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我的母亲》教案【三篇】
(初二语文教案)《我的母亲》教学设计4-教学教案
![(初二语文教案)《我的母亲》教学设计4-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f6338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2.png)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4-教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学校语文八班级下其次课,本单元都是名家之作,或追述难忘经受,或呈现生活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同学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本着这个目标,我将本节课进行大胆延长,用资料和声音让同学认真感受、体验、理解、思考感人肺腑的人物形象,并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二同学分析初二的同学逆反心理很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而且同学与父母之间有代沟,有很多同学不理解母亲对他们的关爱。
所以。
老师让同学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怀家庭,关怀父母。
从而激发同学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忱,培育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挂念他们形成敬重别人、关怀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目标1 学问与技能复习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身边事例的介绍,培育同学明辨是非的力量;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育同学学会关怀他人,能长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培育同学搜集整理资料的力量。
2 语文思考通过放录音,开展同学的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的力量;丰富对世界的生疏,培育同学明辨是非的力量;经受了由探究、感悟不理解母亲到理解母亲及换位思考的过程,培育了同学责任感和换位思考的力量;培育了同学回忆、重新整理思路、组织语言和有条理表达的力量;捕获生活中有用信息的力量。
3 解决问题能有家庭责任感和关怀他人意识;形成换位思考变换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别人的感受,并通过理解感悟学会换位思考;通过学会评价他人和回忆自己的做法的过程,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 情感与态度让同学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怀家庭,关怀父母。
从而激发同学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忱,培育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挂念他们形成敬重别人、关怀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点复习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培育他们家庭责任感。
初中我的母亲教案
![初中我的母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60590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e.png)
初中我的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3. 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之情。
2. 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感悟文章所表达的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之情。
2. 学会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文章内容。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学会尊敬父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a. 谈话导入:提问学生对母亲的认识,引导学生说出母亲的付出与关爱。
b. 板书课题:《我的母亲》2. 朗读感悟a.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描述。
b.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 理解课文a. 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大意。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c.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中母亲形象的感悟。
4. 品词析句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表现母亲品质的词句。
b. 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尊敬父母的。
5. 情感体验a. 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父母的爱。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6. 拓展延伸a. 学生谈谈自己如何在生活中孝敬父母。
b. 教师总结,强调尊敬父母的重要性。
7. 课堂小结a.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b. 教师强调尊敬父母、热爱家庭的传统美德。
8. 作业布置a. 写一篇关于父母的感恩日记。
b. 为父母做一件贴心的事情。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引导他们学会尊敬父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课堂活动中,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父母的关爱。
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fc9a41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2.png)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我的母亲》教学设计(通用12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大意。
我的母亲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我的母亲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87a2b8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a.png)
我的母亲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的母亲》。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2.教学难点:深入挖掘课文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母爱的课文,如《背影》等。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母亲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注出生词、难句,尝试理解并解决。
3.合作探讨课文中的母亲具有哪些特点?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是如何体现的?课文中哪些描写方法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4.课堂分享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或提问。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同学们深入理解课文。
5.精讲课文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教师通过朗读、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6.写作训练以“我的母亲”为题,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我的母亲》。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母爱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2.学生在写作训练中,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乐于分享自己的感悟。
4.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对话引导学生关注文中母亲的形象,如:“请大家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母亲的勤劳、善良和智慧?”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可以设计这样的对话:“作者在描述母亲时用了什么特别的词汇和句式?这样的表达给你什么感觉?”教学过程补充:3.合作探讨教师提问:“课文中,母亲对作者的影响有哪些具体体现?”学生甲回答:“母亲教会了作者如何待人接物。
《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cd507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8.png)
《我的母亲》教案在编写《我的母亲》教案时,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教案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
1. 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并描述他们的母亲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记叙母亲对他们成长的贡献;- 学会运用适当的形容词来描述人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2.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用适当的形容词描写人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和事例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3.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形容词和句型来描写人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学生能够用故事和事例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4. 教学方法:- 听力训练:听取学生对母亲外貌和性格特点的描写;- 口语训练: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阅读训练:学习一篇关于母亲的优秀文章,理解并分析其中的感情表达和修辞手法;- 写作训练: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短文,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 使用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母亲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并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母亲的第一印象。
第二步:听力训练(10分钟)- 播放一段描述母亲外貌和性格的短对话,让学生倾听并用适当的形容词记录下来。
-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他们记录的形容词,让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
第三步:口语练习(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员来描述自己的母亲。
其他组员用形容词来描写这个母亲,并给予肯定评价。
- 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第四步:阅读训练(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一篇关于母亲的优秀文章,并分析其中的感情表达和修辞手法。
- 学生小组讨论文章中母亲形象的描绘以及作者表达的感情,然后进行分享。
第五步:写作训练(15分钟)- 提供一些关于母亲的提示词汇,引导学生用这些词汇写一个关于自己母亲的短文。
- 学生之间可以交流彼此写的短文,并互相给予反馈和建议。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90e25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83.png)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老舍的《我的母亲》一文,该文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分析老舍先生对母亲的情感表达,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到母爱的伟大和珍贵。
2. 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重长辈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中对母亲情感的深入剖析,以及对文章语言特色的理解。
重点:文章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母爱的感人故事,引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 讲解课文:a. 分析文章结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框架。
b. 讲解文章中关于母亲的事迹,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
c. 分析作者对母亲的情感表达,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4.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老舍《我的母亲》2. 板书内容:a. 文章结构:总分总b. 母爱主题:伟大、无私、珍贵c. 语言特色:朴实、真挚、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出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b. 选取文章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分析其语言特色。
2. 答案:a. 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对母亲的敬爱、感激、愧疚、怀念。
b. 精彩片段语言特色分析示例:文章第五段,通过描述母亲为家庭付出的辛劳,展现了母亲的伟大和无私,语言朴实无华,真挚感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布置一篇以“我的母亲”为主题的作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教案(通用
![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b5b5fbe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9.png)
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我的母亲》一文,位于教材第四章。
文章通过对母亲的描述,展示了母亲勤劳、善良、智慧、无私的品质,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语言表达的分析,以及作者情感的体验。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思想,了解母亲的品质特点。
2. 分析课文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 体验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语言表达的分析,作者情感的体验。
教学重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母亲的品质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情共鸣,进入本课的学习。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思考母亲的品质特点。
3. 课文分析:a. 分析文章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b. 剖析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句子,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c. 针对文章的重点段落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文章主题思想的题目,进行讲解。
题目:文章主要通过哪些事例来展示母亲的品质特点?答案:文章通过母亲勤劳、善良、智慧、无私等事例来展示母亲的品质特点。
练习一: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表达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练习二: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母亲的品质特点。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母亲的感人故事,培养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的母亲》2. 板书内容:a. 母亲的品质特点:勤劳、善良、智慧、无私b. 作者的情感:敬爱、感激c. 课文主题:母爱的伟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
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勤劳、善良、智慧、无私。
《我的母亲》教案15篇
![《我的母亲》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77123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38.png)
《我的母亲》教案《我的母亲》教案15篇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母亲》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的母亲》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识记有关老舍文学常识B-了解记叙文可刻画人物,表达情感的方式方法。
2、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阅读目标:体味作者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风格。
教学内容与步骤:导入,母亲是我们出生以后最先接触到的亲人,母亲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任老师。
我们曾经学习过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今天让我们大家再来学习一片描写母亲,母爱,以及母子亲情的文章。
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
第一部分,介绍作者。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著名作家老舍先生。
我们在过往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老舍先生的文章,那位同学能够将你所了解的关于老舍的信息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呢?(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老舍的文学常识。
)学生回答,两名同学相互补充完成,教师最后整理,帮助学生记忆。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
出生于北京一个贫穷的满族家庭,幼年家庭贫困。
1913年近北京师范学校学习,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我们曾经学习的写景抒情散文《济南的冬天》就是创作于老舍先生在济南任教期间。
老舍先生在英国游学时,写出了他的英伦三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著名长篇小说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著名话剧作品《茶馆》《龙须沟》,老舍先生因其在文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第二部分,讲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表明时间顺序的句子。
提问学生,找出表示时间顺序的句子。
两到三位同学补充完整。
提示学生发现本文的记叙顺序——时间顺序。
2、读完全文,同学们又没有被这样一位母亲的行为所感动呢?思考一下稳中写了怎样的一位母亲,结合文中的例子,小组讨论总结出母亲的优秀品质。
我的母亲语文教案(优秀7篇)
![我的母亲语文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2e68774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7.png)
我的母亲语文教案(优秀7篇)《我的母亲》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体会自然朴素的语言风格。
2、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感激和怀念之情。
3、认识中国妇女的优良传统美德并使之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学习老舍先生回忆散文的写法和谋篇布局的精巧。
教学难点:对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知道有名的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月芽儿》《茶馆》《我这一辈子》是谁的作品吗?对了,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20世纪著名的现代作家,他的作品曾被译为二十多国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老舍先生讲述的他的母亲的故事。
请同学们先浏览一遍课文,把生字词找出来,查字典解决,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练习(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能说出其意思):殷勤揣在怀中撮土挨打掂量丧事殷红揣摩一撮子挨家挨户惦念廿位二、整体感知1、读课文,讲出文中叙述了母亲的哪些事,理清思路,学生概括,老师归纳总结。
参考:母亲的身世;母亲的出嫁、生“我”;母亲的勤俭持家;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保护儿女;爱子情深;母对儿的理解、牵挂;儿对母的想念;儿对母的哀悼、感激和怀念。
齐读最后一段一起感受一下作者的感情。
加深对这种感情的理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及对母的感激、怀念。
2、文中所叙述的事例体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
参考:反映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吃苦耐劳、勤俭、爱清洁、热情好客、乐于助人、能忍让、不怕吃亏、坚强、勇敢(软而硬的性格)爱子情深、无私第二课时三、探究研读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对母亲身世的叙述在全文来说有什么作用?母亲既非大家闺秀,又非小家碧玉,而是出生在穷苦农家,所以她从小就能吃苦,她的出生和小时候艰苦的生活也培养了她热爱劳动的习惯,造就了她坚韧、吃苦耐劳的品格,所以这些叙述为下文写母亲的勤劳、“软而硬的性格”埋下了伏笔。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我的母亲》课件【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我的母亲》课件【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9a5bbc5fbfc77da269b1f5.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我的母亲》课件【三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大意,概括母亲形象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3.体悟父母与子女间的真挚情感教学重难点:1.学习截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2.学习记叙中穿插必要议论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母爱,“奉献”和“牺牲”是母爱的丰富内涵中最动情和闪光的部分,因此,从孟郊的《游子吟》到冰心的《母亲》,母爱成了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亘古不变的题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的作品--《我的母亲》,感受母亲和子女之间的挚爱亲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一)初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学生阅读、回答:一共写了关于母亲的四件事:(1)元宵节母亲背“我”观灯(2)母亲爱看小说、讲故事娓娓动听(3)见“我”背书挨打,母亲心里十分矛盾(4)母亲在灯下熬夜为儿子做鞋(二)概括出四件事,文章的整体结构也就一目了然了。
第一部分(1-2段):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段):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
第三部分(7-8段):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的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三、细品课文,感受挚爱亲情(一)由于母亲在作者十三岁时就去世了,母亲在作者童年的记忆中,只留下了几个闪光的片段,然而这四个片段就让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
下面我们具体看一看,每件事分别反映了母亲怎样的特点?分组讨论四个片段、回答、明确:(1)元宵节母亲背“我”观灯--表现母亲“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和爱子之殷勤与细心。
(2)母亲爱看小说、讲故事娓娓动听--表现母亲有文学修养,感情丰富,富有同情心。
(3)见“我”背书挨打,母亲心里十分矛盾--表现母亲的矛盾心理和对子女的无限怜惜和疼爱的感情(4)母亲在灯下熬夜为儿子做鞋--表现母亲的勤劳、辛苦、能干、奉献精神,也表现“我”对母亲的感激、歉疚、回报之情。
《我的母亲》教案(精选11篇)
![《我的母亲》教案(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2048f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4.png)
《我的母亲》教案《我的母亲》教案(精选11篇)《我的母亲》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名人对母爱的描绘: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
——乔治艾略特活动一: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让我们拾取其中一段,为爱下一个注解,描绘我们的母亲。
二、课文探究1、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
满族人。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
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老舍《我的母亲》优质课教案(精选
![老舍《我的母亲》优质课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680e072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6.png)
老舍《我的母亲》优质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老舍先生的散文《我的母亲》,出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语言品味、母亲形象分析、作者情感体验和写作技巧探讨。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二十一课。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2.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文章语言,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3. 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激发学生对亲情的表达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母亲形象,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探讨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母爱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与母亲相处的点滴,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3. 精读课文:b. 品味文章语言:挑选文中的精彩句子,让学生品味、分析,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c. 探讨写作技巧:分析文章的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现母亲的形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母亲形象、文章语言和写作技巧的认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写一段关于自己母亲的文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母亲的形象和作者的情感?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母亲的文学作品,进一步感受母爱的伟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加珍惜与母亲相处的时光,学会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爱意。
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母亲形象的分析。
2. 文章语言品味。
3. 写作技巧探讨。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设计。
一、母亲形象分析母亲形象是本文的核心,对母亲形象的分析是教学难点。
《我的母亲》教案(精选18篇)
![《我的母亲》教案(精选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df319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1.png)
《我的母亲》教案(精选18篇)《我的母亲》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情况,记重点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设想本文是胡适先生对母亲的回忆,文章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
本课时主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对作者为人处世的影响,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通过质疑解疑解决文中“为什么要写前三段”等难点问题。
最后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母亲,并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激发起他们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境,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1.课件展示体现母爱亲情的画面,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后,请学生用一句话概述对母亲或母爱的认识。
2.师: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母爱。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用笔抒写过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学者胡适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去了解一下这位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母亲有怎样的感情。
二、检查预习(课件展示重点字词)文绉绉穈先生掷铜钱庶祖母翳病舔去侮辱生齐读后,合作听记,并用“文绉绉”“侮辱”造句。
三、了解作者(课件展示胡适形象及个人主要情况,并给学生推荐《胡适自传》)生自由读,了解胡适相关情况。
四、探索新知㈠整体感知师生合作朗读文章(播放歌曲《母亲》),生思考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课件展示母子亲情的画面并出示问题)师生读文后,生回答明确: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㈡合作探究师:这篇文章作者主要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我的母亲教案范文
![我的母亲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69ef82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e.png)
我的母亲教案范文教案题目:了解母亲的奉献与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了解母亲的奉献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内容:1.通过故事、诗歌、绘画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母亲的奉献和重要性。
2.利用小组讨论、家庭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反思母亲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母亲奉献的故事、诗歌和绘画等素材。
2.准备PPT、图片等多媒体材料。
四、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画面或播放一段与母亲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描述画面或视频中母亲所做的事情,并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重要性。
2.了解母亲的奉献(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观看绘画等形式,了解母亲的奉献。
学生可以根据故事和绘画中母亲所做的事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3.阅读诗歌(15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一份或几份母亲相关的诗歌,要求学生自读并理解诗歌的主题和内容。
然后,学生可以互相分享对这些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小组讨论(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母亲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可以从小事、大事、言教和榜样等方面进行讨论,并记录下来。
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5.反思与总结(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母亲的奉献,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总结母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向母亲表达感激之情。
6.总结任务和布置作业(5分钟):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向学生强调母亲的奉献和重要性。
布置作业:写一篇作文,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字数不少于500字。
五、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小组讨论的活跃程度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综合评估学生对母亲奉献和重要性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邀请学生的母亲来班级,与学生们互动交流,了解母亲的成长经历和奉献,进一步增进学生对母亲的了解和感激之情。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故事、诗歌、绘画等形式了解母亲的奉献和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作业布置,使学生能够对母亲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进一步增进对母亲的了解和认识。
老舍《我的母亲》优质课教案(精选(1)
![老舍《我的母亲》优质课教案(精选(1)](https://img.taocdn.com/s3/m/9366636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8.png)
老舍《我的母亲》优质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属于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的整体感知、语言品味、情感体悟及写作特色分析。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二篇文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
2. 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精彩词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一些精彩句子的理解与品味。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题思想、语言表达和写作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母亲的感受,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3. 课堂讲解:a. 分析文章主题:通过讲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b. 品味词句:挑选文章中的精彩词句,进行解析和品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c. 写作特色分析:讲解文章的写作特色,如细节描写、情感表达等。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文章理解的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5. 随堂练习:设计一道关于文章内容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完成。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题:《我的母亲》——怀念母亲,敬爱母亲。
2. 语言品味:挑选文章中的精彩词句进行展示。
3. 写作特色:细节描写、情感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
2. 答案要求:内容充实,情感真挚,运用课堂所学写作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关于母爱的作品,如朱自清的《背影》,加深学生对母爱主题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2. 作业设计中的作文题目和答案要求。
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推荐阅读。
一、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例题讲解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的重要环节。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edf78a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7.png)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词汇、句型等知识,理解并朗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母亲的尊重和关爱,懂得珍惜母爱,传承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词汇、句型的学习和运用;文章的理解。
2.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意思并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视频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的母亲》。
2.学习词汇与句型(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文章中的生词和常用句型,并进行适当的练习。
3.阅读文章(20分钟)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并根据课前学习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理解和解读,学生可借助词典、课文译文等辅助理解。
4.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各自心目中的母亲形象,包括母亲的特点、习惯、爱好等,鼓励学生用英语描述。
5.听力练习(15分钟)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6.个人表达(10分钟)学生从自身的角度编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母亲,包括母亲的特点、对自己的爱、平时的行为等,并在课堂上互相分享。
7.总结与评价(10分钟)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新知识进行总结,并教师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
四、教学活动设计:1.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文章中的对话,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母亲的英语作文,内容可以是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对母亲的赞美等。
3.诗歌朗诵:让学生背诵一首关于母爱的英文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板书设计:1.关于母爱的英文词汇和句型。
2.学生分享的心目中母亲的形象描述。
六、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在语言能力上得到了提高,更在对母亲的理解和关爱上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珍惜母爱、尊重母亲,并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我的母亲》教案【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我的母亲》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94c9afe53a580216fcfebd.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我的母亲》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我的母亲》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教学目标1、概括文章中的具体事件,分析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感受母亲的人物形象;2、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3、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再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教学重点概括文章中的具体事件,分析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感受母亲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2、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再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一、导语设计现在“中国妈妈”这个词在美国高中成了贬义词。
华裔家庭的高中生对这个词的理解和感受是:“中国妈妈”特别爱攀比,永远是以别人为标杆,然后让子女去达成自己心中的目标;而白人家庭的高中生认为“中国母亲”像一只老母鸡,一直用翅膀保护着孩子,在家里什么事都要她说了算。
时至今日,伟大的中国母亲难道就变成了这幅模样,听起来就是一个虚荣心很强、又十分专制的女人。
那么,“中国妈妈”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堂课就让我们通过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去认识一位典型的中国妈妈,来寻找你心目中的答案吧!现在,我要隆重请出这位“中国妈妈”,她就是冯顺弟。
冯顺弟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家的女儿,与许多旧时代的女子一样,从没有机会接受正式的学堂教育。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妈妈,却能够培养出一个一生拥有30多个荣誉博士学位的儿子,那个人就是胡适。
那么先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中国伟大的学者胡适。
【胡适简介】(观看胡适简介的视频)从刚才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胡适的确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那么,那个毫不起眼的中国妈妈冯顺弟是如何教育出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子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问,一起走进课文吧!二、教学内容1、昨天我要求大家阅读课文,并找出胡适对她母亲的评价。
(提示:使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明确】恩师、慈母、严父、严师2、在这些评语中,胡适称母亲“母”、“父”、“师”。
八年级语文教案我的母亲
![八年级语文教案我的母亲](https://img.taocdn.com/s3/m/fda855c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5.png)
八年级语文教案我的母亲八年级语文教案我的母亲(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语文教案我的母亲,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教案我的母亲1一、文本内容本文是高中语文《现代语文选读》第二单元的一篇重点课文。
他是作家胡适的一篇感怀亲情的叙事散文。
作家在文中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用朴实的语言叙说了母亲的生活琐事,虽然没有什么强烈的抒情,但是读来却能感到作者的深情。
作者的母亲是一位失去丈夫的妇女,她对儿子的爱,也许显得有些苛刻;但是是出于一种纯粹的天性和直觉。
而正是这种血浓于水的爱,深深地打动了作者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二、教学目标及依据(一)教学目标1、体验文中真情,品味作者写作的意图。
2、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3、能对作者的感情有所感悟,使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升华。
(二)确立目标的依据1、本文虽然是重点课文,但是语言通俗易懂,感情深沉而浓厚。
学生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揣摩作者的意图,通过联系自身,体验人物的情感经历,即走进文本又跳出文本,与社会接轨,进而品味亲情。
这是语文人文性的基本要求。
2、文章主题和思想一目了然,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自觉联系自身的实际生活,有所体会、感悟浓厚的至爱亲情。
通过对具体细微内容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产生一个至爱亲情的空间;鼓励学生交流个人的情感故事和感悟,通过课外迁移阅读,将其对亲情的理解升华到更高层次,在语文学习中提高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教学设计(一)整体设计这是一篇重点课文,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变成自主、交流和发现的乐园。
因此在首先用歌曲、诗歌导入亲情的基础上,先让学生们自主阅读,使其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再与学生一起寻找课文的具体事件,共同讨论,挖掘文章内涵、体会散文特点;接下来启发学生联系自身及社会生活实际,讲述自身所历所感的亲情故事,理解亲情对人的精神滋养作用。
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我的母亲)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我的母亲)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a70e91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9.png)
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我的母亲)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文意。
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课时一、检查预习的字词二、导入母亲是人生的第—位老师。
作者回忆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思念。
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年少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1920年创作第—部新诗集<尝试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提示及要求:1.抓住关键句、段。
2。
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假设干生活片断。
接下来作者采纳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导目的、方法和态度。
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内容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商量。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商量交流。
提问: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明确: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搜集〕提问: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明确: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A.叫我早起,聆听教导,“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导,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和气,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我的母亲教案(通用5篇)
![我的母亲教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ae7d3a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4.png)
•••••••••••••••••我的母亲教案(通用5篇)我的母亲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母亲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的母亲教案篇1学习目标:1、掌握如何阅读写人散文。
2、把握母亲的人物形象,感受母亲对胡适成长的深远影响。
3、形成紧扣文本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胡适先生的回忆性散文《我的母亲》,同学们都预习了吗?那我想问问同学们是如何预习的?预习时都做了些什么?学生可能会有的:1、字词。
(直接讲,不上黑板。
)2、人物形象。
3、分几个部分。
(本文的文眼。
)4、作者对母亲的情感……师:很好。
看来同学们对本文都做了很好的预习。
那同学们阅读过程中有没有思考,并形成自己的问题?(学生可能有两种情况:1、有,那就请学生提问,仅限3位。
2、没有,要求同学们以后阅读一定要带着思考、带着问题阅读,这样才更有阅读价值。
)二、教师总结:从同学们预习反馈来看,如何阅读、预习写人散文的方法也就能得出:其实,总的归纳起来就是写了什么(1、2、3)?为什么写(4)?怎样写的(5、6)?其实这是读任何文章我们都需要思考的,只是不同的文章我们思考的具体问题不同罢了。
当然,最根本的前提便是我们要思考。
1、字词等基础知识。
2、写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3、人物的形象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4、写此人的目的是什么?5、文章是如何安排结构和详略的?如此安排的原因是什么?6、赏析文中的优美语句,或理解文中的疑难语句。
三、老师问几个问题,看看能不能借此来解决同学们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也夹杂了老师自己的理解,借此与大家共享。
1、分别请学生读胡适的简介与最后一段:“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我十四岁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我的母亲》教案【三篇】《我的母亲》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概括文章中的具体事件,分析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感受母亲的人物形象;
2、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
3、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再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教学重点
概括文章中的具体事件,分析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感受母亲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
2、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再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一、导语设计
现在“中国妈妈”这个词在美国高中成了贬义词。
华裔家庭的高中生对这个词的理解和感受是:“中国妈妈”特别爱攀比,永远是以别人为标杆,然后让子女去达成自己心中的目标;而白人家庭的高中生认为“中国母亲”像一只老母鸡,一直用翅膀保护着孩子,在家里什么事都要她说了算。
时至今日,伟大的中国母亲难道就变成了这幅模样,听起来就是一个虚荣心很强、又十分专制的女人。
那么,“中国妈妈”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堂课就让我们通过学
习胡适的《我的母亲》,去理解一位典型的中国妈妈,来寻找你心目
中的答案吧!
现在,我要隆重请出这位“中国妈妈”,她就是冯顺弟。
冯顺弟
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家的女儿,与很多旧时代的女子一样,从没有
机会接受正式的学堂教育。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妈妈,却能够培养出
一个一生拥有30多个荣誉博士学位的儿子,那个人就是胡适。
那么先
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中国伟大的学者胡适。
【胡适简介】(观看胡适简介的视频)
从刚才的介绍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胡适的确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那么,那个毫不起眼的中国妈妈冯顺弟是如何教育出这样一个优秀的
儿子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问,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教学内容
1、昨天我要求大家阅读课文,并找出胡适对她母亲的评价。
(提示:使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
【明确】恩师、慈母、严父、严师
2、在这些评语中,胡适称母亲“母”、“父”、“师”。
“母”这个称呼无须解释,但为什么又称母亲是“父”,是“师”呢?
【明确】称母亲是“父”,是因为“我”很小的时候(三岁零八
个月)就没了老子,母亲就得即当妈,又当爸。
称母亲是“师”,是因为母亲督促“我”学习,又训练我“做人”。
3、母亲是如何督促我学习的?
【明确】天大明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印证】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
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过渡】可见母亲非常重视“我”的学业,这在《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还有些相关的例证,在此我再为大家引一例:
【资料】
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
先生对于这个类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们“讲书”……
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我母亲渴望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了六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
这样的学金,在家乡要算“打破纪录”的了。
——《胡适自传四十自述》,第24页
【过渡】由此可见,母亲对胡适的学业是非常重视的,可说不惜“重金”在栽培胡适。
母亲这颗望子成龙的心,古今都是一样的。
想必同学们的妈妈也一定天天唠叨着:好好读书啊!看到你不理想的成绩,就千方百计地让你去参加各种补习班,甚至花大笔的钱,请家教给你实行一对一的补习。
你是如何看待你母亲的这些言行的呢?
【过渡】我很能理解同学们的心情,我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我也觉得母亲关心我的学习成绩胜过关心我。
我感到她的关心让我非常苦恼。
当然,现在我已经不这么看待了。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同一件事情的理解可能就会发生改变。
这点胡适也是一样的。
那么我们来看看,后来胡适是如何看待母亲对他学习上的重视的?让我们先一起来看中年胡适写在《四十自述》中的一段话:
【资料】
有一天,一件小事使我突然明白我母亲增加学金的大恩惠。
一个同学的母亲来请禹臣先生代写家信给她的丈夫;信写成了,先生交她的儿子晚上带回家去。
一会儿,先生出门去了,这位同学把家信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