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医学论文上消化道出血论文: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08bc4aa0116c175e0e489c.png)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消化科中,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患者患病之后经常出现黑便、呕血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显示。
医院中每1000名住院的患者中,就有1名患者是因为上消化道出血,每10名患者中就有一名患者死亡,死亡率较高。
以往治疗病情较轻患者的时候,通常采用口服药物的方式,在治疗病情较严重的患者的时候,通常采用手术的方式。
本文主要研究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希望能有效提升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质量。
一、上消化道出血的种类上消化道出血的种类有很多,其病因多种多样,疾病的种类也不一样,研究显示,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可以包含以下几种类型:因外界刺激导致的急性胃粘膜损伤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由于消化功能不全而导致消化道溃疡、由于静脉曲张问题导致的食管出血和胃底出血、上消化道的恶性肿瘤、血管的畸形生长、胃癌、因内部原因或是外部原因导致的食管粘膜撕裂等。
在所有类型的消化道出血疾病中,由于消化功能不全而导致的消化性溃疡是最常见的原因。
二、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一)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现代社会中,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升,但是由于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的生活习惯也越来越不健康,消化系统的健康程度会直接受到人的生活状态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是在人们的睡眠时间方面,越来越多的人由于工作的原因或是家庭的原因习惯晚睡,殊不知这会严重影响人体内生物钟的正常运转,导致消化系统长期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消化系统就会出现健康问题。
其次是人们的饮食习惯问题,现代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都需要承担较大的压力,不少人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往往找不到释放压力的渠道,很多人就会通过暴饮暴食的方式来释放这种压力,殊不知,这样的方式在帮助人们释放不良情绪的同时,对于人的消化道也是一种巨大的伤害[1]。
此外,人的不良情绪也是消化道健康的巨大杀手。
现代人尤其是对于中年人来说,一方面要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一方面要考虑到老人的健康问题,与此同时还需要兼顾自己各方面的需要,因此,虽然知道不良的情绪会伤害自己的身体,但是往往很难时刻保持良好的情绪来面对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久而久之,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消化道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问题。
上消化道出血的少见病因54 例临床分析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少见病因54 例临床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da16801f78a6529647d5361.png)
上消化道出血的少见病因54 例临床分析【摘要】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男性多于女性,因病因及病变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各异。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出血点位于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出血,常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急性胃粘膜病变,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癌并出血,除外常见原因的上消化道出血称为少见病因。
回顾分析我院从2005年至2011年54例经内镜或手术或病理确诊的少见病因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
意在总结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少见病因的不同临床特点,以提高上消化道出血和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率,减少漏诊和误诊。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电子胃镜检查【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325-011 对象(资料)与方法1.1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尽量24-48小时内安排电子胃镜检查,处于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应首先补充血容量止血抗休克治疗,待血压稳定后检查。
60岁以上或有心脏疾病的病人检查前常规做心电图检查,以防检查时心血管意外。
检查前患者至少要禁食6小时以上,检查前20-30分钟给患者服用表麻和祛泡剂(达克罗宁胶浆),减小患者不适和祛除粘膜表面泡沫。
1.2 排除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急性胃粘膜病变,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癌并出血常见病因,同期电子胃镜检查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95%为上述常见病因,只有5%为少见病因,少见病因病例中男性32例,女性22例,年龄16~70岁之间,平均年龄45岁。
2 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的少见病因54例统计结果3 讨论临床工作中存在着对上消化道出血的少见病因认识不足的状况,诊断思路片面、狭窄,仅考虑常见病、多发病。
以下情况可能导致漏诊、误诊增加,应引起重视。
3.1 检查时机不当,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未及时行急诊胃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胃镜检查的最好时机是在出血24~48h内进行。
如若延误时间,一些粘腹损害可以部分或全部修复,出血病灶也可由活动性转变为静止性,无法准确判定出血病因,从而使漏诊误诊率增多。
毕业论文上消化道出血
![毕业论文上消化道出血](https://img.taocdn.com/s3/m/e01b2f2a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5.png)
毕业论文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是指消化道黏膜的破损,导致血液从消化道排出的症状。
它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在临床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两种类型。
本文将重点讨论毕业论文上的消化道出血,探讨其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消化道溃疡、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等。
其中,消化道溃疡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消化道溃疡是指消化道黏膜上的破损,常见于胃和十二指肠。
其主要原因是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导致黏膜受损。
其他病因还包括药物引起的溃疡、感染性疾病、肿瘤等。
对于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
常见的症状包括呕血、黑便、贫血等。
此外,医生还会通过一系列检查来明确诊断,如胃镜检查、大肠镜检查、血液检查等。
胃镜检查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它可以直接观察到消化道黏膜的情况,确定出血的部位和原因。
一旦确诊为消化道出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非常重要。
治疗的目标是止血、保护消化道黏膜和预防再出血。
根据出血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可以分为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两种。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休息、止血药物和抗酸药物的应用。
对于严重的出血病例,介入治疗是必要的。
介入治疗包括内镜下止血、血管栓塞等,可以有效地止血并预防再出血。
除了治疗,预防消化道出血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热或过冷的食物,减少辛辣刺激的摄入。
其次,要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这些习惯会增加消化道溃疡的风险。
此外,注意合理用药,避免滥用非甾体消炎药和抗凝药物,这些药物会增加溃疡的发生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消化道的健康。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其次,要适量运动,保持身体的健康。
此外,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和压力过大。
总之,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09b5ecaef8941ea76e0521.png)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2013级专升本【摘要】目的:分析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
方法:分析12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病因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78例(61. 4% )位于上消化道; 49例(38. 6% )位于下消化道。
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消化性溃疡,48.7%,其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16. 7% )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12. 8% );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和炎症性病变分别占55.1%和16. 3%。
结论消化道出血的部位以上消化道多见,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而下消化道出血则以肿瘤多见。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也是多种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其病情急、变化快,病死率为3.6% ~21.0%,在老年及高危人群高达40.0%[1];病变部位及性质决定着治疗的手段和疗效,处理不及时常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为进一步了解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笔者在房山区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进修期间,调查了消化科1995年6月~2015年4月收治的12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原因,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共127例患者,男88例,女39例,男∶女=2.3∶1;年龄24~78岁,中位年龄54. 5岁。
因呕血就诊者34例,因黑便或便血就诊者61例,因同时呕血和黑便就诊者23例,否认呕血或黑便史、以其他症状(头晕、心悸、腹胀等)就诊,大便隐血阳性者9例。
1. 2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均排除因口、鼻、呼吸道疾病出血吞入食管及药物、食物造成的大便变黑情况。
所有患者均行内镜检查(胃镜或纤维结肠镜),必要时履行病变部位活检。
对内镜未明确病因者,进一步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41例)、胶囊内镜(17例)或剖腹探查手术(6例),直至明确病因,对于肿瘤性病变行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证实;经以上程序未明确出血原因者列入不明原因。
2结果2.1 消化道出血的部位127例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中, 78例位.于上消化道, 49例位于下消化道,分别占61.4%、38.6%。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医学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医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036853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90.png)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摘要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病症,因其病因复杂和临床表现不典型,对其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探讨了其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旨在提高医护人员的诊治能力和提供患者的医疗服务。
1 引言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危急疾病,包括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出血,是紧急性的情况,常常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命威胁。
如何及时诊断、治疗是医学界一直致力于研究的方向。
本文将重点针对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生存率。
2 临床表现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较多,包括胃肠道溃疡、食管静脉曲张、肝硬化等,因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一般来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几方面:•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表现,积累在胃肠道内的血液被呕出口,一般呈新鲜红色。
•黑便:胃肠道出血堵塞在肠内长时间,长期接触肠壁产生化学反应而变黑。
•腹痛:由于胃肠道内的血液和物质的刺激,引起腹痛或不适。
•休克:由于失血过多,使身体处于一种低血容量状态,从而导致休克。
3 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往往因症状复杂而难以确定,因此诊断十分关键。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诊断方法:3.1 病史询问和体检对病人的病史进行详细的询问和体检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医务人员可以通过病史了解患者的症状是否符合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体检可以清楚的了解呕出物的颜色和数量等信息。
3.2 外科手术通常上消化道出血量较大或病因比较明确而不适宜用药或其他保守治疗时,可以选择手术,因手术的确诊精度、控制出血量等方面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3.3 胃肠镜检查胃肠镜检查是最常用的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方法之一。
它可以快速而准确地确定出血的部位,及时提供治疗建议。
在胃肠镜检查过程中,医生可以观察到出血的部位、程度和病变的类型等细节。
3.4 放射学检查放射学检查分为动态血管造影及同位素扫描两种方法。
老年论文消化道出血论文: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及病因分析
![老年论文消化道出血论文: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及病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bbdef3102de2bd960588ab.png)
老年论文消化道出血论文: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及病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方法:对我院1998年12月至2004年12月的病例120例进行病因分析。
结果:本组老年人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其次是慢性胃炎,而肿瘤为第三位。
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是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糜烂及胃癌。
【关键词】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上消化道出血为老年常见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 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呈大幅上升趋势[1],具有发病急、进展快、临床经过凶险等特点,为了解中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时作出处理,对抢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现选择我院1998年12月~2004年12月的病例120例进行病因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0例,其中男82例,女38例,年龄最小59岁,年龄最大80岁,平均年龄72.3岁,病程3个月~3年,本组病例以黑便受检者90例,呕血兼黑便者23例,呕血7例。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昏,乏力,面色苍白,出虚汗,其中40例为失血性休克。
120例均在距出血60小时内检查,其中24小时内检查者56例(46.7%),24~48小时者59例(49.2%),5例因来院就诊较迟在48~60小时检查。
检查前对有高血压、冠心病者进行了心电图检查,有休克或血压不稳定者先补充血容量,疑有门脉高压者给予垂体后叶素降低门脉压,同时作好手术准备。
2 临床诊断根据呕血、便血的临床表现,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全部病例均经胃镜确诊,并排除下消化道出血。
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1.0软件对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4 结果12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检查结果:消化性溃疡49 例,占40.8%,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9例,胃溃疡12例,复合溃疡 6例,吻合口溃疡2例。
上消化道出血的文献
![上消化道出血的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b554ecc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0.png)
上消化道出血的文献上消化道出血是指胃、食管和十二指肠等消化道的各种原因导致的出血情况。
这种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在以下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病因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包括胃溃疡、胃黏膜糜烂、胃肠道血管畸形、胃食管反流病、恶性肿瘤等。
这些疾病使消化道黏膜受损,导致血管破裂和出血。
二、症状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多样化,常见的表现包括黑便、呕血、血便、贫血等。
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感。
严重的出血可能导致休克和意识丧失等危险情况。
三、诊断临床医生可以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来诊断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检查和X线造影是常用的诊断手段,可以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的情况,并确定出血的部位和原因。
四、治疗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
对于轻度出血的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止血和抑酸治疗。
对于严重出血的患者,内镜治疗是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内窥镜直接止血、切除病变部位或注射药物。
在极少数情况下,手术治疗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五、预防措施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在于调整生活习惯和保持健康饮食。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
同时,要合理用药,避免长期使用刺激性药物,如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抗炎药。
综上所述,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疾病。
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医生和患者都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在生活中注意预防和保健,以降低患病风险。
同时,相关研究也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及诊治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及诊治](https://img.taocdn.com/s3/m/88f34087cc22bcd126ff0c24.png)
是 首 选 的 方 法
I 化 道 } m是 临床 常 见急 症 之 一 , 消 } l j
也是 多种疾病 常见的并发症 , 其病情凶险 危重 , 病因复杂 , 病死率高 。 资料与方法
研 究 对 象 : 集 20 收 0 9年 1月 ~2 1 01
上消化道 出血可 凶消化道本身 炎症 、 机械性 损伤 、 血管病变 、 肿瘤等 因素 引起 , 也可因临近器 官的病变 和全 身性疾病 累 计消化道所致 , 因复杂 , 病 十二 指肠 溃疡
多 见 于 中青 年 人 , 能 与 患 者 不 良的 生 活 可 习 惯社 会 环 境 压 力 大 有 关 , 年 人 则 以 胃 老
论 著 ・临 床 论 坛
Hl FS C f M M l f Y B T{ N F _ ~ T '0 3RS
上 消 化 道 出血 的 病 因分 析 及 诊 治
药 、 子泵抑制剂 。 质 徐 影 陈 军 赵 亮 16 0 林 省 梨 树 县 第 一 人 民 医院 35 0吉 16 0 树 县 妇 幼 保 健 院 35 0梨 16 0 35 0梨树 县 第 一人 民 医 院
对于 出血 性 疾病 能 够做 到 早 发 现 、 治 早 疗, 提高 了止 血率 , 提高治疗 效果 , 但是 如
患 者 出血 量 较 大 , 反 复 发 作 m 血 , 一 或 则 般预后差 。
上 消 化 道 出 血 溃 疡 贫 血
溃疡多见 , 是 胃癌 的高发 人群 , 且 同时合 并多种 基础 病 的比例 明显高 于青 中年病 人, 且老年人 中大量使用非 甾体类抗 炎药
摘 要 目的 : 讨 上 消 化 道 出 血 的 病 探
消化道出血病因探讨及防治措施
![消化道出血病因探讨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f077639ee06eff9aef807ca.png)
消化道出血病因探讨及防治措施摘要:消化道出血作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
多年来我国在该领域投入了大量精力,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疗方式。
本文对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了全面探讨,并在治疗和预防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发病机制,病因,治疗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医学上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多数是由消化道本身存在的疾病诱发的,少数则是其它方面原因。
消化道出血以急性出血更为常见,如不能及时加以有效治疗,病症较易恶化,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下面对消化道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1,病因分析消化道出血按照发病部位可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两种,二者主要的发病机制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诱因也不同。
1.1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具体来说就是食道、十二指肠、胃等部位的出血,其发病原因多数是溃疡、粘膜病变和糜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少数是由全身性疾病诱发。
当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时,在数小时内出血量可能会达到1000毫升以上,这时患者往往表现为呕血、血便以及血量骤降,其生命也受到巨大威胁。
因此必须对出血部位、性质、速度以及出血量进行临床方面的全面考察与分析,以确定治疗方式。
1.2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下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不及上消化道出血的频率高,但危害性并不亚于后者,其发病部位多在肠道,其中结肠和直肠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大肠,但小肠出血诊断和治疗都更为困难。
下消化道多是由肠道原发疾病诱发的,比如肠壁结构性病变(以憩室炎为代表)、炎症性病变、肛门直肠疾病、血管病变以及肿瘤等都是主要病因。
在下消化道出血中尤其值得注意的肿瘤的影响,其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危害性更大,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应该给予更大程度的重视。
1.3消化道出血的差异性特征消化道出血状况虽然在临床医学上较为常见,但是在发病机制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以及家族病史等都会对其产生较大影响。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a72cc776eeaeaad1f3306a.png)
第4 期
2 0 1 5年 4月
新 疆 医 学 XI N J I A NG ME DI C A L J OU RNA L
Vo l 45 N o. 4
De c. 201 5
・
临床研究 ・
上 消化道 出血 的常见病 因分析
艾克 拜尔 ・ 艾则孜 ,杜 沁仁
效对 比 叨. 中国老年学杂志 , 2 0 1 2 , 3 2 ( 1 0 ) : 2 1 8 6 — 2 1 8 7 .
[ 4 ] 艾永华 . 四联 疗法治疗 幽 门螺杆 菌 阳性 消化性溃 疡的疗效观 察 [ J 】 . 中国医药导 刊, 2 0 1 4 , 1 6 ( 1 ) : 9 9 — 1 0 0 . 【 5 】 绽永华 , 彭娜娜. 大蒜素 、 阿莫西林 、 埃 索美拉 唑、 呋喃唑酮 四联疗 法 治疗 H P阳性 十二指肠 溃疡效果 观察 叨. 山东医药 , 2 0 1 3 , 5 3
裂综合征 等。如不能 明确诊 断 , 及 时有效地处理 ,
其病死率可达 1 0 %以上【 1 ] 。 我们收集 了近 3年我科
收 治 的上 消化 道 出血 病 人 1 3 7例 ,对 其 原 因进 行
了 分析 。 1 资料 与 方法
性 胃黏 膜 病 变 出 血 l 5例 ( 1 0 . 9 ) , 胃癌 l 1 例
( 8 . 0 2 %) , 吻合 口溃 疡 2例 ( 1 . 4 %) 。
2 结 果
2 . 1 出血 病 因
选择 住 院 的 2 0 0 8年 2月 一2 0 1 0年 8月 上 消化
由下 表 可 知 , 1 3 7例 上 消 化 道 出血 的 患者 中消
道出血病例 1 3 7 例, 所有病例均行 胃镜证实 , 1 3 7 例
消化道出血分析范文
![消化道出血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eb5cb6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4.png)
消化道出血分析范文消化道出血是指消化系统中的一些部位发生出血。
常见的消化道出血部位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和结肠等,症状通常为呕血、黑便等。
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临床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较大威胁。
因此,对消化道出血的分析和处理显得十分重要。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可以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两类。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出血,主要病因包括胃和十二指肠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恶性肿瘤等。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小肠和结肠等部位的出血,主要病因包括肠道息肉、肠道炎症、肠道肿瘤等。
针对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确定出血的部位和原因。
同时,对部分患者需要进行特殊检查,如胃肠道内镜检查、造影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等。
针对消化道出血,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控制出血源、纠正贫血和改善休克等。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早期内镜止血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无法内镜处理的患者,可以采用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对于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出血部位、性质和病情轻重等选择性进行内镜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除了治疗上的措施,预防也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胃肠道疾病史等,要定期进行胃肠道检查,及早发现潜在的病变。
此外,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酒精等,对于吸烟和喝酒的人群,要戒烟和限制饮酒。
总之,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治疗和预防十分重要。
医生在处理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时,应充分了解病史、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并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
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饮食卫生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从而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通过综合治疗和积极预防,我们有望更好地控制和改善消化道出血的疾病。
消化道出血毕业论文
![消化道出血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6c627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4.png)
消化道出血毕业论文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等症状。
在临床上,消化道出血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两种类型。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指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出血,而下消化道出血则包括结肠、直肠和肛门的出血。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复杂多样,常见的原因包括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胃癌、结肠息肉等。
而对于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早期诊断和积极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对于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医生通常会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来确定出血的部位和原因。
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胃镜、结肠镜、血常规、便常规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出血的程度和位置,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在治疗上,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方法包括内镜下止血、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内镜下止血是通过内镜引导下,使用止血器械进行止血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的优点,但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抗酸药和抗菌药等,以减少胃酸分泌和控制感染。
手术治疗通常用于无法通过内镜治疗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包括栓塞、切除病变等。
对于下消化道出血,治疗方法与上消化道出血有所不同。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止血、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内镜下止血是通过结肠镜引导下,使用止血器械进行止血的方法。
介入治疗是指通过血管内导管技术,将止血药物或栓塞剂直接送至出血部位,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手术治疗通常用于无法通过内镜治疗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包括切除病变、结肠造瘘等。
除了治疗方法外,对于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酒精等,以减少胃黏膜的损伤。
其次,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进食、避免过度劳累等,以维持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此外,定期体检和早期发现疾病也是预防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
总之,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及早诊断、积极治疗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及消化内科诊治方法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及消化内科诊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c6ee23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0.png)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及消化内科诊治方法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是指由于消化道黏膜破裂,大量失血累及上消化道的情况。
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其出血原因较为复杂,常见病因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胃癌、恶性肿瘤以及血管畸形等。
本文将对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及消化内科诊治方法进行阐述。
1.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
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变形态常见,而病变部位多在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病变处溃疡面常有微小动脉小的破裂或者出血,造成上消化道出血。
此外,如合并胃泌素瘤等胃腺体瘤病变,也能引起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
2.食管裂孔疝老年人食管裂孔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
由于食管裂孔环肌失去正常的张力,使胃上端突出于膈肌上部,形成食管裂孔疝,导致胃酸反流、消化道黏膜炎症及溃疡形成。
严重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3.贲门失弛缓症贲门失弛缓症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病因。
该病以胃内容物不断反流到食管,造成食管和胃的化学性刺激和机械性刺激,并且因功能性括约肌失调使贲门括约肌不能关闭,导致食管炎和食管溃疡形成、上消化道出血等。
4.胃、肠道肿瘤老年人肠道息肉、直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广泛存在,厚壁血管的破坏容易造成上消化道出血。
5.血管畸形老年人肠壁结构变化以及动脉硬化等因素会使肠道血管脆弱,形成的血管畸形如出血性鼻炎、胃息肉、小肠和结肠腺瘤等均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1.稳定循环出血量较少,不影响循环者采用保守治疗,如加强护理,静脉补液、输血,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等,并予以止血药物。
在出血量较多时,需要进行紧急心血管系统支持治疗。
2.镇痛止血主要用于溃疡性出血或动脉瘤破裂引起的急性严重上消化道出血。
阿托品和吗啡并用可缩小血管,降低胃酸分泌,降低门脉压,起到镇痛止血的作用。
3.内镜治疗内镜治疗可以检查消化道黏膜、取出异物,对溃疡出血,也具有止血功能,是目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手段之一。
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的的临床诊治分析
![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的的临床诊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cfa68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f.png)
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的的临床诊治分析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一、引言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临床情况,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胃、十二指肠、食管等消化道部位的溃疡、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等。
本文将对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进行分析。
二、病因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之一。
溃疡形成后,由于病变部位的黏膜受损,容易发生出血,且出血较为顽固,需要及时治疗。
2. 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食管静脉曲张是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其主要预示破裂出血。
这种出血一旦发生,常常性质严重,病情危急。
3. 恶性肿瘤:食管、胃、十二指肠等部位的恶性肿瘤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肿瘤生长过程中会破坏血管结构,导致出血,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三、临床表现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1. 呕血: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典型表现就是呕血。
呕血的颜色可以提示出血部位,例如鲜红色可疑为食管、胃出血,咖啡色可疑为胃、十二指肠出血。
2. 黑便: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出血物经肠道排出时,由于胃酸的作用,会氧化成黑色,表现为黑便。
这种症状常见于食管、胃出血。
3. 腹痛:上消化道出血病情较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恶心等症状。
这些症状往往与出血量、出血速度有关。
四、临床诊断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一般采用以下方法:1. 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并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
例如,观察患者的唇色、黏膜是否苍白,腹部是否有压痛等。
2. 实验室检查:患者在入院后往往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确定出血量、出血原因等。
3. 影像学检查: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内镜检查和CT血管造影。
内镜检查能够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确定出血部位和性质。
CT血管造影则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病变情况,对于动脉出血定位有较好的效果。
上消化道出血的论文上消化道出血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论文上消化道出血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141546727d3240c8447ef32.png)
上消化道出血的论文上消化道出血论文69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
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69例患者,通过对出血、休克、药物、心理等护理进行总结。
结果69例患者治愈50例,好转17例,转外科手术1例,病情恶化及死亡1例,治愈率为72.4%。
结论正确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命生活质量。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内科常见的病症,如处理不及时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1]。
及时有效的护理可以促进病情的好转、减少出血时间和次数。
我院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取得良好的经验,先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7年11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9例,其中男41例,女28例,年龄23~79岁,平均53.6岁。
肝硬化39例,急性胃黏膜病变7例,消化性溃疡19例,消化系肿瘤4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呕血、便血和休克症状。
1.2 治疗方法本组69例患者均保肝、对症药物治疗,补液、输血等支持治疗。
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副肾加冰盐水口服等止血药物治疗,其中9例患者行上消化道内镜紧急止血。
2 结果经过治疗护理,治愈50例,好转17例,转外科手术1例,病情恶化及死亡1例,治愈率为72.4%。
3 护理3.1 一般护理3.1.1 检测生命体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神志改变,注意肢体温度,皮肤与甲床色泽,根据病情随时测量并记录,及时发现出血先兆,如出现口渴、恶心、心悸、胃部灼热感、血压降低、脉搏快时,应警惕大出血的发生,及时通知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呕血时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出的血液阻塞呼吸道误吸入气管。
3.1.2 建立静脉通路扩充血容量,迅速止血,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迅速补充血容量,在扩容同时注意维持电解质的平衡,尽快配血,抢救时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变化,防止补液过多过快引起肺出血或诱发再出血,加重病情。
上消化道出血论文范文
![上消化道出血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dc9389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8.png)
上消化道出血论文范文消化道出血是指由于胃肠道黏膜破损或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出血现象。
它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见于胃、十二指肠和结肠等部位。
消化道出血可能会导致贫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时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消化道出血进行探讨。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溃疡、胃食管静脉曲张、肿瘤、炎症性肠病、血管畸形、胃食管反流病等。
其中,溃疡是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
此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酗酒、吸烟等因素也会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消化道出血的症状主要包括黑便、呕血、便血、贫血等。
其中,黑便是最常见的症状,表明出血部位在上消化道,通常是胃或十二指肠。
呕血则表明出血部位在食管或胃,便血则表明出血部位在结肠。
贫血是由于长期慢性失血导致的,患者会出现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
对于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临床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并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此外,还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指标,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贫血程度。
内镜检查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出血部位和病变情况。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CT、MRI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出血的原因和范围。
针对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首先需要确定出血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对于溃疡性出血,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或内镜止血术。
对于肿瘤性出血,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或放疗、化疗等治疗。
对于急性大量出血的患者,需要进行输血和抗休克治疗。
此外,还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避免酗酒等,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促进病情的恢复。
总之,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及时发现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因此,患者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也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作息,避免不良习惯,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上消化道出血的文献
![上消化道出血的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fe6baf3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6.png)
上消化道出血的文献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
它可以导致严重的身体不适,甚至死亡。
因此,对于这种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关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文献。
文献综述“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戴翠玲,2006)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了其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文章指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多样,其中溃疡是最主要的原因。
此外,其他原因还包括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消化道癌症、药物等。
在临床上,患者出现黑便、呕血等症状时应该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持稳定、止血、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限制用药。
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内窥镜逆行性胃肠镜检查(EGD)、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检查方法和介入性治疗法。
“急诊内科专科护理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周亚伦等,2015)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急性、紧急的疾病。
本文介绍了护士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护理要点。
文章指出,护理措施包括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同时,还介绍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熟肝素治疗。
“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价值”(于亚明、张义红,2007)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内镜检查等手段,但是这些检查方式痛苦、费用高。
本文介绍了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价值。
文章指出,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具有简便、快速、安全等特点。
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确定上消化道出血的位置和原因。
但是,限于其图像清晰度,超声心动图作为诊断工具的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本文综述了关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文献,介绍了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护理要点等内容。
其中,内窥镜逆行性胃肠镜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均是常用的诊断手段。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对保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熟肝素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新的检查手段,尤其是在一些无法进行内镜检查的情况下具有重要价值,但其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42d1df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08.png)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论文124例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究笔者所在医院消化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及其预防治疗办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4月上消化道出血124例病例,分析阐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诱因、较好的治疗方法。
结果: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124例病因依次是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胃癌。
诱因则有饮食不当、饮酒、药物、精神因素及劳累等,其中因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药物引发的最为常见。
在治疗药物的选择上运用了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钠、奥曲肽、氨甲苯酸进行联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最多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最常见诱因是服用刺激性药物,运用内镜进行消化道表面喷洒止血药物与内科药物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诱因;治疗方法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悬肌即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或者胆、胰脏等部位病变及胃、空场吻合术后空场病变引起的出血[1]。
其病因有许多例如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胃癌。
患者常出现的症状有呕血、便黑便血等,因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位较为特殊,若不经合理快速诊治很可能会贻误病机,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为了解明确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诱因。
总结更好的治疗方案,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12年4月上消化道出血124例病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12年4月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124例患者。
其中男65例(52.42%),女59例(47.58%)。
年龄16~56岁,平均年龄(45±4.67)岁。
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5±0.85)d。
1.2 方法诊断依据为《国际共识会议组对于非静脉曲张上消化出血治疗共识意见》、《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杭州)》。
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论文【精品范文】
![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论文【精品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11853ad998fcc22bcd10d84.png)
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论文失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
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色不变,但匿血试验就可以为阳性,50~100ml 以上出现黑粪。
以呕血、便血的数量作为估计失血量的资料,往往不太精确代写论文。
因为呕血与便血常分别混有胃内容与粪便,另一方面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仍未排出体外。
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改变,作出判断。
一、一般状况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贮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1h内即得改善,故可无自觉症状。
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急性失血在400ml以上;如果有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时,表示出血量大,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仍然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此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ml以上。
二、脉搏脉搏的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
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
小血管反射性痉挛,使肝、脾、皮肤血窦内的储血进入循环,增加回心血量,调整体内有效循环量,以保证心、肾、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
一旦由于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能进入休克状态。
所以,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或脉细弱),脉搏每分钟增至100~120次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以上。
有些病人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都可接近正常,但让病人坐或半卧位时,脉搏会马上增快,出现头晕、冷汗,表示失血量大。
如果经改变体位无上述变化,测中心静脉压又正常,则可以排除有过大出血。
三、血压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
当急性失血8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20%),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
尽管此时血压尚正常,但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改变。
急性失血800~1600ml 时(占总血量的20%~40%),收缩压可降至9.33~10.67kPa(70~80mmHg),脉压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第一人民医院内科 (811600) 咸生清【摘要】目的分析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
方法分析 127 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 ,对其病因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78例(61. 4% )位于上消化道 ; 49例(38. 6% )位于下消化道 ;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消化性溃疡 ,48·7%,其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 (16. 7% )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12. 8% );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和炎症性病变 ,分别占 55. 1%和 16. 3%。
结论消化道出血的部位以上消化道多见 ,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 ,而下消化道出血则以瘤多见。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 ;病因 ;诊断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 ,也是多种疾病常见的并发症 ,其病情急、变化快 ,病死率为 3· 6% ~21·0%,在老年及高危人群高达 40·0%[1]; 病变部位及性质决定着治疗的手段和疗效 ,处理不及时常引发严重后果 ,甚至危及生命。
为进一步了解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根据我院内科 2012年 1月~2015年 6月收治的 12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原因 ,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共 127例患者,男88例,女39例,男∶女=2·3∶1;年龄 24~78 岁,中位年龄 54. 5岁。
因呕血就诊者 34 例,因黑便或便血就诊者 61 例, 因同时呕血和黑便就诊者 23 例,否认呕血或黑便史、以其他症状(头晕、心悸、腹胀等)就诊,大便隐血阳性者 9 例。
1. 2 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均排除因口、鼻、呼吸道疾病出血吞入食管及药物、食物造成的大便变黑情况。
所有患者均行内镜检查(胃镜或纤维结肠镜), 必要时履行病变部位活检。
对内镜未明确病因者 ,进一步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41 例)、胶囊内镜(17 例)或剖腹探查手术(6 例),直至明确病因 ,对于肿瘤性病变行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证实 ;经以上程序未明确出血原因者列入不明原因。
2 结果
2.1 消化道出血的部位
127例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中 , 78例位于上消化道 , 49例位于下消化道 ,分别占 61·4%、38·6%。
胃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部位 ,占 52·6% (41/78),其次是十二指肠及胆道、食管,分别为 37·2%、10·2%。
小肠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部位 ,占 57· 1% (28/49);其次为结肠、直肠及肛周 ,分别占 30· 6%、12·3%。
2. 2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以消化性溃
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肿瘤常见 ,分别占 48·7%、 16·7%、 12· 8%和 9·0% (见表 1)。
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和炎症性病变 ,分别占55·1%和 16·3% (见表 2);其中 2 例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经本诊断程序仍未明确出血原因。
表 1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布
3 讨论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 ,根据出血部位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 Treitz 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胆胰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病变所致出血亦属此范围。
Treitz 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称为下消化道出血。
临床上以上消化道出血多见 ,本组资料占 61·4%。
消化道出血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 ,与性别有一定的关系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本组资料
显示男∶女 =2·3∶1,与文献报道接近 [2] 。
男性多见可能与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 ,不良饮食习惯及劳累等多因素有关。
消化道出血可因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因素引起 ,也可因邻近器官的病变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致 , 其病因复杂 ;不同的消化道部位出血原因有差异。
尽管强有力的质子泵抑制剂等抑酸药能有效治疗消化性溃疡 ,但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仍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 ,本组资料有 38 例(十二指肠溃疡 21 例、胃溃疡 17例),占48·7%,与文献报道相似。
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中青年人,可能与该组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社会环境压力大、身体易感性有关。
老年人则以胃溃疡多见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胃黏膜退行性病变,防御能力差 ,易受损害 ;同时 ,动脉硬化引起胃黏膜血流量减少 ,加之患者心功能下降 ,胃黏膜淤血、缺氧,影响黏膜的再生修复 ;此外 ,老年人常因有心脏、脑血管疾病及风湿性疾病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破坏胃黏膜屏障 ,可加重或促进消化性溃疡的形成。
急性胃黏膜病变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上消化道出血较常见的病因,分别占 16·7%、12·8%。
近年来 ,随着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广泛应用 ,大量饮酒及肝炎患者的增多 ,急性胃黏膜病变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所致的出血有增多趋势。
此外 ,肿瘤在老年患者占较大比重,与老年
人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吞噬细胞功能减退、胃黏膜上皮细胞
增殖与凋亡失衡、胃黏膜退行性变、腺体萎缩等有关。
下消化道出血在整个消化道出血中比例相对较小 , 本组资料占 38·6%。
大多数下消化道出血来源于结肠和直肠 ,小肠
出血仅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 3·0% ~5· 0%。
结肠肿瘤和息
肉是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血管病变和憩室引起的出血
少见。
在国外 ,憩室和血管病变是最常见病因 ,其次是炎症
性肠病和肿瘤。
国内小肠出血的首要原因是肿瘤,国外则以血管病变为主。
本组资料显示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肿
瘤 ,占 55·1%,其中大部分源于小肠 ,占 34·7% (17/49); 17例小肠肿瘤中恶性肿瘤 13例,分别为腺癌 7例、淋巴瘤 3 例、类癌 1例、平滑肌肉瘤 1 例、恶性神经纤维瘤 1 例;良性肿瘤 4例,包括平滑肌瘤、腺瘤、血管瘤、脂肪瘤各 1
例。
结肠癌 8例,占16·3% (8/49)。
肠道炎症性病变、肠道息肉和外科手术后出血是其次的原因 , 分别占 16·3%、6·1%和 6· 1%。
血管性疾病、憩室、肛门直肠病变是相对
少见的原因 ,各占 4·1%。
由此可见 ,本组资料显示的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布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存在较大差异,分析其原因 ,可能与国
家、种族、患者饮食生活习惯、年龄、样本量及不同医疗机构收治的患者不同等诸多因素有关。
消化道出血病因繁多 ,虽有许多诊断方法可以明确出血部
位及病变,但少数病例仍存在诊断难度。
内镜检查是首选诊断措施 ,可以清晰地观察消化道病变 ,必要时取活检做病理检查 ,诊断阳性率高。
本组 127 例患者均行胃镜或肠镜检查 ,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的有 78 例,阳性率为 61·4%。
对于内镜未明确病因的 41 例患者进一步行 DSA 检查, 23 例明确诊断 ; 17例行胶囊内镜检查 , 11例明确诊断。
因此 ,在常规胃肠
镜检查难以明确病因 ,尤其是怀疑小肠出血时 ,可进一步履行DSA 或胶囊内镜检查 ,肿瘤性病变多需手术病理证实。
由于消化道出血原因的多样性及复杂性 ,本组资料有 2 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经上述检浅层病变愈合 ,未能及时行相关检查 ,真查仍未明确出血病因 ,可能由以下因素所致 :患者就诊较晚、黏膜正的出血灶已消失或检查方法的缺陷等。
因此 ,在临床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一些消化道出血原因的分布规律, 有针对性地选择检查手段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
参考文献
[1]黄一沁 ,于晓峰,陈洁,等. 705 例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 2004, 3(23): 8-9.
[2]陈洁,于晓峰 ,项平,等. 1431例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J].上海医学 , 2005, 28(7): 589-590.
[3]葛均波,徐永健等 .消化道出血 .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
社内科学 2013.03。