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字词和翻译解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祭十二郎文》实用简介解题注音翻译PPT课件
![《祭十二郎文》实用简介解题注音翻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34d441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a.png)
(少年:古义——青年男子 阶段)
今义——指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的
•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 如开果你而知去道就会职弄上出任这么啊个!结局,即使有高官厚禄,我也不愿一18天离
分析: 第一部分侧重写什么情感?分哪几个层次写的?
幼时为伴, 未曾相离
生离之情 三别三会, 聚少离多
14
孤苦相依,身负重任
少孤 失怙 零丁孤苦 形单影只
从嫂 与汝 未尝一日相离
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15
•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 我十九岁那年,初次来到京城。四年以后,我到宣州去看你。 •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 又过了四年,我往河阳扫墓,碰上你送我嫂嫂的灵柩前来安葬。 •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少强先殁, 抱憾终生
19
该死的没死, 不该死的死了—抱憾不已
为什么该死? 为什么不该死?
身体虚弱 (怎么虚弱?)
视茫茫 发苍苍 牙齿摇动
年轻(少) 强壮
20
翻译课文4—9段
•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 苍苍,而齿牙动摇。
• 去年孟东野到你那边去,我写信给你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 可是视力模糊不清,两鬓已经斑白,牙齿也摇摇晃晃。
只有依靠兄嫂。 (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
“惟依兄嫂”) • 中年兄殁(于)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于)河阳。 • 哥哥在中年的时候死于南方,我和你都年幼,跟随嫂嫂把哥哥的
灵柩送回安葬在河阳。 (中年:在中年,名作状)
13
•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 后来又和你跑到江南谋生,虽然零丁孤苦,不曾一天和你分离过。 •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分析课件
![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分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2e8966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f.png)
06
练习与巩固
文言知识练习
01
02
03
04
通假字
列出祭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如 “不”通“否”,“羞”通“
馐”等,并解释其含义。
词类活用
分析祭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 象,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 用作动词等,并举例说明。
特殊句式
总结祭文中的判断句、被动句 、省略句等特殊句式,并指出
其特点。
固定搭配
归纳祭文中的固定搭配,如“ 长少往来”、“视事三年”等
思想启示
祭十二郎文所表达的亲情、友情和人 生感悟对后世的读者提供了深刻的思 考和启示,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 和价值。
历代评价
文学评论家赞誉
历代文学评论家对祭十二郎文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作品情感真挚、文笔优 美,是文言文中的佳作。
读者共鸣
祭十二郎文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共鸣,许多读者在阅读过程 中感受到了作品所传递的深刻情感和人生智慧。
特殊句式
掌握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特殊 句式的特点和用法,理解其在文中的 表达效果。
熟悉倒装句的类型和特点,如主谓倒 装、定语后置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句 子含义。
词类活用
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 理解其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掌握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特殊词类用法,深入理解文言文 的表达技巧。
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分析课件
目录
• 祭十二郎文简介 • 文言基础知识 • 文章结构与主旨 • 重点段落解析 • 祭十二郎文的影响与评价 • 练习与巩固
01
祭十二郎文简介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祭十二郎文创作于唐代,当时社 会矛盾尖锐,百姓生活困苦,文 中所表达的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 的现实。
《祭十二郎文》ppt课件
![《祭十二郎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4c02cd84254b35eefd345b.png)
现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刚五岁。年 少身强的都不能保全,像这样的孩子,又怎么 能希望他们成长立业呢?呜呼,悲恸啊!呜呼, 悲恸啊!
第八段翻译 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软脚病,时常 发作得很厉害。”我说:“这种病,江南人是 常有的。”未曾为你这种病而担忧。呜呼!难 道你竟然因为这种病而丧失了生命吗?还是因 为有别的疾病而导致丧生呢? 第九段翻译 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写的。东野说你是六 月二日死的,耿兰报丧时没有说日期。大概是 东野的使者不知道向你的家人问明日期,而耿 兰报丧竟不知道应该告诉日期?还是东野给我 写信时才去问使者,使者胡乱说个日期应付呢? 是这样呢?还是不是这样呢?
韩愈的父亲韩云卿生子四人,长子韩会, 次子韩介,季子韩愈。十二郎,即韩老成,本 是韩介的次子,出嗣韩会为子。韩愈幼年丧父, 由韩会夫妇抚养成长。他和十二郎从小生活在 一 起,“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特 别深厚。十二郎的死,使他悲痛欲绝,也勾起 他的辛酸回忆。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凉,父 母的早逝,兄嫂的抚养,从前同十二郎一起生 活的种种情景都一齐涌上心头;自己的衰病, 子孙辈的幼小,这是眼前必须正视的现实。所 有这一切,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作者悲感万 端,百思萦集,情不能已,因而写成此文 。
第二段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纪念 十二郎,为什么要写自己的身世? 答:是为了表现自己和十二郎的之间的深 厚亲情,从而表达自己的深深思念。
第三段翻译
我十九岁时,初次来到京城。此后四年,才回 家看望你。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凭吊祖坟,遇到 你送嫂嫂的灵柩来河阳安葬。又过了两年,我在汴 州辅佐董丞相,你来看望我,只住了一年,你要求 回去接家眷来。第二年, 董丞相去世,我离开了汴州,你没有能够来。这一 年,我在徐州辅助军事,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 又被罢职离开了徐州,你又没能够来。我想,你跟 我到东边的汴州、徐州,将家安顿好了 再接你来。唉!谁料到你竟突然去世离开了 我啊!我与你都还年轻,以为虽然暂时分别, 终究会长久在一起的。所以才离开你旅居长 安,来求得微薄的俸禄。倘使早知如此,纵 然是做王公宰相,我也不愿意离开你一天而 去就职啊。 分析: 祭文之初,作者为什么要详叙幼时及
40_祭十二郎文专题教育课件
![40_祭十二郎文专题教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e29b6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d.png)
要到处祈求权贵援引举荐(如《与于襄阳书》), 29岁才开始入仕途。到35岁写作本文之时旳几年 间,却辗转迁徙,京城、汴州、徐州、宣城到处 漂泊。他饱读诗书,才华出众,却不得施展,内 心自然郁郁寡欢,而此时又得侄儿忽然逝世旳消 息,悲痛之中情不自禁地蕴含了本身无限旳酸楚。 于是他便喊出了“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 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旳肺腑之言。
韩 愈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
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
称韩吏部。自幼孤苦好学,锐意上进,贞观八年(
792)中进士。元和十二年(817)迁刑部侍郎。因
阻谏唐宪宗奉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
部侍郎。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
分析: 这最终三段从哪些方面体现出作者对十二郎旳
友谊?
吊慰家眷,改葬,事事不忘
祭祀亡灵 行负神明,追悔莫及
抚孤成立,余年之愿
明确:替他处理后事,替他教子养女,反复体现愧疚之意。
分析: 本文写得至悲至痛,试思索作者在悲侄儿之死旳
同步 ,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明确:(1)悲叹家族人丁不兴。封建社会门第家族观念
极强。韩愈出身于小官吏家庭,家庭浓厚旳儒学思想深深 影响了他,而人丁不兴,使他尤其看重家庭组员。然而父 母早亡,兄殁南方、两世一身等久已令他体会到家境凄凉 之悲了,而如今侄儿又撒手西去,儿子、侄孙尚年幼,
韩氏能支撑门面旳只有韩愈自己,家族之事连个 商议旳人也找不到。这无限旳孤单怎不使他悲从 中来,进而想到“无意于人世”呢? (2)悲叹自己仕途失意。韩愈19岁便离家到京 城求发展,但却屡次应考落第,25岁中进士后还
分析: 祭文之初,作者为何要详叙幼时及成
韩 愈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
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
称韩吏部。自幼孤苦好学,锐意上进,贞观八年(
792)中进士。元和十二年(817)迁刑部侍郎。因
阻谏唐宪宗奉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
部侍郎。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
分析: 这最终三段从哪些方面体现出作者对十二郎旳
友谊?
吊慰家眷,改葬,事事不忘
祭祀亡灵 行负神明,追悔莫及
抚孤成立,余年之愿
明确:替他处理后事,替他教子养女,反复体现愧疚之意。
分析: 本文写得至悲至痛,试思索作者在悲侄儿之死旳
同步 ,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明确:(1)悲叹家族人丁不兴。封建社会门第家族观念
极强。韩愈出身于小官吏家庭,家庭浓厚旳儒学思想深深 影响了他,而人丁不兴,使他尤其看重家庭组员。然而父 母早亡,兄殁南方、两世一身等久已令他体会到家境凄凉 之悲了,而如今侄儿又撒手西去,儿子、侄孙尚年幼,
韩氏能支撑门面旳只有韩愈自己,家族之事连个 商议旳人也找不到。这无限旳孤单怎不使他悲从 中来,进而想到“无意于人世”呢? (2)悲叹自己仕途失意。韩愈19岁便离家到京 城求发展,但却屡次应考落第,25岁中进士后还
分析: 祭文之初,作者为何要详叙幼时及成
(完整版)《祭十二郎文》优秀课件
![(完整版)《祭十二郎文》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e7298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a.png)
02
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 “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 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 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 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 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 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03
其代表作有《师说》《获麟解》《进学 解》《送李愿归盘谷序》 《左迁至蓝 关示侄孙湘》等。作品非常多,现存诗 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进学解》
是一篇假托向学生训话借以抒发牢骚之作。文章构思别出机杼,语言新颖形象,在技巧上吸收了辞赋体的特点, 也是韩愈文章中别具一格的名篇。
CHAPTER 04
祭文传统与文化内涵
祭文起源与发展历程
起源
祭文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是人们对神灵、祖先表达敬意和祈福的一种文体。
发展历程
从先秦时期简单的祷告词,到汉唐时期祭文的成熟和多样化,再到宋明清时期 的规范化和文学化,祭文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祭文种类及特点分析
种类
包括祭祀天地、山川、神灵、祖先等各类祭文,以及悼词、诔文、哀辞等相关文体。
特点
情感真挚、语言庄重、结构严谨、韵律和谐,注重表达哀思和敬仰之情。
文化内涵与价值观体现
儒家思想
祭文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孝道、 礼仪等观念,强调对祖先的敬仰 和感恩。
道家思想
部分祭文也融入了道家思想中的自 然观念,表达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 顺应。
名家评价与影响
古代名家评价
列举古代文学家、评论家对《祭十 二郎文》的评价,如苏轼、欧阳修 等,展现其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与 影响。
现代研究视角
介绍现代学者对《祭十二郎文》的 研究视角和方法,如文学批评、文 化研究等,展现其学术价值。
《祭十二郎文》课件(简介、解题、注音、翻译)word版本
![《祭十二郎文》课件(简介、解题、注音、翻译)word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ce8c8c01e45c3b3566ec8b2b.png)
•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 唉!我从小就做了孤儿,等到长大,连父亲是什么样子都记不清,
只有依靠兄嫂。 (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
“惟依兄嫂”)
• 中年兄殁(于)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于)河阳。 • 哥哥在中年的时候死于南方,我和你都年幼,跟随嫂嫂把哥哥的
•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 嫂嫂曾经一手抚摸你、一手指着我说:“韩家两代人,
就只有你们了!” • 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
悲也。
• 你当时还小,大概没有留下什么记忆;我虽然能记得, 但那时候并不懂得嫂嫂的话有多么悲酸啊!
二。孤苦相依,身负重任
少孤 失怙 零丁孤苦 形单影只
离去,你又没有来得成。
• 吾念,汝从(我)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 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 我想你跟我在东边的徐州,也是客居,不可能久住;作长远打算, 不如回到西边的故乡去,等我先安好家,然后接你来。
(
客:客居
西:向西,名作状
致:使……来,动词的使动用法
成家:古义——安家 今义——成立家庭)
背景介绍:
十二郎,名老成,韩愈之侄。是 韩愈二哥韩介的次子。韩愈的大哥韩 会没有儿子,十二郎过继给韩会。
韩愈三岁丧父,依靠兄嫂为生, 从小就和侄儿十二郎一起生活,彼此 感情特别深厚。唐德宗贞元十九年, 韩愈在长安任职,突闻十二郎死的消 息,心情极其悲痛,于是写下了这篇 哀恸欲绝的祭文。
题解 祭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告 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 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 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 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 者。汉、魏以来,祭文多依照《诗经》 中雅、颂的韵语,也有用骈文的。本 文则不拘常格,以无韵散体来写。
只有依靠兄嫂。 (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
“惟依兄嫂”)
• 中年兄殁(于)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于)河阳。 • 哥哥在中年的时候死于南方,我和你都年幼,跟随嫂嫂把哥哥的
•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 嫂嫂曾经一手抚摸你、一手指着我说:“韩家两代人,
就只有你们了!” • 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
悲也。
• 你当时还小,大概没有留下什么记忆;我虽然能记得, 但那时候并不懂得嫂嫂的话有多么悲酸啊!
二。孤苦相依,身负重任
少孤 失怙 零丁孤苦 形单影只
离去,你又没有来得成。
• 吾念,汝从(我)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 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 我想你跟我在东边的徐州,也是客居,不可能久住;作长远打算, 不如回到西边的故乡去,等我先安好家,然后接你来。
(
客:客居
西:向西,名作状
致:使……来,动词的使动用法
成家:古义——安家 今义——成立家庭)
背景介绍:
十二郎,名老成,韩愈之侄。是 韩愈二哥韩介的次子。韩愈的大哥韩 会没有儿子,十二郎过继给韩会。
韩愈三岁丧父,依靠兄嫂为生, 从小就和侄儿十二郎一起生活,彼此 感情特别深厚。唐德宗贞元十九年, 韩愈在长安任职,突闻十二郎死的消 息,心情极其悲痛,于是写下了这篇 哀恸欲绝的祭文。
题解 祭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告 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 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 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 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 者。汉、魏以来,祭文多依照《诗经》 中雅、颂的韵语,也有用骈文的。本 文则不拘常格,以无韵散体来写。
《祭十二郎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祭十二郎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88a70907375a417876f8f7f.png)
.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 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 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旅食:在外地谋生。 斗斛(hú):唐时十斗为一斛。斗斛之禄,指微薄 的俸禄。 诚: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 万乘(shèng):指高官厚禄。古代兵车一乘, 有马四匹。封国大小以兵赋计算,凡地方千里的大国, 称为万乘之国。公:公卿。相:宰相。 辍(chuò),停止。辍汝,和上句“舍汝”义同。 就:就职。
9、致: 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 ②将成家而致汝( 使……来,使动)
10、就: 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
11、知: 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 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
.
词类活用
1、西: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作状,向西) 2、东:东亦客也(方位名词作动词:在东边居住。 名词“客”用作动词,客居) 3、夭: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动词使动,使…… 夭折) 4、业: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作动,继承……事 业) 5、视:而视茫茫(动作名,视力) 6、致:将成家而致汝(动词使动,使……来) 7、全:强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形作动) 8、殒: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使……丧亡,使动)
毛血:指体质。志气:指精神。日:名词作状语. 逐渐。
其几何离:分离会有多久呢?意谓死后仍可相会。
无知:没有灵魂。悲:悲痛。
孩提:本指二三岁的幼儿。此为年纪尚小之意。
比(bì):近来。软脚病:即脚气病。往往:时常。
以为:把…..当作。竟:时间副词,终于。殒:死亡.使动用法,
使…..灭亡。
抑:或者, 还是。表示选择关系。
祭十二郎文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 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 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旅食:在外地谋生。 斗斛(hú):唐时十斗为一斛。斗斛之禄,指微薄 的俸禄。 诚: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 万乘(shèng):指高官厚禄。古代兵车一乘, 有马四匹。封国大小以兵赋计算,凡地方千里的大国, 称为万乘之国。公:公卿。相:宰相。 辍(chuò),停止。辍汝,和上句“舍汝”义同。 就:就职。
9、致: 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 ②将成家而致汝( 使……来,使动)
10、就: 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
11、知: 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 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
.
词类活用
1、西: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作状,向西) 2、东:东亦客也(方位名词作动词:在东边居住。 名词“客”用作动词,客居) 3、夭: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动词使动,使…… 夭折) 4、业: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作动,继承……事 业) 5、视:而视茫茫(动作名,视力) 6、致:将成家而致汝(动词使动,使……来) 7、全:强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形作动) 8、殒: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使……丧亡,使动)
毛血:指体质。志气:指精神。日:名词作状语. 逐渐。
其几何离:分离会有多久呢?意谓死后仍可相会。
无知:没有灵魂。悲:悲痛。
孩提:本指二三岁的幼儿。此为年纪尚小之意。
比(bì):近来。软脚病:即脚气病。往往:时常。
以为:把…..当作。竟:时间副词,终于。殒:死亡.使动用法,
使…..灭亡。
抑:或者, 还是。表示选择关系。
祭十二郎文
2024年《祭十二郎文》完整版ppt课件
![2024年《祭十二郎文》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d92c9e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5.png)
十四年(819年),宪宗皇帝派遣使者去凤翔迎佛骨
,京城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
然上《论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将佛骨
“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宪宗得表,龙颜震怒,要
处以极刑。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极力说情,免得一
死,贬为潮州刑史。韩愈任潮州刑史八个月便回朝任
吏部侍郎。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十一日和十二
2024/2/29
20
《祭外姑文》简介及赏析
1
作者及背景
《祭外姑文》是唐朝韩愈所作,为其岳 母所作的一篇祭文。韩愈是唐代著名文 学家、思想家,此文体现了其对岳母的 敬重和感激之情。
2
文章结构及内容
文章开头即表达对岳母逝世的悲痛之情 ,接着回顾了岳母的品德和对自己的关 爱,表达了作者的感激和怀念。最后, 作者表示要以岳母为榜样,继续前行。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
表达作者自幼失去依靠,依靠兄嫂抚养的孤苦无依之情。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叙述兄长去世后,作者与十二郎相依为命的经历。
2024/2/29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强调作者与十二郎之间的亲密关系,突出十二郎在家族中的重要地位 。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
24
分享交流
分享内容
分享目的
学生分享自己在家中践行孝道的经历和感 受,包括尊敬长辈、关爱家人、承担家务 等方面。
通过分享,使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践行 孝道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增强学生的家 庭责任感和感恩意识。
分享时间
10分钟
2024/2/29
分享方式
学生自愿上台分享,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 予掌声鼓励。
《祭十二郎文》课件4(简介、解题、注音、翻译)
![《祭十二郎文》课件4(简介、解题、注音、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f2e164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5.png)
文章主旨
主题概括
祭文的主题是对韩老成的深切悼念和对其一生的回顾,同时也表达了韩愈对家族 亲情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主旨分析
文章通过回忆韩老成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特点,展现了韩老成的善良、忠厚和才华 ,同时也表达了韩愈对家族亲情的珍视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文章结构
结构概述
祭文的结构清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部分介绍了祭文的背景和目的;主体部分详细回 忆了韩老成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特点;结尾部分则表达了对韩老成的怀念和祝福。
注
以上仅为示例,实际内容 需要根据原文进行具体分 析和翻译。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异读字注音
食
shí (食物) sì (食不果腹)
邪
yé (邪恶) xié (邪恶势力)
乘
chéng (乘法) shèng (史乘)
04
翻译
段落大意
段落大意
对原文进行分段,概括每段的主要内 容,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 思路。
示例段落
首段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十二郎离世的 悲痛之情,并交代了写作此文的缘由 。
创作背景
唐代的家族观念
唐代重视家族关系,家族成员之间的 关系十分密切。韩愈与十二郎的关系 超越了普通的家族关系,具有深厚的 感情基础。
十二郎的去世
十二郎的突然去世给韩愈带来了巨大 的悲痛,他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了这 篇祭文。
作品影响
祭文的典范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是中国古代祭文的典范之作,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 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恤:xù
生字注音
尚:shàng
曷:hé
几何:hé jǐ
生字注音
01
《祭十二郎文》ppt课件
![《祭十二郎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cf694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0.png)
翻译课文1—3段
• 1段: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 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 某年某月某日小叔叔愈在听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得 以怀着悲哀表达诚意派遣建中在远方备好应时鲜美的食 物作为祭品祭告你十二郎的灵位: 远:在远方形作状
• 2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 唉我从小就做了孤儿等到长大连父亲是什么样子都记不 清只有依靠兄嫂
• 3段: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 我十九岁那年刚来到京城此后四年我到宣州去看你
•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 又过了四年我往河阳扫墓碰上你送我嫂嫂的灵柩前来安 葬
•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 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 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做董丞相的助手你来看我住了一年 要求回去接妻子儿女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 有成行
诗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 合人生在世离合聚散甚至生离死别本 是常事可是逝者已矣却会给生者留下 无尽的哀思和悲痛
这种哀思和悲痛绵绵于千年之后
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韩退之的绝唱之 文中触摸得到
此文就是韩愈的——
古文观止评论此文说:情之至者自然流 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 是血字字是泪
苏轼说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 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 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 其人必不友
成年 相思-------- 惊愕怀疑、凄苦悲伤
相隔--------- 痛责内疚、沉痛之极
பைடு நூலகம்
事
情
文章以情感人举例说说文中集中表 现了哪些情感试以四字句概括
思念之情
追悔之情
痛悼之情
人生无常
祭十二郎文PPT
![祭十二郎文PPT](https://img.taocdn.com/s3/m/ddbf842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d.png)
1、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写出了相依相伴的特殊亲密关系
2、嫂尝抚汝……惟此而已
人丁稀落,写出嫂嫂的悲伤、期待、焦虑之情
第二段:叙身世家世不幸,幼时孤 苦相依。
体味:
第三段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吾又罢去 汝从于东 吾佐戎州
介宾短语后置
被动句
我
省略句
古今异义
呼天抢地,将感情推向高潮
极写创巨痛深,万念俱灰的心情
言有穷……其不知也邪
不尽的哀思,达于极点,更显伤痛
体味:
与一般祭文的区别
1、内容——祭文一般是颂扬死者公德的文章,抒发对死者的哀痛悼念之情。本文却抛弃传统的写法,记叙了许多家庭琐事,追忆叔侄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表达骨肉至情横遭不幸所产生的难抑的悲哀感情,令读者一掬同情之泪。
第四段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用自己之将死而竟不死反衬十二郎之不应死而竟死的特别可哀。加强作者失痛感。
传 动 名 夭 使动 业 名 动
第五段
未可以为信也
之
诚
乃能衔哀致诚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
而神者诚难明矣
连用三个“邪”
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
连用三个“乎”、三个“也”(信也 梦也 何为而在吾侧也)
呜呼!我幼年丧父,等到长大,还不知道父亲的模样,全是依靠着哥哥和嫂子。哥哥中年时,去世在南方。当时我和你年纪还都小,跟随嫂嫂送哥哥的灵柩回河阳安葬。随后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仃,我俩没有一天离开过。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很早去世了。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辈里只有你,在儿辈里只有我,两代都只剩一个人,孤孤单单。嫂嫂常常一面抚摸着你一面指着我说:“韩家两代,只有你们这两个人了!”那时你还小,恐怕已记不得了;我那时虽能记得,但也不懂得她话中的悲酸。
写出了相依相伴的特殊亲密关系
2、嫂尝抚汝……惟此而已
人丁稀落,写出嫂嫂的悲伤、期待、焦虑之情
第二段:叙身世家世不幸,幼时孤 苦相依。
体味:
第三段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吾又罢去 汝从于东 吾佐戎州
介宾短语后置
被动句
我
省略句
古今异义
呼天抢地,将感情推向高潮
极写创巨痛深,万念俱灰的心情
言有穷……其不知也邪
不尽的哀思,达于极点,更显伤痛
体味:
与一般祭文的区别
1、内容——祭文一般是颂扬死者公德的文章,抒发对死者的哀痛悼念之情。本文却抛弃传统的写法,记叙了许多家庭琐事,追忆叔侄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表达骨肉至情横遭不幸所产生的难抑的悲哀感情,令读者一掬同情之泪。
第四段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用自己之将死而竟不死反衬十二郎之不应死而竟死的特别可哀。加强作者失痛感。
传 动 名 夭 使动 业 名 动
第五段
未可以为信也
之
诚
乃能衔哀致诚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
而神者诚难明矣
连用三个“邪”
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
连用三个“乎”、三个“也”(信也 梦也 何为而在吾侧也)
呜呼!我幼年丧父,等到长大,还不知道父亲的模样,全是依靠着哥哥和嫂子。哥哥中年时,去世在南方。当时我和你年纪还都小,跟随嫂嫂送哥哥的灵柩回河阳安葬。随后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仃,我俩没有一天离开过。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很早去世了。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辈里只有你,在儿辈里只有我,两代都只剩一个人,孤孤单单。嫂嫂常常一面抚摸着你一面指着我说:“韩家两代,只有你们这两个人了!”那时你还小,恐怕已记不得了;我那时虽能记得,但也不懂得她话中的悲酸。
高中语文课件-祭十二郎文(翻译)
![高中语文课件-祭十二郎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f90f32d7f1922791788e885.png)
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 没有知觉,那我也悲伤不了多
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少时候,而没有悲伤的日子倒
⑦ 汝之子(5)始十
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 强者不可保,如此(6)孩
是无穷无尽的。 你的儿子(5)才十岁,我的
儿子刚五岁。年少身强的都不 能保全,像这样的(6)孩子,又
提者,又可(7)冀其(8)成 怎么能(7)期望他们(8)成长立
吊慰致哀 行负神明,追悔莫及(11)
抚孤成立,馀年之愿(12)
文章以情感人,文中那些语句集 中表现什么情感?试以四字句概括
思念之情
追悔之情
痛悼之情
人生无常
骨肉之情
宦海沉浮
至情之文,千古绝调
文章这一部分的思路是什么样的?
死别之痛
少强先殁,不合常情(4) 惊闻噩耗, 疑梦非真(5) 若死有知, 愿从汝死(6) 子孙幼弱, 睹之生悲(7) 病因死期, 萦迥于心(8、9)
⑩今吾(1)使建
中祭汝,(2)吊汝之 孤与汝之乳母,(3) 彼有食可守,以(4) 待终丧,则待终丧 而(5)取以来;如不 能守以终丧,则遂 取以来。其余奴婢, 并令守汝丧。吾(6) 力能(7)改葬,终葬 汝于先人之(8)兆, 然后惟其所愿。
十二郎,即韩老成,本
是韩介的儿子,出嗣韩会为 子。韩愈幼年丧父,由韩会 夫妇抚养成长。韩愈和十二 郎为叔侄,情同兄弟,从小 生活在一 起,感情特别深厚。
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漂泊 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 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 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 的噩耗。十二郎的死,使他 悲痛欲绝,也勾起他的辛酸 回忆。作者情不能已,写成 此文 。
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
相养以生,相守以死。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
《祭十二郎文》课件ppt
![《祭十二郎文》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da39541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e.png)
句子注释
第2段中“吾与吾子之交也,非久矣乎”表达了作者对与 十二郎的交往时间之短的悲痛之情;
第5段中“吾固知吾子之将至也”用“固”表达了作者的 预见;
第7段中“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用反 问表达了作者对十二郎去世的惊疑之情。
全文翻译
•略
04
拓展与比较
相关文化常识
韩愈的生平与思想
THANKS
感谢观看
韩愈的祭文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痛苦,与其他 祭文相比更具感染力。
不同时代的祭文风格比较
不同时代的祭文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如唐代的豪放、明清的繁琐等,这些差 异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的思想和文化状况。
与其他古文的比较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与其他古文的区别
韩愈的古文风格质朴自然,语言优美,而其他古文则更加注重辞藻和典故的运用。
表达方式
文章采用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 情理相融、文情并茂。
思想内涵与主题
家风传承
文章表达了家族传统和文化底蕴的重要性,展现了家族文化的传 承和发展。
人性关怀
文章体现了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呼吁人们关注生命、 关注人性。
亲情伦理
文章通过叙述和描写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宣扬了亲情伦理和家 庭美德。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他的思想和 作品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祭文的起源与发展
从汉代开始,祭文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其 形式和内容也不断发展和丰富。
古代礼俗
在古代,各种礼俗对于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有着重 要的影响,其中包括祭祖、丧葬等。
与其他祭文的比较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与其他祭文的区别
课堂思考题
《祭十二郎文》实用课件(简介、解题、注音、翻译)
![《祭十二郎文》实用课件(简介、解题、注音、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0706c8d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3.png)
文体特点
主要作品
祭文属于日本平安时期的文体, 有许多底蕴优秀的传统文化, 其艺术风格构思精奇,语言优 美。
十二郎文,也称丧明文。写于 富山古文书中,明确地表现了 染色艺术术家和染色春日手的 服侍,以及江户时代爱情故事 的深层次含义。
解题步骤
第一步
明确文章语调、文体以及主旨,把每个单词 对应再拆解渊源,搞懂原词。
练习题
题目一
这个词的含义是什么?在什 么情况下使用它?请举个例 子。
题目二
这个表达方式有没有更简单 的?它可以换成其他的句式 吗?换成其他句式以后意思 是否有所变化?
题目三
这句话的重点是什么?使用 了什么文体?这个文体描写 了什么感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总结
掌握文体特征
在理解祭十二郎文的同时,要很好地把握文体特征特点。只有既掌握了文言文语言的发音规律, 又明白文化背景,才能把握精准的翻译技巧,建立与作者之间的文化节点。
第二步
分解句子成主谓宾定状补等部分,从关键词 入手分析层层递加的层次,搞懂时间顺序与 逻辑。
第三步
学会分段,分析文章结构和作者逻辑。同时, 还可以掌握一些作品背后的文脉背景,和其 他文本之间的异同点。
第四步
最后,结合作者性格、立场以及处境等因素, 尽可能还原文章原先的状态,分析作品意义 和价值,打通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文化节点。
注音规则
发音规律
按照汉字的字形和音韵发音规 律来进行注音。例如,“燕”在 文言文中念作“yan”,而汉语普 通话中念作“yàn”,因为在韵母 的规则下要求要发清音。
音节区分
在注音中音节的区分很重要, 正确使用符号来区分不同的发 音,这样可以帮助理解文本, 弄清作者的意图。例如,“北平” 一词应注为“Běi Jīng”,而不是 “Běi Píng”。“春节”一词应该注 为“Chūn Jié”,而不是“Chūn Ji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奠 ,告汝丧十二 打发建中从远路备
郎之灵:
办了应时佳肴作祭
品,告慰于你十二
郎的灵前:
2020年9月28日
12
呜呼!吾少孤,及长, 呜呼!我幼年丧父,
不省(xǐng)所怙
等到长大,不知道依靠
(hù),惟兄嫂是依 的父亲(模样),只有
(宾语前置)。中年兄 依靠兄嫂。哥哥中年时
殁(于)南方,吾与汝 去世(在)南方。
7
听读课文,酝酿情感。
2020年9月28日
8
请几位同学带感情的朗读课文,同学们听的同时注意梳 理主要字、词、句的意思、特点,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然后用一两句话谈谈自己的听读感受。
闻汝丧 (sàng)丞相薨 (hōng)
不省
(xǐng)佐戎徐州 (róng)
所怙
(hù) 汝遽去 (jù)
兄殁南方 (mò) 万乘之公相(shèng)
味食物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七日,乃
能衔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
二郎之灵:
死
知道
依靠 形
含,怀着
容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 孤
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 单
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
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 不久 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不拘格式,写得情真意切,生 动感人,为后人传诵,被誉为“祭文中的千古绝调”。
2020年9月28日
5
了解背景
韩愈的父亲韩云卿生子四人,长子韩会,次 子韩介,季子韩愈。十二郎,即韩老成,本是 韩介的次子,出嗣韩会为子。韩愈幼年丧父, 由韩会夫妇抚养成长。他和十二郎从小生活在 一 起,“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 特别深厚。十二郎的死,使他悲痛欲绝,也勾 起他的辛酸回忆。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凉, 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抚养,从前同十二郎一起 生活的种种情景都一齐涌上心头;自己的衰病, 子孙辈的幼小,这是眼前必须正视的现实。所 有这一切,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作者悲感万 端202,0年9月百28日思萦集,情不能已,因而写成此文 。 6
2020年9月28日
1
2020年9月28日
2
评论
• 《祭十二郎文》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抒情散文
• 《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 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 字字是血,字字是泪。”
• 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 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突然。
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
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万乘指天子的武
省坟墓 (xǐng)殒其生 (yǔn)
归取其孥 (nú)
2020年9月28日
窆不临其穴(biǎn)
尚飨
(xiǎng)
9
用四字句概括文章表现的情感。
思念之情
追悔之情
痛悼之情
人生无常
骨肉之情
宦海沉浮
至情之文,千古绝调
2020年9月28日
10
通馐,美
祭十二郎文 叔父,古代兄弟排行 韩愈 以伯仲叔季为序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
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 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 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
了 解 背
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 景
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
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
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
嗣之成立,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
2020年9月28日
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
其人必不友。”韩愈《祭十二郎文》与李密 《陈情表》一样十分感人,催人泪下。
2020年9月28日
3
韩愈,字退之,今河南孟县
人,世称“韩昌黎”;因晚年曾
为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唐
代著名文学家。
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作
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渊
的影响。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
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 统称
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幕于汴州,汝 第二年 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
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又佐戎 成为事实, 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 实现
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 手持戈代表军务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
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
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 时幼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 未20知20年9其月28言日 之悲也。通
死去的 长辈
11
பைடு நூலகம்
年月日 ,季
某年某月某日,
父愈闻汝之七日 , 叔父韩愈在听到你
乃能衔哀致诚 , 去世消息后的第七
使建中远具时羞 天,才得以含着哀
(通“馐”)之 痛向你表达心意。
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 辈里只有你,在儿辈里 只有我,两代都只剩一 个人,孤孤单单。嫂嫂 曾经一面抚摸着你一面 指着我说:“韩家两代, 只有你们这两个人了!” 你那时还小,应当不再 记得了;我那时虽然能 记得,但也不懂得她话 中的悲酸。
2020年9月28日
14
离开
探望
住了 一年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又归 妻子儿女的
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
的骈俪文章;语言要新颖流畅。
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
“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
之首。代表作《马说》《师说》
等。 2020年9月28日
4
祭文一般总是赞颂死者的功业或德行,而本文尽脱窠臼 ,没有一句赞颂的话(只是在文中顺便提到伯兄的“盛德 ”和十二郎的“纯明”),专从骨肉至情方面下笔。祭文 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也有用以祭神祭物 的。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却一改过去惯例,不单 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单行,在内容指向上也一任情感的激 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以及渲 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 ,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成了“以 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
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当时我和你年纪还都小,
既又与汝就食(于)江 跟随嫂嫂送哥哥的灵柩
南,零丁孤苦,未尝一 回河阳安葬。不久又和
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
皆不幸早世(通
仃,我俩没有一天离开
“逝”)。
过。我上面有三个哥哥,
都不幸很早去世了。
2020年9月28日
13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 汝,在子惟吾,两世 一身,形单影只。嫂 尝抚汝指吾而言曰: “韩氏两世,惟此而 已!”汝时幼小,当 不复记忆,吾时虽能 记忆,亦未知其言之 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