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植被重建恢复煤矸石山生态环境的研究

合集下载

阳泉地区覆土煤矸石山的植被恢复研究

阳泉地区覆土煤矸石山的植被恢复研究

第 5期 21 0 0年 1 0月
矿 产 保 护 与 利 用
CONS ERVAT ON I AND LI UTI ZATI ON OF N MI ERAL RES OURCES

N . o5 Oc . 0l t2 O
阳 泉 地 区覆 土 煤 矸 石 山 的 植 被 恢 复 研 究
煤矸 石是煤 炭 开采 过 程 中产 生 的 固体 废 物 , 排 放 量 一 般 占原 煤 产 量 的 1 % ~2 % , 0 0 目前 利 用 率 低, 主要采 用堆 放 的方 式弃 置 … 。煤 矸 石 堆积 成 山
生态 和环境保 护 的重 中之 重 。但 由 于没 有 土壤 , 干 旱贫瘠 , 持水 能力 弱 , 有毒 有 害成 分 , 发 生 自燃 含 易 并产 生高温 和排放有 毒有 害气体 , 缺少 植物种 子等 ,
c v rn n Ya g u n ae . o e ig i n q a r a
Ke r y wo ds:Ya g ua r a;c a a g u n q n ae o lg n ue d mp;v g tto e tr to e eain r so ain;v g tto p ce e eai n s e is
中 图分 类 号 :D 2 2 2 Q ; 1 14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1— 0 6 2 1 )5— 00— 4 T 8(5Y )X 7. B 10 07 ( 00 0 0 4 0
Su yo ee t nR s rt n o eE r hl rdC a G n u u s eini ag u no a x td nV gt i et a o f h at S e ee o l a g eD mp g Y n q a f h n i ao o i t h t R o n S

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探讨

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探讨

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探讨煤矿矸石场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由于其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对煤矿矸石场的生态恢复和治理措施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煤矿矸石场的生态恢复需要进行土壤修复。

煤矿矸石场的土壤通常被严重破坏,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

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对土壤进行修复是必要的。

物理方法包括土壤剥离和推平等,用于清除有害物质和改善土壤结构。

化学方法包括添加化学修复剂,如石灰和有机肥料,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改善其化学性质。

生物修复方法通过种植适应能力强、吸收重金属能力强的植物来修复土壤。

可以种植一些紫花苜蓿和梭梭等草本植物来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

煤矿矸石场的生态恢复还需要进行水体修复。

煤矿矸石场的废水通常含有大量的酸性物质和有害物质,对周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对废水进行处理和净化是必要的。

可以采用生物滤池和植物池等方法来处理废水。

生物滤池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害物质分解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植物池则利用植物的吸收和蒸腾作用来净化废水。

还可以采用防渗漏措施来防止污染物渗入地下水。

煤矿矸石场的生态恢复还需要进行植被恢复。

煤矿矸石场通常是一片荒芜、贫瘠的土地。

植被的恢复对于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采用直播和移植两种方法来进行植被恢复。

直播是指通过直接将种子播撒在矸石场上来进行植被恢复。

移植是指将苗木或种子在种植季节移植到矸石场上进行植被恢复。

还需要合理选择适应能力强、耐贫瘠和抗旱的植物进行种植。

并且,对于不同的矿石场,还需要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特点和矿石场周边的植被类型来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恢复。

煤矿矸石场的生态恢复还需要进行土地复垦。

土地复垦是指将矿石场的土地重新开发和利用的过程。

在进行土地复垦时,需要综合考虑矸石场的土壤质量、植被恢复情况和周边生态环境的需求。

可以将矸石场用于农田、林地或生态公园等用途,以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梅州明山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研究

梅州明山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研究

梅州明山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作为能源的主要来源,对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煤矸石,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梅州明山煤矸石山作为广东省内典型的煤矸石堆场之一,其植被恢复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因此研究梅州明山煤矸石山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植被恢复是改善煤矸石山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煤矸石山地区土壤贫瘠、水源短缺,植被覆盖率低,容易导致水土流失、滑坡等地质灾害。

通过植被恢复,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降低水土流失风险。

同时植被还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

其次植被恢复有利于煤矸石山地区的生态功能修复,煤矸石山地区的生态系统往往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功能下降。

植被恢复有助于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此外植被还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功能,对于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植被恢复有助于提高煤矸石山地区的经济效益,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

通过植被恢复,可以改善煤矸石山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植被恢复还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研究梅州明山煤矸石山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梅州明山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研究,可以为其他类似地区的植被恢复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1. 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必要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煤炭作为主要能源之一,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煤矸石,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煤矸石山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其植被恢复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煤矸石山危害及其植被恢复研究综述

煤矸石山危害及其植被恢复研究综述

7复研 究综 述
赵方莹 1 , 2 ,刘 飞 。 ,巩 潇。
( 1 . 北京林 业 大学水土保持 学院 ,北京 1 0 0 0 8 3 ;2 . 北京丰林 源生 态1 t I g -  ̄计研 究院有 限公 司 ,北京 1 0 0 0 8 3 ;
3 . 北京林丰源生 态 园林绿化 工程有 限公 司,北京 1 0 0 0 8 3 )

要: 针 对煤 炭企 业每 年 产生 的 大量煤 炭 副产 品—— 煤矸 石 堆 积成 山对矿 区周 边 造成 的环 境 污 染 , 综
合 阐述 了煤 矸石 山对 大 气、 土壤 、 景观 、 人 类 生产 生活等 方 面造成 的危害 , 并对 煤矸 石 治理 方 法 中的植被 恢 复
和 绿泥 石 类 。构 成 矿物 质 成 分 的元 素 主 要 有 C 、 H、 0、 S 、 F e 、 A 1 、 S i 、 C a 等常量元素和 C r 、 C d 、 A s 、 H g 、 P b 、 c u 、 z n 、 F 、 C l 等微 量及 痕量元 素 。 煤 矸石 中还 含有 少 量 的有机 质 , 它 主 要包 括 C、 H、 0、 N、 S等 元 素 , 其 中 C是 有机 质 的 主要成 分 ,也 是燃 烧 时产 生热 量 的最
进行 了 系统 阐述 , 提 出 了煤矸 石 山植被 恢复 中需要 深入 研 究的 内容 , 为矿 区煤矸 石 山的植被 恢 复 工作起 到 指
引作 用 。
关键 词 : 煤矸 石 山; 危 害; 植被 恢复 ; 恢复技 术 中图分类 号: X 7 5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1 6 7 1—9 8 1 6( 2 0 1 3 )0 2— 0 0 7 7—0 5

煤矸石山植被自然恢复规律及其环境影响

煤矸石山植被自然恢复规律及其环境影响

煤矸石山植被自然恢复规律及其环境影响煤矸石山植被自然恢复规律及其环境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煤矸石山是矿业开采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地貌,它是植物恢复生长的重要潜在资源。

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人类环境变化,这使得煤矸石山的植被自然恢复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煤矸石山植被自然恢复的规律,以及它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一、煤矸石山植被自然恢复规律1. 植物物种多样性由于土壤条件的不同,在煤矸石山上生长的植物也有很大差异。

比如,在低海拔地区,常见的植物有杜鹃、银杏、杉木等;而在高海拔地区,常见的植物有松树、雪松、杉木、柏树等。

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下,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也会有所不同。

2. 植物恢复速度不同由于土壤条件的不同,不同的植物在煤矸石山上的恢复速度也会有很大差异。

一般而言,低海拔地区的植物恢复速度要快于高海拔地区的植物。

此外,土壤质量好的区域,植物恢复速度也会快于土壤质量差的区域。

3. 植物生长受限由于气候变化,煤矸石山上的植物生长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当地气温升高,这会使得植物受到伤害,导致生长受限。

此外,地形条件也会影响植物生长,如坡度大的地方,就会使得植物生长受到限制。

二、煤矸石山植被自然恢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1. 保护水源由于植物的生长可以减少水流分散,减少水流冲刷,因此,在煤矸石山上生长的植物可以保护当地水源。

此外,随着植物生长,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减少风化作用,保护周围水源。

2. 降低气候变化当植物生长时,它们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此外,当植物生长时,它们会释放水分到大气中,减少气温升高带来的影响。

3. 保护生态平衡随着植物生长,它们会吸引大量昆虫、鸟类、兽类到当地生存,这有助于保护当地生态平衡。

此外,由于有大量昆虫、鸟类、兽类到当地生存,这也有助于保护当地野生动物的多样性。

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探讨

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探讨

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探讨随着煤炭开采的不断增加,煤矿矸石场的规模也日益扩大。

矸石场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严重,一方面破坏了地表植被、水土资源,造成了大量的土地沙化现象,另一方面也给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对煤矿矸石场的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进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的关键是恢复地表植被。

地表植被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要素,它具有保持水土的稳定、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在煤矿矸石场的恢复治理过程中,应注重植被的恢复。

一方面,可以通过引种器械,将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被种子进行人工播种,使其覆盖在矸石场的表层,逐渐形成植被盖矸石面,以减少矸石场表面的水土流失。

也可以通过对地表进行改良,施加便于植被生长的土壤改良剂,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为植被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煤矿矸石场的生态治理还需要重视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煤矿矸石场周围的水资源常常受到破坏,流域水系变得混浊不堪。

为了保护和改善水资源的质量,可以通过建立沉淀池和过滤池等设施,对煤矸石场排放的废水进行处理,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

还可以通过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方式,将机械设备用水和生活用水进行合理利用,减少对周围水资源的开采和消耗。

煤矿矸石场的生态恢复与治理还需要重视矸石渣的处理与综合利用。

煤矸石场通常积累了大量的矸石渣,这些渣滓对周围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非常严重。

对矸石渣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是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的关键环节。

矸石渣可以通过加工制作成砖、砂浆等建材,用于修建围墙、道路等设施,也可以用于土地修复的填埋材料,以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修复。

煤矿矸石场的生态恢复与治理也需要重视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

通过对煤矿矸石场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还需要通过定期对煤矿矸石场所处生态环境的评估,准确了解恢复治理的效果,为后续的改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煤矿矸石场的生态恢复与治理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只有通过合理的措施和方法,才能有效地恢复矸石场的生态环境,减少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

矸石山植被修复技术

矸石山植被修复技术

矸石山植被修复技术矸石山植被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近年来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随着人类社会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各种类型的矿山、工厂和工地不断增加,其中矸石山作为建设行业的核心工地更是数量众多,矿山开采后也留下了大量的矿渣和矿石堆积在山上,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不可逆的破坏。

为了恢复矸石山的生态环境,矸石山植被修复技术应运而生。

1. 矸石山对环境的危害矸石山作为工业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对环境存在着重要的危害。

首先,矸石山的裸露地表会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其次,工业生产过程中相关污染物质有可能渗入地下水、土壤和大气中,加剧了环境污染的程度;最后,大面积的矸石山对周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土地景观也会造成重要的负面影响。

2. 矸石山植被修复技术2.1 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是通过调节和改进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以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对矸石山而言,生态工程可以通过改变矸石山局部的生态环境,例如通过导入生物类群、改善水分条件等,来增加矸石山的生态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常用生态工程手段包括生态景观设计、生态绿化、湿地红利等,其主要特点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对后续环境保护和普及生态文明意识非常有帮助。

2.2 表层改良表层改良是指对矸石山表层进行改良和处理,通过添置生物肥料、加强有机物质等方式,提高表层土壤的营养性能,增加矸石山的土壤稳定性和水分保持性。

表层改良技术对于加速矸石山的生态恢复和修补山体破损处、填补山体裂缝等压力区域非常有效。

在表层改良时需要尽量避免使用化肥和有害化学物质,以减少二次污染造成的影响。

2.3 植被容器挂种技术植被容器挂种技术是指利用植被容器来种植植物,通过植被容器和土壤的混合形式固定在矸石山体上。

与传统的直接挂植物种子方法不同,植被容器挂种方式在保证植物适应性和生长性的同时,增加了生态系统完整和环境稳定方面的稳定性,为矸石山植被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

矸石山生态恢复措施研究

矸石山生态恢复措施研究

矸石山生态恢复措施研究一、综合治理设计原则及规划1设计原则矸石山山体安全稳定—灭火效果彻底—植物群落向森林方向演替,最终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兼顾生态环境的同时注重景观效果—灭火、生态修复与山体稳定(护坡)三者相结合,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总体安排,最终达到灭火彻底、山体稳定、植被良性演替的整体治理效果。

2总体规划该方案采用灭火措施、护坡措施与生物措施(生态修复)紧密结合的方法,即首先对矸石山进行灭火施工。

本次灭火施工主要工艺包括温度勘察、挖除灭火、换填灭火、喷射注浆灭火、深孔注浆灭火等。

根据温度勘测结果及现场情况,采用多种灭火方法系统结合的方式进行灭火施工。

结合上述灭火措施的基础上,进行护坡整治,整理坡面、控制坡度、修建上山道路、修筑排水渠、急流槽及马道,修建柔性护坡,对其抗滑稳定、抗倾覆稳定、地基承载能力进行分析验算,最后采用生物措施进一步加固矸石山,设计中综合采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措施进行土壤基质改良,采用远程喷射播种植被恢复技术对矸石山坡体进行植被恢复。

二、灭火方案1设计原则为确保施工安全,此次灭火采用防火、控火、灭火方案,方案明显减少或消除有害气体,恢复安全常态,按照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灭火工艺,采用多种灭火工艺相结合的灭火方式进行施工,全程测温,由下而上,由外而内,由低温区向高温区实施灭火措施。

2总体规划矸石山灭火工程主要依据矸石山自燃机理及特点,矸石山不同温度分布规律及温度探测技术,采用各种灭火措施的综合、运用。

本设计采用了先进的喷浆、注浆技术防火、控火,最终消除火点。

采取机械化施工,利用泥浆喷射机进行喷浆、注浆。

三、护坡工程方案矸石山山体的稳定直接关系到综合治理的成败,同时山体的稳定又保证灭火效果的持续与生态修复的成功。

护坡工程主要包括:坡体分级、整理坡面、控制坡度,修建上山道路,修筑排水渠、急流槽及马道,修建柔性护坡等。

针对矸石山不稳定、易沉降等特性,采用刚性护坡易损坏。

该矸石山护坡工程采用柔性覆盖的技术理念,以有效应对矸石山沉降。

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探讨

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探讨

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探讨【摘要】煤矿矸石场的生态恢复与治理是当前环境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煤矿矸石场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然后分析了目前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的现状。

接着探讨了不同的生态治理措施,包括植被恢复、土壤修复等技术应用,以及生态监测及评估的重要性。

研究发现,煤矿矸石场的生态恢复与治理对于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注重生态恢复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以实现更好的生态效果。

通过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生态治理、生态环境、技术应用、监测评估、重要性、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煤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但是煤矿开采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矸石给周围环境带来了极大影响。

煤矿矸石场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还可能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煤矿矸石场的生态恢复和治理措施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煤矿矸石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土地荒芜、植被稀少、土壤贫瘠、水土流失等方面,严重影响着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

研究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对于改善矿区环境、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煤矿矸石场的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通过对煤矿矸石场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目前的生态恢复现状和治理措施,并探讨应用于矿区的生态恢复技术及监测评估方式,以期为矿区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探讨》引言煤矿矸石场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堆放场所,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不善和资源浪费,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煤矿矸石场的存在不仅对周围的土地、水源和生物造成危害,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对煤矿矸石场的生态恢复与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煤矿矸石场的治理可以有效改善周围环境的质量,减少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对矿区矸石废弃地植被恢复与绿化技术的研究

对矿区矸石废弃地植被恢复与绿化技术的研究

对矿区矸石废弃地植被恢复与绿化技术的研究【摘要】本文将以鸡西矿区为例,从5个方面分析评价矸石山、工矿废弃地的植被及环境恢复和保护问题。

【关键词】矸石山;工矿废弃地;复垦绿化现今国家矿产资源开发巨大,矿区废弃地的植被恢复和绿化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以鸡西矿区为例,对矿区对矿区矸石废弃地植被恢复与绿化技术的研究。

1.基本情况鸡西矿业集团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地处完达山系肯特阿岭南麓。

属低山丘陵地带,地里坐标为北纬44b57c至45b29c,东经130b05c至131b05c之间。

总面积为69926hm2。

鸡西煤矿已有百年开采历史,共有12座煤矿生产煤炭,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煤炭资源。

由于开采历史悠久,早期生产主要是斜井开采,历史上形成了大量的矸石山。

据不完全统计,全矿区共有矸石山百余座,据实地调查,其中由于年代久远,已风化沉降并燃烧的矸石山40余座,其余大部分仍属于未沉降的新矸石山。

同时,废弃工矿石坑等不同类型的废弃地也有几十座。

它们既不能保水,又影响生态环境,也易造成新的自然灾害。

恢复植被,美化矿区是当务之急。

2.生态学理念与生态恢复方法2.1生态学理念生态学是认识人与自然、植物与环境的理论基础。

利用绿化技术进行矸石废弃地环境恢复必须遵循以下生态学原则:①以群落为基本单位;②适地适树;③生态演替;④生物多样性;⑤景观多样性;⑥整体性与系统性。

2.2生态恢复植被重建的方法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最终目的是建立稳定、高效的矸石山人工植被生态系统。

根据生态学演替理论,顶极群落是与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等环境因子相适应的一种稳定的群落。

演替前期的群落为演替后期的群落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经过若干阶段群落接二连三的替代,最后达到顶极群落。

这种由裸地开始的自然演替到顶极群落的过程需要很长时间,有时可能要数百年,但是如果通过人工措施,提供组成顶极群落优势种所需的条件,就有可能大大缩短演替时间。

在较短时间内建立适应矸石山环境条件的、稳定的顶极群落类型的方法和主要步骤如下:第一,实地调查,摸清潜在植被类型。

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探讨

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探讨

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探讨煤矿矸石场是煤矿开采后所产生的废弃物,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环境污染风险,矸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成为煤矿公司及环保部门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的措施。

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的关键是土壤修复。

矸石场一般会造成土壤的退化和污染,影响周边土壤的生态功能。

对于矸石场的生态恢复,需要进行土壤修复。

矿区土壤修复技术包括土壤改良、土壤重塑、土壤温度调控等,通过添加有机质和肥料,改善土壤质地和水分条件,提高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促进植被恢复,达到矸石场生态恢复的目标。

煤矿矸石场的治理可以采用植被恢复的措施。

植被是矸石场生态恢复的重要一环。

植被的种植可以降低裸露土壤的侵蚀性,减少水土流失,并且植被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改善环境。

在植被恢复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物种,将其引入到矸石场中进行种植。

还可以利用绿色覆盖材料,如草坪、绿化网等进行矿区的绿化覆盖。

煤矿矸石场还需要进行水体治理。

矸石场一般会产生大量的酸性水体,对周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水体治理是煤矿矸石场生态治理的必要环节。

水体治理的方法包括中和处理、沉淀处理和植物净化等。

中和处理可以通过添加中和剂,将酸性污水中的酸性物质中和掉,降低水体酸性。

沉淀处理可以利用化学物质,将水体中的污染物沉淀掉,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

植物净化可以利用植物的吸收作用和降解作用,将水体中的污染物去除掉,改善水体质量。

煤矿矸石场的治理还需要进行矿井闭站和土地复垦。

矿井闭站是指停止煤矿开采活动,对煤矿进行封闭和废弃物处理。

土地复垦是指对煤矿矸石场进行开挖、填土和整地等工作,将矸石场恢复为适宜农林生产或者生态环境的土地。

矿井闭站和土地复垦是煤矿矸石场生态治理的重要环节,对于实现矸石场的生态恢复和永久性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土壤修复、植被恢复、水体治理、矿井闭站和土地复垦等。

通过科学和有效的治理措施,可以实现煤矿矸石场的生态恢复,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百里杜鹃红林煤矿煤矸石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

百里杜鹃红林煤矿煤矸石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

百里杜鹃红林煤矿煤矸石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百里杜鹃红林煤矿地处美丽的黄土高原,这里自然风景优美,但曾经遭受严重的煤矿开采破坏,导致煤矸石的累积,对生态环境和周边村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恢复这片受损的生态环境,需要运用关键技术来进行煤矸石生态修复,以实现矿区生态环境的重建和改善。

一、煤矸石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1. 煤矸石固化技术:通过添加固化剂将煤矸石固化成坚硬的固体体,避免其继续扩散和对土壤、水质等环境产生污染。

2. 煤矸石植被恢复技术:选择适合煤矿地区生长的植被进行种植,利用植物的根系来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状况,加速煤矸石地区的植被恢复。

3. 地下水位调控技术:通过地下水位调控,提高煤矿地区地下水位,使其与地表水连接,促进水文循环,加速煤矸石区域的植被生长。

4. 煤矸石微生物修复技术:利用微生物降解煤矸石中的有害物质,加速煤矸石的稳定化和生态修复过程。

二、示范应用情况百里杜鹃红林煤矿煤矸石生态修复工程是一个集中展示各种关键技术的示范工程,其应用效果值得肯定。

通过对该工程的调研,我们发现如下几个亮点:2. 植被恢复技术的成功应用:通过选择适宜的植被进行种植,煤矿区域的绿化得到了有效恢复,草木葱茏,生机盎然。

3. 地下水位调控技术的效果显著:在百里杜鹃红林煤矿煤矸石修复工程中,地下水位调控技术被成功应用,地下水位得到有效提高,植被得到了更充足的水源供应。

4. 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积极探索:在该工程中,微生物修复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虽然效果有限,但为未来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三、总结与展望经过煤矸石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百里杜鹃红林煤矿地区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态系统得到了快速恢复。

由于生态修复工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煤矸石固化后的长期稳定性、植被生长和生态系统的持续性等方面。

未来,我们需要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和创新,加强煤矸石的固化和利用,优化植被恢复方案,提高地下水位调控技术的效果,进一步完善微生物修复技术等方面,以实现对煤矸石生态修复工作的全面提升。

煤矸石的生态恢复技术研究与项目实施

煤矸石的生态恢复技术研究与项目实施

煤矸石的生态恢复技术研究与项目实施煤矸石是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废弃物,它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为了实现煤矸石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恢复,对煤矸石的生态恢复技术进行研究与项目实施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煤矸石的生态恢复技术研究进展以及项目实施的关键问题。

1. 煤矸石的生态恢复技术研究进展煤矸石的生态恢复技术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矸石综合利用、环境修复和水资源管理等。

首先,矸石综合利用是煤矸石恢复利用的核心内容之一。

目前,矸石综合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堆积矸石的复矿、填埋矸石的复矿、采场支护煤矸石的复矿等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煤矸石可以转化为砖瓦、路基材料等建筑材料,或者用作热电加工、土地治理等领域的原料。

其次,环境修复是煤矸石生态恢复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由于煤矸石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对周围土地和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

目前,常用的环境修复技术包括土壤修复、水体修复和植被恢复等。

例如,可以通过土壤改良、植物修复和生态湿地建设等方式,减轻矸石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并提高周围环境的质量。

最后,水资源管理也是煤矸石生态恢复技术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由于煤矸石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对于煤矸石区域的水资源管理成为了一项紧迫的工作。

因此,煤矸石的水资源管理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评估和管理模型,以实现煤矸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 项目实施的关键问题煤矸石的生态恢复技术的研究离不开实际项目的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

首先,资金问题是项目实施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

由于研究和实施煤矸石生态恢复技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因此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这方面研究和实施的资金投入,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资金支持体系。

其次,技术问题是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煤矸石的生态恢复技术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技术路线不清晰、操作方法不成熟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实践经验交流,提高煤矸石生态恢复技术的水平。

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探讨

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探讨

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探讨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不断增加,煤矿矸石场的面积也不断扩大,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煤矿矸石场的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了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煤矿矸石场的生态恢复和治理需要从源头控制,减少矸石的数量和面积。

在煤矿设计和规划阶段,需要充分考虑矸石处理和利用问题,合理布置矸石场,减少矸石的堆放量,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需要加强矸石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矸石的排放。

煤矿矸石场的治理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体治理等。

土地复垦是煤矿矸石场治理的基础。

通过填埋、平整、覆土等措施,将矸石场还原成可利用的土地。

植被恢复是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的关键环节。

通过种植适宜的植物,修复土壤,改善水土条件,实现矸石场的绿化和生态修复。

水体治理是煤矿矸石场治理的重要内容。

通过建设沟渠、挖掘水塘、修建水源地等措施,改善矸石场周边的水体环境,保护水资源。

煤矿矸石场的生态恢复和治理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通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等工作,提高矸石场生态恢复和治理的科学性和效果。

利用新技术,如生物修复、新型材料应用等,提高矸石场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煤矿矸石场的生态恢复和治理需要加强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与管理。

政府应加强对煤矿矸石场的监管,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大对煤矿矸石场的整治力度。

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矸石场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矸石场的生态恢复和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从源头控制矸石排放,采取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体治理等多种措施,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加强政府和企业合作与管理,可以有效实现煤矿矸石场的生态恢复与治理。

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探讨

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探讨

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探讨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废弃的煤矿矸石场也日趋增多,这些矿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与健康,成为近年来环保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煤矿矸石场现状煤矿矸石场通常集中在煤炭矿区的周边,占据着大片土地,形成了一个个开采、储存矸石、洗选、运输等功能一体化的矿区。

在煤炭资源的开采过程中,不仅造成大量土地的占用,而且对水环境、空气环境、植被覆盖等造成了影响。

1.生态环境修复煤矿矸石场的生态环境修复是朝着目标进行的,一般从实地环境评估、土地复垦、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景观规划与设计、生态公益林建设、河流治理等多个方面入手,以实现矿区恢复和重建。

2.资源综合利用煤矿矸石场的治理应该充分考虑到资源的利用,将矸石转化为资源二次开发,实现了矿山资源的循环利用。

矿山开采导致的脏乱差可通过细化治理措施,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3.环保治理煤矿矸石场的治理能力与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的提升成为关键。

加大环保投入,配合好治理技术、加强对管理层次的监督对煤矿矸石场的治理有重要作用。

1.治理工程采煤造成的大量矿渣、渣坝堆和堆场等需要使用建筑垃圾固结剂,将其浅埋于地下,形成较为紧密的固结渣,涉及到较多的开挖、填土、绿化等工程性处理。

2.生态恢复生态恢复工程主要包括荒山绿化、绿地建设,通过荒山绿化增加煤矿矸石场的植被覆盖面积,提高土地的承载能力,遏制水土流失,防治水源涝害;在矿区周边适当建造公园、运动场、小卖铺等设施。

将煤矸石场中的部分矸石通过大型的场地计划开发成为矿业园区或废渣加工基地,再次开采资源,避免了煤矸石场升级改造的经济压力。

4.环保监管煤矿矸石场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环保监管,避免中途出现任何的环境安全问题,可通过设置监测设备、定期检查、安全协议等方式加强监管能力。

总之,煤矿矸石场生态恢复与治理措施的出现,展示了当下煤炭工业发展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抚顺矸石山生态恢复研究初探

抚顺矸石山生态恢复研究初探

抚顺矸石山生态恢复研究初探抚顺市矸石山是由长期的煤矿开采形成的废弃矿山,其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实现矸石山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利用,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一、矸石山的生态恢复意义矸石山的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价值。

矸石山不仅是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引发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给周边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通过对矸石山的生态恢复,可以修复土壤的结构和肥力,增加植被覆盖,改善气候环境,提高空气质量和水资源保护能力,降低生态风险,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新的资源和就业机会。

矸石山的生态恢复应该注重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利用。

综合治理包括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体净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

土地复垦是矸石山的首要任务,主要包括矿山整治、填坑、铺设保持层和植物种植等措施,以恢复土地的原貌和功能。

植被恢复是保护矸石山生态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种植特定的树种和草本植物,增加植被覆盖率,降低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风险。

水体净化是针对矸石山可能产生的水污染问题,可以采用建设人工湖泊、河道治理和植物生态过滤等方法,提高水质净化效果。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保护矸石山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种群,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方式。

目前,抚顺市的矸石山生态恢复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矸石山的规模庞大,涉及面广,资金和人力有限,导致生态恢复进展缓慢。

矸石山的土壤质量和水资源含量较低,对于植被恢复和生物保育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矸石山周围的人口密度高,土地利用需求强烈,如何平衡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推进抚顺市矸石山的生态恢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技术支持。

二是加强科研力量和技术创新,引进新的生态恢复技术和方法,提高生态恢复效果。

三是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形成区域联动效应。

煤矸石山生态复垦绿化技术研究

煤矸石山生态复垦绿化技术研究

他立地有所不同,甚至有很大的差别。除同其他立地

样干旱和贫瘠外另有如下特点 :
①矸石堆积成 山,表面经风化或焚化形成松散的
碎屑物质或矿渣 ,并非严格意义上 的土壤 ;
②矸石 山肥力极低 ,有效氮几乎为零 ;
③矸石 山石砾含量高 ,内部空隙大 ,透水漏肥 ,
21 复垦绿化的前期工作 . 复垦绿化的前期工作主要为矸石山的 “ 灭火、整
31选择树种原则 .
矸石 山虽 然用 黄 土覆盖 ,但 深层气 温较 高 ,植 物
毒有害气体 ,主要为 S : O 。煤矸石 山作 为一种特殊 的
立地类型区,对植被重建的制约条件或障碍来说较其
个总 的治理块段 ,在垂直高度每 5m一个 梯段 ,填 实碾压后用黄土覆盖逐次形成平台 , 然后在堆放平 台 上进行绿化和综合治理 ,以保护生态环境。
2 煤矸 石 山复 垦绿 化技 术
随着煤炭工业 的迅速发展 ,在煤炭产量得到迅速 增长 的同时 ,煤矿地区的生态环境也遭受着不 同程度
保水保肥能力极低 ,缺少包管空隙,没有地下水的补
给 ,是影 响造 林 成活 的 主要 因素 ;
的破坏 ,主要有地质沉陷、地下水位降低 、煤尘粉尘
污染 、矸石的大量堆积 ,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 度 的影响。煤矸石作为煤炭工业的附属产物 , 绝大多 数煤炭企业采用露天堆积的形式 ,由于其特有 的物理 化学性质 ,导致大面积 自燃 、释放有毒有害气体 ,对 周边生态环境影响严重 ,被视为矿 区一大公害 。近年 来有关部 门对煤矸石山的综合治理和应用进行 了探索 和研究 ,主要有矸石发电、建材原材料开发 、覆盖复 垦绿化等方面。本文在同煤集 团煤矸石山生态复垦绿 化技术长期和大量实践的基础上 ,提 出了适宜北方煤 矸石 山生态复垦绿化技术 的主要环节和树种选择 ,对

抚顺矸石山生态恢复研究初探

抚顺矸石山生态恢复研究初探

抚顺矸石山生态恢复研究初探抚顺市矸石山作为由采煤活动运动产生的大量废弃物体,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给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本研究旨在探讨矸石山生态恢复的可行性与关键措施,以期为抚顺矸石山的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1植被恢复矸石山上土地质量差,土壤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低,是生态恢复的难点所在。

因此,开展植被恢复建设,培育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的植物品种,是矸石山生态恢复的重要举措。

在植被恢复方面,推广中草药、木本花卉等种植板块植物种类,对于山区农业的活跃和山区的环境改善大有益处。

在加强植被恢复的同时,也要重视土壤营养管理,保证植物成长需要的养分和水分。

2 水资源管理矸石山的下凹地形地貌为山谷地、盆地或山前平原,地势低平,易于聚集雨水,水资源保护与治理是保证生态恢复的重要环节。

加强矸石山区雨水集蓄设施系统建设,增强矸石山地下水储量供水能力,对于矸石山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重点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推广种植沟,陡坎带,梯田等措施,防止土壤流失,达到从源头上呵护生态环境的效果。

3 环境修复抚顺市矸石山存在着大片裸露的田块、废旧煤场等生态环境不良现象,影响了人们正常生活和生态环境建设。

开展矸石山生态修复工作,是打赢生态修复战的必备条件。

实行人工植被,绿化营造,加强土壤备耕前的处理、改造和一定的硬化工程,避免不必要的土壤扰动,如此一来就能及时地修复并加强矸石山的生态环境。

4 生态系统重建矸石山存在严重的打击和破坏,生态的复原和重建无法自主进行。

重新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不仅能够改善环境,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耐受性,而且可以提高采煤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建设品质。

通过多种技术形式的介入和大面积的种植,以及有意识地为可行度提供技术支持,保证矸石山建设重建为健康的生态系统。

矸石山生态环境恢复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力量的集中协作,采用多种手段,综合治理,才能奏效。

煤矸石山生态恢复的主要路径研究

煤矸石山生态恢复的主要路径研究

煤矸石山生态恢复的主要路径研究发布时间:2022-08-30T03:42:04.59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30卷第8期作者:苏倩[导读]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煤炭资源被大量的开发利用苏倩贵州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贵州六盘水 553000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煤炭资源被大量的开发利用,但是在进行煤炭资源开采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诸多的生物煤矸石,并且煤矸石的占比大约在百分之三十左右。

因为其使用概率相对较低,所以通常都会被大量的堆积,不但会占用诸多的土地资源,并且也会损害到生态环境,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为了更好的对上述问题加以解决,还需要我们深入的研究煤矸石的规范治理和综合利用的方法,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社会稳步健康发展。

关键词:煤矿矸石;生态恢复;治理措施引言:我国煤炭储备量相对较为丰富,每年的煤炭开采以及选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矸石固体废弃物,对于煤矸石如果不能有效的加以处理和利用,必然会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来进行存放,并且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这篇文章主要围绕煤矸石的堆放对于生态环境会造成的影响展开全面的分析,并且总结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原则,分析煤矸石生态恢复的有效方法,从而更好的对我国矿区生态环境加以改善,不断的提升煤炭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希望能够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有所帮助。

1煤矸石山的危害煤炭资源属于一次性的能源物质,在我国所有能源量中占比大约为百分之七十左右,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但是在进行煤矿开采以及加工的过程中会对周围环境以及民众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就当下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在处理煤矸石方面所采用的是简单的露天堆放的方法。

经过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统计我们发现,当前我国所拥有的重点煤矸石山达到了一千五百多座,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并且煤矸石在长时间的露天环境下就会出现风化的问题,风化的颗粒会随着风雨大范围的流动,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植被重建恢复煤矸石山生态环境的研究摘要:露天堆存的煤矸石山,一方面占压了大量的土地,另一方面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而由于煤矸石的工、农业利用成本很高,且存在二次污染,因此,对煤矸石山进行生态利用,实现其植被恢复,才能有效地解决其污染问题。

关键词:煤矸石山;生态恢复;植被重建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我国是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80%以上煤炭资源位于干旱、半干旱的华北和西北地区[1]。

长期以来,在煤炭开采和洗选过程中,伴生排放出大量的固体废弃物—煤矸石。

而由于我国经济、技术等条件的不足,目前,煤矸石的资源化合利用比例不到 30% ,因此,我国煤矸石的处理方式以露天堆放为主,且每年的堆积量以
1.5-
2.1亿 t逐渐增加[2]。

2、煤矸石植被重建的方法
目前,对煤矸石山进行植被恢复,人工构建稳定、高效的煤矸石山植物生态系统是我国治理矸石山的有效途径之一。

利用植物的改良作用,吸附煤矸石产生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改善周围地区生态系统,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处理量大的特点,且处理后土地利用价值高,可获得长远经济效益[3]。

根据生态学演替理论,植物生态群落是与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等环境因子相适应的一种稳定的群落[4]。

由裸地开始的自然
演替到最后稳定的生态群落的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我们要通过人工措施,提供组成生态群落所需要的条件,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适应矸石山环境条件的、稳定、高效的人工植物生态群落。

2.1 分析煤矸石山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子
(1)自然因子。

煤矸石山通常由于堆积较大,内部的能量较多,同时,由于煤矸石多为黑色,对阳光的吸收性较强,使周围温度较高,致使植被难以生长。

(2)物理因子。

以黑色矸石为主要成分的矸石山表面易发生风化,形成煤矸石表层独特的物理性质。

与正常土壤相比,保水、持水、能力差,有效水分含量低,直接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另外,煤矸石山表层的温度偏高,易造成烧苗现象。

(3)化学因子。

煤矸石主要由高岭石、伊利石、粘土矿物、石英和少量的煤、黄铁矿组成。

通常煤矸石山的有机质含量较低,缺乏营养元素,尤其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氮和磷。

(4)生物因子。

煤矸石山是由煤矸石堆砌而成,不同于正常自然山体,它缺乏动物和微生物的活动,以致延缓了表层煤矸石风化物达到平衡稳定的速度,不利于其物理结构的改善,使理化性质较差的煤矸石更加难以具备良好的水分养分条件,从而制约了植物的生长发育。

2.2 煤矸石山的土壤改良
(1)物理改良
物理改良是对煤矸石山的地形和土壤物理条件进行改良。

主要
有整地、客土覆盖等方法。

(2)化学改良
煤矸石山表层土壤往往严重缺乏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物质,如氮和磷。

因此,通过加入化学物质增加矸石山的土壤养分,改良土壤酸性。

(3)生物改良
利用对极端生存条件具有耐性的固氮植物、绿肥作物、固氮微生物、菌根、真菌等来改善煤矸石山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方法。

主要有:微生物法、绿肥法、生物固氮等方法。

2.3 植被重建的植物选择与配置
(1)树种选择
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首先选择乡土树种,适当选用经过多年引种,生长良好的外来植物品种,以增加植物的多样性;要优先选择抗干旱和耐贫瘠能力强的肥料树种;要综合考虑乔灌草各类的植物品种的合理选择,以加快绿化和生态恢复的速度。

(2)树种配置
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是由多样性的组成决定的,因此,煤矸石山的植物应尽量配置成混交林,以增加植物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和层次结构,增强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植被的群落结构应该模拟天然植被结构,实行乔灌草复层混交;植被的群落密度要坚持效益最优的原则,在树种的选择和配置时要充分重视种间关系,重视树种选择的景观效果,配置以合理的密度,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

2.4植被的栽植与后期养护、管理
由于煤矸石山立地条件差,要考虑合适的植被栽植季节。

煤矸石山的造林要依据植物种类的生物学特性而定,通常在植穴挖好后,风化一到两个季节,使其聚集一定的水分和养分,再进行植被的栽植。

植被栽植技术主要有覆土栽植技术、无覆土栽植技术和抗旱栽植技术[5]。

后期管理是煤矸石山植被复垦的重要环节,俗语说得好:“三分栽植、七分管理”。

煤矸石山植被重建的后期养护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林地、植被的养护与管理,为植物的成活、生长、繁殖、更新、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使之尽可能的快速生成生态植被群落。

3、辽宁抚顺市东露天矿煤矸石山的植被重建
通过植被重建恢复煤矸石山生态环境首先要分析东露天矿的煤矸石山中对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子;再利用相应的技术对其进行土壤改良,创造成适宜植物生长的立地条件;接着选择适宜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最后加强养护和管理,从而达到东露天矿煤矸石山的生态恢复的目的。

现对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植被重建的植物选择与配置加以说明。

(1)植物种类的选择
根据矿区所在气候区域和自然条件,主要采用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经济树种。

用各种树种的耐寒性、耐瘠薄能力、抗污染、生态性等作为评价标准,得出在辽宁抚顺综合评价为一级即综合效能最高的植物,这些植物适合在沈阳等北方寒冷地区生长。

主要有高
大乔木,如臭椿、榆树、绒毛白蜡、油松等;小灌木,如金银忍冬、黄刺玫、卫矛、紫丁香、欧丁香、大花溲疏等;地被植物,如结缕草,红花酢浆草等;藤蔓植物,如地锦、忍冬等。

(2)绿化植物中的配置
平面上,根据植物空间上的高低大致分为五层,高大乔木层,小乔木层,绿篱、灌木层,水生植物层,地被植物层,同时利用藤蔓植物创造垂直绿化。

在立面上,不仅在场地立面上分成针对各种不同污染物密度的吸污层植物,同时,在各个不同密度的吸污植物层中再进行植物类型的分层,以乔木为主体,建设乔灌草多层次的各种类型的人工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中,它们既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生存空间、充分的利用光照、热量、水分和养料,又能最大限度地改变气候条件和抵御不利的自然条件。

最上层:具有针对性的吸污乔木,可种植臭椿、榆树、绒毛白蜡等,基本上为北方城市的乡土树种,少数是综合效能高的引进种或边缘种。

这些树种不仅适应性强,而且生态功能及观赏都非常高。

第二层:以小乔木为主,选用山杏、山桃、桑树、旱柳、山皂角等。

第三层:灌木层,选用金银忍冬、黄刺玫、卫矛、紫丁香、欧丁香等。

最底层:地被植物层,选用抗污能力强的结缕草,红花酢浆草
等草本植物,三叉耳蕨、木贼等蕨类植物,地锦、忍冬等蔓藤类植物,红叶小檗、金叶女贞、铺地柏等矮灌木。

最后打造成绿色、经济、低碳的植被重建。

4、结语
煤矸石山的植被重建、生态恢复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为了建立稳定、高效的人工植被生态系统,必须认真分析煤矸石山的立地条件,充分了解煤矸石山植被成活和生长的限制性因子,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基质改良,利用科学的植被栽植技术,充分完善后期的养护管理。

参考文献:
[1] 高建钰,白中科,焦志芳.煤矸石山立地条件与林业复垦研究—以山西统配煤矿为例[j].山西林业科技,1999,3 (1):18 - 21.
[2] 张成才,陈奇伯,张先平.北方煤矸石山生态修复植物筛选
初报 [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 (5):96 - 98.
[3] 何青林,吕武昌.绿化矸石山,改善矿区生态[j].煤矿环境
保护, 2001(6):59—60.
[4] 张新婷.浅谈煤矸石山复垦绿化的生态效应[j].山西焦煤
科技, 2007 (8):15 - 16.
[5] 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
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中国园林.2003(3):11—18.
[6] 段永宏,赵景逵.煤歼石山表层歼石风化物的盐分状况与复垦种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88,18(4):337-339.
(附个人简介:熊菲,女,1988年6月20日出生,本科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现为沈阳建筑大学10级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