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与川剧脸谱

合集下载

川剧脸谱艺术起源再探索

川剧脸谱艺术起源再探索

川剧脸谱艺术起源再探索作者:施源来源:《上海戏剧》2017年第03期摘要:川剧脸谱艺术的起源一直存在假面说和涂面说之争。

如果换一种考察角度与思维方式,我们很容易发现川剧脸谱绘制与四川版画绘制具有相似性,由此再联系到四川雕版印刷术发达、版画流传很广以及四川人文地理等地域特色,我们最终会发现:四川人民的生产生活是川剧脸谱艺术之源,假面、涂面、版画都与巴蜀文化紧密相关。

人民群众创造艺术、消费艺术,离开人民群众,就艺术论艺术,不仅四川脸谱艺术研究没有出路,其他艺术也是如此。

关键词:川剧;脸谱艺术;版画艺术;四川版画;人民群众一、川剧脸谱艺术的起源,如果就脸谱谈脸谱,就会产生争议与误解尽管除了川剧以外,中国其他戏曲如京剧、晋剧、南剧等,也广泛使用脸谱艺术。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脸谱艺术在川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它不是一种普通艺术,它已经成为川剧的标志。

人们一想到川剧,就会想到川剧脸谱,就会想到川剧脸谱中的变脸艺术,其他剧种则不会有如此突出的脸谱联想效应。

因此,有学者指出:“在丰富的川剧表现元素中,川剧脸谱是川剧展现给观众的最直观的视觉形象,也是人们区别川剧和其他剧种的一个重要标志。

” ①当前,关于“脸谱艺术为何产生,它所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有很多争议。

由于脸谱艺术在很多戏曲中都存在,很多人因此去探究戏曲脸谱艺术的起源,希望通过戏曲脸谱艺术起源的研究,回到脸谱艺术产生的初始原点。

但我们看到,关于戏曲脸谱艺术起源的研究,如果不以川剧脸谱艺术的起源作为研究对象,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误解。

例如,有学者认为:“关于戏曲脸谱本身的始源点,不外有两说,一是假面或称面具说(即先有假面,后有涂面),一是假面与涂面说(即二者并行发端)。

”②这个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因为无论是历史上的川剧脸谱艺术还是现实中的川剧脸谱艺术,都既有假面(变脸),又有涂面(化妆),二者相互支撑、并行不悖、综合运用于川剧之中,故假面与涂面作为完全独立的脸谱绘制手段,既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也不存在并行发端的问题。

介绍川剧变脸演讲稿范文

介绍川剧变脸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种独具特色的戏剧艺术——川剧变脸。

川剧,作为中国戏曲的瑰宝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变脸,作为川剧的招牌绝活,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川剧变脸的世界,感受其神秘而独特的魅力。

一、川剧的历史渊源川剧,又称四川戏,源于古代巴蜀文化,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起源于民间,吸收了道教、佛教、民间传说等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川剧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的角色塑造而闻名于世。

二、川剧变脸的起源与发展变脸,作为川剧的一种特殊技艺,起源于古代戏曲中的“变装”和“易容”。

最初,变脸主要用于表现人物角色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

经过历代艺人的传承和创新,变脸技艺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表演形式。

1. 变脸的起源据史料记载,变脸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当时,川剧的前身——“蜀戏”就已出现了变脸的雏形。

到了唐宋时期,变脸技艺逐渐成熟,并在戏曲舞台上得到广泛应用。

2. 变脸的发展明清时期,川剧变脸技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这一时期,变脸表演逐渐形成了多种流派,如“三变脸”、“五变脸”等。

同时,变脸表演的形式也日益多样化,包括脸部瞬间变化、脸部局部变化、脸部连续变化等。

三、川剧变脸的表演技巧川剧变脸的表演技巧独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涂抹法涂抹法是变脸中最常见的一种技巧。

表演者通过迅速涂抹不同颜色的颜料,使脸部呈现出不同的表情和肤色。

2. 折叠法折叠法是将脸部皮肤折叠起来,形成不同的图案和表情。

这种技巧要求表演者具备极高的技巧和灵活性。

3. 吸附法吸附法是将不同颜色的纸张粘贴在脸部,通过快速更换纸张来达到变脸的效果。

4. 脸谱法脸谱法是川剧变脸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表演者通过在脸上绘制各种脸谱,来表现不同角色的性格和特点。

四、川剧变脸的艺术价值川剧变脸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以下艺术价值:1. 艺术表现力变脸表演能够迅速而生动地展现角色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巴蜀文化作文(优秀10篇)

巴蜀文化作文(优秀10篇)

巴蜀文化作文(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巴蜀文化作文(优秀10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川剧脸谱简介_图文

川剧脸谱简介_图文

牛皋脑门上写隶书“牛”字源自颜色是最基本的角色标记。川剧脸谱以颜 色表现人物的基本特征,其用色定调原则 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长期形成的欣 赏习惯为根据的。
在川剧脸谱中,多以红色来表示忠肝义胆 的人物,如关羽、姜维;
黑色多用来表现刚直不阿、铁面无私的人 物,如包公。
白色多用来表现冷酷无情、阴险狡诈的人 物,如曹操。
绿色和蓝色多用来表现草莽英雄、绿林好 汉或好勇斗狠而又凶残的人物,如单雄信 。
川剧脸谱中还有以文字作为造型来表 现人物特征的手段。将书法汉字勾画 在角色面部的显著位置,再配以其他 装饰图案。文字脸谱多出现在二十世 纪五十年代以前的舞台上。大约可以 分为简捷的文字造型和抽象的文字造 型两种,并有篆、隶、楷、行、草等 书法形式。人们常说“脸就是招牌”, 文字脸谱起到了介绍剧中人物的招牌 作用。
而金、银和灰色具有虚幻神秘的感觉,多 用来表现佛、神、仙、妖、鬼怪等角色。
包公的黑脸膛上绘有山字形笔架、朱笔 、寿字、月牙、太阳等图案,象征他官 高极品、执法如山、一生廉洁。
用动物图案表现人物特征 ,是川剧脸谱的一大特色 。例如,江湖豪杰马俊, 人称“玉蝴蝶”,于是就在 马俊脸上勾画一只色彩斑 斓的蝴蝶;绿鸭道人的脸 上勾画有展翅的鸭子;蛇 精的脸上勾画有盘曲的蓝 绿色长蛇,等等。
川剧脸谱简介_图文.ppt
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 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 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川剧演员在演出前,要在面部用不同色 彩绘成各种图案,以展示人物的身份、 形貌、性格特征。历史上川剧没有专职 的脸谱画师,演员都是自己绘制脸谱。 在保持剧中人物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演 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绘制 脸谱,以取得吸引观众注意的效果。故 川剧脸谱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特征,是各 类地方剧种中少见的。

四川皮影和川剧脸谱

四川皮影和川剧脸谱

5.8 四川皮影流传在民间的艺术作品比比皆是,以皮影为例,发源于民间,宋朝时代是它发展的成熟阶段,而明清时期因为乡村间比较认可所以皮影作为传统艺术佳作在这个阶段流传得以广泛流传。

[20]根据典籍记载,四川的皮影主要分为四川灯影和川北皮影,其中四川灯影也叫成都皮影。

这两大派系发源于清朝时代,流传深远到民国时期依然昌盛。

根据傅崇榘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到,灯影戏里的配音和解说,并不比大戏班差。

尤其是在省城里的各种灯影班子,角色很齐全,旦角依然会被各个公馆追捧。

省城里的灯影会有十六个班子之多,非常受欢迎,以夜戏做例子,十六个班子晚上就有约二千五百次演出,如果全天加上晚上就需要四吊钱。

[26]解放后皮影班子有所增加,在1951年的川北地区的洋片、灯影、木偶工作会议上,川北的行署和党委对皮影班子做了统计,就川北地区来说,下设的三十六个县和市里,共有从民国时期流传到今天的一百四十五多个皮影班。

[27]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两个流派都只能成为历史了,博物馆里有相关的资料展示,但是具体技法已经失传。

川北皮影除了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以外,其中的里阆“王皮影”已经为上海世博做出了贡献,其他部分在旅游业的带动下也发挥着作用 [31]四川皮影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巴蜀地区人民传统文化和生活特征,也作为一种大众喜欢的民间娱乐形式一直被广为流传着。

它的色彩运用、表演形式、和影像造型等都受到了四川年画、蜀绣、川剧艺术等民间艺术和工艺美术的影响,伴随着民间习俗、民生特征以及民情等而生, [27]所以带着非常浓烈的巴蜀文化。

四川皮影更是一定历史时期民众审美、对生活的追求和思维的艺术反映,由此,四川皮影作为巴蜀文化的典型代元素,具有着深远的文化特性。

而其文化特性就是,凝聚着浓郁巴蜀地方风情的艺术瑰宝。

它也是一定时期里巴蜀地区百姓文化生活和娱乐生活的重要历史鉴证。

皮影需要光才可以进行艺术表演,它是影像的艺术,所以影像的造型是重中之重。

这也是皮影与木偶、戏曲、曲艺等艺术作品的最根本区别,所以,皮影造型是皮影的典型视觉符号。

中华国粹川剧变脸简介

中华国粹川剧变脸简介

中华国粹川剧变脸简介
川剧变脸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特技,也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四川地区,最初为了增加戏曲表演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力而引入,后来逐渐发展并完善,成为一种深受观众喜爱的独特艺术形式。

川剧变脸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其丰富的表现力。

通过迅速变幻的面具脸谱和高超的身体语言技巧,使观众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剧中人物的性格、情感以及故事的进程。

此外,川剧变脸的脸谱色彩丰富,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和情绪。

例如,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白色脸表现奸诈多疑,蓝色脸则代表性格刚直桀骜不驯,紫色脸象征肃穆稳重等。

川剧变脸的手法大体分为三种:"抹脸"、"吹脸"、"扯脸"。

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

"抹脸"是将油彩涂在额头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油彩可以涂在脸或鼻子上,用手往脸上一抹即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

"吹脸"则是利用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装在小盒子里,演员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臉。

"扯脸"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变脸方法,提前在绸子上画好脸谱,剪裁并系上丝线,再贴在脸上。

川剧脸谱的具体分类及样式

川剧脸谱的具体分类及样式

川剧脸谱的具体分类及样式
川剧脸谱主要分为净角和丑角两大类,净角主要有包公脸、霸王脸、尉迟脸、关公脸、八宝脸、五彩脸、三块瓦、红三块瓦、黑三块瓦、花三块瓦、张飞脸、霸儿脸、粉脸、张松脸、僧脸、太监脸、黄胆脸、金脸、勾鼻鹞子脸、形象脸等。

丑角主要有长方形脸、椭圆形脸、梅花形脸、蝴蝶形脸、大葫芦形脸、螃蟹形脸、腰子形脸、二饼饼脸、木偶脸、老脸等。

同时,川剧脸谱的颜色也具有特定的意义和象征,例如黑色脸谱通常代表忠勇正直的英雄人物,白色脸谱代表痴迷幽忧的女性角色,红色脸谱代表行侠仗义的悍妇或彪悍之人,蓝色脸谱代表忠诚可靠的爱人或仆人,绿色脸谱代表机智狡诈的反派人物等。

川剧脸谱的图案和造型千变万化,有花纹、猛兽、鸟兽、金属贴纸等,形状也有方形、圆形、三角形、箭头形等。

川剧变脸脸谱艺术 PPT课件

川剧变脸脸谱艺术 PPT课件
14
川剧脸谱—制作方法
纯手工绘制
15Leabharlann 川剧脸谱—制作方法纯手工绘制(顶级、魅力)
注意事项:
1、在绘制过程当中用笔一定要干净力落。 2、毛笔中水分要尽量少, 否则容易出现
颜色扩散。 3、毛笔蘸颜色的时候一定要颜料饱满。 4、图案的边缘要清晰流畅。
16
脸谱在生活中的运用
17
脸谱在生活中的运用
18
脸谱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脸谱制作基本技法的实践尝试。
教学难点 戏曲脸谱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准备教学 木偶道具、制作工具、多媒体课件。
2
川剧艺术---脸谱制作
3
戏曲种类有哪些?
4
彰显中华文化的厚重和独特韵味
5
6
脸谱的人物性格特点
忠贞、 英勇、 耿直、 有血性
勇猛、 暴躁
奸诈、 多疑、 凶诈
严肃、 智慧、 勇猛、 豪爽
19
脸谱在生活中的运用
20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搜集不同颜色的脸谱图案 、课下完成一张红色、黄色、蓝色的脸谱绘制。
21
2019/9/13
22
脸谱的人物性格特点忠贞英勇耿直有血性勇猛暴躁奸诈多疑严肃智慧勇猛豪爽川剧变脸川剧变脸川剧白蛇传川剧白蛇传川剧脸谱川剧脸谱10201991611川剧白蛇传川剧白蛇传川剧脸谱川剧脸谱川剧的悲剧极有特色喜剧独树一帜凡是情感波折内心激变之处脸谱图案的变换皆有用武之地作为一种对人物内心非常独特的表现手法
川剧艺术---脸谱制作
教学内容
1
工艺模块《川剧文化---脸谱制作》
川剧艺术---脸谱制作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图片,使学生了解脸谱的特点、特色,掌握脸谱艺术的制 作方法,了解戏曲文化中脸谱的艺术特点。

弘扬巴蜀文化 美术作品集

弘扬巴蜀文化 美术作品集

弘扬巴蜀文化美术作品集
这里展示了一些美术作品,以弘扬巴蜀文化为主题。

1. 四川美食——火锅
这幅画展示了四川人最喜欢的美食——火锅。

火锅是一种热辣可口的庆祝之餐,在四川省非常普及。

这幅画采用了鲜艳的颜色,描绘了蒸汽升起,火锅汤汁热气腾腾,令人垂涎欲滴。

2. 四川省花——牡丹
牡丹是四川省的花卉,也是中华文化中的象征之一。

牡丹被认为代表着富贵与荣耀,也代表着爱情与完美。

这幅画精美地描绘了牡丹的细节和颜色,展现了四川省最美丽的一面。

3. 川剧脸谱
四川川剧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形式之一。

在四川剧中,演员通常会涂上特殊的脸谱,用以代表角色的性格和情绪。

这幅画描绘了几个川剧脸谱,展示了其中的神韵和美感。

4. 四川名胜——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佛像。

这幅画以鲜艳的色彩和逼真的细节,表现了乐山大佛的壮观和美丽。

5. 川妹子
“川妹子”是指活泼开朗、聪明机智的四川少女。

这幅画以生动的形象和色彩,展现了川妹子的魅力和风情。

川剧脸谱介绍

川剧脸谱介绍

川剧脸谱介绍川剧是中国四大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精彩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

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川剧的脸谱。

川剧脸谱是这一剧种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不仅是角色形象的象征,还承载着丰富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川剧脸谱的历史、种类和代表意义。

川剧脸谱起源于明代,起初只是为了扩大演员面部表情的视觉效果,以便更好地传达角色的性格和情绪。

随着时间的推移,川剧脸谱逐渐发展成为独特而复杂的艺术形式。

川剧脸谱以其鲜明的色彩和精细的细节而闻名,它们可以用来代表不同的角色特点,如忠诚、勇敢、邪恶、机智等等。

每个脸谱都有自己独特的图案和颜色,使观众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角色的性格和角色发展的变化。

川剧脸谱主要分为正面和侧面两种类型。

正面脸谱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用于代表主要角色。

它们的设计通常较为简单,以突出角色的性格特点为主。

而侧面脸谱则更加复杂,可以用来代表次要角色或反派角色。

侧面脸谱的设计更加具有装饰性,常常带有各种动物或神话元素的图案。

正面脸谱和侧面脸谱的结合,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更加完整和立体的角色形象。

川剧脸谱的色彩也是其独特之处。

每个颜色都有着特定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红色通常代表忠诚、勇敢和乐观,黑色代表坚定和邪恶,蓝色代表稳重和沉着,绿色代表自然和温柔。

这些颜色在脸谱中的运用不仅能够表达角色的性格特点,还能够传达一种情绪和氛围。

除了色彩,脸谱的设计和纹理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正面脸谱通常具有简洁、明确和干净的线条,以突出角色的性格特点。

而侧面脸谱则采用更加复杂和细腻的纹理,以增加装饰效果和立体感。

这些设计和纹理的运用使川剧脸谱成为了一种独特而奇妙的视觉艺术。

川剧脸谱的代表意义是丰富而多样的。

它们能够帮助观众快速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发展变化,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深层次的情感和思考。

川剧脸谱通过色彩、设计和纹理的完美组合,为观众呈现了一个鲜活而独特的戏剧世界。

它们不仅是川剧的标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题研究论文:川剧脸谱的艺术特征与传承价值

课题研究论文:川剧脸谱的艺术特征与传承价值

97909 艺术理论论文川剧脸谱的艺术特征与传承价值传统文化是民族的基底,川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代表之一,是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中珍贵的艺术。

川剧以其特有的唱腔、方言、脸谱、服饰和舞台表演,刻画出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使观众产生一种强烈的欣赏欲望。

本文主要从川剧脸谱艺术方面去探讨研究,希望能从脸谱这一重要元素,去诱发观众更多的想象力,达到与观众心理上的共鸣,使得更多的人去认识川剧、欣赏川剧,最终让川剧得到继承与发展。

1.川剧脸谱的艺术特征川剧是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同各地声腔融合,与之融合发展,形成如今别具一格的戏曲文化。

从古至今,川剧脸谱的绘制通常以师传徒的方式进行,脸谱都是铭记于心,川剧演员也会自行的创作新的脸谱,脸谱的创作必须需要演员对剧中人物的深刻理解和透析,同时又要掌握角色的心理活动,在这样不断的剖析的过程中,才能通过图案花纹以及色彩准确的表达角色的性格特征。

1.1一勾一抹的线条美在川剧脸谱造型中,线条作为脸谱最基本的视觉表现,线条所展示出的长度和宽度,能充分激发观众的思想活动,并能准确传递舞台人物信息。

线条在川剧脸谱上的运用,多以曲线出现,因为曲线给人带来丰富、流畅、精密、柔美、多变等情感特征。

曲线的动感和力度要比单纯的直线要强,表现力度和情感也更加丰富,比直线在视觉上更具亲和力。

比如川剧脸谱中《阴阳界》中的鸡脚神,鸡脚神是神怪形象,其眉部用以一根粗曲线绘制,眼尾以三根细曲线表现,眉部和眼部的形态与鸡尾的造型类似,接着,鸡脚神的下眼部位置,由多根线条描绘,为了表现出鸡眼部本有的褶皱感,脸谱图案是从生活中提取鸡元素,准确又生动的描绘了鸡脚神的形象;《斩单通》中的单雄信,其整个脸谱都以线条为主,给人一种夸张、复杂、威严的情感体验,单雄信是一个倔强、侠义、忠诚守信、慷慨的人物,他在历史上是一个悲剧性英雄形象,所以,用复杂的线条表现出单雄信的威严谨慎,以及他不屈不饶的态度,使观众从这些细微的线条变化中感受到单雄信一生多变的历程。

巴蜀文化期末试题及答案

巴蜀文化期末试题及答案

巴蜀文化期末试题及答案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填入括号中。

1. 四川巴蜀文化的代表是()。

A. 蜀汉文化B. 川剧文化C. 四川菜文化D. 巴蜀方言文化2. 岷江、嘉陵江和乌江被称为巴蜀文化的()。

A. 三条主要河流B. 四大名山C. 重要城市D. 文化遗址3. 巴蜀文化的主要特点是()。

A. 多民族融合B. 丰富的美食文化C. 优秀的地理环境D. 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4. 巴蜀文化的发源地是()。

A. 成都B. 重庆C. 乐山D. 都江堰5. 巴蜀文化是中国哪个民族的代表文化()。

A. 汉族B. 藏族C. 彝族D. 苗族6. 巴蜀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方面。

A. 音乐艺术B. 文学艺术C. 建筑艺术D. 手工艺术7. 以下哪位是巴蜀文化的代表人物()。

A. 杜甫B. 曾国藩C. 郭沫若D. 毛泽东8. 巴蜀文化的核心是()。

A. 乐山大佛B. 宽窄巷子C. 喜马拉雅山D. 都江堰9. 巴蜀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是()。

A. 文化遗址B. 美食C. 建筑D. 人10. 巴蜀文化的代表建筑是()。

A. 广州塔C. 乐山大佛D. 北京故宫11. 巴蜀文化主要受到哪个地理因素的影响()。

A. 高原气候B. 水资源C. 山川地貌D. 土地资源12. 巴蜀文化的传统艺术形式有()。

A. 武术B. 书画C. 行为艺术D. 雕塑13. 巴蜀文化的发展受到哪个历史时期的影响最大()。

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五代十国时期14. 巴蜀文化注重()。

A. 传统价值观B. 科技创新C. 城市规划D. 世界观15. 巴蜀文化的饮食特色是()。

A. 麻辣味B. 酸甜口C. 清淡爽口D. 苦咸鲜香16. 巴蜀文化的音乐表现形式是()。

A. 川剧脸谱B. 川剧二黄琴C. 川剧变脸D. 川剧变声17. 岷江三门峡是巴蜀文化中的()。

A. 名山景点B. 文化遗址C. 音乐节目D. 美食之都18. 巴蜀文化的传统习俗是()。

川剧变脸文化国粹介绍

川剧变脸文化国粹介绍

川剧变脸文化国粹介绍川剧变脸是中国川剧的一种变脸表演形式,被称为川剧的瑰宝,也是世界戏剧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之美。

川剧变脸的变脸技巧独特精妙,以脸上迅速变换多种彩绘复杂图案为特点,以此表达人物情感,丰富人物形象,增强表演艺术效果,成为川剧的代表元素之一川剧变脸起源于四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传说在古代,川剧艺人为了使观众更加易于辨认角色,就在脸上粘贴画着不同颜色图案的纸片,以展示不同的情感和个性。

后来,艺人们逐渐摆脱了外加纸片的限制,通过自己掌握特殊技艺,将画在脸上的图案迅速变换,使得观众看到他们的脸上的图案在转瞬间变化,产生出神奇的效果,就形成了川剧变脸这一独特的表演形式。

川剧变脸的技巧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提脸”,即艺人用手快速地将脸上的一块布拉下,暴露出下面一个不同的图案;另一种是“吹脸”,即艺人在脸上敷上颜料,用口里吹气,使颜料迅速干燥形成图案,再用手快速擦去,露出下面一个不同的图案。

这两种技巧灵活多样,使得变脸效果更加神奇,增强了表演的艺术感染力。

川剧变脸的图案通常是抽象的,具有象征性和色彩美感。

不同的颜色和图案代表了不同的情感和角色特点。

比如红色代表忠诚和勇敢,黑色代表严厉和冷漠,白色代表慈祥和善良,黄色代表快乐和活泼,绿色代表幽默和机智。

艺人们通过变换不同的颜色和图案,配合川剧的唱腔、动作和表情,使得人物的情感更加鲜明立体,令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知剧中人物。

川剧变脸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技巧,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川剧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戏剧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武打等多种艺术元素,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戏曲文化。

川剧变脸作为川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川剧演员对人物性格、精神特点的理解和表达,展示了川剧艺人的才华和智慧,体现了川剧文化的独特魅力。

川剧变脸被誉为中国的国粹,这是因为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精华和智慧,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川剧变脸的艺术魅力已经超越了地域和民族的界限,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和赞誉。

川剧绝活有哪些

川剧绝活有哪些

川剧绝技有哪些
生活中的知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川剧绝技有哪些
导读:本文是关于生活中知识的,仅供参照,若是感觉很不错,欢迎
讨论和分享。

操作方法川剧,是中国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是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代表了巴蜀文化。

川剧拥有很多绝技,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变脸”,变脸又分为“抹脸、吹脸、扯脸”三种;
抹脸,是将化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表演者只需要用手一抹,即可使脸变成其余一种神情。

吹脸,是将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等,放在舞台某
一地址,当表演者凑近时用口一吹,即可变脸。

其中扯脸最为复杂,需要准备特别道具,演员将画在绸子上的若干张脸谱叠在一起放在脸上,每一张用丝线固定在特别地址,随今后随着剧情发展,扯下来。

除此之外,川剧还有很多绝技,比方:吐火、藏刀、点蜡烛、顶油灯、变胡子等。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生活经验知识分享
1 / 1。

川剧生旦净末丑脸谱介绍

川剧生旦净末丑脸谱介绍

川剧生旦净末丑脸谱介绍针对儿童:《川剧生旦净末丑脸谱,超级有趣!》小朋友们,今天来给你们讲讲川剧里超级好玩的脸谱!川剧脸谱可漂亮啦,就像会变魔法一样。

先说生角脸谱,就像我们熟悉的大哥哥,看起来帅气又精神。

比如说《白蛇传》里的许仙哥哥,他的脸谱干干净净,透着一股善良和温柔。

旦角脸谱呢,那是漂亮姐姐们的专属。

像美丽的白娘子,她的脸谱颜色鲜艳,眉毛弯弯的,眼睛大大的,是不是特别好看呀?净角脸谱可就厉害啦!满脸都是花花绿绿的颜色,看起来特别威风。

就像《铡美案》里的包公,黑黑的脸,额头上还有个白白的月牙,代表着他的公正和勇敢。

末角脸谱一般是年纪大一点的叔叔,看起来很稳重。

比如《三娘教子》里的老仆人,脸谱简单却能让人感觉到他的忠厚。

丑角脸谱最搞笑啦!鼻子上常常有个白白的小点,眼睛眯成一条缝,让人一看就忍不住笑出声。

像《秋江》里的艄公,滑稽的样子总是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小朋友们,川剧脸谱是不是很有趣呀?《哇!川剧生旦净末丑脸谱大揭秘》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川剧吗?川剧里的脸谱可神奇啦!生角的脸谱常常很清爽,就像我们班的班长,给人一种很正直的感觉。

比如说那个《空城计》里的诸葛亮,他的脸谱就很简单大气,让人一看就知道他聪明又有智慧。

旦角的脸谱那叫一个美!像仙女一样。

就像《贵妃醉酒》里的杨贵妃,红红的脸蛋,弯弯的眉毛,漂亮得不得了。

净角的脸谱可吓人啦!不过别怕,那是为了显示他们很厉害。

像《霸王别姬》里的项羽,大大的眼睛,黑黑的脸,一看就是个大英雄。

末角的脸谱比较朴素,就像我们学校的看门爷爷,虽然不华丽,但很亲切。

丑角的脸谱最搞笑了!就像动画片里的小丑,总是能逗得大家开开心心的。

比如《小放牛》里的牧童,脸上的表情总是那么滑稽。

小朋友们,下次看到川剧脸谱,可别害怕,要好好欣赏哟!《小朋友,快来认识川剧生旦净末丑脸谱》嘿,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来认识好玩的川剧脸谱。

生角的脸谱呀,就像你们的哥哥,看起来很帅气。

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梁山伯,他的脸谱简单干净,让人觉得他很善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郫县汉画像石的发现至少说明这样一个事实, 即汉代的成都与长安, 应该同为中国戏剧或戏曲的 摇篮。因为当时的成都与长安一样, 也在上演中国 最早的剧目— ——《东海黄公》。而郫县画像石上的戏 剧假面, 则自当上承广汉三星堆与成都金沙的面具 系列, 下启近代川剧的脸谱。这在逻辑推理上应该 不成问题。
顺便提及一点, 就是《水经注》卷三十三引东汉 应 劭 《风 俗 通 》那 段 关 于 李 冰 与 江 神 化 为 “两 牛 斗 于 江 岸 旁 ”的 记 载 , 很 可 能 就 是 最 早 的 角 抵 戏 表 演 。 因为 这 颇 符 合 角 抵 戏 “头 戴 牛 角 而 相 ”[4] 的 最
一、巴蜀文化与川剧假面
关于戏曲脸谱本身的始源点, 不外有两说, 一 是假面或称面具说( 即先有假面, 后有涂面) , 一是 假面与涂面说( 即二者并行发端) 。笔者赞成后一种 观点; 而距今三千年的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所出 青铜面具、黄金面罩及石雕人像, 则为这一观点提 供了有力佐证。
1986年夏秋之际, 考古工作者在四川广汉三星 堆 遗 址 发 现 了 两 个 埋 藏 有 大 批 青 铜 器 、玉 器 、金 器 及象牙等珍贵器物的商代“祭祀坑”, 其中面具有三 四十件, 包括青铜人面具、兽面具及黄金人面罩三 类。这之中, 青铜人面具二十余件, 大者宽138厘米, 小者宽20~50厘米。就眼睛造型而言, 又有凸目( 纵 目) 、平目之分。青铜兽面具9件, 均呈夔龙形向两面 展开, 最宽者38.4厘米, 最窄者12.8厘米, 多作龇 牙
代后可能又兼娱人) , 后者则属于纯粹娱人、有的甚 至含有故事情节的戏剧。那类含有故事情节的角抵 戏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戏剧, 而角抵戏里的《东海 黄 公 》一 戏 则 可 谓 中 国 最 早 的 戏 曲 剧 目 。 这 最 初 见 载于东汉张衡的《西京赋》, 只是较为简略; 后来晋 代葛洪的《西京杂记》卷三则有较详记述。值得注意 的是, 1972年在四川郫县出土的东汉一号 石棺, 其 上所描绘的, 就有东海黄公的故事。画面上部有七 人, 均赤足, 着假面, 当时称为“象人”。( 图三) 从左 往右数, 第一人为戴猴面具者, 右手持长柄钩兵器; 第二人戴牛头面具, 背负坛形器; 第三人正在向左 拖曳第四人所坐蛇虎之尾; 第四人头上束有三髻, 双手屈肘上举, 坐在蛇虎身上; 第五人右手执盾, 左 手持一长剑, 头向后顾盼; 第六人双手握一物; 第七 人右手持一棍, 左手前伸, 且持一瓶状物。其中第四 人可能就是后来葛洪所称“能制御蛇 虎”[2]的“东海 黄 公 ”。[3]
由 三 星 堆 面 具 纵 目 形 象 , 使 我 们 联 想 起 《山 海 经》之《海外北经》与《大荒北经》的相关记载 : 西 北方的钟山上有一条身长千里的龙, 浑身通红, 长 着人的面孔。它的眼睛又大又亮, 一睁眼就能把天 外阴极之地全部照亮, 所以人们就叫它 “烛龙”或 “烛阴”。
烛龙的眼睛何以这样厉害? 《山海经·大 荒北 经》说它“直目正乘”。“正乘”之意, 语焉不详, 历来 颇多分歧; 但对“直目”, 注家都赞成郭璞的说法, 即 “目纵”之意。前举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那副眼球突 出16.5厘米的青铜人面像, 大致就是烛龙“直目”的 写照吧?
《说 文 》释 “ ”字 说 : “丑 也 …… 今 逐 疫 有 头。”可以想象到, 三星堆那些眼球外凸的纵目面具 以及龇牙咧嘴的兽面具, 除了用以祭祀图腾、祭祀 先祖外, 也用于驱鬼逐疫等类似于中原地区的方相 舞。三星堆面具系列也可以归入中国早期傩文化的 面具系列, 不过是与中原傩面具大相异趣的另一个 文化系统, 即巴蜀文化系统。当然, 三星堆祭司或巫 师在实际操作中, 不可能戴上如此沉重的青铜面 具, 而可能以木质或皮质面具示人。现在我们所看 到的这些青铜面具, 可以看成是当时的一种金属模 型。至于三星堆与成都金沙遗址所出黄金面罩( 图 二) , 则是这种模型的高级形式。它们的用意, 皆是 镇恶避邪, 并沟通天地鬼神及先人而与之对话。它 们 应 该 就 是 今 天 川 剧 脸 谱 尤 其 是 “变 脸 ”所 用 面 具 的一个源头。
三 星 堆 和 金 沙 村 面 带 彩 绘 的 青 铜 人 像 、石 雕 人 像当然属于那个时代的工艺品; 同时, 也理应被视 为反映那个时代社会生活面貌的历史文物。蜀地盛 产 矿 物 颜 料 , 如 赭 ( 含 氧 化 铁 的 红 色 土 石 ) 、垩 ( 白 土) 、丹黄( 朱砂、雄黄) 、空青( 包括矿物空青和状若 杨梅的植物空青) 之类与生漆。[8]蜀 人亦自古 崇尚 五色, “故其庙称青、赤、黑、黄、白帝也。”[9]因此, 日 常生活中的蜀人( 特别是妇女) 精于以色彩文面美 容, 当是情理之中的事。曾走遍大半个中国的唐代 文学家段成式曾深有感触道: “蜀人工于刺( 文面) , 分 明 如 画 。或 言 以 黛 则 色 鲜 。”[10]平 时 里 的 蜀 人 尚 且
迨入汉代, 堪与方相舞媲美的是“百戏”中的角 抵戏。两者的共同特征就是参与者多戴面具 ( 假 面) ; 而不同之处则前者是一种娱神的舞蹈( 进入汉
图二: 金沙遗址出土黄金面罩




35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2008 年第 1 期( 总第 133 期) 艺术长廊
据 《搜 神 记 》卷 十 六 和 《古 今 事 类 全 书 》卷 十 二 等典籍, 传说轩辕黄帝的重孙颛顼有三个儿子, 死 后都变成疫鬼: 除两个分别在江、若二水作怪外, 还 有一个跑到人们的居室里专门惊吓小孩, 叫“小儿 鬼”。又据《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颛顼族是以熊 为图腾的, 所以人们便在一年之末的腊月间身披熊 皮而挨室搜寻, 借熊的威严来驱赶疫鬼, 嘴里还不 断 发 出 “傩 、傩 ”的 声 音 。 这 种 属 于 原 始 宗 教 祭 祀 仪 式的活动就是“傩”或“驱傩”、“追傩”、“傩祭”。驱傩 的过程是以跳跃喧腾的形式进行的, 类似于舞蹈, 因而被称作“傩舞”。
36




图三戏曲舞台上的蜀地演员了。 张庚先生在《戏曲艺术论》一书里谈到 戏曲脸
谱的来源时说, 有一部分脸谱“是从民间的祭祀中 遗留下来的, 是从庙里的菩萨像那儿学来的, 从宗 教仪式里出来的。”[11]川剧演员的涂面化装, 或者也 与道教的仪式有些关联。
咧嘴姿态。黄金面罩系金皮捶拓而成, 计有6件。除 3件外, 其他3件均用生漆、石灰作黏合剂, 蒙罩在尺 寸与真人大小相近的青铜人头像上; 分作平头顶 型、圆头顶型两种, 皆为平目杏眼, 眼、眉镂空, 耳垂 穿孔。
在这批青铜、黄金面具系列中, 最引人 注目的 莫 过 于 二 号 坑 发 现 的 那 件 高65厘 米 、 宽138 厘 米 的 大型纵目人面像。它大嘴、鹰钩鼻; 双耳硕大, 向斜 上方挑出, 颇像猪八戒的“招风耳”。其眼球做得更 为离奇: 直径13.5厘米, 凸出眼眶16.5厘米。( 图一) 而这, 正与《华阳国志·蜀志》有关蚕丛“纵目”的记 载相吻合。应该说, 《华阳国志》记载的是蜀人古史 传说时代的祖先神形象。这一形象, 是古蜀人对自 然界和自身的认识尚处于原始水平时, 对所景仰的 远祖的一种神话加工。这如同广为熟悉的女娲造 人、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的传说形象一样。
二、巴蜀文化与川剧涂面
四川戏剧涂面化装的源头, 也可以上溯到距今 三千年的古蜀国。关于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的发 掘报告说, 其所出青铜人头像、人面具、兽面具, 多 在 眉 毛 、眼 眶 与 脑 后 发 辫 以 及 眼 球 、牙 齿 绘 以 黑 彩 , 耳孔、鼻孔、口缝则涂朱砂。[6]无独有偶 , 成都金沙 遗 址 出 土 的 背 缚 石 雕 跪 人 像 的 嘴 、耳 , 也 均 涂 有 鲜 艳的朱砂; 其眼眶和瞳孔, 则用朱、白两色颜料描 绘 。[7]
当代研究者( 如王兆乾) 还认为祝融音读与烛 龙近, 烛龙又可视为神话传说中的火神、光明之神 和南方之神— ——祝融。《山海经·海内经》说: “炎帝 之妻, 赤水之子听 生炎居, 炎居生节并, 节并生戏
34




艺术长廊
图一: 三星堆出土青铜纵目人面像
器, 戏器生祝融, 祝融降处于江水”。按郦道元《水 经·江 水 注 》里 的 说 法 , 江 水 就 是 岷 江 及 其 以 下 的 长江。《蜀王本纪》又说: “蚕丛始居岷山石室中。” 这样来看, 传说中的祝融同蚕丛一样, 最早都活动 于川西北的岷山一带。所以, 在古蜀人眼里, 祝融同 蚕丛实际是一回事, 都是他们敬畏与怀念的祖先 神。而祖先神的神通主要体现在眼睛( 是智慧和英 明的象征) 上, 他们因此又给以极度的夸张, 制造出 世间独一无二的纵目人青铜面具系列, 用以长期祭 祀供奉。
东汉顺帝时 ( 125—144年) , 张陵客 蜀, 居 大 邑 鹄鸣山, 创五斗米道, 设二十四治( 绝大多数均在 今川渝境内) ; 又造道教斋仪书, 创制旨教斋。尔后, 其孙张鲁又在汉中郡、巴西郡创制涂炭斋。道教 《无 上秘要》卷五十《涂炭斋品》说, 其修斋者需“露 身中坛, 束骸自缚, 散发泥额, 悬头衔发于栏格之 下”[12]。《洞玄灵宝五感文》说得更明白: “悉以黄土 泥 额 ”。[13]
汉以来的研究者大多认为, 殷墟甲文与周代金 文中那被识作“ ”的字, 其实就是对人戴面具的一 种 象 形 摹 写 。 东 汉 郑 玄 注 《周 礼·夏 官·方 相 氏 》“掌 蒙熊皮”句说: “蒙, 冒也。冒熊皮者, 以惊驱疫疠之 鬼, 如今 头也。”这说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具文 化— ——傩文化( 包括傩祭、傩舞、傩戏) 的主角儿。
初定义。这场岷江岸边的演出, 表现的是李冰治水 的故事, 可能是治水成功后的一次庆典演出; 但到 了应劭那里, 则变成一段荒诞不经的神话, 令人迷 惑莫解。如果这个猜测不错的话, 那么, 关于角抵戏 兴起的大概时间, 就可以断定在战国的秦, 很可能 是由秦统治下的蜀地民间最先兴起, 而后才转向宫 廷 。[5]
进入商代以后, 傩祭作为一种固定的祭祀流行 于黄河流域, 至西周而大盛。当时民间进行的叫“乡 人傩”, 周王室或诸侯代表国家举行的叫“国傩”或 “宫傩”, 从宫廷到民间举国上下一致举行的就叫 “大傩”。据《吕氏春秋》记载, 先秦时代除了腊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