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辽宁省煤质分布规律的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辽宁省煤质分布规律的认识

[摘要]:辽宁省是一个产煤大省,而且煤类齐全。从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无烟煤皆有存在。本省煤质分布可划分为三个带,即:长焰煤、气煤带;褐煤、长焰煤、气煤带;肥煤-无烟煤带。

[关键词]:煤质规律认识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b02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6- 0475-01 前言

长焰煤主要分布在阜新、铁法煤田东部,康平三台子、抚顺西部;气煤主要分布在南票、铁法煤田西南部、抚顺煤田东部、北票煤田南部;肥煤、焦煤、瘦煤主要分布在红阳、本溪、北票煤田东北部;贫煤、无烟煤主要分布在红阳煤田南部、本溪煤田深部及牛心台、田师傅等。

本省煤质分布可划分为三个条带:长焰煤、气煤带;褐煤、长焰煤、气煤带;肥煤-无烟煤带。

1构造体系与煤质分布规律的初步分析

①东西向构造体系与华夏系构造体系联合控制,石炭二叠纪与早中侏罗世含煤地层沉积。其煤质特征属中、高变质程度,大部分为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及少部分气煤。煤质分带明显,煤类条带具有近似东西向的分布规律。如本溪、红阳、北票煤田等。这说明石炭二叠纪及早、中侏罗世含煤地层沉积,虽然属两种构造

体系控制,但东西向构造体系对控制煤质起主导作用。

②新华夏系与东西向构造体系共同控制晚侏罗世含煤地层沉积。其煤质属低变质程度,大部分为褐煤、长焰煤,并有部分气煤。如阜新、铁法、康平三台子煤田等。煤质分带只有少数煤田比较明显,煤类分带呈北东方向分布规律。如铁法、阜新煤田。

③华夏式构造体系控制了第三纪含煤地层沉积。其变质程度较低,大部分为褐煤,并有长焰煤、气煤,煤类条带为北东方向。如抚顺煤田、沈北煤田、红阳煤田的永乐区均为褐煤,只有抚顺煤田为长焰煤和气煤。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构造体系控制了煤质条带分布的的方向性。而构造体系产生时期愈早,煤的变质程度一般愈高,这也反映了成煤时期愈早,煤层所受地热时间愈久,则煤的变质程度愈高。但是由于各煤田含煤地层沉降幅度不同,各地区地热梯度也有差异。如沈北煤田位于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与新华夏构造的复合交接部位,形成近东西向构造,含煤地层沉降幅度不大,煤系地层中未见到火成岩,以致煤的变质较低,因此为褐煤。而抚顺煤田位于新华夏系西丰——旅大断裂带和华夏式抚顺——清源断裂带的复合部位,因而造成煤田内古地热梯度偏高(地温梯度为4.75℃/100m,以致该煤田变质程度较高)

2煤的变质作用

辽宁省煤的变质作用,以深成变质作用为主,岩浆岩变质作用次之,动力变质作用不显著。深成变质作用是控制辽宁省煤质变化

的主要方面。

2.1深成变质作用

深成变质作用一般表现出三大特点

①在垂直地层剖面上,煤的变质程度自上而下增高(希乐特规律)

②变质程度与聚煤拗陷的沉降幅度关系密切,即煤的变质程度随煤系及上覆地层厚度的增大而增高。

③煤的变质程度随现今赋存深度的加深而增高。

辽宁省以深成变质作用为主的煤田有:本溪、红阳、南票、铁法、阜新、康平三台子、抚顺、沈北等煤田。其中以本溪、红阳、北票、铁法、抚顺、沈北、阜新煤田煤质变化规律较明显。分述如下:

①本溪煤田。自北向南依次分布有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煤质条带近似东西向分布,同一煤层,随着赋存深度增加,变质程度增高,垂深每增加100m,挥发分(以下挥发分全部为干燥无灰基daf)减低1.44%。同一地点不同层位的煤层,上部层位煤层的变质程度低于下部层位煤层,垂深每增加100m,挥发分下降

1.95%。

②红阳煤田。煤质条带呈东西向分布,煤的变质程度由北向南逐渐增高。依次分布有气煤、肥煤、焦煤、瘦煤、无烟煤。在同一地点不同层位,上部煤层的变质程度低于下部层位煤层。如12煤层从上到下挥发分值从30.60%下降到7.70%,煤类从肥煤——无烟

煤。

③北票煤田。本煤田由西南向北东方向,依次分布有气煤、肥煤、焦煤,煤质条带呈近东西向分布,煤层随赋存深度增加,变质程度逐渐增高,同一煤层,深度每增加,挥发分值。

④铁法煤田。本煤田产状平缓,在同一煤层煤的变质程度变化不大,挥发分值变化范围10.38%-48.33%,其变化规律是随着煤层赋存深度增高而减小。如下煤组挥发分值平均为36.44%,明显小于上煤组挥发分值(平均为37.30%)。该煤田在标高-600m上,大部分为长焰煤,在-600m以下为气煤,煤质条带呈北东方向。

⑤抚顺煤田。本煤田本层煤炭含量的变化沿走向由西向东为77%-83%,胶质层(y)厚度变化由西向东为0-20mm.本煤田西部变质程度低为长焰煤,东部变质程度高为气煤。说明煤的变质程度随着煤层赋存深度增加而增高。

⑥阜新煤田。本煤田主要煤类为长焰煤、气煤。整个煤田的大部分煤层是随着赋存深度增加而变质程度增高。但局部煤层由于受第三纪辉绿岩侵入变为弱粘煤、不粘煤、贫煤、无烟煤到天然焦。

综合所述,在深成变质作用下,煤质分布具有以下规律。

①煤类水平分带明显,同一煤层如有两个以上煤类,其变质程度由低到高,在平面上形成有规律条带状分布。

②在含煤地层剖面中,下部层位煤层变质程度高于上部层位,煤层挥发分梯度值变化明显。

③煤的变质程度随着煤层赋存深度而变化,煤层赋存愈深,则

变质程度愈高。

总之,在辽宁省燕山期花岗岩,侵入含煤地层,对煤层的煤的变质程度影响较大。而燕山期辉绿岩侵入含煤地层,对煤层煤的变质程度影响较小,仅使局部煤层变质程度增高。

2.2动力变质作用

由于地壳构造变动所引起的地应力和地应力转化产生的热能,促使局部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煤的变质程度提高,称为动力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在辽宁省对煤变质影响不显著。

3 结语

辽宁省煤炭资源丰富,且煤类齐全,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无烟煤均有分布。其中以褐煤、长焰煤为主,气煤次之,而弱粘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无烟煤较少。主要受东西向构造体系与华夏系构造体系联合控制,构造体系控制了煤质条带分布的的方向性。而构造体系产生时期愈早,煤的变质程度一般愈高,这也反映了成煤时期愈早,煤层所受地热时间愈久,则煤的变质程度愈高。

以上是对辽宁省煤质分布规律的初步认识,由于水平所限,错误之处,请专家指正。

参考文献

⑴袁三畏,中国煤质论评(m):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

⑵韩德馨,中国煤田地质学(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