↓
W/R(A)↑ W/R(A)= W/R(B)
QY(B)↑; QX(B)↓
R(B)↑,W(B)↓ DK(B)↑,DW(B)↓
W/R(B)↓
绝对要素价格均等意味着:贸易将使同质劳动和资本的工 资和利率绝对地相等。即W(A)=W(B);R(A) =R(B)。



在假设各国贸易前后劳动和资本都是充分利用的, 劳动的真实收入和资本的真实收入将与要素价格 成同方向移动。 由于发达国家资本相对丰裕,国际贸易将会降低 这些国家劳动的真实收入,所以发达国家工会一 般都反对自由贸易。发展中国家刚好相反。 从H-O-S定理出发,国际贸易会降低美国劳动者的 收入,但为什么美国需要自由贸易呢?原因是可 以通过税收调节。
要素丰裕度和PPF的形状
H-O模型以要素禀赋差异解释同种商品 生产的国际生产率差异从而揭示相对优势 的源泉。 A、B 两国PPF:
Y:资本密集商品 B国PPF
A为劳动丰裕国; B为资本丰裕国.
A国PPF

X:劳动密集商品
4、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也称要素禀赋理论,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论形式,前者 研究和预测贸易格局,后者研究和预测贸易后要素价格的 变化又称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和S-S定理)。


A国位于点A,B国位于点B。当A国分工生 产X时,对劳动的需求上升,从而使得工资 /利率上升。这也使得PX/P Y上升。另一方面, B国分工生产Y,对资本的需求上升,从而 使得利率/工资上升(工资/利率下降)。这 也使得P Y / PX上升( PX/P Y下降) 最终两者平衡。
PX/PY
PX(B)

后来,美国经济学家基辛对这个问题作了 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对1950年美国的人口 普查,将美国劳动分为熟练劳动与非熟练 劳动,得出了资本较为丰富的国家倾向出 口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资本较为缺乏 的国家倾向出口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
Y
A国 A Y B国
B B
X A X

李嘉图模型没有说明贸易后不同国家之间同质生 产要素价格(收益)的变化。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将在上述 三方面对李嘉图模型进行补充和扩展,使贸易理 论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2、 H-O理论的假设----一组相关的 假设条件

20世纪30年代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在李嘉图理论的基础 上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H-O MODEL 是一棵根深叶茂的理论巨树。
A:相对要素供给总量(从供给计算人均资本)
例如:TK/TL(A)=¥3000/劳动力 TK*/TL*(B)=¥10000/劳动力 A为劳动丰裕,而B为资本丰裕的国家。
B:相对要素价格(从供求计算利率/工资)

一般说来,资本的租用价格是R,劳动的价格是工 资率w,而PK/PL =R/w 。
例如:PK/PL(A)=R/W(A)=2/1; PK*/PL*(B)=R*/W*(B)=1/2 A为劳动丰裕,而B为资本丰裕的国家。
(1)、2-2-2模型(规模相当的两国,X和Y商品,劳动 和资本两种要素)
(2)、两国在同一种商品生产中采用相同的技术(只要要素价格在两 国相同 则两国生产同一商品的要素配搭比例相同) (3)、要素密集度不能逆转(无论在A国或B国X都是劳动密集型 商品,而Y都是资本密集型商品,即密集度的性质相同,但要素密集 度的大小可以因为要素价格差异而不同)

在没有贸易的条件下,A国X商品的相对价 格低于B国,因为A国的劳动价格比较低。 当A国分工生产X时(劳动密集型产品)并 减少Y(资本密集型产品)时,对劳动的需 求就会上升,从而提高工资;对资本是需 求下降,从而降低利率。而B国刚好相反。
4-4-1相对与绝对要素价格均等

图5-5横轴表示的是劳动的相对价格(工资/ 利率),纵轴表示商品X的相对价格。由于 各国都处于完全竞争条件下,并且使用相 同的技术,在工资/利率和X的相对价格存 在着一一对应关系。
4-3对H-O理论的说明


图5-4(P93)。 条件:2国需求偏好相同。 无贸易条件下,2国的生产与消费均衡点为 A和A* 。 无差异曲线I与2国的切点A和A* 确定了2国 孤立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A国为PA, B国 为P A* 。由于PA﹤P A* , A国在商品X上有优 势,B国在Y上有优势。
(1)、理论上如何解释“里昻 剔夫之迷”?

为此,里昂惕夫用投入产出法对美国的具体对外 贸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5-5(P101)。 1951年里昻剔夫首次对H-O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 发现美国,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1947年平均每 人进口商品的资本量与出口商品的资本量相比是 1.30,即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劳动比例比其出口产 品高30%,而1951年为1.06,即高出6%。这2 个数字都说明美国在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 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一实证研究结果与H-O模型 预测的贸易格局相反,被称为“里昻剔夫之迷” (LEONTIEF PARADOX)。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TY)
—生产单位产品所投入的要素配搭比例
如果:K/L(Y)>K*/L*(X),则X为劳动密 集型、Y为资本密集型商品
K A国 Y的K/L =1 Y的K/L K =2/1 B国 X的K/L =1/1
X的K/L =1/2
0 L 0 L
上例中X在两国均为劳动密集、Y为资本密集商品;但X和 Y在B国的资本密集度均高于在A国;而X和Y在A国的 劳动密集度均高于在B国。因为R/W(A)>R*/W *(B),所以A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中会使用更多劳动而 B国在生产两种商品中会使用更多的资本。
第5章 要素禀赋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H-O理论)
解释产生比较优势的原因。 扩展我们的贸易模型以分析国际贸 易对双方的影响。
1、引言

李嘉图模型假定了各国相对优势差异(单一 要素生产率或要素生产率差异),但没有解 释各国相对优势的原因(即为何一国在某 种商品生产上较他国效率更高?)。

李嘉图模型没有说明贸易后增加的利益如何配。
5、对H-O理论的检验


里昂惕夫之谜及H-O理论的扩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理 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些经济学家试图 用新的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问题,这个转 折点就是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深信H-O理论,按照这个理论,美 国应该是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进口 劳动密集型产品。
3、重要概念的界定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经济体 所拥有的可用于生产商品和劳务的经济资源的总 供给,既包括“自然”存在的资源也包括“获得 性”资源(如技术和资本),这是一个绝对量的 概念。
◆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 一国拥有经济资源的相对丰富性,或资源 相对供给量。 可用两个不同的指标表示:


比较图5-4和3-4(P49)。在图3-4中,由 于2国生产可能曲线由于2国需求偏好不同 而变得更大,这使得2国的孤立均衡相对价 格之间的差异要比5-4中所表示差异更大。 但另一方面,需求偏好差距大也使得互利贸 易成为可能。 案例分析5-3(P95)
4-4、要素价格均等与收入分配




要素价格均等定理是H-O理论的推论(H-OS定理)。 国际贸易会使得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 与绝对收入。这样一来,国际贸易就成了 国际要素流动的替代。 国际贸易使得同质劳动获得等量工资,使 得等量同质资本获得均等利润。 上述结果是在前面的假设前提下。
(2)里昂剔夫的实证研究

由于无法获得贸易伙伴进出口产品的投入-产出数据,因 此使用美国进口替代品的数据。如果H-O模型对美国成立, 即使其进口替代品的K/L高于进口产品的K/L,但这一比 例仍应低于出口产品的K/L,所以这一技术上的处理并不 影响检验结果的有效性。
1947年美国每百万美元出口产品和 进口替代产品的资本和劳动投入需求
贸 易 后
。 B
PX(A)= 0.5Y 。 A SICI X
。 A’
SICII X

4-2、H-O定理的一般均衡框架
基本思路:要素禀赋差异→要素成本(价格) 差异→商品价格差异→分工→贸易
商品价格(差异)
要素价格 要素的派生需求(相同)
商品的最终需求(相同)
技术(相同)
要素供给(差异)
偏好(相同)
这一定理对贸易政策制定及一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在没有贸易的条件下,A国X商品的相 对价格低于B国,因为A国的劳动价格 比较低。当A国分工生产X时(劳动密 集型产品)并减少Y(资本密集型产品) 时,对劳动的需求就会上升,从而提 高工资;对资本是需求下降,从而降 低利率。而B国刚好相反。
5-1劳动熟练说 (Skilled Labor Theory)

劳动熟练说是用劳动效率与劳动熟练的差异来解 释里昂惕夫之谜。 这种学说认为,原因在于美国的劳动效率比其它 国家高,大约是其它国家的3倍。在劳动以效率为 单位衡量的条件下,美国就成了劳动要素相对丰 富的国家。但这个解释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 而Krelnin经过验证,美国的劳动效率并不比欧洲 高出多少。
贸易使一国福利整体提高

贸易使出口产业要素所有者收入改善
B’ B
贸易使进口替代产业要素所有者收入降低
E A
贸易使收入实现再分配
A’ X

现实情况





现实情况,真的象上面所论述的那样吗?显然不 对,为什么? 假设的前提条件不成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国际贸易减少了差异,而 不是消除了这种差异。 在国际贸易在起到作用的同时,其它的因素也在 起作用。从而使得这种效果不够明显。 另外,同类型劳动的工资相同,并不一定使得人 均收入相同。
生产要素所有权分配 即收入分配(相同)
Baidu Nhomakorabea


用图5-3(P93)概括出来。 需求偏好和生产中要素所有权的分配共同决定了 商品的需求,对商品的需求决定了生产该种商品 所需要的要素的派生需求。 要素的需求与要素的供给共同决定了竞争条件下 的要素价格。要素价格与生产技术水平共同决定 了最终产品的价格。不同国家之间的相对商品价 格的差异决定了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
即无论在A或B国: K/L(X)<K/L(Y)或L/K(X)>L/K(Y) 但这并非要求: A国的K/L(X)= B国的K/L(X)=1/5 (B国可能3/4) 或A国的K/L(Y)= B国的K/L(Y)=5/3(B国可能7/3) (4)、两国两种商品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K和L增加1倍产 量也增加一倍) (5)、两国在生产中均为不完全专业化(两国均 为规模不小的大国,PPF均凸向原点)
出口商品
资本K(美元) 2550780 劳动力L(人/年) 182 K/L(美元/人/年) 14010
进口替代品
3091339 170 18180
进口/出口
1。3
(3)对“里昂剔夫之迷”的不同解 释:
--用新数据从新计算; --对H-O模型的假设进行从新评估; --放松假定对贸易的原因进行新的探讨. ◆1947年统计数据缺乏代表性— 56年里本人用47年投入需求和51年贸易数据从新计算, 结果“迷”仍然存在(1.06);Baldwin用58年的投入 需求和62年的贸易数据计算同样未能解开“迷(1.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