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_家国同构_与美国_个人主义_的社会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
百家论坛
云南科技管理
2013年第3期
收稿日期:2013-03-27
0 概述
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在家国同构的格局下,家是小国,国是大家,这一概念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成的。而“个人主义”在西方文化中特别是在美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来自欧洲人对法国大革命及其所谓根源——启蒙运动思想的普遍反映。这一术语在19世纪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发展成为一种个人主义思想体系及理论,也是西方的一种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其主要内容是强调人是价值的主题,相信每个人都具有价值,高度重视个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自我发展,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这两种思想分别在中国和美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中国“家国同构”的形成和发展
“家国同构”是基于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建立在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包括两点历史因素:(1)基于政治、经济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国古代社会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及包括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封闭的政治系统和与此相适应的单一的社会形态,正是这种简单的社会结构凸显了家庭的社会地位及其重要性。而中国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家国同构”的概念得到了延伸和发展。现代社会复杂而多元,如经济组织、政治组织、社团组织以及各种协会,这些既是沟通家与国的桥梁和纽带,又使得现代社会整合方式和渠道多元化。家与国的近距离接触为“家国同构”关系的
出现准备了物质条件。(2)基于文化心理结构。众所周知,中国不曾经历过西方的宗教闻名,苦难的人们寻不到聊以慰藉的精神家园。与西方相比,宗教的救世作用是有限的,世俗的心灵始终关注着现实人生和现实社会,因此人们把摆脱困难的希望寄托在“明君”身上,而将完善的政治和理想的社会寄托于“圣人”,所谓“圣人出,黄河清”。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和孟子也深入宣传了“家国同构”的思想。
另外,“家国同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内涵。首先“血缘”是这一概念的基本依托点。血缘在中国社会政治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这表现在古代的宗法制盛久不衰和血亲集团的统治朝朝代代因循不败。同时家庭也是建立在血缘纽带基础上的“亲亲”组织,可见血缘是家国同构关系的基本依托点。其次,中国传统的忠孝是“家国同构”在伦理层面的结合。在中国古代就有诸如“古之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这些都是“家国同构”的具体表现。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很大程度上奉行着“家国同构”的国家治理原则,以“国家一体”的政治理念号召和动员全国民众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奋斗。这种治理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将婚姻家庭作为新中国的组成部分;二是以相同的原则建设国家和家庭;三是强调国家和家庭的共同体性质和唇齿相依的关系。
2 美国“个人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个人主义”是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念,但需要强调的是美国人所说的个人主义与汉语里的个人主义是不
中国传统的“家国同构”与美国“个人主义”的社会功能
安强梅,陈亚洲,和芝兰
(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
摘 要:中国的“家国同构”与美国的“个人主义”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家国同构”起源于中国封建社会,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性,发展到现代国家则是家族的延伸,现代社会家与国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而美国“个人主义”有它不同于汉语意思的特别内涵,中国现代和谐社会的发展可以在“家国同构”的基础上借鉴美国“个人主义”的优势,将两者结合。关键词:家国同构;个人主义;文化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168(2013)03-0064-02
云南科技管理
2013年第3期
百家论坛
同的。《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这样定义的: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是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不受外来约束的个人或自我,……个人主义的价值体系可以表述为3种主张:一切均以人为中心,即一切价值都是由人体验着的(但不一定是由人创造的);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一切个人在某种意义上说其在道义上市平等的。美国的“个人主义”除了上述内容以外还包含着“等价交换”的资产阶级信条,即“我信我的个人主义,但也尊重你的个人主义”。美国学者萨姆瓦(1986)认为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包括“自主动机、资助抉择、自力更生、尊重他人、个性自由、尊重隐私”等。美国“个人主义”的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1)追求自由、幸福与独立的早期个人主义。17世纪初英王詹姆斯一世独尊英国国教,不允许其它教派的存在,凡是不信仰国教的人都被视为异教徒,这些追求精神自由的清教徒成为美国人民的精神先驱。美国建国之初,经济中心主要是在东部,美国西部有广袤的待垦地——所谓的“自由土地”。美国移民到西部,为的是“独立、土地和自由”,西部的艰苦生活和创造性劳动锻铸了美国人的勤劳勇敢、不断进取的性格。西进运动和边疆生活使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得到了发展,因此“个人主义”就是开拓精神的同义词。(2)从个体个人主义向集体个人主义的发展。19世纪末,垄断逐渐形成,政治和经济陷入了不正当竞争。在工业化后期,罗斯福政府开始干预经济,他采用集体合作的方式,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每个人创造均等的权利和机会。美国哲学家杜威把这种新形势下的个人主义称为“新型个人主义”,历史学家坎曼则称为“集体个人主义”。由此可见,集体主义同个人主义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个人通过集体合作力量达到个人无法达到的目的,每个人为自己目标奋斗的实质并未改变,只是从以前的单干变成合作,但合作的目的还是为了实现个人利益。(3)从失控的个人主义到克己的个人主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社会风气悄悄发生变化,克己、节制与平实之风兴起。1990年美国《幸福》杂志写到:“80年代的琼筵刚刚将尽,浮华挥霍的风气不时兴了,代之而起的是克俭精神,而秉公助人则已成为当今流行的乐事。”
3 结语
那么,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中有哪些内容值得我们借鉴呢?首先,追求成功和幸福的价值观。在美国人的道德价值观里,核心是人的尊严,基本内容是人的生存权、人的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他们寻求自我,最大目标是追求物质财富,以达到走向世界的目的。他们渴望提高物质生活,它所产生的力量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其次,开拓进取、自力更生的价值观。美国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眼睛总是盯着前方,他们富有活力、充满朝气,这与其进取精神是密切相连的,它是“美国现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是美国经济取得世无匹敌的成就的力量源泉”。再次,竞争的价值观念。“美国人相信竞争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作用,它向每个人挑战,迫使每个人尽可能地创造财富”。竞争观念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最后,勤奋、节俭的价值观。新教理论强调“教徒必须通过世俗的努力,如勤奋工作、克俭生活和节制欲望等,才能赢得上帝的信任并进而获取上帝的恩惠”。来自欧洲的早期移民深受新教教义的影响,他们把努力工作视为与上帝沟通的有效途径,因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兢兢业业地工作,诚实简朴地生活,这种世俗奋斗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进而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现代社会中,家与国在现代历史条件下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细胞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两者水乳交融,实现双向互动的良性循环,既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动力。比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在封建社会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的志士仁人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而且在今天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美国个人主义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反思个人主义阶段,其在美国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大作用,为遭到长期压迫的人类思想提供了呼吸的空间和活动的范围,使人类思想恢复了自豪和胆略。因此,“家国同构”与“个人主义”并不矛盾,中国可以在“家国同构”的传统意识形态中借鉴美国“个人主义”的优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以人为本,促进当代中国国家与百姓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平,论孔子的家国同构观念,《晋中学院学报》,
2010.10.(Vol. 27).
[2]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 北京:东方出版
社,1987.
[3] 朱平,美国个人主义析论,《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1999.1.
[4] 李庆余,周桂银,美国现代化道路[M],北京:人民出
版社,1994.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