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
支原体标准值
![支原体标准值](https://img.taocdn.com/s3/m/0cac24c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5.png)
支原体标准值支原体是一种细菌,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包括肺炎、支气管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
支原体感染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因此对支原体的检测和诊断非常重要。
而了解支原体的标准值对于诊断和治疗支原体感染同样至关重要。
支原体的标准值是指在健康人群中,支原体的检测结果应该在一个正常范围内。
一般来说,支原体的标准值是通过血清学检测或者分子生物学方法来确定的。
血清学检测可以检测人体内的抗体水平,而分子生物学方法则可以直接检测支原体的DNA或RNA。
对于血清学检测,支原体的标准值一般是指IgM和IgG抗体的水平。
IgM抗体是早期感染的指标,如果血清中的IgM抗体水平升高,可能意味着最近感染了支原体。
而IgG抗体是晚期感染的指标,如果血清中的IgG抗体水平升高,可能意味着曾经感染过支原体。
通过对血清中IgM和IgG抗体水平的检测,可以确定支原体感染的早晚程度。
对于分子生物学方法,支原体的标准值一般是指PCR检测结果。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可以扩增DNA或RNA片段的技术,通过对样本中的支原体DNA或RNA进行PCR检测,可以确定支原体是否存在以及数量的多少。
一般来说,PCR检测结果阳性即表示支原体感染,而阴性则表示未感染。
除了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确定支原体的标准值。
例如,支原体抗原快速检测、细胞培养等方法都可以用来确定支原体感染的标准值。
总的来说,了解支原体的标准值对于诊断和治疗支原体感染非常重要。
通过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多种手段,可以确定支原体感染的早晚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同时,及时发现和治疗支原体感染,可以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对患者的康复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医生和患者都应该重视支原体的标准值,及时进行检测和诊断,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支原体感染可以彻底治愈吗
![支原体感染可以彻底治愈吗](https://img.taocdn.com/s3/m/7ebe88bd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3.png)
支原体感染可以彻底治愈吗在日常生活中,当听到“支原体感染”这个词时,很多人可能会感到担忧和困惑:支原体感染到底是怎么回事?能不能彻底治好呢?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一聊这个话题。
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支原体。
支原体是一类比细菌小、比病毒大的微生物。
它们没有细胞壁,结构相对简单。
支原体可以感染人体的多个部位,比如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
那么,支原体感染是怎么发生的呢?这通常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有关。
比如,当我们的免疫力下降时,就容易给支原体可乘之机。
另外,不注意个人卫生、接触了感染源等,也可能导致支原体入侵。
接下来,重点说说大家关心的问题——支原体感染能彻底治愈吗?答案是:大多数情况下,支原体感染是可以彻底治愈的。
对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医生通常会根据感染的部位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制定方案。
如果是呼吸道支原体感染,常见的症状可能包括咳嗽、发热、乏力等。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类药物,比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等。
只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通常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直至完全康复。
再说说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
这可能会引起尿道炎、宫颈炎等疾病,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白带异常等症状。
治疗方法同样以抗生素为主,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不洁性生活。
不过,要想彻底治愈支原体感染,仅仅依靠药物治疗还不够,患者自身的配合也非常重要。
比如,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对抗支原体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和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养分。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治疗一定要规范、彻底。
有些患者在症状稍微减轻后,就自行停药,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支原体没有被完全清除,从而引起病情的反复,甚至产生耐药性,给后续的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
另外,在治疗结束后,还需要进行复查,以确认支原体是否已经被完全清除。
支原体知识点总结
![支原体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906e655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0.png)
支原体知识点总结一、支原体基本知识支原体是一类细胞内寄生的细菌样微生物,属于支原体目(Chlamydiales),支原体科(Chlamydiaceae),支原体属(Chlamydia)。
根据其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特征,支原体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类支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猫-狗支原体(Chlamydia felis,Chlamydia canis),以及鹦鹉支原体(Chlamydia psittaci)等。
支原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0.2-1.5微米。
它缺乏细胞壁和细胞质鞘,主要由细胞质膜、细胞模块和核酸组成。
支原体的细胞模块包括核蛋白、蛋白质和核酸,其中核蛋白是支原体的主要构成成分,其功能类似于细胞核。
支原体的基因组包括环状DNA,约1.0-1.5兆碱基对(Mbp)大小。
它具有基因变异速度慢、稳定性高的特点,且缺乏代谢途径,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生长和繁殖。
在宿主细胞内,支原体通过吞噬囊的形成和融合,实现细胞内寄生。
二、支原体感染途径支原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性传播。
其中,人类支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部位包括生殖道、直肠和咽部。
猫-狗支原体(Chlamydia felis,Chlamydia canis)通过与感染动物的接触、空气传播、食物或饮水感染等方式进行传播。
鹦鹉支原体(Chlamydia psittaci)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接触感染或吸入感染。
在感染动物方面,支原体可以感染猫、狗、鼠、鸟等多种动物,引起呼吸道感染、眼部感染等。
在感染人类方面,支原体广泛分布于环境中,可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性传播途径感染。
性传播是人类支原体感染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年轻人和妇女。
三、支原体致病机制支原体引起感染的致病机制主要包括侵入性、耐酸性、细胞内寄生和免疫逃逸。
首先,支原体具有较强的侵入性,能够通过黏附和侵入宿主细胞内,并在细胞内形成吞噬囊。
支原体ppt课件
![支原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35afb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2.png)
02
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
流行现状与分布
01
02
03
全球性分布
支原体感染呈全球性分布, 不同地区和人群均可发生。
年龄与性别分布
各年龄段均可感染,但以 青少年和成人为主,女性 感染率高于男性。
支原体ppt课件
• 支原体概述 • 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 • 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 支原体感染的治疗与预防 • 特殊人群的支原体感染 • 支原体感染的研究与展望
01
支原体概述
支原体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 增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喹诺酮类抗生素
如左氧氟沙星等,通过抑制细菌DNA合成达到杀菌效果。
四环素类抗生素
如多西环素等,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和DNA合成发挥抗菌 作用。
预防策略与措施
01
02
03
04
加强个人卫生
保持室内通风换气,注意个人 卫生,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提高免疫力
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和 饮食习惯,提高自身免疫力。
避免滥用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导 致菌群失调和耐药性增加。
接种疫苗
针对某些支原体感染的疫苗已 经研制成功,接种疫苗可以有
效预防相应疾病的发生。
05
特殊人群的支原体感染
儿童支原体感染
症状表现
发热、咳嗽、呼吸急促 等呼吸道症状;腹痛、
支原体(mycoplasma)
![支原体(mycoplasma)](https://img.taocdn.com/s3/m/a144090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c.png)
支原体感染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关系
总结词
支原体感染也可能引起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尿道炎、 宫颈炎等。
详细描述
支原体感染不仅会引起呼吸道疾病,还可能引起泌尿生 殖系统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道 炎症状,或阴道分泌物增多、宫颈红肿等宫颈炎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VS
传播途径
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 打喷嚏等方式将病原体传播给周围人群。 此外,密切接触感染者的生活用品、医疗 器械等也可能导致传播。
支原体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症状
支原体感染的症状通常包括发热、咳嗽、头 痛、喉咙痛、肌肉疼痛、乏力等,与普通感 冒症状相似。
体征
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体征可能包括轻度呼吸困 难、呼吸急促、喉咙充血等。其他可能的体 征包括肺啰音、胸痛等。
PCR技术
该技术利用引物和DNA聚合酶扩增支原体DNA序列,然后进行电泳和染色,观 察是否有特异性的条带,以此检测支原体。
06
支原体感染的防治和研究展望
支原体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健康教育和宣传
提高公众对支原体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推广正确的预防措施 。
定期筛查和监测
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者,防止疫情传播 。
支原体(mycoplasma)
汇报人:
日期:
• 支原体简介 • 支原体的特性 • 支原体感染和疾病 • 支原体感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 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测和诊断 • 支原体感染的防治和研究展望
01
支原体简介
支原体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支原体是一种微生物,属于细菌 界,但与传统的细菌不同,它们 缺乏细胞壁,因此得名“支原体 ”。
支原体的名词解释
![支原体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db90773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a.png)
支原体的名词解释支原体,学名Chlamydia,是一类细菌,属于变形菌门(Chlamydiales)。
支原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同时也是一种主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
它可以感染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引发多种疾病,如性传播疾病、肺炎、结膜炎等。
支原体的发现和研究对于人类健康保护和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1. 支原体的发现支原体的发现可以追溯到一位苏格兰医生罗伯特·科赫。
在1907年,科赫在肺炎病人组织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菌,并将其命名为“艾琳氏体”。
随后,德国微生物学家斯坦瑟尔确定了艾琳氏体的外形和特性,并将其归类为一类细菌——支原体。
科赫和斯坦瑟尔的发现为后来对支原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 支原体的结构与生命周期支原体是一种微小的细菌,直径约为0.2至1微米。
它们特殊的生活史也是其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支原体具有两种生命周期形态,即依赖于细胞内发育的Elementary Bodies(EB)和感染细胞后内含体内发育的Reticulate Bodies(RB)。
EB具有抗环境逆境的能力,可以在体外存活,而RB则具有增殖与合成的功能。
感染者通过空气飞沫、性接触等途径,将EB传播给他人,并感染新的细胞。
一旦RB进入细胞内,它们就会复制和增殖,最终形成新的EB,继续传播。
3. 支原体与疾病支原体感染可引发许多疾病,包括性传播疾病、肺炎、结膜炎等。
其中,性传播疾病是支原体感染最为常见的表现之一。
例如,男性患者可能出现尿道炎、前列腺炎等症状,女性患者则可能出现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等症状。
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支原体感染还可能导致不孕症等严重后果。
肺炎是另一种与支原体感染相关的疾病。
支原体肺炎的症状与一般细菌性肺炎相似,表现为咳嗽、发热、胸痛等。
此外,支原体也可以引发结膜炎,即眼结膜的感染炎症。
患者可能会出现眼红、结膜充血、眼痒、异物感等症状。
4. 支原体的诊断和治疗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
常用的方法包括DNA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支原体是什么微生物
![支原体是什么微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e9aea33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0.png)
支原体是什么微生物在我们周围的微观世界里,生活着许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它们可能是细菌、病毒、真菌等等,其中一类被称为支原体。
支原体作为一种特殊的微生物,引起了科学家和医务人员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带您了解支原体这一神秘的微生物领域,探索它的基本性质、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以及如何防治相关疾病。
一、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1.细胞结构与形态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微生物,其直径约为0.1-0.3微米。
由于缺乏刚性的细胞壁,它们具有可塑性和多样性的形态,可以是球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支原体的细胞膜是由磷脂、蛋白质和多糖组成的双层脂质膜,起着保护细胞内容物和调节物质进出的作用。
支原体内部含有基因组、核糖体等细胞器官,但相较于其他真核生物,其基因数量较少。
2.生长与繁殖特点支原体以寄生生活方式在宿主细胞中生长繁殖,这是因为它们不能自行合成许多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
支原体在宿主细胞内通过吸收氨基酸、脂肪酸和核苷酸等营养物质,实现自身的生长。
支原体繁殖采用二分裂的方式,将细胞内的基因组复制后,分为两个独立的细胞。
由于支原体缺乏某些酶,其生长速度相对较慢。
3.与宿主细胞的关系支原体与宿主细胞存在密切的关系。
当支原体进入宿主体内时,它们通过自身表面的黏附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实现对宿主细胞的黏附。
一些支原体还能侵入宿主细胞内部,利用宿主细胞的资源进行生长和繁殖。
支原体感染会导致宿主细胞功能紊乱,甚至引发细胞凋亡。
此外,支原体还能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反应,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
二、支原体感染的途径及传播1.感染途径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发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
在气溶胶形式的飞沫中,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可将支原体带入周围空气中。
当健康人吸入这些被支原体污染的飞沫时,就可能导致感染。
此外,支原体还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如手部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表面,再触摸口鼻等黏膜,也容易造成感染。
2.传播途径支原体的传播主要依赖于近距离的人际接触,尤其是在密闭、拥挤的环境中,例如家庭、学校、机关单位和医疗机构等。
支原体结构特点
![支原体结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d593d2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ea.png)
支原体结构特点
支原体是一类微生物,属于革兰氏阴性细菌,其结构特点如下:
1. 细胞膜:支原体的细胞膜由脂质双层组成,包裹着细胞质。
细胞膜是细菌细胞的外层结构,有助于维持细胞形状和保护内部细胞器。
2. 细胞壁:支原体的细胞壁相对较薄,不像其他细菌一样含有较厚的革兰氏阳性或阴性细菌的细胞壁。
这使得支原体在染色时不容易显示出来。
3. 细胞质:支原体的细胞质包含细胞核、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和细胞内结构。
细胞核带有染色质,其中包含支原体的遗传信息。
4. 基质囊:支原体细胞内存在一个囊泡状的结构,称为基质囊(inclusion bodies),其中含有细胞内的代谢产物和代谢物质。
5. 菌体大小:支原体相对较小,直径一般为0.2-0.5微米。
由于其小尺寸和特殊的细胞结构,支原体在常规显微镜下通常不易观察到。
6. 不具备自主繁殖能力:支原体在宿主细胞内寄生并依赖于宿主细胞的代谢机制进行复制。
它们缺乏自主繁殖的能力,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生存和繁殖。
总的来说,支原体的结构特点包括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基质囊等,它们的小尺寸和寄生依赖于宿主细胞使得支原体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识别相对困难。
支原体
![支原体](https://img.taocdn.com/s3/m/e528a03fb90d6c85ec3ac64d.png)
支原体(mycoplasma)感染是一种性接触传播疾病。
支原体可存在于健康携带者,而在性乱者、同性恋、妓女、淋病患者中检出率较高。
性伴数越多,性活跃指数越大,感染率越高。
目录1基本概述2流行病学3病原学4检查诊断1. 4.1 血常规2. 4.2 x线检查3. 4.3 直接涂片镜检4. 4.4 快速抗原检测5. 4.5 衣原体分离6. 4.6 血清学检全7. 4.7 PcR技术5感染概率概述从人体分离的16种支原体中,5种对人有致病性,即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e)、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人型支原体(M.homins)、生殖支原体(M.genitalium)及发酵支原体(M.fermentans)。
脲解支原体属(ureaplasma)含脲解支原体等体、脲解支原体及人型支原体等对人有致病性。
肺炎支原体是呼吸道感染、肺炎的主要原因。
脲解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则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即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mycoplasma)是细胞外生存的最小微生物。
是一类缺支原体模型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大小一般在0.3-0.5um之间,呈高度多形性,有球形、杆形、丝状、分枝状等多种形态。
它不同于细胞,也不同于病毒。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造成的危害相当大,涉及人、动物、植物及昆虫等多个领域,给人类健康和科研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支原体是一种不同与细菌和真菌的另一类微小病原体,支原体属有80余种,与人类有关的支原体有肺炎支原体(MP),人型支原体(MH)、解脲支原体(UU)和生殖支原体(MG),前者引起肺炎,后三者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人体后,首先侵入柱状上皮细胞并在细胞内生长繁殖,然后进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内增殖。
由于支原体、衣原体在细胞内繁殖,导致感染细胞死亡,同时尚能逃避宿主免疫防御功能,得到间歇性保护。
支原体、衣原体的致病机理是抑制被感染细胞代谢,溶解破坏细胞并导致溶解酶释放,代谢产物的细胞毒作用,引起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
支原体指标
![支原体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9fa0a55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68.png)
支原体指标
支原体指标是指用于检测人体内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的一系列指标。
支原体是一类细菌,可以引起多种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肺炎衣原体感染等。
以下是常见的支原体指标:
1. 抗体检测:通过检测人体内特定类型的抗体(抗体IgM和IgG)来判断是否感染支原体。
IgM抗体通常表示当前感染,而IgG抗体通常表示过去感染或免疫。
2. DNA扩增检测: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技术检测支原体的DNA是否存在。
这种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支原体感染,常用于肺炎衣原体感染的诊断。
3. 细菌培养:将患者样本(如咽拭子、尿液)在细菌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支原体生长。
这种方法可以确定感染的支原体类型,并进行其对应的药物敏感性测试。
4. 核酸杂交检测:将支原体核酸探针与病人样本中的支原体核酸结合,然后通过特殊的染色方法观察是否有染色。
这种方法可以检测支原体感染的位置和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支原体感染可能需要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指标。
因此,在具体检测前,应根据患者症状和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指标。
支原体是什么?
![支原体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cb3a7b3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6.png)
支原体是什么?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种非常微小的寄生生物,属于细菌界的一类。
它们的直径约为0.1~0.3微米,比一般的细菌还要小。
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因此它们在形态上呈现出一种典型的“小球状”结构。
它们主要通过吸附在宿主细胞的表面进行寄生生活,从而获取营养和能量。
一、支原体的生活方式:寄生和腐生支原体主要依赖于宿主细胞生存,它们可以通过吸附在宿主细胞的表面,进入细胞内部,从而获取营养物质。
这种生活方式被称为寄生。
然而,有些支原体也可以在环境中独立生活,例如一些专性腐生的支原体可以在死去的植物和动物组织中生长,这种生活方式被称为腐生。
二、支原体的分类:多样性和特殊性支原体属于细菌界的一类,它们的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
根据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基因序列分析,支原体被分为三个科:支原体科、螺旋体科和立克次体科。
其中,支原体科是支原体的主要分类单位,包括了许多已知的支原体物种。
三、支原体的遗传物质:DNA或RNA支原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其中,DNA支原体占绝大多数,而RNA 支原体则非常稀少。
这些DNA或RNA分子包含了一支原体所有的遗传信息,指导着它们的生长、繁殖和功能。
四、支原体的繁殖方式:二分裂和转化支原体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种:二分裂和转化。
二分裂是支原体最常见的繁殖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支原体会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新的支原体。
转化则是支原体将自身的一个细胞转化为一个新的细胞,这种方式在支原体中较少见。
五、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独特的生活方式支原体没有细胞壁,这是它们与一般细菌的最显著区别。
没有细胞壁使得支原体能够在极端环境中生存,如高酸、高碱和低温环境。
此外,支原体的蛋白质和核酸结构也使其具有独特的生活习性。
例如,支原体的DNA包被在一组特殊的蛋白质中,这些蛋白质被称为“粒子蛋白”,它们在支原体的复制和繁殖中起着关键作用。
六、支原体的基因组:丰富的信息库支原体的基因组包含了大量的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对于理解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至关重要。
支原体课件
![支原体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0de74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5.png)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 药。
避免耐药性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支原体耐药性增加,因此患者应 遵医嘱按疗程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
药物副作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肝功 能异常等,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 医。
复查与随访
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支原体抗体和相关指标,以便及时了 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同时,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进行随访和调整治疗方案。
加强医疗防护
加强医疗防护措施,如加强医院消毒、提供个人防护用品等,以保障 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06
支原体感染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案例一: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断与治疗过程剖析
患儿情况
一名5岁儿童,因咳嗽、 发热等症状被诊断为支
原体肺炎。
诊断过程
医生通过询问病史、体 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确诊为支原体肺炎。
治疗过程
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治疗,同时辅以对症治 疗,患儿病情逐渐好转
。
启示
对于儿童支原体肺炎, 应提高认识,及时诊断 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
案例二
01
02
03
04
患者情况
一名25岁女性,因咳嗽、咳 痰、发热等症状被误诊为普通
感冒。
诊断过程
经过多次就诊,最终通过实验 室检查确诊为支原体肺炎。
治疗过程
分类
支原体属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 生物,分为两个属,即支原体属 和脲原体属。
生物学特性
01
02
03
形态与结构
支原体呈球形或杆状,大 小为0.2-0.5微米,无细胞 壁,细胞膜中含有类固醇 类物质。
支原体治疗方案
![支原体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17981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d.png)
支原体感染容易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在治愈后仍可能出现复发的 情况。
药物副作用
在治疗过程中,部分药物可能产生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过敏 反应等。
研究进展与新药开发
新药研究
针对支原体感染的治疗,科研人员正在研究新的药物,探索更有效 的治疗手段。
联合用药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研究还涉及联合用药方案,通过多种药物的协 同作用对抗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可 在土壤、水和动物体内生存,且 具有高度变异性,容易产生抗药性。
感染途径与症状
感染途径
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性 接触传播。
症状
支原体感染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咳 嗽、喉咙痛、头痛、乏力、肌肉酸痛 等,有时会出现肺炎、心脏疾病等症状。
支原体感染的危害
健康危害
支原体感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如肺炎支原体可引起肺炎、心脏疾病 等,生殖支原体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前列腺炎等性传播疾病。
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 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的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应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04
支原体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与支原体感染者接触,特别 是避免共用毛巾、浴巾等个人物
品。
提高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充足 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和均衡的饮 食,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运动锻炼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 力,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支原体感染。
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病情严重程度 根据支原体感染的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轻度感染可采用非药物治疗,重度感染则需要药物治疗甚 至住院治疗。
支原体定义
![支原体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9b64e5d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64.png)
支原体定义支原体是一类微小的细胞内寄生菌,也被称为支原体类(Chlamydiaceae)。
在科学界,它们被广泛认为是真核生物和细菌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生物,因为它们具有细菌的DNA和RNA,但同时也有一些真核生物特征,例如寄生性和细胞内生活方式。
支原体最早是在19世纪晚期被发现的,当时的科学家们对它们的性质一无所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支原体的了解也不断深入。
现在已经确认有多个不同种类的支原体,包括人类常见的几种,如沙眼支原体和生殖道支原体等。
支原体的特殊之处在于其细胞周期和生殖方式。
与大多数细菌不同,支原体没有典型的细菌细胞壁,而是有一个特殊的外膜结构,称为小体。
这种结构使得支原体在抵抗抗生素、免疫系统攻击和寄主细胞内存活方面具有独特的能力。
为了生存和繁殖,支原体必须寄生在其他细胞内。
它们通过感染宿主细胞并利用其代谢和营养资源来生存。
支原体侵入宿主细胞后,会进行一系列的生活过程,包括进入细胞质、形成包涵体、分裂繁殖和释放新的感染性形式。
这种复杂的生活周期使得支原体难以被识别和治疗。
支原体感染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包括沙眼、生殖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
由于其寄生生活方式,支原体感染往往是慢性的,并且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
然而,如果不加以治疗,支原体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准确诊断支原体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指导治疗和预防措施的选择。
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PCR(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学检测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检测支原体的DNA或特定的抗原来确定感染是否存在。
治疗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抗生素。
然而,由于支原体的生命周期和寄生性质,治疗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需要更高的抗生素浓度才能有效杀灭病原体。
此外,由于支原体的抗药性已经成为一个问题,选择正确的抗生素也非常重要。
总之,支原体是一类特殊的微生物,它们具有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特征,通过寄生宿主细胞来生存和繁殖。
支原体感染可能引起多种疾病,并且治疗相对复杂。
支原体
![支原体](https://img.taocdn.com/s3/m/b3c2c53deefdc8d376ee32ea.png)
支原体(mycoplasma):又称霉形体,为目前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原核生物。
支原体细胞中唯一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支原体是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支原体是在1898年发现的,是一种简单的原核生物。
其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
结构也比较简单,多数成球形,没有细胞壁,只有三层结构的细胞膜,故具有较大的可变性。
支原体可以在特殊的培养基上接种生长,用此法配合临床进行诊断。
与泌尿生殖道感染有关的主要是分解尿素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两种,约有20-30%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人,是由以上两种支原体引起的,是非淋菌性尿道炎及宫颈炎的第二大致病菌。
在成年人的泌尿生殖道中分解尿素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感染率主要与性活动有关,也就是说,与性交次数的多少、性交对象的数量有关,不管男女两性都是如此。
据统计女性的支原体感染率更高些,说明女性的生殖道比男性生殖道更易生长支原体。
另外,分解尿素支原体的感染率要比人型支原体的感染率为高。
形态与结构支原体的大小为0.2~0.3um,可通过滤菌器,常给细胞培养工作带来污染的麻烦。
无细胞壁,不能维持固定的形态而呈现多形性。
革兰氏染色不易着色,故常用Giemsa染色法将其染成淡紫色。
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较多,约占36%,对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具有一定作用。
凡能作用于胆固醇的物质(如二性霉素B、皂素等)均可引起支原体膜的破坏而使支原体死亡。
支原体结构支原体基因组为一环状以双链DNA,分子量小(仅有大肠杆菌的五分之一),合成与代谢很有限。
肺炎支原体的一端有一种特殊的末端结构(terminal structure),能使支原体粘附于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表面,与致病性有关。
·抵抗力支原体对热的抵抗力与细菌相似。
对环境渗透压敏感,渗透压的突变可致细胞破裂。
对重金属盐、石炭酸、来苏尔和一些表面活性剂较细菌敏感,但对醋酸铊、结晶紫和亚锑酸盐的抵抗力比细菌大。
对影响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不敏感,但红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及氯霉素等作用于支原体核蛋白体的抗生素,可抑制或影响蛋白质合成,有杀灭支原体的作用。
支原体的名词解释
![支原体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81967c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1.png)
支原体的名词解释
支原体是一种没有细胞壁、最小、最简单的原核细胞微生物。
由于它的形状通常呈现为丝状或分枝状,因此得名“支原体”。
支原体的特点:
1. 体积小:支原体是所有病毒和细菌中最小的生物,其直径通常只有约100纳米(比某些细菌要小得多)。
2. 无细胞壁:与大多数生物不同,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其细胞膜主要由脂质构成。
3. 遗传物质:支原体具有DNA和RNA两种遗传物质,但它们只具有一个环状的单链DNA作为基因组,长度约为500kbp。
4. 生长条件:支原体需要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增殖,它们无法独立地进行新陈代谢。
5. 感染性:支原体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感染宿主细胞,如通过受体-配体结合等方式进入细胞。
6. 快速增殖:在适宜的条件下,支原体可以在宿主细胞内快速繁殖,形成更多的后代。
7. 广泛的宿主范围:支原体可以感染多种不同种类的宿主细胞,包括人类、动物和植物等。
8. 形态多样性:支原体的形态多样,可以是丝状、球形、螺旋形或放射形等。
9. 抵抗力弱:由于没有细胞壁,支原体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对干燥、紫外线等抵抗力较弱。
总之,支原体是一种独特的微生物,具有小巧、简单和高度适应性的特点。
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存在和应用价值。
支原体诊断标准
![支原体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d061f53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f.png)
临床上有关支原体检测的指标,包括支原体抗体滴度的检测与支原体核酸DNA 的检测。
支原体抗体滴度的检测,一般在1:32以下为正常,大于1:32则为阳性。
而支原体核酸DNA检测结果,多数医院参考值为0-500copy/mL为正常。
不同医院及不同检查方法,正常参考值的范围也有所不同,一般以化验单上参考值范围为主。
支原体抗体滴度、支原体核酸DNA检测的结果,超过正常参考值时,可能提示体内有支原体感染存在,但是否需要治疗,需结合个人情况及临床症状而定。
如果支原体检测超过正常参考值,但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建议密切观察即可,可不用进行特殊治疗。
但如果出现明显症状,如支原体肺炎,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乏力等临床症状,或有支原体尿路感染,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或女性白带分泌增多、有脓性分泌物等症状,建议根据相关的药敏培养结果,遵医嘱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如果出现支原体感染,临床上常使用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服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新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到医院复查,并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
支原体PPT课件
![支原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9b0ba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3.png)
PART 05
预防措施与公共卫生管理 建议
REPORTING
个人预防措施建议
保持个人卫生
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后 ,要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 。
避免密切接触
尽量避免与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密 切接触,如必须接触,应佩戴口罩并 保持距离。
增强免疫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适当锻 炼,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室要求进行操作。
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及原理
01
02
03
04
显微镜检查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支原体形 态及运动特征,适用于初步筛
查。
培养法
将标本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 ,观察支原体生长情况,是诊 断支原体感染的“金标准”。
抗原检测
利用免疫学方法检测支原体特 异性抗原,具有快速、简便的
优点。
核酸检测
采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 测支原体核酸,具有高度的敏
支原体感染治疗方案及药 物选择
REPORTING
治疗方案制定原则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性别、 病原体种类等因素制定个体化
治疗方案。
早期治疗
确诊后尽早开始治疗,以减轻 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
足量足疗程
确保药物剂量足够、疗程充足 ,避免病情反复。
联合用药
对于严重感染或单一药物治疗 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联合用药
支原体疫苗的研究与开发 前景
支原体感染与疾病发生发 展的关系探讨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PART 03
实验室检查方法与技巧
REPORTING
标本采集与处理方法
采集部位
根据支原体感染部位不同,选择 合适的采集部位,如呼吸道标本 采集咽拭子、痰液,泌尿生殖道
支原体特点
![支原体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b27300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5.png)
支原体特点
支原体是一类细菌,分布广泛,它们具有以下特点:
1. 小型:支原体的大小仅为0.2到1微米,比细菌还要小,需要使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 共生:支原体一般都是共生细菌,它们寄生在其他生物中,如人、动物、昆虫和植物体内,利用宿主的营养生长繁殖。
3. 能导致疾病:支原体中有些是病原体,能引起多种疾病,如沙眼、肺炎、尿道炎、心肌炎等。
4. 抗药性:支原体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对抗多种抗生素的能力较强。
5. 含有DNA和蛋白质:支原体的基因组通常比较小,含有DNA 和一些必需的蛋白质,无细胞壁结构。
6. 不易培养:由于其小型和共生特性,支原体不易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缓慢。
7. 传播途径:支原体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性传播、接触传播等多种方式,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易于存活和传播。
支原体及衣原体
![支原体及衣原体](https://img.taocdn.com/s3/m/acad4999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6.png)
支原体(mycoplasma)
1.定义
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在无 生命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该微 生物于1898年分离出来,1967年被正式命名为支原体。
2.分类
归属于柔膜体纲支原体目支原体科,下分四属。与人类相 关的是支原体属(有119菌种),和脲原体属(有7个菌 种)。 从人体中分离出来的有16个菌种,其中致病性支原体主 要有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发酵支原体、 穿透支原体、解脲脲原体和梨支原体。
女性→会阴、肛门和直肠→肠皮肤瘘管,会 阴-肛门-直肠狭窄和梗阻
肺炎衣原体 Chlamydia pneumoniae
• 只有一个血清型:TWAR株 • 传染源:人 • 传播途径:呼吸道 • 所致疾病:呼吸道感染,肺炎为主. 可
能与冠心病和心肌梗塞有关
谢 谢!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由沙眼生物型D-K血清型引起 • 婴儿—产道传染 • 成人症状类似沙眼,病变较轻
泌尿生殖道感染
• 性接触 • 血清型与包涵体结膜炎相同
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型
•血清型(L1、L2、L2a及L3) •致病性
传染源:人 传播途径:性接触 侵犯淋巴组织
男性→腹股沟淋巴结→化脓性淋巴结炎和慢 性淋巴肉芽肿→瘘管。
共同特征
♣ G-,圆形或椭圆形体 ♣ 具有细胞壁,其组成与G-菌相似 ♣ 有独特的发育周期,二分裂方式繁殖 ♣ 独立的酶系统,但不能产生代谢能量,严格细胞内寄生 ♣ 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 有核糖体,基因组有DNA和RN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L 细菌L型
与原菌相关,可以回复 与原菌相关, 细胞膜不含固醇 大多需要高渗培养 菌落稍大 ( 0.6~1.0) 有一定混浊度, 有一定混浊度,可附壁
相同点
−缺乏细胞壁,形态多样,能通过滤菌器。 缺乏细胞壁,形态多样,能通过滤菌器。 −固体培养—菌落呈荷包蛋样或颗粒状。 固体培养—菌落呈荷包蛋样或颗粒状。 −临床表现相似—间质性肺炎、泌尿生殖道感染、不育等 临床表现相似—间质性肺炎、泌尿生殖道感染、
溶脲脲原体
—
—
+
(四)抗原结构
♣ 补体结合试验可检测糖脂类抗原 ♣ ELISA试验可检测蛋白质类抗 ELISA试验可检测蛋白质类抗 ♣血清抗体可用生长抑制试验(GIT) 血清抗体可用生长抑制试验(GIT) 和代谢抑制试验(MIT) 和代谢抑制试验(MIT)以鉴定
(五)抵抗力
♣ 对化学消毒剂敏感,对结晶紫、 对化学消毒剂敏感,对结晶紫、 醋酸铊、亚碲酸钾有抵抗力; 醋酸铊、亚碲酸钾有抵抗力; ♣ 对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 霉素类天然耐受, 霉素类天然耐受,但对干扰蛋白 质合成的抗生素如强力霉素、 质合成的抗生素如强力霉素、交 沙霉素等敏感。 沙霉素等敏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二)所致疾病
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 临床以 咳嗽、 发热、 头痛、 咳嗽 、 发热 、 头痛 、 咽痛和肌肉痛 为主, 有时并发支气管肺炎、 皮疹、 为主 , 有时并发支气管肺炎 、 皮疹 、 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症状。 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症状。
(三)免疫性
体分为A 体分为A、B两大群,14个血清型 两大群,14个血清型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二)所致疾病
非淋菌性尿道炎、 前列腺炎、 非淋菌性尿道炎 、 前列腺炎 、 附睾炎等泌尿生殖道疾病, 附睾炎等泌尿生殖道疾病,还与自 然流产、早产、 然流产、早产、死胎和男性不孕有 关。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核酸检测
原体最适pH5 原体最适pH5.5~6.5
兼性厌氧: 兼性厌氧: 繁殖方式多样:二分裂繁殖外,还有分节、 繁殖方式多样:二分裂繁殖外,还有分节、断
裂、出芽或分枝等方式
固体培养基:
2~7天典型的“荷包蛋样”菌落:低倍镜下 典型的“荷包蛋样”菌落: 见 菌落呈圆形 , 心致密隆起 , 深入琼脂 , 外周 菌落呈圆形, 心致密隆起, 深入琼脂, 由颗粒包绕。 由颗粒包绕。
返回
液体培养基:
清亮, 清亮,用颜色变化 单位(CCU)表示。 单位(CCU)表示。
需用放大镜/低 倍显微镜观察
支原体典型菌落
支原体与细菌L 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异同点
不同点
鉴别点
细胞壁缺失原因 细胞膜 培养特性 菌落大小 液体培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支原体
在遗传上与细菌无关 含高浓度固醇 需要胆固醇 生长慢,菌落小 生长慢, 液体培养混浊度极低
生化反应
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生殖器支原体 穿透支原体
葡萄糖
+ — + +
精氨酸
— + — +
尿素 吸附细胞
— — — — 红细胞 — — 红细胞 CD4+T细胞 细胞 巨噬细胞 —
致病性
肺炎、 肺炎、支气管炎 泌尿生殖道感染 泌尿生殖道感染 条件感染 多见于艾滋病 泌尿生殖道感染 流产及不孕不育
(二)结构
内外两层为蛋白质及糖类, 中层为脂类( 内外两层为蛋白质及糖类 , 中层为脂类 ( 磷脂为 主),凡作用于胆固醇的物质,如皂素、毛地黄甙、 凡作用于胆固醇的物质,如皂素、毛地黄甙、 二性霉素B等均能破坏细胞膜致其死亡。 二性霉素B等均能破坏细胞膜致其死亡。 特殊的顶端结构: 特殊的顶端结构: 粘附宿主上皮 细胞表面, 细胞表面,与支原 体的致病有关。 体的致病有关。
第19章 19章
支原体
Mycoplasma
第一节 概述
定义
–缺乏细胞壁 –形态上呈高度多形性 –能通过除菌滤器 –在无生命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 –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最小的 –能形成有分支的长丝 , 故称支原 能形成有分支的长丝, 体
支原体分类
柔膜体纲 支原体目
支原体科 支原体属
无胆甾原体科 脲原体属
解脲脲原体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 µm, 形态:0.5~0.3 µm,单个或成双排列 固体培养:48 h后长出直径15~30 μm 后长出直径15 15~ 固体培养:
“油煎蛋”状菌落。最适pH为5.5~6.5。 油煎蛋”状菌落。最适pH pH为
生化反应:分解尿素,不分解糖类和精氨酸 生化反应:分解尿素, 抵抗力:对1:2000醋酸铊不敏感 2000醋酸铊不敏感 抵抗力: 抗原:MB抗原是其主要膜抗原 抗原是其主要膜抗原, 抗原:MB抗原是其主要膜抗原,将解脲脲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机制
♣ 荚膜或微荚膜:抗吞噬作用 荚膜或微荚膜: ♣ 毒性代谢产物:神经毒素等均能引起宿主黏膜 毒性代谢产物: 上皮细胞或红细胞的病理损伤 ♣ 超抗原:免疫调节 超抗原: ♣ 其它:如穿透支原体粘附侵入CD4+ T细胞引 粘附侵入 其它:如穿透支原体粘附侵入CD4 起损伤 ♣ 粘附素:粘附呼吸道或泌尿生殖道上皮细胞 粘附素:
螺原体科
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支 原体,穿透支原体,发酵支原体, 原体,穿透支原体,发酵支原体, 梨支原体
脲脲原体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
0.3~0.5 µm、无细胞壁 µm、 高度多形性: 高度多形性:球、杆、丝状和分枝状等 一般Giemsa染色较 一般Giemsa染色较好,染为淡紫色 染色较好
生殖支原体
-生殖支原体基本形态为烧瓶状,能发酵葡萄糖使 生殖支原体基本形态为烧瓶状, 培养基变酸,不分解尿素和精氨酸。 培养基变酸,不分解尿素和精氨酸。 - 培养基 上 不生长 , 须在 无 醋酸铊 SP- 4 培养基生 培养基上 不生长, 须在无 醋酸铊SP 长但缓慢,菌落呈典型的“油煎蛋” 长但缓慢,菌落呈典型的“油煎蛋”状。 -顶端结构有粘附素MgPa,140 kDa,与肺炎支 顶端结构有粘附 MgPa, 粘附素 kDa, 原 , 能 粘附 在人泌尿生殖道上皮 , 主要引起尿 粘附在人泌尿生殖道上皮 在人泌尿生殖道上皮, 道炎。 道炎。 -较难培养,生长慢,不适宜于常规实验室分离培 较难培养,生长慢, 养。实验室最好的诊断方法是核酸检测。 实验室最好的诊断方法是核酸检测。
快速诊断
ELISA:检测P ELISA:检测P1和P30蛋白mAbs 30蛋白 蛋白mAbs PCR: 痰标本中检测16S rRNA或 PCR:从痰标本中检测16S rRNA或 P1蛋白基因
四、防治原则 大环内酯类药物:罗红霉素、 大环内酯类药物: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二)血清学检查
冷凝集试验: 冷凝集试验:
即用病人血清与人O型血红细胞 即用病人血清与人O型血红细胞或自 红细胞或自 红细胞混合 混合, 过夜时可发生凝集, 身红细胞混合,4℃过夜时可发生凝集, 而在37 ℃ 这种凝集又分散 解离开 凝集又分散解离 而在 37℃ 时 这种 凝集又分散 解离 开 , 但 50%左右的患者才 阳性。 仅50%左右的患者才出现 阳性。此反应 为非特异性。 为非特异性。
血清特异性IgM 、 IgG 及 SIgA和 血清特异性 IgM、 IgG及 SIgA 和 致敏的淋巴细胞; 致敏的淋巴细胞; 呼吸道局部黏膜产生的SIgA对防 呼吸道局部黏膜产生的SIgA对防 黏膜产生的 止再感染有较强保护作用; 止再感染有较强保护作用; 出现IgE介导的 型超敏反应, 出现IgE介导的I 型超敏反应 , 促 介导的I 使哮喘病急性发作
(三)培养特性
营养丰富的培养基: 营养丰富的培养基:
10%~20%人或动物血清(胆固醇与其 10% 20%人或动物血清( 它长链脂肪酸) 多数还需添加酵母浸液、 它长链脂肪酸),多数还需添加酵母浸液、组 织浸液、核酸提取物和辅酶。 织浸液、核酸提取物和辅酶。
pH:适宜7.6~8.0(<7.0易死亡),但解脲脲 pH:适宜7 易死亡)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二)所致疾病
♣ 存在广泛,多不致病 存在广泛, ♣ 肺炎支原体引起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 溶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和生殖支原 溶脲脲原体、 体可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和不育症 ♣穿透支原体和发酵支原体为艾滋病的辅助 致病因素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免疫性
♣ 体液免疫:抗膜蛋白的抗体包括 体液免疫: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性
1.主要经飞沫传播,但大多数发生于夏 主要经飞沫传播, 末秋初, 末秋初,5~15岁青少年发病率最高。 15岁青少年发病率最高 岁青少年发病率最高。 2.含特殊的顶端结构 : 使肺炎支原体黏附 含特殊的顶端结构: 于呼吸道上皮。 于呼吸道上皮。 3.肺炎支原体具有超抗原作用 , 能刺激炎 肺炎支原体具有超抗原作用, 症细胞在感染部位释放大量的淋巴因子( 症细胞在感染部位释放大量的淋巴因子 ( 如 TNFTNF-α、IL-1、IL-6)引起组织损伤。 ILIL引起组织损伤。
穿透支原体
1991年 Lo首次从 1991 年 Lo 首次从 1 例艾滋病患者尿中 首次从1 分离出一种新支原体, 分离出一种新支原体 , 其形态为杆状或长 烧瓶状, 一端为顶端结构, 具有粘附与穿 烧瓶状 , 一端为顶端结构 , 具有 粘附与穿 入的作用。 入的作用。
思考题
1、细菌L型与支原体在生物学性状方面有何相 细菌L 似之处?其主要区别是什么? 似之处?其主要区别是什么? 2、简述支原体形态结构的主要特征。 简述支原体形态结构的主要特征。 3、简述致病性支原体的种类及其致病性。 简述致病性支原体的种类及其致病性。 4、名词解释:支原体(mycoplasma)、冷凝集 (mycoplasma)、 名词解释:支原体(mycoplasma) 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