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大国兴衰之路结课论文
《大国的兴衰》之我见
《大国的兴衰》之我见“大国的兴衰”是一个历史性难题,历史记录了人类社会各大文明的兴衰历程,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有很多惊人的经验和教训。
我的观点是,大国的兴衰通常取决于其道德文化、政治制度、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首先,道德文化的平衡至关重要。
一些古代大国,如希腊、罗马、埃及、中华帝国等,由于道德文化的崩溃而最终走向衰落。
例如,希腊和罗马的文化艺术繁荣,但道德标准却趋于腐败,导致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瓦解,最终变成废墟。
同样,中国明朝末期的道德文化远不如唐朝、宋朝时期,国家治理无力、贪污腐败和社会动荡不安,最终导致满清入侵和明朝的灭亡。
因此,道德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线,必须重视和保持。
其次,政治制度的稳定和合理性也是大国兴衰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先进和健康的政治制度能够建立有效和公正的政府机构,使国家能够稳定运转。
例如,美国的政治制度强调权力平衡和制约,使美国能够成为一个持久和强大的国家。
反之,像苏联那样的共产主义制度强调的是统一和管控,而忽略了自由和个人权利。
这样的政治制度不稳定,因此苏联难以维持其大国地位。
因此,一个稳定、公正、健康的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稳定和强大的关键。
另外,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也是大国兴衰的重要因素。
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强大需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科技的不断进步。
例如,英国的现代工业革命和美国的信息技术革命都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另外,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差异也是导致国际地位的变化的原因之一。
例如,之前的封建时代,欧洲和中国是同等文明的,但是欧洲发生了工业革命,中华的发展遭到阻碍。
最终,欧洲成为了主宰全球经济和政治的大国。
可以说,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是国家强大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大国的兴衰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道德文化、政治制度、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
一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注重政治的稳定、促进社会道德和文化的进步、提高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等方面的建设,以确保长期和可持续的发展。
500年大国兴衰之路结课论文
五百年大国兴衰之路结课论文浅谈英国的兴衰姓名: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班级:机制10-14学号:任课教师:武鹏当往日的辉煌还在历史的书页上散发着光芒,衰落却已在不知不觉中逼近。
让目光穿越历史的长河,我看到五个世纪的国际舞台风云变幻,一幕幕的悲喜剧在世界性的大国中永不停歇的上演。
五个世纪以来的一场场硝烟弥漫的战乱纷争,一次次科技和经济实力的暗中较量,一个个大国的兴衰更替,一个大国的成就,既不在于与过去比较获得多大进步,也不在于其当前拥有的财富和力量,而是取决于邻国的横向比较和其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每一个国家的历史都是一部兴衰史,一国在历史的洪流中时而激流勇进,时而风雨飘摇。
英国——人们口中的“日不落帝国”也不例外。
一、英国资本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16-19世纪中期)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l6世纪,是一个充斥着侵略与殖民血腥的时代。
葡萄牙和西班牙凭借着自己海上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扩张,西班牙一度以为自己就是大海的主人,作为欧洲首屈一指的海上帝国,它拥有号称“无敌”的强大舰队,这支舰队在海洋上纵横驰骋,为西班牙带来数不清的财富。
然而,西班牙的强大却引起新兴的强国英国的不满,正值伊丽莎白一世统治下的英国野心勃勃也希望与西班牙分一杯羹,终于在1588年,西班牙与英国之间上演了一场海洋利益争夺战。
结果却另西班牙大跌眼镜:半数舰队被击沉,其它落荒而逃……至此英国称霸海上,进入了早期的辉煌!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士•斯图亚特继承了英国王位,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但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损害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利益,激化了一些新生的阶级矛盾。
而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成长,使他们要求政治上当权,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
于是17世纪中期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
500年大国兴衰路论文
论500年大国兴衰之路当往日的辉煌还在历史的书页上散发着光芒,衰落却已在不知不觉中逼近。
让目光穿越历史的长河,我看到五个世纪的国际舞台风云变幻,一幕幕的悲喜剧在世界性的大国中永不停歇的上演。
五个世纪以来的一场场硝烟弥漫的战乱纷争,一次次科技和经济实力的暗中较量,一个个大国的兴衰更替,一个个大国的成就,既不在于与过去比较获得多大进步,也不在于其当前拥有的财富和力量,而是取决于邻国的横向比较和其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㈠葡西崛起,征服海洋在世界海权兴衰交替5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控制和利用海洋一直是世界大国追求的目标,然而其追求海权的历史命运则截然不同。
同样的海权追求导致了国运盛衰久暂的天壤之别,其根源无疑值得进行深刻的反思。
15、16世纪是葡萄牙的全盛时代,在非、亚、美拥有大量殖民地,为海上强国。
这时代期间,不论在经济、政治、文化上,葡萄牙都已远远超越欧洲其他国家。
葡萄牙的殖民帝国成立于1415年8月21日,当航海家亨利率领葡萄牙舰队征服北非的伊斯兰贸易中心休达。
随后葡萄牙的航海家与探险家陆续发现了亚速尔群岛、佛得角、比奥科岛、圣多美岛、普林西比岛和安诺本岛等无人居住的岛屿。
1471年,长期与西班牙争夺的北摩洛哥城市坦几亚终于被葡萄牙人占据。
1488年春天,葡萄牙航海家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最早探险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尔湾,为后来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险家瓦斯科·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98年5月20日达·伽马终于到达离印度城镇科泽科德不远的海滩。
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初次看到巴西的海岸。
1501年,卡布拉尔发现了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1507年也到了毛里求斯。
1510年,阿尔布克尔克征服了印度的果阿地区和马来西亚的马六甲(1511年)。
1514年以后,葡萄牙的航海家到了远东的中国和日本。
1517年,葡萄牙商人及官员费尔南·佩雷兹·德·安德拉德到了广州,而其与明朝朝廷的交涉被称为近代中国与欧洲接触的开端。
大国崛起论文(近现代史)
大国崛起论文(近现代史)第一篇:大国崛起论文(近现代史)大国崛起序:《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我在高中时期就已看过全集,如今再次观看,给我的感触只有比原来更深。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宏伟的历史人文教育大百科。
荷兰、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当今世界的九大强国曲折的发展史中,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它们站在了世界的巅峰?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因素铸就了它们今日的辉煌?历史不是拿来观赏的,而是拿来研究和借鉴的。
大国兴衰交替的故事,留下的无数经验和教训,启迪着今天,更影响着未来。
一、利益至上的金融资本家——荷兰荷兰,世界上第一个殖民大国,第一个赋予商人阶层充分政治权利的国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第一个海运贸易网,第一个银行,第一个联合股份公司……如此众多的第一个,必须要归功于荷兰人的爱财之心。
诗人冯德尔在诗中说到:“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
为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
”荷兰人可以抛弃尊严向中国皇帝毫不犹豫的行三拜九叩的大礼,以此换得与中国通商的雄厚利益。
正是因为爱财之心,使得荷兰人的生活富足而安逸,也只有人民的富裕,才能换来社会的安宁,才能换来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中国要在荷兰身上学到什么呢?拥有5000年历史的中国,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商人永远是社会地位最低的阶层,崇尚自给自足的中国人,从来没有意识到从商给国家能带来怎样丰厚的利益回报。
荷兰人解释答应跪拜的原因是“不想为了所谓的尊严而丧失重大的利益”,荷兰人的重大利益是什么,就是通商和赚钱。
然而中国缺乏的恰恰就是这一点,太注重尊严和面子,瞧不起商人,只想到农业能填饱人民的肚子,却看不到发展工业和商业才能才能产生更持久的利益。
经济,才是一个国家最强有力的支柱。
二、自由民主的工业强国——英国英国人从一开始,就以先进的武器和文明的野蛮人的形态出现在历史的舞台。
当英国一支由商船和海盗组成的小型舰队挫败了所向披靡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时,英国君主伊丽莎白一世才初步展示了她的智慧和雄心,从此,这位女王带领整个英格兰走向了巅峰。
《大国的兴衰》之我见
《大国的兴衰》之我见众所周知,历史上大国的兴衰,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变化。
而对于我而言,大国的兴衰与国家制度、领导能力、国民素质等方面的因素密不可分,下面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大国的制度是其兴衰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好的制度能够有效地调节国家的关键问题,如政治稳定、社会公正、经济发展等,从而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反,一个不合适的制度则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权力泛滥、腐败严重、制度僵化等,这些问题会在无形中束缚国家的进步与发展,最终导致国家的衰败。
因此,建立一个合理、稳定的制度是大国兴衰的关键。
其次,大国的领导能力也是其兴衰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优秀的领袖可以对国家的长期发展做出正确而果断的决策,从而使国家获得强大的发展势头。
然而,一个不合适的领袖则可能导致错综复杂的问题,如政治动荡、社会不稳、国家经济的停滞等。
因此,建立一个具有领导能力的政治团队是大国兴衰的重要保证。
最后,大国的国民素质也是其兴衰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民素质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育水平等方面。
一个具有高素质的国民可以有效地支撑国家的长期发展,为国家的繁荣与进步提供肯定的力量。
然而,一个素质不高的国民则有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经济停滞等问题。
因此,提高国民素质是大国兴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大国的兴衰与国家制度、领导能力、国民素质等因素密不可分。
建立一个良好的制度,培养出具有领导能力的政治团队,并提高国民素质,才能够真正保障一个国家的繁荣与稳定。
大国兴衰论文-V1
大国兴衰论文-V1大国兴衰论文作为一个国家,能否崛起和维持强盛地位不仅关乎政治和军事实力,同样重要的还有经济发展和文化影响力。
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分别探讨大国兴衰的原因和影响。
一、历史上的大国兴衰1.政治和军事实力历史上的大国往往都拥有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实力。
例如古代的中国、罗马帝国等都曾经是在政治上居于至高地位,而且它们强大的军事实力也为其扩张了疆域和维护了国家的安全。
2.经济发展另外,经济的发展也是一个国家能否强大的关键因素。
历史上的一些大国如荷兰、英国和美国等都曾经发展起了强大的经济体,从而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3.文化影响力在文化影响力方面,历史上的一些大国也曾经拥有过强大的影响力,例如古希腊、古印度和中国等。
它们的文化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传播,而且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现实中的大国兴衰1.政治和军事实力现代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实力也是其强大与否的重要因素。
在这方面,美国一直是世界上的强国之一,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基地和政治影响力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而一些国家如中国和俄罗斯也在近年来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具有更多的话语权。
2.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一直是现代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世界排名前列的国家一般都拥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
例如,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一直都在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而美国作为全球经济体最为发达的国家,则更是在全球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3.文化影响力在文化影响力方面,美国一直是当之无愧的领先者。
美国的电影、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一直都深受全球范围内的人们喜爱。
而中国和日本等国则在亚洲范围内具有着极大的文化影响力。
总之,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不仅与政治和军事实力、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同时也与其文化影响力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舞台上获得更加彰显的地位和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三个因素都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维护。
《大国的兴衰》之我见
《大国的兴衰》之我见
首先,可以看到大国的兴衰与其治理能力息息相关。
治理能力影响国家的内外政策,以及国家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例如,中国古代的秦朝不仅进行了统一和改革,还开始了长城的建造和对外扩张,但由于其统治方式残酷和集权过强,导致了社会矛盾激化和政权不稳定,最终灭亡。
而近代的美国,则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吸引了全世界的人才和资源,逐渐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大国。
其次,大国的兴衰还与其外交政策和对于国际局势的回应有关。
历史上,许多大国都因为对外交往的不当而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战略资源或者遭受了外敌入侵。
例如,清朝曾因为封闭和对西方列强态度的冷漠而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落后和半殖民地化;而苏联在世界战争II之后试图通过输出革命和军备竞赛来扩张其影响力,但最终导致了钱德勒历史重构解体。
而美国则在过去几十年里推行了一系列的保护主义政策,导致了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下降和对外形象急剧恶化。
最后,我认为大国的兴衰也与其文化底蕴和社会凝聚力有关。
文化可以代表一国的精神面貌和道德风貌,而社会凝聚力则能够使国家的民众在困难时期能够相互支持和牵连。
例如,古希腊的文化和民主制度成为了许多国家政治制度的标杆,而日本的和谐社会和勤劳道德也成为了许多人学习的对象。
而一些国家由于社会分裂和文化割裂的现象,啃噬了国家的力量,导致了国家的分裂和灭亡。
总之,大国的兴衰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历史上,许多大国都曾经辉煌过、垮塌过,但是他们的经验也成为了我们今天的借鉴。
我们只有在不断改进国家治理能力、推进自由开放和促进文化底蕴的发展方向,才能使国家在国际上稳健地前进,为全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大国兴衰1
当往日的辉煌还在历史的书页上散发着光芒,衰落却已在不知不觉中逼近。
让目光穿越历史的长河,我看到五个世纪的国际舞台风云变幻,一幕幕的悲喜剧在世界性的大国中永不停歇的上演。
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书店,我的目光便被这本由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所写的《大国的兴衰》深深的吸引住了。
据说这本书在1987年问世之后,曾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翻开这本厚厚的书册,我看到了五个世纪以来的一场场硝烟弥漫的战乱纷争,一次次科技和经济实力的暗中较量,一个个大国的兴衰更替……,保罗•肯尼迪用他那富有魔力的语言和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我再现了一幅综合了军事,经济,国际关系的宏伟历史图景。
在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之中,大国的兴衰不再是封闭舞台上的自我演绎的故事,国与国之间相互的注视,冲突和融合成为影响历史走向不可忽视的力量。
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中国正处在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吸取历史的教训,借鉴前人的经验,对一个正在成为世界瞩目的大国——中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保罗•肯尼迪首先从1500年的世界形势入手,描述了东方帝国在中央集权下稳定的政治体制和中西欧诸国之间的不断征战的情形,指出欧洲社会在不断的冲突中产生了军事变革和经济的碰撞,从而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正如书中所说,当古老的东方被人们看作是神化般的天堂时,欧洲社会已经悄悄的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在接下来一个世纪中,欧洲大陆的大国之争纷乱动荡,历史的天平倾向了法国,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这五个欧洲大国,那些曾经是世界一流强国的西班牙和荷兰,已经在历史的舞台上逐渐沉寂下去。
1815年后的一百年间,欧洲形成了战略均势,相对稳定的国际局势使得工业化的浪潮席卷欧洲大陆,科技的发展和军事系统的现代化成为这一时代战争成败的重要砝码。
当历史的车轮走到了二十世纪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各国国力增长速度的差异导致了国与国之间力量的重新分配,国际局势愈发动荡不定。
大国兴衰论文(1)
大国兴衰论文(1)大国兴衰,是一个历经时间的话题。
从古代国家的崛起到现代国家的兴衰,这个话题呈现了不同的面貌。
本文将探讨大国兴衰的原因及其对于一个国家的影响。
一、大国兴衰的原因1. 经济因素作为一个大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经济发展强,国家的实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比如说英国、荷兰等国家在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其先进的经济发展,成为维持强国地位的重要基础。
2. 政治因素政治制度是国家实现治理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大国的政治稳定和政府的明智决策对其长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比如说中国秦朝统一六国和明朝的弘治中兴都与君主的能力和决策密切相关。
3. 军事因素军事力量是保证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力量。
强大的军事力量不仅能够有效地遏制外来侵略,也能够促进国家的扩张和领土的拓展。
美国积极推行的“保护主义”,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其强大军事力量的基础之上。
二、大国兴衰的影响1. 对经济的影响大国的兴衰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如果大国的经济出现衰退,将会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其贸易伙伴和邻国。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 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大国对国际秩序的维护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一位大国强势崛起时,可能会使国际秩序出现一定的混乱或者重新调整。
比如,近年来中国崛起,显著地改变了世界格局。
3. 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大国的兴衰会对世界政治产生深刻的影响。
世界上一些政治事件往往影响到很多其他国家。
例如,苏联的解体对以前它所支持的政权和邻国的政治极其严重,导致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结论:由于大国的兴衰对社会和国家体系的影响是如此重要,因此他们在决策和行动时应该特别小心。
大国的成功需要提供动力,而不是靠压迫其他社会。
强大的大国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维护国际关系,并能够在全球解决重要问题。
《大国的兴衰》读后感1100字
《大国的兴衰》这是一部广泛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宏伟巨著。
作者反思五百年世界各大国兴之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强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
大国的兴起,起于经济和科技发达,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征战扩张,大国兴衰,衷于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过渡侵略扩张并造成经济和科技相对衰退落后。
保罗·肯尼迪认为一个大国的成就,既不在于与过去比较获得多大进步,也不在于其当前拥有的财富和力量,而是取决于邻国的横向比较和其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这个观点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有相似之处,都强调竞争的重要性。
在《欧洲的奇迹》一章中,这个观点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为什么近代欧洲可以脱颖而出?正是由于欧洲各国长期存在的竞争关系,如军备竞赛,殖民地争夺。
一个国家兴起了,另外一个紧紧跟上,几乎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
这使得欧洲国家们得以保持前进。
反观《明朝的中国》一章,中国闭关自守,自认为是大国强国不需要发展,内部抑制商业的竞争性,在安稳的天朝旧梦中渐渐衰败。
因此,竞争是复兴的源泉,闭守则是衰败的土壤。
中华民族的复兴,竞争是必要的。
中国的复兴,竞争对手很多,邻近的日俄,印度,世界范围的欧美。
简单地从经济竞争而言,其中每一个经济体都是对世界经济起举足轻重作用的。
因此,中国的大企业应该做的不是守着国内市场,依靠排挤竞争的垄断来牟利,而是走出去,与外国企业进行竞争。
同时,也应该改变国内市场由某些大型国企垄断的局面,扶持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如今中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不断深化,对于竞争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
从经济方面来讲,无论是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还是保罗·肯尼迪的"经济与战略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看到了经济对一个国家兴起的重要性。
就以《大国的兴衰》中《财政革命》一章为例,讲述了西欧的荷兰,英国,法国的"银子优先"政策。
500年大国兴衰史
浅谈500年大国兴衰之路中的德国学院:建筑学院专业:工业设计班级:1003班姓名:李付魁学号:100140322时间:2012.6.8德国兴衰史日耳曼人(German)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
大约在公元前半个世纪,大部分日耳曼人开始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该地区称为“日耳曼尼亚”。
德意志民族的产生是一个延续了许多世纪的过程。
“德意志”一词大约始见于公元8世纪,开始时仅表示在法兰克帝国东部地区使用的一种语言。
这个在卡尔大帝统治下达到鼎盛时期的帝国,包括许多部族,其语言或属日尔曼语族,或属罗马语族。
卡尔大帝死后(814),帝国未几即分崩离析。
在分配遗产过程中出现了西部帝国与东部帝国,两者之间的政治界限大致与德语和法语之间的语言界限相当。
东部帝国的居民后来才逐渐产生休戚相关的感觉。
“德意志”这个名称从语言转为讲这种语言的人,最后才用以称谓他们的居住地区(“德意志国”)。
德国西部边界较早就已确定并始终保持稳定,而东部边界则相反,它在许多世纪中一直变化不定。
公元900年前后,它大体上以易北河及萨勒河为界。
在后来的几百年中,德意志居民垦殖区向东方纵深扩张,直至14世纪中叶方告停止。
中世纪全盛时期:康拉德一世被视为第一位德意志国王(当时的正式称号是“法兰克国王”,后称“罗马国王”;11世纪开始帝国的称号是“罗马帝国”,13世纪后称为“神圣罗马帝国”;15世纪时又附加“德意志民族”于前)康拉德的继承者,奥托一世(936-973),962年他在罗马加冕为皇帝一事就显示了他的权势之盛。
亨利希三世时(1039-1056)德意志王室和帝位均达权力的最高峰;主要是坚决保持了它们对教皇的优先地位。
亨利希四世(1056-1106)却无法维持这一局面。
1138年开始了施陶芬王朝的百年统治。
弗里德里希一世巴巴洛萨(1152-1190)在同教皇、意大利北部诸城市以及同他在德国的主要对手-萨克森公爵雄狮亨利希的斗争中重新振兴了皇室。
《大国的兴衰》之我见
《大国的兴衰》之我见《大国的兴衰》是一本研究国家命运的历史书籍,通过对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大国兴衰的内在规律。
笔者对此书有着自己的一些见解。
我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衰与其政治体制密不可分。
历史上有很多兴盛的大国,如古代的埃及、罗马和希腊等,以及现代的美国、中国和德国等。
这些国家在其繁荣时期都具备相对稳定的政治体制,能够有效地统一国家资源,实施各种政策。
相反,在衰落时期,政治动荡和内外交困往往是导致国家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经济发展是一个大国兴衰的重要因素。
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
历史上的大国如英国、美国和中国,都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
而那些衰落的国家,往往是因为经济停滞、贫穷和资源枯竭等问题。
国家在经济上的发展能力将直接决定其未来的命运。
文化传承和创新对大国兴衰也有着重要影响。
一个文化的繁荣与国家的软实力息息相关。
历史上的大国如古埃及和希腊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在现代,美国的好莱坞文化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成为了这两个国家在国际上的重要软实力资源。
军事力量也是一个大国兴衰的重要因素。
一个大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地位往往与其军事力量有关。
军事实力是一个国家维护自身利益和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一个国家对外施加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历史上的罗马帝国和现代的美国都是以强大的军事力量而闻名于世。
《大国的兴衰》这本书通过对历史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了大国兴衰的一些重要规律。
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创新以及军事力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相互影响。
一个大国要想实现长久的繁荣,需要在这些方面保持平衡,并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
这些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读者朋友们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来思考和理解这本书。
五百年大国结课论文日本之崛起
五百年大国兴衰之路谈日本之崛起学院土木工程班级土木1103学号110320330姓名雷涛日本是现在亚洲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日本但是不得不承认日本在科技、政治以及国家软实力上都高于中国,甚至军事力量可能也在中国之上。
这就是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日本作为二次大战的战败国在耗费了巨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之后却可以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从一片废墟焦土中一跃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
我认为日本崛起的原因是多样化的,是由多种原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结果,在这些原因中有一些可以说是占据主导地位的。
对于日本,或许很多热血的中国青年都会想起中国被其欺压凌辱的那段不堪回首历史,为何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民勤劳智慧的中国会被一个只有弹丸之地、曾经蒙昧落后的日本欺压半个世纪之久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在看了《大国崛起》之后,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首先日本的崛起,得益于日本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创新。
1947年日本接受了一部《和平宪法》,日本正是在这一宪法的指导下走上了战后重建、经济恢复、高速发展、繁荣富裕的和平发展之路。
在这部宪法的框架之下(也可以说是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政府推行了一系列至关重要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有三项,即解散财阀、农地改革和劳动立法。
通过解散财阀并建立相关的健全的法律系统创造了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
而农地改革和劳动立法则使得人们的权利和自由得到保障,提高了国民生产的积极性从而使得整个社会都充满了建设的活力。
通过彻底的改革,日本的政治形成了“1955年体制”这种特殊的体制,经济上则制定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更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教育、社会保障制度,这些都为其崛起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日本从建国以来就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从我们中国的唐朝开始,日本就开始到中国来学习儒学,医学,佛学,茶道等等,吸收了中国的大量文化成果,从而走上了以中国为师,仿效中国发展的道路。
大国的兴衰读后感(范文六篇)
大国的兴衰读后感(范文六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国的兴衰读后感(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国的兴衰读后感(范文六篇)》。
第一篇:大国崛起读后感回顾500年来各个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讨论大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
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对于地处西北欧、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小国荷兰,是怎样成为17世纪的王者?在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他们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
日渐富有的荷兰市民从贵族手里买下了城市的自治权,并建立起一个充分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
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由于国土面积等天然因素,虽然17世纪末,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
但直到今天,荷兰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依然在影响世界。
“闭关锁国”不可能是条正确的道路。
我们不知道21世纪的变化将把大国带向何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大国崛起的读后感在这个星期里,我读了《小学生领先一步读历史――亲近大明》这本书。
原先对于明朝,我不怎么了解,《亲近大明》这本书把明朝的事都告诉了我,让我对明朝有了很多的了解。
明朝(1368――1644),他是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的朝代,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制度在这时迎来了成熟后的脱变。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了,旧的思想观念开始解体,老百姓相对自由些了,新东西多了。
14世纪,郑和下西洋开创了人类航海时代的新纪元,大明王朝船舱工业之盛、军容之威,曾经名震远西,大明王朝的船队将海上航线一鼓作气推进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
然而,在郑和之后,明朝政府分颁了海禁的政策,背对了海洋,不在对海洋有兴趣;明朝也错失了主动发展、建立海上优势的机会。
《大国的兴衰》读后感
《大国的兴衰》读后感第一篇范文《大国的兴衰》读后感《大国的兴衰》是一部探讨国家兴衰历史现象的经典之作。
作者通过对世界各大国的历史演变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影响国家兴衰的关键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世界格局进行了预测。
读完这本书,我对国家兴衰的认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对作者的洞察力和预见性表示敬佩。
在书中,作者首先分析了各大国兴衰的原因。
他认为,国家的兴衰与地理环境、文化传承、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密切相关。
例如,地理环境优越的国家往往能够更容易发展壮大,而地理环境恶劣的国家则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文化传承对于国家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更容易在面临困境时焕发出新的生机。
此外,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国家兴衰的关键因素。
作者指出,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有利于国家的繁荣,而专制政治和计划经济则可能导致国家走向衰落。
接着,作者对未来的世界格局进行了预测。
他认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未来世界将形成几个大国集团竞争的局面。
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能够适应时代变化、进行自我革新的国家,将有望继续保持繁荣;而那些固守传统、拒绝改革的国家,则可能逐渐衰落。
这一预测在当时颇具争议,但随着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呈现出作者所描述的兴衰现象,这也验证了作者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不禁联想到我国的历史。
从古至今,我国经历了无数次的繁荣与衰落。
在唐朝时期,我国曾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政治制度、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平,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然而,在经历了一系列内部动荡和外部侵略后,我国逐渐衰落,直至近代的屈辱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改革开放,逐步走向繁荣富强。
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这一切都充分证明了作者所阐述的兴衰规律。
第二篇范文《大国的兴衰》读后感——从比较历史哲学的角度审视《大国的兴衰》一书的阅读,不仅仅是一次对历史变迁的回顾,更是一次对比较历史哲学的深刻思考。
五百年大国兴衰之路结课论文
五百年大国兴衰之路结课论文浅谈德国的兴衰摘要:当往日的辉煌还在历史的书页上散发着光芒,衰落却已在不知不觉中逼近。
五个世纪以来的一场场硝烟弥漫的战乱纷争,一次次科技和经济实力的暗中较量,一个个大国的兴衰更替,一个大国的成就,既不在于与过去比较获得多大进步,也不在于其当前拥有的财富和力量,而是取决于邻国的横向比较和其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关键字:兴衰;战争;教训;经验;启示人类近代史500年来,西方如走马灯一般,你方唱罢我登场,盛衰交替一次次地发生。
让目光穿越历史的长河,我看到五个世纪的国际舞台风云变幻,一幕幕的悲喜剧在世界性的大国中永不停歇的上演。
每一个国家的历史都是一部兴衰史,一国在历史的洪流中时而激流勇进,时而风雨飘摇。
德国——人们口中的“日耳曼帝国”也不例外。
日耳曼人(German)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
大约在公元前半个世纪,大部分日耳曼人开始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该地区称为“日耳曼尼亚”。
在17-18世纪时,它发展成为当时欧洲大陆的强国。
19世纪初,当拿破仑占领德意志时,取消了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有名无实的神圣罗马帝国就不复存在了。
19世纪后半期,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在普鲁士控制下的统一。
1864年对丹麦战争后,普鲁士和奥地利迫使丹麦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
在1866年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战争中,奥地利败北,于是奥地利不得不脱离德意志邦联。
德意志邦联解体后,代之而起的是包括美因河以北所有各邦在内的、由普鲁士主导的北德邦联。
普鲁士在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翌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是为“德意志第二帝国”,这是德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和德意志帝国的瓦解而告终。
以百年的盛衰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以百年的盛衰为,主题写一篇文章百年兴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历程,也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无数历史事件沉浮的见证。
本文将以百年的兴衰为主题,回顾我国在这段时间内的沧桑巨变,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世纪初,我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国家内部矛盾重重,外部压力巨大。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措施在此际展开。
世纪初的繁荣与衰退,见证了我们民族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程。
在这一时期,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家、政治家、教育家等致力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他们在摸索中前进,为我们国家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世纪中叶,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这个时期,我国在社会、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在这片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隐患。
转型期的阵痛,使我国在历经辉煌后,再次面临严重的内外困境。
正是在这个时期,我们意识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当代社会,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抓住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已初见端倪。
然而,伴随着成就而来的是新的挑战。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们既要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又要解决好内部的社会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要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强化文化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望未来,我们应以百年的兴衰为镜,继续推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同时,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总结全文,我国百年的兴衰历程告诉我们,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是第一动力。
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我们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自信”,奋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也是对我们这个百年历程的最好纪念。
以国家兴衰为启示写历史作文
以国家兴衰为启示写历史作文
《历史的沟壑,兴衰的启示》
轮回时]. 历史与兴衰熔融于一炉,随时缩短着岁月的节拍。
历史,沧桑而变幻,不外乎每一段都有其兴衰,历史教训无人可违背,它应声而起,也随时伴随着世间新的可能。
国家兴衰,无疑是取决于一群人日积月累、共同奋斗、携手前行的意志,以及整体上开放包容等诸多深刻的历史思想观念。
一个国家,充满开放和繁荣才能够走向兴盛发展,这就一定程度上要求统治者
有一个卓越的政治领导力,秉持责任本位,着眼于公众利益,争创一片更加繁荣昌盛的国家。
另外,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发展,对国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起丰富而开放的文化气息,将经济发展和文化呈现出自身正义、博大精深的风采,使其取得全方位的发展。
此外,普遍开放的贸易经济体制也是国家兴衰的重要标志,促进了资源配置的
具有普遍促进作用,形成资源的最优利用模式,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得到实现,不断的推进国家的发展,进而激发它本身的活力,以达到真正的繁荣昌盛。
只有牢牢记住历史,才能承担起正确的历史使命,诚然,历史沟壑大如海,它
一定会赋予人们更高的科学认识,一定会提供给世界更多宝贵的历史启示,只要肩负起责任,探究和深耕,我们便会把国家带向昌盛、大腹便便的焕然新生。
关于从百年屈辱到大国崛起议论文【三篇】
关于从百年屈辱到大国崛起议论文【三篇】【篇1】从百年屈辱到大国崛起议论文我们近代的中国历经苦难,我们没有胜过,我们一败再败。
对方都很少的兵力,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军舰二十八条,军队一万五千,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两万五千人,长驱直入北京,杀人放火,将圆明园付之一炬,以如此小的兵力顷驾于大国首都,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1894甲午战争更是空前的割地赔款,赔款白银两亿两,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所以当时的澳门报纸有这么一段评价:中国之装备,普天之下为至软弱的极不中用之武备,其所行为之事,亦如纸上说谎而已,国中之兵,说有七十万之众,未必有一千人合用!中国当时如同破茅草房子,谁上来都是一脚踹倒,我们用梁柱支起来,再上来一脚又踹倒了,再支起来,再踹倒了。
到了八国联军1900年入侵北京的时候,我们达到空前的虚弱,八个国家打我们,我们如何打得过啊!但你看八国联军来了多少人,日军最多8000、俄军4800、英军3000、美军2100、法军800、奥地利58人、意大利53人......八国联军1900年8月3日从天津向北京出发,满打满算18811人,就这么点兵力,还有七千德军在海上来不及赶到,都等不及向北京攻击出发,十天之内攻陷北京,而北京一带有清军十五六万,义和团五六十万。
我们挡住了没有?没有挡住啊!中国近代以来这种衰弱,这种无力达到极致,一个大国衰弱至此。
庚子赔款空前的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庚子赔款之后我们对美国人印象不错,美国西奥多·罗斯福把部分赔款返还给我们,我们办了留美预备学校、协和医院,还有燕京大学的一部分,那留美预备学校也就成了我们今天著名的清华大学,所以我们很多人对西奥多·罗斯福印象不错。
不管他怎么说,他把中国的赔款返还我们一部分办了医疗、办了教育。
但是你看西奥多·罗斯福,他极度看不起中国。
他说,要是我们重蹈中国的覆辙,自满自足,贪图自己疆域内的安宁享乐,渐渐地腐败堕落,对国外的事情毫无兴趣,沉溺于纸醉金迷之中,忘掉了奋发向上,苦干冒险的高尚生活,整天忙于满足肉体暂时的欲望,那么毫无疑问,总有一天我们会突然面对中国今天已经出现的这一事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百年大国兴衰之路结课论文浅谈英国的兴衰
姓名: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机制10-14
学号:
任课教师:武鹏
当往日的辉煌还在历史的书页上散发着光芒,衰落却已在不知不觉中逼近。
让目光穿越历史的长河,我看到五个世纪的国际舞台风云变幻,一幕幕的悲喜剧在世界性的大国中永不停歇的上演。
五个世纪以来的一场场硝烟弥漫的战乱纷争,一次次科技和经济实力的暗中较量,一个个大国的兴衰更替,一个大国的成就,既不在于与过去比较获得多大进步,也不在于其当前拥有的财富和力量,而是取决于邻国的横向比较和其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每一个国家的历史都是一部兴衰史,一国在历史的洪流中时而激流勇进,时而风雨飘摇。
英国——人们口中的“日不落帝国”也不例外。
一、英国资本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16-19世纪中期)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l6世纪,是一个充斥着侵略与殖民血腥的时代。
葡萄牙和西班牙凭借着自己海上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扩张,西班牙一度以为自己就是大海的主人,作为欧洲首屈一指的海上帝国,它拥有号称“无敌”的强大舰队,这支舰队在海洋上纵横驰骋,为西班牙带来数不清的财富。
然而,西班牙的强大却引起新兴的强国英国的不满,正值伊丽莎白一世统治下的英国野心勃勃也希望与西班牙分一杯羹,终于在1588年,西班牙与英国之间上演了一场海洋利益争夺战。
结果却另西班牙大跌眼镜:半数舰队被击沉,其它落荒而逃……至此英国称霸海上,进入了早期的辉煌!
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士•斯图亚特继承了英国王位,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但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损害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利益,激化了一些新生的阶级矛盾。
而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成长,使他们要求政治上当权,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
于是17世纪中期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的开始又一次刺激了英国的壮大,由于具有了一定民主的条件,以及时代的需求。
工业革命应运而生,“动力之父”瓦特改良蒸汽机,为整个社会注进了新鲜的血液。
英国把握住这次机会,1840年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机器化大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
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
17世纪初,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司,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到18世纪30年代,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还在西印度群岛夺取了许多岛屿如牙买加等,19世纪40年代,英国实际上统治了整个印度,形成了庞大的英印帝国。
在征服印度的同时,英国亦加强在亚洲其他地方的侵略与扩张。
1819年英国占领了新加坡;1839年英国占领了亚丁;从1824年起英国先后发动了三次侵略缅甸的战争,直到1886年正式吞并缅甸;从1838年起到1879年英国亦先后发动了三次侵略阿富汗的战争,最终把阿富汗变成了它的“保护国”;1874~1887年,英国对马来西亚搬到各国先后以实行“保护制”为名加以占领;在19世纪的扩张当中,英国还发动了两次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侵略伊朗的战争。
在亚洲进行侵略扩张的同时,英国还加强在非洲的殖民侵略。
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占领了荷属开普敦殖民地,从而控制了非洲南端这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在北非,1869年当苏伊士运河开通时,英国的势力就开始控制苏伊士运河,1882年英国发动了对埃及的武装侵略,占领了埃及全境;在地中海,英国于1878年夺取了塞浦路斯。
除在亚洲、非洲进行大肆侵略征服外,英国还在世界其他地区进行扩张。
自从1778年英国在澳大利亚开始殖民起,整个澳大利亚大陆逐渐成了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殖民主义者在新西兰亦大肆推行殖民活动,发动了长期的屠杀毛利人的战争,新西兰亦成了英国的殖民地。
通过不断的殖民扩张,英国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大英帝国,包括白人自治领在内,总面积已达1270万平方英里,人口总计4.31亿,大英帝国的版图空前庞大。
总的来说,英国之所以成为世界霸主是因为:
(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原因:地理位置、政策、对外掠夺、外贸、圈地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
(2)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撑握了海上霸权
(2)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3)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处于“世界工厂”地位
(4)打败了竞争对手荷兰、法国为成为霸主扫清障碍
二、英国资本世界霸主地位开始丧失(19世纪末20世纪初)
然而同样是工业革命,第二次的工业革命却见证了英国的又一次衰落,19世纪后期,当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席卷西方之时,自大的英国对此无动于衷,他们只把眼光盯在不断扩大的殖民地版图上,因为占有世界上最广阔的殖民地,所以国内商人宁愿将钱投到殖民地也不愿用来更新机器设备,对美德法采用的新技术不屑一顾。
英国沉浸在大国的美梦中,人民也贪图享乐,“绅士”风度盛行、扭曲,使社会风气渐渐由创新转变为保守自大,导致英国锐气日减、暮气日重。
这样的后果是严重的。
首先,由于美德等国抓住了这次工业革命机遇,只利用30年久迅速提升了其各自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又由于英国奉行的自由主义,在后起国家的经济冲击下,听任其企业“自生自灭”,为英国自身制造了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
其次,后起国家的实力与野心使国际格局发生巨大变动,严重威胁了还一味沉浸于美梦的大英帝国。
这些都为英国进一步走入困境铺下了阶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作为一个庞大的殖民主义帝国成了战争的一方,大战结束时,英国及其他协约国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英国通过巴黎和会以“委命统治”的形式攫取了得过更多的殖民地,大英帝国的领土大为增加。
然而,一战后大英帝国的扩张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从这时开始大英帝国处于衰落之中。
大战给英国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由于战争,英国的对外贸易减少了一半,英国从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
总结英国丧失霸主地位的原因为:
(1)在第二次工业中,英国不愿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经济发展缓慢
(2)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无需更新技术也能获得巨额利润
(3)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赶上和超过英国。
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垄断地位(4)大量的资本投向海外,使工业发展缺少足够的资本。
(5)思想上产生懒惰情绪,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精神。
三、二战后英国衰弱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元气大伤。
虽然战争都是以英国取得胜利而告终,但却“赢了战争,输了优势”。
由于英国的盲目乐观和政治上的一系列错误决策,使之不仅伤亡巨大、经济倒退,而且破坏了社会既有秩序,最终拱手让出世界霸主地位,辉煌一去不复返。
之后,殖民地纷纷揭竿而起,取得独立,无疑又给英国重重一击,自一战后英国一些殖民地的人民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
阿富汗、埃及、伊拉克相继独立,印度、缅甸、马来亚、肯尼亚均爆发了不同程度的民族独立运动。
与此同时,英国和自治领之间的矛盾亦不断激化,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逐渐实现了内部自治,成为自治领。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英帝国迅速瓦解,各个殖民地相继独立,直到70年代英国的殖民地大都获得了独立,只有少数的一些岛屿仍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当年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到此土崩瓦解。
英国的霸主地位被美国取代。
总结原因:
(1)由于战争破坏,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经济普遍遭到严重削弱。
(2)英国海外殖民地进一步丧失。
(3)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力量进一步壮大,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4)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由于长期受压制,发展缓慢。
一个国家一起一落瞬间即逝,留给后人的思考太多太多。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近现代,一个国家的兴起是需要依靠掌握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需要先进的、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思想。
如果不与时俱进,轻则发展缓慢、停滞落后,重则衰退一落千丈,甚至亡国。
如今,我国也处于崛起之中,但却不同于以往五千年的任何时刻,因为置身的环境从狭小的大陆扩展到了全球,从地球延伸到了太空,因此需要更多的冷静、智慧和方法。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我想我们学习一段历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她,而是要去深入的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从中获得启发和教训从而减少我们走错路的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