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二五”规划名词解释和部分指标解释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城市建设和管理“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城市建设和管理“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发文字号】沪府发[2012]69号【发布部门】上海市政府【发布日期】2012.07.17【实施日期】2012.07.1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城市建设和管理“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沪府发〔2012〕6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城市建设和管理“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七月十七日上海市城市建设和管理“十二五”规划为推进“十二五”期间本市城市建设和管理,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城市建设和管理回顾“十一五”期间,上海紧紧围绕保障世博会成功举办的目标,全力推进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迎世博600天环境整治”行动计划,使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圆满完成预期的规划目标。
(一)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
加快建设以“三港三网”为重点的重大工程。
基本建成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10年集装箱吞吐量2907万标箱,位居世界第一。
港口吞吐量达6.53亿吨,比“十五”末增长47%。
上海航空枢纽加快发展,建成5条机场跑道。
机场进出港旅客7187万人次,比“十五”末增长74%。
建成沪宁城际、沪杭客专铁路,铁路客运能力比“十五”期末增加2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452.6公里,比“十五”期末增加公里;高速公路775公里,比“十五”期末增加215公里;黄浦江越江设施新增11处,达23处;市域道路(含公路)总里程达到16688公里;供水管道长度达到31181公里,供水总量达到30.9亿立方米;燃气管线长度达到21653公里。
(二)城市管理水平取得明显提高。
在市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郊区“三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下,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比较完善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和网络。
十二五名词解释
"十二五"是指中国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即2011年至2015年的五年期间。
下面是几个与"十二五"相关的名词解释:
1. 五年规划:五年规划是中国国家发展的战略规划,通过制定目标、政策和措施,指导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每个五年规划期限为五年。
"十二五"是中国国家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 创新驱动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旨在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
3. 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强调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包括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推动经济从传统产业向更具创新和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变。
4. 可持续发展:"十二五"规划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5. 乡村振兴战略:"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这些是"十二五"规划中常用的名词和概念,涵盖了中国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战略目标。
请注意,以上解释仅提供基本的概述,具体内容和细节可能因实际政策和发展情况而有所不同。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1月21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上海市人民政府目录第一章加快转型的历史选择第二章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第三章迈向“四个中心”第四章构建服务经济时代的产业体系第五章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城市第六章构筑城乡协调的发展格局第七章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第八章建设管理一流的现代都市第九章营造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园第十章创造安居乐业的人民生活第十一章促进和谐有序的社会管理第十二章塑造时尚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第十三章建设创新开放的新浦东第十四章争当改革攻坚的排头兵第十五章形成海纳百川的开放格局第十六章行动纲领的实施保障附录部分指标和名词解释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指导上海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对于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加快转型的历史选择第一节过去五年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是上海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上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砥砺奋进,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自身发展转型的挑战,把举办上海世博会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契机,把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攻方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胜利完成。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2010年达到1.7万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8万美元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7%左右,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873亿元。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沪府发〔2012〕5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一月十六日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过去工作的回顾和未来发展目标(一)“十一五”基本情况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抓住全球信息化发展机遇,始终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切实加以推进。
“九五”基础先行,着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十五”重点突破,促进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应用加快发展;“十一五”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战略,以“推进信息技术创新和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信息化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国内领先,部分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主要参考国际电信联盟(ITU)面向信息社会的ICT评估指标。
,一批新兴技术创新成果在上海世博会上得到充分展示和示范应用。
1.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为城市功能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推动信息通信网络普遍接入,率先启动城市光纤宽带网建设,城域网出口在国内城市中率先达到百万兆级别,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大幅提升,第三代移动通信(3G)进入商用阶段,各类终端普及率显著增长,基本实现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
新技术应用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国内首个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示范城市,软交换、IP 多媒体子系统(IMS)等技术得到规模应用,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移动通信长期演进(LTE)等技术的应用部署取得突破。
融合业务逐步普及,网络电视(IPTV)用户超过120万户,本地手机电视用户月访问数超过20万。
上海市旧区改造“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海市旧区改造“十二五”发展规划上海市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和交通中心,城市建设一直都是重要的发展议题。
为了推动城市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老旧区的品质,上海市制定了“十二五”期间的旧区改造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1.旧区存在的许多老旧建筑物,不仅影响城市形象,还存在安全隐患。
2.老旧区的基础设施老化,不能满足城市功能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3.老旧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规划目标:1.重点改造老旧建筑,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保护历史遗产。
2.升级老旧区的基础设施,提高水电气等公共设施的供应能力,增加交通便利性。
3.改善老旧区的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的居住环境。
4.提升老旧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等,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5.合理规划老旧区的土地资源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规划内容:1.改造老旧建筑。
对于有历史保护价值的老旧建筑,采取修复和保护措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对于无历史保护价值的老旧建筑,采取拆除重建的方式,提高建筑物的品质和抗震能力。
2.升级老旧区的基础设施。
包括提升水电气等公共设施的供应能力,改善交通设施,增加公共停车场等。
3.改善老旧区的环境质量。
加大环保力度,减少污染源,提高空气和水质量。
进行绿化、美化工程,提高公共绿地和休闲设施的数量和质量。
4.提升老旧区的公共服务设施。
增加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5.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利用。
通过改造旧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住宅和商业用地的供应,并结合旅游发展,增加旧区的文化和旅游产业。
四、实施机制:为了确保上海市旧区改造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实施机制:1.市政府将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规划的组织、协调和监管工作。
2.各区政府将制定具体的改造计划,并落实具体责任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3.政府将加大对旧区改造的资金支持,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通过PPP等方式进行旧区改造建设。
上海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加强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保障的攻坚阶段。
为了准确把握本市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坚持安全发展,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营造稳定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取得的成效与面临的形势(一)“十一五”时期本市安全生产取得的成效“十一五”时期,本市安全生产工作坚持把推动安全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把“平安办博”作为提升城市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契机,把加强事故预防和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实现“两个确保”的主攻方向,把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受控,完成了本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全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与“十五”期末相比,“十一五”期末事故数量、死亡人数分别减少5629起、586人,分别下降39.23%、28.85%。
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86,下降60.91%;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2.60,下降40 2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4.02,下降39.09%。
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建立健全市、区县两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理顺了综合监管、专项监管与行业管理的职责关系,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机制逐步形成,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体系逐步完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得到提升。
同时,安全生产法规标准、科技支撑、安全诚信、应急救援等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安全生产源头治理和专项整治成效明显。
积极推进危险化学品产业布局调整,对550多家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采取了“关、停、并、转、迁、限”措施,从源头上消除了重大安全隐患,降低了城市安全风险。
在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消防、特种设备、水上交通、铁路交通、农业机械、地下空间等行业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打击了各种违法、违规、违章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上海市旧区改造“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海市旧区改造“十二五”发展规划上海市是中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其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众多的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旧区的老旧、破败的状况。
为了改善旧区的面貌,提升城市的品质,上海市政府制定了旧区改造的“十二五”发展规划。
首先,旧区改造的重点是改善居住环境。
上海市旧区的住宅大多是老旧、破败的老式住宅,著名的老城厢区域更是如此。
通过“十二五”发展规划,上海市将对旧区的住宅进行整体改造,提升住宅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改善住宅的采光、通风等条件,提高住宅的整体舒适度。
其次,旧区改造还将重点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改善道路交通、水电供应、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此外,规划还提出要加强对旧区公共设施的整体升级,如学校、医院、文化活动场所等,在保留历史特色的基础上,提供更丰富、更便捷的公共服务。
再次,旧区改造还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通过“十二五”发展规划,上海市将对一些空间布局不合理的旧区进行重塑和优化,提升城市的整体空间格局和品质。
同时,规划还将加强对旧区的绿化和景观建设,增加公园和休闲场所的数量和品质,提供更多的绿色空间和休闲娱乐场所。
最后,旧区改造的规划还要注意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旧区改造不仅要注重翻新和提升,还要尊重历史文化的传承,重视旧区的人文特色。
要通过规划和设计,保护和提升旧区的历史文化遗产,打造更加宜居、宜人的城市环境。
上海市旧区改造“十二五”发展规划是上海市政府为了改善旧区居民的生活条件,提升城市品质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规划。
通过该规划的实施,上海市旧区将焕发出崭新的面貌,成为一个宜居、宜商、宜游的城市空间。
同时,旧区改造也将为上海市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机遇,为旧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发展和机会。
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目录序言 (1)第一章发展基础与时代背景 (2)一、“十一五”成就与经验 (2)1、都市旅游格局初步确立 (2)2、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升 (5)3、旅游产业发展加快升级 (6)4、体制机制创新成效显著 (8)二、“十二五”机遇与挑战 (10)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13)一、指导思想 (13)二、发展主线 (14)三、总体定位: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16)四、产业定位 (17)五、具体指标 (18)第三章战略布局与重点项目 (21)一、构建“一圈四区三带”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22)二、布局“六大重点领域” (30)三、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34)第四章重点领域与主要任务 (36)一、充分发挥世博后旅游效应 (36)1、借助世博园区后续开发,打造新的旅游目的地 (36)2、发挥世博品牌资源效应,提升旅游国际美誉度 (36)3、传承世博以人为本理念,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37)4、延续世博绿色低碳理念,倡导生态旅游和文明旅游 (37)二、整合打造多元化的都市旅游集聚区 (37)1、打造商务旅游集聚区 (37)2、打造商旅文融合互动旅游集聚区 (38)3、打造产业特色旅游集聚区 (38)4、打造生态休闲度假旅游集聚区 (38)三、加快完善“大旅游”产业体系 (39)1、提升发展旅游传统产业 (39)2、培育发展延伸关联产业 (39)四、创新丰富都市旅游产品 (43)1、面向广大市民的观光购物、休闲度假、农家乐、体验游等旅游产品 432、重点面向学子的红色旅游、求知修学、工业科普、大学园等旅游产品 (44)3、重点面向年轻白领的生态休闲、深度体验、亲子游、自助行等旅游产品 (45)4、重点面向商务人士的商务会展、养生度假、文化娱乐、邮轮等旅游产品 (45)5、重点面向老龄人士的休闲观光、保健康体、养生度假等旅游产品.. 46五、创新完善旅游管理模式 (46)1、创新旅游管理模式,推动内涵发展 (46)2、培育壮大企业主体,促进规范发展 (48)六、全面拓展旅游市场 (50)1、塑造鲜明的都市旅游形象 (50)2、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国际旅游市场营销 (50)3、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国内旅游市场营销 (51)七、全面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51)1、深入推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 (51)2、积极拓展优势互补的各省市旅游大协作 (52)3、加强进出简便,集散快捷的国际大协作 (53)第五章改革创新与措施保障 (54)一、体制创新,完善大旅游发展机制 (54)1、创建“国家级都市旅游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54)2、健全旅游产业协调机制 (54)3、创新完善旅游管理体制 (55)二、政策创新,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 (55)1、加大政府财政扶持力度 (55)2、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56)3、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 (56)三、制度创新,促进旅游消费提升发展 (57)1、出台旅游惠民措施 (57)2、优化旅游消费环境 (58)3、开展文明旅游教育 (58)四、以人为本,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58)1、加强旅游法制建设 (58)2、加快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化 (59)3、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机制建设 (59)4、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 (59)5、加强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60)五、内涵发展,加大旅游教研和人才培训力度 (60)1、加大旅游产业研究力度 (60)2、加快推进旅游人才的国际化进程 (61)3、建设科学的旅游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 (61)4、全面实施上海旅游培训计划 (61)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序言《上海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是本市旅游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等战略的重要规划。
上海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为推进本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上海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回顾与当前形势分析(一)过去五年的成就“十一五”期间,上海通过滚动实施第三、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超额完成,世博环境保障成效显著,2010年主要环境指标创十年最优,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完善,部分重污染地区的环境整治效果明显,多手段综合推进的环境管理体系不断优化,为上海世博会的召开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1.全社会合力推进环保的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
环境保护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全市环境保护综合协调推进机制日趋完善并已成为常态长效机制。
每年环保投入额占同期生产总值的3%以上,“十一五”累计达2067亿元。
长三角区域环境合作走出可喜一步,企业和市民关心和参与环保的热情越来越高。
2.污染减排提前达到“十一五”削减目标。
2010年底,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为21.98万吨和35.81万吨,比2005年削减了27.7%和30.2%,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减排目标,实现了与经济增长的脱钩。
3.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完善。
基本建成长江口青草沙水源地工程。
污水处理能力从“十五”末的471万立方米/日提高到684万立方米/日,城镇污水处理率从70.2%提高到81.9%,污水厂、网覆盖每个镇和原保留工业区,污水厂污泥处理工程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全市累计共1412.4万千瓦燃煤机组安装了烟气脱硫设施,共关停178.4万千瓦燃煤电厂小机组。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4.9%,探索启动了垃圾处理厂渗滤液处置工作,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基本得到安全处置。
4.世博环境保障成效显著。
基本完成吴泾工业区综合整治,启动金山卫、宝山南大及奉贤塘外等重点地区结构调整和环境整治,完成了2873项污染企业结构调整。
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推动上海老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使上海老龄事业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四个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本市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格局基本形成,老年人医疗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扎实推进,老龄事业长足发展。
(一)发展现状1.养老医疗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随着本市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相继建立,老年人养老和医疗保障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
截至2010年底,全市领取“城保”、“镇保”、“农保”养老金的人数分别为352.02万人、40.14万人、32.16万人。
5.22万城镇高龄无保障老年人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
困难及特殊老年人群的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老年人和农村“五保”对象得到有效保障。
约10万原享受特殊政策的老年人纳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老年无保障人群全部纳入制度保障的覆盖范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慈善医疗卡”等救助措施惠及部分贫困老年人,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
2.老年人养老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全面完成两轮养老金“三年连调”,平均养老金水平显著提高。
本市城镇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水平从2005年的1063元提高到2010年的1908元,初步建立了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
医保综合减负、社区医疗互助帮困计划、退休职工住院互助保障计划等使老年人的医疗费负担进一步减轻。
截至2010年底,退休人员参加住院互助保障计划达300万人次,给付81万人次,给付金额4.6亿元。
全市共有老年医疗机构68所,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开设的家庭病床达4.08万张,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231.47万份。
上海市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上海市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指上海市在2024年至2024年期间制定的关于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的发展规划。
该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提高全民健身水平,推动上海市体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上海市将加大体育场馆和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体育场馆的数量和质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体育活动的举办要求。
同时,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体育参与率。
二、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上海市将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体育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通过扶持体育器材、体育装备、体育培训等相关产业,推动体育产业链的整合和提质升级。
同时,积极吸引体育企业和品牌进入上海市,促进上海市体育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三、提高全民健身水平。
上海市将加大推广普及体育运动的力度,通过建设示范点、开展文化活动、举办比赛、推动体育教育等措施,提高广大市民的体育参与率和健身水平。
同时,加强体育医学研究与应用,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指导和服务。
四、提高体育竞技水平。
上海市将加强体育竞技系统的建设,培养和选拔优秀的体育人才。
通过加大对体育训练场地、设施和器材的改善和支持,提高体育竞技水平,争取在全国和国际体育赛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加强体育文化建设。
上海市将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和推广,通过举办体育文化节、体育艺术表演等活动,提高市民对体育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加强体育社团组织的建设,提供更多的社交、交流和合作机会,推动体育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在实施上海市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过程中,需要加强政府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合理配置资源。
同时,还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和协调,形成合力。
此外,要加强监测评估,及时了解实施情况和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
总之,上海市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上海市的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目标。
上海市住房发展“十二五”规划--沪府发〔2012〕10号
市政府印发上海市住房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2年2月22日)沪府发〔2012〕10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住房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住房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二月七日上海市住房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推进“十二五”期间本市住房发展,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住房发展回顾“十一五”以来,本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线,坚决贯彻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紧紧围绕“四个确保”的要求,把住房发展作为推进上海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在加强房地产调控、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加快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努力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积极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期间本市确定的住房发展各项目标和任务。
(一)住房市场继续较快发展,市民居住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本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按照“三个为主”的住房市场发展原则,加强供需双向调节,促进住房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1.住宅建设投资稳步增长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政策的推动下,本市逐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住宅建设投资迅速回升。
自2008年起,全市住宅建设投资平均每年增加15%。
到2010年,住宅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保持在20%左右。
“十一五”期间,全市住宅投资完成4667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33%。
2.住房供应结构明显优化本市在进一步加强市场调控的同时,积极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中小套型住房成交比例明显提高。
90平方米以下中小套型商品住房成交比例由2005年的10.3%提高至2009年的27.2%。
加上保障性住房,“十一五”期末,90平方米以下中小套型住房的成交比例已达60%左右。
十二五上海城市规划
十二五上海城市规划第一篇:十二五上海城市规划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市中心区旧改动迁安置分配方向黄浦区安置到铁路浦东客站(惠南)、航头(下盐路)、孙桥环东静安区安置到华新、鲁汇、南桥、青浦新城大盈港及朱家角东三里河普陀区安置到云翔(马陆南翔之间)、白银路(嘉定城西)、徐行、安亭汽车城地铁站闸北区安置到罗店西、月浦马泾桥(月罗公路)、罗泾大川沙河徐汇区安置到米市渡、泗泾南长宁区安置到亭林、南桥、徐泾东、华新、白鹤旧青浦杨浦区安置到合庆、祝桥、惠南(盐仓西南)、黄路、万祥、宣桥卢湾区安置到三林懿德、曹行君莲、北桥瓶山、谈家港、航头南、曹路南虹口区安置到横沔、罗店、宣桥、祝桥、惠南浦东陆家嘴安置到孙桥、周康航、三林懿德、航津路、唐镇、合庆、孙桥环东、祝桥三个重点发展的核心商务集聚区域: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我们单位”金融航运商务区;“会”——龙华滨江——三林耀华地区综合商务活动板块;虹桥枢纽——徐泾——赵巷区域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服务中枢区九个市中心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集群:环人民广场——五东地区;豫园老西门等老城厢地区;淮海中路——太平桥地区;四川北路地区;大连路——杨树浦路地区;苏河湾——上海站不夜城地区;静安寺——南京西路——长寿路地区;中山公园——虹桥开发区;上海南站——小闸镇——徐家汇——衡山东湖地区。
四个城市副中心:五角场、张江科学城中区、莘庄、真如六个中型商务服务区:长风、梅陇新都会、大宁北中环、七宝、金桥、漕河泾六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长征、桃浦、江桥、杨行、曹路、九亭四个金融后台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配套饲服数据园区:唐镇、紫竹、周浦、浦江镇。
三个组团式重点新城:临港、松江、嘉定四个分为两个地理片推进建设的次要新城:青浦淀山湖——白鹤;奉贤南桥——奉城海湾;金山卫柘林——枫泾朱泾亭林;崇明城桥明珠湖——东滩长横生态城。
1,川沙以南、下盐公路以北,瓦屑坦直以东地区,建设浦东客站、奥体中心,国门商务区,行政文化第二办公中心等,与迪斯尼乐园融为一体。
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十二五”规划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人才资源,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力量。
青少年的发展,既是其自身成长的需求,也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城市发展、国家强盛和民族崛起的基础。
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青少年的根本利益,推动上海青少年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动员青少年为实现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宏伟目标作出贡献,制定本规划。
一、上海青少年的基本状况及发展趋势(一)上海青少年基本情况本规划所称“上海青少年”,为本市14-35周岁的常住人口。
据2010年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本市14-35周岁的青少年常住人口为892万,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的38.7%。
常住青少年男女性别比为106∶100。
其中,来沪青少年常住人口占青少年常住人口的56.5%,占来沪常住人口的56.1%。
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新生代上海青少年不仅是未来的力量,也是现实的力量;不仅是传承的力量,也是变革的力量。
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机遇和国际化大都市的浸润孕育,上海青少年引领社会风气之先,创新成为青少年的追求,公益成为青少年的时尚。
但是,青年问题社会化、社会问题青年化的发展趋势,也使青少年在就业方式、价值取向、利益诉求等方面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多层次的群体特征。
为适应上海青少年群体的发展趋势,更好地满足不同青少年群体的多元需求,本规划把青少年划分为三类基本群体:1.在校学生:就读于本市各类全日制初中、高中、中专、中职、中技以及大专院校的青少年;2.在职青年:年满16周岁,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青少年;3.失业青年:年满16周岁,不在全日制学校就读,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的青少年。
同时,为了推进工作的需要,将青少年群体细分为未成年人、来沪青少年、贫困青少年、残疾青少年、社区青少年、罪错青少年、外籍青少年等不同群体。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4.16•【字号】沪府发[2012]39号•【施行日期】2012.04.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沪府发〔2012〕3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二○一二年四月十六日上海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上海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攻坚阶段。
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科技创新与转型发展成为时代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科技呈现群体性突破态势,一些重要的科技领域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经显现;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信息控制权和大范围流行性疾病防控等重大科技议题成为国际博弈新焦点;科技全球化和研发国际化加快推进,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层次高端化、产业链整体化、企业组团化的新特点。
为应对科技创新的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把知识作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的关键资源,力求激发新的重大科技突破和产业变革,努力掌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资本,着力培育推进经济社会转型的新动力,争取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这需要上海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充分把握全球发展的潮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和依托,强化创新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加快城市转型发展。
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依然处于战略机遇期。
当前,我国自主创新战略格局基本形成,科技与经济结合更趋紧密,一大批共性、关键技术得到突破和应用,传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赶超世界科技前沿的能力显著增强,整体上进入了以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特征的新时期。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杨浦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杨浦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及其他机构•【公布日期】2011.12.15•【字号】杨府发[2011]27号•【施行日期】2011.12.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计划生育正文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杨浦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杨府发〔2011〕27号)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五角场政府《上海市杨浦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已经2011年8月26日政府第17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上海市杨浦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上海转型创新引领可持续发展、加速推进“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时期,是杨浦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三区融合、联动发展”实现杨浦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
人口问题是杨浦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全局性重大问题。
全面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完善人口综合调控体系,将人力资本积累转化为人才资本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市人口计生委和杨浦“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杨浦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回顾(一)“十一五”主要人口发展目标完成情况“十一五”时期,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口计生委的有力指导下,全面完成人口计生事业规划各项工作任务。
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户籍人口自然变动持续负增长。
“十一五”末,全区常住人口总量为131.32万,人口素质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十五”末的81.22岁上升至“十一五”末的82.52岁;婴儿死亡率从3.99‰下降到3.95‰;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稳定在15‰以下。
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基本得到遏制,常住人口出生性别比从112下降到106。
人口分布进一步优化,“南密北疏”(以中山北二路、松花江路为界)的状态有所改善;人口计生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得到加强,为“十二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上海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订本规划。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上海城乡统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城乡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得到更多实惠,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下一步上海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必须高度重视并逐步解决。
(一)发展历程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城乡一体化发展初步实践。
1984年,上海制定了全国第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并率先提出“城乡通开”、“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
1986年,上海提出“一二三四”工作方针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坚持两个立足点(农民口粮立足自给,城市主要副食品供应立足郊区),促进三业协调发展,建设四个基地(大工业扩散基地、副食品生产基地、外贸出口基地、科研中试基地)。
,城乡封闭的体制逐渐被打破。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且保持相对稳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基本维持在1.3∶1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
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城乡经济的联系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逐步加速。
“三个集中”,“市区要体现繁荣繁华,郊区要体现实力水平”,“农业定位于都市农业,农村定位于郊区,农民定位于现代农业劳动者”等方针相继出台,城乡功能定位进一步明晰优化。
中心城区建设明显加快,郊区农村则相对滞后,导致城乡基础设施差距有所拉大。
第三阶段:进入21世纪,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加速。
2002年,第一次召开上海市郊区工作会议。
2009年,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出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伴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各级政府对郊区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郊区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
同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相对滞后的局面还未根本扭转。
(二)发展成就“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统筹城乡、加快郊区和农村发展的一系列战略举措,以城带乡、以工哺农,有力推动了上海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十二五”规划名词解释和部分指标解释
1、“三港”“三区”:指洋山深水港、外高桥港、浦东空港,以及依托三港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包括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2、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是2009年国务院19号文件明确提出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以“三港”“三区”为主要载体,是国家允许上海率先开展创新突破,加快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航运支持政策和制度环境的一个试验平台。
3、主要地产农产品最低保有量制度:为保障城市供应安全,本市自2008年起建立了主要地产农产品有效供给制度。
主要地产农产品包括粮食、蔬菜、生猪、家禽、鲜蛋、鲜奶、淡水养殖等产品。
该制度明确规定了本市主要地产农产品自给率、年度生产目标以及必须具备的生产能力。
4、规划工业区块:全市规划工业区块共104个,面积764.1平方公里,分为工业基地、工业园区、城镇工业地块三类,其中工业基地类型的工业区块16个,工业园区类型的工业区块49个,城镇工业地块类型的工业区块39个,三者面积比例为28∶58∶14,显示出本市工业布局以工业园区为主体、工业基地为亮点、城镇工业地块为补充的基本特点。
5、知识竞争力:指获取和配置知识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等各类资本并将其转化为知识经济和社会财富的能力。
根据国际有关权威机构提出的知识竞争力评价体系,知识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包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金融资本、知识支持、经济产出等方面,并由相关的具体指标组成。
6、合同能源管理:指由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签订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安装、节能量确认等节能服务,并从客户实施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取得回报的一种专业服务方式。
7、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城市矿产”是对废弃资源再生利用的形象比喻。
建设“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就是通过建设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管理规范、利用规模化、辐射作用强的示范性基地,推动报废机电设备、电线电缆等“城市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
8、“四旁”林:指村旁林、水旁林、路旁林、宅旁林。
9、林业“三防”体系:指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防治。
10、“5+3+1”郊区三级医院:“5”指在嘉定区嘉定新城、宝山区顾村镇、闵行区浦江镇、浦东新区曹路镇、浦东新区南汇新城新建5个三级医院项目;“3”指在崇明县、青浦区、奉贤区扩建升级3个三级医院项目;“1”指金山区区属三级医院迁建金山新城项目。
11、“四议两公开”:指农村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
“四议”指:党支部会提议、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指: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部分指标解释
1、居民消费率:衡量居民消费总体情况的重要指标,指居民最终消费占支出法生产总值的比率。
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增加值总和。
3、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国家和上海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主要指标,指主要劳动年龄的常住人口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的比例。
4、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占国内融资总额比重:指在上海证券市场以股票、可转债、企业债券等方式,以及在银行间市场以国债、企业短期融资券等方式,新增融入的资金额占国
内融资总额的比例。
5、商品销售总额:指批发和零售业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商品及出口商品的总额。
6、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市进出口总额比重:计算公式为: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外贸商品进出口额)。
7、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指累计新增加的经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不包括外商投资性公司和外资研发中心。
8、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文化创意产业分为文化创意服务业和文化创意相关产业两大部分,其中,文化创意服务业包括媒体业、艺术业、休闲娱乐服务、广告、咨询及会展服务、网络信息业、设计业、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文化创意相关产业包括文化及创意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
9、百兆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覆盖率:指具备100Mbps宽带接入能力的家庭占全市家庭总数的比例(按照常住人口计算)。
10、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指中心城范围内公共交通出行人次(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和出租车)与使用交通工具的出行总人次(不含步行)的比率。
11、各类保障性住房新增供应套(间)数:指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动迁安置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新增供应总套(间)数。
其中,廉租住房包括实物配租和货币配租的受益家庭户数,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动迁安置房包括筹措的房源套(间)数和新建设的达到预售标准套数。
12、享受社会化养老服务人数:指享受居家养老服务人数和养老机构床位数的总和。
13、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指报告期二氧化碳排放量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单位生产总值之比相比基期的下降程度。
二氧化碳排放量指本地区消费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净调入电力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之和。
14、工业园区单位土地产值:反映工业园区工业用地集约节约化利用水平,计算公式为: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园区已建成投产企业用地面积。
15、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率:指报告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相比基期的下降程度。
主要污染物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16、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减少率:指报告期经无害化处理的生活垃圾与常住人口之比相比基期的下降程度。
1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经无害化处理的生活垃圾数量占生活垃圾清运总量的比率。
无害化处理指通过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等工艺方法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