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督辨治颈椎病45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督辨治颈椎病45例

【关键词】颈椎病

【摘要】目的观察从督辨治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将80例颈椎病颈型、神经根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5例从督脉辨治,对照组35例按传统辨证方法辨治。结果 3个疗程内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总有效77.1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说明从督辨治神经根型、颈型颈椎病能显著提高疗效。

【关键词】颈椎病;督脉;中医药疗法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段脊柱慢性退行性疾病,传统的中医治疗主要是从寒、湿、痰、气、血、肝肾等方面辨证施治。笔者依其病位、特征从督辨治该病颈型、神经根型45例,并进行了对照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与分型标准根据《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指导原则》[1]的诊断与分型标准进行诊断与分型。

1.1.1 诊断标准(1)多见于中老年人,青壮年人若有损伤史、

劳损史、颈部畸形或其他诱因等亦可发病。(2)多数为慢性发病,若有颈部创伤史或劳损史,也可急性发作,病程较长,时轻时重,可反复发作。(3)X线片显示颈椎曲度改变,不稳或骨赘形成,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椎管矢状径狭窄。(4)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1.1.2 分型标准颈型: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神经根型:具有较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麻木、疼痛),其范围与颈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1.1.3 辨证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颈椎病中医证候分类标准[2]进行辨证,分为寒湿证和瘀滞证。寒湿证: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遇寒淋雨加重;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寒肢冷,舌淡红,苔白,脉弦紧。瘀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1.1.4 主要症状分级标准根据《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症状分级标准,分为轻、中、重三级分别记2分、4分、6分,无症状或症状消失记0分,见表1。表1 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

1.2 一般资料共观察80例,年龄40~68岁,均为慢性发病,病程1~5年,其中观察组45例,对照组35例,治疗前两组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表3 表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表3 两组病情比较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按参考文献[3~5]中有关方药加减治疗。寒湿证用加味龙虎散合葛芍艽仙四虫散加减,药用:葛根、白芍、苍术、全蝎、川乌、鳖甲、牛膝、附子、秦艽、蜈蚣、穿山甲、川芎、桂枝、地龙、威灵仙、甘草。瘀滞证用身痛逐瘀汤合葛芍艽仙四虫散加减,药用:秦艽、川乌、川芎、红花、桃仁、没药、香附、葛根、白芍、全蝎、穿山甲、鳖甲、蜈蚣、地龙、木瓜、牛膝、土鳖、威灵仙、僵蚕、甘草。

1.3.2 对照组按《中医筋伤学》[6]有关方药加减。寒湿证用桂枝附子汤加减,瘀滞证用活血止痛汤。两组中药治疗均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药渣外敷颈部。

1.3.3 疗程均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评定疗效。

1.4 疗效

1.4.1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标准[1]拟定。采用疗效指数评定,疗效指数(R)=[(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临床痊愈:R ≥95%,活动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工作;显效:70%≤R <95%,活动明显好转;有效:30%≤R<70%,活动好转;无效:R<30%。临床痊愈+显效+有效计为总有效。 1.4.2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从督辨治颈椎病有较好疗效。见表4。表4 两组疗效比较

2 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病变,引起颈椎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是颈部的损伤和颈椎的退行性变两个方面。颈椎间盘、椎体、椎间小关节等的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颈椎间盘退变变扁并向周围膨出,椎体周围的韧带及关节囊变得松弛,使脊柱不稳定,活动度增大,刺激周围的骨膜和韧带,导致椎体缘及小关节部形成骨刺。骨刺可引起周围膨出的椎间盘以及韧带、关节囊的充血、肿胀、纤维化等,共同形成混合性突出物,向后外侧的突出可使椎间孔变窄,造成颈的挤压,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症状。因急性损伤引起的颈椎病较少见,因慢性劳损引起颈椎病者为多见,如长期低头工作,可使颈部经常处于一种强制性体位,引起颈部肌肉、韧带、筋膜与关节等的劳损。平时姿势不良、枕头和睡姿不当亦可造成颈部劳损。颈部软组织的劳损可使颈椎的生理曲度改变,使颈椎间盘的退变过程加速,促进小关节的增生,从而造成压迫而发病。此外,

先天性颈椎管狭窄、六淫之邪的侵袭、毒邪的感染等都可促进颈椎病的发展。

古代中医文献无颈椎病名,但与其相关的论述散见于“痹证”、“头痛”、“眩晕”、“项强”、“项筋急”、“项肩痛”、“骨痹”之中。《张氏医通》云“肾气不循故逆,气逆挟脊而上,致肩背痛……或观书对奕久坐致脊背病”,提出了类似颈椎病的形成原因。传统中医认为肝肾不足、颈脊筋骨痿软是本病发生的内因,颈部外伤、劳损及外感风寒湿邪等是引起本病的外因。因此,治疗上常从肝肾、气血、风寒湿邪等方面进行辨证施治,并一直沿袭至今。

依据其发病原因、临床特征,笔者认为本病病位在颈部,属颈督病变。《灵枢・本输》云“颈中央之脉,督脉也”。《灵枢・营气》曰“足厥阴……上循喉咙,入顽桑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颜,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素问・骨空论》论述督脉循行分布时指出:督脉在下者,于女子“入系迁孔,其孔溺孔之端也。络循阴器,合纂间,绕纂后,别绕臂,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贯脊属肾”;于男子“循茎下至纂,与女子等”。其分支“别出下项,循肩抵腰中,入循膂络肾”,“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灵枢・经脉》指出其络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