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满分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浙江中考模拟)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写作。
温州图书馆用隆重的开馆仪式庆祝百年华诞;张大春用新书见面会的仪式赋予阅读新的意义。
节日里,我们会用“仪式”传承文化,比如元宵猜灯谜,中秋吃月饼等:日常中,我们也会用“仪式”表达感情,如周一升国旗,生日送贺卡等。
村上春树认为仪式感是对生活的重视,是把一件单调的事变得不一样;但也有人认为生活不需要仪式感,最终有意义的还是我们自己心中的那个美好。
请以“仪式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你可以叙述“仪式感”的经历,可以是某个节日的仪式感,也可以是某个时刻的仪式感;还可以针对“仪式感”的有关现象展开论述,例如:仪式感是否必要,仪式感是否有度……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给仪式一点空间
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的清明仍在眼前:长辈们恭谨地洒下纸钱,淋上黄酒,将甘蔗整齐码在坟头,孩子们在烛光前虔诚地叙述思念……
“繁琐”的仪式,我们一步也不肯落下,那牵引出来丝丝缕缕情意与悠悠中华文化,令人动容。快节奏的生活,我们该慢下来守护仪式,守护一种习惯,守护背后深情与文化,守护一种认真生活的态度。
“爆竹声声一岁除”,年初一,各家各户总要点上红火的鞭炮,并且进行祭祖仪式,这种仪式随着历史长河流传至今,成为一种习惯,不易改变。仪式成为习惯后不易改变,也不必大费周章去改变。复旦大学教授严复锋说:“习惯的意义在于维持生活的安稳感。”仪式流传千年,已经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若强行改变,会给人多大的不适感?人生活不安稳,社会又如何安定?所以,应该给仪式一点空间,维持生活的常态,而不轻易改变。
不改变仪式,亦在于对它背后的人情与中华文化的珍视;这些情,这些文化,纵世事百变,依旧动人。广东婚礼仪式中有一环节是新娘梳头。“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母亲在待嫁女儿身旁一下下梳着,这古朴的仪式中,蕴含了多少美好祝愿与不舍。这正是仪式的意义所在,无论是清明祭祖还是春节仪式,都源于人与人之间温热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除此以外,还是一份对中华文化的守护。在婚礼上,按仪式,新娘都要给老爷、婆婆递上“媳妇茶”,这是中华孝道的体现。而在希腊,婚礼仪式上他们会跳圆圈舞,这与希腊的热情一脉相承。中华文明蕴藏在种种仪式中,也正是这些仪式,让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
而仪式,也是现代人表达感情,给每一天制造不同的惊喜感觉的手段,是一种乐活的生活态度。和郑重写下一行字相似,收藏家在接收心仪收藏品前总要进行净身仪式,这净身里,道尽了多少欢喜与爱惜。没错,生活节奏是很快,但我们不能一味的快,应该偶尔慢慢下来,在小小仪式之间,觅到丝丝缕缕的快乐,从一种愉悦的状态出发,重新上路,怎知不会更快?
给仪式留一点空间吧。仪式既成习惯不易改变,不如留下,收获心安;仪式背后的深情也不会因落伍沦落到抛弃地步;仪式带来的乐活态度也足以让我们在快节奏中收获喜悦。如此,为何要改?
愿你我在仪式之间,收获幸福与温情。
【解析】
【详解】
话题作文“仪式感”。写作对象集中,关键词为“仪式”,此为题目的限制性,考生必须要紧紧围绕“仪式”这个核心范围进行写作,否则视为离题或者偏离题意。在明确的写作范围的基础上,材料又提供了两个由“仪式”而引发的观点,即“仪式感是对生活的重视,是把一件单调的事变得不一样;但也有人认为生活不需要仪式感,最终有意义的还是我们自己心中的那个美好”,体现了题目的开放性,两个个观点为相反关系,两个观点可引发考生对“仪式”的不同角度的思考,从而拓宽考生对日常生活中各种“仪式”的思考,能区分不同层次考生的思维水平及写作水平。总之要么写“仪式”重要,要么写去除不必要的“仪式”。如写后者,即可从以下角度论述道理或叙述事件:仪式是因应生活而产生的,跟不上时代步伐就理应改变;生活节奏这么快,时间这么紧张,仪式应该除去,要把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里去;生活不需要仪式感,最终有意义的还是我们自己心中的那个美好。
【点睛】
话题作文写作注意事项。一要全面,审清命题的所有信息要素。新话题作文文题的表述一般由导语、材料和要求三部分构成。对这三部分用语要全面关注。尤其是“要求”用语,其内容往往涉及角度、拟题、文体、字数、提示、警示等,大都是刚性要求,不可逾越。二要深入,审清话题概念的内涵、外延甚至一些隐含信息。三要分析,审清材料的内容、含意以及不同的角度。四要推求,审出话题背后的“命题意图”,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写作策略和方案。中考其实是一种社会行为,既要教育考生,又要引导舆论,自然应有积极的命意。话题或文题只是一个“窗口”,它要引导考生张望社会、世界和人生。因此我们应以正确的思维方式联系社会热点,推求命题意图。
(2019·河南中考模拟)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_________抵万金(诚信、团结、正义、公平、孝义等)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诗歌除外),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④不少于6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印度晢学大师奧修说:“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一味的比较最容易动摇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初衷。而比较的结果,使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总之是流于平庸。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
也有人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明确自己的优劣高低,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比较”引起了你什么样的联想或思考?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答案】诚信抵万金
诚信,是不取他人院外之梨的我心有主.
诚信,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君子胸怀.
诚信,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坦荡风度.
诚信似山,沉稳肃寂;诚信似河,执着向前;诚信似光,照亮人心.因为诚信,时间创造了太多太多的美;因为诚信,一个个英雄展露风采;因为诚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