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常识分类总结
行测常考常识
![行测常考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60dd8a4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34.png)
行测常考常识一、常识之政治部分行测里政治常识可不少呢。
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可太重要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比如说咱们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政策,这就是物质决定意识的体现,而这些政策又推动了国家不断发展,这就是意识的反作用啦。
还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常考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了很多方面,像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等理念,在行测题里经常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哦。
二、常识之经济部分经济常识也是重点呢。
供求关系是很有趣的一个点。
当供大于求的时候,商品价格往往会下降;而供小于求的时候,价格就会上升。
比如在房地产市场,如果房子建得太多,买房的人又少,那房价就可能会降下来。
还有宏观调控的手段,像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常常被考到。
货币政策有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财政政策有税收调整、政府支出等。
三、常识之文化部分文化常识超级丰富。
中国的传统节日就有很多考点,像春节贴春联、放鞭炮的习俗,背后是对新年的美好祈愿;中秋节赏月、吃月饼是对团圆的向往。
文学方面,四大名著那是必须要知道的。
红楼梦里复杂的人物关系,像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恨情仇;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除魔,这些都是常考点。
还有诗词歌赋,李白的豪放飘逸,“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杜甫的沉郁顿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四、常识之历史部分历史常识就像一个大宝藏。
从古代史开始,像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商朝的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他推行的郡县制影响深远。
汉朝的文景之治,休养生息,让国家繁荣起来。
再到近代史,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行测必备常识总结
![行测必备常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7ea38a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a.png)
行测必备常识总结行测必备常识,那可真是个宝藏库,要是能把这些常识都装进脑袋里,就像给咱们考公的小马达加足了油。
行测里的常识判断涵盖的面可太广了。
就像一个大杂烩,啥都有。
从天文地理到历史文化,从生活小常识到国家大事。
咱先说这历史文化部分吧。
中国的历史那是源远流长,朝代更迭就像一场接力赛。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色,就像不同性格的人。
比如说唐朝,那就是个大富大贵的公子哥,文化繁荣得不得了,诗歌就像那盛开的花朵,一朵接一朵。
李白、杜甫这些大诗人就像超级明星,他们的诗作流传千古。
你要是了解这些历史文化知识,在行测里遇到相关题目,那不就跟回家拿东西一样简单吗?再说说地理常识。
地球就像咱们人类的大屋子,各个国家和地区就是屋子里的不同房间。
你得知道每个房间的特点。
像咱们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山,那高山就像大地的脊梁,高耸入云。
还有平原,平原就像大地的胸脯,宽广平坦。
不同的气候也很重要啊,热带就像个热情的火娃,终年炎热。
温带呢,就像个温和的老好人,四季分明。
要是连这些都不清楚,地理题可就会让你像个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喽。
生活常识也不能小看。
这就像是咱们生活的小窍门儿集。
你知道醋除了能调味还能干嘛吗?它就像个小小的清洁卫士,可以用来除水垢呢。
还有盐,盐不仅仅是让食物有味道,在冬天的时候,撒在结冰的路上,就像给冰面铺上了一层粗糙的砂纸,能增加摩擦力,防止滑倒。
这些生活小常识有时候在行测里一出现,你要是不懂,那可就亏大了,就像到嘴的鸭子飞了一样。
政治常识也是行测的常客。
国家的政策就像指挥棒,指挥着国家这艘大船的航行方向。
你得知道国家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就像每个家庭都有个小目标一样。
了解了这些政策的走向,在做政治常识题目的时候,就好比你已经知道了游戏规则,还怕玩不好吗?科学常识更是个神奇的领域。
物理、化学、生物知识都在里头。
这就像一个魔法世界。
像物理里的牛顿定律,就像给物体运动定了个规矩。
化学里元素之间的反应,就像一场场神秘的舞会,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舞伴和舞步。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b975d6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f.png)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一、数量关系1. 数字推理-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数列求和- 数字规律识别2. 数学运算- 四则运算- 百分比- 比例与相似- 单位换算- 利润与利率- 速度与时间- 工作问题二、判断推理1. 逻辑判断- 直言命题- 假言命题- 选言命题- 假言推理- 逻辑等价2. 定义判断- 概念定义- 概念分类- 概念关系3. 类比推理- 词语类比- 事件类比- 逻辑关系类比三、资料分析1. 图表阅读- 柱状图- 饼图- 折线图- 散点图2. 数据分析- 数据趋势分析 - 数据对比分析 - 数据综合分析3. 材料分析- 文字材料分析 - 数据材料分析 - 图形材料分析四、常识判断1. 政治常识- 国家政策- 法律法规- 时事政治2. 经济常识- 宏观经济- 微观经济- 财政税收3. 历史常识-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历史事件4. 科技常识- 科学技术发展 - 信息技术- 生物科技5. 地理常识- 地理知识- 环境科学- 自然资源五、言语理解与表达1. 阅读理解- 文章主旨- 段落大意- 细节理解- 推理判断2. 语句表达- 语句连贯性- 语句完整性- 语句表达准确性六、判断推理题型解析1. 逻辑填空- 词语搭配- 语境分析- 词语辨析2. 判断推理题- 判断推理题型介绍 -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 - 判断推理题实战演练七、备考策略1.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串联2. 练习题训练- 基础题训练- 提高题训练- 模拟题实战3. 考试技巧- 时间管理- 心理调适- 答题技巧八、附录1. 常见问题解答- 行测常见问题- 知识点疑惑解答2. 参考资料- 推荐书籍- 在线资源- 学习小组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概要性的框架,具体的知识点和题目解析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最新的考试大纲进行调整和补充。
备考时应结合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c21e03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c.png)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行测概述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行测)是中国公务员考试中的一大重要科目。
它是考察考生在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四个模块。
下面将对这四个模块的考点进行详细总结。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中第一个模块,考察考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包括词语的理解、语句的理解、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
1. 词语的理解考生需要掌握词语的多义性和引申义。
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考虑词语的上下文,以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语句的理解语句的理解主要考察考生对文章中具体语句的理解能力。
要注意语句的逻辑关系,尤其是因果关系、比较关系和转折关系。
3.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通过修辞手法改变词义、语序、语调等,以达到修饰文字、夸张、渲染气氛等效果的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反问等。
4. 篇章结构篇章结构是文章的组织方式,包括标题、开头、中间段落和结尾等。
考生需要理解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便准确回答与篇章结构相关的问题。
三、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中的第二个模块,主要考察考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包括数字推理、比例关系、百分数、应用题等。
1. 数字推理数字推理是通过观察数字之间的规律,推断出下一个数字或数字序列的规律。
常见的数字推理题型包括找规律、填空、判断等。
2. 比例关系比例关系是指两个对象之间的数量比。
在比例关系的题目中,考生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推断未知数量的大小。
3. 百分数百分数是指以100为基数的分数,常用于表示比例和增减比率。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
4. 应用题应用题是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题目。
考生需要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行测中的第三个模块,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常识判断、对称关系、因果关系、逻辑推理等。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fa9f10c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c.png)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行测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常常被称为“公考的第一关”。
合格的行测成绩是顺利进入下一轮面试的基础。
行测的知识点较为广泛,涵盖了数学、逻辑、常识、判断推理等多个方面。
下面对行测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数学类知识点:1. 算术运算:包括加减乘除、整数、分数、百分数等计算。
2. 代数运算:包括代数式的展开与因式分解,含有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运算与解题方法。
3. 几何运算:包括平面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几何变换等。
4. 数据分析与统计: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与描述,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等。
5. 概率与统计:包括基本概率计算、频率分布、正态分布等统计概念与方法。
逻辑类知识点:1. 命题逻辑:包括命题与命题联结词的逻辑运算,命题的真值表,命题的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等。
2. 调节词逻辑:包括如果……,那么……推理,虽然……但是……推理等常见的逻辑推理形式。
3. 排列组合与概率:包括排列组合的计数原理,概率的计算与应用等。
4. 数列与数列运算: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计算与性质,数列的前n项和,通项公式等。
5. 空间想象与抽象:包括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空间关系的判断与推理。
常识类知识点:1. 政治常识: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党的理论与指导思想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经济常识:包括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基本概念,经济政策与经济管理等知识。
3. 时事政治:包括国内外的重大时事,重要政策,政治事件等。
4. 文化常识: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5. 社会常识:包括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基本概念与常识。
判断推理类知识点:1. 推理判断:包括条件判断、类比推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推理方法。
2. 逻辑关系:包括命题与命题之间的关系,论证过程中的逻辑关系,逻辑谬误等。
3. 排序逻辑:包括时间、空间、数字、大小、长度等排列顺序的判断。
4. 综合判断:包括信息综合、图表分析、文章理解等综合判断能力的考察。
国考行测知识点总结
![国考行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978697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8.png)
国考行测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常识政治常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常识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情况,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及基本纲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国家的政治组织和民主监督制度,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治常识等。
1、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情况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领导人民战胜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反动性和其他反动武装力量,推翻三座大山进行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代反动力量不断腐败烂掉,经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但仍然坚定信念、忠诚为党、爱党、为共产主义、为中国革命战斗终身。
2、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及基本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活动方针是坚决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克服形式和能力“两个在”、坚决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清除社会腐败等。
党的基本路线是实行调整、改造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式,实现人民生活的全面建设小康。
党的基本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3、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国家的根本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二、历史常识历史常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常识包括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历史常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必考的内容,要求考生熟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一种以农民为基础、以地主阶级为核心的社会形态。
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3a4f46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9.png)
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一、政治常识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重要会议及其决议- 党的重要理论和政策2. 国家机构和法律体系- 国家机构的组织结构- 宪法和主要法律的基本原则3. 时事政治- 国内外重要政治事件- 国家政策的变动和解读二、经济常识1. 基本经济概念-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 经济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2. 中国经济概况-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主要经济政策和发展规划3. 国际贸易与金融- 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和组织- 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三、历史常识1. 中国历史- 各个朝代的更迭和重要事件- 历史人物和文化遗产2.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的重要时期和事件- 国际关系的发展四、地理常识1. 中国地理- 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和人口分布2. 世界地理-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 - 重要的地理现象和环境保护五、科技常识1. 科学技术发展史- 历史上的重大科技发明- 当代科技的发展趋势2. 基础科学知识- 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科学概念 - 科学实验和研究方法3. 高新技术及其应用- 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 - 科技伦理和科技政策六、社会文化常识1. 中国文化- 传统文学艺术- 传统节日和习俗2. 世界文化-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点- 世界文化遗产3. 社会问题- 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社会治理和公共政策七、法律常识1. 宪法和行政法- 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行政法规和行政诉讼法2. 刑法和民法- 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常见罪名- 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合同法3. 其他法律知识- 经济法、劳动法、环保法等- 法律援助和维权途径八、行测考试技巧1. 时间管理- 如何合理安排考试时间- 快速阅读和答题技巧2. 答题策略- 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判断题和简答题的答题技巧3. 心理准备- 考试焦虑的应对策略- 保持良好心态的方法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应根据最新的考试大纲和时事政治进行更新和调整。
公务员行测复习知识点大全
![公务员行测复习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718784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8.png)
公务员行测复习知识点大全一、数量关系1. 算术平均值: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 加权平均值:不同数据之间的比重不同,根据各数据的重要性给予不同的权重,计算平均值。
3. 比例:两个数值之间的关系,常用百分数表示。
4. 平方根:数的平方根是该数的一个非负根,乘以自身等于该数。
5. 平方和:数的平方的和。
6. 百分数与小数的转化:将百分数除以100,转化为小数;将小数乘以100,转化为百分数。
二、判断推理1. 推理判断:根据已知条件和常识判断出整体结论。
2. 逻辑判断:根据逻辑规则和已知条件判断出具体结论。
3. 相对关系:根据比较两个事物的特点,判断它们的关系。
(如大小、质量等)4. 绝对关系:根据一个整体和其中的部分的关系,推断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5. 逻辑选择: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进行逻辑的思考,选择出正确的选项。
三、判断推理1. 公共知识:指一些常见的或者基本的知识点,通常是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
2. 原因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推断出可能的原因或后果。
3. 条件判断: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条件判断。
4. 综合判断:根据多个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5. 推理判断:根据条件进行推测和判断。
四、言语理解与表达1. 扩句:从句与主句间的关系要保持逻辑一致,不改变原意。
2. 隐逻辑:在没有明确提到的前提或条件下,推理出逻辑推导的结论。
3. 反义词:两个词具有相反的意义。
4. 近义词:两个词语意思相近或含义接近。
5. 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使用一般要顺应语句意思,有选择地使用。
五、资料分析1. 图表分析: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2. 表格计算:根据信息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3. 表述与判断: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描述和判断。
4. 文章理解:阅读文章中的信息,了解文章内容并回答问题。
5. 材料分析:分析提供的材料,进行判断和推理。
六、常识判断1. 时事新闻:了解当前的国内外时事新闻和热点问题。
2. 社会常识:了解社会的基本规律和常识,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行测常识必背知识点2024
![行测常识必背知识点2024](https://img.taocdn.com/s3/m/3512e0a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7.png)
行测常识必背知识点2024一、政治常识。
1. 时政热点。
- 国内外重大事件,如重要国际会议(如G20峰会等)的成果、意义。
- 我国的重大政策举措,如乡村振兴战略的最新进展、成果和发展方向等。
2. 党的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如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
二、经济常识。
1. 宏观经济。
- 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增加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和影响。
2. 微观经济。
- 市场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的作用。
- 企业经营的相关知识,如企业的成本、利润、市场竞争策略等。
三、法律常识。
1. 宪法。
- 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
-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等权利。
2. 民法。
- 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的相关规定。
-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有效、无效、可撤销等)。
3. 刑法。
- 犯罪的构成要件(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
- 常见的罪名,如盗窃、抢劫、贪污等罪名的认定和量刑标准。
四、历史常识。
1. 中国古代史。
- 朝代更替的顺序、重大历史事件(如商鞅变法、贞观之治等)和历史人物(秦始皇、汉武帝等)。
- 古代的政治制度(如三省六部制等)、经济发展(如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文化成就(如四大发明等)。
2. 中国近代史。
- 中国人民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和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
3. 世界史。
- 古代世界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等)。
- 近代世界的重大事件,如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等。
五、文化常识。
1. 中国传统文化。
- 传统思想文化,如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的主要观点。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f779d5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12.png)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总结(一)
公务员行测作为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考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下面将从考试内容、知识点、备考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考试内容
公务员行测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常识判断等五个部分。
其中,言语理解与表达和判断推理占据了较大的权重,是公务员行测中的重点。
而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则是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知识点总结
1. 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考察考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和对语言运用的能力。
这部分主要包括对短文的理解、对语句的推理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等内容。
考生应注重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语句的逻辑性和准确性。
2. 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这部分主要包括判断推理、逻辑填空、逻辑判断等内容。
考生应注重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掌握常见的逻辑关系和推理方法。
同时,也要注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准确理解题目的要求。
3.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主要考察考生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
这部分主要包括数学计算、数学运算、数量关系推理等内容。
考生应注重提高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熟练掌握基本的数学公式和运算方法。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灵活运用逻辑推理方法解决问题。
(未完待续)。
行测知识点总结
![行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e2b32d8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f.png)
行测知识点总结行测是指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考察考生综合知识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一项重要考试。
行测知识点的总结旨在帮助考生系统地了解行测的考试要求和考察内容,以便更好地进行备考和应对考试。
下面是一份行测知识点的总结,共计1000字。
一、公共基础知识1.政治和法律:包括宪法、党章、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如国家制度、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
2.经济学常识:包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经济理论方面的基础知识,如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市场供求等。
3.管理学和行政管理知识:包括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管理和行政法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如组织结构、管理理论、招聘与选拔等。
4.社会科学常识: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如社会变革、人类行为规律等。
二、文化常识和判断力1.历史知识:包括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和重大历史事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如各个朝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
2.地理知识:包括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如地理位置、地理气候等。
3.文学艺术知识: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如古诗词、文学名著、艺术流派等。
4.科学常识:包括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三、数量关系和逻辑推理1.数字推理:包括基本数学运算、数字关系和数字推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如四则运算、排列组合等。
2.逻辑推理:包括逻辑关系、逻辑思维和逻辑判断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如命题与推理、逻辑谜题等。
3.数量关系:包括数量比较、数量关系和数量计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如雇员工资计算、交通运输问题等。
4.图形推理:包括图形关系、图形组合和图形推演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如几何图形的变换、图形推理问题等。
四、言语理解和表达1.文章阅读与分析:包括文章理解、主旨把握和段落归纳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如短文阅读、长文阅读等。
2.语言表达与运用:包括语句理解、语法运用和语言规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如同义词、反义词、词语搭配等。
公务员常考知识点整理
![公务员常考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3c1387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d.png)
公务员常考知识点整理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要想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对常考知识点的扎实掌握至关重要。
以下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公务员常考的重要知识点。
一、行测部分1、言语理解与表达这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包括选词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等题型。
选词填空需要考生有丰富的词汇积累,并能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结合语境选出最恰当的词语。
片段阅读要求考生能够快速阅读并理解文段的主旨大意、细节信息、逻辑关系等,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
语句表达则考查考生对病句、歧义句、排序等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2、数量关系数量关系包含了数学运算和数字推理两种题型。
数学运算涉及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排列组合等众多常见的数学应用场景,需要考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进行计算和求解。
数字推理则要求考生通过观察数字之间的规律,推导出下一个数字。
3、判断推理判断推理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
图形推理需要考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发现图形的形状、位置、数量等方面的变化规律。
定义判断要准确理解给定定义的关键信息,然后对选项进行判断。
类比推理考查考生对词语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如并列关系、包含关系、对应关系等。
逻辑判断则较为复杂,涉及命题推理、加强削弱论证、归纳推理等,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4、资料分析资料分析主要是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
考生需要快速准确地读取数据,运用一定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如估算法、直除法等,来回答相关问题。
二、申论部分1、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给定材料的含义,把握材料的主旨和要点,这是申论作答的基础。
2、综合分析能力对给定材料中的问题、现象等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影响等,并提出合理的观点和见解。
3、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根据材料中反映的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和方案,这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
4、文字表达能力能够用清晰、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使文章结构合理、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行测常见知识点
![行测常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38ba95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a.png)
行测常见知识点一、知识概述《行测常见知识点》①基本定义:行测就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用来测查与行政职业上的成功有联系的一系列心理潜能的标准化考试。
就是通过一些题目,看看你有没有在行政工作上需要的一些能力,像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常识储备这些。
②重要程度:在公务员考试等选拔公职人员的考试里,行测超级重要。
要是行测考不好,那你进入公职队伍的大门就很难推开啦。
它是很多用人单位考查应试者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式。
③前置知识:其实不需要特别高深的前置知识。
不过小学的数学知识得掌握吧,像四则运算这种;还要有基本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就像能读懂一篇简单文章说的啥意思。
还有就是平常生活里积累的常识知识,比如一年有四季这种。
④应用价值:如果通过行测选拔出来的人员,理论上在行政工作里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各种事务,像快速统计数据、准确理解文件内容、合理进行逻辑判断等,对整个行政机构的高效运行有很大意义。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行测涵盖了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模块。
就像一张大网,每个模块都是这个网上的一块重要部分。
②关联知识:比如说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都和数学知识有很大关联,在数学知识这个大树上的不同枝干;言语理解和判断推理又和逻辑学与语言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各个模块之间也互相有着关联,比如理解能力在言语模块掌握好了,在资料分析理解题干信息上也有帮助。
③重难点分析:重难点因人而异。
对于数学不好的人来说,数量关系就特别难,像那些排列组合的题目,又抽象又复杂。
而论判断推理里的图形推理很让人头疼,看着一些奇奇怪怪的图形找规律就跟大海捞针似的。
而重点的话,每个模块的基础知识点都是重点,你得把那些概念啊、基本方法都掌握得死死的。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每个模块都是考点啊。
像言语理解就经常考对词义的辨析、对语句的理解这些;数量关系会出各种数学计算、数学模型的题;判断推理那就更多了,图形推理、逻辑判断之类的,资料分析就是对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常识判断就看你的知识储备了。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cc5105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2.png)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常识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党的组织体系和党的作用;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特点;4.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政策;5.国家的根本任务、基本制度和根本制度;6.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7.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8.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二、经济常识1.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规律;2.经济体制的;3.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4.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运行机制;5.人民币的基本知识;6.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合作;7.设计和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方法和手段;8.发展规划和政策。
三、法律常识1.法律的任务和作用;2.宪法的主要内容;3.刑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4.民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5.行政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6.宪法、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基本知识和常识;7.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特点。
四、科学文化常识1.科学的定义、特点和方法;2.科学发展观;3.自然科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基本规律;4.文化的基本概念、内容和作用;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精神;6.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交流、合作;7.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和科技文化创新。
五、社会常识1.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和原则;5.公民权益保护;6.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7.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六、地理常识1.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3.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草原和沙漠;4.世界的主要大陆、洋和海峡;5.世界著名的山脉、河流和湖泊;6.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特点。
七、历史常识1.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2.中国古代的主要王朝和历史;3.近代以来中国的近代史;4.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主要历史事件;5.世界近代史的发展;6.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
八、环境保护与安全常识1.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2.环境污染的主要形式和治理;3.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4.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5.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行测常识常考知识点
![行测常识常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1281a0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b.png)
行测常识常考知识点一、宪法与法律知识1.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如依法治国、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
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人身权益等。
3.公务员法律地位和行政职业道德的要求,如廉洁奉公、依法行政、服务公众等。
二、国家的组织结构与职能1.国家行政组织机构,如国务院、地方各级政府等。
2.国家立法机构,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
3.国家监察机构,如国家监察委员会等。
4.国家司法机构,如最高人民法院等。
三、经济学基本知识1.基本经济概念,如供求关系、市场经济等。
2.国民经济核算,如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物价指数等。
3.国民经济运行指标,如居民消费水平、物价水平、就业水平等。
四、管理学基本知识1.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如分工合作、权力与责任等。
2.领导管理的基本原则,如权威主义、民主主义等。
3.组织行为的基本概念,如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等。
五、社会学基本知识1.社会分层理论,如阶级结构、社会地位等。
2.社会变迁理论,如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变革等。
3.群体行为理论,如群体动力、群体思维等。
六、劳动与社会保障基本知识1.劳动法基本原则,如平等就业、合同保护等。
2.社会保障体系,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3.人力资源管理,如用人原则、员工培训等。
七、科学文化基本常识1.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如科学思维、科学创新等。
2.文化传承与发展,如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多样性等。
以上只是行测常识考试中的一部分知识点,还有其他一些知识点也可能被考察到。
因此,在备考行测时,必须广泛阅读、整理知识点,并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
通过多做题、模拟考试,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此外,平时也要多关注国家政策、时事新闻等,以增加对各个领域的了解和认识。
最后,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备考行测常识考试有所帮助,祝大家考试顺利!。
行测每日必考知识点总结
![行测每日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a466c44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2.png)
行测每日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公共基础知识1.1 政治经济常识政治经济常识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内容,其在考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政治经济常识包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常识。
首先,国家政治常识。
要了解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架构和运行机制,掌握国家政治体系、国家机构、国家权力机构、国家行政机构、国家司法机构等各方面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对于中国的国家政治体系,要了解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府机构制度、政协制度、民主集中制等方面的基本特点。
其次,国家经济常识。
了解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掌握国家的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国民经济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国有资产、国际投资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对于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再次,国家文化常识。
了解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制度,包括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间文化、现代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要对国家的文化政策和文化产业有所了解,同时了解国家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发展情况。
最后,社会常识。
掌握国家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包括国家的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就业情况、教育状况、医疗卫生状况、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情况,要了解国家的社会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对于近年来国家社会问题的主要情况和解决途径,也要有所了解。
1.2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内容,其在考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法定决定和地方性法规等各种规章制度。
在行测考试中,重点考查的是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土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等方面的基本常识。
首先,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国家政治和法律的总纲,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宪法对于行测考试来说,是必考的基本要求。
其次,刑法。
刑法是规定刑事犯罪和刑事责任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刑事犯罪的构成要件、刑事责任的适用原则、刑罚的种类和适用原则等各方面的内容。
行测知识点总结
![行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7b85b89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2.png)
行测知识点总结一、行测概述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项重要考试科目,也是各大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考试中的必考科目。
它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知识水平、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
行测题型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
二、行测基础知识1. 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题型包括词语辨析、修辞语言、语句理解、段落概括等。
考生需要通过平时的阅读和写作积累,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 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考试中的主要题型之一,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基础知识。
题型包括数字推理、趋势推理、逻辑计算等。
考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逻辑推理和数量关系题型的解题技巧。
3. 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行测考试的常见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题型包括判断推理、逻辑判断、条件推理等。
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4.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资料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题型包括图形推理、资料分析、逻辑分析等。
考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大量练习,提高自己的资料分析能力。
5. 常识判断常识判断是行测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主要考查考生的常识知识和综合判断能力。
题型包括行测常识、社会常识、生活常识等。
考生需要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实际生活中的积累,掌握各类常识知识。
三、行测备考策略1. 培养基本知识水平行测考试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知识水平,因此,考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积累和提高自己的基本知识水平。
可以通过阅读各类学科书籍、参加各类知识竞赛和考试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基本知识水平。
2. 提高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行测考试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考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大量练习,提高自己的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参加各类逻辑推理和判断推理的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公考行测所有知识点总结
![公考行测所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b18934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d.png)
公考行测所有知识点总结一、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中的重要考试内容,它主要考察考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言语理解与表达包括文章阅读、应用文写作等内容。
1. 文章阅读文章阅读是指考生需要通过阅读一定的文字材料,理解其中的内容、结构、语义和逻辑,并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进行问题解答或推理判断。
文章阅读题目一般包括主旨大意、段落大意、细节理解、推理判断等内容。
在文章阅读中,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主旨;(2)注意文章细节,抓住关键信息;(3)辨别作者的态度和观点;(4)灵活运用逻辑推断。
2. 应用文写作应用文写作是指考生需要根据一定的任务要求,写出符合规范的应用文稿件。
应用文包括书信、公文、通知、便笺、备忘录等。
在应用文写作中,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语言准确、得体;(2)格式规范、清晰;(3)内容齐全、层次清晰;(4)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二、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中的重要部分,它主要考察考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和数量分析能力。
数量关系包括逻辑推理、数量比较、数字推理、运算分析等内容。
1. 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指考生需要根据一定的条件和规则,推断出相应的结论或结果。
逻辑推理题目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分析条件、找出规律、推理结论。
在逻辑推理中,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关键条件;(2)寻找规律和关系;(3)灵活应用逻辑思维;(4)注意排除干扰项。
2. 数量比较数量比较是指考生需要根据一定的信息,进行数量的对比和分析。
数量比较题目一般包括大小关系、增减关系、比例关系等内容。
在数量比较中,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比较大小、抓住重点;(2)分析增减、把握趋势;(3)计算比例、推断结论;(4)注意理解多种表达形式。
3. 数字推理数字推理是指考生需要根据一定的数字信息和规律,推断出相应的结果或关系。
数字推理题目一般包括数字逻辑、数字关系、数字推算等内容。
在数字推理中,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分析数字信息、寻找规律;(2)推断关系、确定结论;(3)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4)注意辨别奇偶、质数、倍数关系。
行测常识900题
![行测常识900题](https://img.taocdn.com/s3/m/d90b7f1f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0.png)
行测常识900题一、行测常识简介在公务员考试中,行测常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考点。
它包含了广泛的题目类型,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常识知识。
针对行测常识900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
二、行测常识的分类行测常识可以分为多个分类,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掌握。
2.1 社会常识社会常识是行测常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了人文、宏观经济、法律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社会常识中的一些题目类型:1.各国首都和重要城市:使用有序列表进行展示。
–北京–伦敦–巴黎2.社会事件和重要人物:使用有序列表进行展示。
–五四运动–毛泽东–文化大革命2.2 科学常识科学常识也是行测常识中的一大重点内容。
它包括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科学领域的知识。
以下是科学常识中的一些题目类型:1.天文知识:使用有序列表进行展示。
–地球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日食是地球阴影遮挡了太阳2.物理定律:使用有序列表进行展示。
–能量守恒定律–力的合成和分解–阿基米德原理2.3 历史常识历史常识也是行测常识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了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历史常识中的一些题目类型:1.中国古代朝代:使用有序列表进行展示。
–夏朝–商朝–周朝2.世界历史事件:使用有序列表进行展示。
–法国大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三、行测常识的学习方法为了高效地学习行测常识,我们需要采用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
3.1 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是学习行测常识的第一步,可以使用有序列表列出学习计划的内容。
1.制定每天的学习时间和科目安排。
–早上1小时复习社会常识–下午2小时学习科学常识–晚上1小时回顾历史常识2.制定每周的复习计划。
–周一复习社会常识–周三复习科学常识–周五复习历史常识3.2 多种学习方式结合在学习行测常识时,可以采用多种学习方式结合,以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几种推荐的学习方式:1.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
2.制作知识点笔记。
3.解题训练和模拟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常识:河北中公教育/1. 在现代市场经济是,居支配地位的是公司(法人)制企业。
2. 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3. 保持经济总量基本平衡是指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4. 我国现行的税把税种分为中央税、共享税和地方税。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直接原因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
6. 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条件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的独立性。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手段。
8. 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调整的最重要措施是优化产业结构。
9. 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完备、统一的市场体系。
10. 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有企业。
1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12. 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13. 产业政策的内容有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
14. 市场机制核心是价格机制。
15. 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竞争型经济。
16. 我国要求恢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其基本原则是以发展中国家身份,承诺减少关税。
17. 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的基础是资金市场。
18.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稳定货币,发展经济。
19. 财政政策被称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在稳定器”。
20. 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通资金,称为直接融资方式。
2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被称为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安全网”和“减震器”。
22. 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是平衡与不平衡的矛盾。
23.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处于中间环节的是分配与交换。
24. 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5. 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的是复式簿记。
26. 国际贸易按清偿手段的不同可分为现汇贸易和易货贸易。
27. 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是部长会议。
28. 国际投资的最初形式是资本输出。
29. 最早出现的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是经济互助委员会。
30. 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最高组织形式是经济联盟。
31.经济学领域所谓的“看不见的手”的最初提出者是亚当·斯密。
1.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关于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河北中公教育/(1)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国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科学的计划,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通过建立和执行市场规则,规范市场行为;三是通过政府的职能行为,协调竞争性市场可能带来的市场矛盾。
(2)社会本位原则。
社会本位原则以社会公共利益的调整为出发点,社会公共利益的满足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市场运行调控、社会分配调控密切相关。
(3)经济民主原则。
经济民主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首要目标,也是建立市场经济的基础。
没有经济民主,就没有竞争。
(4)经济公平原则。
经济公平是指经济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独立的、平等的法律地位,国家对经济主体的活动应当予以平等待遇和保护。
同时,在市场交易中每一个经济主体的权利行使以不侵犯或不妨碍他人的权利为限制。
(5)经济效益原则。
追求经济效益是每一个市场主体的宗旨,提高经济效益也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终极目标。
3.经济法的体系经济法的体系是由多层次的、门类齐全的经济法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经济法的体系有以下几种结构:(1)企业组织管理法。
企业组织管理法是调整在企业设立、变更、终止过程中发生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市场管理法。
市场管理法是调整在市场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宏观调控法。
宏观调控法是调整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社会保障法。
社会保障法是调整在社会保障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公司法的概念公司是指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事组织。
公司有多种划分标准,基本划分方法是根据股东对公司所负责任不同划分为五类:无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两合公司。
5.有限责任公司河北中公教育/有限责任公司是指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6.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7.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权利和义务的主要内容根据我国法律、法规规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权利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产、供、销和人、财、物两个方面;义务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对国家、社会、职工的义务三个方面。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采取厂长(经理)负责制,成立职工代表大会进行民主管理,并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
8.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中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共同投资或者仅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
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9.反不正当竞争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调整市场竞争中为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0.不正当竞争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是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违反自愿、平等、公开、诚实信用的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主体的经营性、行为的违法性和结果的危害性的法律特征。
11.证券法概述1998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该法主要适用于股票、公司债券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的发行和交易。
我国证券法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和自愿、有偿、诚实信用原则。
河北中公教育/证券市场的主体主要由证券投资者、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交易的服务机构、上市公司以及证券交易所构成。
在证券法律关系中,这些主体既是权利享有者也是义务承担者。
12.证券的种类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证券做各种划分。
从证券权利的内容上,证券可以分为商品证券和价值证券两大类。
商品证券是指提货单、购货单、运货单等代表对商品享有请求权的书据。
价值证券又分为货币证券和资本证券。
货币证券指对一定数额的货币享有请求权的证券,如支票、汇票等商业票据。
资本证券指代表一定资本所有权益与一定收益分配请求权的证券,如债券、股票。
13.证券发行证券发行是指经批准符合条件的证券发行人,以募集资金为目的,按照一定程序将证券销售给投资人的行为。
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新股,要求公司业绩、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良好,公司的融资行为能够承担耐投资者购买股票的责任。
向原股东配售股份是股份公司增加股份的行为,公司从社会上获得直接融资必须要取得有关部门的批准。
债券的发行分为金融债券的发行和企业债券的发行,根据《证券法》的规定,政府债券并不适田于该法的规定;企业债券的发行又分为公司债券的发行和非公司债券的发行。
公司债券的发行,不仅要符合《证券法》的规定,而且必须符合《公司法》的规定。
14.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法,是调整在生产、流通以及监督管理过程中因产品质量而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5.票据票据是出票人依法签发的,约定由自己或指定他人,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按照票面所载文义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有价证券。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所称票据,是指汇票、本票和支票。
16.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指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经济法的重要部门法。
17.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河北中公教育/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是调整在国家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房地产是从事城镇土地、房屋的开发及经营管理活动的合称。
房地产管理包括房地产的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及物业管理等。
我国《房地产法》的适用范围是:在我国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范围内取得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土地使用权,从事的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交易等。
18.宏观调控法调整的方法宏观调控法的调整方法,以综合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刑事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的方法为其特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相结合为主。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政府的宏观调控活动必须依法进行,不论是运用经济手段,还是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都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调控范围、原则、目标、内容进行。
因此,法律手段是宏观调控法的基本方式,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手段”。
(2)在法律确定的宏观调控框架内,主要运用经济法手段进行调节。
(3)在法律确定的宏观调控框架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为宏观调控的辅助手段。
19.税收税收,或称租税、赋税、捐税等,简单地说,是国家为实现其公共职能而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活动或称手段。
20.税法税法是调整在税收活动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经济法的重要部门法,在经济法的宏观调控法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21.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所得为征税对象,并由获取所得的个人缴纳的一种税。
(1)在税法主体方面,征税主体是税务机关,纳税主体可分为两类,即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
其中,凡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即为居民纳税人;凡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我国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为非居民纳税人。
(2)在征税范围方面,我国实行分类所得税制,包括11个税目,即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以及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22.商业银行法河北中公教育/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本法所称的商业银行是指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简言之,商业银行是经营一种特殊商品——货币资金的企业法人。
我国商业银行,由三部分组成:(1)现有国家四大专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2)重建和新建的一批商业银行,目前已有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等;(3)组建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
经营原则:“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23.信托是指当事人一方即委托人将财产转移或者设定于他方即受托人(或称信托人);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法律行为,即为第三人即受益人管理或处分信托财产;受托人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
它反映的是一种三边关系。
按照法律关系主体来划分,可以分为个人信托、法人信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