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外校企合作研究现状综述
高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综述
高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综述【摘要】高校校企合作在当前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从高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
同时还探讨了不同的合作模式,并对合作成果进行评价。
在对整个研究进行了总结回顾,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本文还提出了一些研究启示,以期对高校校企合作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高校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为高校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对策、合作模式、合作成果、评价、总结、展望、研究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教育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高校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结合,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校企合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合作模式不够多样化、合作成果评价不够客观、合作项目管理不够规范等。
有必要对高校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深入研究,以促进高校校企合作的更好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为高校校企合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高校校企合作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合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推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和有效。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探讨合作模式的创新和改进,促进双方资源的充分整合和共享,提高合作成果的质量和效益。
研究还可以为未来高校校企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为促进创新创业,培养人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高校校企合作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为构建高效而稳固的合作关系做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意义高校校企合作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学生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校企合作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提出解决思路。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1. 教育资源不均衡:我国校企合作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一线城市拥有更多高素质的教师和科研资源,而偏远地区的学校则缺乏教育资源。
2. 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大部分学校的教学大纲和实际企业需求存在脱节,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
3. 缺乏长期稳定合作机制:目前,校企合作存在一些单次项目的合作,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4. 教师与企业专业人员沟通不畅:教师与企业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导致教学实践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鸿沟。
5. 学生实习机会不足:部分企业对学生实习的需求较小,导致学生实习机会有限,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对策思考1. 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政府应加大对偏远地区学校的教育资源支持力度,同时鼓励一线城市的高校与偏远地区的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享教育资源。
2. 校企合作专业课程设置:学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应更加贴近企业实际需求,引导学生学习更符合市场需求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 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学校与企业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合作协议、设立合作基金等方式,促进校企双方长期深入合作。
4. 建立教师与企业专业人员的交流平台:学校可以组织师资力量与企业专业人员进行定期的交流,了解企业实际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5. 开拓学生实习渠道:学校应积极寻求更多的实习机会,可以通过拓展与企业的合作项目、举办校企合作洽谈会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
校企合作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协作、合作,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合作方式。
在当今社会中,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人才培养,并与高校展开密切合作。
这种紧密合作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在校期间掌握实践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同时为企业提供契合市场的人才。
然而,在当前的校企合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以下将探讨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一、现状分析1.缺乏深度合作虽然许多学校和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但大多数仍处于表面性的、单一形式的合作。
学校主要将企业视为实习基地,企业则将学校仅仅看作招聘渠道。
缺乏深度合作,无法实现协同共赢。
2.人才培养模式不够深入许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来培养人才,但目前大多数都是以实习为主,且实习内容和时间并不充分。
企业在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没有得到体现。
学校也缺乏对实际产业发展的较为全面的了解,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3.企业投入不够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的投入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目前许多企业并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来支持这种合作。
这种情况不仅仅是指资金投入,还包括人力、技术、管理等方面。
由于缺乏足够的投入,很难做到长期稳定的合作。
二、对策思考学校和企业应该从各自的优势出发,积极开展深度合作。
学校可以尝试设置课程,加强教学质量,对实习有更加深入、周密的安排;企业则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来了解和接触实际产业。
同时,双方要破除传统的“实习基地-招聘渠道”的单一角色定位,进一步协同,实现互相支持、互相促进。
除了加强深度合作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性教学。
企业可以通过开展教育活动、提供思路,积极参与到课程安排、实习计划的编制中去。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对实际企业发展状况的了解,整合资源,为企业提供更贴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3.加大投入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投入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企业应该加大投入,包括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
高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高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开展的合作与交流活动,旨在促进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不断进步,高校校企合作已成为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高校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不少高校与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和技术转移等活动,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
与此高校校企合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合作主体单一、合作层次不够深入、合作成果转化率低等。
面对这些问题,高校和企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探讨解决之道,促进高校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和发展。
通过合作创新、加强合作机制建设、提升合作效益,实现高校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字数要求200】1.2 问题意义高校校企合作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其意义重大。
高校校企合作有助于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校也能从企业的实际需求中获得指导,开展与市场对接的科研项目,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高校校企合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和就业。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能够建立更广泛的人脉关系,获得实习和工作机会,增加就业竞争力。
高校校企合作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解决高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高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当前,高校校企合作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校企合作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合作的形式多样,包括实习实训基地、科研合作、人才培养计划等,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涵盖了工程、医学、经济、文化等各个行业。
合作研究的国内外实践现状
合作研究的国内外实践现状合作研究是指不同国家、地区、机构或个人之间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科研合作活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交流的便利化,合作研究已经成为了科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趋势。
下面将介绍国内外合作研究的实践现状。
首先,国内合作研究的实践现状。
近年来,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研究不断增加。
一方面,国内大学之间开展科研合作已经成为常态。
各个高校之间能够共享研究资源、互相补充研究方向,提高研究水平。
例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合作研究团队共同研发了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另一方面,国内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研究也日益增多。
企业提供资金和专业知识支持,高校提供科研平台和人才支持,双方互利共赢。
例如,阿里巴巴集团与浙江大学合作研究团队共同开展数据挖掘研究,为企业提供了市场洞察和决策支持。
其次,国际合作研究的实践现状。
国际间的科研合作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常态。
一方面,国际科学合作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
各国科研机构和大学之间通过双边或多边合作,联合开展大型科学研究项目。
例如,国际空间站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参与国家共同建设和使用该空间站,实现太空科学研究的合作。
另一方面,国际间的科学家之间通过合作研究论文的撰写和交流进行合作研究。
国际会议和研讨会也成为了科学家们进行合作交流和合作研究的重要平台。
例如,由国际物理学联合会主办的国际物理学大会每年都吸引了全球物理学领域的科研人员参会交流。
总的来说,国内外合作研究的实践现状不断发展。
不同领域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研究活动日益增多。
合作研究为各方提供了共享资源和知识的机会,促进了科研水平的提升。
但是合作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语言和文化差异、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各方需要加强合作交流,建立可行的合作机制,进一步推动合作研究的发展。
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为了共同发展目标而进行的合作,其目的是促进教学研究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校企合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推广。
目前校企合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亟待解决。
本文将对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思考。
一、现状分析1. 校企合作的优势校企合作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源共享,学校和企业可以共享彼此的师资力量、研究设施和实践基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技术创新,学校的科研成果能够得到企业的实际应用,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三是人才培养,学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
尽管校企合作有很多优势,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合作品质不高,一些合作项目存在着规模小、内容单一等问题,缺乏长期持续性与深度;二是合作政策不明确,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缺乏规范化和制度化,容易出现权力不对等、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三是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校企合作更多地停留在实习实训的程度,缺乏深度合作与项目研究。
二、对策思考1. 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当出台更加明确的校企合作政策,支持校企合作项目的发展,并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鼓励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共享研发成果和实践资源。
2. 建立规范机制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应当建立规范化的机制,明确合作的目标、内容、期限、双方权责等,保障各方的合法利益。
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校企合作项目的跟踪和评估,确保合作效果的质量和有效性。
3. 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学校与企业可以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例如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建科技园区、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等,以更好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实际应用,增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当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以更好地支撑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和实施。
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它是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现状分析并提出对策思考。
现状分析。
一方面,我国校企合作的基础还不够稳固。
学校与企业在资源、观念以及机制上存在差异,合作的难度较大。
学校教学与科研资源的开放共享意识还不够强烈,企业对学校的信任度也有待提高。
企业的内部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与学校也存在不同,导致难以进行深度合作。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有待改进。
目前,大部分校企合作仍停留在简单的实习、就业等方面,缺乏真正的产学研结合。
学校和企业需要加强合作的全过程管理,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交流与沟通,形成有效的信息传递和协调机制,使合作更加顺畅。
对策思考。
加强校企沟通和合作。
学校应积极主动地与企业进行沟通,在合作方案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充分听取企业的需求和意见,并及时对合作进行调整和改进。
建立和完善校企交流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增强校企合作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加强校企合作的机制建设。
学校和企业应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或纳入长期计划,确保双方的合作能够持续进行。
学校应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企业意识,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好的师资支持。
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化和拓展。
学校与企业应加强对合作项目的规划和评估,从简单的实习就业扩展到技术研发、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等更高层次的合作形式。
鼓励学校与企业共同申报科研项目,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提供税收减免、项目资金支持等措施,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
政府需要加强对校企合作的监管和评估,提高合作的质量和效益。
要推动校企合作的发展,需要加强校企间的沟通和合作,改进合作模式,推动深化和拓展合作,同时政府还需加大支持力度。
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一、引言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是各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的变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而企业也需要更具专业性的人才来推动企业发展。
因此,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正变得越来越紧密,校企合作已成为大家熟知的一个发展趋势。
本文将分析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高校和企业提供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合作模式。
二、校企合作的现状1.合作形式1.1.校企共同建立实验室或技术中心这种方式需要企业提供专业技术和资金支持,而高校则提供学术研究资源和人才支持。
一些大型企业,如华为公司、阿里巴巴俱乐部等都已经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了合作,来共同研发新产品和解决业务难题。
1.2.校企联合开设课程和工作室高校和企业可以共同研发课程和开设学生工作室。
这种方式旨在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1.3.校企联合招聘和实习企业可以与高校合作,共同组织招聘活动和实习机会,来吸引和培养优秀的人才。
高校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向企业介绍学生,并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和培训服务。
2.合作成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了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其优势也在不断体现。
多项数据表明,校企合作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力,同时也可以增强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和学科建设水平。
3.存在的问题和局限虽然校企合作受到广泛支持和关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
如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互信度不高、无法及时分享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合作模式的单一等。
三、校企合作的未来1.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在新技术和新模式的推动下,校企合作的领域和形式将进一步拓展和丰富。
高校和企业可以结合数字化、智能化、互联网等技术,共同研发新产品和服务,打造全新的共赢模式。
2.深度融合和多元化合作随着合作模式和合作领域的不断深入,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也将变得更加多元化。
校企合作将深度融合,构建产教融合、学科融合、国际融合的综合合作网络,实现全方位的合作共赢。
高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高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校企合作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企业合作,高校可以将课堂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高校也可以借助企业资源支持科研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当前高校校企合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积极应对和解决。
一、现状问题1.合作层次不够深入目前,许多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往往停留在表面层次,合作内容大多是双方简单的技术交流或学生实习实训,缺乏深度的产学研结合。
这种浅层次的合作模式无法真正发挥高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不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2.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由于高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往往不符合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无法很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科技进步。
3.双方利益机制不完善在合作过程中,高校和企业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双方合作意愿不足。
企业可能因为没有得到合作中应有的回报而对合作失去兴趣,高校也可能因为得不到应有的支持而对合作感到失望。
4.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当前,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往往是一次性的活动或项目,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
这种非连续性的合作模式无法形成合力,难以促进双方的深度合作和资源共享。
二、对策建议1.建立深度合作机制高校与企业应当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充分挖掘双方合作的潜力和空间,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双方可以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加强需求对接,优化人才培养高校应当加强与企业的需求对接,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市场的就业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教育。
企业也应当积极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并支持高校开展实践教学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
3.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高校与企业应当建立起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双方在合作中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激发双方合作的积极性。
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双方的合作,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就业创业机会增加。
校企合作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着一些现状问题。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
1.合作深度不够。
目前大部分校企合作都停留在简单的实习、就业等方面,缺乏深入的合作。
学校更多的关注学生就业问题,企业更多的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双方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动机制。
2.合作资源不均衡。
一些高校在与企业合作方面资源丰富,而更多的中小院校则面临着资源匮乏的问题。
企业更愿意与名校合作,导致资源分配不均。
3.合作目标不一致。
学校希望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而企业更关注自身的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问题。
双方合作目标的不一致导致合作效果不佳。
接下来,对校企合作的对策思考。
1.建立长期持续的合作机制。
学校和企业应共同制定合作目标和规划,并建立起长期持续的合作机制。
通过定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合作效果。
2.加强师资力量培养。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以满足企业合作的需求。
同时,也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授课,加深双方的合作交流。
3.提高合作资源的配置效率。
高校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源,与企业建立更多合作项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中小院校的支持力度,促进资源的均衡配置。
4.实施拓展性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不仅仅局限于实习和就业,还可以通过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进行拓展。
双方可以共同研发项目,实施人才培训计划等,提高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5.加强合作成果的评估与奖励。
学校和企业可以建立起合作成果的评估体系,通过定期评估和奖励措施,激励双方更好地参与校企合作。
同时,也可以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展示合作成果,吸引更多企业参与。
总之,校企合作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就业创业提供更多机会。
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一、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校企合作指的是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共建或共享资源,共同推动学生实习、就业和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关系。
当前,校企合作已成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一种主要合作形式,且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校企合作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进行分析和对策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校企合作已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许多高校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加强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等。
企业也愿意与高校合作,共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国家相关政策大力支持校企合作,鼓励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深度合作,创新合作模式,实现互利共赢。
2. 存在的问题尽管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高校缺乏与企业合作的意愿和动力,未能将校企合作真正纳入到学院的战略规划中,导致合作项目多而散、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些企业在与高校合作时只顾眼前利益,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不够关注,局限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由于高校与企业间的文化、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也给校企合作带来了障碍。
一些高校和企业合作项目中缺乏监管,导致资源的浪费和项目的低效运行。
以上种种问题,都需要我们去分析、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对策思考1. 提升高校合作意愿和动力高校应当加强校企合作战略的制定,将校企合作纳入学院的整体发展规划中,将其作为学院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
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明确合作责任、权利和利益分配机制,提升校方的合作意愿和动力。
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校企合作意识和能力,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2.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企业应当树立正确的合作理念,加强社会责任意识,不仅关注自身利益,还需重视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
企业也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部门或团队,与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开展产学研合作、学生实习与就业指导等多种形式的合作。
3. 加强跨界交流与破冰合作高校与企业间的文化、管理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双方加强交流、破冰合作。
高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高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高校校企合作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高等教育和产业经济的结合点,高校校企合作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也是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目前高校校企合作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通过一系列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就高校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现状问题1. 高校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在现实中,一些高校校企合作项目大多缺乏长期规划和目标,导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一些高校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未能有效整合资源,导致校企合作项目的效益不高。
2. 校企融合程度不高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融合程度不高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校企合作往往只是单纯的技术转移或者资金支持。
而校企融合更应该是共同研发、共建实验室、联合培养学生等更深层次的合作。
3. 师生参与度不高在一些校企合作项目中,师生参与度不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一方面,师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未能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提升,企业也未能获得充分的人才支持。
4. 缺乏长效机制由于高校校企合作项目多为短期合作,缺乏长效机制,这导致了一些很好的校企合作项目难以持续发展。
短期的校企合作不利于双方的深度合作,更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5. 成果转化效率低尽管高校在科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些成果的转化效率却非常低。
由于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的自主创新意识不强,企业和社会对高校科研成果的利用和认可度也不高,导致了高校科技成果的“草根效应”。
二、对策建议1. 加强规划与管理高校校企合作项目应该更加重视规划和管理。
在项目立项阶段,要明确项目的长期目标,并严格按照计划推进。
加强项目的管理,规范项目流程,合理分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校企合作不应该只是局限在技术转移和资金支持上,而应该深入到科研共建、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等更加深层次的合作领域。
高校和企业应该寻找共同的利益点,加强双方之间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产学研结合。
国内外家校合作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家校合作的研究现状家校合作,这个话题听起来就像是在聊一场家庭聚会,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互通有无。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其实各有千秋,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在国外,像美国、英国这些地方,家校合作早就成了一个常态,学校和家庭之间就像老朋友一样,交流得热火朝天。
老师们不只是把知识传授给孩子们,还会主动邀请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
家长们也不甘示弱,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有时候甚至像是“义工”一样,帮忙组织各种活动,气氛轻松愉快。
再说说国内,这几年家校合作渐渐被大家重视起来,学校也开始意识到,光靠老师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常常看到,老师会给家长发通知,告诉他们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甚至会组织家长会,让大家坐下来一起聊聊。
可是,有些地方,家校合作还不是很顺畅,家长和老师之间沟通有时就像打麻将,总是有些错位。
家长希望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老师也希望能知道孩子在家里的表现,这样才能更好地合作嘛。
家长的心声,老师的苦恼,往往让人忍俊不禁。
家长就像是那只“催命符”,老师觉得有点压力山大。
毕竟,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可高了,有的甚至要求老师帮忙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真的是各显神通。
不过,也有不少老师积极想办法,利用一些小技巧,让家长们也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比如利用微信群、QQ群等现代科技工具。
这样一来,大家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沟通起来就像喝茶聊天一样轻松。
说到这,家校合作的好处可真不少,尤其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支持往往能让孩子在学习上如虎添翼。
想象一下,一个孩子在学校遇到难题,老师把信息反馈给家长,家长在家里耐心辅导,结果孩子就像打了鸡血一样,进步飞快,谁不乐意看到这样的场景呢?家校合作还能够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让他们在与家人和老师的互动中,慢慢变得成熟稳重。
就像是打磨宝石,越磨越光亮。
不过,家校合作也不是说说而已,要落实起来可不容易。
家长忙得像个陀螺,根本没时间参加学校的活动,老师那边也忙得不可开交,真是各忙各的,沟通就成了空谈。
大学校企合作现状与前景
大学校企合作现状与前景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才需求的增加,大学校企合作模式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
在这个背景下,不少高校和企业开始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那么,大学校企合作的现状和未来展望如何呢?一、现状分析从整体来看,我国大学校企合作的现状逐渐趋向良好。
首先,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来支持大学校企合作。
例如,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高等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合创新的若干意见》等。
这些政策有利于推进大学校企合作的开展。
其次,大学校企合作的层次和深度也在不断提升。
传统的校企合作主要针对科技合作,但现在已经拓展到了很多领域,如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
这些合作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有的企业与高校合作研发新产品,有的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研发人才,还有一些高校开设校外实习基地等,这些都是推动大学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
此外,一些高校还可以通过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授,以拓宽教学视野,提升专业能力。
这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合作方式对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大学校企合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难点。
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高校和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差异大,难以协调双方的合作。
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注重理论研究,而企业更注重实际应用。
因此,如何有效地协调和整合双方的理念与文化,是大学校企合作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难点。
此外,大学校企合作需要双方在工作流程、知识产权等方面建立规则和制度,并加强监管,才能达到共赢的效果。
二、未来展望虽然大学校企合作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我国不断推进“双一流”建设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大学校企合作前景仍然非常广阔。
未来大学校企合作应该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首先,应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更多扶持大学校企合作的政策,比如优化税收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以推动合作关系更加密切。
其次,应进一步推进多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
国内外校企合作研究现状
国内外校企合作研究现状摘要:国内外目前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强调其理论价值与意义,而较少应用于实践,且对于其创新性教学方式的研究不足,尚未形成一套科学的、紧密结合实际的毕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评价方法,因此亟需从毕业实践的质量标准,组织管理系统,校企合作平台,评价指标及成果运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研究。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产教融合1国外研究现状分析在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学校企业合作与产学结合的教育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国外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重视发挥企业与社会的积极性。
德国实践教学的特色概括为“企业主导,注重实践过程管理型”,德国应用型高校的毕业论文在人才培养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选题来自企业,采用校企联合指导,以应用为本[1]。
法国工程人才培养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企业的全程参与,企业或者行业协会根据实际需要量身定做培养计划及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安排学生参与专业技术性极强的实习环节[1]。
英国则鼓励学生在完成前两年的学习后到企业实习一年,完成实习后可获得英国政府颁发的工业实习证书,这将有助于学生今后获得注册工程师资格[2]。
美国现在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工程教育体系,既有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工程教育大学,又有应用性工程教育大学,其高等工程学校重视与企业的合作,校企合作方式众多,如科研合作、人员交流、成立联合研究中心等,尤为注重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而且美国大多数工程院校设有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会根据工业发展的需要对学校工程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3]。
综合分析,欧美等发达国家主要是通过产教融合来实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强调学校与企业的联合,注重实践。
学生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中,接触工程中实际问题,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国内研究现状分析毕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两门独立的教学课程。
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毕业实践教学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常见的三种教学模式[4]:一是,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既定模式开展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校企融合共建的国内外现状
校企融合共建的国内外现状一、国内校企融合共建的现状1. 政策引导下的校企合作•国家政策对校企融合共建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引导,鼓励高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发展。
•一系列政策出台,推动校企合作的进程,如《关于促进高等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合共育一流专业人才的指导意见》等。
2. 校企融合共建的合作模式•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共建研发中心、科技园区等形式展开合作。
•一些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在校内设立企业实践基地,提供实践机会和岗位培训。
3. 校企合作的成果与效益•校企合作可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
•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利用高校的研发力量进行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发展。
二、国外校企融合共建的现状1. 发达国家的校企合作经验•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等,对于校企合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成熟的合作模式和机制。
•校企合作贯穿了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从课程设置到实习就业都与企业合作密切相关。
2. 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在国外,校企合作的模式不仅限于传统的研发中心和实践基地,还涉及到科技孵化器、创业加速器等创新形式。
•一些知名企业与高校合作设立创新中心,通过共同研究与探索,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3. 校企合作的效果与成果•国外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表明,有效的校企合作可以为企业提供有竞争力的人才和前沿科技成果。
•同时,校企合作也为高校提供了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创新。
三、校企融合共建的面临问题与挑战1. 利益分配的问题•在校企合作中,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利益,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利益分配的不公会影响到合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需要建立健全的合作机制和规则,确保各方在合作中能够获得合理的回报。
2. 职业教育和实践机会的不足•高等教育中职业教育的比重相对较低,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需要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职业教育资源。
3. 文化差异和合作难题•在国际校企合作中,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与高校之间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可能会造成合作的难题。
校企融合共建的国内外现状
校企融合共建的国内外现状一、校企融合共建的概念和意义校企融合共建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技研发、人才培养、技术转移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目标。
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高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质量,也有利于企业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国内校企融合共建的现状1.政策支持逐步完善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校企融合共建。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高校应当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支持高校与企业开展联合研究等活动。
2.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不断扩大各地政府投资越来越多的资金用于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
通过与企业联手,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多样化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也不断丰富和多样化。
例如,双创示范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科技园区等,都是高校与企业共建的典型代表。
4.校企融合共建成效逐渐显现在一些地区和行业,校企融合共建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例如,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大学与紫金矿业集团联手打造了紫金大学城,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金属材料、新能源等为主的科技创新集群。
三、国外校企融合共建的现状1.美国:校企融合历史悠久美国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最具创新力的国家之一,其中大学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美国许多知名企业如微软、苹果等都是由大学教授或毕业生创立的。
同时,美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高校与企业之间开展科技合作。
2.德国:产学研联盟促进创新德国政府提倡产学研联盟,鼓励企业与高校之间开展合作,促进科技创新。
德国的许多企业都与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例如宝马、西门子等。
3.日本:校企融合成效显著日本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在日本,一些大型企业如丰田、索尼等都与高校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共同开展科技研究和人才培养。
四、国内外校企融合共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在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导致一些高校和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困难。
校企合作调研报告
校企合作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的一种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合作开展教学、科研、实践等活动,以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
通过对多所高校和企业进行调研,我们发现校企合作在各地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开展。
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包括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科研项目的合作、人才培养计划的开展等。
这些合作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和科研支持。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然而,校企合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项目缺乏长期规划和持续性,导致合作效果不够明显。
其次,一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不够顺畅,导致合作项目的实施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阻碍。
最后,一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和多样化,限制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三、推动校企合作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推动校企合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明确合作的目标和方向,确保合作项目的长期性和持续性。
其次,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沟通和协调,建立健全的合作机制,提高合作项目的实施效率和效果。
最后,学校和企业应该积极探索多种合作模式,注重创新和实践,拓展合作的领域和深度,为校企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四、结语。
校企合作是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校企合作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希望通过本次调研报告,能够为各地区推动校企合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国内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综述
国内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综述国内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综述引言家校合作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涉及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在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家校合作,探索如何加强家校关系,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
本文将综述国内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研究情况,探讨其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一、国内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现状家校合作研究在中国教育领域开始兴起的时间相对较晚,大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家校合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国内的家校合作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
家校合作研究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家长参与、家庭教育、家庭背景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等。
研究者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家庭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提升家庭对学生学习的支持。
此外,一些研究还关注了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文化背景等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
国内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的实践案例较多。
研究者通过实施亲子教育项目、家庭访谈、家庭参与学校活动等方式,在实践中探索了家校合作的有效方式。
这些实践案例丰富了家校合作的内容和形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然而,国内的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研究方法相对单一,多采用问卷调查等定性研究方法,缺乏长期追踪调查和实证研究。
其次,缺乏关于家校合作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最后,家长参与度不高,家庭教育中心设立不足等问题也制约了家校合作的发展。
二、国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现状相比国内,国外早期就开始了家校合作研究。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
国外的研究重点在于探索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与互动,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家庭学习支持。
研究者还探讨了学校与家庭合作对学生社会情感发展的积极影响。
国外的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化,多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既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研究。
此外,一些国外研究注重解释家庭背景与学生学习成就之间的关系,探讨影响因素和机制。
国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的实践案例颇多且成果显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339
□能源环境与节能
2014年第14期
当前国内外校企合作研究现状综述
杨 瑜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 410004)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国内外校企合作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外职业教育校企长效合作的经验,为我国实施校企长效合作提供思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研究现状
2012年11月17日,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教育部提出职业教
育将重点推进“深度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的八项工作之一,“推
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深度融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校
企合作被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成为发展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战略
选择。
因此回顾国内外校企合作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有利于我们在范
围和深度上寻找差距,为探索出适合企业和高校良性互动的校企长效合
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一、国外研究现状
创新理论是国外校企合作理论的起源。
最早是熊彼得(1912)在其
《经济发展理论》提出创新的概念;之后罗斯伯格等学者于20世纪80
年代初提出创新过程的三个特点:动态化、集合化和综合化;这些观点
把大学、研究机构纳入创新的主体范畴,与企业共同成为创新的主体,
进一步奠定了校企合作创新的理论基础。
接下来的研究更广泛,涉及到
校企合作创新的激励与障碍因素、校企合作的宏微观层面、种类、动力
机制,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英国弗里曼教授(1987)在《技术和经济运行:来自日本的经验》
中提出校企合作是一种国家行为,并形成了“国家创新系统”概念中的
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的“三重螺旋(体)”,明确了政府在校企合
作中的重要作用。
埃茨科威兹和雷德斯多夫认为“大学和产业的触角己
开始伸向了先前属于对方的领域”。
奈斯比特也说“当今,大学越来越
更像是企业,而公司也越来越像是大学”,这些都为更深入地研究企业
和高校间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微观层面上,吉本斯(1994)提出了知识生产方式的传统模型和现
代模型。
达尔齐(1994)的调查报告中显示82%的学者希望增加与产业
界的联系,而产业界希望与学术界合作的只有52%,产生这种差别的
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来自政府对大学进入技术创新过程下游的压力。
加勒特(1996)等从宏观的角度对产学研合作创新进行了研究,剖析不同制度环境下产学研合作的特征。
吕思安(1996)研究表明,企业为技术人员把时间用在合作研究的执行方面制订相应的激励措施,提供所需资源时,企业高校间的技术转移才会成功。
在实践层面,主要发达国家也成功形成了适合本国的行之有效的不同特色的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尤以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攻读交替”、日本的“产学合作”、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美国的“CBE”模式、俄罗斯的“学院—基地企业制度”模式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等硕果累累,为世人所称道。
这些都是我们今天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校企合作模式时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国内研究现状 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提出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地方之间开展校企联合办学以来,校企合作逐渐成为高校改革实践中一种新的办学模式。
199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在上海成立。
1992年,国家经贸委、原国家教委、中科院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
2004年教育部在教高[2004]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
2006年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的宏伟蓝图。
正是在以上宏观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学术界对校企合作的探索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了。
自2006年起,研究视角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新制度经济学、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合作机理、演化博弈等方面上升到了国家创新系统方面。
祖廷勋等从新制度经济学层面对校企合作的动力因素和合作模式进行分析;丁厚德等研究了国家创新系统理论,融国家目标和国家战略于校企合作中,确立我国校企合作的重要地位。
吴晓研(2007)从高校与企业的知识需求与合作的价值分析出发,对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及合作机制进行了探讨;白庆华等分析现有国家和地方法律及政策在促进产学研合作方面遇到的瓶颈,以提出解决思路支持产学研合作的规范和可持续发展;李江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产学研结合长效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蒋丹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李光红运用演化博弈基本理论和模型对校企间合作创新问题进行研究。
朱桂龙,李奎艳(2008)重点分析了几种大学—企业合作绩效影响因素评价模型;景临英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校企合作博弈;谢科范论证了产学研结合的四种现代模式;任素宏构建了合作创新中知识产权风险影响因素体系,并运用该体系对企业间合作创新中技术秘密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顾佳峰以北京大学为例研究如何从交易成本节省的角度来管理校企合作,进而构建有效的管理机制。
王崇伟(2009)归纳出三种校企合作的模式:校办企业模式、行业办学模式、合作办学模式;陈文宾等将校企合作模式分为:专家咨询模式、资源共享模式和订单培养模式三种;钟利红、邓之宏分别从高校和企业两个方面研究校企合作的动因。
2010年,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强调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着眼点与着力点。
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环节,邓之宏等研究的三重螺旋模型认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在社会创新系统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对国内外研究的述评 (一)国外职业教育校企长效合作的经验 1.政府政策强效推动,合作教育有法可依。
从主要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发展历程来看,各国政府非常重视通过立法和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引导校企合作。
德国政府先后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企业宪法》、《工业法》等一系列法规来明确校企合作双方的义务、责任和权利,推动双元制教育的发展。
美国政府在颁布《职业教育法》后,克林顿总统又于1994年签署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和《学校——工作多途径法案》,把校企合作作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根本原则。
2.企业利益得到保障,全程参与职业教育。
发达国家实施校企合作过程中非常重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如德国职业教育对毕业生的能力
要求由行业协会统一制定。
德国通过行业协会资格审核的企业在承担职业教育任务的同时,既可以节省劳动力开支、降低新员工培训的各项成本,还可以获得国家经费补助、职教费用计入生产成本、减税等直接利
益。
3.确立完备的职业考核和评价体系,职业教育人才受社会青睐。
德国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学生的技能很放心,因其“双元制”教育拥有严格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学生毕业时既要有学校毕业证,还要有企业的培训合格证和行业协会考试委员会组织的全国考试合格证,持证方能上岗。
法国教育部的文凭委员会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方向,其大部分成员来自企业界。
社会大众、企业并不认为职业教育相对普通高等教育水平要
差,相反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以其适当的理论储备和实用的动手能力备受企业青睐。
(二)国内外比较研究的几点启示 比较国内外校企合作的研究现状,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校企长效合作的经验,对于我国实施校企长效合作有以下几点启示:首先要完善政策法规,进一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发挥政府行政功能和行业主导作用,有针对性的约束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全过程;其次要更新观念,职业院校应以利益共享为出发点,驱动企业、政府参与职业教育运行;最后要完善校企合作体系,加强监督机制和制度保障。
国外的校企合作研究是根据其国情或当地的情形来实施的,我们不
能采取完全的“拿来主义”的态度,而应该根据我国的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水平等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体制的校企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吴树山等.试论我校企合作的发展态势及其对策[J].科学进步与对策,1997(6).
[2]刘登梅.几种国外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给我们的启示[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1(5). [3]刘力.产学研合作的历史考察及本质探讨[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4]赵久香.校企合作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概述[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1(6).
当前国内外校企合作研究现状综述
作者:杨瑜
作者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 410004
刊名:
科技研究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年,卷(期):2014(1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kejyj20141431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