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酶反应动力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起酶反应速度降低的原因: 底物浓度的降低;酶的部分失
斜率=[P]/ t = V初速度 活;产物对酶的抑制;产物增
加引起的逆反应速度的增加
时间
t •研究酶反应速度以酶促反应的
初速度(initial speed)为准
酶反应速度曲线
二、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1、单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
(1))米氏方程(Michaelis-Menten equation
所以 Vm k2 Et
(4)
v
Vm ax S Km S
2.2.3 米氏常数的意义
•当v=Vmax/2时,Km=[S]( Km的单位为浓度单位),即 米氏常数是反应速度为最大值的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 是酶在一定条件下的特征物理常数,通过测定Km的
数值,可鉴别酶。
* 可近似表示酶和底物亲合力,Km愈小,E对S的亲合
以 对作图,绘出曲线,横轴截距即 为-值,纵轴截距则是
双倒数作图
米氏常数(Michaelis-constant)的意义
a Km的物理意义
当V=1/2Vmax时的底物浓度,为Km的物理意义。 即[S]=Km
Km单位:m(mol)/L
b 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不同酶,Km是不一样的。 底物种类,pH(opt),T(opt) 要定下来。
分变性; (3) 随时间延长,产物增加,产物对酶的抑制作用; (4) 产物增加,逆反应速度增加。
因此,只有初速度才是酶的反应速度。
一、酶浓度的影响
酶促反应的速度和酶浓度成正比
[S]>>[E]
V∝[E]
反 应 速 度
0
酶浓度
[P] 产 物 浓 度
反应速度:用单位时间内、单 位体积中底物(S)的减少量或产 物(P)的增加量来表示。单位: 浓度/单位时间
温度影响的两个方面 : 1.温度升高,酶反应速度增加
在达到最适温度之前提高温度,可以增 加酶促反应的速度。
2. 温度升高,酶蛋白变性而失活。
在最适温度以前,第1种影响为主。
在最适温度以后,第2种影响为主。
大部分酶在600C以上变性,到700C- 800C酶达到不可逆变性;少数酶能耐受较高 的温度,如细菌淀粉酶在950C下活力最高, 又如牛胰核糖核酸酶加热到1000C仍不失活。
第二节双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
双底物双产A物+B反应 P+Q
双底物双产物的反应按动力学机制可分为两大类 :
序列反应
有序反应
(sequential reactions) (orderd reactions)
双底物 双产物的反应
随机反应 (random reactions)
乒乓反应 (ping pong reactions)
V Vmax
Vmax ·[S]
v = —————
km + [S]
可以用一个方程来表示 :是最基本的 [S] 动力学方程。
V=Vmax[S]/(Km+[S])
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曲线
(条件:[E];pH;t等条件固定不变)
原因:中间产物学说解释 E+S ES E+P
在低底物浓度时, 反 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 比,表现为一级反应特 征;v=k[S]
pH的影响
非特征性常数,只在一定情况下才有意义。
1、 最适pH 当酶反应速度受pH影响,当某个pH,酶表现
最大活力,此pH就是pH(opt)。 pH(opt)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受测定环境的 影响很大。 2、 pH影响的原因 ( 1) 影响酶的构象(过酸过碱引起酶构象的变 化,使酶失活) ( 2) 影响酶与底物的解离
再用作图法求出Km。 例:双倒数作图法(Lineweaver-Burk法)
米氏方程的双倒数形式:
1 Km 1 1 — = —— . — + ——
v Vmax [S] Vmax
酶动力学的双倒数图线
Vmax [S]
V=
Km+[S]
Km值的物理意义:即是Km值是 当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反应速率 一半时的底物浓度。(摩尔/升)。
成一个中间复合物, 然后中间复合物再分解, 生成产物并释放
出酶。一般以产物的生成速度代表整个酶催化反应速度,而产
物的生成取决于中间物的浓度. 因此, 整个酶促反应的速度取
决于中间物的浓度.
第一节单底物酶促动力学
单底物酶促动力学 只有初速度才是酶的反应速度,原因: (1) 底物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减少; (2) 酶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受速度、pH的影响,酶部
Understanding Vmax
The theoretical maximal velocity Vmax is a constant Vmax is the theoretical maximal rate of the
reaction - but it is NEVER achieved in reality To reach Vmax would require that ALL enzyme
米氏方程讨论
当底物浓度较低时,有[S]Km,代入米氏方程 则有v=Vmax/Km[S],即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呈 正比,符合一级反应
当底物浓度很高时,有[S]Km,代入米氏方程 则有v=Vmax,即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符合 零级反应
当[S]=Km时,v=Vmax/2
S E k1
S Et ES
第三章 酶反应动力学
中间产物学说 第一节单底物酶促动力学 第二节双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 第三节 酶反应影响因素
中间产物学说
酶动力学研究始于1902年,当时,A.Brown用酵母β-呋喃
果糖糖苷酶对蔗糖进行水解。他发现当蔗糖的浓度比酶的浓度
高许多时,反应速度不再取决于蔗糖的浓度,即是说,反应速
度相对于蔗糖来说是零级反应。因此,他提出,蔗糖水解的总
反应是由两个基本反应构成,第一步是底物与酶形成一种复合
物,第二步是这种中间物生成产物并释放出酶:
k1
k2
E + S ←→ ES → P + E
k-1
这里,E、S、ES和P分别代表酶、底、酶-底物复合物和产物。
中间产物学说认为, 当酶催化某个反应时, 酶和底物先结合形
(3)Kcat / km的意义
Kcat / km =
K3 K1 K2 + K3
K m = K2 + K3 K1
• 上限为108~109mol-1 ·L ·s-1
• 大小可以比较不同酶或同一种酶催化不同底物的催化 效率。
3. 利用作图法测定 km 和 Vmax
根据实验数据作图 v ~ [s]
V Vmax
当底物浓度较高时[S] 增加,反应速度v增加, 但增加幅度较小
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 值,反应速度达到最大
值(Vmax),此时再增
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 不再增加,表现为零级
反应。v= Vmax
V
零级反应
混合级反应
一级反应
[S]
中间复合物学说:
第一步: E+S ES 第二步: ES→E+P V∝[ES]
Vmax 2
Km
[s]
双倒数作图法
1 v
~
1 [S]
Vmax [S] V= Km+[S]
1 v
(2) Eadie - Hofstee 作图法
v
v = Vmax – Km · [S]
v
Vmax
v
v ~ [S]
Vmax [S] V= Km+[S]
– Km
Vmax Km
v [S]
单底物酶促反应的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呈 双曲线关系,不易直接求出Vmax和Km的 值,通常采用双倒数法进行参数估计。将 米氏方程改写成以下形式
molecules are tightly bound with substrate Vmax is as symptotically approached as
substrate is increased
米氏常数的测定
双倒数作图法,即 1/V对1/S作图
Lineweaver-Burk法。
1 Km 1 1 v Vmax [S] Vmax
则:KmES ESS Et S
经整理得: ES
Et S Km S
(1)
由于酶促反应速度由[ES](2)代入(1)得:
v k2
Et S Km S
v
k2Et S Km S
(3)
当[Et]=[ES]时, v Vm
将(4)代入(3),则:
Km是酶的一个特性常数与酶的性 质有关,与酶浓度无关,只是对 一定底物、一定的pH、一定的温 度条件而言。
对活细胞的实验表明:酶的 物浓度通常就在这种底物的Km 附近,不是大大高于或大大低于
Km?
V= Vmax 得 Vmax
2
2
Vmax[S] 化简得: Km=[S] Km + [S]
2. 动力学参数的意义
Km
k1 k2 k1
Km is, under true Michaelis-Menten conditions, an estimate of the dissociation constant of E from S,
because E S k1
ES at equilibrium, k1[E]S k1[ES]
(E) A+B C+D 此酶有4个Km值
c 在一定条件下,Km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力
有些酶有很多底物,Km值最小的底物叫此酶的最适 底物,也叫酶的天然底物。
d 已知Km,可以求出V/Vmax与底物浓度[S]的关系。
测定Km的意义:(以上4点)
Understanding Km
Km is a constant derived from rate constants
力愈大,Km愈大,E对S的亲合力愈小。
*在已知Km的情况下,应用米氏方程可计算任意[s]时的
v,或任何v下的[s]。(用Km的倍数表示)
练习题:已知某酶的Km值为0.05mol.L-1,要使此酶所催化的反 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80%时底物的浓度应为多少?
2.2.4 米氏常数的测定
基本原则: 将米氏方程变化成相当于y=ax+b的直线方程,
例:丙酮酸可被乳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和丙酮酸脱 羧酶催化,当丙酮酸浓度较低时,走哪条途径? Km分别为 1.7×10-5、 1.3×10-3和 1.0×10-3mol/L
(2) Vmax 和 k3 (kcat) 的意义
K1
E +S
K2
[ES]
K3
P+E
K4
Kcat值越大,表示酶的催化效率越高。
k-1
Reversible reaction, dissociation constant is
Kd
[E]S
[ES ]
k 1 k1
So small Km means tight substrate binding; high Km means weak substrate binding.
Km equals to the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at which v=1/2vmax
(1)Km值的意义
K1
E +S
K2
[ES]
K3
P+E
K4
Km = K2 + K3 K1
KS = K2 K1
Km = Ks
酶 过氧化氢酶 脲酶
蔗糖酶
谷氨酸脱氢酶 乳酸脱氢酶
底物 H2O2 尿素 蔗糖 棉子糖 谷氨酸 α—酮戊二酸 丙酮酸
Km(mmol/L) 25 23 28 350 0.12 2.0
序列有序反应;序列随机反应;乒乓反应;
AB
E AE AEB
P
Q
QEP QE E
A + E AE B + E EB AEB
QE QEP EP
Q+E E+P
A
E AE
PB
Q
PE
E EB EQ E
1.序列有序反应
2.序列随机反应
3.乒乓反应
第三节 酶反应影响因素
温度的影响 酶的最适温度(optimum temperature)
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推导了米氏方程
v Vmax [S] K m [S]
酶促反应的米氏方程及Km
E S k1 ES k2 k1
米氏常数:
Km
k1 k2 k1
米氏方程:
v
Vm ax S Km S
PE
推导原则:从酶被底物饱和的现象出发,按照
“稳态平衡”假说的设想进行推导。
0.017
❖ KM值与米氏方程的实际用途: 例:当[S] = 3Km时,反应速率相当于Vmax的百分数?
Vmax [S]
V=
Km+[S]
当Km已知时,任何底物浓度下被酶饱和的百分数可 用下式表示:
[s]
fES =
Km + [s]
❖可帮助推断某一 代谢反应的方向和途径和限速步骤 例:酶1,2,3分别催化 A 1 B 2 C 3 D Km分别为10-2, 10-3, 10-4,A,B,C 浓度均为10-4 限速步骤?
k1
ES k2 P E
ES
[ES]生成速度:v1 k1Et ES S ,[ES]分解速度:v2 k1ES k2ES

当酶反应体系处于恒态时: v1 v2
氏 方 程 的 推 导
即: k1Et ESS k1ES k2ES
Et
S ES ES
S
k1 k1
k2
令: k1 k2 Km k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